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清明节疫情网上祭扫活动心得感悟范文5篇
清明节疫情网上祭扫活动心得感悟篇一
当下,疫情尚未结束,战斗还在继续。目前,全国已有多省市对清明祭扫作出相关安排和规范。3月1日,天津首先发布通告称,今年清明节期间,殡仪馆、公墓等殡葬服务机构,暂停现场祭扫服务,暂停集体共祭、植树区安葬等群体性活动。广东、辽宁、北京、上海以及南京、无锡、温州、锦州、鞍山、深圳等省市,也陆续发出通告,暂停组织公祭、江祭等群体性公祭活动。但网络祭扫、云祭扫等新方式,为市民打开了另一扇窗。这些“因时而变”的举措,就是为了有效避免人员聚集,阻止疫情的传播,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也体现了一种公共责任。
从某种意义上说,清明祭扫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亲人的一种“刚需”,具有一定的仪式感,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也是清明节得以传承的原因之一。但我们在承认传统仪式的同时,也不能拘泥于仪式,而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尤其是进入新时代,更应“因时而变”,让文明祭扫成为清明的主基调。传统的“现场祭扫”,不仅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还会带来诸多安全隐患,而今又面临疫情的风险,实行清明祭扫预约制,或暂停现场祭扫活动,更是确保安全的需要。特殊时期做好自我防护,也是对逝者的告慰。
近年来,各地通过移风易俗、大力倡导文明低碳祭扫,网络祭扫等新方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现在,由于疫情的原因,各地政府部门推出的代为祭扫、网上祭扫等新服务,更是为我们文明低碳祭扫创造了条件。疫情关不住思念,距离隔不断亲情。只要我们怀着真挚的情感,网络祭扫、云祭扫同样可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悼念。
清明祭扫,未必需要让烟灰飘散。将祭扫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不过是仪式上的变化与丰富,没有改变清明祭奠已逝亲人的精神内涵,所以也应是最值得推崇的一种方式。
清明节疫情网上祭扫活动心得感悟篇二
日前,浙江省民政厅下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清明期间疫情防控和安全祭扫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暂停组织群众集中祭扫、骨灰撒海等集体性活动,倡导群众采取网络祭扫等绿色文明安全祭扫方式,待疫情结束后再开展现场祭扫。
这对于一些习惯现场祭奠的人来说,不免有些遗憾。清明时节雨纷纷,寄托着我们对先贤的思念;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墓前,通过一系列仪式,将堆积在心底对亲人的思念倾诉出来。
清明时节也是一年里万物吐故纳新、生机勃勃之时,此时郊外踏青,感受天地灵气和百花芬芳,令人心旷神怡,许多家庭在外出扫墓之余到野外踏青。
然而,今年的清明节注定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由于疫情尚未结束,若是大家都扎堆去扫墓,就难免会形成大规模群体聚集,这对疫情防控来说是很大的隐患。不论是出于对疫情防控的重视,还是为大家的健康安全着想,当前都不宜提倡集中性的现场扫墓。
该《通知》中所倡导的网络祭扫,不失为时下祭祀亲人和表达哀思的一种好方式。虽说网上祭祀是疫情之下的权宜之计,但事实上,网上祭扫因其绿色、安全等特点,是这些年来民政部一直在积极倡导的文明绿色祭扫方式,也逐渐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据了解,浙江境内的各殡仪馆、经营性公墓、城镇骨灰堂等殡葬服务单位,都通过官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为民众提供免费网上祭扫服务,即方便又简单。
网上祭祀虽然不像现场扫墓那般身临其境,但多了互联网特色,比如网上纪念馆中包含了祭文、留言等功能,同时也可以进行上香、献花等高仿真的祭祀操作,同样能传达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扫墓重在表达哀思。事实上,千百年来,我们祭奠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比如,古人最初祭奠方式也不是烧纸钱的,而是用动物祭祀,后来又用木头替代,自发明了纸张后,才改用更为方便的纸制品。所以,传统习惯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做出相应的形式变革而同时保留精神层面,无论采用什么形式,清明寄托哀思的核心精神一直没变。
令人欣慰的是,该《通知》并没有对祭扫的方式进行一刀切,而是根据实际,考虑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在网络祭扫之外,还给出了代为祭扫和预约祭扫的方式。这充分体现出了政策的灵活性以及对民众不同偏好的尊重。
清明节疫情网上祭扫活动心得感悟篇三
实地祭扫活动会带来人员聚集感染的风险,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依然在人们心目中有着不能取代的位置。每到清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即使工作再忙,也不会忘记给故去的亲人献上一簇鲜花,或烧上一些清纸,以寄托深深的哀思。
清明节的这种习俗,既是一种与故去亲人情感的交流,同时也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它既是一种以实地为基础的祭奠活动,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心理活动。而人们对亲人的追思,既要有实物,更要有实地,俗话说,睹物思人,睹地思情。
然而,社会发展到今天,可供祭奠的场地越来越少,今后也只会更少,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诉求的不断提高,也越来越意识到,烧纸不仅给消防安全带来隐患,同时,也会对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因而,实地祭扫虽然是一种文化习俗,但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任何文化习俗,都是人的精神以及心理活动外化的产物和表现,而任何文化习俗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它总会随着社会文明前进的步伐而不断地演变着。但任何文化的存在与延续,并不在于它最初的形态和样式,而在于它不断地与时俱进,既要保持它抽象符号的根本意义,又要随时调整着自己的身姿,与社会文明进步相互融合。
