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最新[范文大全]

时间:2020-05-15 18:2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最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最新》。

第一篇:“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最新

无数的共产党员舍生忘死,从全国各地驰援武汉,政府审时度势,计划国家的发展,大到每一个省市,小到每一个家庭,无不发出“武汉加油”的壮语。一起来看看“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最新范文精选5篇,欢迎查阅!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1

一年一度的春节悄无声息地来临了!但,今年的气氛却大不一样:大街小巷看不到一个人,宛如空城;口罩一夜之间被抢得空空如也,一个都不剩。对比前几年热闹非凡的新年,差异是如此之大啊!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在临近春节的时候,有些人聚会胡乱吃野味,野味上的病菌就“轻而易举”地进入了这些人们的肚子里,导致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产生。这种病毒“可恶至极”,人与人之间还会传染。这可不就是“病从口入”吧!

在病毒肆虐期间,群众们人心惶惶,政府只能一再强调:病毒肆虐,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待在家里,要勤洗手。政府一发出通告,大家便足不出户,除了必须出来买日用品或者食物的,大家都躲在家里,愁得都睡不着觉了!

但愁的何止只有老百姓啊!奋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更是发愁,因为他们不仅过年都不能回家,而且要日夜不停地跟病毒战斗着,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危险!白衣天使们悉心照顾被病毒折磨的病人们。累的时候,只能躺在冰凉的地板上稍稍休息,一有突发状况,他们立马就又要起身继续工作了。望着白衣天使们日渐消瘦的身躯,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此,我要向奋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致敬!你们幸苦了!也希望病毒能早日消失,还我们一个美好的家园!祝愿所有的白衣天使们待春暖花开之时,你们一定能平安归来!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2

敬爱的抗疫英雄:

你们还好吗?

这个寒假,我过了一个冷冷清清的年。春节期间既没有上门拜年的亲戚朋友,也没有喧闹的人群,更没有热闹的大街小巷。所有的人仿佛都被施了魔法,全都待在家里,哪也不出去了。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了人类,导致新型肺炎在武汉爆发了,随后波及到了全国。因此,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我们的祖国大地上打响了!

疫情凶猛,是勇敢无畏的你们毅然向前,奔向抗疫一线。每天从妈妈手机里看到你们劳累的身影,我心里都特别难受!上次钟南山爷爷说着说着就梗咽了,妈妈告诉我,他也是心里难受,想赶紧研究出对付新冠病毒的药,好让你们早点儿回家和家人团圆!而我作为一名小学生,对你们最大的帮助就是好好待在家里,哪儿都不去,然后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少扎堆,多通风,避野味,不信谣,不恐慌。

月亮已经爬上树梢,几天几夜没合过眼的你们一如既往的在值班室看护病人。抗疫在前线的你们,不知有多少天没有见过自己的家人,也不知家人的情况怎样,你们忙的都抽不出时间和家人联系,我想真诚地对你们道一声:“您们辛苦了!你们是伟大的英雄!”

老师告诉我们,其实你们也想待在家里和家人们一起团圆,但是你们因为心中有爱,肩上有责任,所以你们才义无反顾地奔向了抗议前线。你们是我的榜样,我要向你们学习,从现在起刻苦努力,长大后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消灭病毒!

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3

此前的一个月,每个中国人或许都过得五味杂陈。那些迷茫与坚定、悲伤与感动交织着,如同车窗外的风景,在我们的眼前一一掠过。

我们目睹了病毒的无情,这种连生命体都不算的小东西,竟残忍到对任何人都不会手下留情。我们也见过了世间的温情,并在英雄与家庭身上,收获了新的力量。每一位逆向而行的英雄都没有独行,家是他们坚强的后盾。而每一位普通人也不是孤军奋战,那些始终保护你的家人,便是你世界中最大的英雄。

医者仁心,大爱如磐。卢振华医生的“请战书”即刻成为网红。他也被网友誉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逆行者"。其实,在这场战斗中,卢振华并非唯一一个选择逆向行走的人。除夕,正当神州千家万户共享团圆之时,各地一支支的“逆行队伍”却在行动,无数医护人员都摩拳擦掌,纷纷请战,一份份“请战书”上摁下的一个个鲜红手印,表达着他们战胜病毒的铁血意志。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逆行者”们,他们是医护人员,但他们首先是社会普通一员,他们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夫为人妻,过年了,谁不希望与家人共享天伦,但危急时刻,他们毅然选择“逆行”,因此,才有了更多的人的健康安全,才有了更多家庭的天伦之乐。

大义担当,无私无畏。“逆行者”是今天中国社会最值得尊敬的人。尊敬首先要学会尊重,尊重他们的牺牲付出,以做好自我的行动回报他们,每个人确保自身健康不添乱,就是对“逆行者”们最好的尊敬。尊敬要懂得感恩,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没有旁观者,我们每个人虽不能都到第一线去战斗,但却可以给无畏的“逆行者”们加油鼓劲,帮他们解决好后顾之忧。

一起向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你们是逆行的白衣天使,谢谢你们的无私奉献!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4

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忧,挺英雄之傲骨,迎凛冽之寒风,集全国之创力,谋中华之复兴。举国上下团结一心,终会筑成坚不可摧的长城。

2019年的告别之际,歌舞升平,在繁荣之下,一场战争即将打响。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却也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从武汉,到长江,再如洪水般一发不可收拾地席卷全国。绵延千千万万里的战线,医院里的彻夜灯火通明,无不成为这场战争的见证。但是,你看到了吗?在这里,在那里,在每个地方,到处都有逆行的身影。他们是不是无儿无女,他们是不是穷途末路,他们是不是早已在死亡的边缘徘徊,已经不再害怕致死的病魔。不,都不是。他们只是平凡人,同千千万万的大众一样,但他们又不平凡,他们是战士,是英雄,不畏生死的傲骨。

有些人在死亡面前泰然自若,不是因为他们不害怕,而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到底是什么,支持着他们的精神支柱,是责任,是勇气,是理想,更是信念。他们前仆后继,只为对得起心中那份大爱天下的心。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第一时间赶到抗疫最前线,17年前的那句“把重症患者都转移到我这里来”时至今日都是那么的震慑人心。无数的共产党员舍生忘死,从全国各地驰援武汉,政府审时度势,计划国家的发展,大到每一个省市,小到每一个家庭,无不发出“武汉加油”的壮语。

是啊,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我看到了,一个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民族,一个同仇敌忾,团结战斗的民族,一个充满希望,迅速崛起的国度,我大中华的复兴势不可挡。我看到的,一条巨龙,在世界的东方,在太平洋的海畔,正欲腾飞。

中华复兴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但五千年之悠久历史,无数次化解的灾难,足以给我们信心。我们携手,共渡这艰难困苦,然后,去奔跑,去拥抱,那2020年最美的春天。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5

尊敬的白衣天使:

你们好!

2019年很快过去了,我们期盼已久的2020年春节终于来临,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可是一场灾难——新型冠状病毒的来临改变了一切,让大地蒙霜。

病毒的高传染性使所有人一夜之间紧关房门,不敢踏出一步。但是你们却选择了与大家截然相反的做法——在万家团圆的春节,离开亲人,逆风飞翔,直奔武汉这个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不计生死,无论报酬。你们这些最美的逆行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拯救病患的生命,把他们一个一个从死亡的边缘拉回。病患新增数量一天比一天少,你们的努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效果。你们就像天使一样给大家带来了生的希望,也消除了我们内心的恐惧。

谢谢你们!

