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西安事变》心得体会(5篇模版)

时间:2021-06-24 11:2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西安事变》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西安事变》心得体会》。

第一篇:观《西安事变》心得体会

毛泽东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西安事变成为中国由长期内战走向全民抗战的转折点,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也因他们崇高的爱国义举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永载史册,彪炳后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西安事变》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观《西安事变》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一】

偶然间看到了一段儿描写西安事变的东西,感觉张学良真牛啊。N年之前,两位有血性的军人以一种造反的方式羁押了当时中国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不论在何种形势下,不论蒋介石是否是实际上的皇帝(当时还有并立的N个政权),这种行为都是原子弹一般。那一天,不尽改变了两个将军的命运,改变了一个国家元首的命运,更改变了一个政党的命运,一个中国的命运,甚至是全世界的命运。我惊异于张杨二位的勇气,并试图去寻找他们敢于如此作为的原因。

后来觉得,除了性格的因素之外,也许更和张学良先生的出身有关(我不想和什么历史课本儿之类的或者一如学者之类说什么历史背景啊形式必然性啊之类的,我始终坚信,一切和人有关的东西,归根结底的决定性因素只能是人。在这件事上更会是这样的,因为你怎么也分析不出来张学良会那么做的,因为这样太偶然了,换了别人,这个事情真的不怎么可能发生。所以,我只从个人的身上找原因)名义上,张学良是东北保安司令的儿子,一方封疆大吏,在哪个有枪便是草头王的年代,可以说那就是东北的皇帝,关上山海关的大门,张作霖完全和蒋介石平起平坐,考虑到实力,可能比蒋先生还牛。因此张学良受过良好的西方教育,比如他英语说得超级棒,而且绝对一表人才,位列民国四大美男之一(另外三位是汪精卫,梅兰芳以及···我们敬爱的周恩来~~~自己看看相片就明白了,能通这三位并列,张少帅绝非他父亲只是一个土匪那么简单)修养,学识,身世等等家在一起,绝对的超级偶像。

然而,他毕竟是个土匪的儿子,这个其实没什么好指摘的,英雄不问出身,刘邦只是个流氓,朱元璋用她对手们的话来说,也只是个放小牛的臭和尚,好一点儿的,李自成如何,只是个农民而已,最后不都成了响当当的英雄。当然我们不讨论出身于成才的关系,我们要讨论的是个人气质的养成问题。张学良的父亲是土匪,那么他身边的人,那些看着他长大的叔叔们自然也是土匪。这就不新鲜为什么他敢于绑架皇帝了。因为在一个土匪的眼里,没有什么绝对的老大,有的只是实力。身处乱世,手握重兵,道义和正统什么也不是。至于后来和老会西安请罪,个人认为只是出于江湖义气,只是觉得自己做的对不起大哥而已。

因此上个人认为,整个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张学良都没把蒋介石当做国家元首,而只是江湖大哥。这也是中国式的绿林道潜规则,义气超过一切。基于此,中国的政治体现了相当的派系斗争的传统,并且延续至今。谁是谁的人往往比是非对错更重要。这也叫中国特色吧。

观《西安事变》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

看完央视播出的《西安事变》,感触颇深,不禁为张杨两位将军的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所折服。

发生在七十多年前的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历史,停止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寇的侵略。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出于民族大义,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正确主张,却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在形势危急、别无他法的情况下于1936年12月12日毅然发动了兵谏,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

事变发生后举世震惊,全国一片口诛笔伐之声,西安国民政府受亲日派控制准备进攻西安,各地军阀也是蠢蠢欲动,而国际上更是一致反对强烈谴责,甚至连苏联也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背信弃义,只有中共为了维护团结顾全大局,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面对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和严峻的军事形势,张杨二位将军审时度势,提出了八项主张,并积极与中共方面联系,力求通过和平手段化解危机。最终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使中华民族摆脱了亡国灭种的危难,开创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遗憾的是,张杨二人一被终身软禁,一被残酷杀害,没能实现征战沙场、收复失地的心愿。两位将军在危难关头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必将名垂千古、万世流芳,为后人所景仰!

观《西安事变》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三】

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华北相继沦陷,红军三大主力长征后胜利会师。当时的形势是国难当头,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但蒋介石倒行逆施,顽固抱住“攘外必先安内”的内战政策不变,仍然调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东北军、西北军继续“进剿”陕北西安的红军。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东北军打回老家去的希望日渐渺茫,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逼蒋抗日的兵谏“西安事变”。

以“大历史”观来看在“西安事变”历史舞台上表演的各方,其“历史逻辑”也清晰可见:蒋介石有着使中国真正统一的“雄伟抱负”,其在日强中弱的现实下是否真有“攘外”的决心暂且不说,但先“安内”以解除后顾之忧的策略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只是他缺乏了一点儿审时度势的眼光;中共高举“抗日”大旗自然是出于国家和民族的意识,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显然首先还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只不过其巧妙地将生存需要附着在了“国家大义”的口号之中;张学良,有“大少爷”的狂傲自大脾气,怀着杀父失地之恨,其亟欲以“抗日”洗刷“不抵抗将军”的耻辱和想开创自己的“新局面”的冲动自然强烈,蒋介石想单纯以“亲如父子”的感情驾驭他显然是过于自信了。由此可以说,当年国、共、张三方在“西安事变”舞台上的表演都有其“合理性”,这“合理性”既包括他们从各自思想理念出发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包含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考量,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受“大历史”操纵的结果。

周恩来说:“政治是无情的。”的确,张学良、蒋介石金兰之交,座上宾、阶下囚转瞬间,令人叹息和扼腕。张学良和杨虎城当时的悲壮和后来的命运又使人伤感,但我总以为,我们通过对“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的客观研究,以史鉴今,从而对现在和将来的社会发展方向有所思索,这却是十分必要的西安事变也教训了蒋介石。事变的成功发动使蒋介石认识到人心向背,抗日的怒潮非几十万大军所能阻挡,不得不正视历史发展趋势,择善而从,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所以他离开西安后,虽然违背诺言,扣押张将军,陈兵潼关,但并不敢再发动内战。而是以军事为后盾进行政治分化。最后蒋介石在西安和周恩来多次谈判,终于于1937年9月建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而这一切变化都与西安事变密不可分。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一直评价很高,认为是挽救国家民族一大危机,“成为当时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的转变关键”。