从根本上说,祭奠活动还是人的心理活动,而心理活动本身,有着巨大的时空穿梭的调节量。俗话说,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心有多深,情意就有多长。因此,祭奠亲人的根本之义,并不在于非要有个实地场所,也不在于那些必须点燃的清纸,而在于心里的惦念,和只可对亲人说的的那些内心絮语,只要心里存在这些意境,即使足不出户,在心里冥思故人,也会是一次对亲人完整而素美的祭奠。
在疫情尚未结束之时,清明节即将到来,在这个时候,一些地方印发通知,鼓励以网上祭扫等方式寄托哀思。从疫情防控需要来说,这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而从文化习俗的传承层面来说,无疑,鼓励网络祭扫也是一次恰当的、符合时宜的鼓励举措,这会使传统文化习俗与现代文明进步的步伐产生深度融合。
清明节疫情网上祭扫活动心得感悟篇四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殡葬与祭祀,自古就是一件大事。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我们会缅怀先人、祭祖思亲。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祭扫方式也在与时俱进。我们发现,烧纸钱、燃鞭炮正逐渐被鲜花、网络等祭祀方式所取代,这种绿色的方式让传统的清明节回归“清静”与“文明”。
血脉里的眷恋,鲜花祭祀成主流。每到清明,往往就有着如丝如缕的春雨绵绵。相比从前每到这时墓园的烟熏火燎,现在更多了几许肃穆和清雅。白菊花、白百合、马蹄莲......越老越多的人选择用鲜花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清明扫墓,意在追远,一束菊花、一个鞠躬、几许默哀、良久静思,仪式肃穆而不敷衍,情感饱满而不轻慢,反而比嘈杂而奢靡的祭祀有意义的多。
到哪都是心意,社区公祭寄哀思。“其实心意到了,在哪里都一样。”现在很多社区每到清明都办起了社会公祭活动,为不能回乡的人们提供了祭祀的平台,为流血流汗的英烈们带去一份哀思。社区公祭是大家的,是社会的,吟一首诗,颂一首歌,拉一首曲,便是对逝去的亲友献上最真诚的哀思,表达对先祖、先贤、先烈的怀念之情。这种活动易被大众所接受的同时更加深了清明祭扫的意义。
借力“互联网+”,网络祭祀成风尚。“清明念故人,网上寄哀思”,如今清明祭祀也插上了网络的“翅膀”,让远乡游子也可以为亲人献上一份思念。全新概念的“云祭扫”可直接扫描二维码进入链接,了解逝者生平,进行瞻仰、追思和祭拜;“网络墓园”与各公墓实体墓园进行对接,园区还可以代为祭扫。这些方便、环保的祭扫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越来越深得人心。
清明,祭如在,倍思亲。多元化的祭扫方式不仅给大家带来了便捷,更让文明祭扫蔚然成风。文明祭扫,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力行,以“清明”的方式让节日更添意义。
清明节疫情网上祭扫活动心得感悟篇五
“祭奠英烈”主题活动总结为缅怀先烈,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积极响应县教育精神,按照城关镇中心校的安排,我校于清明节前后,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祭奠英烈”系列教育活动。
一、加大宣传,形成声势
清明节前夕,我校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各种宣传途径和手段,宣传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对学生进行充分的革命传统教育。各班相继召开“学习革命先烈,做新时期合格的小学生”主题班会,表达了同学们发扬革命传统,继承烈士遗志的决心和信心。激励了同学们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刻苦学习、不解奋斗。
二、祭文征集,缅怀先烈
我校结合感恩教育,通过追思先人的养育恩情、弘扬先贤的精神品质、讴歌先烈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表达对先人、先贤、先烈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哀思,在学校高年级组开展了祭文征集活动。此次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进取心,进一步规范了学生养成习惯教育。
三、诗文朗诵、革命歌曲比赛,以此祝福祖国。
我们举行了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诗文朗诵比赛。同学们怀着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的心情,朗诵了一首首颂歌。通过这次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师生们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情怀。真正让同学们认识到:今天我们悼念革命先烈,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就是要以先辈为榜样,为我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四、开展六年级优秀少先队员“清明祭英烈、弘扬民族魂”活动。
20_年4月_日下午,我校少先队辅导员带领六年级优秀少先队员到将军新村—赖村,以此沉痛悼念为国为民赖传珠将军的英灵,深切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回忆过去的峥嵘岁月,以表达我们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学生们在活动中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抒发对党的无限深情,进一步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意志。也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勿忘光荣的革命传统,同时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继承先烈们的革命遗志,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此次清明节“祭奠英烈”系列活动,使早已远离战争、身处和平的师生重温了为国家独立、民族自强、人民幸福而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心里迸发出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也深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坚定了保卫祖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