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2020年战疫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做为普通公民,在特定环境,面对此情此景,我也发了些许言论,转发了别人的视频及文字链接于群里。激浊扬清,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起来看看最新2020年战疫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5篇,欢迎查阅!
战疫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
“也许,你的武器只有手中一纸一笔。也许,你的战衣只有那薄薄一层。也许,你的工作只是统计分析汇总。但是,你一定要微笑着挺住,因为你就是人民心中的逆行英雄!”2020年除夕夜,来自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封书信获医疗圈点赞。信的作者是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苏佳。
对于苏佳来说,2020年的春节显得有点特殊,因为他要和自己的400多名疾控同仁一起,坚守工作岗位,与肆虐的疫情打一场硬仗。
相比临床医护人员的冲锋陷阵,疾控人的付出可能有些“不显眼”,在全省86万医疗卫生健康从业者中间,疾控人仅占1万左右,然而他们所做的工作却丝毫不亚于一线医者。从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的技术支撑,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队伍培训;从开展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卫生防病知识,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幕后英雄”的责任担当。
作为一名曾在传染病所奋战10年的“老兵”,苏佳对一线工作深有体会,“疾控人员随时都有职业暴露的风险。实验室检测人员要直接接触送检标本,其中很多都呈阳性、浓度高、危险性大。而且,不管白天黑夜,标本何时送来,实验室人员都要第一时间检测、第一时间出结果。而在现场调查处置时,面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群,疾控人员需要付出的更多。”
在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期间,一定要注意工作安全、消防安全、家人安全、自我安全。
战疫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
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国事家事天下事,因与自身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自上而下,没有人敢无动于衷。
追根溯源,痛定思痛。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不能不引以为戒。温疫,战争,地震,旱、涝洪荒,龙卷台风,凶杀惨案,或天灾,或人祸;要想太平无事,悲剧不再重演,且行且珍惜,血的教训,当牢记!回顾十多年前的非典事实,与此次冠状疫情,是“本家”,异曲同工,有着相互相通的关联,何其相似!敬畏生灵,与生物界和谐共处,何错之有?
正确认识,迫在眉睫。武汉始作俑的肇事者,愧对天下,无颜见人!既成事实,难挽回,声讨归声讨,激愤憎恨之余,不妨试想:那人(制造麻烦者)是自己,是与你我沾亲带故,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亲属,又当如何?
疫情紧迫,宣传,报道,鼓呼,传递正能量,力挺支持!而不分青红皂白,传播消极负面消息,荒诞讹谬,就不看好了。不准确的、未经官方核实认可发布的讯息,务必坚决杜绝。对灾难疫情,无能为力,没人怪罪。只要做到不传谣,不信谣,不捕风捉影盲目跟风,自律自觉,就是对国家的支持,是做贡献。
非常时期,国人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并没有因疫病而被打乱。只是,议事日程和长远计划有所调整,变动。
做为普通公民,在特定环境,面对此情此景,我也发了些许言论,转发了别人的视频及文字链接于群里。激浊扬清,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战疫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
面对疫情,医务工作者就像走向火海的消防员一样,让人敬佩,不计较报酬,响应国家号召,走向抗击病毒的第一线,在这当中有位17年前曾经抗击非典的医生,向单位写下了请战书。
这封请战书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女医生张旃副教授写的,请战书中既有战胜疾病的决心,也有柔情的挂念;既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情,也有沉着冷静、科学应对的胆识。
信中写到“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这句话包含着信念一定,也以着将面对一场艰难的决斗。个人感觉如果告诉丈夫,会让丈夫为自己担心,还是让自己承担这样的压力为好。
她曾经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当年她承担大量SARS病人救治工作,为战胜非典做出了贡献,现在又请战新型肺炎病毒,确实令人佩服,当代的战士。
技术被封锁了,就想到科学家;火灾来了会想到消防员,遇到困难了会想起警察,战争来了会想起军人,疫情来了就想到了医生。消防员来了,火灾就会被扑灭;遇到困难,警察来了,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国家被侵略了,军人会维护着每一寸土地;现在疫情来了,希望医生来战胜病魔,他们就是当今国家的脊梁,国家的支撑,让我们平时对他们好一点,理解他们的工作。
