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记忆碎片》观后心得体会范例
《记忆碎片》听起来像是一种电影病,但实际上是一种真实的疾病:莱昂纳德(盖·皮尔斯饰)患有顺行性失忆症,这种情况使他无法储存近期记忆,却能保持长期记忆。以下是写写帮文库网为大家整理的《电影《记忆碎片》观后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供大家参考学习,欢迎阅读
电影《记忆碎片》观后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一】
《记忆碎片》整部电影就是一堆记忆碎片拼接起来的,没有强大的逻辑力,不看第二遍,根本没法把它们完整的连接起来,它就是一部典型的心理剧,不断地挑战自己这么多年所学到的那些心理学知识皮毛。
整个电影就是一堆碎片,不是么?可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不也是一堆记忆碎片堆集起来的吗?自打我们从娘胎里出来,一点点融入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本来连续的记忆随着时间的冲刷,越来越碎片化,越来越模糊,模糊的碎片记忆不断地胡乱堆积在我们近乎无限的巨大的脑海里。可是这个巨大的脑海就是一个有选择的巨型仓库,把我们喜欢的内容和印象深刻的部分放在最外层,以便我们随时可以回忆起来,而把一些让我们痛苦不开心,甚至影响我们一生的东西却深藏在最深的潜意识里。恰恰是这部分无法意识到的内容,往往更深刻地决定我们在关键路口上的方向,却始终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决定。
和电影的主角莱尼一样,我们也是一群失忆症患者。巨型仓库里的内容总是需要一些提示,才会想起来。莱尼会把重要的事情纹在的自己的身上,或者用纸片照片记下来。靠着这些提示,他可以把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把自己的所有片段连接起来,即使有些片段终究还是失去了,但最后他还是找到了杀他爱妻的凶手。而我们,大多数人没有这个习惯,仗着自己记性好,没有健忘症,不愿意动手把那些重要的提示记下来,于是,我们总是很快就把自己上一次出过的错给忘记,接下来又重走旧路,再摔一跤。好像没有健忘症,却总是把刚刚得到的教训忘得一干二净。古语说,吃一堑长一智。但其实这只是小聪明才要吃一堑长一智,真正的大智慧是极少数,常常看别人吃堑,自己长智,从别人古人伟人书中长智。多数人吃了堑也不见长智,总是在同一个坑摔倒。
难道不是吗?我们这些貌似正常的人比莱尼好到哪里去呢?粗心大意的孩子每每在考试的时候犯同样的错误,而且是最低级的错误。愤怒的妻子每次提醒自己要好好的跟丈夫沟通交流,却总是讲不到三句话就开始吵。手痒的爸爸告诉自己不要轻易打孩子,可是一听到老师班主任告状,就忍不住老拳伺候。看脸的女人第一次被巧嘴的花样美男骗得精光,下一次又被同样的招数骗得更惨,还背一屁股债。胸大无脑的美女愤怒的离婚再嫁后,发现第二个男人几乎是前夫的翻版。
这些人固然有性格上的缺陷,但是不懂得汲取教训,不同程度的患有失忆症,也是原因。
莱尼失去的只是短时记忆,于是他被男人骗,被女人骗,杀了一个无辜的毒贩,不过他牢记了那个骗他的家伙绝不可信。可是我们这些正常人往往失去的是长时记忆,明明反复告诫自己要亲君子、远小人,可是遇到花言巧语的家伙,就失去了记忆和判断力。于是就听信了偶像的话,照着别人说的去做。有的捞到牢狱之灾,有的拣了飞来横祸,有的遇人不淑。把上天赋予的慧眼抛在一边,轻则自己后悔,别人鄙视,重则搭进了一生的幸福。
主角莱尼说,生存,更好的生存,就要记得生活的目标。可是我们,有多少人还记得儿时的梦想?有多少人还记得当年的生活目标?多少人还记得自己选择事业的初衷?多少人还记得求婚结婚的誓言?
也许还有很多人记得。可是,生活的坎坷,变幻的风云,满街的流言,一路的说客,五色的诱惑,让我们走着走着,就迷失了自己,忘记了初衷,屈服于现实。
可是我们见到的现实是真的吗?也许我们都相信所见皆实,所听皆实。可这个事实,究竟是法律事实?还是客观事实?还是心理事实?法律事实讲究证据,客观事实不依赖外界而存在,心理事实是我们每个人对客观事实和证据进行加工过的结果。每一种事实都已经掺进了各人的世界观,蒙上了各自的有色眼镜,都被有意无意的筛选过。
我们都是失忆症患者,症状轻重不同而已。唯有把佛祖赠送给我们的慧眼找出来,擦亮,跳出自己看自己,也许会有另一番发现。
电影《记忆碎片》观后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二】
观看完《记忆碎片》后,对电影的故事情节根本就看不懂,于是在豆瓣,百度里搜了好多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明白了这部电影到底讲了什么。
一觉醒来,男主人公不知身在何处,终日煲电话粥,却不知对方为何人,对于生活的记忆,只能靠宝利莱快照记录,这就是莱纳的生存状态...莱纳用写字条来帮助自己过有条理的日常生活,甚至把关键资料纹到身上,不似杰克斯·萨米般一塌糊涂。