西安事变的硝烟早已散尽,这段历史离我们也越来越远。但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巨大,我们不能忘记。若没有这次事变,国共合作抗日不知要推后多少年。若没有这次事变,还会发生什么……

观《西安事变》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四】

西安事变的硝烟早已散尽,这段历史离我们也越来越远。但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巨大,我们不能忘记。若没有这次事变,国共合作抗日不知要推后多少年。若没有这次事变,还会发生什么……

《西安事变》。总的来说,该剧依然秉承几十年来大陆主流观念对“西安事变”的评价,即认为该事件促成了国共合作全国抗日,“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不过,该剧不像以前的一些有关影视剧那样把蒋介石丑化成不堪入目的“卖国贼”,也不再把“西安事变”完全归结为张学良受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感召”,这使它减少了一些与历史真相的隔膜。但另一方面,该剧仍然有意无意地隐去了一些至关重要的历史事实,比如共产国际在中 共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转变中的关键作用,张学良、杨虎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决策最初是出自于一些长期隐藏在其军队中的中 共党员和一些被称为“托派”的中 共“左派反对派”,等等。因此,作为一部“历史剧”,它带给观众的“历史认识”仍然不免肤浅和偏颇。

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华北相继沦陷,红军三大主力长征后胜利会师。当时的形势是国难当头,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但蒋介石倒行逆施,顽固抱住“攘外必先安内”的内战政策不变,仍然调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东北军、西北军继续“进剿”陕北西安的红军。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东北军打回老家去的希望日渐渺茫,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逼蒋抗日的兵谏“西安事变”。

以“大历史”观来看在“西安事变”历史舞台上表演的各方,其“历史逻辑”也清晰可见:蒋介石有着使中国真正统一的“雄伟抱负”,其在日强中弱的现实下是否真有“攘外”的决心暂且不说,但先“安内”以解除后顾之忧的策略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只是他缺乏了一点儿审时度势的眼光;中 共高举“抗日”大旗自然是出于国家和民族的意识,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显然首先还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只不过其巧妙地将生存需要附着在了“国家大义”的口号之中;张学良,有“大少爷”的'狂傲自大脾气,怀着杀父失地之恨,其亟欲以“抗日”洗刷“不抵抗将军”的耻辱和想开创自己的“新局面”的冲动自然强烈,蒋介石想单纯以“亲如父子”的感情驾驭他显然是过于自信了。由此可以说,当年国、共、张三方在“西安事变”舞台上的表演都有其“合理性”,这“合理性”既包括他们从各自思想理念出发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包含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考量,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受“大历史”操纵的结果。

在剧中,胡军扮演的张学良英气、帅气、刚毅、果断、霸气,些许匪气,豪爽伟岸,尽显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又不失儿女情长,想象当年的张学良似乎就应当是这样。杨虎城老谋深算,沉稳睿智,可歌可泣,令人敬仰。蒋介石两面三刀、阴险狡诈。宋子文眼界开阔与大气沉稳,宋美玲外交风范与个人魅力,赵四小姐纯情温柔与坚贞不渝,陈诚聪明俊拔与唯命是从,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恩来:“政治是无情的。”的确,张学良、蒋介石金兰之交,座上宾、阶下囚转瞬间,令人叹息和扼腕。张学良和杨虎城当时的悲壮和后来的命运又使人伤感,但我总以为,我们通过对“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的客观研究,以史鉴今,从而对现在和将来的社会发展方向有所思索,这却是十分必要的.观《西安事变》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五】

看完央视播出的《西安事变》,感触颇深,不禁为张杨两位将军的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所折服。

发生在七十多年前的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历史,停止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寇的侵略。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出于民族大义,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正确主张,却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在形势危急、别无他法的情况下于1936年12月12日毅然发动了兵谏,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

事变发生后举世震惊,全国一片口诛笔伐之声,西安国民政府受亲日派控制准备进攻西安,各地军阀也是蠢蠢欲动,而国际上更是一致反对强烈谴责,甚至连苏联也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背信弃义,只有中共为了维护团结顾全大局,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面对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和严峻的军事形势,张杨二位将军审时度势,提出了八项主张,并积极与中共方面联系,力求通过和平手段化解危机。最终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使中华民族摆脱了亡国灭种的危难,开创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遗憾的是,张杨二人一被终身软禁,一被残酷杀害,没能实现征战沙场、收复失地的心愿。两位将军在危难关头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必将名垂千古、万世流芳,为后人所景仰!

第二篇:西安事变观后感

西安事变观后感

西安事变观后感1

跨过了一个春节,才把《西安事变》完完整整看了一遍,她谈不上是鸿篇巨制,但却真实再现了那段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

我之所以喜欢看,一是因为演员演得都很好,我最欣赏的还是郑玉演,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演得最好的人物了,很多细节都拿捏到位;二是剧本写得真实,甚至一些对白都是按照史料来得;三是剧中揭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重要史料,特别是张学良和宋氏兄妹,以及青帮头子杜月笙之间的关系,另外事变之前西安城内各方的间谍活动也有所涉及,事变之前西安城内复杂的政治环境也在剧中充分表现出来。剧中揭露的很多史料多数人并不了解,但却对事变的成功或失败有重要的影响,可以说这个过程中一个细节的`变化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比如事变前一天早上戴笠给蒋孝先发的电报,以及钱大均无意中向张学良透露了蒋的离陕时间等。

美中不足的是,剧中对张杨两位将军在事变之后的情况说得过于简单,包括张学良回南京的路上以及被审判的过程,都没有涉及,杨虎城的狱中生活和被害过程也没有谈到,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些史料对于充分认识蒋司令阴险狡诈和器量狭小是非常重要的。

我给这部剧打了五星力荐,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看这部电视剧,去了解那段历史。

西安事变观后感2

今天,我看了妈妈推荐的一部电影《西安事变》。看完后,我被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个人的精神深深打动了。

