2022道法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精选合集]

时间:2022-08-21 01:0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2道法新课标的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2道法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第一篇:2022道法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2022道法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2道法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2022道法新课标的心得体会1

一、走进新课程,走出传统教学误区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冷落和贬低学生的发展、探究学习;自我封闭不与其他学科相渗透;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步极端处理,死记硬背;评价的标准也是看你记了多少,而不是看你掌握了多少。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会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本学科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如社会人文、时政法治、名人轶事、心理健康等),把道德与法治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课标,倡导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坚持“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原则,即坚持科学的态度进行创造性地教学。

二、积极设计开放的教学目标

开放的教学目标,按新课程理念可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在考虑教学目标时既要着眼显性的(看得见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短期的可检测目标,更要着眼隐性的(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长期的、不可测的目标,坚持单一与综合相结合;坚持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坚持长期与短期相结合。

有教育专家指出,新时代的中国教育,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应用能力外,还要强调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有效地学习,注意培养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意识。

因此,结合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在教学中设置开放性教学目标,有显性的、单一的、近期的,也有隐性的、长期的、综合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时代新人,这正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

三、善于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

1、教师要用好教科书。读好课本、用好课本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要由教材教转变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为师生的教与学所用。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如指导学生阅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类书籍,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红色基因,进行依法治国、立德树人教育,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学习强国”平台推荐的时政类、文化类栏目内容,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读本等。

3、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无字书。生活是一本无字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让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如定期组织学生去学习参观烈士陵园、博物馆;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社会调查,并鼓励他们针对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学校举行“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竞赛,举办在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这正是新课标的德育目标所要达到的归宿点。

4、要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拓展教材。各学科之间是融会贯通的,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切忌把道德与法治课变成纯政治理论课,应将各学科相关知识综合起来讲解,在这种综合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通过各学科知识来理解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知识点,又用道德与法治的辩证思维方法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

5、要用好优质远程网络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网络视频资料、各类教育软件、多媒体设备、自然和人文景观、人力资源等,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四、不断拓展和开阔思维空间

新课标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如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关注人文精神,全面提高政治素养,重视学生生活实践,积极倡导自主探究,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紧紧跟上新课标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充当课堂教学的对话者、商谈者和促进者。问题由学生提出,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并让学生去解决,同时要不断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树立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想象的信心,这样才能真正地解放学生,解放了学生,学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五、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新课标对道德与法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对教师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尊重学生。教师要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赏识学生的优点、进步和个性;宽容学生的过失、错误、缺点;期待、耐心等待学生转变、成功。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让其自由表现、发展。

2、平等待生。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商谈者、促进者、合作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改革创新。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有新思想,要拓宽教学视野,做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开拓者。

在新时代、新课标环境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该把课堂变成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探究中成长,要把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使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努力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2022道法新课标的心得体会2

3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右所中心小学举行的澄江县20xx年市级名师示范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聆听了20xx年“秋韵杯”道德与法治组第一名周岚洁老师的一堂优质课《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周老师的这堂课给了我极大的感触,让我深刻的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魅力,如何去“简简单单”上好一堂道德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亲切与蔼的态度就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石

在本次教学观摩学习活动中,让我感触最大的就就是周老师的普通话非常标准,态度亲切与蔼,温柔耐心地与孩子们沟通,使学生很快的就能够进入到情境当中,仿佛就是身临其境地参加了一次天安门升旗仪式。周老师在说课时提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综合性活动课程。我觉得既然就是活动课,就应该以多维性角度去感染与教育学生,这堂课的成功之处正就是在于,教师以情激情,使得孩子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受到震撼,激发起她们对国旗的热爱与尊敬之情。

周老师不仅普通话标准,而且写着一手漂亮规范的粉笔字。在教学中周老师的板书简洁而漂亮,虽然谈不上书法作品,但就是在一堂道德与法治课上能让学生感受到要如何去书写汉字,给了学生与在场的老师一个榜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都会发现一个问题,教师的字写的好,班级上绝大部分学生的字也也得好,可见教师书写的示范作用就是何等重要。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周老师学习,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工整漂亮的粉笔字。

2、不要把一堂道德与法治课上成语文课

在教学过程中周老师将课堂内容简单化,她设计的内容分为以下几大环节:(一)生活引入,初识国旗;这一块里周老师以认识国旗,了解国旗的含义为主,简单而深刻地介绍使得学生知道五星红旗就是我们的国旗,就是我们中华人民的象征。(二)走进国旗,深化感情;周老师首先播放了197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升旗仪式,在庄严雄伟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上升,象征了中华民族从此站立起来了。(三)合作探究,尊重国旗;这一环节的重点周老师放在与学生交流各类场合的升旗仪式,视频播放了20xx年10月1日国庆典礼上的升旗仪式,在国富民强的今天,我们的升旗仪式仍然威严壮丽。奥运会赛场上,我们的运动健儿赢回了一枚枚金牌,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我们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赛场上方,周老师引导孩子们谈感受,同学们一个个都表达了激动的心情,我们中国人真了不起。(四)走进生活,实践礼仪;分享了升旗仪式,带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们的少先队员都懂得了尊重国旗,热爱祖国。周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就是尊重祖国?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做起,指导学生规范地敬队礼并现场播放升旗视频,全体孩子一起体验规范的升旗仪式。(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爱国旗,更爱我们的祖国,随着嘹亮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课堂结束,瞧,孩子们一个个挥舞着手里的小红旗,一个个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我们周老师的课赢得了大家洪亮的掌声。