杰克斯·萨米为是莱纳从事保险调查的第一起案例,患有短期失忆症,记不住东西,只记得几分钟内的事,然而就是这个连电视都无法看的人,被莱纳判定为心理疾病,从而拒绝了其妻索要医药赔偿的请求。
萨米的妻子找到莱纳,询问莱纳对萨米病情的真实看法,出于职业担忧,莱纳一口咬定心理疾病的定论。萨米的妻子对丈夫的痊愈复燃希望,用极端方法进行测试,妄图帮助丈夫恢复自我,结果却等同于自杀。
莱纳的妻子被两名歹徒奸杀,一名被莱纳当场击毙,另一名,称为约翰·G的,从背后袭击了莱纳,导致莱纳大脑受损罹患失忆,他本人却逍遥法外。警方对此不予理会,莱纳只有自己追踪凶手。
卧底警察泰迪找到莱纳,向他提供凶手线索,莱纳依其指点,杀掉一名为杰米·格兰斯的毒贩。然后全片并行的两条线索就是如此在片尾合二为一,完美地融合起来,自此,黑白的正叙过渡到了彩色的倒叙上...杰米临死前说出萨米的名字,令莱纳意识到错杀了人,在莱纳的逼问下,泰迪讲出真相:原来莱纳的妻子事发后仍然幸存,但是莱纳的失忆令她痛不欲生,于是用生 命为代价唤起丈夫的记忆,莱纳不能接受杀死妻子的事实,遂把事情安到萨米身上。一年前泰迪已帮他找到约翰·G,莱纳报了仇,事后却不记得,泰迪便趁机利用 莱纳除掉杰米,以私吞20万毒款。
出于内心的失落及对泰迪的愤怒,莱纳决定自己制造回忆,要找到活着的意义,唯有自欺才能快乐...莱纳将泰迪的车牌纹到身上,泰迪追到纹身店,意图劝其离开,莱纳认为都是一派胡言,趁其不备跳窗逃走。
莱纳从杰米的衣兜里发现了杰米的女朋友娜塔莉娅的留言,于是开车到酒吧找她。娜塔莉娅看到莱纳开着杰米的车,穿着杰米的衣服,感到事情不妙。在相信他患有失忆症后,娜塔莉娅将莱纳领回了家。
娜塔莉娅受到杰米的搭档达德的威胁,要她交出20万,娜塔莉娅利用莱纳的失忆,令他决心帮其铲除达德。
莱纳从娜塔莉娅家里出来,泰迪又复守候在门口,警告莱纳不要相信娜塔莉娅,并给莱纳介绍了一家新的旅馆。
莱纳住进旅馆,并且找了一个妓女,令其半夜唤醒他,然后出去烧了妻子的遗物。
第二天,莱纳在街上遇到达德,达德对他开枪追击,莱纳甩掉达德,直接跑到达德下榻的旅馆,趁其回家时将其重伤。
莱纳不明所以,放走达德,跑回娜塔莉娅家向其问罪,娜塔莉娅表示莱纳是主动帮她,并告知她也同样失去了爱人杰米,莱纳没有记忆,反和她产生强烈共鸣。
翌日清晨,娜塔莉娅假装感激莱纳,帮他去查身上纹的车牌号。
莱纳从娜塔莉娅家里出来,又一次被泰迪逮到,泰迪继续游说莱纳放弃复仇离开此地,莱纳对他的忠告嗤之以鼻。
莱纳按约到咖啡馆见到娜塔莉娅,拿到了车牌的资料。娜塔莉娅说,他们彼此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懂得生存,意指靠不择手段的不停复仇来寻求生存的意义。
莱纳回到旅馆察看资料,确定泰迪就是杀妻仇人,遂打电话邀其出来,在杀死杰米的地方又干掉了泰迪。
电影《记忆碎片》观后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三】
电影看了两遍,第一遍看完有点糊涂,一些疑团没有解开,想要弄明白电影到底在说什么,可惜自己接下来看了些剧透,然后第二遍看了这部电影。
看完之后,还是很震撼,叙述的方式,所讲的故事,最后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值得多品味几遍。
我们会篡改和构建自己的记忆。
“所见即所信,所信即所见”,我们一直相信的东西,可能是因为我们记忆中储存的是错误的事实。包括目标,信仰。
人会追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让自己相信正在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这样生活才有动力吧。
人的记忆是会出错的,记忆可以被引导,也可以被扭曲。在电影中,主角不想面对自己犯下的错,只记得自己想记得的事,不断的告诉自己想象中的事实,使自己信以为真。
“你有仇报,生活就有目的,你记不得真相,你就制造真相,你活在梦中,有亡妻思念,有生活的目的”
“我不是杀手,我只是想补救错误。应不应该忘记你令我做的事情? 我要自欺才能快乐?”
“我要相信世界不是我想象出来的,我要相信我做的事情仍然是有意义的,即使我不记得自己做了什么,我要相信,即使闭上眼睛,世界仍然存在,我相不相信世界仍然存在?世界仍然存在?我们需要记忆去确定自己的身份,我并不例外”
我们引用我们应该说的和应该做的,而不是我们实际说的和实际做的;第一次讲述中,我们也许会意识到这种区别,但不久后,虚构就把真实记忆从中驱逐出去并取代了他。
人有很多虚假的记忆。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么一个实验(注:这是关于虚假记忆的另一个经典研究):他们每周都去问小朋友“你记不记得以前在商场走丢的经历?”尽管小朋友从来没有在商场走丢过,但因为一直被这样问,于是他们就在脑子里顺着这个问题建构出了一个自己走丢的记忆。几周后当心理学家再一次这么问小朋友时,小朋友居然真的“想起”自己走丢的经验,甚至绘声绘色地描述出各种细节。
记忆是不靠谱的,我们该相信什么?所见即所信,所信即所见。
我们现在所追求的目标,是为了什么去追寻?
我们愿意面对不想面对的事实吗?
我们所说出去的东西,那些是事实,那些是虚构?