最后说一下:在人人自危的传染病面前,冲锋在前的就是医生,战胜病毒的也是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工作很累,也有压力,也会怕。但是他们不会退缩,即使危险再大,也是勇往直前。要敬畏他们的职业,希望永远不要再出现伤害医生的事件了,否则没人愿意当医生,水平高的医生也会到国外工作,那时候我们只有绝望。
战疫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4
我们来认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山东医疗队的主治医生郭海鹏,他出生于医生世家,一家人五代从医,他说,用仁心仁术救死扶伤是家训,更是责任。
正在用不太标准的武汉话跟刘爷爷交流的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郭海鹏,刘爷爷今年86岁,在外院治疗近一个月,因为病情加重被转到这里,医疗队会诊后,决定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被老人一口拒绝。
对话中,郭海鹏得知,此前老人曾有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经历,但过程中感到不舒服,对此有了顾虑。但缺氧问题又急需解决,郭海鹏反复劝说,刘爷爷终于放宽心同意试一试。3秒钟,医护人员快速置换鼻导管和加压面罩。
尽管郭海鹏的武汉话并不标准,但他温暖的话语还是大大缓解了老人紧张的情绪,刘爷爷很快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氧饱和度也从原来的80多提高到接近正常人的水平。
齐鲁医院两个病区,收治的是30多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年龄的94岁。每天进入病区,问诊、体检、查血气、心电图检查,他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做了十几年的ICU医生,他说,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已成为一种本能。
郭海鹏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就读于武汉大学,疫情发生后,郭海鹏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医疗队。而其实他刚刚结束在美国哈佛大学三年的博士后培训,回国还不到三个月。
战疫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
在重症病房,白衣战士们仍在日夜坚守。我们来认识吉林省援鄂医疗队的一位护士长高岚。
对高岚来说,这天是个好日子,她要为25床的患者撤掉呼吸机。这位77岁的老人已经插管治疗17天,终于脱离危险要恢复自主呼吸了。
都知道给患者插管时异常凶险,但拔管时的危险系数其实一点也不低。由于不能使用镇静剂等药物,患者是保持清醒的,因此拔管时患者更容易咳嗽,大量携带着病毒的分泌物就会喷溅出来。
真正的考验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刚刚拔管的患者很容易因为喉头水肿导致无法呼吸,高岚和床旁待命的麻醉师、ECMO团队,随时要做好抢救和二次插管的准备。
拔管操作一切顺利。接下来,护士们就要24小时轮流守候在老人床旁,为老人叩背排痰,详细检查每一项监护指标。
重症患者大多有基础疾病,除了气道的护理,哪个床的患者需要检查下肢静脉血栓,哪个床新生了疱疹,高岚都记在心里,悉心照料。在护士们的眼中,高岚就是这样一个兢兢业业又细致周到的人。
今年50岁的高岚从事护理工作已经30年,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战斗,2008年,又在汶川抗震救灾的战斗中火线入党。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一线,带领着100人的护理团队整建制接管了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一个重症病区。
过去的一个多月,高岚所在的医疗队已经成功从生死线上拉回35位患者。现在,尽管患者们恢复得越来越好,但高岚紧绷的神经一刻也不敢放松。
第二篇:学生战疫先锋英雄作文
学生战疫先锋英雄作文
鼠年的钟声敲响,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开始了,人们大都沉醉于快乐的新年中,然而X的出现,打破了在外游子回家团聚的愿望,就在前几个星期前,人们都还是按照往年一样准备着回家过年,可谁知X的蔓延速度如此迅速,刚开始许多人并不重视直到后来疫情严重,人们才渐渐的明白这次的X来势汹汹。
随着疫情的发展,人们也意识到了这次疫情的严重性,很快,以武汉为首,封城封村向外扩散开来。这个行动隔离了病毒,但它却隔离不了爱。除夕之夜,原本是家人围炉团聚、促膝守岁的美好时光。然而,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广东、重庆、西安、江西、北京等地的医院医护人员纷纷写下请战书,奔赴武汉前线,志愿与这场无硝烟的战争抗争到底。
