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心得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后对“三农”问题更加全面系统深入的重大部署,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从“农村”到“乡村”、从“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变化的不是一个字、一个词而是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思维的呈现。
10月24日,我们到云浮市云安区,现场学习乡村振兴战略。了解了云安区对标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的“贯通路网、打造中心、治理污水、美化环境、发展产业、树立新风”整体规划和工作开展情况,到该区白石镇石底村和石城镇上洞村等两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实地学习考察以美丽宜居为引领的乡村振兴情况。学习归来,对乡村振兴有几点粗浅体会。
一、乡村振兴:党建为引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有“七个”坚持。其中,第一个要坚持的就是党管农村工作。在云安区参观考察新农村建设,我们感受到了浓郁的党建文化氛围,石底村建有党建文化公园,上洞村建有党建文化墙、党员承诺践诺树,村里随处可见的共产党员示范岗、党员星级家庭。党建工作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中云安区石城镇委创新性地将机关党支部与服务平台合为一体,实现了党政工作的高度融合,真
正发挥了党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引领作用。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党建为引领,通过实施县区-乡镇-村党建引领振兴责任制,加强村党支部建设突出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加大农村党员的培训力度和年轻党员的发展力度,充分发挥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将基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融合,把“最大政绩”与发展实绩统一起来。
二、乡村振兴:产业为支撑
经济不发展不足以谈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昨天在广东清远调研时强调:要下功夫解决广东城乡发展二元结构问题,把短板变成“潜力板”。乡村振兴必须以产业为支撑,走现代高校农业的路子。产业兴旺了,农村才能有发展,农民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但是在产业规划和布局上,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同的乡村要因地制宜,根据各自长处和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潜力板”。云安区已经有了“镇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品”的布局。在这一布局下,我们看到石底村着力发展发财树种植,上洞村重点发展南药种植,只要力度更大、措施更精准,久久为功,一定能发展壮大,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在产业发展中,还要注意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上洞村我们参观了村集体经济项目秀珍菇种植基地,该基地的诞生和投入生产结束了该村近40年来无集体经济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经济不复存在。其实,集体经济在乡村治理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不仅仅限于经济方面,同时也为乡村互助合作关系重建奠定重要基础。
三、乡村振兴:人才为关键
谁来振兴乡村?关键在人。在学习考察中,我们看到乡村干部正以极高的热情和智慧投入到乡村振兴中。但是农村人才缺失、人口空心化和老龄化仍是不能回避的问题。优秀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创业就业、农村年轻人口外流只剩下老人和留守儿童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务之急是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要筑巢引凤,加大引才集智的力度,通过提高待遇吸引优秀干部到乡村工作,给予利好政策吸引优质专业人才回乡创业;另一方面要培养农村本土的干部,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发挥本土干部在乡村熟人社会中的治理优势,培育一批农业“能工巧匠”。
此外,要改善乡村环境,以美丽宜居为理念,营造乡村文化,让生活在农村的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真正做到留人留心,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