在电影中,主角所有新产生的记忆都会忘记,而应对这的办法就是记录最近最关键的信息,也许就只有一句话,我们的记忆也有很多会忘记,我们每天还剩下的最关键信息是什么?
主角为了有活下去的目的,给自己制造了一个看起来无法解开的谜团,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生活的目的。我们有给自己制造什么样的谜团,让自己解决制造的问题。
电影《记忆碎片》观后心得体会范例五篇【四】
片如其名,导演诺兰把一部完整的电影胶片剪成了一段段的碎片,并把其中一部分变成了黑白的,分别用倒叙和正序的顺序放出来。
从最开始主角晃一次成像的照片越来越不清楚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倒叙,类似《不可撤销》。当然,《不可撤销》比这片子拍的要晚,而且看着想吐。
主角除了失忆之外,还会篡改自己的记忆以逃避现实,类似《禁闭岛》。当然,《禁闭岛》比这片子拍的也要晚。
演员方面,男主角好像没演过什么NB的片子,女主角是《黑客帝国》里的崔尼蒂,男主角的老婆虽然出镜少,不过也不能找个路人甲的来演吧……
整个片子看下来,没觉得有什么难懂的地方,BUG比《盗梦空间》少。
电影《记忆碎片》观后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五】
电影采用倒叙的方式,向我们一幕幕剖析主人公的记忆世界。刚开始一头雾水,随着电影深入,逐渐了解到记忆之与活着的意义。
主人公的记忆只有十几分钟,只有通过不断的纹身和拍照记录生活,才可以无障碍的活着,进而明白自己现在活着的意义是寻找杀害妻子的强奸犯。一开始,我们会以为他是一个可怜人,没有记忆,独自生活,和他交好的人是为了他身上潜在的利益,和他交恶的人在无限侮辱他之后也不会被憎恶。
观看电影的时候会一直思考两个问题,我们的记忆是否决定了我们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究竟是记忆可靠还是摆在眼前的事实更可靠?
主人公在一家陌生旅馆醒来,记忆全无,是什么人,从哪里来,为什么在这?在发现身上的纹身和拍下的照片后,开始构建自己的记忆。他到这里是为了给妻子报仇,两个歹徒强奸了妻子,让她永远离开了自己,他也因为被袭击,失去记忆,警察不相信他的证词,从而使一个歹徒逃脱。他只有通过自己的方式为妻子报仇。这些记忆让他在没有过去的情况下意识到自己是谁和自己活着的意义。
第二个问题,究竟是事实可靠还是记忆可靠,通过观影,其实不难发现俩个都不是绝对正确的。就如主人公他拍下的照片和自我构建的记忆都欺骗了他,这归根到底是他的自我欺骗,为了逃避自我谴责,为了有继续活下去的动力。他的妻子不是死于强奸,是为了验证他是否失忆,被他注射过量的胰岛素后死亡。在他有记忆的十几分钟,他曾得知真想,但是他凭空臆测出了另一对夫妇,把这个经历安排到他们身上,逃避责任。所以说他并不算可怜,而且,被假意的朋友欺骗,他已经杀死了一个游离在这个故事外的无辜人。
在影片最后,他把那个朋友当成了下一个歹徒,继续自己的复仇之路。
第二篇:电影《记忆碎片》观后感
记
知道结局的境界。忆碎片———倒着放的电影 时间:2012.10.19最初接触:微博介绍 看到电影的第一幕,我就感觉到这部电影事先说结局,再说开头的。为什么说感觉而不是知道呢?因为我看的电影还不是很多,还没到能
电影故事讲述一个有病的男人,他会失去短期记忆(刚做完的事10分钟后就会忘记),他妻子被人奸杀,他头部也受到伤害(所以落下脑病)。从此,他一直靠记笔记,拍照片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一路来都不容易,期间也遇到被人利用的情况。在不知孰真孰假的情况下,他一直在调查凶手—John G。到最后,一个关键人物—teddy解开观众心中所有的困惑。男主角从很久之前就已经找到并杀死很多个John G了,一直以来,是他自己要自己饰演一个侦探的角色,不断寻找更多的John G,找完一个后不记录,继续设立谜题让自己去解。
电影的开头很像《致命魔术》也是开头很迷惘,一路一路解开所有的谜。在电影里男主角一直让我很同情,同情他的遭遇,同情他的病,同情他被身边的朋友骗,同情他不知道该信谁,不知道这世界到底是怎样…
看完后,不免又是惊叹一声,真的很伤脑力。但我喜欢这种电影,就是那种每个镜头都有存在意义,只要漏了一个镜头,哪怕是一句话,那就接不上故事情节的感觉,很棒。看完电影,始终都会不经意的回
想和思考自己现实的生活,我也忘了吗?我有忘掉一些很重要的东西吗?身边告诉我真相的朋友是我的朋友吗?真相是真相吗?我能相信谁?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的记忆可靠吗?这也是男主角和这电影给我最大的冲击。男主角在电影里说过,人们的记忆根本不可靠。没错,我们会有记错东西的时候,小事就好,如果是大事呢?那我会是另一部电影里的主角吗?突然就觉得人活得多么的可悲,存在得多么的渺小,本性多么的邪恶。
电影情节一环扣一环,拍摄效果跟名字一样,都是以一片一片的男主角的记忆碎片来展示给观众,看似零散实为紧扣。
第三篇:关于电影的记忆碎片
关于电影的记忆碎片.txt“恋”是个很强悍的字。它的上半部取自“变态”的“变”,下半部取自“变态”的“态”。〈一〉
“很多年之后,我有个绰号叫西毒,任何人都可以变得很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嫉妒,我不会介意他人怎么看我,我只不过不想别人比我更开心”。
