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王振义吴孟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一村
学习吴孟超王振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道德成就好医生
一村、东明团队成员仔细看过吴孟超、张振义院士的先进事迹,感动之余,不禁为他们高尚的人格、无私的胸怀、崇高的境界所折服,他们为医学界起了标杆。医生是每一个人健康和生命的守护者,所以,医生的“好”对人来说太重要了。那么,好医生的标准是什么?
刚刚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王振义是好医生,他对于医学科学前沿探索的执著、坚定和勇气令人钦佩,他的努力和坚守使他收获了为绝症病人带来新生希望的金钥匙。吴孟超老教授是一个好医生,一个至今仍然在科学道路上冲锋不止的老兵,87岁仍每天在手术台上做1至3台手术。吴孟超院士在长达50多年的肝胆外科职业生涯中,几乎每天在动手术刀,一双手曾为13600多名肝病患者解除病痛。他们,都是好医生的楷模。
或许,大多数医生都没有王振义与吴孟超那样的天分和机遇,但都能够做到对病人的仁爱。其实,任何一个人们广为传颂的好医生,在耀眼的光环背后,他们都是视病人为亲人,真心实意地为病人着想。所以,做一个好医生,道德感是最重要的,就像好医生柯行道在日记中写到的:好医生给予病人的,首先是心、语言,然后才是药草。
由于对祖国怀着深深的爱,17岁的吴孟超放弃了去英国读书,回到战火纷飞、灾难深重的祖国,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精力和智慧献给了祖国。他用精湛医术护佑百姓健康,以高尚医德温暖病人心灵,吴孟超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的朴素情怀和感人事迹让我深受感动。为了给病人省钱,他做了三条规定:只要确保疗效,用药能用便宜的不用贵的,能用国产的不用进口的;不准给病人过度检查等。我们医护人员应当像吴孟超那样,坚持站在患者的角度想问题,以让患者得实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做事情,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那种事事为患者想,处处以患者先,心里永远装着患者的精神。他们身上焕发出来的精神之光,仿佛是照亮我前进之路上灯塔。他们身上蕴含的道德力量,可以净化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我们要用自己柔弱但坚强的双肩为患者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用爱呵护生命,用爱铸就病人的康复之路!再多的豪言壮语也是多余,我们只有用自己的双手把爱送给病人,让病人在病痛的折磨中感受到我们无微不至的爱,让我们的爱战胜病魔!我们呵护的是生命!
自古以来,行医都被称为仁术。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医疗水平低下、视生命为儿戏的当然不是好医生,过度医疗、太重私利、不顾后果的医生也不是好医生,因为他们往往不愿或不屑与患者沟通、责任心不够、对患者的长远健康利益考虑不够,对病人的关爱和温情有所缺失。而对一个好医生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勇敢承担责任。真正把病人当作自己亲人一样对待,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自然就不会有那样的短期行为。
人命关天,健康无价。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它一定是善良人性和温暖友爱的表达。我们期望建立起良好的医疗制度,期望每个医生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高感;期望我们的医科教育能注入更多的人文内容,教给从医者更多医德和为医的文化,使我们的社会涌现更多对病人仁慈、关爱、善待的好医生。
最后,总结出我们此次学习的口号:
1、学习吴老见行动,永把病人放心中
2、大医精诚学王老,大医至爱永不老
第二篇:学习王振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王振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道德成就好医生
医生是每一个人健康和生命的守护者,所以,医生的“好”对人来说太重要了。那么,好医生的标准是什么?
