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施咏康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施咏康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月 26日到 2月 9日,连续15天,夙夜在公
1998年初任组工干部,坚守22年,忠诚公道
施咏康同志倒下了,倒在了为党分忧、为民请命的工作岗位,倒在了用生命守护生命的防疫一线。但是,他为我们立起了一个模范的标杆,立起了一面精神的旗帜。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位普通党员在人民生命遭受威胁时的鞠躬尽瘁;看到了一位领导干部冲锋在前守护人民安全时的舍生忘死。
我更看到了一位优秀组工干部的绝对忠诚、公道正派、业务精进、克己谨严的内在品质。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坚守随时为党和人民准备牺牲一切的誓言;他为人公道,工作正派,说实话、办实事,时时处处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业务过硬,专心专注,激发党员担当作为,筑牢坚强组织保障;他严于律己,坚守原则,公与私、是与非皆出于公心。
作为一名基层的组工干部,在疫情防控的攻坚时期,学习施咏康同志的精神,就是要化悲痛为力量。就是要学习他在畏难时刻“靠前站”的政治自觉,在紧要关头“跟我上”的务实行动。
学习施咏康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2020年的春节停留住了许多人的脚步,而有的干部的生命却永远留在了防疫的热土上,合肥市包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施咏康就是其中的一位。
自疫情发生以来,施咏康连续奋战15天,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不幸殉职,在47岁的盛年,以战斗的姿态,倒在了为新时代组织工作砥砺前行的奋斗征程中。鞠躬尽瘁,他是“防疫”一线的冲锋者。施咏康部长用生命践行了作为共产党员和组工干部的初心使命,在这场“防疫”的大考中,他用实际行动在抗疫的试卷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大事小事,事必躬亲,开展战疫情·组工在行动”、实行“四级网格”防控机制、研究激励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一线担当作为的具体措施等,作为组织部长,施咏康永远把群众和防疫一线干部放在首位,自己却忍受病痛的折磨,咬着牙硬扛着,坚持着。目前安徽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就是因为有无数个像施咏康部长这样的共产党员,不畏艰辛,一线冲锋陷阵,才有现在疫情平稳局面的发生。榜样力量,指引我们勇于担当砥砺前行。施咏康部长把生命留在了“防疫”一线上,铸起一座丰碑,一座组工干部担当使命的丰碑。同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组工干部,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是什么样的信仰能够让人忘记痛苦和疾病,甚至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我想就像在入党宣誓时所说的,“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不仅是施咏康部长,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的基层干部也是践行着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保护着这一方百姓的安宁和稳定。榜样为我们树立了价值标杆、注入了精神力量,铸就了先锋旗帜,广大党员就要甘于平凡、甘于奉献、甘于冲锋、甘于吃亏,用初心使命践行党员职责,铸就伟大中国复兴梦。
向施咏康同志学习
施咏康同志在防疫战中,连续工作15日,于2020年2月19日晚因劳累过度,经抢救无效不幸殉职,享年47岁。
施咏康同志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们身处基层一线的同志广泛学习,他从事组织工作22年以来,他任劳任怨、认真细致,将每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他始终公道正派,坚持公心选人用人,为实干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坚持原则,严守纪律。他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让组织放心,让党员干部信赖,让广大群众满意。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精神,履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誓言。
作为村级基层组织工作者,通过认真学习施咏康的先进事迹,让我们很敬佩;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在这次无硝烟防疫战斗中,我要用实际行动,认真做好对返乡人员摸排登记,各组劝返点的巡查,宣传防疫防范知识及义务,不传谣、不信谣、不辟谣。
施咏康同志以生命践行了使命,以忠诚书写了人生里程碑。他以坚定信念,恪尽职守,牢记宗旨,心系群众,他的优良作风更是我们党员学习得榜样。
第二篇:向施咏康同志学习
向施咏康同志学习