此刻,我独自一人坐在电影院中,听着张国荣的独白,想着要不要出去之后也买坛“醉生梦死”酒,“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如果什么都可以忘掉,以后的每一天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那你说这有多开心”。年青的时候,不懂得王家卫电影中人物的内心独白,不理解那些片段式的情景,以为那是导演炫耀的技巧,以为那是故弄弦虚的玩意„„曾经有位女生对我说:她很喜欢《重庆森林》中金城武不停地吃着凤梨罐头的场景,我心里暗想,你就装吧。可是,当我一圈一圈地在操场上跑着,一遍一遍在写着某人的名字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为什么自己也会如此反复地做着同样的事,那是一种绝望,只有这样才能感觉到自己还活着。当年的那位女生早已不再联系,我说过,我们一年间就把一辈子的话都说完了,不如她是否还记得当年的那些电影。
“其实醉生梦死只不过是她跟我开的一个玩笑,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你反而记得清楚。我曾经听人说过,当你不能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是的,不要忘记,套用韩寒的话说:“感谢那些曾经陪我看电影的女人们,无论你解不解的我风情,我解不解你的衣扣,此刻,我很想你,不带们。”
〈二〉
记得最早看的是露天电影,在村大队的草坪上,靠口口相传,村民们很早就知道了消息,这天他们会提前收工,早早就搬着登子来到大队门前。无疑,这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刻,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着家常,说着收成,而孩子们则尽情地追逐嬉戏。每当夜幕降临,一切都会安静下来,光束穿过空气,投射到对面墙壁的白色幕布上,在这些光束中,我们可以看到缭绕的烟雾,还有受了惊吓的飞蛾,蚊子们则非常享受此时此刻。
那时放映的大都是红色电影,《地道战》、《地雷战》令人印象深刻,孩子们总是愿意看到坏人们受到惩罚,甚至在生活中就扮演起影片中的角色,一伙人孤立其它小孩。一般一个晚上会放映两部电影,第一部放映完后,村长会进行简短的讲话:“乡亲们,大家安静一下„„”我有时不看电影,伙同另一小孩跑到人家的瓜地里偷西瓜。夏天的夜,孩子们都穿着凉鞋或打着赤脚,我们在瓜地里摸索,试图寻找一个特大的西瓜。可一会,另一小孩就哭了起来,我赶忙跑过去,哄着这瓜娃子,让他别哭。原来他的凉鞋被瓜藤缠着,找不到了,于是我们又在瓜地里找凉鞋,这娃还在不停在发起声音。这时,看守瓜地的老伯打着手电过来了,我真的急了,想着一走了之,丢下这个胆小鬼。一会老伯走到我们跟前,问清了事由,然后就用手电和我们一起找鞋子,最后还给我们俩分别摘一个西瓜。
记忆中还有几部电影在我小小的脑袋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世上只有妈妈好》令所有的孩子都哭得一塌糊涂,而母亲们也都为之动容,会在河边洗衣服时一起讨论剧情。《红高粱》也带给了我强烈的震撼,那时还不知道这部电影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只记得那布满画面的红色,那疾风拂动的高粱地,还有那一张血腥的人皮„„“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
这首歌我至今还会吟唱。
《唐伯虎点秋香》是我在露天电影院的经历中最喜欢的一部电影,第一次知道原来电影也是可以这么好笑的,那时候周星弛的一些台词还不能够理解,只是记得对穿肠吐出的几十两血,老夫子的左青龙右白虎,还有那神奇的“还我漂漂拳”。后来这部电影我至少看了几十遍,每一句台词都熟稔于心,也慢慢地理解了其中的意味,放在当时,这部电影是多么的前卫,极具后现代风格,周星驰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对故事进行了解构,深入人心。
小学时代,观看电影的另一渠道是电视,一开始只能通过天线收到两个台,后来装上了有线电视(也叫闭路电视),西湖牌黑白电视机可以收到12个台,而彩色电视则可以收到几十个台。于是每个夜晚,做完作业,我都会坐在电视机前,依稀记得《聊斋》中那哀怨的音乐声,阴森恐怖,令无数小孩蒙着被子睡觉。在盛夏慵懒的下午,一群孩子坐在房间冰凉的水泥地板上,尽情在打牌,电视里播放着国外的影片,未出嫁的大姑娘们则聚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观看。每当有亲吻的镜头时,小屁孩们都不约而同地放下手中的牌,死死地盯着屏幕,最后发出放肆的笑声,把目光转向那些大姑娘,懵懵懂懂的,夏天就过去了。
〈三〉
初中时开始住校,与来自各个村庄的小孩聚集在了这个小镇中学,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学这个更大的江湖。那时《古惑仔之猛龙过江》已开始放映,看得大家热血沸腾,毅然投入到“古惑仔”这份伟大的职业中,在学校里开始了“刀口填血”的生活。看到某位同学不顺眼,就冲过去打,那位被打的同学再找帮手来打回去,于是乎,经常可以看到学校操场上一大群人撕扯成一片,上演一场近距离的肉搏战,也因此,有的同学被开除了。
作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那些港台流行文化对我影响甚少,我看的录相少得可怜,一心钻进课本里,也因此错过了不少挨揍的机会。与我床位邻近的同学早早地加入了“XX帮”,整天穿着牛仔衣、牛仔裤,他说这样比较耐磨,在地上打滚时不容易受伤。一天下午,我提议逃课去镇上玩,他欣然同意。在街上晃荡了几圈,看到一家电影院,如你所知,我们去看电影了。我们身上没有零花钱,也舍不得花,于是我们在观察了一阵后,发现可以翻过一道墙到电影院内。如你所知,小孩们都很会爬墙。影院内没有多少人,我们随便找个位置坐下,小心翼翼在安抚过于激烈的心脏。我清楚地记得那部电影名叫《红樱桃》,更加清楚地记得那个女孩背上的刺青。那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电影。