从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亲赴武汉,到15名医务人员确诊被病毒感染,再到梁武东医生的牺牲…医护工作者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在人民与病毒之间砌起高墙,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冲锋陷阵,“他们是白衣天使,更是每个人心目中的英雄…国家所需、百姓安危为重,个人生死、物质得失为轻。在医护工作者身上,我看到他们高风亮节!“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平凡的人披上了一身载着使命的外衣。“这是一位医生的话,朴实而圣洁!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让我们向在祖国各地依然坚守岗位的无数医务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网络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前线的“战场上”,疲惫了一天的白衣天使们卸下他们的盔甲,满是斑驳,身上满是隔离服和口罩留下的痕迹,多次消毒的手不复从前,满是坑洼。这怎能不另人动容?他们多是笑笑,继而又义无反最地奔向战场,不嫌苦不嫌累,依旧坚守自己的岗位,他们不为亲人的劝阻而放弃,坚定自己的信念,他们是真正的战士!
随着病情的扩大,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成为我们的焦点,参与建设的所有施工人员都在与死神赛跑,因为他们知道,越早建好人们就多一份保障,最终在经历了五天五夜的奋斗后火神山医院全部通电,将于2月3日正式收治病人。就在1月29日18时23分的时候雷神山医院也通电了,也将于2月6日正式收治病人。这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一个令人欣喜若狂的好消息。
在这次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付出心血的不只是医护人员和施工人员,还有很多身处武汉等地的普通民众,不惧疫情蔓延,主动投入到防疫一线做志愿者;有的武汉人暂时没发现身体异常,也坚定地选择留在武汉,避免出去后,万一感染到其他人员。不知你们有没有看到韩红在微博发布的抗击疫情发布的捐款人名单……还有很多人一起对抗着这次无硝烟的“战争”,我们要始终相信这个生病了的武汉会好的,我们都还等着吃热干面呢!武汉,一定要加油啊!
我不是武汉人,可我是中国人!一直来我日日关注疫情,心系武汉,因为我们有同一个母亲——中国!我每日祈祷,和我们祖国千千万万的子女一样,祈祷我们早日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国上下各方人士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携手共渡难关。我坚信: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第三篇:战“疫”英雄 李兰娟
战“疫”英雄 李兰娟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所以我要将有限的生命奉献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驰援武汉,是这些平凡的英雄,为国人坚定了必克疫情的决心,为城市注入复苏的力量。武汉·英雄的城市,中国·英雄的国度。
战“疫”英雄志
有一种勇敢,叫李兰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眼下,她正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她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绍兴籍著名传染病学专家。
战“疫”不成功就不撤兵
在战“疫”打响后,李兰娟一直奔波于前线:
1月18日,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她与钟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抵达武汉,听取了武汉方面的情况汇报,并查看现场。在武汉,李兰娟作为国家级专家,提出了对疫情的判断,尤其是武汉要采取“不进不出”措施、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等重要建议。
1月20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兰娟和钟南山参加了会议。会上,李兰娟就加强疫情防控与救治等提出具体建议。
1月22日,她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地封城。次日上午10点,武汉市就实施了这一措施。
1月22日,凌晨2点,她连夜从北京赶回杭州。早上8点,她准时出现在医院的门诊病房为患者看病。
1月24日,她再次赶赴北京,参加科技部召开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的会议。当晚也就是除夕夜9点多,她从北京返杭,年夜饭是在机场吃的一份水饺。
1月25日大年初一,每年春节一定会抽空回家乡和亲属团聚的她,今年这顿团圆饭才吃了1个小时,全家人就匆匆赶回杭州。夏履镇党委书记、镇长前去拜访,在交谈的半个小时里,李兰娟院士三句话不离疫情。
从李院士的行动中,我们能感受到,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她与病毒在赛跑。往年春节,李兰娟院士一般都要在老家住上几天,今年很特殊,吃完团圆饭后,就又去为疫情奔波了。还再三叮嘱,叫家乡人民小心病毒,做好防范工作。
2月1日,国家卫健委授命浙江省派专家组驰援武汉。作为发起人,当天中午,李兰娟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出征仪式上。每天都在长时间地工作的她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说:“当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进入关键期,危重症病人抢救更为紧迫!浙江在抗击H7N9时,创建了一个‘四抗二平衡’的浙江经验,这次我们将把这个经验用到武汉的危重病人抢救中去,希望能够救治更多的病患!”
