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马映谦校长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学习马映谦校长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谢家局初级中学教师
打开互联网,输入关键字:马映谦,立刻搜索到了许多相关的文章,通过浏览,我认识了马映谦这位我县礼辛乡杨湾小学校长,在学习了他的相关报道后更是被他的所作所为所感动与佩服。虽然我没有见过马映谦先生,但是我在网络以及学习文件上,看到关于他的先进事迹的详细介绍,从一些平凡的小事可以反映出他那善解人意的品德。我阅读了以后,颇有感触.连日来,马映谦校长的感人事迹引起了很大反响。马校长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礼辛乡杨湾小学校长。他的一生是凡的,他的平凡在于他只是千百万农村小学校长中的一员。他的平凡在于他以一生来践行的一句话——“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马校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平凡体现在他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马校长又是伟大的,马校长的伟大在于他浓浓的孩子情结。马校长出生于乡村,情系孩子,数十年如一日,这是难能可贵的。马校长不愧是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他为如东教育事业奋斗了终生,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的精神财富和模范事迹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们最主要的是学习他坚定信念、牢记宗旨的坚强党性,学习他扎根农村、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学习她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优良作风,学习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
综观马校长的人生,我们可从他身上看到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时刻把教育事业放在首位,把扎根乡村,情系乡村的孩子作为自已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心中揣着农家子弟,一切为了农家孩子。因为有了这个最根本的原动力,所以他能够勤勤恳恳日夜操劳,在甘谷县礼辛乡杨湾小学默默奋斗了三十多个春秋;为国家培养出各方面的人才,这些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正是马校长的卓著业绩,受到人民群众崇敬、信任和怀念的根由。活着,他是一面旗帜。马校长是我们教师队伍的一员,作为站在教育第一线的基础工作者,我们应该有一种神圣的责任感,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同时应该学习他更多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在马校长的眼里没有一个差生,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我们就应该以他为榜样,学习马校长就是要学习他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在日常生活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歧视差生,用心去和学生交流,用爱去和学生碰撞,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从而使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的存在。管理确实是一门高深的科学,好像离我很远,但仔细一想,其实管理就在身边,而且,每个人每天都在工作中生活中进行着不同的管理。管理得好,生活工作就会有序、高效,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要努力学习先进、科学的管理班级的方法。首先要关爱每一位幼儿,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其次要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让他们学会有序的生活;接着,要充分地准备每一个教学活动,让幼儿都能有所收获,最后要给能力弱的幼儿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有序、温馨、快乐的班级氛围中健康成长。
马映谦校长的事迹,感染着我,鞭策着我,激励着我。他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珍爱这一岗位,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所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用爱和责任铸造伟大的师魂。
第二篇:学习马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马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襄汾交通运输局 副局长 席红民
马健同志是邓庄镇镇长,工作时打过交道,但相交不多,印像中是一个办事踏实,工作有方法、在群众中很有威信的领导干部。在开展向马健同志学习活动以来,我认真了解了马健同志先进事迹,感触很深。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马健同志身上很多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当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之际,马健很好地为我们展现了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何真正成为群众信赖、爱戴的贴心人。
学习马健,要学习他情系群众、不改本色的赤子情怀和对党忠诚、勇于奉献的高尚情操。马健出生于贫苦家庭,深深理解广大农民不易,在参加工作后,始终情系乡土,感恩社会。在他担任镇长职务后,时刻牵挂着群众、惦记着乡亲,双脚跑遍辖区的山庄窝铺、田间地头,处理存在的问题,化解基层的矛盾,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实事,竭力尽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将自己称为百姓的“子弟官”,这是对自己的定位,更是对自己的提醒,说明他始终与群众心贴心,始终站在群众立场。唯有这样,马健同志在他工作中,才能立场坚定,心不偏,嘴不馋,手不短,腿不懒,始终急群众困难所急,想群众发展所想。马健对党的深情体现在对党的事业的热爱上,他将自己从事的工作看成了真正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无论是一名农机局普通干部,还是组织部干部科长,抑或如今的一镇之长,他都珍视这份工作,这份职业,他付出再多,再苦再累,甘之如饴。