真希望疫情早日过去,希望你们早点平安回家,愿你们凯旋那日,阴霾散去,乾坤朗朗,国泰民安,山河无恙,待到花开成海时,举目神州万里又春光!

2020年3月2日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最新范文精选5篇

第二篇:援鄂医疗队疫情后的感想

这次疫情,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支援武汉,我们看到了大爱,看到了团结,也看到了安心。下面小编整理援鄂医疗队疫情后的感想,欢迎阅读。

援鄂医疗队疫情后的感想1

她是19名援鄂医疗队队员心目中最美的队长,她是家书致歉丈夫“待我凯旋,定与你一世长安”的柔情妻子,她是父亲眼里工作上拼劲十足的能干女儿,她是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奔赴武汉战疫一线的“钢铁战士”……她的故事,让不少人含泪称赞。她是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副院长、松江区援鄂医疗队队长柴丽莉。

队员心中最美的她,深夜写下最真的谢意

2月28日,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援助的第31天,作为队长的柴丽莉给每一位队员写了一小段评语,并向大家表达了内心深处最真的谢意。她说:“感谢你们给与我机会,让我参与你们的成长。”

一个月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队员们的性格及每个人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情况都被她摸得清清楚楚。19段评语的背后是她三十多个日日夜夜关心队员积累下来的队长“心得”,每一次抽空谈心,每一次询问生活所需,每一次叮嘱督促做好防护,每一次深夜整理修改队员们战疫日记,看似平淡的战疫生活在她看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前几天,一向不写心得体会的队员王叶琴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心中的“最美逆行者”队长》。让王叶琴记忆犹新的是,1月28日刚刚抵达武汉那晚,入驻当地酒店安排好队员们的住宿后,柴丽莉没顾上休息便打电话给提前出发的3名松江队员,询问生活及工作所需。放下电话便匆匆赶去开会,夜里11点开完会回来,她又坐在电脑前写工作计划直到次日凌晨3点。

“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固然重要,但是对疫情的防控更加重要百倍千倍。”在武汉支援的这段日子,柴丽莉几乎每天都会重复这句话。指导、督查当班队员的穿脱防护服是例行动作,即便30多天时间过去了,她从未放松帮大家“把关”。她总是再三叮嘱大家切断传染源是重中之重,引导大家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加强对身边的医护技、患者、工勤人员等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家人心中最拼的她,临走时没有丝毫犹豫

前段时间,柴丽莉的父亲柴卫仁给远在武汉支援的医务人员写了一首七律。诗中那句“多多保重身体,并盼全员凯旋”藏着父亲对女儿的爱与祝福。“丽莉在那边少打电话回来,偶尔联系也是说不了几句就匆匆挂掉了,我们知道她很忙。”今年74岁的柴卫仁说,家人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去打扰她。

回忆起女儿报名支援武汉,柴卫仁直言在家人的预料之中。17年前,作为一名年轻的传染科临床医生,柴丽莉自愿报名投身防疫隔离一线,而今,成长为一名“老兵”的她更加没有犹豫。“她的个性就是这样,工作上的事从来都是冲在前面的。”据柴卫仁介绍,女儿和女婿感情很好,结婚这么多年来被女婿宠成了“公主”,从早晨起床后的爱心豆浆到下班回家后的丰盛晚餐,基本都由女婿帮她张罗得好好的,很多时候甚至连锅碗瓢盆都不用她上手清洗。看似“娇贵”的她在单位却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此次报名支援武汉也是一点也没犹豫。

“她是党员,理应冲在前面。作为队长,她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照顾好队员。”心疼之余,柴卫仁也替女儿感到骄傲。正如柴丽莉本人在她的“满月”心得中所言,“这场疫情,远了距离,却近了心灵;隔离了物理空间,却隔离不了大爱;这场这场疫情,让我们懂得付出,懂得珍惜生命”。

援鄂医疗队疫情后的感想2

和往常一样,忙完闲下来和爱人聊天,突然手机响起,很晚了,是谁呢?打开手机,信息是护士长发来的,看完信息我就呆住了。爱人看我表情,问我怎么了,我说是前线支援报名通知,“我要不要报名啊? ”爱人问我:“你是怎么想的?”我说我作为一名有10多年呼吸重症医学科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同时也是10多年党龄老党员,我当义不容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爱人毫不犹豫的支持了我的决定。可是我走了,家里的老人和两个小孩怎么办呢?“你去吧,家里放心交给我。”就是爱人简单的一句话,和他那坚定的眼神,给了我鼓励,我第一时间报名了。2月1号中午收到通知,我们医院20名同志将作为四川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时间紧迫,医院立即组织大家培训,结束培训已晚上10点,匆忙购物,匆忙收拾行李。临走前只告诉父母和孩子自己去成都周边支援,孩子们还小,什么都不懂,父母年岁高,我不想让他们为我担心。

第二天,家人送我到医院。让我很感动的是医院为我们20人配置的物资,一夜之间,全部准备到位。正值春节和疫情期间,这么多东西,想必医院也是费尽心思。出征仪式在医院门诊大厅进行,领导及同事们为我们践行鼓气,我们斗志昂扬的踏上了征程…...四川航空英雄机长亲自为我们护航,飞机快抵达武汉时空乘的其中一句话让我感动不已:“今天我们送你们上前线,待疫情结束后,我们接你们回家。”

到达武汉,专车将我们接到驻地,我们安顿下来,赶紧跟领导及家人报了平安。没有丰盛的晚餐,甚至我们都没有怎么说话,就直接带上行李进了自己的房间。清洁、消毒、收拾生活用品,收拾妥当已经很晚了,就匆匆睡了,接连几天都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没有压力那是不可能的。

后面三天都是培训,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及操作。很有幸听了李兰娟院士亲自授课指导。培训得很细致,老师很严谨,我们听得也很认真。

2月6号我们就正式进入病区,我们所在的医院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洗手、戴口罩、戴帽子、穿防护服、戴鞋套、穿隔离衣,熟练的进行着每一项动作,同事之间的互相检查,保证穿戴正确后进入病房。进入病房后不到半个小时,汗水就浸湿了衣服,护目镜也起雾了。几个小时后,护目镜就把脸压变形了,但是我们仍然坚守岗位,并用心为每一位病人护理,不停的为他们加油鼓劲,增加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工作中,我感受到的是同事之间的默契和战友之间的关爱。和我一组的是四川大学华西四院的老师,我在他们中是工龄最长的一个,加之对办公工作相对熟悉,所以组长安排我上主班,主要负责处理医嘱,配药,协助组长协调清洁区和隔离区的各项事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工作也得到了病人及领导们的认可。

刚到武汉的时候物资紧张,什么都缺,但是现在收到了四面八方援助的物资,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在中国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也让我们感受到武汉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坚毅和友善。武汉人民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在驻地,无论我们几点下班,哪怕是凌晨一两点,都会吃到热喷喷的饭菜,酒店服务人员总是说:“你们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只要我们办得到的,都会尽全力满足。”是的,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出门带上生活垃圾,正好遇见保洁叔叔,他随即抢过垃圾,说“你的手是用来医治病人的,我来就好了”,武汉感谢你们,虽然戴着口罩,但是同样能看见她们的笑容和坚定的眼神,我眼眶湿润了。每天来回穿梭在驻地和医院之间,上下班的每个时刻早早已有公交车停在那里等着我们,我们问师傅累不累,晚上凌晨三四点还来接送我们,他说不累,累的是我们。正是无数个他们默默付出,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没有怨言,只有必胜的信念。