接到上级指令后,出征的医护人员于2月1日中午12点多才接到紧急通知。此次驰援武汉的目的是为了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中午12点多,李兰娟匆忙回了一趟家,简单收拾了一些随身行李。下午2点15分,她回到医院,和队员们汇合,准备出发。
“在李兰娟院士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永远是尽心尽责和满腔热情。”
平时,李兰娟院士周一要在浙大一院坐诊,周三要在医院坐诊,她把很多时间给了工作,给了病人。在出征仪式前,上午李兰娟院士还在病区开会,讨论病人救治方案等,中午就准备前往武汉了。
2月2日凌晨4点40分,由上海南开往重庆北的列车停靠武昌站,李兰娟院士带领的医疗团队抵达武汉。稍作休整后,李兰娟院士就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开始对接工作。李兰娟带领她的团队,与来自浙江、四川、辽宁等地的援汉医疗队医护人员一起,共同商讨诊疗方案。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场战役不成功,我们就不撤兵!”
把危重症病人救回来
1986年,李兰娟开始带领团队进行人工肝研究。历经10余年的辛勤钻研,李兰娟及其团队终于创建了一套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开辟了重型肝炎治疗的新途径,并于199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希望把危重症病人救回来,让危重症病人的病死率下降,这也是我这次申请去的重要原因。”李兰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她,一个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
李兰娟院士!你的样子才是真正的时代偶像!
第四篇:《对话战疫英雄》感悟收获
每一个人都是值得尊敬的:84岁的钟南山院士,敢于说出真话的李洪亮、主动前往疫区为医生送盒饭的雨衣妹妹,主动前往灾区做好事的正能量……这样的人数不胜数,叫的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英雄!下面是由写写帮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话战疫英雄》感悟收获范文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对话战疫英雄》感悟收获范文五篇【一】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起于2019年十二月。一个名为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入侵了中国。在此刻,武汉危急,湖北危急,中华危急!中华人民携起手来,共同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如今,新型病毒已经造成了九千多人感染,二百余人死亡。这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重视,打开电视机不管哪个频道都在报道着病毒造成的影响与实时疫情。其中武汉最严重,在过年前,武汉已经封城了。封一座城,护一国人。武汉人民也愿意牺牲自己的自由,来换取其他各省的安全。新闻的连续报道,国人的高度重视,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防疫战。
对于防疫来说,奔赴在最前线的一定是那些白衣战士,他们瞒着家人,抗战在疫情第一线,舍小家为大家。在此刻,他们就是护国的战士。他们有的人甚至为了穿防护服方便,剪掉了自己心爱的长发,还有的剃了光头。戴着护目镜与口罩,脸上被勒出了印记,被捂出了汗也不管不顾。在网上看到的视频中,有一位穿着防疫服的医生,因长时间戴着护目镜,上面生成了大量的雾,导致电脑屏幕都看不清,他拿着吹风机在吹散那些雾。在十七年前,同样也爆发了非典,那时的钟南山院士说:“把所有病人都送到我这来”。钟老院士做到了。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中,84岁的钟南山院士又一次奔赴了前线,因为春运买不到票,他挤上了通往武汉的餐车。到达武汉后,他立马召集专家组开了会议,之后便投身到抗击疫情的现场。
在此期间,各大酒店饭店停业关门。但武汉的外卖小哥却在为医院送外卖,还有武汉的司机免费接送医生上下班。调用了二百多辆挖掘机连夜建造火神山医院与雷神山医院。并且已经基本建成,在危急时刻更能彰显中国速度!