〈四〉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远离家乡的过程,高中时,我来到了市里,走进了一个更大的世界。面对大千世界的诱惑,我当然把持不住了,开始了与同学们穿行于各录相厅的日子。可以说香港电影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这些林立在大街小巷中录相厅。那时看录相的主要有两类人:一是像我们这样的学生,另一类是出门打工的农民工兄弟。花一块钱就可以从早上9点看到晚上11点,而通宵观看也只要3块钱,这对于囊中羞涩的我们是多么的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经常看到一些三级片。
在众多的录相厅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阳昇”,它有三个厅,分别为国外厅、港台厅、连续剧厅。每天早上,工作人员都会搬张桌子到楼梯口,贴上海报,上面写着:“今日放映XXX”,然后接下音箱。于是我们在街的尽头就可以听到录相厅中的打斗声,立刻精神抖擞地冲上去。对于大多数看过的片子我都已忘记,只记得那时候常见的片子类型:僵尸片、鬼片、“古惑仔”片„„《九月九日之阴魂胎》刚开场就死了一个人,背景音乐实在恐怖,每当预感到有事情要发生时我就把眼睛闭上,结果这部片子让我大部分时间都在黑暗中度过,大大地刺激着我的神经,而同学却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晚上11点,我们开始返回学校,通常我们会在学校附近的大排档里吃上一碗“山西刀削面”,因为这样才有力气爬墙。如你所知,学校很早就把大门锁上了,可是他们忘了把围墙加高。围墙外边有一排很古老的大树,我们通常先爬到树上,然后跳上围墙,接着再跳到学校里面。渐渐的,最好爬的那棵树的树皮变得非常光滑,这给它惹来了杀身之祸,门卫找来锯子,把树底部可以踩脚的树枝都剧掉了,大大地增加了我们翻墙的难度。有一天晚上,我和另外两位同学正在轮流爬树,他们两位已经站在墙头了,而我还在树上。这时忽然来了一辆车,从车上跳下一个人,大喝一声:你们干么?明显的明知故问,两位同学见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跳下墙头,借着黑暗直奔宿舍,而我还在树上,不上不下,被抓了个正着。原来他是保卫科的人,还对我说了狠话:信不信我一枪毙了你。我只能耷拉着脑袋,不吭声。他问我是否认识跳下去的两个人,我当然重义气,不会说了,这就是看港片的好处。旁问了一会,见我还算老实,他火气也消了,最后问我家在哪,知道我来自农村后,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父母辛辛苦苦地供上学,你就来这玩的?”那一刻我确实有点难过,想着家人大野躬耕的情景,我想或许我该好好学习了。
可是第二天,我就跑到网吧去了,那时候的生活完全善乏可乘,总是在录相厅、网吧、宿舍、教室之间打转,我们宿舍8个人中,有7个人都会玩星际争霸。这款及时战略游戏是如此精彩,以致于在教室时,我们讨论的唯一话题就是如何制定战术,如何快速作战,满脑子都是游戏画面。这种状态,在我看完《星球大战 ——幽灵的威胁》之后也同样出现过。
学校偶尔会组织学生看电影,我清楚地记得我们是在工人体育馆里看的《幽灵的威胁》,那么宏大的世界观,那么新奇的人物设定,那么华丽的科技元素„„ 每一样都不断地冲击着我,走在回学校的路上,我真想对着天空大声呐喊。后来我知道了这部电影的导演是乔治?卢卡斯,知道了他的影视特效制作公司——工业光魔,我还知道了有一位年轻人深受卢卡斯的影响,他就是詹姆斯?卡梅隆。1977年星球大战第一部《新希望》上映,“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银河„„”这片头的旁白深深地刺激着卡梅隆年轻的心,他毅然投入到了拍电影的事业中。可是我终究没有对着天空发出声响,继续着高中浑浑噩噩的生活,不断寻找着看电影的机会,得知其它学校有组织看电影,我都会混进那些学生队伍中,并且乐此不疲。高考结束的那天晚上,我又跑到了电影院,记得那天上映的是《晚娘》。
〈五〉
如你所知,我复读了一年,然后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开始翻向另一个山头,欣赏山那边的风景。
欧阳峰: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看见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我很想告诉他,可能翻过去山后面,你会发觉没有什么特别,回头看会觉得这边更好„„
大学对于许多人来说就像山的另一边,风景好不好只有自己明白。我那时一心想当个作家,整天泡在图书馆里看小说,写小说,然后再发到网上交流,经常混迹的网站有榕树下、左岸会馆、苹果树下等。一来二去,认识了不少文学青年,查看这些人的个人介绍,总是写着爱
看电影,然后列出一系列电影名:《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猜火车》、《发条橙》、《四百击》„„一个个洋溢着青春热血的名字强烈地撞击着我,这帮孙子总是用漫不经心的口吻说到:“这部电影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导演用到了什么样的拍摄方法„„”好像我再不去看就不是《搏击俱乐部》中的一员。如你所知,我开始了看小说,看电影的日子。大一时没有电脑,只能蹭同学的电脑来观看电影,一般下课时间是没有我的份的,大家都轮流玩着CS,我只能在上课时间,一个人躲在宿舍里,拉上窗帘,进入到电影的世界中。那时候都是根据网上或杂志上的推荐信息来选片,如“一个人一生中必看的100部电影”,“三大电影节参赛影片”等,片源则是到各碟片店去淘,或是到网吧包夜下载。一次,我到专业机房找同专业的老乡帮忙完成作业,无意中看到一学长的电脑桌上有两张碟:《今日立秋》、《安阳婴儿》,欣然借之,而且还认识了这个学长,他是一乐队的吉它手,技术一流,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可以聊电影的人了。