刚刚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王振义是好医生,他对于医学科学前沿探索的执著、坚定和勇气令人钦佩,他的努力和坚守使他收获了为绝症病人带来新生希望的金钥匙。身患重病却赶赴玉树灾区救助生命的女军医何敏是好医生,她的忘我境界、大爱情怀让人感动,她面对自身困难的坚强和对待病人的仁爱与柔情使她收获了病人的安心和由衷的敬意。武汉市社区医生王争艳是好医生,她从不开大处方,坚守清贫,保持了崇高的职业操守。他们,都是好医生的楷模。
或许,大多数医生都没有王振义与何敏那样的天分和机遇,但都能够做到王争艳那种对病人的仁爱。其实,任何一个人们广为传颂的好医生,在耀眼的光环背后,他们都是视病人为亲人,真心实意地为病人着想。所以,做一个好医生,道德感是最重要的,就像好医生柯行道在日记中写到的:好医生给予病人的,首先是心、语言,然后才是药草。
前些日子,有媒体报道“全民输液”现象。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5瓶的水平。医生为什么这么爱让病人输液?一是输液好得快。在医患关系始终微妙的情况下,医生害怕因为自己没有“药到病除”而耽误了病人的病情,给自己找上麻烦,有顾虑在。二是输液所花的费用远高于服药,有利益在。然而,医学已经证实,很多的输液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动不动就输液是一种典型的过度医疗,还会留下许多副作用和隐患。不光是输液,过度检查现象也较普遍,动辄拍X光片,做CT,这些检查带来的辐射可能会给人造成后续影响。
自古以来,行医都被称为仁术。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医疗水平低下、视生命为儿戏的当然不是好医生,过度医疗、太重私利、不顾后果的医生也不是好医生,因为他们往往不愿或不屑与患者沟通、责任心不够、对患者的长远健康利益考虑不够,对病人的关爱和温情有所缺失。而对一个好医生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勇敢承担责任。真正把病人当作自己亲人一样对待,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自然就不会有那样的短期行为。
人命关天,健康无价。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它一定是善良人性和温暖友爱的表达。我们期望建立起良好的医疗制度,真正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期望每个医生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高感;期望我们的医科教育能注入更多的人文内容,教给从医者更多医德和为医的文化,使我们的社会涌现更多对病人仁慈、关爱、善待的好医生。
第三篇:学习王振义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
学习王振义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王振义同志是一名杰出的医学科学家,世界转化医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作为一名科学家,一名医生,一名教育者,王振义创建了治疗APL的“上海方案”,开创了一种肿瘤治疗的临床新方法,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他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血液学专业人才,奠定了我国血液学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011年1月14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这位勇敢向白血病宣战的仁医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捧回烫着金字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振义同志是继吴孟超、王忠诚之后第三位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医学家,既是党和政府对他个人多年与白血病不懈斗争的坚韧和成就的奖励,也是全国医药卫生界的骄傲和光荣。
我们要学习他坚持真理、尊重规律的务实学风。弘扬学术正气,严谨求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坚持科研质量,摒弃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学术风气。王振义同志是国内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
一、杰出的医学科学家、世界转化医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在半个多世纪的医学生涯中,王振义同志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超乎寻常的决心和毅力,刻苦探索,顽强拼搏,攻克医学难题,勇攀医学高峰,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赢得了医学界的充分肯定和国内外的高度赞誉。1994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他还被法国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并获得法国荣誉骑士勋章;1994年,获得国际肿瘤学界的最高奖“凯特林奖”。此外,他还获得我国“求是杰出科学家奖”、首届
“何梁何利科技奖”以及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法国台尔杜加世界奖、美国血液学会“海姆瓦塞曼”奖等多种奖项。
学习他的仁爱精神。自古以来,行医都被称为仁术。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人命关天,健康无价。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它一定是善良人性和温暖友爱的表达。王振义同志常说医生是最能体现仁爱的一个职业,你付出爱,就会得到爱。学习他的仁爱精神对病人的关爱和温情,能够勇敢承担责任,真正把病人当作自己亲人一样对待,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
学习他体贴关爱家人。他老伴得了老年痴呆后,6年如一日他没出过差。早晚陪在老伴身边,跟她讲话,尽管她越来越没有回应。中午下班再忙,他也要回来看她,打一盆热水,拧一条热毛巾,给妻子擦手擦脸,抬起手,轻抚老伴稀疏花白的发丝。老伴喜欢孩子,他把3个孩子从小到大的照片拷到光盘里,在电脑上一遍遍放给她看。一直陪她到生命的尽头。
大爱无疆,仁者仁心,学习他人性的光辉。