古人云: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周老师的一堂课向我们娓娓道来,并肯定了这一观点,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就是真正的人才,培育孩子,我们从良好的品德教育开始,灌输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

2022道法新课标的心得体会3

本周三参加了在文华中学听课学习,听评了一节课改观摩课,感触颇深,下面就这半天的听课情况谈点自己的感受。

本节观摩课有以下几大亮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三大板块:

一、畅所欲言;

二、探究篇三、收获篇。在这三大板块的引导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如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

二、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媒体手段利用了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恰当地运用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中的事例,具有较强的教育效果。

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达到了很好的教学目的,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三、教师的教学设计十分注重学生实际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否则会使这门课成为空洞的说教,让学生厌烦,本节课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十分注重了学生自身的实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所学的东西是鲜活的,不是教师在说教,从认识上自然地能接受,增强了学习效果。

四、恰当地运用短剧,首尾呼应短剧的设置起到了创设情境的作用,引发学生思考,而在课程结束时的短剧表演又突显了本节课学生的收获。充分体现了本节课的教育作用。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五、板书设计巧妙,独具匠心本节课的课题是《走向自立人生》,授课教师将本节课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如自立的重要性、必要性、表现等巧妙地拼成一个“立”字,使学生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一目了然,起到了很好板书效果。

以上是我觉得本节课的一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不过思想品德课有它的特殊之处,就是说课设计得好,可是与现在的考试有时候是不能完全挂钩的,如何能解开这样的困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总之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努力向具有前位思想的同行们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争取在课改大潮中不落伍。

2022道法新课标的心得体会4

今天,有幸参加了xx年道法课一级达标验收,收获颇多。感谢刘晓霞老师、两位评委和诸位参加老师们,带给我这么多的收获!

第一,在教学设计上,用刘老师的话来说,“问题很大”。首先在目标确定的依据上,不再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上写,而是从基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来写。

第二,道法课与口语课不同。课程性质和理念都应该有所区别。在课程性质上,口语课是语文的表达课课型之一。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生活性。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活动性。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在课程理念上,口语课符合语文课程的理念,重点在语文学科素养上。

而道法课基本理念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

(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低年级的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四)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第三,评价要点不具体。评价要点应该具体明确、可检测,而不是过程。比如这次进一步了解水,而是能说出水的用途。

第四,讲课的话要简明扼要。不能有太多的废话。

第五,层次清晰。写详细教学设计提取精华。层次环节合理、科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

第六,在讲课服装上、仪表上应该注意。今天没有刮胡子。我感觉好像就是说我的。但是我怕冷,一冷就鼻子不透气,我常开玩笑,我就是天气预报员。另外,仪表上确实应该注意。原本在大街上淘了几件衬衫,感觉不错。谁料天公不作美,我怕冷还是穿棉袄了。以后注意。

第七,按时到。今天逃会了,原本是要开安全会了。还是逃掉了。不过也挺高兴。尽管会议点名挨批,但是这么多收获还是值得的。或许这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吧!

第八,学习目的与活动要搭配。活动是为了目的服务。

第九,语言要有头有尾。不说半截话。

第十,满满的都是对一线教师的关爱。刘老师的原话“只要你想进步,欢迎你随时来加入。”

时间紧,任务重,就不再展开写了。再次感谢刘老师们的对老师们的成长的期待和付出!

2022道法新课标的心得体会5

在我的二年级班有以下几种小情况:

(1)每次上课很困,有些不情愿,因为上课嘛,对于孩子本来就不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这样的孩子占10%;

(2)学习很努力,很认真,这样的孩子占70%;

(3)学习起来有兴趣,很轻松,积极钻研,这样的孩子占20%。

有些时候看着一个个小家伙咬着铅笔冥思苦想的时候,觉得好可爱呀,即使她学习了不会,但是下课拿着小本子问我问题的时候我也好开心,其实这正印证了孩子那种求知的天性,好奇,想解惑,想征服,想证明……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这种感觉,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表现出来积极的一面,而有的孩子表现出消极面对的情绪,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孩子每次回家之后不复习,每次都是到了课堂之上才想。要知道,每一节的知识都有上一节的内容,不复习,就等于在课前已经落下了一截。

(2)知识链没有链接好。举个小例子,本次课上学习“植树问题”里面涉及到了暑假学习的除法和乘法知识,在的时候没有学习或者掌握不扎实,导致这一讲的时候,孩子不明白除法的意义,所以有些题目根本就无法向下进行,需要从头开始一点点的铺垫,耽误了进度,孩子也觉得吃力。所以这次报了寒假班的同学,老师希望你们能够认真的学习每一天,每天回家多看看,争取这7天的辛苦不要白费,付出了,也要收获!