一段时间,我已经能够对电影如数家珍了,从《猜火车》中的伊万?麦克格雷格到《红磨坊》,再到蒂姆?伯顿的《大鱼》;从库布里克的《发条橙》到大卫 ?芬奇的《搏击俱乐部》,再到昆汀的《低俗小说》;从黑泽明的《罗生门》到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再到候孝贤的《冬冬的假期》„„令人怀念的是我把图书馆四楼倒数第二排书架上所有的书都看过,记得第一次看到马原的《岗底斯的诱惑》时的兴奋,直呼原来小说是可以这么写的,第一次看到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时的震撼,心想这群人实在太疯狂了。一个个新鲜的词汇冲击着我的脑海:先锋派、意识流、解构主义、魔幻现实主义„„那时候我也写了大量的小说,常常在宿舍楼下自习室里一呆就是凌晨3点,然后到床上还睡不着,脑子里想的都是小说中人物的发展关系,思维完全处于兴奋状态。同样的状态也延续到了观看电影上,不断地寻找片源,大量阅读关于电影的分析文章,如《法国电影新浪潮》、《香港电影》、《电影剪辑手法》、《电影剧本创作》、《分镜头设计》等,对于电影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渴望着能够拍出自己的片子。
终于有了这么一个机会,教我们工业设计史的老师愿意提供他的DV给想拍DV的同学,我第一个报了名,单枪匹马地上阵了。那时候受贾樟柯的影响较深,也想拍一部纪录性的片子,我只想到我要拍的片子名为《城市日记》,记录下这个城市中微小个体的生存状态。于是我每天早起,拿着DV,穿行于这个城市,拍日出日落,阴晴圆缺,拍工地上劳作的人们,街上的小贩,拍医院里初生的婴儿,生病的老人„„每一个闪现在脑海中的镜头都捕捉下来,我想通过剪辑,把这大量的素材组合成一部关于城市主题的片子。可是在把这些素材导出到电脑(我那时已有电脑了)时出现了问题,怎么都导不出来,导了几个小时,可一断电又全没了。另一组的同学已催着要DV了,我也没有求助于其它同学,完全没有合作精神,在一个人折腾了一段时间后,把DV给了别人,那些素材也不要了,留下了很大的遗憾。
生活还在继续,通过学校局域网中的“飞鸽传书”,我和各宿舍的同学们频繁地交换着电影,班上有一女生,同样喜欢电影,因为性别的缘故,她总能得到许多偏门的电影,“飞鸽传书”不仅可以传电影,还可以传情,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非一般交流空间”。通过这个女生,我看到了一些女性化的电影,印象比较深的有《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巴黎野玫瑰》、《她比烟花寂寞》等,这位同学非常喜欢伍迪?艾伦,我那时比较迷吕克?贝松、大卫?芬奇、昆汀、候孝贤、杨德昌等导演。同学们都没有个像《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那样开明的父亲,学校的教育也严重脱节,因此大家都躲在宿舍里研究爱情动作片,追求真理,因为真理总是赤裸裸的。记得在很多地方看到过这么一句话,大意是观看《教父》,这是一个男孩成为男人的标志。非常喜欢《教父》这个系列的电影,可是看了之后我还没感觉到自己身上有什么化学反应,只是对第一部中马龙?白兰度的表演及他说的台词印象深刻,而阿尔?帕西诺给我震撼的还是
他在《闻香识女人》中的表演,那时候是多么渴望成为真正的男人,给对手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可是,我要走的路还很长,我的生活阅历太少了。
大三时,我已不怎么写小说了,我对自己说,我需要沉淀,需要积累,可以用一生来写一部小说。在一次课上,老师播放了一个软件的宣传视频,一段3D动画,这个无心插柳的举动却深深地影响了我。从此我喜欢上了CG,默默地记下了这个软件的名字——Cinema 4D。下课时,我第一时间到网上去搜索这个软件的一切信息,与3D Max、Maya这些老牌软件比起来,这个新出的软件教程少得可怜,国内还没有一本教程书,可是我就是不走寻常路,找到一切可以找到的资料来学习,学习它直观的建模方法,优秀的渲染技巧,与网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甚至在暑假时独自一人跑到河南商丘与一朋友一起学习这个软件,在那吃了一个月的馒头,渴望着做出自己的动画作品。那时候我的心态很浮躁,一有什么新的软件就去试用、学习,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杂而不精,这件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专注。
我参与完成的第一部动画片不是用Cinema 4D制作的,而是用flash,剧本是我完成的,我还负责整个团队的管理工作,分配任务,规划时间,这部动画片很顺利就完成了,我给它取了个很有意境的名字——《关于淹城,关于爱》,无疑,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它也从动画延伸到了生活中。然后,我觉得这部动画片做得还不够过瘾,自己心中一直有个做事,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辈子都在奔跑。动画工作进行得很顺利,用到了许多软件,我在Photoshop、Illustrator、flash中画图,用 Poser调人物奔跑动画,在Premiere中剪辑,Aftereffects中制作特效,最后又在flash中合成,背景音乐我用了《罗拉快跑》中那奔放的音乐声,这件事告诉我们,不要纠缠于软件,不用去比哪些软件更好,用得顺手就行。这部动画片名字叫《奔》,讲述的是一个人一直在奔跑,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然后工作„„在奔跑过程中,沿途闪现的都是各年龄段中经历的事,有他小时候看的动画片,中学时学校、老师,大学时的生活、恋人,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他为了设计事业,辗转了几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最后走向死亡。