1月27日,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总理3赴武汉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工作,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慰问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李总理一下飞机就来到了收治确诊患者和重症患者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连线了当地的医生和前来支援武汉的医生。总理说:“希望你们全力以赴把患者治愈,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这样就能给全国人民以信心,全国人民感谢你们。”简简单单几句话,给予了在前线奋战的医务工作者信心,更给予了全国人民信心。
在这个特殊时期,作为一名中国人,要同武汉人民一起抗战病魔,我们同饮长江水,只要我们众志成城,病魔终会被打败!武汉加油!等到春天之时,我们一起去看你那盛开的樱花,去吃最正宗的武汉热干面。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对话战疫英雄》感悟收获范文五篇【二】
“孩子照顾好自己啊!”“放心吧!等我回来!”今年春节本应是热闹、团圆的,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战疫”,打破了人们的美好期盼。
面对严峻的疫情,数位已休假的医护人员志愿冲到抗战一线;各位老师立足本职,网上授课,与“白衣天使”一起奔跑,一起奋斗;众多建设者、工人用10天10夜建成火神山医院;许多滴滴司机志愿接送医护人员,却不考虑自己有被感染的危险……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同志,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场上,每天凌晨2:00刚躺下,4:00就得爬起来,隐瞒自己身患渐冻症的病情,步履蹒跚地赶到病房,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带领全院的医护人员坚守在抗战前线30余天。你可知道,他的妻子此刻正躺在距离金银潭医院几公里远的医院里,他顾不上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妻子,用“不忘初心,舍小我,顾大我”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个人。
张定宇同志曾说:“无论哪个身份,在这非常时期,危急时刻,都没理由退半步,必须坚决顶上去。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张定宇的妻子程林是武汉第四医院的一名护士,当她恢复出院,得知丈夫正在医院尝试血浆综合抗体疗法时,她主动提出捐献血浆。对此,张定宇院长不愿多说什么,只说:“这是妻子自己的决定,我尊重她的想法,支持她的行为。”
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让我想到了《最美的流星》这本书里的一篇文章,名叫《一把炒米》。讲述的是有三位战士(老战士、小个子战士和大个子战士)在被困的情况下,老战士没有因为小个子战士是他的儿子,而处处袒护他;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老战士竟为了突围成功,不惜一切代价,把生的希望留让给了大个子战士,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和儿子。他们是最可敬的人。
在这次疫情中,还有一位让我崇拜的人,他便是钟南山爷爷。钟南山已是84岁的耄耋老人,如今已经退休。在病情突发的时候,他嘱咐我们全国人民,不要出去,自己却奋不顾身地赶往前线。还有李兰娟院士,她已经年逾古稀(73岁)了,却每天只睡三个小时,支持他们坚持下去的是什么?是责任与信念。
就是这些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在危急时刻,舍小家为大家,告别自己的家人,投入到患者身边;家国情怀是把他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生命放在最后,医护人员因为防护需要,每天不得不穿上不透气的防护服,每天脱下来时,皮肤上总会留下一道道深深的勒痕;家国情怀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听到湖北有难,全国各省纷纷伸出援手,向武汉输送物资,北京、上海、山东等多个省份的医生和军人志愿赶到“疫地”,支援一线。
“抗疫虽艰难,全国意志坚。”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团结一心,便无所畏惧,终会看到风雨后的彩虹。
《对话战疫英雄》感悟收获范文五篇【三】
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咄咄逼人。这次疫情,使原应热热闹闹的春节变得冷清,全国上下人心惶惶。虽是一次灾难,却也发生了很多让我们感动的事情,同时也引起了我们深刻的反思。
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叮嘱我们不要去疫情最严重的武汉,但自己却赴往武汉协助抗战。十七年前他站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如今在防疫最前线。冯至曾说过“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钟南山院士就是我们世界的那颗彗星,在狂风乍起的夜空里,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信心。他本没必要做这些事情,只需在家安度晚年,但他仍义无反顾地赴往抗战一线。历史的英雄有岳飞,林则徐等,而如今的英雄就是钟南山院士!