(3)家长拓展的知识过于复杂。建议您的拓展先在老师的基本题型上进行拓展,比如换个情境,换个数,但一开始最好不要轻易换类型,因为孩子才二年级,很多时候,无法做到举一反三,他需要做的是把学到的知识扎扎实实的掌握好,然后再随着年级的提高,去增加拓展的难度,很多时候,家长感觉明明一个类型的题目,为什么这个会那个不会,其实不怪孩子,是您没有掌握好拓展的难度和深度,出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而自作主张,最后伤害了孩子也伤害了自己,所以家长在自己做拓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难度和宽度。

学而思的课程不是每天都上,家长怕给孩子造成太大的负担,也没有刻意去给孩子做太多的题,但是毕竟知识是温故而知新,希望每天能够练习1-2道题,或者每天一个小知识点,让孩子轻松的持续,只要坚持,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学习没有捷径!

2022道法新课标的心得体会6

上周参加了临沂市初中讲课比赛听课学习,我的触动很大。虽然从教十年,但改教思想品德才不到两年。期间我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够,压力很大。通过学习,我深切地体会到上好一堂课的不易。现在就自己此次听课活动,谈谈自己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悟。

一、教学思路清晰。

教师在教学环节过程中设计了四大板块:一、情境导入;二、畅所欲言;三、探究篇;四、收获篇。在这四大板块的引导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思想品德课学习中来。像:设置悬念,讲故事,谈话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教学游戏,情景资料等等。学生自如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教师的基本功和整体素质高。

本次大赛,教师不仅课件制作的好,而且语言丰富有激情。此外,教师在设计活动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从中设计很多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同学们都能各抒己见,无拘无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看着同学们那种争先恐后的样子,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到,师生配合融洽。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些教师在执教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都在向我们诠释自己对教材的独到见解,然后再把这种见解,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根据学生实际,科学地创设情景,有利于提升学生道德情感、升华学生的道德行为。

四、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媒体手段。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生活走进课堂,并且能够打造温馨课堂,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了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具有较强的教育效果。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事,达到了很好的教学目的,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三天的听课时间转眼就过去,但留给听课教师及学生的远不止我上面所讲到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正如许光老师说的那样,一个字“动”起来。

一、“动心”学生心灵的触动。例如,一个恰当的评价也会让学生心动。

二、“灵动”材料要有选择。

三、“活动”有效地活动能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

四、“动手”就是放手给学生。在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再做到许老师说的这些,我相信我会很快的“成长”起来。在孩子心中播撒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使思想品德教育水到渠成、润物无痕。

第二篇:道法教学心得体会

道法教学心得体会

道法教学心得体会1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三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

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

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鉴于理想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

道法教学心得体会2

本次参加道德与法治的研修活动,自己在磨课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这门学科,体会到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乐趣。

《我的苦与乐》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我是一张纸》中的第三个框题,在教学设计上,我运用童话的形式,把纸当做可爱的娃娃导入,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学生把纸当成了自己的朋友。接着把纸娃娃的烦恼告诉大家,抓住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愿意去了解纸娃娃的痛苦。出示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图片中人们的行为过程中,辨析这些行为做的对不对,深究浪费纸张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让孩子开展社会调查,搜集浪费纸张的图片这一活动,帮助学生意识到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浪费纸张的现象随处可见,教师适时补充浪费纸张的现象,提升学生的认识。浪费纸张这种行为会带来什么危害呢?教师课前进行学生一天用纸量的调查,通过让学生计算数据,震撼学生的心灵,同时让学生谈一谈这样做的危害,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确浪费纸张就是破坏环境的一种行为。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如何做呢?这一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节约用纸的方法,教师适时评价总结。活动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特征,为此我把不看的报纸、不用的包装盒、挂历纸和用过的纸杯带到课堂上,小组合作交流应该如何让这些不用的纸再利用,学生们讨论特别激烈,交流了许多小诀窍,出乎我的意料。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又借机补充,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把这些小诀窍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最后环节,出示国家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让节约用纸上升到更高层次,学生认识到节约用纸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反思自己的这节课,在对课堂驾驭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教学机智应变能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以后还应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提高自己处理课堂突发情况的能力,在课堂评价上也有许多不足,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磨练。学习是无止境的,对于一个老师来说,要学习的还有许多,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德法老师。

道法教学心得体会3

20xx年10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本校网络直播的教科版小学《道德与法制》教材培训研讨会。会议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位专家的讲座:方丽敏老师《德与法融合,教与学互动》,安子琴老师《凸显学科特色,助力学生成长》。学习是一次很好的和别人交流的难得机会,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也留给了我满满的收获和深深的思考,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道德与法制》的教材特点

两位老师都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特点,让我们对课程标准及教材把握更准确。新教材的突出特点:

1、体现了学生喜欢,图文并茂,抽象问题直观形象表达的卡通版面。

2、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3、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上专家给出了学生观、教师观、教材观三观并存的建议,学生观重点突出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差异,允许多样。教师观中强调了教师的三个角色扮演即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学目标的制定可因地制宜,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它还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而且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学材料的主要源泉来自儿童的现实生活。因而取舍材料均要以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切实需要的内容,以确保内容生活化,绝不再是以本为本。

在这次学习中,据方老师介绍新教材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更进一步强调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两大内容。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同时也赋予老师跟孩子之间更多的.互动。在今后的教学实施中,我将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的新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基底,使教学更加精彩。

道法教学心得体会4

在我的二年级班有以下几种小情况:

(1)每次上课很困,有些不情愿,因为上课嘛,对于孩子本来就不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这样的孩子占10%;

(2)学习很努力,很认真,这样的孩子占70%;

(3)学习起来有兴趣,很轻松,积极钻研,这样的孩子占20%。

有些时候看着一个个小家伙咬着铅笔冥思苦想的时候,觉得好可爱呀,即使她学习了不会,但是下课拿着小本子问我问题的时候我也好开心,其实这正印证了孩子那种求知的天性,好奇,想解惑,想征服,想证明……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这种感觉,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表现出来积极的一面,而有的孩子表现出消极面对的情绪,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孩子每次回家之后不复习,每次都是到了课堂之上才想。要知道,每一节的知识都有上一节的内容,不复习,就等于在课前已经落下了一截。

(2)知识链没有链接好。举个小例子,本次课上学习“植树问题”里面涉及到了暑假学习的除法和乘法知识,在的时候没有学习或者掌握不扎实,导致这一讲的时候,孩子不明白除法的意义,所以有些题目根本就无法向下进行,需要从头开始一点点的铺垫,耽误了进度,孩子也觉得吃力。所以这次报了寒假班的同学,老师希望你们能够认真的学习每一天,每天回家多看看,争取这7天的辛苦不要白费,付出了,也要收获!

(3)家长拓展的知识过于复杂。建议您的拓展先在老师的基本题型上进行拓展,比如换个情境,换个数,但一开始最好不要轻易换类型,因为孩子才二年级,很多时候,无法做到举一反三,他需要做的是把学到的知识扎扎实实的掌握好,然后再随着年级的提高,去增加拓展的难度,很多时候,家长感觉明明一个类型的题目,为什么这个会那个不会,其实不怪孩子,是您没有掌握好拓展的难度和深度,出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而自作主张,最后伤害了孩子也伤害了自己,所以家长在自己做拓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难度和宽度。

学而思的课程不是每天都上,家长怕给孩子造成太大的负担,也没有刻意去给孩子做太多的题,但是毕竟知识是温故而知新,希望每天能够练习1-2道题,或者每天一个小知识点,让孩子轻松的持续,只要坚持,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学习没有捷径!

道法教学心得体会5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此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三观,在不良诱惑面前说No,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心理上的健康。

这门课程以树德立人为引领,在尊重儿童生活独立价值,体现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同时,更加重视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的培养。让小学生能够了解法律知识,遵守法律法规,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学会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使他们能够从小就具有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法治信仰,让他们积极投身到社会法治实践中去,从中更好地了解法治,运用法律知识,体现“知行合一”的理念,做一个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执行者。

青少年接受信息的途径丰富多样,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所以,在小学阶段做好《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在思想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误入歧途,从精神层面向学生传递健康的思想意识,减少和杜绝青少年犯罪的情况,规避校园霸凌等不良情况的出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学习进一步营造更加健康规范的校园环境。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关注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优化升级个人的教学思想,更要积极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对需要学的内容不断的创新整合,切实的提升教学的整体水平。通过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规范约束,建立健康积极的道德评价体系,能够在学生内心有一杆道德的撑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奋斗目标,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道法教学心得体会6

3月24日,在潘南小学举行了以“提升学生思辨力”为主题的道德与法治研修活动。活动中,来自不同学校的三位老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展现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提升学生思辨力。

这里所提到的“思辨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指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对事物情况、类别、事理的辨别分析,它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后疫情时代,提升学生思辨力显得尤其重要。通过三堂课的学习,我对提升学生思辨力有了一些拙见。

学生思辨力的提升不是通过教师的说教来实现的,传统德法课中“这样对不对”“怎样做才对”等问题模式不能让学生产生有效的思考,更不可能提升学生的思辨力。学生应该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通过独立的思考或者和同伴思维的碰撞,层层分析,辩证看待问题,来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矛盾冲突的情境,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投入到矛盾情境中去,通过辩证地分析和理性地思考,来剖析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经过思考以后学生的看法不再是简单的对不对,而是能从多方面的角度出发,提出不同的观点,客观理性看待问题。在莲池学校巩革老师的课上,我就看到了这种情境的创建,让学生思考一些具体情境“算不算浪费”,引导学生克服看到用纸就觉得是浪费的思维窠臼,正确看待纸张的使用。