2011-3-31
第四篇:血站学习王振义心得体会
学习王振义医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10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著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同志的事迹,引起医疗卫生界的强烈反响。他对于医学科学前沿探索的执著、坚定和勇气令人钦佩,他的努力和坚守使他收获了为绝症病人带来新生希望的金钥匙。身患重病却赶赴玉树灾区救助生命的女军医何敏是好医生,她的忘我境界、大爱情怀让人感动,她面对自身困难的坚强和对待病人的仁爱与柔情使她收获了病人的安心和由衷的敬意。他们,都是好医生的楷模。
或许,大多数医生都没有王振义与何敏那样的天分和机遇,但都能够做到对病人的仁爱。其实,任何一个人们广为传颂的好医生,在耀眼的光环背后,他们都是视病人为亲人,真心实意地为病人着想。所以,做一个好医生,道德感是最重要的,就像好医生柯行道在日记中写到的:好医生给予病人的,首先是心、语言,然后才是药草。
前些日子,有媒体报道“全民输液”现象。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5瓶的水平。医生为什么这么爱让病人输液?一是输液好得快。在医患关系始终微妙的情况下,医生害怕因为自己没有“药到病除”而耽误了病人的病情,给自己找上麻烦,有顾虑在。二是输液所花的费用远高于服药,有利益在。然而,医学已经证实,很多的输液其实是没
有必要的,动不动就输液是一种典型的过度医疗,还会留下许多副作用和隐患。不光是输液,过度检查现象也较普遍,动辄拍X光片,做CT,这些检查带来的辐射可能会给人造成后续影响。
自古以来,行医都被称为仁术。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医疗水平低下、视生命为儿戏的当然不是好医生,过度医疗、太重私利、不顾后果的医生也不是好医生,因为他们往往不愿或不屑与患者沟通、责任心不够、对患者的长远健康利益考虑不够,对病人的关爱和温情有所缺失。而对一个好医生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勇敢承担责任。真正把病人当作自己亲人一样对待,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自然就不会有那样的短期行为。
人命关天,健康无价。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它一定是善良人性和温暖友爱的表达。我们期望建立起良好的医疗制度,真正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期望每个医生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高感;期望我们的医科教育能注入更多的人文内容,教给从医者更多医德和为医的文化,使我们的社会涌现更多对病人仁慈、关爱、善待的好医生。
第五篇:学习医学科学家王振义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医学科学家王振义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王振义同志作为我国卫生战线上的一名杰出的医学科学家,世界转化医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在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的岗位上创造了非凡的业绩,在世界医学领域上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他是全国800万卫生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卫生战线上学习的楷模。
今年1月14日上午,党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著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同志荣获XX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受到党和国家的表彰和嘉奖。我们要学习他坚持真理、尊重规律的务实学风。弘扬学术正气,严谨求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坚持科研质量,摒弃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学术风气。王振义同志是国内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
一、杰出的医学科学家、世界转化医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在半个多世纪的医学生涯中,王振义同志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超乎寻常的决心和毅力,刻苦探索,顽强拼搏,攻克医学难题,勇攀医学高峰,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赢得了医学界的充分肯定和国内外的高度赞誉。1994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XX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他还被法国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并获得法国荣誉骑士勋章;1994年,获得国际肿瘤学界的最高奖“凯特林奖”。此外,他还获得我国“求是杰出科学家奖”、首届“何梁何利科技奖”以及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法国台尔杜加世界奖、美国血液学会“海姆瓦塞曼”奖等多种奖项。王振义同志是继吴孟超、王忠诚之后第三位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医学家,既是党和政府对他个人多年与白血病不懈斗争的坚韧和成就的奖励,也是全国医药卫生界的骄傲和光荣。
当前,各级卫生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都在深入开展向王振义同志学习活动,我们要学习他的献身祖国的高尚情怀、学习他的敬业奉献,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3月17日下午,我们组织全校职工共同学习了王振义的先进事迹和陈竺同志的讲话,会后,要求大家树典型,找差距,结合先进事迹,扎扎
实实开展工作,每个职工都进行了表态发言,为争做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忠诚卫士,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