〈六〉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夏雨有句台词:“我镇东单、镇西单、我还镇你们炮局”,《独自等待》中夏雨有一帮很铁的哥们。我对自己说,我也要找到这一帮朋友,毕业后奋不顾身地来到了北京,开始进入社会这个大江湖。正如自己做的动画片《奔》中的情景,我也辗转了好几个城市,经历了一些事,身上发生了一些化学反应。可是,我确信,我对电影的喜爱永远不变,工作后,看电影的时间少了,也不会选择那些过于沉重的片子,因为生活本来就够苦的了。那些在我的记忆中存放着的电影有《Once》(曾经拥有)、《海角七号》、《当幸福来敲门》、《海盗电台》、《玛丽与马克思》等。由于工作的关系(工作的事不愿多提),接触了许多电影工作者,他们大部分从事概念设计、特效制作工作,还采访过《变形金刚》中大黄蜂的设计者,认识了一些游戏公司的美术总监。可是,我始终理解李笑来老师的那句话:“打造人脉不如打造你自己”。我也已经有着自己的目标,也正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着。《教父》中有句台词:“没有时间照顾家人的男人不是好男人”,我还是一遍又一遍地看着《教父》,我想对她说:“你是我的家人,我爱你”,“伟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伟大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的”,我还想对她说:“让我来保护你”。
〈七〉
“我以前听人说过,如果刀快的话,血从伤口喷出来的时候像风声一样,很好听,想不到第一次听到的是自己流出的血”。
此刻,一个人观看着《东邪西毒》,一个人写着《关于电影的记忆碎片》。
第四篇:记忆碎片影评
《记忆碎片》影评
饶飘雪2111304059管工13(01)
《记忆碎片》是一部非常复杂、深具人性思考的电影,这个题材大获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增加了许多的复杂性问题需要你去思考。电影通过彩色和黑白两种画面的交替、顺叙和倒叙两种叙事手法的穿插演绎出具有悬念的故事情节。两条故事线泾渭分明,一条以彩色画面倒叙,另一条以黑白画面顺叙,每隔几分钟穿插一次,直至片尾将所有片断天衣无缝地连接起来推出真相。影片讲述了正值新婚的莱尼夫妇遭到了一名歹徒的袭击,凶犯残忍杀害了莱尼的妻子,莱尼自己虽然从死亡线上挣扎了回来,却因为脑部的严重损伤而得了一种奇怪的“短期记忆丧失症”,从此他只能记住十分钟前发生的事情。尽管在警方看来,这是一起每天都会发生的普通抢劫案件,但是莱尼的生活却被彻底改变了。不满于警方草草结案,莱尼发誓要追查到凶手,替惨死的爱妻报仇。可是,支离破碎的记忆却令莱尼举步维艰,他只能凭借一些零碎的小东西诸如纹身、宝丽来快照等才能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而且,每当他找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时,他必须要使用一切方法立即将之记录下来,因为很可能十几分钟后,他就根本无法记得自己在什么地方、来做什么。而事情的真相却是莱尼的妻子在袭击事件后幸存下来,但是看到莱尼的失忆状态很痛苦,多次求救医生。在得知医生说莱尼有可能恢复记忆后,她决定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来测试莱尼是否真的患有失忆。测试中,莱尼给妻子注射了过量的胰岛素,导致妻子死亡,但是他茫然不知。在他的记忆中,他的妻子早死于那次强奸事件。
莱尼的妻子遭遇袭击后,莱尼一直在寻找击昏他的第二名强奸犯,但是警方不相信一个失忆者的描述,认为根本不存在这个人。警察泰迪(真名叫约翰.盖玛)同情他,帮他找到了这个叫约翰.G的人。莱尼杀了约翰.G,但是记不起杀死过他,仍日夜寻找着这个已经死掉的约翰.G。以至于在寻找的第二名歹徒的过程中受了警察泰迪的诱骗,因为泰迪想独吞贩毒的20万美元货款,于是他利用莱尼的短期失忆让他错杀了毒贩杰米。杰米临死前说出了萨米的名字,莱尼意识到他杀错了人,因为听说过萨米故事的人,他一定认识。于是去质问泰迪, 泰迪说出了部分真相,道出莱尼只记得自己想记得的事情,其实萨米给妻子注射过量胰岛素,导致妻子死亡的故事是莱尼想像出来的,真正的萨米根本没有妻子,莱
尼从口袋翻出了那张杀死真正约翰.G后拍摄的照片,照片中充满喜悦的神情,但是莱尼拒绝相信泰迪的话。并在泰迪的照片上写上:不要相信他的话。更把泰迪当作了第二个约翰.G,记下了泰迪的车牌号,烧掉了自己和杰米的照片,开着杰米的车去纹身店纹下了泰迪的车牌号,开始了新一轮的复仇计划。
在去纹身店的途中,偶遇了杰米的女朋友娜塔莉娅,娜塔莉娅看到是杰米的车,下意识的敲窗打招呼,一看是莱尼,才知道认错了人,后娜塔莉娅经过测试发现莱尼真的患有“短期失忆”,于是不断利用莱尼去杀死杰米的毒贩同伙达德,娜塔莉娅为感激莱尼帮助他摆脱了达德的纠缠,替他找到了约翰.G的车牌资料,也就是莱尼杀死杰米后记下的车牌号。莱尼看到娜塔莉娅给他的资料,确信泰迪就是他要找的约翰.G。并在纸条上写下“杀了他”。莱尼要泰迪和他一起去一个地方,在郊外的荒凉小屋,莱尼发现口袋中的泰迪照片,并看见上面写的“杀了他”。杀死了泰迪。