施咏康,男,汉族,安徽望江人,1972年7月出生,199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7月参加工作,生前担任合肥包河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施咏康同志在疫情防控一线冲锋在前、连续奋战,2020年2月9日晚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不幸殉职,年仅47岁。
施咏康同志始终对党忠诚、心系群众、敬业奉献、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特别是在危急关头不惧艰险、挺身而出,以短暂而精彩的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是疫情防控斗争一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2020年2月24日,省委决定追授施咏康同志“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省委、省政府决定追授施咏康同志安徽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先后发文,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向施咏康同志学习。
现根据部署要求,迅速兴起学习热潮,大力弘扬和践行施咏康同志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增强疫情防控的信心和斗志,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向施咏康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施咏康同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对党忠诚作为第一位的要求,自觉把人生追求与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讲政治、顾大局,是非面前立场坚定,困难面前无所畏惧,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我们要认真学习他在党爱党、在党为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本色,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忠诚党的信仰,忠诚党的组织, 忠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向施咏康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施咏康同志牢记为民宗旨,经常告诫身边同志,“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他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深入一线,千方百计为基层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在疫情防控中,他始终把群众安危放在心上,把防控责任扛在肩上,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他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自觉做到为民谋利、为民尽责。
向施咏康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恪尽职守、舍身忘我的责任担当。施咏康同志一心扑在工作上,对业务肯学善研,对事业专注执着,对工作高度负责。在疫情防控工作中, 他连续15天加班加点,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最前沿,实地督导疫情排查、预警、防控工作,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我们要认真学习他忠于事业、夙夜在公、恪尽职守、舍身忘我的精神品质,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开拓进取、勇于斗争、攻坚克难、拼搏奉献。
向施咏康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施咏康同志工作上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注重调查研究,察实情,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做虚功。他公道正派,始终严格自我要求,从不利用职权之便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我们要认真学习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扎实作风,严于律己、不谋私利的清廉本色,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始终恪守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和价值追求。