问题矛盾情境的创建,往往很难预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留心学生的发言,抓住学生回答中的关键点,展开思辨的讨论。以《我的苦与乐》这个课题为例,传统教学中只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纸张的珍贵,认识到生活中各种纸张浪费现象的危害,培养学生珍惜纸张,保护环境的意识,但在“提升学生思辨力”主题的引导下,这节课在以上基础之上,还应该更加深入,让学生能更深入思考“浪费”等概念,进而对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理性辩证地对待。一些大量使用纸张的现象到底应不应该都归为浪费呢?我觉得不是的。浪费是在满足使用需求之外的无意义使用,这一点值得在课上通过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来加以思考辨析。第三堂课上,学生回答感冒了大量使用卫生纸擦鼻涕是浪费现象,教师一带而过,没有通过这个点来展开辨析,我觉得是错失良机。可以通过这个点来把学生引入到浪费是必要使用以外的无意义使用这一概念的思考辨析上来。

道德与法治课要想能够切实对学生的生活乃至人生有所意义,就必须要克服传统的让学生看看图,说说对不对,谈谈应该怎样做这种模式,把学生引入到更广阔的真实生活中去,在真实生活各种充满矛盾冲突的情境中,去思考,去辨析,去客观冷静分析问题。教师必须摒弃道德与法治课就是教给学生道理这个观念,而是把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尤其是思辨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通过帮助学生提高能力来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认知。

道法教学心得体会7

本次活动是10月15日,《道德与法治》学科变革以来优秀课例的集中展示,通过聆听《道德与法治》编写者鲁洁对课程的时代背景、基本情况、核心理念、实施建议的解析,对该综合性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看法。

另外,通过三位老师呈现的三节优秀课例,将活动性和实践性融入课堂,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为我的教学提供了最好的范本和借鉴。

通过本次活动中实验小学孙静波老师的课堂演示,我感受到了低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开设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课程是基于中国公民素养的现状,基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要求,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设的。低年级孩子正是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课程立足于低年级孩子所处的家庭、学校、社区、祖国、世界这些密不可分的成长环境,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主动体验,参与生活到创造生活,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培养具有中国心、民族魂、文化根的中国“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需要依托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回归生活,从孩子存在的问题入手,关注学生发展的起点,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关注学生发展的方向。

通过聆听这三位优秀教师的优质课,我觉得每一堂课的活动设计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都是教师课下潜心调查,深入学生生活,针对学生的吃、喝、玩、乐设计出来的。活动的设计不仅要贴近生活,还要贴近整个单元、整个时代的背景,因此,每一个活动都凝聚着老师们的心血。在三节课的活动设计中,刘老师目标非常明确,孩子也很活跃。王老师的课堂目标一目了然。孙老师的课堂是一种美的享受,让我学会了很多。

最后,我觉得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是一个值得我注意和提高的地方,一个能够教《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不仅需要理解学科的专业知识和课程理论还需要良好的素养,教师的观察能力、聆听能力还有表达能力都会影响一堂课的质量,尤其是这种综合性体验课程,需要带给孩子的是情感的引导,更需要一个专业素养强的老师来把控。

这次学习带给我的收获还有很多,三位老师的优秀课例将会成为我教授这门课程的指明灯,我喜欢这门课程,它没有数学算式的严谨和语文课文的深厚,但它凝聚着一个人全部的思想,自信和自尊。希望以后的教学中,我能更深入的认识它,通过我的教学,学生们能更加热爱生活,发现生活的美,进而创造生活的美!

第三篇:道法教学心得体会

道法教学心得体会

道法教学心得体会1

本次参加道德与法治的研修活动,自己在磨课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这门学科,体会到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乐趣。

《我的苦与乐》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我是一张纸》中的第三个框题,在教学设计上,我运用童话的形式,把纸当做可爱的娃娃导入,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学生把纸当成了自己的朋友。接着把纸娃娃的烦恼告诉大家,抓住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愿意去了解纸娃娃的痛苦。出示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图片中人们的行为过程中,辨析这些行为做的对不对,深究浪费纸张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让孩子开展社会调查,搜集浪费纸张的图片这一活动,帮助学生意识到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浪费纸张的现象随处可见,教师适时补充浪费纸张的现象,提升学生的认识。浪费纸张这种行为会带来什么危害呢?教师课前进行学生一天用纸量的调查,通过让学生计算数据,震撼学生的心灵,同时让学生谈一谈这样做的危害,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确浪费纸张就是破坏环境的一种行为。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如何做呢?这一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节约用纸的方法,教师适时评价总结。活动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特征,为此我把不看的报纸、不用的包装盒、挂历纸和用过的纸杯带到课堂上,小组合作交流应该如何让这些不用的纸再利用,学生们讨论特别激烈,交流了许多小诀窍,出乎我的意料。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又借机补充,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把这些小诀窍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最后环节,出示国家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让节约用纸上升到更高层次,学生认识到节约用纸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反思自己的这节课,在对课堂驾驭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教学机智应变能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以后还应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提高自己处理课堂突发情况的能力,在课堂评价上也有许多不足,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磨练。学习是无止境的,对于一个老师来说,要学习的还有许多,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德法老师。