学习马健,要学习他廉洁奉公、不避困难的公仆情怀和勇于任事、敢于承担的工作作风。作为一镇之长,马健没有将手中的签字权当作谋私利的工具,他反而积极将手中的权力公开,一件件事项主动跟大家交待清楚,他行得正,走得稳,在群众中赢得了极高的威望。面对低保煤,他带头签承诺书,发下毒誓,“决不允许有人在中间弄事”。正是由于他的这种以身作则,影响了身边的广大干部,形成了互相监督、以“弄事”为耻的工作氛围,赢得了民心。马健同志,作为邓庄镇镇长,遇到工作,冲锋在前,不避困难,肯动脑子,勤想办法,遇到责任,不推不避,勇于承担,团结带领着邓庄镇党员同志甩开膀子干工作,使邓庄镇工作走到了前头,政府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群众得到了实在的利益。正是由于这种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信任,不管是征地、还是调解,马健说得话,群众愿意听,也肯听,真正做到了上下一心,干群同心。
学习马健,要学习他善于学习、大胆创新的工作方法和心系发展、时不我待的工作热情。他把自己的手机号公开给大家,欢迎大家有事找马健,敞通了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杜绝了部分人欺上瞒下的机会。他用短信、飞信的方法给大家鼓励,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使广大干部职工感受到共同奋斗的力量。用“无事生非、小题大做、势不两立”的方法抓安全,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当中。为了引进项目,他动脑筋、想办法,送服务、改村名,力争将好的项目引进邓庄,落地生根。为了邓庄发展,他主动跟相关部门接洽,跟国土、规划拍桌子,真正把邓庄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不放过任何发展的机会,为群众谋利的机会。为了邓庄的发展,他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在百里汾河经济带建设中,邓庄多项工作走在了前头,赢得了市县两级多次好评。
马健同志身上还有许多闪光处,值得学习,诸如他团结班子,关心下属,使得邓庄班子凝聚力强,带动性强,战斗力强;诸如他群众工作方法到位,成效明显等等。作为一名交通局基层干部,工作中我要积极学习马健的先进事迹,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学习吕映红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吕映红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了解吕映红的事迹,首先看到的是她的以下资料:
颁奖词:庄稼人,庄稼地,她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家的苗。她像园丁,除去孩子们心里的野草;她是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
人物心声:“做学生的‘老师妈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
“赏评是最好的‘教法’,学生是最好的‘老师’。”
后来我又在网上收看了《至高荣耀》的教师节晚会。通过电视短片了解到吕映红老师是我们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的一位农村老师,51岁的她看上去是那么的朴实、真诚富有活力。她献身农村教育,热爱儿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来关心照顾,用爱心和智慧呵护每一位学生,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老师妈妈”。她执著坚守、创新实践,探索的“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习作教学法,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被誉为“吕映红教学法”。她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多篇,形成48万字的书稿,成为齐鲁大地教书育人的楷模。看完她的短片眼睛湿润了,心里充满着感动---被她的爱心感动,被她的勇于创新感动……
我从教20年,也一直给我的孩子们说,老师就像妈妈,就是你们的“教师妈妈”,你们可以叫我“班妈”。心里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努力做的,做学生的‘老师妈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看到吕映红的事迹,感觉自己做的还很不够,差距很大。“我要当好全班同学的‘老师妈妈’,了解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这是吕老师经常挂在嘴上的话。是呀,吕老师是这样说的也同样用行动进行了证明。她热爱学生,潜心育人,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来关心照顾,用爱心和智慧呵护每一位学生,着力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她把家办成8小时之外的课堂,每到学校的放学铃声响起,孩子们就会往她家里走,那里是学生的心灵港湾。她义务为孩子们理发,坚持了10年之久。在她的带动下,枳沟小学的每位教师都和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以及特殊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等结成帮扶对子。吕老师被孩子们亲切的称为“留守妈妈”。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正是需要吕老师的这份爱心吗?我们也要把班里的每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不论美与丑,不论调皮、捣蛋还是内向不喜表达的孩子我们都要去关心照顾他们,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用爱心和智慧呵护每一个孩子,用母亲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因为母亲的眼光有关注,有欣赏,有爱,也有宽容。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注和欣赏,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爱,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宽容。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自己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超脱、飞跃,是一种升华。教师的爱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教师的爱是教育工作的灵魂。有了爱,师生就可以无障碍地沟通;有了爱,在师生和谐的氛围中,就可以开展教学互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教育需要爱心,儿童渴望的到爱,让我们携手共进,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大胆探索教学规律,以母亲般的诚挚胸怀,把自己的爱心无私奉献给孩子们吧!