西安事变是讲述了张学良将军在劝说司令无效的情况下,毅然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劫持了蒋司令,逼他抗日,并且最后在蒋司令同意抗日的情况下送他回南京,对此很多人不理解。对于这个问题他是这样解释的:“我本来就没给他面子,我和他一起回南京就是要给他面子,使他没有反悔的理由。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想到了世上能有多少人能像张将军一样深明大义,为了祖国,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文谏不行的情况下直接用兵谏他的上司,让他不得不抗日。因为他意识到了他的敌人是日军。所以他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并且不顾蒋司令的`劝阻坚持抗日,总结起来,张学良少帅的特点就是敢作敢当,深明大义。他在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选择了民族利益。

以上是对张学良的认识,下面,我再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我的启发是明白了即使在很严峻的情况下也要坚持正确的做法,并且要果断,不要犹犹豫豫的。总之,我看了这部电影,真是受益匪浅。西安事变观后感3

最初的喜欢是因他的名字——学良,汉卿,爱国壮士味十足,却又带了一点优雅的精致。

那种喜欢是遥远而空洞的,虽然当年也曾惊叹于历史书上他如少帅这称号一般的气质,但也丝毫没有兴致去进一步了解什么,从这点来看我算不得花痴。

第三篇:西安事变纪念馆

西安事变纪念馆

西安事变纪念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建国路,是在‚西安事变‛主要旧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86年12月建成开放。包括张学良将军公

西安事变指挥部——杨虎城公馆

馆、杨虎城将军止园别墅、西安事变指挥部、新城黄楼、高桂滋公馆、西京招待所、五间厅等处旧址,并举办有‚张学良将军生平展‛、‚杨虎城将军生平展‛和‚西安事变‛等基本陈列。共展出700余件历史照片、大量历史文件及几十件文物等。

本世纪30年代初,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面临着国破家亡的民族灾难。抗日民主救亡运动在全国风起云涌,而蒋介石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并于1936年12月4日亲自飞抵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率部进攻红军。长、杨反对内战,对蒋屡谏无效,被迫实行兵谏,于12月12日在林通华清池以武力扣留了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爆发后,张、杨发表对时局宣言,并电邀中共代表来西安共商救国大计。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人到达西安,经多次谈判,迫使蒋介石答应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张、杨两将军为促进国共合作、全民抗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王庄中学

2009年12月

西安事变纪念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阵地

2009年是西安事变73周年,近日记者来到 西安事变纪念馆了解到,西安事变纪念馆成为我省对广大党员干部和 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纪念馆开馆23年 来,共有近150万群众前来参观,其中70多万是大中小学生及未成年人。

西安事变纪念馆自1986年对外开放以来,先后举办了《张学良公 馆旧址复原陈列》、《西安事变史实展》、《杨虎城止园别墅旧址复原陈列》、《杨虎城将军生平事迹展》、《张学良将军生平展》等展 览。这些展览均以大量历史资料和实物为基础,以‚爱国主义历来是 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为主基调,再现了中国现代史具有转 折意义的西安事变和张、杨两将军赤诚的爱国情怀。展览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近几年来,在不断延伸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空间方面,纪念馆还到共建学校为学生们举办了多场专题报告会。同时还开展了具有特色的文化下乡活动。宣教人员携带着有关西安事变和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生平事迹的图板,前往一些偏远贫困山区的中学为万余名中学生进行以‚弘扬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宣讲活动,这种以物带史、图文结合、声情并茂的宣讲形式受到了当地广大师生的高度赞扬。纪念馆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载体,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他们相继开展了与大中小学校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纪念活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义务讲解员活动;‚西安事变知识问答‛和有奖征文活动;定期召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座谈会等活动。同时建立了为未成年人参观服务的辅导员队伍,编辑出版了针对未成年人的各种书籍等,扩大了纪念馆的宣传力度、社会效益和知名度,使其真正成为广大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

据纪念馆负责人介绍,这里先后被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西安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19 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被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少工委、陕西省教育厅等部门授予首批‚陕西省红领巾实验教育基地‛,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国防教育基地‛,被陕西省政府评为‚陕西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

王庄中学 2009年12月

西安事变纪念馆开馆23年社会教育成效显著

张学良公馆旧址

香港青少年参观团来馆参观

张学良之子张闾琳在父亲生平陈列展厅前留影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73周年,今年也是西安事变纪念馆建成开馆20年。该馆自对外开放以来,一直成为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共接待群众参观近150万人次、其中大中小学生70多万人次。

西安事变纪念馆是在张学良将军公馆和杨虎城将军止园别墅旧址基础上建立的专题性遗址纪念馆,它深刻地浓缩了中国现代史上的历史性转折,以及国共两党为了国家民族利益停止内战一致团结对外抗日的丰功伟绩。该馆先后举办过《张学良公馆旧址复原陈列》、《西安事变史实展》、《杨虎城止园别墅旧址复原陈列》、《杨虎城将军生平事迹展》、军生平陈列》等展览。这些展览以大量历史和实物资料为教材、以‚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为主题,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陈列再现了中国现代史具有转折意义的西安事变和张、杨两将军赤诚的爱国情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观众的好评。

近几年来,该馆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载体,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相继开展了与大中小学校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纪念活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义务讲解员活动、‚西安事变知识问答‛有奖征文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座谈会等活动。他们还不断延伸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空间,与共建学校一起为学生们举办了多场爱国主义专题报告会。该馆的宣教人员携带着有关西安事变和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生平事迹的图板,前往一些偏远贫困山区的学校为万余名中学生进行以‚弘扬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开展独具特色的文化下乡活动,在边远山区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欢迎。

该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但扩大了宣传力度、社会效益和知名度,而且提高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使其真正成为广大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20年来,该馆先后被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

教育基地‛;被中宣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少工委、陕西省教育厅等部门授予首批‚陕西省红领巾实践教育基地‛、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国防教育基地‛、被陕西省政府评为‚陕西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