最后愿你我都能守住岁月,待到春光灿烂之时,所有美好都会随着春风款款而来,期待万物复苏,春暖大地!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援鄂医疗队疫情后的感想3

姜树志,周口市中心医院急诊内科组长、主治医师,河南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卫生队队员。

今天,是支援武汉的第21天。不知不觉,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15病区工作已经半个多月了,和队友们已经逐渐适应了病区的工作环境和节奏,当看到越来越多的新冠患者痊愈出院,我们发自内心的高兴。

2020年1月末,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周口的情况也一下紧张起来,武汉前线的情况更让人心焦。我坐不住了,第一时间给领导发信息,申请加入支援武汉的医疗队。我的爱人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当我把报名参加援鄂的消息告诉她时,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问我为什么不提前和她说一下,我懂她的理解和支持,也看得出她眼睛里的担心和不舍。我俩深知,武汉如果沦陷,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安全!身为医生,面对如此严重的疫情,不去一线,我心里不踏实。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收治的都是确诊重症患者。到达武汉后,我就和队员们开始了更加紧张、更加严格的防护培训,继续学习新冠肺炎的诊疗流程,了解新冠肺炎的CT影像学特点等;主动向新疆医疗队的老师“取经”,进行工作对接。2月26日,是我第一天值班,第一次进入病房,虽然之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新疆队友们一边安慰,一边仔细地为我检查防护穿戴,让我很感动,紧张感也随之慢慢消退。这个时候,我们不只是籍贯不同的援助医疗人员,更是守望相助的兄弟姐妹。

每次查房,我们都看到戴着口罩的患者眼神中流露出的渴望,但他们会出于安全考虑刻意和我们保持距离。同时又抢着咨询问题,希望和我们多交流。很多患者的家属因为新冠肺炎离世,家庭支离破碎,身体、心理承受了双重的巨大打击和痛苦;还有很多患者的家属已经痊愈,热切盼望与家人早日团聚。如果没能帮到他们,我们怎么可能不遗憾?

在工作中,我发现我们只要每次多停留些时间、多说几句话,都能在精神上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所以,此后我们每次查房,都尽量在患者床前多停留,与他们多交流,详细询问病人,根据每个患者的反馈细心的调整、执行治疗方案,同时和他们唠几句家常。患者们不停的感谢,既让我们心痛和不忍,又让我们充满了勇敢战斗的力量!

曾多次来过武汉,昔日繁荣的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街道寂静,不见人影,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国家遭遇重大疫情,人民蒙受巨大苦难,从医17年的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的感受到一名医务工作者身上担负的那份责任与使命,我为我能参与其中深感荣幸和自豪!

第三篇:2020援鄂医疗队对疫情工作感想

虽身着一袭白衣,但他们也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伴侣,面对一场凶险未卜的恶战,他们仍选择勇往直前。愿前方的“战士们”一定健康平安!下面小编整理2020援鄂医疗队对疫情工作感想,欢迎阅读。

2020援鄂医疗队对疫情工作感想1

2月2日14时许,太原武宿机场。

弓清梅举着手中的小红旗,在队伍前整队出发。1日晚10点多,这位来自山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专业的主任医师接到通知,将赴鄂展开支援,并担任此次山西援鄂医疗队医疗组长、领队。

“没跟母亲说,68岁的她刚做了一场手术。”弓清梅说,“但她迟早会知道的。”弓清梅戴着口罩,眼眶虽有一些发红,但眼里仍闪出医生惯有的理性与冷静。

山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2日出征,共有119人,来自山西各地6所医院。归期未知,在最短的时间内,他们都安顿好了家人,而家人都给予他们莫大的支持。

妻子过了安检、身影消失有一阵了,高瑞峰还是不放心,一直望着那个方向。6岁的女儿一起来送妈妈,小口罩却更加凸显了她那两只会说话的眼睛,她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妈妈。高瑞峰说,妻子白文君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重症专业主管护师,昨晚女儿不睡觉赶制了一张卡片:“妈妈你一定胜利,你一定能行,我爱你不仅(在)今天,还在未来的每一天。我爱你妈妈,加油武汉,加油中国。”上面还画着一颗红色的心。

长治市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55岁的李春雨是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一家三口都从医。此行,他也没敢透露消息给年迈的双亲。“疫情在变化,我们每天看着心里也不好受,祖国需要,义不容辞,这是医者应该做的,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这次也是为我的女儿做一个榜样!”

黄小丽、连丽丽、于淑君读卫校时同班,同为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护士。到了机场,她们仨才发现,这回又同去战“疫”了!“我们不约而同报了名,老同学在场,信心倍增。”说着,黄小丽和两位老同学默契地伸出手来,相互击掌。昨晚,黄小丽给正在出差的老公电话“汇报”此事,老公说了一句“没事,去吧”,就一直默默地没出声。她知道老公无条件支持,只是有点担心。女儿读高二,她拉住妈妈的手没说什么,后又嘱咐妈妈做好防护。今早6点医疗队集合,出门前,她没有喊女儿。

36岁的王婷是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她的爷爷、爸爸都是医生,2003年“非典”时奶奶坐着轮椅送爸爸支援太原,今天爸爸又送她去支援武汉。8岁的儿子没问她何时回来,“孩子懂事,不问”,她说。

说起前一晚的离别,山西白求恩医院护士王晓凝有些动情。“告诉孩子要去出差,孩子先是手舞足蹈地喊‘妈妈走了没人逼我做作业了’,后来听到我和爸爸的对话要去前线了,马上过来抱住我不让走。”王晓凝说,接到消息后,丈夫一晚上都在积极帮着准备东西,但背地里,却偷偷发了条朋友圈说“今天晚上睡不着了”;告诉父母时百般纠结如何措辞,二老只说了一句“保护好自己”。

山西白求恩医院护士陈素清的儿子后天过生日,来送行的同事拿着手机,录下她对儿子的祝福:“儿子,在家听话,好好写作业。”

“妈妈,你在治疗病人的时候保护好自己,你在穿防护服时要穿好,要戴正护目镜。”这是白求恩医院呼吸重症科主管护士卫晶收到的6岁女儿的信。早上看到妈妈在收拾行李,6岁的李卫伊没有多问,躲进房间剪了一个“娃娃”,并通过爸爸的笔表达了对妈妈的“嘱托”,然后悄悄塞进妈妈的电脑包里。爸爸李群说,女儿多次强调,她给妈妈说的话“一个字都不能改”。

发稿时,记者看到弓清梅朋友圈发的消息:“我们一定会平安回来!武汉加油!”