道法教学心得体会2

在我的二年级班有以下几种小情况:

(1)每次上课很困,有些不情愿,因为上课嘛,对于孩子本来就不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这样的孩子占10%;

(2)学习很努力,很认真,这样的孩子占70%;

(3)学习起来有兴趣,很轻松,积极钻研,这样的孩子占20%。

有些时候看着一个个小家伙咬着铅笔冥思苦想的时候,觉得好可爱呀,即使她学习了不会,但是下课拿着小本子问我问题的时候我也好开心,其实这正印证了孩子那种求知的天性,好奇,想解惑,想征服,想证明……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这种感觉,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表现出来积极的一面,而有的孩子表现出消极面对的情绪,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孩子每次回家之后不复习,每次都是到了课堂之上才想。要知道,每一节的知识都有上一节的内容,不复习,就等于在课前已经落下了一截。

(2)知识链没有链接好。举个小例子,本次课上学习“植树问题”里面涉及到了暑假学习的除法和乘法知识,在的时候没有学习或者掌握不扎实,导致这一讲的时候,孩子不明白除法的意义,所以有些题目根本就无法向下进行,需要从头开始一点点的铺垫,耽误了进度,孩子也觉得吃力。所以这次报了寒假班的同学,老师希望你们能够认真的学习每一天,每天回家多看看,争取这7天的辛苦不要白费,付出了,也要收获!

(3)家长拓展的知识过于复杂。建议您的拓展先在老师的基本题型上进行拓展,比如换个情境,换个数,但一开始最好不要轻易换类型,因为孩子才二年级,很多时候,无法做到举一反三,他需要做的是把学到的知识扎扎实实的掌握好,然后再随着年级的提高,去增加拓展的难度,很多时候,家长感觉明明一个类型的题目,为什么这个会那个不会,其实不怪孩子,是您没有掌握好拓展的难度和深度,出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而自作主张,最后伤害了孩子也伤害了自己,所以家长在自己做拓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难度和宽度。

学而思的课程不是每天都上,家长怕给孩子造成太大的负担,也没有刻意去给孩子做太多的题,但是毕竟知识是温故而知新,希望每天能够练习1-2道题,或者每天一个小知识点,让孩子轻松的持续,只要坚持,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学习没有捷径!

道法教学心得体会3

3月24日,在潘南小学举行了以“提升学生思辨力”为主题的道德与法治研修活动。活动中,来自不同学校的三位老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展现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提升学生思辨力。

这里所提到的“思辨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指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对事物情况、类别、事理的辨别分析,它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后疫情时代,提升学生思辨力显得尤其重要。通过三堂课的学习,我对提升学生思辨力有了一些拙见。

学生思辨力的提升不是通过教师的说教来实现的,传统德法课中“这样对不对”“怎样做才对”等问题模式不能让学生产生有效的思考,更不可能提升学生的思辨力。学生应该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通过独立的思考或者和同伴思维的碰撞,层层分析,辩证看待问题,来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矛盾冲突的情境,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投入到矛盾情境中去,通过辩证地分析和理性地思考,来剖析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经过思考以后学生的看法不再是简单的对不对,而是能从多方面的角度出发,提出不同的观点,客观理性看待问题。在莲池学校巩革老师的课上,我就看到了这种情境的创建,让学生思考一些具体情境“算不算浪费”,引导学生克服看到用纸就觉得是浪费的思维窠臼,正确看待纸张的使用。

问题矛盾情境的创建,往往很难预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留心学生的发言,抓住学生回答中的关键点,展开思辨的讨论。以《我的苦与乐》这个课题为例,传统教学中只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纸张的珍贵,认识到生活中各种纸张浪费现象的危害,培养学生珍惜纸张,保护环境的意识,但在“提升学生思辨力”主题的引导下,这节课在以上基础之上,还应该更加深入,让学生能更深入思考“浪费”等概念,进而对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理性辩证地对待。一些大量使用纸张的现象到底应不应该都归为浪费呢?我觉得不是的。浪费是在满足使用需求之外的无意义使用,这一点值得在课上通过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来加以思考辨析。第三堂课上,学生回答感冒了大量使用卫生纸擦鼻涕是浪费现象,教师一带而过,没有通过这个点来展开辨析,我觉得是错失良机。可以通过这个点来把学生引入到浪费是必要使用以外的无意义使用这一概念的思考辨析上来。

道德与法治课要想能够切实对学生的生活乃至人生有所意义,就必须要克服传统的让学生看看图,说说对不对,谈谈应该怎样做这种模式,把学生引入到更广阔的真实生活中去,在真实生活各种充满矛盾冲突的情境中,去思考,去辨析,去客观冷静分析问题。教师必须摒弃道德与法治课就是教给学生道理这个观念,而是把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尤其是思辨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通过帮助学生提高能力来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认知。

道法教学心得体会4

本次活动是10月15日,《道德与法治》学科变革以来优秀课例的集中展示,通过聆听《道德与法治》编写者鲁洁对课程的时代背景、基本情况、核心理念、实施建议的解析,对该综合性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看法。