第三篇:康全义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康全义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在**发《关于在全师开展学习康全义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的通知》后,**党支部迅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康全义先进事迹,会上支部书记**要求,全站党员干部要积极倡导弘扬兵团精神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努力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康全义先进事迹文件详细写到了康全义同志的关荣事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海拔最高的基层司法所----石棉矿司法所,位于巴州境内阿尔金山中段海拔3400米的高地上,距离库尔勒市近800公里,这里地势险要,气候无常,一年有长达8个月的冬季,生活物资匮乏,常年高原缺氧,条件异常艰苦。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在一个平凡普通的岗位上,有一个同志,坚守了26年。他满怀工作热情,坚守着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为石棉矿经济发展、长治久安默默地奉献着。他就是第二师36团石棉矿司法所的康全义同志。
康全义始终抱着这样一个信念:“决不能让民事纠纷转为刑事案件。”基层的矛盾繁杂琐碎,几乎每时每刻都要面对各类大小矛盾,有时许多看似细小的事情,鸡毛蒜皮的纠纷,一旦调解不及时或处理不好,都有可能导致上访,引发矛盾激化,甚至酿成流血事件,有些竟会闹出人命来,影响社会稳定。每一次调解,都相当于给矛盾双方上一次法制教育课。康全义说,课堂教学要因人施教,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矛盾调解工作更是以法律为准绳,使事情得到合法、合理、合情的解决。在司法所工作近10年以来,经他亲自调处解决的矛盾纠纷就达上百件,以自己的雄才胆略和实际的司法行政工作经验,就调处解决了多起可能引起群体上访的劳务纠纷,并预防了民转刑案件十余起!
康全义扎根矿山几十年,他心底里一直有一个声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维护群众利益,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继续扎根在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为矿区经济发展、和谐稳定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是他始终不变的工作目标。康全义同志在寸草不生的阿尔金山上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默默耕耘,不畏艰苦,服务矿区,近三年集中清理了民间借贷纠纷、农民工拖欠工资等百余起,以对党、和人民、对法律高度负责的精神,以顽强的意志、对人民炽热的爱、对法律的崇高信仰和无比的忠诚,为矿区百姓谋福利,为矿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支部党员干部按照师处发出《向康全义同志学习》的文件要求,以座谈会的形式学习了康全义同志的感人事迹,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在以后的工作中,结合自身情况,努力学习、工作,以康全义同志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扎根基层,埋头苦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为**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施星灿同志先进事迹
施星灿同志先进事迹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记利川市国税局83岁离休老人施星灿
83年,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存的时间长度。
3040元,是他现在每月可以领取的退休金。10万元,是他慷慨捐款和为单位节约的大致数量。
60年,是他的一件上衣“活”在这个世界上的长度;47年,则是他正在穿着的一条裤子的“年纪”。
生活中,他对自己的节俭称得上严苛,显得是那么的贫穷,而面对国家和人民的危难,他从不计较私利,经常慷慨解囊,却又是那么的富足。贫与富,苦与乐,节俭与慷慨,在他的身上完美统一。他的骨子里时刻充盈着的,是党员的本色和军人的传统。
在荆楚大地,在鄂西边陲的“凉城”利川,83岁“国税老人”施星灿的事迹,一直在流传。大家众口一词,他理想信念坚定,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还有很多事父亲不愿意说,我相信,在那份单位的记录之外,他一定还曾帮助过其他人。”
关键词:捐款
2011年11月28日,鄂西小城利川,冬雨绵绵,利川市国税局83岁的离休老干部施星灿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拿着当天的报纸,在仔细地读着新闻。
他生于江苏,1949年,21岁的他参加人民解放军,1年后奔赴朝鲜战场,1966年转业来到湖北。
施星灿带着北京籍的妻子刚到湖北时,主动要求去最艰苦的地方工作。今年81岁的退休干部赵光勋记得,他先后在文斗、大塘等多个乡镇工作过。这个普通话中夹杂着浓郁江苏口音的汉子,将脚印和汗水融进了利川的山山水水,并在此扎下根来。
2009年春节的一天,利川市柏杨镇一小学校长提着一篮子鸡蛋敲开了施家大门,女儿施丽蓉出来接待,校长说感谢施星灿老人为小学捐款捐书。施丽蓉这才知道,父亲又在外面捐款了。