2020援鄂医疗队对疫情工作感想2

“每天都有难忘的事,无论是病人还是队友。”当问及在“红区”是否有令人难忘的事时,陈红说了这样一句话。

让陈红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太太,她总是郁郁寡欢,对待治疗也很消极,她们前去鼓励老人也不见效。经过详细打听,她们才了解到,原来老人的老伴也在住院,老人不知道老伴的情况如何,心中挂念,但又怕询问医生得到坏消息,所以很纠结。

了解情况后,陈红和队友们决定成为这对老夫妻沟通的“桥梁”,在老太太治疗时,她们会讲老爷子在如何用药,病情如何;在老太太吃饭时,她们也会说老爷子在吃什么,吃了多少,并会鼓励老人:“你也要多吃一些,老爷子在监督你呢!”;在老太太睡觉时,她们又会代替她老伴说一句“晚安”。

真心换真情,在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这对老夫妻笑着顺利出院,并给医院发来了感谢信,让“逆行”医护人员感受到了“回流”的温暖。

待疫情结束,共赏春光

而这种温暖,陈红从家人处也感受到了。陈红介绍,在将要去援鄂的事告诉家人时,家人对她给予了足够的理解和支持,甚至连她的行李都是爱人和儿子给她整理的。收拾行李后,这父子二人又目送她远行,用这种举动默默支持着她。

临行前,陈红并未告知家中已年过7旬的父母,怕他们担心,家人也在帮她瞒着老人。直到两个星期后,瞒不住了,老人才知道女儿已经去了武汉。“我母亲当时就哭了,但怕我分心,又不敢给我打电话,还叮嘱家人也不要影响我工作!”家人的支持让陈红更加有信心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当问及待疫情结束后有何心愿时,陈红称,她希望在那时看到老人们的脸上荡漾着笑容,母亲推着婴儿车在林荫路上漫步,学生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上课,温馨平和的春风吹进每处家园,而她们这些队员们则平安返乡,阖家团聚,一起感受着最平凡、最平静但又是最真实、最真切的春光。

2020援鄂医疗队对疫情工作感想3

2020年,一场疫情在全国传播,他们不顾自身安危,主动请战逆流而上。而在这群“最可爱的人”中,女性又占据“半壁江山”。她们在疫情的面前变成了力量和温暖的源泉,变成了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护佑着生命。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三八“女神”节到来之际,万家热线推出系列策划“致敬巾帼天使”,感谢她们的付出与努力。

1月27日晚,由50名重症监护护士、135名医务人员以及2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安徽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安医大一附院心脏外科ICU副主任护师、护士长陈红临危受命担任队长,驻扎在金银潭医院。挺身战疫、救死扶伤,陈红让那一抹“天使白”在“红区”熠熠生辉。

临危受命,率队出征援鄂

“真是临危受命,但我们也是毫不犹豫接下了重任。”3月4日,回忆起当初的情景,陈红说道。

她清楚地记得,那是1月26日深夜,医院领导打来电话,让她带队援鄂,抗击疫情。这个消息让她既紧张又激动,待反应过来后,她连声应允。“我时刻做好准备奔赴疫区,无惧无畏,勇往直前!”在当天日记中,陈红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1月27日,陈红率队出征,在誓师大会上,她留下了“一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的誓言。抵达武汉后,陈红带队进驻最早接诊新冠肺炎患者,且主要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金银潭医院。

陈红介绍,来之前,她也曾想象过情况的复杂程度,但是当到达目的地后,她发现,实际情况比她想象的更要严重,任务也更为艰巨。

“那时候我们既当护士,又当保洁员,每天工作将近十一二个小时。”陈红介绍,尽管条件艰苦,但医疗队的队员们没人叫苦叫累,都是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眼神坚定,毅然“逆行”,直奔被称为“红区”的重症隔离区。

肩负重托,挺身抗疫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疫情阴霾下的“红区”,医护人员的义无反顾,患者自身的坚强勇敢,让陈红这个有着26年重症护理工作经验的医疗队队长感受到了别样的生机。

身处抗疫一线,陈红和队友们每天要面对不同的重症患者,也要经历各种悲欢离合,队员们都深知每一位患者背后都有着一个家庭的期盼,她们的肩上也担负着这些家庭的重托,为此,每个人都不敢马虎,都是一头扎进护理工作中,一丝不苟。

陈红介绍,虽然工作时间长、任务重,但队员们都很认真,冲在一线加班加点,互相照顾,互相加油打气。

“在这段日子里,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携手抗疫,苦过累过笑过也哭过,一切都充满人生的意义……厚重的防护服让你们行动受碍,汗流浃背,但那认真、勇敢的眼神,让我觉得你们是最可爱的人!”2月26日,陈红在《致战友的一封信》中这般评价她的队友们。

第四篇:2020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

如今,援鄂医疗队也开始了返乡之旅,在武汉的两个月中,每个人都此印象十分深刻。下面小编整理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欢迎阅读。

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1

和往常一样,忙完闲下来和爱人聊天,突然手机响起,很晚了,是谁呢?打开手机,信息是护士长发来的,看完信息我就呆住了。爱人看我表情,问我怎么了,我说是前线支援报名通知,“我要不要报名啊? ”爱人问我:“你是怎么想的?”我说我作为一名有10多年呼吸重症医学科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同时也是10多年党龄老党员,我当义不容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爱人毫不犹豫的支持了我的决定。可是我走了,家里的老人和两个小孩怎么办呢?“你去吧,家里放心交给我。”就是爱人简单的一句话,和他那坚定的眼神,给了我鼓励,我第一时间报名了。2月1号中午收到通知,我们医院20名同志将作为四川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时间紧迫,医院立即组织大家培训,结束培训已晚上10点,匆忙购物,匆忙收拾行李。临走前只告诉父母和孩子自己去成都周边支援,孩子们还小,什么都不懂,父母年岁高,我不想让他们为我担心。

第二天,家人送我到医院。让我很感动的是医院为我们20人配置的物资,一夜之间,全部准备到位。正值春节和疫情期间,这么多东西,想必医院也是费尽心思。出征仪式在医院门诊大厅进行,领导及同事们为我们践行鼓气,我们斗志昂扬的踏上了征程…...四川航空英雄机长亲自为我们护航,飞机快抵达武汉时空乘的其中一句话让我感动不已:“今天我们送你们上前线,待疫情结束后,我们接你们回家。”

到达武汉,专车将我们接到驻地,我们安顿下来,赶紧跟领导及家人报了平安。没有丰盛的晚餐,甚至我们都没有怎么说话,就直接带上行李进了自己的房间。清洁、消毒、收拾生活用品,收拾妥当已经很晚了,就匆匆睡了,接连几天都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没有压力那是不可能的。

后面三天都是培训,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及操作。很有幸听了李兰娟院士亲自授课指导。培训得很细致,老师很严谨,我们听得也很认真。

2月6号我们就正式进入病区,我们所在的医院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洗手、戴口罩、戴帽子、穿防护服、戴鞋套、穿隔离衣,熟练的进行着每一项动作,同事之间的互相检查,保证穿戴正确后进入病房。进入病房后不到半个小时,汗水就浸湿了衣服,护目镜也起雾了。几个小时后,护目镜就把脸压变形了,但是我们仍然坚守岗位,并用心为每一位病人护理,不停的为他们加油鼓劲,增加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工作中,我感受到的是同事之间的默契和战友之间的关爱。和我一组的是四川大学华西四院的老师,我在他们中是工龄最长的一个,加之对办公工作相对熟悉,所以组长安排我上主班,主要负责处理医嘱,配药,协助组长协调清洁区和隔离区的各项事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工作也得到了病人及领导们的认可。