另外,通过三位老师呈现的三节优秀课例,将活动性和实践性融入课堂,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为我的教学提供了最好的范本和借鉴。

通过本次活动中实验小学孙静波老师的课堂演示,我感受到了低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开设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课程是基于中国公民素养的现状,基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要求,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设的。低年级孩子正是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课程立足于低年级孩子所处的家庭、学校、社区、祖国、世界这些密不可分的成长环境,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主动体验,参与生活到创造生活,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培养具有中国心、民族魂、文化根的中国“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需要依托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回归生活,从孩子存在的问题入手,关注学生发展的起点,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关注学生发展的方向。

通过聆听这三位优秀教师的优质课,我觉得每一堂课的活动设计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都是教师课下潜心调查,深入学生生活,针对学生的吃、喝、玩、乐设计出来的。活动的设计不仅要贴近生活,还要贴近整个单元、整个时代的背景,因此,每一个活动都凝聚着老师们的心血。在三节课的活动设计中,刘老师目标非常明确,孩子也很活跃。王老师的课堂目标一目了然。孙老师的课堂是一种美的享受,让我学会了很多。

最后,我觉得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是一个值得我注意和提高的地方,一个能够教《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不仅需要理解学科的专业知识和课程理论还需要良好的素养,教师的观察能力、聆听能力还有表达能力都会影响一堂课的质量,尤其是这种综合性体验课程,需要带给孩子的是情感的引导,更需要一个专业素养强的老师来把控。

这次学习带给我的收获还有很多,三位老师的优秀课例将会成为我教授这门课程的指明灯,我喜欢这门课程,它没有数学算式的严谨和语文课文的深厚,但它凝聚着一个人全部的思想,自信和自尊。希望以后的教学中,我能更深入的认识它,通过我的教学,学生们能更加热爱生活,发现生活的美,进而创造生活的美!

道法教学心得体会5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此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三观,在不良诱惑面前说No,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心理上的健康。

这门课程以树德立人为引领,在尊重儿童生活独立价值,体现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同时,更加重视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的培养。让小学生能够了解法律知识,遵守法律法规,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学会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使他们能够从小就具有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法治信仰,让他们积极投身到社会法治实践中去,从中更好地了解法治,运用法律知识,体现“知行合一”的理念,做一个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执行者。

青少年接受信息的.途径丰富多样,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所以,在小学阶段做好《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在思想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误入歧途,从精神层面向学生传递健康的思想意识,减少和杜绝青少年犯罪的情况,规避校园霸凌等不良情况的出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学习进一步营造更加健康规范的校园环境。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关注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优化升级个人的教学思想,更要积极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对需要学的内容不断的创新整合,切实的提升教学的整体水平。通过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规范约束,建立健康积极的道德评价体系,能够在学生内心有一杆道德的撑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奋斗目标,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道法教学心得体会6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三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

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

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鉴于理想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

道法教学心得体会7

20xx年10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本校网络直播的教科版小学《道德与法制》教材培训研讨会。会议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位专家的讲座:方丽敏老师《德与法融合,教与学互动》,安子琴老师《凸显学科特色,助力学生成长》。学习是一次很好的和别人交流的难得机会,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也留给了我满满的收获和深深的思考,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道德与法制》的教材特点

两位老师都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特点,让我们对课程标准及教材把握更准确。新教材的突出特点:

1、体现了学生喜欢,图文并茂,抽象问题直观形象表达的卡通版面。

2、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3、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上专家给出了学生观、教师观、教材观三观并存的建议,学生观重点突出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差异,允许多样。教师观中强调了教师的三个角色扮演即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学目标的制定可因地制宜,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它还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而且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学材料的主要源泉来自儿童的现实生活。因而取舍材料均要以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切实需要的内容,以确保内容生活化,绝不再是以本为本。

在这次学习中,据方老师介绍新教材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更进一步强调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两大内容。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同时也赋予老师跟孩子之间更多的互动。在今后的教学实施中,我将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的新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基底,使教学更加精彩。

第四篇:道法工作总结

2016--2017第二学期《道德与法治》

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是新教材,教学思想与教材内容都改变很多。我积极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教材教法培训,作好笔记。培训后认真思考,理解教材的精髓。多方面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制作教学课件,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学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向40分钟要质量。课前,学生根据我制作的微课掌握基本的知识,课堂上我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间互相提问,共同讨论,辩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道德法治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不是说情商远比智商重要吗,我认为道德法治课不是简单地教学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应该放到塑造一个人的人生这个高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端正学生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做好对学生学习和思想工作的课后辅导。在学习上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多鼓励,多帮助,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真心的进行夸赞。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使学生能够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四、教学措施总结

部分学生上课不活跃,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在新教法中,学生探究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没有达到教学目的。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第五篇: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老子》读后感2011-09-26 22:3