施丽蓉不知道,利川市国税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保留了一份老人有记录的捐款账单:
1992年,利川市税务局号召职工为贫困儿童捐款,每人拟捐2元,当时已经离休的施星灿得知情况后,当即捐款300元。
1996年淮河发大水,他捐款;两年后长江发洪灾,他捐款2000元。在齐岳山下的王家寨村、清江村、沙子坎村都留下过他爱心的足迹。
2008年5月,施星灿老人怀揣6000元钱回江苏省亲,原本打算6月回利川。5月20日一大早,施丽蓉接到父亲的电话,老人问,你什么时候来接我回家?
女儿说,你不是要过几天才回来吗?
姑妈接过电话说,他没钱了,他刚刚把5000块钱捐给了汶川地震灾区。回到利川后,他又以特殊党费的形式,给汶川地震灾区捐款5000元。去年4月玉树地震,老人从电视上看到消息,随即捐款2000元。
今年6月20日下午,83岁的施星灿老人颤巍巍地走进利川市国税局,拿出1万元钱,要为党的90岁生日缴纳特殊党费。工作人员问他和家人商量了没有,老人说,缴纳党费是我个人的信仰问题。最后,他坚持缴纳了这笔特殊党费。
施星灿总是不愿谈自己捐款的事,但女儿施丽蓉说,她相信,在那份捐款记录之外,父亲一定还曾慷慨解囊帮助过许多的其他人。
离休24年来,他从未缺席过单位的党组织生活会,更是时刻关注着利川税收事业的发展,他离休而未休息。
关键词:牵挂
施老1987年离休,但他的思想没有离休,作风没有离休,他一直还牵挂着心中最神圣的党组织,牵挂着他服务大半辈子的税收事业。
他家门前,有许多的超市、药房和水果店,他只要到店里面去,都总是要问上几句,生意怎么样,一个月向国家交了多少税,你们发财了可不要忘了国家呀。
利川市国税局的同事证实,施老有时还克服体弱多病,积极参加局里组织的税法宣传活动,做一些发放资料等力所能及的事情。那一带的店员们大多都认识他,都亲切地叫他“施爷爷”。一家超市的覃老板说,施老就像一柄蜡烛,不燃烧到最后是不会熄灭的。
施老还很关心国税队伍建设,24年来,他从未缺席过一次党的组织生活会。在会上,他不仅讲理想信念,讲队伍建设,还讲科学的工作方法。施星灿同志说,“一支用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队伍,是永远不可战胜的”。
2003年,利川市国税局按照有关精神要清退40多名临时工,这些人中有的已经在税务部门工作了20多年。一时间,在系统内引起了一些非议,有的同志甚至言语非常激烈。施星灿同志听到议论后,主动找到市局分管人事的领导,语重心长地说,这些同志在我们税务系统工作了这么多年,为税收事业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你们在辞退过程中,一定要耐心做好思想工作,要最大限度地按劳动法保障他们这批人的权益。
利川市国税局党组再次研读了省州局的文件精神,并咨询了劳动部门,最后本着以人为本、稳定为重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充分考虑临时工利益的清退方案,并组织专班逐一对辞退对象做细致的说服解释工作,结果40多名临时工在规定时间内清退完毕,没有一人上访,得到了省、州国税局的充分肯定。
正是在施星灿的影响下,利川财税系统一批转业退伍军人自我加压,成为全市财税部门的生力军。2003年,组织上把利川市国税局一名副职交流到建始工作,作为土生土长的利川人,家人都工作生活在利川,在家又是长子,突然离开他们,让这位干部在感情上接受不了。有一次,他从建始回利川,路过施老家门口,遇到边吃馒头边喝开水的施老,这名干部上去和他打招呼,言语中流露出一些情绪。施老说,你的父母亲我了解,我们这一代人不会不理解你们的,千万不要把思想包袱带到工作中去,一定要安心工作。后来这名干部又调到开发区工作,一直没有忘记施老的这些话,毅然在单位安下了家。
冉飞是利川市国税局的一名普通干部,他当过兵,也算干部子弟,说话有点粗声大气,年轻时常常感情用事,还曾经几次与纳税人发生过矛盾。施星灿对此有所耳闻,一次在家属院门口,他拉着冉飞的手和颜悦色地拉起了家常,部队生活的共同语言,使他产生了共鸣。
2004年冉飞服从组织安排,来到施星灿同志当年工作过的的文斗乡,从事日常税收管理服务工作,亲身感受了施星灿45年前在文斗工作的酸甜苦辣,施老当年在生活工作中的一些琐事,至今还在文斗的街头巷尾传为美谈。耳濡目染,冉飞这匹“烈马”也慢慢地变成了“良驹”,连续7年超额完成税收任务,并被组织委派为文斗工作站的站长。
83岁的施星灿说,要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只有思想不落伍,才能行动跟得上。
朋友指着他那条旧裤子上的补丁说:“要是没补,这么大的窟窿,屁股都露出来了。”
关键词:节俭
施星灿老人的家,位于利川市都亭国税分局宿舍二楼,除了1部电视、1台冰箱,几乎没有多余的电器,在这套住了近30年的房子里,只有最简单的陈设,和窗口几盆花草。
女儿施丽蓉透露,父亲有两件“宝贝”:一件是已经60岁“高龄”的卡其布上衣,是刚参军的时候部队发的衣服,另一件蓝色布裤,是刚转业那年买的,已经穿了47年。
采访中,经记者再三要求,施星灿老人才拿出了那件上衣,经过数十年的浆洗,深黄色的衣服早已经泛白,衣领和袖口布满细细密密的针脚,那是无数次补过的痕迹。
那条深蓝色的布裤,屁股和两边膝盖部位都已经补过很多次,由于前几天刚穿过,裤子洗了还没完全晾干,老人拿着裤子,朋友指着臀部的补丁说:“要是没补,这么大的窟窿,屁股都露出来了。”老人乐得呵呵直笑。
施星灿的衣服和袜子,都穿了很多年,穿出了窟窿也舍不得扔掉。在家里为老人做饭的亲戚杨碧桃说,看着那些实在不能再穿的袜子,施丽蓉悄悄地将最破旧的拿出去扔了,老人找不到,才作罢。
现在的施星灿,退休工资有3000多元,加上医疗费用可以全部报销,他本来可以在这个小城里生活得很好,但杨碧桃讲述的老人吃饭的情景,完全像是一个饿极了的孩子。
杨碧桃说,每次去买菜,老人都叮嘱她买些便宜的尾菜,少买肉食。
做饭之后,老人都要去厨房,看看有没有菜叶被扔掉,如果有他也不责备人,只是悄悄地捡起来放在菜篮子里。
吃饭时,不能漏掉一粒米。菜吃完了,碗里还有油,他就加点饭把油都沾掉吃了,然后倒点开水在碗里,涮一涮,喝完,碗里就像刚洗过一样,连一粒油珠都不剩下。