第四篇:学习叶校长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叶静校长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今天上午业务学习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原实验小学叶静校长的先进事迹,学习完后,我真的是受益匪浅,从内心深处敬佩叶校长的人格魅力,她的坚强、乐观、对学生的和蔼可亲以及教学的智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十年代,她作为一名上海姑娘,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越生活,而选择了偏远、落后、贫穷的西藏当一名小学教师,一呆就是40年,当年的西藏各方面条件可比不上现在,当时无教材,叶老师就自制教材和教具,教出了一代又一代的雪域学子,在西藏叶校长是桃李满天下。下面我就学习叶校长的先进事迹后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课前一定要钻研教材、深挖教材、吃透教材、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多看教学用书和查找一些网上资源,同时还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再认真备课、制作课件。只有课前准备充分,在课堂上才能做到胸有陈竺、游刃有余。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所谓学习习惯包括:课前准备习惯、上课听讲的习惯、回答问题的习惯、思考问题的习惯、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等。一个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会让孩子终生受益的。学生是一个潜在的发展的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感情的冲动,个性 1的张扬……无时无刻不在学生的语言,行动中表露出来。在以人为本的新的理念下,关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完成“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的定位问题,通俗地讲,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教师是难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的。
尤其是小学生,可塑性极强。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教师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的基本保证,一个班级,一个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它体现了教师群体、一所学校的人文素养。只有健康的心理,才有健康的生活,才有良好学习方式和习惯。
三、教学目标要明确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教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著名教育家这一段精辟的论述,阐述了教者、学者、教材之间的辩论关系。既然教材只是受教育者的一个蓝本,那么教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呈现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些学习目标的锁定,是教者根据教材,教学情境,教学对象等整合教学资源,去粗取精,从杂乱的知识点、能力点诸当中,提取的一节课或某一课的学习目标,它具有多元性,科学性。教师呈现出教学目标,只有目的明确的课堂教学,才能良好地让求知者凝聚思考的目光,嚼咀知识的蓝本,让“疑难问题”的飓风,卷过学生平静的心海,造成生生互动,合作探索的课堂局面。
如果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一节课东一
下、西一下,想起哪儿是哪儿,乱七八糟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能号吗?绝对不可能!
四、教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即解题方法和技巧)我认为:数学学课是要教会孩子学会思考,其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要把孩子的思维打开、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思维更敏捷,而不是把孩子教“死”了,让孩子变成解题的机器。因此,我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总是有意识的交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比如:我会常常鼓励孩子一题多解,从不同的思路去分析理解题意等。
在平时教学中,很多教师走入了一种误区,认为学生多做题就能提高学习成绩,于是题海战术成了很多教师的法宝。殊不知,这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谈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了。
我们都有这么一种体会,许多学习数学的人,在20年甚至30年不接触数学题后,却仍能解出一些很复杂的数学题。为什么?这里很重要的就是他们掌握了数学解题的思想和方法。数学中处处渗透着基本数学思想,如果能落实到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的思维活动上,就能在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方面发挥出一种方法论的功能。因此,只有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才会游刃有余、水到渠成。
五、讲课的同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应该做的是善于“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应更突出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做作业的习惯,都加以引导,使之更趋科学合理。要求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六、精讲多练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要做数学,还要训练学生“说”数学。“精讲多练”不是不讲,而是该讲的知识点要讲清楚、讲明白,老师绝对不能“满堂灌”。
总的来说,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基础,正确的学生观是前提,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爱好是关键,优良的教学方法是手段,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第五篇:学习张伟校长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张伟校长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教师:黄良清
抱着被激励的心情我学习了张伟同志的事迹。看完张伟校长的事迹之后,深有感触。首先,对他过早的离世感觉非常沉痛,同时被他的事迹深深感动,张伟校长的事迹催人泪下,但更催人奋进。毛主席在纪念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文章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张伟校长的死就是重于泰山。他把一生奉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把全部的爱奉献给了下一代。他的岗位是平凡的,但他的人生是伟大的。
学习他对教育事业的认识,要认识教育事业的重要和伟大。教育,从宏观来讲关系到国家的盛衰、民族的兴旺;从微观来讲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学生个体的一生,一个孩子能够培养成为人才就感觉这个家庭有希望了。教师要有爱心和责任心,把学生教育好,把学生爱护好。
学习他不断钻研业务,提高教书育人水平。从张伟的事迹中能感受到,他在工作中非常精益求精,他运用教育智慧、教育艺术,把一所农村薄弱学校办成了优质的学校。所以,我觉得教育是一个幸福的事业,因为教育使儿童幸福,使家庭幸福,使我们国家强盛。作为教师要认识到:教师是一个幸福的职业,看到孩子的成长,看到孩子的成才,教师就有一种幸福感,有一种成就感。有了这种幸福感、成就感,就
会不觉得职业厌倦,就会不断钻研业务。没有爱就没教育。但是什么叫爱,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理解。爱,首先要相信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才,而且尊重每一个孩子。教师怎样把爱传递到孩子身上,就需要教师理解孩子,要跟孩子沟通。
教师要服务于细微处。看了张伟校长的事迹,我感觉他的工作就是在细微之中,在细微之中影响教师、影响学生、影响周围的人。所以,为什么他去世后有那么多教师、学生、群众都去悼念他,因为他的工作很细微。同时,我们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要像张伟校长那样更多关怀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缺乏父母的爱,因此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怀和帮助。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焦裕禄为镜,学习张伟精神,学习他爱岗敬业的苦干精神,学习他拼搏进取的奋斗精神,学习他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关爱学生,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