3中国道教故里楼观台大兴土木,重修庙宇,规模宏大,器宇轩昂,道法自然--《老子》读后感。道教是中国的本土教,它把春秋末年的老子抬为开山之祖,老子著有的《道德经》,区区五千字,在世界上,每字平均卖家最高。《道德经》是老子以出世的精神和理念为当权派写成的气势磅礴的入世名山之作,阐扬“道”和“德”主旨。老子在挥洒五千字后西出函谷关,不知所向。后人把老子曾经谈经论道的楼观台作为道教故里,以纪念老子。秦岭北麓的楼观台古木参天,溪水淙淙,竹林成海,是一处求道成神的仙境。以前课堂上听老师批评老子思想落后,总希望社会倒退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深入读《道德经》,发现老师误解了老子,我们也在错误的品评老子。

一老子在哲学上首先提出“道”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道,这种观点直抵宇宙本体。哲学家和神学家都在思索宇宙本原,中国古代哲学家有“五行”之说,认为宇宙由水木金火土五种物质组成;印度古代神学家认定宇宙由地火水风四种物质构成;西方神学家则认为上帝创生世界。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和物质构造的直觉猜想,认为天地万物概由阴阳二气和合而成的冲气组成,既不同于一,又不同于二,故称之为三,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与近代西方实证科学中的原子构成学说十分近似。宇宙之大,粒子之微,都在二千五百年前老子的构思当中,实在难能可贵!老子提出的“有无相生,祸福相依”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也是先秦时代的哲学高峰。

二在政治上,老子反对战争,主张无为而治。

1老子反对战争,说“兵者不祥”(战争是不吉利的),但又强调要加强自己的国家安全,提出“轻敌几丧吾国”,要有防御之器,不能随意泄露国家机密,即“微明利器”。

2他还重视农业生产,认为“治事莫若啬”。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啬道俭德”,把老子重农思想淹没在刻啬精神之下,啬通“穑”,是耕稼,农业生产。

3老子的无为治国是“无为而无不治,无为而后有作为”,我们要透过“无为”,看到“无不为,有为”的实质,读后感《道法自然--《老子》读后感》。他提出“无为而治,以正治国,不争之德,执古御今,希言自然”。老子告诫统治者不要横征暴敛,穷奢极欲,挥金如土,致使民不聊生。忌好大喜功,胡作非为,折腾老百姓,用打击、镇压和杀人作为统治手段,因为“民不畏死”,即“有为难治”。治国不要影响百姓的正常生活,当政者要总结古代治国方法,“以古御今”,“不争善胜”,“报怨以德”。这样,才会使国民回到小国寡民“尊道贵德”的悠然自得中。即“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并不是老子认为历史倒退到古代好,而是希望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恬然自乐。

4在政治上,老子还提出“大国以下小国”的国际关系思想和主张。即大国不要鄙视小国,应当高姿态,屈尊俯就,自觉处于雌伏地位,以得到小国的信赖和指靠;小国尊重大国而见容于大国,大小国能满足各自述求,各国才能和平共处,相安无事。在今天世界西方各国提出的“中国威胁论”妄言中,中国睦邻友好,和很多小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妄言不攻自破。

三人生理念上,老子的清虚自然思想更是从古到今人生哲学中的绝唱。他提出“致虚守静”,上善若水、功遂身退、归真返璞、道法自然、少得多惑“等思想正是中国当代社会大变革中,疲于名利、金钱等物欲、色欲横流中的醒目镜。告诫人们当身存长命,顺应自然,不争不抢,甘于像水一样谦下、不争、涵容、柔弱,应变自如,其结果是”若水胜刚强“。做人应该”知人自知,自知者明“"天长地久”天地无私故能长远,长生长存,人应自知谦退,反而能赢得别人的爱戴,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要虚怀若谷,知足知止,认识到“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远离五色五味,不被名利困扰,珍惜生命。为人要善良,讲话实在,学业专精,向圣人学习“不争之德”。“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看老子,他讲的不争其实质是一种稳妥积极的顺应自然的争,是一种存身之道,是“上善若水”。老子被尊为神,名副其实。

下载2022道法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22道法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道法自然

    人际沟通最忌讳的,就是一脸死相。沟通,是情绪的转移,信息的传递,是感觉的互动。 领导人要在沟通上善于破冰,永远不要做气氛和情绪的污染者,永远不要做破场子的事。 一个优秀、受人......

    新课标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

    新课标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石伟华 在张伟校长的组织下,我参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听了耿光艳、孙翠媛、孙艳秋三位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几位老师透......

    新课标心得体会

    新课标心得体会 康军 40504002 新课标心得体会 阅读完新课标,有很多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课标在关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新课标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泗阳双语实验学校陈祥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就谈一下学习后的感受: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四......

    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初中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自从接到学校下发网上“学习新课标”通知以后,我切实地学习了几遍“初中数学新课标”,感悟颇深,认识颇深,也有了自己真切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

    新课标心得体会

    新课标心得体会 在八中教育实习期间,我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受益颇多,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认真阅读《课程标准》,慢慢的渗透到实践中。 新课程标准有以下特点: 一、加深了对......

    新课标心得体会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它不仅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而且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