今年春节,施丽蓉给父亲买了件400元的衣服,怕父亲嫌贵,送给父亲时谎称只要几十元。但施星灿说,自己还有衣服可以穿,不要再浪费钱。最终,这件衣服硬是在老人的监督下给退了回去。
让人感动的是,施星灿老人说出了最朴实的话,他说:节俭并不是因为我缺钱花,而是因为我们根本不应该丢掉这样一份美德。
单位给下乡人员的补助,他多年不曾领取;老伴儿想顺便报销80多元药费,他没有答应;“来历不明”的慰问金,他不领取。
关键词:拒绝
初到利川市文斗乡工作时,因为施星灿是军队转业干部,在乡长每月工资才20多元的时候,他的工资就有50多元,加上妻子有工作,两口之家生活算得上还比较宽裕。
利川市国税局的老人们记得,在当时物资极为紧缺的情况下,施星灿拒绝领取工作中的任何补贴,包括最初每天一角钱的下乡补贴,这笔钱累积起来,一年就相当于普通干部多领一个多月工资,另有每年的烤火费8元、两双解放鞋、雨伞和工作包等。
利川市国税局原局长彭代富说,那时每个人每月定口粮27斤,按要求完成每月的下乡任务,则可以补助到45斤。彭代富记得,那时饭菜油水不多,27斤口粮根本不够一个年轻人吃,施星灿虽然每个月都超额完成下乡任务,但他坚持每个月只领取27斤粮食。
施星灿当工会主席期间,每年底都要给职工发一些工会福利,虽然每次只有几十上百元,但对于当时人平工资也就百十来块的情况下,这也算一笔不少的收入了。但施星灿同志当了六年工会主席,硬是一次也没领过这笔钱,每年的工会福利领取表上自始至终也没有出现过自己的名字。
由于经常去抓药,施星灿和利川市中医院工作人员渐渐熟悉了,工作人员杨彬彬记得,2005年夏天,施星灿一次与老伴去该院抓药,施星灿的药费是125元,老伴的药费才80多元。施星灿能享受全额报销,老伴当时说,那就一起报了吧。
可出人意料的是,施星灿当场拒绝了,他说,不能我们个人搞“节约”,却损害国家的利益。老伴儿气得当场落了泪,和施星灿赌了好些天的气。
今年建党90周年庆典前夕,按照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7月1日前,利川市国税局要给施星灿老人送去1800元补贴,这笔钱由利川市国税局局长欧阳旗亲手交到老人手上。
不料,施星灿并没接下这笔钱,他来到国税局财务室,非得找工作人员问清楚:这是一笔什么钱?为什么要给我发这笔钱?欧阳旗记得,工作人员最后找出了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找到了具体的依据,并给施星灿作了详细解释,老人才终于放心地签字,领走了这笔钱。
在施星灿的字典里,并没有一定要“取得”这样的字眼。他说,有时候,要懂得拒绝,作为一个有着坚定信念、有益于人民的人,拒绝也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老伴儿去世,他冒着寒风,悄悄站在楼下一个角落里,哭成了一个泪人。
关键词:情义
2007年6月21日凌晨,相伴了施星灿老人半个世纪的爱妻去世。施丽蓉抱着母亲的骨灰盒回到利川,悲伤的亲人们聚在家里。
施丽蓉说,那时父亲脸上看不出明显的伤痛,只是呆呆地坐着。女儿去安慰他,老人反而开导女儿说,救得了病,救不了命,人已经走了,我们还要生活。然后就起身走开了。
吃饭时,施丽蓉不见父亲,便出门去找,结果发现老人冒着寒风,站在楼下一个角落里,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
2003年10月,利川市国税局职工谭人帼因交通事故,一条腿骨折。在当时请客“整酒”风盛行的利川,施星灿老人一向不送人情,这一次,离休多年的他在家听说了,先后带着老伴三次到医院看望。有一次医院停了电,坐不了电梯,他边走边停,在老伴的搀扶下,捂着胸口爬上了八楼的病房。
直到现在,谭人帼仍然对此记忆犹新。谭人帼说,施老革命并非冷冰冰的,就像他女儿所说,他的心富有柔情,是个重情重义的老人。
施星灿说,我们要经常问自己,你的共产主义信仰动摇了没有?他说,60年来我的信念从未动摇过。
关键词:信念
施星灿老人家的电视柜下,放着几本“革命日记”,纸页都已泛黄。其中一本日记中,记着从老人在军队里当教官时,教士兵练习射击的讲义,一直到文革期间的政治学习笔记。
另一本日记从1977年8月31日开始,第一篇日记是《大庆、大寨式的革命标准》。最新的一则日记则是2011年7月27日,记载着《经济日报》关于江苏今年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和一般财政收入的数据。
在都亭国税分局当过门卫的廖政权说,老人每天要来门卫室两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施星灿老人到了门口,轻声问一句,小廖,今天的报纸到了没有。廖政权就拿来报刊给他,老人就不再说话,只是静静地读着。
读书、学习是了解天下大事的方式,虽然知识不断更新,但施星灿老人的信念却越来越坚定。利川市国税局长欧阳旗记得,一次局里开支部会时,施星灿老人在会上发言说:“从入党那天起,我就选择了永远跟党走,这么多年我的理想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他还建议支部要经常组织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反省自己的信念是否动摇。
欧阳旗说,面对施老革命,我们内心感到很惭愧。老局长彭代富说,共产主义的信仰在施星灿脑海中坚如磐石,他不仅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坚守了终身的信仰。
施星灿常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那么多战友倒在血泊中,我虽然也受了伤,却活着;我心脏不行了,有组织和领导关心,几次更换心脏起搏器,让我一直好好地活了下来。是共产党让我和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我有什么理由不拥护共产党?”