刚到武汉的时候物资紧张,什么都缺,但是现在收到了四面八方援助的物资,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在中国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也让我们感受到武汉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坚毅和友善。武汉人民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在驻地,无论我们几点下班,哪怕是凌晨一两点,都会吃到热喷喷的饭菜,酒店服务人员总是说:“你们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只要我们办得到的,都会尽全力满足。”是的,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出门带上生活垃圾,正好遇见保洁叔叔,他随即抢过垃圾,说“你的手是用来医治病人的,我来就好了”,武汉感谢你们,虽然戴着口罩,但是同样能看见她们的笑容和坚定的眼神,我眼眶湿润了。每天来回穿梭在驻地和医院之间,上下班的每个时刻早早已有公交车停在那里等着我们,我们问师傅累不累,晚上凌晨三四点还来接送我们,他说不累,累的是我们。正是无数个他们默默付出,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没有怨言,只有必胜的信念。

最后愿你我都能守住岁月,待到春光灿烂之时,所有美好都会随着春风款款而来,期待万物复苏,春暖大地!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2

2月2日14时许,太原武宿机场。

弓清梅举着手中的小红旗,在队伍前整队出发。1日晚10点多,这位来自山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专业的主任医师接到通知,将赴鄂展开支援,并担任此次山西援鄂医疗队医疗组长、领队。

“没跟母亲说,68岁的她刚做了一场手术。”弓清梅说,“但她迟早会知道的。”弓清梅戴着口罩,眼眶虽有一些发红,但眼里仍闪出医生惯有的理性与冷静。

山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2日出征,共有119人,来自山西各地6所医院。归期未知,在最短的时间内,他们都安顿好了家人,而家人都给予他们莫大的支持。

妻子过了安检、身影消失有一阵了,高瑞峰还是不放心,一直望着那个方向。6岁的女儿一起来送妈妈,小口罩却更加凸显了她那两只会说话的眼睛,她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妈妈。高瑞峰说,妻子白文君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重症专业主管护师,昨晚女儿不睡觉赶制了一张卡片:“妈妈你一定胜利,你一定能行,我爱你不仅(在)今天,还在未来的每一天。我爱你妈妈,加油武汉,加油中国。”上面还画着一颗红色的心。

长治市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55岁的李春雨是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一家三口都从医。此行,他也没敢透露消息给年迈的双亲。“疫情在变化,我们每天看着心里也不好受,祖国需要,义不容辞,这是医者应该做的,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这次也是为我的女儿做一个榜样!”

黄小丽、连丽丽、于淑君读卫校时同班,同为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护士。到了机场,她们仨才发现,这回又同去战“疫”了!“我们不约而同报了名,老同学在场,信心倍增。”说着,黄小丽和两位老同学默契地伸出手来,相互击掌。昨晚,黄小丽给正在出差的老公电话“汇报”此事,老公说了一句“没事,去吧”,就一直默默地没出声。她知道老公无条件支持,只是有点担心。女儿读高二,她拉住妈妈的手没说什么,后又嘱咐妈妈做好防护。今早6点医疗队集合,出门前,她没有喊女儿。

36岁的王婷是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她的爷爷、爸爸都是医生,2003年“非典”时奶奶坐着轮椅送爸爸支援太原,今天爸爸又送她去支援武汉。8岁的儿子没问她何时回来,“孩子懂事,不问”,她说。

说起前一晚的离别,山西白求恩医院护士王晓凝有些动情。“告诉孩子要去出差,孩子先是手舞足蹈地喊‘妈妈走了没人逼我做作业了’,后来听到我和爸爸的对话要去前线了,马上过来抱住我不让走。”王晓凝说,接到消息后,丈夫一晚上都在积极帮着准备东西,但背地里,却偷偷发了条朋友圈说“今天晚上睡不着了”;告诉父母时百般纠结如何措辞,二老只说了一句“保护好自己”。

山西白求恩医院护士陈素清的儿子后天过生日,来送行的同事拿着手机,录下她对儿子的祝福:“儿子,在家听话,好好写作业。”

“妈妈,你在治疗病人的时候保护好自己,你在穿防护服时要穿好,要戴正护目镜。”这是白求恩医院呼吸重症科主管护士卫晶收到的6岁女儿的信。早上看到妈妈在收拾行李,6岁的李卫伊没有多问,躲进房间剪了一个“娃娃”,并通过爸爸的笔表达了对妈妈的“嘱托”,然后悄悄塞进妈妈的电脑包里。爸爸李群说,女儿多次强调,她给妈妈说的话“一个字都不能改”。

发稿时,记者看到弓清梅朋友圈发的消息:“我们一定会平安回来!武汉加油!”

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3

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包含我市援鄂抗疫医疗队在内的国内各地医疗力量纷纷驰援武汉,展开了战“疫”大行动,当地群众也对危难时刻义无反顾前往医疗搏击 “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满是感激。护理师、中共党员邓达丽是汕大医附一医院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她向记者介绍了他们抵鄂开展工作后,武汉普通市民们对汕头医疗队发自内心的暖心细节,让她满是“感动和温暖”,这也是我市援鄂抗疫医疗队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心声。汕头援鄂抗疫医疗队表示,有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民众的大力支持,他们将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邓达丽介绍,援鄂抗疫医疗队到达武汉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感动和温暖。听得最多的话就是“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第二多的话就是“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来支援武汉。”

“我们入住的酒店前台有2、3个经理,100多人入住后,他们不辞辛苦,不断给我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像门锁、用电、清洁物品等各种出现的小问题,忙得像陀螺转,大堂经理下午接近2点了还没吃中午饭,但她没有丝毫怨言,每次见到我们都给我们大大的微笑,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真的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来支援武汉。你们辛苦了!’” 邓达丽说道。1月28日抵达汉口入住后当晚有些人因当地天气寒冷冻得无法入睡,一反映,有关部门立刻让人送了暖炉和电热毯,还给医疗队配了洗衣机用来清洗外套,种种举动让人暖心窝。

1月30日上午,医疗队员们到在家乐福超市在购买日常用品时,超市店员听到队员们聊天交谈得知是支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后,对队员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来武汉支援,谢谢你们,如果你们需要配送我们可以帮你们送到居住的酒店。” 邓达丽称她听后随口感叹:“你们现在还有配送服务啊,真的很厉害呀。” 超市店员解释说:“超市目前是暂停配送了,但是你们来支援武汉,我们真的谢谢你们,你们需要的话我们就配送上门,真的谢谢你们,你们温暖了我们武汉人的心。”

还有武汉市民自发捐赠生活用品的暖心行动,他们听说酒店有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入住,担心医疗队员一路匆匆,没有时间也不熟悉当地路况,可能来不及去购买生活的塑料桶和脸盆,就掏钱购买后送到酒店,悄悄放下后就离开了。另外,武汉市内的酒店还轮流热心援助医疗队的餐饮,爱心餐饮所附的便条写着:致敬可爱的白衣天使,谢谢你们拼尽全力守护这座城市,武汉加油!