目前,西安事变纪念馆是全国首批百个红色旅游精品景区之一,该馆将对张学良公馆和杨虎城止园别墅的参观环境、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这项工程是该馆自成立以来投资最大、改造面最广的项目,改造后以最佳状态将旧址及西安事变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呈献给观众。同时,采用新的展陈设施和手段重新制作《西安事变史实陈列》、《张学良将军生平陈列》和《杨虎城将军生平陈列》,全面反映西安事变及张、杨两将军的丰功伟绩,使展览更加准确地还原历史旧貌。还将用蜡像或高分子硅胶等材料制作人物塑像,配合影像、音响、灯光等再现当年的重要场景,更加直观、准确地反映历史原貌。

王庄中学 2009年12月

陕西省西安事变纪念馆在做好青少年的

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基地作用

西安市西安事变纪念馆积极发挥馆藏优势,面向社会,特别是面向广大青少年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明显成绩。该馆先后被西安市、陕西省和中宣部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西省红领巾实践教育基地‛、‚陕西省国防教育基地‛和‚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一、与中小学校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该馆与西安市的中小学校联系,开展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先后与西安市55所中小学校签订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议书‛,共同开展各种形式的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该馆编写出版适合中小学生不同年龄层次、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陈列讲解词,分发给不同的参观者,或进行不同的讲解,增强参观效果。还同学校共同组织中小学生进行‚西安事变知识问答‛比赛,让学生带着问题参观展览,听取讲解,寻找答案,学习历史知识,学习爱国主义精神。

结合实际,组织共建学校有计划地共同在馆内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以及‚双十二西安事变纪念

日‛等纪念日,学校的入队、入团宣誓活动都在纪念馆内举行,像该馆举办的张学良将军追悼大会、纪念西安事变六十五周年、纪念杨虎城将军诞辰110周年以及《张学良将军生平陈列》、《杨虎城将军生平陈列》、《一个中国——台湾历史与现实展》的开幕式,都邀请共建学校的师生参加。这样,真正把纪念馆共同建设成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举办主题报告会,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该馆在举办《侵华日军史实展》期间,为前来参观的一万多名学生进行了十几场主题报告会,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罪行,颂扬中华民族坚贞不屈、不畏强暴、团结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全国少年儿童手拉手、星星火炬传递‛活动中,请老红军、老八路为参加传递仪式的近千名少先队员作关于革命传统和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爱国壮举的主题报告。在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日之际,多次组织共建学校的学生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宣讲活动。主题报告会和宣讲在普遍参观展览的基础上就某个专题集中讲解,更能深入分析某一专题的内容和意义,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具体历史人物爱国精神的理解。

三、送展览到农村中小学,扩展爱国主义教育 为了充分发挥革命纪念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不断拓宽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扩大爱国主义教育面,该馆主动送展览下乡,送到农村中小学。如将《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诞辰100

周年大型图片展》送到郊区县学校展出。在蓝田县城关中学展览期间,面对当地的四千多名师生,展览讲解员不顾劳累,在烈日下连续讲解十几场次,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赞扬。该馆宣教部人员携带专门制作的有关西安事变和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生平事迹的图版,先后赴华县高塘镇高塘中学、扶风县法门镇法门高级中学、山阳县中学等,为万余名中学生进行以‚弘扬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受到当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特别是在商洛地区最偏远的山阳县开展送展览活动时,该县主管文教的县委副书记亲自主持大会,县宣传部、教育局的领导以及全县十四所中学的教师代表和山阳中学的三千多名学生参加爱国主义宣讲活动。开展送展览下乡活动,让那些交通不便、远离大城市、远离纪念馆地区的中小学生也能和城里的孩子们一样受到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陕西省文明办)

中文导游词:西安事变纪念馆导游词

西安事变纪念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建国路69号(原金家巷1号张学良公馆内)。1982年,国务院将这里辟为西安事变旧址,并建立西安事变纪念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张学良公馆建于1932年,为东西排列三座三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四周筑砌青砖围墙,大门开在北墙正中。东楼是机关楼,中楼是客厅、会议室,西楼是张学良居室。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逮捕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蒋介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以粉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亲日派的阴谋,促成国共合作,团结抗日。12月17日,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委托,率领中共代表团赴西安同张、杨协商,与蒋介石谈判,迫使他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实现了由内战到抗战的转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周恩来、叶剑英等到西安后,即住在张公馆的东楼,在中楼与张学良、杨虎城会谈,并和二人与南京政府代表宋子文等谈判。止园是杨虎城公馆所在地,位于西安市北大街青

年路北侧。建于1933年,主楼为传统宫殿式建筑。西安事变前夕,张、杨在这里密商发动兵谏,周恩来也曾亲临止园商谈,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 决。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的事件。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在西北担负剿共任务的东北军与西北军厌恶内战,力主抗敌,在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和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两军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等开始与共产党及红军发生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础。

蒋介石于1936年12月4日飞抵西安,要挟张学良、杨虎城:如不加紧‚剿共‛,即将张学良、杨虎城两部分别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张学良、杨虎城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蒋加以拒绝。两位爱国将领遂毅然决定实行兵谏。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的卫队进抵蒋介石驻地临潼华清池,与蒋的卫队交火。蒋闻枪声,仓皇越后墙逃走,爬上山坡隐蔽,被张学良的卫队搜索发现后捕获。同时杨虎城部下将留居城中的蒋介石高级党、政、军官员陈诚等10余人拘押。张学良、杨虎城于12日当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

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学良、杨虎城分任正、副委员长。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救国会领袖及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孙中山遗嘱,召集救国会议等8项主张。同时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团结抗日大计。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中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借机扩大事态,夺取蒋介石的统治权力,进一步与日本妥协。英、美帝国主义及亲英、美的宋子文、孔祥熙则希望事变和平解决,以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和英、美在华利益。宋子文、宋美龄委托英籍顾问端纳飞西安探视情况。16日,何应钦就任‚讨逆军‛总司令,并相应作了军事部署,派飞机轰炸西安临近地区。中共中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17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达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恳切会谈,并接见各方人士,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次事变。22日,宋子文、宋美龄飞抵西安开始与张学良、杨虎城及中共代表会谈。24日,达成了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权利、联共抗日等项协议。周恩来曾会见蒋介石,蒋表示以人格担保,履行上述协议。25日下午,张学良护送蒋介石飞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现团结抗日,中国由此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到