施星灿回忆,1950年底,他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第二、第三次战役,12次立功受奖,其中荣立二等功一次。在1951年的一次战斗中,施星灿所在的师侦察连顶风冒雪三天三夜,不但完成了侦察任务,还消灭了大批敌人,但自己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全连仅3人幸存。
在这次战斗中,施星灿严重冻伤,被战友背下阵地,用雪搓了大半夜才苏醒,紧急抢救后送回后方治疗。每当想起倒下的战友,施星灿总是热泪盈眶:“他们为了信念献出了生命,我们能够活着,还能向组织提什么要求呢?”
回国治疗康复后,施星灿一直在北京军区服役,并在1953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写道:“无论在任何复杂、危险的情况下,我都会站稳立场,决不动摇,决不退缩。”
在施星灿家的客厅里,墙上挂着3块匾额,铜框,红底,金字,分别写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另一面墙上,是一幅喷绘的以天安门为背景的毛主席巨幅画像。
施星灿说,这是家里最好的装饰。
1981年《恩施报》头版头条以《黄挎包的故事》为题,报道了施星灿的事迹,并评论说,他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老人说,人活着,要有价值。
关键词:价值
老同事黄宴国说,早年的税务工作人员每个人负责很大一片区域,但一年的税收也就是几千元,多的才上万元。有时候,近50岁的施星灿走上近20公里山路,到自己所负责管理的最偏远的乡村,就是收上1元多钱的税。施星灿不但能吃苦、工作态度好,而且很有耐心,工作讲方法。
1973年,文斗区所辖黄土公社有一名曾经开小煤厂,后来回家开缝纫店的叫吴世明(化名)的经营户,长期都不交税,多次教育也没有效果。施星灿知道后,一有空就去找吴世明,操着一口当地人不太懂的江苏话,一次又一次给对方宣讲国家的税收政策。经过施星灿半个月的努力,从来软硬不吃的吴世明对施星灿说,你不用再宣讲政策了,我马上交税。后来,吴世明再也没有欠过税。
今年76岁的陈雄权曾任大塘区财税所会计,他记得当时所里有2辆自行车,一般由下乡路途较远的同志使用,其他人都靠步行。施星灿负责的车罗、铁炉、关东三个管理区是大塘区最偏远的,但他从来不用自行车,说这3个地方海拔高、小路多,有自行车也用不上。
59岁的原利川市财政局副局长邓会清,刚参加工作时曾和施星灿一起下乡。邓会清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有一次他们步行近20公里去海拔1600多米的车罗公社石马大队开屠工会,夜晚住在大队主任杨再坤家。杨家的房子小得可怜,几头猪晚上就圈在房屋里,客人睡在铺上,猪就在床铺边走来蹭去,不断地哼哼。施星灿眉头都不皱,一夜安睡。第二日一早,邓会清醒来时,发现施星灿正在帮助主人家打扫院坝。屋主不好意思地跟邓会清说,施星灿已经挑满了一缸水。
老同事王远波回忆,施星灿有一次帮农户烤烟,当时倒风太大,火烧不燃,开始大家以为是烟囱堵了,年近五十的施星灿搭梯子爬上4米高的烟囱,用长棍子向下捅,掏空了,火还不燃,他又找来手动鼓风机使劲吹,硬是把火烧得旺旺的,将一房烟如期烤好。这时,施星灿已经熏得一身黑灰。
曾在大塘公社任党委书记的利川市政协原副主席牟金玉说,施星灿的言行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在利川工作的21年里,施星灿曾8次受到上级表彰。
利川市委书记郑开国在看望施星灿时说,施星灿同志是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党员的优秀代表,他忠于党、忠于人民,淡泊个人利益,一心想着别人,他的精神永远值得大家学习。
近日,恩施州国税局、利川市委相继发出通知,要求全体党员向施星灿同志学习,进一步深化“创优争先”活动。著名作家丁玲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能适应。巴金也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
今天,每个了解施星灿老人的人,都会由衷地感叹,施老信念坚定,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五篇:学习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以焦裕禄为楷模,践行群众路线
最近学习了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感悟很深,触动很大。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面对兰考县的内涝、风沙、盐碱恶劣的自然环境,不退缩,不畏难,毅然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与自然灾害用“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品格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投入到封沙、治水、改地的工作中,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竖起了一面“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证、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镜子和楷模。
通过学习,我深深地感到,焦裕禄精神有这么几点值得我学习和传承。
一是用行动谱写“亲民爱民”的大爱精神。从焦裕禄一生的工作实践中,贯穿和支撑焦裕禄一生工作的精神是“亲民爱民”的大爱精神。“爱民”是他的思想基础,“亲民”是他的具体行动。焦裕禄的“爱民”思想基础的来源是他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根植于内心,体现于行动。行为是对思想的诠释,思想是行为的指南,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爱精神和思想,焦裕禄同志就把自己的融入进了人民群众之中,与民为伍,于民谋利。表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他率先垂范,以身示范,不畏风急沙大查风口探流沙,不避倾盆大雨察洪情看水势,不惧冰天风雪访贫苦济困难。农民的草庵、牛棚留下了他工作的身影,在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架起了党和人民之间的鱼水之情的桥梁和纽带。