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4

“每天都有难忘的事,无论是病人还是队友。”当问及在“红区”是否有令人难忘的事时,陈红说了这样一句话。

让陈红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太太,她总是郁郁寡欢,对待治疗也很消极,她们前去鼓励老人也不见效。经过详细打听,她们才了解到,原来老人的老伴也在住院,老人不知道老伴的情况如何,心中挂念,但又怕询问医生得到坏消息,所以很纠结。

了解情况后,陈红和队友们决定成为这对老夫妻沟通的“桥梁”,在老太太治疗时,她们会讲老爷子在如何用药,病情如何;在老太太吃饭时,她们也会说老爷子在吃什么,吃了多少,并会鼓励老人:“你也要多吃一些,老爷子在监督你呢!”;在老太太睡觉时,她们又会代替她老伴说一句“晚安”。

真心换真情,在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这对老夫妻笑着顺利出院,并给医院发来了感谢信,让“逆行”医护人员感受到了“回流”的温暖。

待疫情结束,共赏春光

而这种温暖,陈红从家人处也感受到了。陈红介绍,在将要去援鄂的事告诉家人时,家人对她给予了足够的理解和支持,甚至连她的行李都是爱人和儿子给她整理的。收拾行李后,这父子二人又目送她远行,用这种举动默默支持着她。

临行前,陈红并未告知家中已年过7旬的父母,怕他们担心,家人也在帮她瞒着老人。直到两个星期后,瞒不住了,老人才知道女儿已经去了武汉。“我母亲当时就哭了,但怕我分心,又不敢给我打电话,还叮嘱家人也不要影响我工作!”家人的支持让陈红更加有信心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当问及待疫情结束后有何心愿时,陈红称,她希望在那时看到老人们的脸上荡漾着笑容,母亲推着婴儿车在林荫路上漫步,学生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上课,温馨平和的春风吹进每处家园,而她们这些队员们则平安返乡,阖家团聚,一起感受着最平凡、最平静但又是最真实、最真切的春光。

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5

她是19名援鄂医疗队队员心目中最美的队长,她是家书致歉丈夫“待我凯旋,定与你一世长安”的柔情妻子,她是父亲眼里工作上拼劲十足的能干女儿,她是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奔赴武汉战疫一线的“钢铁战士”……她的故事,让不少人含泪称赞。她是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副院长、松江区援鄂医疗队队长柴丽莉。

队员心中最美的她,深夜写下最真的谢意

2月28日,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援助的第31天,作为队长的柴丽莉给每一位队员写了一小段评语,并向大家表达了内心深处最真的谢意。她说:“感谢你们给与我机会,让我参与你们的成长。”

一个月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队员们的性格及每个人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情况都被她摸得清清楚楚。19段评语的背后是她三十多个日日夜夜关心队员积累下来的队长“心得”,每一次抽空谈心,每一次询问生活所需,每一次叮嘱督促做好防护,每一次深夜整理修改队员们战疫日记,看似平淡的战疫生活在她看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前几天,一向不写心得体会的队员王叶琴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心中的“最美逆行者”队长》。让王叶琴记忆犹新的是,1月28日刚刚抵达武汉那晚,入驻当地酒店安排好队员们的住宿后,柴丽莉没顾上休息便打电话给提前出发的3名松江队员,询问生活及工作所需。放下电话便匆匆赶去开会,夜里11点开完会回来,她又坐在电脑前写工作计划直到次日凌晨3点。

“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固然重要,但是对疫情的防控更加重要百倍千倍。”在武汉支援的这段日子,柴丽莉几乎每天都会重复这句话。指导、督查当班队员的穿脱防护服是例行动作,即便30多天时间过去了,她从未放松帮大家“把关”。她总是再三叮嘱大家切断传染源是重中之重,引导大家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加强对身边的医护技、患者、工勤人员等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家人心中最拼的她,临走时没有丝毫犹豫

前段时间,柴丽莉的父亲柴卫仁给远在武汉支援的医务人员写了一首七律。诗中那句“多多保重身体,并盼全员凯旋”藏着父亲对女儿的爱与祝福。“丽莉在那边少打电话回来,偶尔联系也是说不了几句就匆匆挂掉了,我们知道她很忙。”今年74岁的柴卫仁说,家人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去打扰她。

回忆起女儿报名支援武汉,柴卫仁直言在家人的预料之中。17年前,作为一名年轻的传染科临床医生,柴丽莉自愿报名投身防疫隔离一线,而今,成长为一名“老兵”的她更加没有犹豫。“她的个性就是这样,工作上的事从来都是冲在前面的。”据柴卫仁介绍,女儿和女婿感情很好,结婚这么多年来被女婿宠成了“公主”,从早晨起床后的爱心豆浆到下班回家后的丰盛晚餐,基本都由女婿帮她张罗得好好的,很多时候甚至连锅碗瓢盆都不用她上手清洗。看似“娇贵”的她在单位却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此次报名支援武汉也是一点也没犹豫。

“她是党员,理应冲在前面。作为队长,她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照顾好队员。”心疼之余,柴卫仁也替女儿感到骄傲。正如柴丽莉本人在她的“满月”心得中所言,“这场疫情,远了距离,却近了心灵;隔离了物理空间,却隔离不了大爱;这场这场疫情,让我们懂得付出,懂得珍惜生命”。

第五篇:关于援鄂医疗队抗疫返乡感受

很可惜这次没有吃到热干面,真想去看一下武汉的樱花,想认真的看一下武汉人脱下口罩的样子......这是援鄂医疗队的真切想法,疫情逐渐控制,突然要离开武汉,有许多的舍不得。下面小编整理援鄂医疗队抗疫返乡感受,欢迎阅读。

援鄂医疗队抗疫返乡感受1

今天天气不错,阳光明媚,气温适宜。一大早和队友结伴而行去上班,路上相谈甚欢。除了交流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能回上海。

掐指一算,来到武汉已经40多天了,回想一下,刚来的时候大家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做好防护,很少听到有人问什么时候能回家。经过40多天的抗击新冠病毒斗争,现在全国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武汉的新增病人越来越少,出院的越来越多,而且不断的有方舱医院闭仓,定点医院病房关闭。眼看着形势越来越好,大家的思乡之情逐渐突显出来。

在外面时间久了,归心似箭是人之常情,毕竟大多数人都有家庭,有父母,有爱人和孩子,虽然每天都能视频,但是无法弥补距离产生的缺憾。然而,抗击新冠肺炎是一场硬仗,目前处于攻坚阶段,越到最后越要谨慎小心,此时此刻我们必须先放下儿女情长的思想包袱,继续保持精神饱满的工作状态,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继续发扬救死扶伤的大爱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坚决夺取抗击新冠肺炎斗争的全面胜利。

来到金银潭医院,除了小鸟的叽喳声,周围一片寂静。绕过花园,穿过小树林,远远的看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这一行大字,心中情不自禁的产生了一种使命感和自豪感。在这里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值得尊敬,每一个病人都值得积极救治,每一天都发生着令人感动的故事,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每一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人,在金银潭医院的每一天都值得珍惜和回忆。

我记得有一个病人,我鼓励他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结果他说:“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干嘛不让自己开心快乐一点呢?郑医生你放心,我心态很好,天生的乐天派。”病人的一番话,让我也深受教育。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就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不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不丧失前进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不论碰到什么风云变幻,都不迷失方向,止步不前,永远对事业,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

援鄂医疗队抗疫返乡感受2

姜树志,周口市中心医院急诊内科组长、主治医师,河南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卫生队队员。

今天,是支援武汉的第21天。不知不觉,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15病区工作已经半个多月了,和队友们已经逐渐适应了病区的工作环境和节奏,当看到越来越多的新冠患者痊愈出院,我们发自内心的高兴。