全国抗战的伟大转变。但蒋介石后来背信弃义,使张学良遭长期监禁,杨虎城惨遭杀害。

王庄中学 2009年12月

2010年陕西省红色旅游导游知识:西安事变纪念馆

陕西是全国红色旅游的重点。全省共有红色旅游资源500余处。二十世纪上半叶,党中央和毛主席曾经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桩桩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一个个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在中华儿女心中树起了一座座不可磨灭的精神丰碑。今天,缅怀革命英烈,追忆红色历程,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已成为激励人们发扬革命传统,昂扬奋进向上的动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感受当年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西安事变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后,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国的新高潮。1935年9月,张学良将军奉蒋介石之命率领东北军进驻陕西与杨虎城将军的17路军共同围剿陕北红军。

东北军入陕、甘后立即兵分两路向陕北红军进攻,通过崂山战役,榆林桥战役和直罗镇战役,使张学良连吃三个败仗,短短二个月损失近三个师。随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兴起,张学良、杨虎成逐渐认识到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是错误的,要抗日必须联合共产党,于是,他们开始同中国共产党秘密联络,走上了联共抗日的道路。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亲自到西安督师剿共。张学良、杨虎城多次来到临潼蒋介石的住所五间厅,向蒋介石苦苦争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却遭到了蒋介石的断然拒绝,最后张、杨二人决定发动兵谏,逼蒋抗日。

1936年12月8日,张学良、杨虎城就扣蒋计划进行了具体分工,东北军负责临潼扣蒋,17路军则负责西安城内的军事行动。

12月9日,恰逢‚一二〃九学生运动‛一周年纪念日。西安的一万多名大、中、小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准备到临潼向蒋介石请愿,要求立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然而蒋介石却给张学良下了要对学生们‚格杀勿论‛的命令,张学良怕学生们吃亏,急忙驱车赶到通往临潼路上的东十里铺拦住他们,并答应一星期内以事实答复你们的要求‛,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更加坚定了张学良实行兵谏的决心。

12月10日,张学良带领骑兵师师长白凤翔和刘桂伍团长到华清池以谒蒋为名查看地形,为兵谏做准备工作。

12月11日晚,蒋介石准备第二天发布围剿红军的命令,事态发展至此,张学良,杨虎城再也没有等待的余地了,当晚,张学良来到新城杨虎城公馆与杨虎城一起坐镇指挥兵谏行动。

1936年12月12日凌晨5时,随着临潼的第一声枪响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了,东北军在白凤翔、刘桂伍、王玉

瓒、孙铭九等人的率领下冲入华清池,住在五间厅内的蒋介石听到枪响,以为是红军打了进来,来不及穿外衣和带假牙便急忙翻窗跳墙逃往后山,在半山腰的‚虎斑石‛后躲藏起来,后来,被搜山的东北军发现送回西安。与此同时,杨虎城的17路军也在西京招待所扣留了随蒋同来的南京军政要员及其家眷,解除了西安城内国民党的所有武装。12日上午,张学良、杨虎城联名通电全国,提出了抗日救国的八项政治主张,同时电邀中共中央派代表到西安共商救国大计。消息传到南京,宋美龄派蒋介石的私人顾问端纳携她的两封亲笔信来到西安,张学良会见了端纳先生,从而沟通了事变后西安和南京的上层联系。

12月17日,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等到达西安,住进张公馆的东楼。当晚,周恩来就和张学良进行了彻夜长谈,达成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共识。南京方面以何应饮为首的讨伐派派飞机轰炸西安表示示威。12月22日,宋美龄、宋子文代表南京政府抵达西安。12月23、24日,在张公馆西二楼的会议室,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张学良、杨虎城代表西安方面,宋美龄,宋子文代表南京政府举行了三方会谈,终于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使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12月25日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后即被扣留,从此,失去自由长达半个多世纪。1946年11月,张学良被送

到台湾继续幽禁,直到1995年4月才移居到美国,2001年10月15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将军在夏威夷病逝,享年101岁。

1937年4月杨虎城将军被迫辞职出国考察。‚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救国心切的杨虎城不顾个人的生死安危毅然回国,当他到达香港时,便受到了特务的监视,从此杨虎城身陷囫囵,失去自由,1949年9月6日,蒋介石下令将杨虎城秘密杀害于重庆戴公祠。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以满腔的爱国热忱,以大无畏的勇气,以自由和生命为代价,为我们树立起一座爱国主义精神的丰碑,他们的名字将化成我们民族不屈的脊梁,千古不朽,永垂青史。

王庄中学 2010年12月

西安事变纪念馆陈列设计方案

1月9日,全国红色旅游重点项目——西安事变纪念馆陈列改造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陕西文博界10余名专家充分肯定了方案的总体设计,对方案需要改进完善的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相关领导出席了评审会。

西安事变纪念馆包括西安建国路张学良公馆和青年路杨虎城止园别墅,是全国和省级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该馆列入全国100家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项目包括馆区环境和基础设施改造、张学良和杨虎城两馆旧址维修及纪念馆陈列全面改造。通过对该馆

1986年建立以来首次全面进行陈列改造和提升,使其成为主题鲜明、设施配套、陈列优化和全面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这次陈列改造确定《历史的转折——西安事变史实陈列》为主题陈列、《赤诚爱国无悔情——张学良将军生平陈列》和《虎将雄风一世豪情——杨虎城将军生平陈列》为专题陈列及《张学良将军公馆旧址复原陈列》、《杨虎城将军止园别墅旧址复原陈列》两处旧址复原陈列,五个陈列与公馆旧址风貌共同构成西安事变纪念馆陈列展示的整体框架和反映西安事变所涵盖的历史内容。整个陈列改造将突出重点陈列、深化辅助陈列、完善复原陈列和营造旧址环境,全面提升旧址的服务展示能力,通过文献、图片、雕塑及现代声、光、电等多种陈列手段和表现形式增强陈列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评审中专家们对设计理念、主题雕塑、环境场景、建筑材料、多媒体等问题进行广泛讨论,认为西安事变纪念馆陈列改造充分利用旧址和展厅建筑的有限空间,围绕张、杨旧址特点和西安事变的重大历史事实,结合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的特殊要求和观众的不同需求,对陈列进行提升创新和个性化设计,采用多元化陈列语言和表现形式,在实用性、艺术性、科学性和观众互动、人