现在,我们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想,“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学习掌握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推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行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以“亲民爱民”的态度把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与谋民利、惠民生结合起来,“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克服和杜绝脱离人民,背离人民的官僚主义作风和形式主义。“亲民爱民”先从“亲干部爱干部”入手。见惯了有的官员面对下级的那种趾高气扬、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目空一切的架势,那种昂首望天、冷若冰霜、粗暴蛮横、居高临下的态度,很难想象,不关心,不爱护身边干部的领导能够放下架子去“亲民爱民”。
“亲干部爱干部”的具体行动是主动打个招呼、主动挂个笑脸,主动到办公室转转。不要光坐在办公室等着让别人回报工作,要主动下去了解工作,解决工作中的难题。要认识到下级的工作成绩都是你的成绩,都要写在你的述职报告中。“亲干部爱干部”是“亲民爱民”的基础。“亲民爱民”的行动是与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先要和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和一般干部坐一张桌子吃饭,同一般干部同住一间标间,同一般干部一起扫雪、一起植树。不要摆架势照个相,找个借口工作忙而应付劳动和逃避劳动,或把自己活分摊到分管口的干部身上。身体都是肉长的,领导干部身上的肉不比一般干部高级和值钱。
二是用行动书写“艰苦奋斗”的创业之路。焦裕禄到兰考所面临的是茫茫黄沙、内涝洼窝、盐碱枯草的自然环境,面对的是风沙毁坏的麦田,秋水淹没的庄稼,盐碱烧死的禾苗的生产现状,面对的是粮食产量而导致的饿殍遍野,准备举家背井离乡求生的的农民的人文环境。工作条件艰苦,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基础艰苦,面对这种“艰苦”,焦裕禄同志不退缩,不埋怨,“艰苦”却激发了他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奋斗”的毅力与恒心。于是,他上任第二天就进村入户调查研究,在短短的一年多跑遍了全县120多个大队。他拜群众为师,了解灾情,探究原因,寻找办法。他立下“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的雄心和壮志,扎根于民,依靠人民,为治理兰考“三害”义无反顾,奋斗终生。
焦裕禄同志身上所体现出的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工作意志,这种临难不退却求真求实,务真务实的态度和作风正是我认真学的和遵循的为政之道。曾有一段时期,社会社会上享乐之风弥漫,奢靡之风蔓延,通过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对照先进先进照差距,自己深感与先进人物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本人要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学楷模,找差距,见贤思齐,完成好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学习焦裕禄同志的精神就要弘扬和传承焦裕禄精神中的艰苦奋斗作风,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条件要比焦裕禄优越。“艰苦奋斗”先从“车子、桌子、杯子、袋子”做起。有些官员一就任首先考虑的是“换车子、换桌子”,有了专人“端杯子,提袋子(文件袋)”,有了专人“开门子(开车门)”。离开车子不走路,离开秘书不会说话,于是泡在“叨杯子、啃盘子”中,养尊处优之下,“艰苦奋斗”就成了挂在嘴上的口号。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不能拿“时代不同了”为自己“享乐作风”找借口。尽管“时代不同了”,但不同时代“真善美假恶丑”的评介标准没有变。不抽中华烟,不喝茅台酒也算“艰苦奋斗”,吃“四菜一汤”和住普通标间也是“艰苦奋斗”。
三是用行动诠释“科学求证”的务实态度。在焦裕禄身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科学求证”的务实态度。这种“科学求证”的务实态度的具体表现在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和干部当做智囊团,集中民智,用人民集体的智慧改变兰考,建设兰考。为了取得第一手的县情,焦裕禄同志不是坐在办公室叫来干部谈话间接了解情况,也不是“坐着车子转一圈,一拍脑袋定大计”,而是把自己根植百姓之中听民声、替民思、忧民苦、发民声、助民谋、解民困。焦裕禄同志的施政之策,“谋”来自于听民声,“策”来自于民众实验。为了听民生、学民谋、集民智,焦裕禄同志住草庵子,蹲牛棚,跟群众一起吃饭,一起劳动,在民间获取资料,在现场获取办法,通过走、看、问、记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群众中学到了不少治沙、治水、治碱的办法。他背着干粮、拿起雨伞和机关干部一起在兰考的原野上日夜奔波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搞调查研究,不掌握实情绝不罢休,追沙,追到沙落地;查水,查到水归槽。这种尊重现状,尊重科学的务实态度,使县委基本上掌握了水、沙、碱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规划。在治理“三害”的过程中,他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总结推广了“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 赵垛楼的干劲”、“ 双杨树的道路”、“ 坝子的风格”,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为综合治理兰考集中、推广和整合了社会智力,把县委的行动转化为全民行动,汇聚了各方力量参与社会工作。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引领人。引领人民靠的是朴实的作风、亲和的态度、荣辱与共品格,焦裕禄同志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同干部、群众一起出力流汗。他下乡时就地劳动;在机关值班时临近劳动,走到哪里干到哪里,赢得了群众信赖,百姓都把焦裕禄看成是“跟咱一样的庄户人”。