2020年1月末,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周口的情况也一下紧张起来,武汉前线的情况更让人心焦。我坐不住了,第一时间给领导发信息,申请加入支援武汉的医疗队。我的爱人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当我把报名参加援鄂的消息告诉她时,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问我为什么不提前和她说一下,我懂她的理解和支持,也看得出她眼睛里的担心和不舍。我俩深知,武汉如果沦陷,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安全!身为医生,面对如此严重的疫情,不去一线,我心里不踏实。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收治的都是确诊重症患者。到达武汉后,我就和队员们开始了更加紧张、更加严格的防护培训,继续学习新冠肺炎的诊疗流程,了解新冠肺炎的CT影像学特点等;主动向新疆医疗队的老师“取经”,进行工作对接。2月26日,是我第一天值班,第一次进入病房,虽然之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新疆队友们一边安慰,一边仔细地为我检查防护穿戴,让我很感动,紧张感也随之慢慢消退。这个时候,我们不只是籍贯不同的援助医疗人员,更是守望相助的兄弟姐妹。

每次查房,我们都看到戴着口罩的患者眼神中流露出的渴望,但他们会出于安全考虑刻意和我们保持距离。同时又抢着咨询问题,希望和我们多交流。很多患者的家属因为新冠肺炎离世,家庭支离破碎,身体、心理承受了双重的巨大打击和痛苦;还有很多患者的家属已经痊愈,热切盼望与家人早日团聚。如果没能帮到他们,我们怎么可能不遗憾?

在工作中,我发现我们只要每次多停留些时间、多说几句话,都能在精神上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所以,此后我们每次查房,都尽量在患者床前多停留,与他们多交流,详细询问病人,根据每个患者的反馈细心的调整、执行治疗方案,同时和他们唠几句家常。患者们不停的感谢,既让我们心痛和不忍,又让我们充满了勇敢战斗的力量!

曾多次来过武汉,昔日繁荣的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街道寂静,不见人影,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国家遭遇重大疫情,人民蒙受巨大苦难,从医17年的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的感受到一名医务工作者身上担负的那份责任与使命,我为我能参与其中深感荣幸和自豪!

援鄂医疗队抗疫返乡感受3

“目前,所有重症病人都已转为轻症,马上就能出院了;而且已连续一个星期都没收到典型病例,每天出院的人数远比入院的多,住院部的两层病房都空了……”2月17日下午,记者一行走进嘉鱼县人民医院,沈雯就迫不及待地和大家分享这个好消息。

沈雯是云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员之一,也是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1月27日来到咸宁后,便带队在嘉鱼县奋战。

嘉鱼与武汉接壤,已融入武汉1小时交通圈。疫情暴发后,这里防控压力相当大。

嘉鱼县人民医院是该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两个定点医院之一。院长熊安岭告诉记者,该院呼吸科、感染科等科室医护人员较少,疫情暴发又特快,医院的接诊和处置能力几天就达到了饱和,无奈之下,他们不得不将全院300多名医生护士全部重新分工,分为8个病区,24小时对发热病人、疑似和确诊病例进行诊疗。但没有专业医生,救治真的太难了,“医疗队来后,帮了大忙!”

“我们到嘉鱼的第一天,就发现这里的预案做得很完善,一问才知道,原来这里2003年曾经历过非典,期间咸宁唯一的确诊病人就出现在这里,所以很多人经验都很丰富!”沈雯告诉记者,这次疫情防控刚开始,嘉鱼县就做了相关预案,而且开展得非常迅速,县里不仅成立了指挥部,还成立了院专家组、县专家组,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配,还制定了一系列非常适用的、创新的方法。

沈雯他们到达嘉鱼的第二天,就全部进入一线,直接参加救治工作。她进入了专家组,负责参与会诊、诊断的确立、病例的报告、危重症的诊治,其他人员就进入到了最危险的病房。他们总共15人,其中6名都是专业医生,除沈雯外,赵常迪、孙聪、王杰3人是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的呼吸内科医师,杨芳是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的感染管理科医师,李瑜华是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感染科医师。

感染科是最危险的地方,援鄂医疗队员们进去以后,就把该医院原有的部分有经验的医生、护士替换了出来,开展新开病区的工作。整个过程中,大家齐心协作,迅速融合,时不时交流心得,探讨救治情况。

终于,救治措施逐现成效。2月2日,首例治愈患者出院,随后,天天都有“捷报”。最多一次,有8个病人一起出院,当时沈雯很队友们非常开心,在同这8个人一起合影留念时,其中一个病人哭着告诉沈雯:我的同事在武汉那边,已经不在了。而我跟他一样的病,却在嘉鱼得到了完美的救治……

“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我们做的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原来已得到了这里的医院和患者的肯定!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嘉鱼模式’的重要性!”沈雯说。

“本来,在面对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时,我们是有困难的,但第二批援鄂队伍的到来后,我们就不怕了!”沈雯告诉记者。

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嘉鱼组是由云南省红河州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宁选波带队,记者采访的前一天,宁选波他们刚成功抢救了ICU病房一位危重症患者。

“目前,还有两位80多岁高龄的危重症患者,因家人不愿意转院,也不同意有创抢救,我们正在想办法无创的条件下对她进行救治。”沈雯说。

援鄂医疗队抗疫返乡感受4

2月16日,广西第五批赴湖北抗疫医疗队飞抵武汉。队员们到达驻地酒店已是凌晨1点多,武汉市江汉区审批局和江汉区企业服务中心的保障组全体人员依然等候在驻地,还为队员们准备了热乎乎的晚餐。初到武汉,城市街道空荡,空气湿冷,队员们的心里却已然升腾起一股别样的暖意。

小小的举动背后是深切的关心

“离我远一点,不然传染给你就不好了。”医疗队初到医院,患者们都会主动和医疗队员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还不忘时刻将这句叮嘱挂在嘴边。

回想起刚到病房的那段时间,医疗队里来自贺州市人民医院的护师邱丽霞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凌晨给一位发热的爷爷测体温,我轻拍他的背,告诉他要测体温了,他点点头便转过脸去。”在常人看来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小小动作,当时却重重地拨动了邱丽霞的心弦。

新冠肺炎患者通常会有呼吸困难的症状,戴上口罩之后,呼吸会更艰难。尽管如此,病区里的患者们还是会非常自觉地互相提醒要戴好口罩。

一次,有一位患老年痴呆的婆婆,一直在病区里来回走,不愿意回病房,也不愿意戴口罩,医疗队员们只好陪着婆婆在过道里边走边聊天劝导。这时,一位同是病患的大姐走过来加入了劝导婆婆的行列:“医生护士从大老远的地方跑来帮助我们,我们也要戴好口罩,保护好他们。”出人意料的是,婆婆居然听明白了这句话,乖乖回到病房戴上了口罩。

在病房里,戴口罩、背过身、转过头,已经成了患者们在面对医护人员时的“标准动作”。尽管医护人员都穿着防护服,患者依然时刻记挂着他们的安全。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叮嘱、一个小小的动作,从中传递出的却是患者们对医护人员深切的爱护与关心之情。

志愿者无私奉献传递浓浓温情

护士长刘海娟尤记得第一天上夜班的时候,队员们要为6个转院患者准备床铺。床垫非常重,刘海娟和另一位女队友合力扛起来很是吃力。有位奶奶看到了,便主动跑过来帮忙,还不时给她们加油打气:“孩子,慢点。先喘一下气,歇一歇再装,我们不着急,慢慢来……”亲切的话语,听得人心里暖融融的。