性化服务等方面达到了创新突破、雅俗共赏,体现了历史、艺术、科学、环保、安全的设计理念,一致同意通过设计方案。西安事变纪念馆新陈列改造完成后必将成为红色旅游和青少年爱国主义基地教育的重要场所。(陕西省文物局 屹夫)

王庄中学收集 2009年12月

倾心于历史的传承——访西安事变纪念馆研究型

讲解员张燕

【红色简介】西安事变纪念馆是以‚西安事变‛重要旧址——张学良公馆、杨虎城止园别墅为基础而建立的遗址性博物馆。这里见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见证了中国伟大的民族凝聚力与战斗力。1982年2月23日,该馆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10月,成立西安事变纪念馆筹建处。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五十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馆址设在张学良公馆。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传递民魂,有一群醉心研究、倾心历史的奉献者以纪念馆为平台,默默的付出着。

【采访时间】2009年1月25日(调研人员:丁

一、王雪姣、章侃)

初出茅庐,是字字珠玑的淬炼

采访当天,纪念馆里的参观者不算太多,因而一走进史实陈列大厅,我们就看到一个穿着朴素,扎着简单马尾的女孩正全神贯注地向身边的人讲述着墙上的照片和文字资料。她年纪不大,身上仿佛还带有清新的校园气息。

这次的讲解似乎有些不同,因为她总在过程中讲讲停停,不时低头思考着什么,不时又和身边几个抱着资料的女

孩小声交谈着……这样的讲解形式究竟意欲何在?出于好奇,我们又探上前去。原来她是在试讲——讲的刚好是‚一二九运动‛:‚1936年12月9日,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西安的爱国学生纷纷走上街头,参加抗日游行,因为特务军警开枪打死了一名学生……‛‚不对,不是‘学生’,是‘小学生’。‛旁边一位拿着资料的女孩纠正着她。‚哦对,是‘小学生’。群众们非常激愤,决定到蒋介石所在的临潼区请愿……‛这样类似的停顿修改不时地发生着。就这样,她从最开始的学生请愿讲到张学良苦谏,从捉蒋讲到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把展厅里的图片和文物表面及背后的故事细细地捋了一遍,虽然其中也有一些小错误,但每遇到一个错误,她都会将错误前的好几段话重讲一遍,让自己心中记下正确的信息。短短的一个介绍却要用上一两个小时的斟酌与体味。这时我才知道,为了能在参观者面前流利的陈述,讲解员需要付出无数的努力。

醉心研究,将青春献给讲解

在她休息的间隙,笔者走上前表示了采访一下她的意愿。她先是有些错愕,连忙解释自己还没正式上岗,要采访的话可以找其他资格更老的讲解员。笔者表明来意,要在这里做社会实践,通过诚恳的交流后,她终于欣然同意,并简单地介绍了自己。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她叫张燕,是西安某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作为一名历史系毕业的学生,她希望

自己能亲身接触历史,所以选择了在纪念馆做一名研究型的讲解员。当说到为什么会特别选择在西安事变纪念馆当讲解员时,她聊起了自己的爷爷,一名参加过西安事变的老兵。同时在被问及是否会觉得讲解员的工作枯燥乏味时,她表示,自己对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在这里工作,可以让她把自己的兴趣和工作结合在一起,让醉心研究的她可以在这更加静心地阅读和研究。另外,她还开心地告诉我们张学良是她自小起崇拜的偶像,能在偶像生活过的地方讲解偶像也是一种幸运。

倾心工作,肩负历史的传承

当谈到自己的工作时,张燕显得兴奋起来,虽然还没有正式上岗,但她对自己的工作却是了然于胸。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到岗,然后进行半个小时的身体锻炼,这样才能在参观者面前有一个抖擞的精神状态。再来是按时间排班,一般是每人半个小时。平时来参观的人员主要是两种,一种是领导,一种是中小学生。‚其实做讲解很注重因人而异,虽然历史事实不会变,但面对不同的参观者,讲解者的讲解方式却会有很大不同‛,张燕总结了自己的‚工作经验‛,‚要是面对领导官员,就要以严肃的语气,侧重于大环境和前因后果;如果是给小学生讲,就应该多加一些趣闻轶事,不指望他们了解多少知识,只希望他们能对历史更有兴趣。‛当笔者询问刚才试讲中的几个错误时,她笑了笑,也开始诉起苦来,‚几百上千张照片,那么多的历史文物,每一张照片和每一件历史文物后面都是一个长长的故事,但却不能像讲故事讲得随意,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要经过反复推敲,要不一晃神自己竟篡改了历史,那罪过不就大了。虽然工作很辛苦,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历史的真相,这点苦还是值得的。‛

在采访的最后,张燕表达了自己对西安事变的看法:‚张、杨将军都是国家的英雄,虽然是‘时势造英雄’,但他们二人牺牲小我,拯救国家的气概足以让后世高山仰止,那么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历史的承载者,将这种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传播给更多人。‛

【采访札记】

采访中,笔者注意到讲解员有着非常严格的纪律要求,而正是这种严格的要求成就了一次次成功的讲解。而且在平时进行讲解的同时,为了应对更多外国友人的来访,不少讲解员都在学外语,提高着自己的职业水平。

张燕虽然是一位没有多少工作经验的普通讲解员,但在与她的交流中笔者已经感受到,作为历史的传承者和播撒者,无数位红色文化传播者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功底和奉献精神!