这部影片采用的是顺序和倒序的交叉播放方式,更能体现“碎片”这一说法,也更能体现记忆从零散到整体的回归,故事的主人公患有罕见的健忘症,只能记住几分钟内发生的事情,以至于在和达德奔跑的过程中,不知道是追人还是被追了。对于他来说,生活就是支离破碎的。用这种情节的非正常叙述让观众切身地进入了主角的内心世界。因为观众也不知道了先前究竟发生了何事,恰似主角的遗忘。假设影片完全按顺序播放,这样豪无悬念感,相当乏味。
整部影片,我们可以推断出莱尼一直都只愿记得自己想记得的事情,不愿有真实的记忆,他不愿记得妻子患有糖尿病的事实,不愿记得早已报了仇,或许他其实是心理上的失忆,并非完全生理上的,他把自己的故事嫁接到萨米身上,产生了惯性记忆,因为萨米妻子死后,萨米独自坐在疗养院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时镜头最后一秒变成了莱尼,说明他就是他所说的萨米。可能是因为他拒绝事实,因为如果他接受了自己害死妻子的现实,他可能整个人就会崩溃掉,这是生理上的自我防卫,所以他在自己头脑中修改了那段记忆。他一直在与萨米做比较,认为自己更有动力帮助记忆。他的动力来源就是替妻子报仇。他是一个聪明的自我保护者,他说必须相信自己的笔记,防止别人故意混淆你,他能够靠观察去辨认,眼前的人是不是相识的,知道观言察色,是了解人的最好方法,譬如一个人一边
谈话,一边擦鼻子,这个人肯定是紧张,或者在撒谎,他能够在泰迪面前假装写上:不要相信娜塔莉娅。却可以等泰迪走后划掉那些文字。
当然,泰迪也不是真正的凶手,他只是莱尼所需要的一个报仇目标,是莱尼继续生存下去的动力。有一个细节要注意的是,影片中莱尼一直在和某个人打电话,有一次他打电话时突然发现手臂上的纹身:不要接任何电话。悬念就在此,他问什么不能接听电话呢?莱尼确定泰迪是约翰.G的身份后,打电话约泰迪去郊区杀死他,莱尼问是不是约翰.盖玛,电话那头立马就能反应是莱尼打的电话,可以推断整段影片中和莱尼打电话的那个人应该就是泰迪,他之所以不想再接电话,就是担心泰迪会告诉他事情的真相,让他失去生存的目标。
影片看似荒谬,有点自欺欺人,细想这就是生活,生活能让我们本能的自我保护。我们所有的行动都是有目的性的,而这些目的又是建立在过去记忆的基础之上,记忆是自我存在的证明,如果记忆丢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人也就消失了。但我们所以为的那些记忆,是真实的吗?是否我们会为了忘却而故意扭曲记忆、是否为了美化自己而修改记忆。也许我们没有故意去修改记忆,而是潜意识、自我保护的一些为了生存而进化的生理特性自动的去完成了这项任务。莱尼最后选择了继续为自己的生活寻找活下去的理由,他说:“我要相信世界不是我想像出来的,我要相信我所做的事情仍然有意义,即使我不记得做了什么,我要相信即使闭上眼睛,世界仍然存在,我相不相信世界仍然存在?我们需要记忆去确认自己的身份,我也不例外。”
第五篇:电影《孔繁森》观后心得体会
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遭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进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在***高原,在齐鲁大地,在全国各地,一个响亮的名字传遍城乡。这个名字就是孔繁森。孔繁森同道一生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加强民族团结为己任,两度奔赴雪域高原,不畏严酷的自然环境,为躲族同胞处心积虑谋福祉,一腔热血都倾注在阿里高原上。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我党人的优秀品质,塑造了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崇高形象,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具有时代精神的奋斗之歌、创业之歌、奉献之歌。孔繁森同道的事迹是平凡的,但平凡中包含着伟大的人生哲理;孔繁森同道的作风是朴实的,但朴实中映照出夺目的光彩;孔繁森同道在物资上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却是富有的。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道满腔热忱,对自己严格要求,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入的印象,使我们又一次经历了灵魂上的洗礼。
家在山东的孔繁森同道要往上任的地方是环境极其艰苦的阿里。那里海拔很高,地广人稀,艰苦的条件令很多人都看而生畏。但是孔繁森却没有畏缩,他牢记自己的使命,两次赴躲,为阿里的百姓们带了了暖和,也对阿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地贡献。到任后,发现阿里缺电,缺少一切舒适的东西,很多干部纷纭想调走。孔繁森以身作则,带着教委主任孟志华往看看山村小学的师生。给孤寡老人治病、送暖和。
孔繁森同道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模范,是阿里人民的好书记。在阿里期间,孔繁森艰苦奋斗,忘我奉献,为加快阿里的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殚精竭虑,无私工作。
学习孔繁森同道的事迹,就要牢固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我党人的本质要求;就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就要心理时刻装着群众,努力为群众谋利益;就要奋发学习科学文化和经济、法律、历史等专业知识,当好人民的公仆,努力做一位优秀的我党员,一切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