医疗队物资组的组长何芳也碰到过医院的一名“特殊”志愿者,负责医院病区的清洁卫生。他告诉何芳,自己住在医院附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便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我和女朋友一起报名来的,下午她接我的班。”

此外,还有来驻地帮队员们剪头发的理发师。当队员们问他:“我们可是接触过患者的医护人员,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呢。你怕不怕?”他笑了笑,随即答道:“不怕!相比你们在最危险的一线与疫情斗争,我们所做的也只是尽一点绵薄之力而已。”

平日里,大家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但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他们毅然伸出援手,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湿冷的冬日里温暖着医疗队员们的心。

驻地后勤保障有求必应

抗疫前线,医护人员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为了医疗队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保障医护人员的吃、住、行等后勤工作也尤为重要。

医疗队驻地酒店离医院不远,但无论什么时间,都有公交车、出租车司机接送队员们上下班。不论队员们什么时候上下班,都不会饿着肚子。早上早起,早餐都已备好;深夜下班回到酒店,也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为了尽量照顾队员的饮食习惯,每天的菜品都会迎合着队员们的口味来准备。

在驻地,还有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贴心自助小超市”的地方,里面准备了各种水果、泡面、零食和饮料。担心有队员吃盒饭上火,还备有凉茶和蜂蜜。深受女队员喜爱的,还有酒店精心准备的银耳羹。有的队员胃疼,酒店的厨师大哥便熬粥、煮面,面条里还会加两个荷包蛋。他说:“只要队员们想吃,我就煮。”在这里,毛巾、洗漱用品、常用药物甚至秋衣秋裤等生活用品也一应俱全。

此外,细心的保障组还会挨个记下队员的身份证号,早早地计划着为过生日的队员准备蛋糕。只要队员们有需要,保障组都会想尽办法满足。队员们能够心无旁骛的投入到战“疫”工作中,离不开他们对抗疫情的决心,更离不开无微不至的后勤保障。

医疗队员们身在异乡,却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家一般的温暖。武汉,是一座温暖有情的城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封一座城,是他们的姿态;护一国人,也是他们的愿望。在疫情面前,爱从来都不会只是一份的孤单,武汉人民与全国各地前来援助的人们一同携手抗疫。盼望医疗队员们能够早日还家,更是武汉和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援鄂医疗队抗疫返乡感受5

2月2日14时许,太原武宿机场。

弓清梅举着手中的小红旗,在队伍前整队出发。1日晚10点多,这位来自山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专业的主任医师接到通知,将赴鄂展开支援,并担任此次山西援鄂医疗队医疗组长、领队。

“没跟母亲说,68岁的她刚做了一场手术。”弓清梅说,“但她迟早会知道的。”弓清梅戴着口罩,眼眶虽有一些发红,但眼里仍闪出医生惯有的理性与冷静。

山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2日出征,共有119人,来自山西各地6所医院。归期未知,在最短的时间内,他们都安顿好了家人,而家人都给予他们莫大的支持。

妻子过了安检、身影消失有一阵了,高瑞峰还是不放心,一直望着那个方向。6岁的女儿一起来送妈妈,小口罩却更加凸显了她那两只会说话的眼睛,她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妈妈。高瑞峰说,妻子白文君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重症专业主管护师,昨晚女儿不睡觉赶制了一张卡片:“妈妈你一定胜利,你一定能行,我爱你不仅(在)今天,还在未来的每一天。我爱你妈妈,加油武汉,加油中国。”上面还画着一颗红色的心。

长治市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55岁的李春雨是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一家三口都从医。此行,他也没敢透露消息给年迈的双亲。“疫情在变化,我们每天看着心里也不好受,祖国需要,义不容辞,这是医者应该做的,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这次也是为我的女儿做一个榜样!”

黄小丽、连丽丽、于淑君读卫校时同班,同为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护士。到了机场,她们仨才发现,这回又同去战“疫”了!“我们不约而同报了名,老同学在场,信心倍增。”说着,黄小丽和两位老同学默契地伸出手来,相互击掌。昨晚,黄小丽给正在出差的老公电话“汇报”此事,老公说了一句“没事,去吧”,就一直默默地没出声。她知道老公无条件支持,只是有点担心。女儿读高二,她拉住妈妈的手没说什么,后又嘱咐妈妈做好防护。今早6点医疗队集合,出门前,她没有喊女儿。

36岁的王婷是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她的爷爷、爸爸都是医生,2003年“非典”时奶奶坐着轮椅送爸爸支援太原,今天爸爸又送她去支援武汉。8岁的儿子没问她何时回来,“孩子懂事,不问”,她说。

说起前一晚的离别,山西白求恩医院护士王晓凝有些动情。“告诉孩子要去出差,孩子先是手舞足蹈地喊‘妈妈走了没人逼我做作业了’,后来听到我和爸爸的对话要去前线了,马上过来抱住我不让走。”王晓凝说,接到消息后,丈夫一晚上都在积极帮着准备东西,但背地里,却偷偷发了条朋友圈说“今天晚上睡不着了”;告诉父母时百般纠结如何措辞,二老只说了一句“保护好自己”。

山西白求恩医院护士陈素清的儿子后天过生日,来送行的同事拿着手机,录下她对儿子的祝福:“儿子,在家听话,好好写作业。”

“妈妈,你在治疗病人的时候保护好自己,你在穿防护服时要穿好,要戴正护目镜。”这是白求恩医院呼吸重症科主管护士卫晶收到的6岁女儿的信。早上看到妈妈在收拾行李,6岁的李卫伊没有多问,躲进房间剪了一个“娃娃”,并通过爸爸的笔表达了对妈妈的“嘱托”,然后悄悄塞进妈妈的电脑包里。爸爸李群说,女儿多次强调,她给妈妈说的话“一个字都不能改”。

发稿时,记者看到弓清梅朋友圈发的消息:“我们一定会平安回来!武汉加油!”

下载“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最新[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最新[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疗队队员先进事迹

    无锡二院白衣天使的身影在新疆霍城闪光——记无锡市第四批援霍医疗队队员 无锡二院普外科 郑南翔2010年1月,作为无锡市第四批援霍医疗队的一员,无锡二院共产党员、普外科郑南......

    医疗队队员先进事迹

    医疗队队员先进事迹(精选多篇) 无锡二院白衣天使的身影在新疆霍城闪光 ——记无锡市第四批援霍医疗队队员 无锡二院普外科 郑南翔 2014年1月,作为无锡市第四批援霍医疗队的一......

    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

    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2012年5月27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赴野川学习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来自市特殊教育中心校的杜艳梅、河西镇中的焦香花、市直东方红小学的......

    新疆公司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

    新疆公司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 2月27日上午,集团党群关系部组织学习了新疆公司“把心留在扬子江”先进事迹报告会。听完报告会,我受益非浅、感触良多,是因为被他们的先进事迹......

    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

    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 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 2012年5月27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赴野川学习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来自市特殊教育中心校的杜艳梅、河......

    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

    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 2012年*月27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赴 学习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来自市特殊教育中心校的 、 镇中的 、市直小学的 三位老师用质朴的语言......

    《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

    免费分享创新 《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 人与人的差别在物质上也许只是穿得好一些,吃得好一些,用得好一些。但是,在精神层面上,为人肯定、被人需要、不断追求才是最为......

    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

    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精选多篇) 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 2014年5月27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赴野川学习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来自市特殊教育中心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