王庄中学 2009年12月

Ⅲ-41-

西安事变纪念馆

子午街办王庄中学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

第四篇:西安事变剧本

西安事变剧本

人物:旁白、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

道具:椅子、桌子

旁白: 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军被蒋介石调到西北去攻打红军。12月4日,蒋

介石亲自到西安,逼迫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到陕北前线“剿共”。张、杨连续几天力劝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都遭到蒋的严厉训斥。旁白:镜头一,1936年12月11日,地点:西安,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张学良的办公室。张学良:虎城兄,今天你到委员长那里去了,委员长怎么说啊? 杨虎城:唉,还不是老样子,他说,要让他联合共产党抗日,除非太阳从西边出

来。他说我们不要上了共产党的当。看来老蒋的心真是铁做的。张学良:虎城兄,你我都是中国人,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我哪天不是盼望着打回

东北老家啊。可是如今委员长却硬要我们在这里打共产党,我实在是忍

受不了了。12月9日那天西安的学生游行要去向委员长请愿,宁愿被

打死也要前进。我们身为军人,还不如这些学生勇敢,真是羞愧啊。明

天我最后一次去劝委员长联共抗日。如果委员长再次拒绝,那我们只好

“兵谏”了。

杨虎城:好吧,如果真的到了行动的时候,我们西北军密切配合东北军,两军共

同行动,活捉老蒋,逼他抗日。

旁白:镜头二: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来到蒋介石住所华清池

张学良:委员长,大敌当前,我们的同胞在日军铁蹄下,过着亡国奴的生活,我们不能当历史的罪人啊。现在当务之急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委员长,内战无论谁赢,都会使中国力量削弱,使日本坐收渔人之利呀!(声泪俱下)

蒋介石:(一拍桌子)张学良,我告诉你,即使你用枪把我打死,我“剿共”的政策也不会改变!

旁白:张学良最后一次劝蒋联共抗日的努力失败了。当天晚上,张学良、杨

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第五篇: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一:西安事变观后感

自从有了网络,就很少看电视了。前几天偶尔看了一眼中央八套播放的连续剧《西安事变》,情节还算吸引人,于是也就断断续续的看下来了。不知道这部电视剧中真实再现历史的情节有多少,虚构的情节有多少,电视剧嘛,毕竟是文艺作品,只要大致符合历史就够了。

有关西安事变的图书资料、影视剧已经出了不少,我也看过一些。从我所了解的来看,至少有三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蒋介石也是想抗日的,但他的计划是先统一中国(主要是消灭共产党红军)后再抗日,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二是张学良杨虎城二人发动西安事变确实是受到了共产党的感召和影响,西安事变前张杨已经分别同共产党接触并达成了停战的默契;三是张只是逼蒋抗日,并没有想要杀蒋或者是长期囚禁蒋已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只是一次兵谏。从这几点来看,该电视剧还是基本符合历史的。

我一直认为,任何人作出的任何决定,都是他在当时所处环境和各方面条件制约下,他所认为的最佳选择。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也好,张杨的兵谏也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好,都是如此。西安事变是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件,是非自有历史评说,所以我在这里不想去探讨各方的功过得失,我的水平也不足以去探讨历史,只是想说说自己的一些感想。

一是关于时间的感想。

蒋介石想在消灭红军后再去抗日,这种策略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历史没有给他这个安内的时间,西安事变就发生了。其实即使没有西安事变,蒋的这一策略能否付诸实现也未可知,因为红军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消灭的。如果不能很快消灭红军,久拖不决的话,根据当时国内的形势,那就有可能会出现其他的什么事变来。在西安事变之前,已经有一个两广事变了,即广东军阀陈济棠和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在1936年6月起兵反蒋,要求北上抗日的事变。所以说,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很好,但没有时间去实现。历史上类似的例子不少,如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时不我待啊!

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也比比皆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很好的策略,却没有时间去实现。比如有人说,等我赚够了钱,我就到世界各地去旅游。想法很好,但等你赚够了钱,你的身体还能够支撑你去全世界旅游吗?或许到时候你的大脑还会不会有类似的思维都不一定。这还是比较简单的需要时间来实现的想法。

如果你的很好的想法牵涉到别的人,时间上就更难说了。比如感情上的问题,你说:“妞妞,等我事业有成,攒够了钱,我就来娶你。”想法也可以理解,但对方能等到你事业有成的时候吗?即使她愿意等,她所处的环境容许她等吗?文艺作品中的类似的变故太多了。《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私下幽会并订了终身,但等到张生进京赶考,半年后得中状元再回来时,莺莺已被母亲许给他人,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才使有情人终成眷属。苏三起解中的王公子和玉堂春,两人情投意合,海誓山盟定下了终身,等到王公子回金陵老家苦读圣贤书,准备求取功名后再来娶苏三时,王公子自己却被父母逼迫先娶了妻,回到京城再去看苏三时,苏三也已被人贩子拐卖到他乡成了别人的小老婆。不过经过一番磨难,两人最终的结局倒还不错。但可以看出,很多好的想法是需要时间来实现的,但现实能不能给你这个时间却不一定,特别是在当今人心浮动的年代。

二是关于勇气的感想。

张学良在做出扣留蒋介石的决定之前,是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的。他知道犯上作乱的后果。有可能人头落地,即使能苟全性命,但他现在拥有的一切都将付之东流。知道这种后果而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勇气实在可嘉。而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又毅然决然地护送蒋回南京,把生死置之度外,这更是需要勇气。我看那时候的地方实力派和军阀中只有张汉卿能做得出来。抛开张发动西安事变的是非功过不说,就凭他这种敢作敢为的勇气,也足以令人钦佩。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虽说没有能改变历史的事情发生,但很多事情也是需要勇气的,得失之时的选择,荣辱之间的态度,都需要勇气。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你能做到淡泊明志吗?你能放弃现有的一切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吗?你能真正做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吗?得和失同样需要勇气。不要说这些生活中的大事,就是小事也需要勇气,比如,现在外面北风呼啸,天寒地冻,你能冒着严寒去赴一个可去可不去的约会吗?

在面对生活中的困扰的时候,我真希望能有张汉卿那样不顾一切的勇气!