但是现如今大家的偶像都是明星小鲜肉,若不是这次疫情,又有谁能认识到到底谁才能救我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呢?路遥曾说过“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英雄枯骨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我们都应该端正自己的三观,在关键时刻能救国救人的人才是我们应该致敬的偶像,才是我们应该崇敬的人。我们应杜绝娱乐至上的不良风气,多关心身边爱你护你的亲人朋友,认真过好短暂人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新冠肺炎爆发后,出现了很多让人感动的事件。
近来“老人捐款”频繁上热搜。老人家们捐出了自己为数不多的存款。民警不愿收他们的存款,他们却坚持要捐,并且坚持要捐到一线。他们都希望自己能为国家献出一份力,国家能早日战胜这场战疫。也许因为他们都是见证过中国落后和挨打的人,所以才特别珍惜今天我们来之不易的崛起和强大。他们历经沧桑却仍保持着那颗善良的心。这份善良让我们感动,也是我们要一代代传承下去的。
不仅是老人,青少年也有我们学习的榜样。上海14岁的赵珺延,寒假期间,他去印度尼西亚舅舅家游玩,然而到达当地没有几天,就传来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也影响到了他们的家乡温州。舅舅心系家乡,以最快的速度购买了1.5万只口罩。而仅14岁的赵珺延主动请缨坐飞机将口罩运送回国。因只抢到了一张机票,他只身一人带着五个行李箱回国。最后口罩顺利送到了温州。他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有些青少年待在安全的家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每天该吃吃该喝喝,该打游戏时打游戏,似乎疫情全然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而赵珺延却心系国家,敢只身一人送物资回国,援助家乡。
作为一个高中学生,这段时间我反思了很多。我以前所盲目崇拜的明星偶像,也许他们是才华横溢,是英俊潇洒,是美丽动人,我们可以喜欢他们,但不能盲目崇拜,也不应过度关注他们的私生活,更重要的是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真正的英雄是那些在国家人民危急时,敢于站出来当我们的救世主,拯救我们的人!