现在,有些官员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学习焦裕禄同志的精神和事迹就要时刻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警示总结、反省自己,以“人民公仆”的身份服务于民,造福于民,把党的惠民政策惠及于民。现实生活中,有些官员决策谋划不是谋全民之利和谋长远之利,而是谋任期之利。不是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定决策,而是坐着车子转一圈,搞出个一二三,把“工程”建在路边醒目处,说什么要“政治效益”。在具体工作中虎头蛇尾为,春季轰轰烈烈落实地块,秋天销声匿迹仍凭庄稼烂在地,“惠民”工程“殃及于民”,“得民心工程”不得民心。后任不认前任,留下一个个烂尾工程。
“科学求证”先从树立尊重科学的态度做起。以科学的态度尊重知识、尊重自然。尊重知识就要摒弃“老子天下第一”和“我说了算”的思想和做派,常想想“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常想想“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常想想“人无完人”“各有所长”,常想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自然就是要了解自然、掌握自然规律,利用自然,顺应自然,不然就会遭到自然无情的惩罚,到时候,受害的是民众。
四是用生命诠释“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心底无私”是焦裕禄同志的突出品格,“全部奉献”是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焦裕禄的“无私奉献”精神体现在“心中存大家”,正因为焦裕禄同志才具有了对“小家”成员的与民的一视同仁和严格要求,家里有困难他坚决拒绝救济,并经常教育子女做脏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穿衣朴素,生活节俭,于民不搞另类。当得儿子免费看戏后,及时命令孩子立即给戏院补钱。这对有些“我爸是李刚”的干部是有力鞭挞。焦裕禄同志不但严格约束家人,更是严于律己,他的办公桌、文件柜都是原兰封县委初建时买的,他用过的一条被子上有42个补钉,褥子上有36个补钉,他的衣、帽、鞋、袜都是拆拆洗洗,缝缝补补。焦裕禄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他对人民的事业以“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毅力和执着践行着“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一名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和实践。特别是面对病魔,不同人有不同的态度,焦裕禄“心里想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有了这种崇高的信念作支撑,病魔能夺取焦裕禄的生命,但夺不去焦裕禄为人民谋福利的愿望和意志。他在病危之际信心不退,意志不减,仍然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坚持度过了120多个白天和黑夜,跑了120多个大队,跋涉5千余里,坚守岗位,坚守职责。即便到了生命垂危时刻也不忘奉献,把止疼针“省下来留给别的阶级兄弟”。工作不忘为民谋利,临危不忘为民给利,这种节操和品德真是焦裕禄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格。
通过学习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我感到,党员只有把个人荣辱得失融入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中生命才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意义。“无私奉献”的是焦裕禄精神的闪光点,“党员除了党的利益之外没有个人的私利”,在一段时期内,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在淡化,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大有弥漫之势,有些官员级一旦落座县处级首先先把自己的老婆要么调到条件好的地方去,要么拿上“工资卡”,甚至子女和亲属在他的庇护下“干工程”,“老子当官儿子干活”,“儿子干活老子结账”,这是与焦裕禄精神格格不入的。“无私奉献”首先要有“无私”的思想,先从服务小事做起。做官先为民为国后为己,谋利为民为国后为己。不然,一日为官,公车成了“我的车”,干部成了“我的干部”。少想想“我的级别”和“我的待遇”,多想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官员,“无私奉献”首先应该是“思维上的无私奉献”,常想服务行为如何落地,工作如何惠及民众,眼睛盯住上面的政策,心中想着民众的诉求,吐口唾沫砸个坑。不然,眼里盯住上面的官员,心中想着自己的升迁,这是与焦裕禄精神背道而驰的。“无私奉献”就要把“我的车”让给干工作的人,把“我的钱”用在公务上。不然,变着法子把公款报销到个人腰包中,变着法子以公事为借口霸占着公务用车办私事,这也是与焦裕禄精神背道而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