篇二:西安事变观后感

这个星期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西安事变》。它讲述了西安事变这一爱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让我更加的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局势。

西安事变的起因就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原来是日本侵略有预谋制造的,但他们的目的却是侵略东北,他们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而这件事变的真相在战后才被揭开。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想法是借用日本人的刀杀掉共产党。只是出于这一目的,他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他密电给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一百多平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但是当时中国还有局部的抗战力量。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东北沦陷以后,日本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博仪,在长春建立起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从此在日寇的铁蹄下,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又出现了西安事变。

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

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民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亲临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的红军。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趁,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记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篇三:西安事变观后感

近来无事,我就观看了《西安事变》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深有感触。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即蒋介石),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若没有这次事变,国共合作抗日不知要推后多少年。若没有这次事变,还会发生什么……

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撤出了东北,退入山海关内。1933年1月1日,榆关抗战爆发。同年1月3日,山海关失守。1933年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同年3月4日,承德失守,热河抗战失败。张学良引咎辞职,出国考察。1935年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被毛泽东命名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转移,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会师。1935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北平举行了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获得全国民众积极响应,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政策”的国民政府巨大压力。

在《西安事变》中,张学良看到周恩来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达到西安后,联想到国民党中那些所谓哥们的表现,说了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共产党最仗义!而重新拍制的《西安事变》也以雄辩的事实说明,在国民党内部,最讲民族大义的张学良也是最讲哥们情谊的人。张将军为了抗战,扣压了他的“大哥”蒋委员长,应该说是一种为民族大义牺牲哥们情谊的表现,不过从以后的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他的这一壮举也是最够哥们的,由此成就了蒋委员长的历史地位。试想,如果不是在张学良、杨虎城的兵谏促进下,经过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和谈,蒋介石改变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他怎么能成为抗战的总司令,又怎么能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一定地位呢?直到今天,陈水扁将蒋介石的灵堂拆除,人们还能对他表示同情,也正是由于他在抗战中有一些名副其实的表现。如果当年他没有转过来抗战,继续打内战,他就会像汪精卫那样成为“不齿于中国人的狗屎堆”。

以“大历史”观来看在“西安事变”历史舞台上表演的各方,其“历史逻辑”也清晰可见:蒋介石有着使中国真正统一的“雄伟抱负”,其在日强中弱的现实下是否真有“攘外”的决心暂且不说,但先“安内”以解除后顾之忧的策略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只是他缺乏了一点儿审时度势的眼光;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大旗自然是出于国家和民族的意识,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显然首先还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只不过其巧妙地将生存需要附着在了“国家大义”的口号之中;张学良,有“大少爷”的狂傲自大脾气,怀着杀父失地之恨,其亟欲以“抗日”洗刷“不抵抗将军”的耻辱和想开创自己的“新局面”的冲动自然强烈,蒋介石想单纯以“亲如父子”的感情驾驭他显然是过于自信了,由此可以说,当年国、共、张三方在“西安事变”舞台上的表演都有其“合理性”,这“合理性”既包括他们从各自思想理念出发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包含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考量,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受“大历史”操纵的结果。

影片中的国民党政府的晚宴更是层出不穷,没有为国民做过什么实事。此时以毛泽东、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却艰苦的为人民的美好未来奋斗,为将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赶出中国而做了不懈的努力,可是面对军事力量强大的法西斯日本,中国共产党的军力也是不能抵的,此时只有联合国民党,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将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可是要想蒋介石放弃原有的错误思想是何等的难!国民党顽固派的不抵抗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他们的心里只有争权夺位,人民的死活和安慰不是国民党反动派所思考的。这时,伟大的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发动起撼动历史的“西安事变”,将反动派蒋介石软禁起来,使他放弃自己原有的错误主张。二位将军冒着生命危险,他们深知,倘若再不抵抗日本鬼子,东北三省的死亡惨剧将在全国上演,张学良将军再也不愿意被老家人成为“不抵抗将军”,发动事变终于成功将蒋介石软禁,用真诚几经周折没有感动蒋介石,不得不邀请中国共产党代表来做蒋介石的工作,在周恩来总理和所有坚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人一道努力下,蒋介石终于口头答应:放弃原有的不抵抗政策,联合共产党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鬼子赶出中国。然后,张学良将军冒着大无畏精神将蒋介石送回南京。整个影片让我感动最深的是张学良将军的一句话:我们的枪不是打中国人自己的,更不是打大学生的,我们是打日本人的!英雄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不用经历战火,当然也没有机会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但是我们能够在学习上在工作上在生活中做出贡献。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踏实工作,为共和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下载观《西安事变》心得体会(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西安事变》心得体会(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安事变纪念馆导游词

    西安事变纪念馆导游词 西安事变纪念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建国路69号(原金家巷1号张学良公馆内)。1982年,国务院将这里辟为西安事变旧址,并建立西安事变纪念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西安事变说课稿五篇

    《西安事变》说课稿 金村中学/路英雷 一、说教材1、本课的地位 《西安事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课本《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课是第四单元......

    纪念西安事变观后感

    纪念西安事变观后感 2011年12月11日早上,我们在韩凯军、晁艳、丁浩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到杨虎城墓扫墓,这次为纪念西安事变而举行的活动,让我感触很多。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

    西安事变国旗下演讲稿

    精选纪念西安事变演讲稿汇编国旗下演讲稿:西安事变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

    西安事变之个人感想

    2011-2012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 “西安事变”之个人感想 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事变。所谓事变,从字义上看是事物发生的变化,一般则指突然发生的重......

    西安事变纪念馆导游词3篇

    西安事变纪念馆导游词3篇 西安事变纪念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建国路69号(原金家巷1号张学良公馆内)。1982年,国务院将这里辟为西安事变旧址,并建立西安事变纪念馆,列入全国重点文......

    西安事变小话剧台词

    近代史小组作业:西安事变 小组成员:张晓莲 王对红 李窦窦 王雪怡(社工14-2班) ·1936年12月11日张学良,杨虎城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第二天清晨进行兵谏的命令。 张学......

    纪念西安事变的演讲稿

    铭记历史珍惜现在把握未来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一.历史事件及背景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