《对话战疫英雄》感悟收获范文五篇【四】
疫情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战“疫”是一场大考,当前疫“考”还不到“交卷”的时候,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必须守初心担使命,以“百折不挠、百炼成钢”的韧劲抱定必胜信心、“职责所系、责无旁贷”的紧迫抱定责任之心,“博施济众、深仁厚泽”的情怀抱定仁爱之心,“慎终如始、小心翼翼”的恒心抱定谨慎之心,在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阻击战、总体战中书写人民满意的答卷。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是从来都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必胜之心就是这些伟大历史上的强大精神支柱。全国人民上下坚守必胜之心,新冠病毒必然会灰飞烟灭。抗击疫情的必胜之心也来自于疫情防控取得的阶段性胜利和党员干部的良好作风。党员干部要身先立卒,靠前指挥,发挥以上率下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要发挥不怕困难、甘于奉献、豁得出去、能打胜仗的优良作风,这是我们赢得大战又通过大考的最亮底色。只要大家齐心协力,铆足一股劲,奋战到底,一定能在这次大考中交出优异答卷。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无数抗疫英雄用牺牲和付出,换来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来自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我们要牢记嘱托、咬紧牙关,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坚定信心、一鼓作气,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白衣战士无惧风险,人民警察奋不顾身,社区干部日夜守望……无数的战“疫”英雄正在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而不懈奋斗,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防控形势,在疫情防控方面坚持不松劲,一鼓作气取得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
如今,新冠肺炎在我国得到有效控制,方舱医院全部休仓,重庆、湖南等多个地区应急响应由一级调为二级,为保证社会经济,企业复工复产多,重庆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达99.8%,各工厂不能麻痹大意,要持续做好测体温、日报告、建好企业复工台账等防疫工作,人员流动性增强,出行要有保障,各级干部就得负起责任,持续强化担当意识,在开具开工证明时再细致一些,标好工人返城时的“红黄绿健康码”,一层层、一级级压实责任,确保复工途中不出纰漏。
《对话战疫英雄》感悟收获范文五篇【五】
近日,阅读了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五洲传播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紧急编辑制作的图书《英雄之城——2020中国阻击新冠肺炎疫情进行中》,全书10万余字,用科学的态度和平实的语言,客观讲述中国有力有效防控疫情“魔鬼”的真相和事实,既突出重点节点、人物、事件,又突出整体性、纪实性、故事性,图文结合、言之有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通过“英雄之城”这一切入点彰显了对人民、对国家、的大国担当。
“战疫中的大国担当”是对人民的担当。农历正月初一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会议,发出了疫情防控工作新的总动员令;中央与地方各级领导亲临疫情防控第一线督战。这一切都表明,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发出掷地有声的铿锵话语:千方百计维护人民生命健康,万众一心打赢疫情防御之战。第一时间,总理等领导人亲临武汉深入一线,坐镇指挥,了解情况,慰问病号,解决问题。
“战疫中的大国担当”是对国家的担当。如果把当今世界所有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地方比作战场,那么,中国就是这个战场中的第一线。“中国担当”的直接体现,就是承担起一线战场的担当,内防扩散、外防输出,把绝大部分新型冠状病毒狙杀在中国境内。这个一线战场的担当,体现在中国不遗余力调配医疗资源,推动“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医疗战线超强阵容的“国家队”“地方队”驰援荆楚,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依法采取果断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措施,力争做到应收尽收、不漏一人。
“战疫中的大国担当”是对世界的担当。在当下全球化的交通体系下,各国各地人口频繁流动,接触十分密切,这让病毒扩散速度呈现显著提升态势,对战“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但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公共卫生能力的不断提高,又使我们战胜病毒有了新的条件和基础。
近日,在几场国际性的新闻发布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中国抗疫工作的高度肯定和充分信任:中国抗击疫情的措施“令人印象深刻”,他坚信中国一定能够消除疫情、取得胜利。
中国战“疫”,体现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突显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对世界的责任与担当。中国战“疫”,不仅是为自己而战,更是为世界而战。
第五篇:战“疫”、坚持就是胜利
战“疫”、坚持就是胜利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作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紧绷疫情防控“安全弦”。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坚决做到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工作落实。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落实疫情防控“四方责任”,布好防控责任、基层社区、入口道口、医疗救护、物资保障“五张网”。同时做好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人群、特点人群的监管和服务,落实“四早”要求、闭环管理。
念好疫情防控“紧箍咒”。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全国上下要统一思思、坚定信心、坚持到底,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有效控制疫情发生与扩散,最大限度减少感染、发病和死亡,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成效,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
筑牢疫情防控“防火墙”。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加强和完善信息发布,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广大群众增强责任意识、自我防护意识,自觉承担防控责任和义务,主动报备出行行程,落实个人、家庭等日常防护措施,推进加强免疫接种工作,筑牢群防群控防线。面对疫情,广大市民朋友要理性防控,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发现相关谣言及时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