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心得感悟
关于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心得感悟
近年来,各地党委、政府在引进、培育高端人才上铆足了功夫,从众多引才政策上可以看出,高端人才一般是指国…东星资源网小编为您整理了关于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心得感悟,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心得感悟一
这样的幸福 稳了!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讲了一个“金扁担”的故事,引发了大家深入思考。近期,央媒持续关注农业农村发展,一篇篇报道生动展示了广大农民用勤劳双手创造的新生活,也见证着近年来我国一系列农村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的成果。我们不禁感叹:来自广袤土地上的幸福,稳了!
“镐锄镰犁”升级换代成“金戈铁马”是幸福。“三夏”大忙时节,农机“会战”在各地不断上演,“只见农机不见人”的景象成了现实。这背后,是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升级换代到智能化的“金戈铁马”。从智能插秧、灌溉,到无人机植保,再到一体化收割,既降低了劳动强度,更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证了农产品质量,让农民的“金扁担”挑得越来越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今年两会“部长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用四句话给大家吃了一个“定心丸”:“粮食连年丰收,库存比较充裕,口粮绝对安全,饭碗端在手里。”正如近日新华社一篇报道所讲述的故事:出生于1955年的山东一农民取名“李存良”,“原来存粮,是因为缺粮;现在咱国家不缺了,也就没必要存粮。”因为有强大的保障,“李存良不存粮”了。这样的幸福,稳了!
告别“晴天土雨天泥”感受“四季花常开”是幸福。古槐、白鹭、青蛙相伴,一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一边是翻滚的金黄麦浪,住在民宿中的游客悠闲而自在。这是山东一村庄的发展一景。这样的景象并不是个例,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能够使农民从繁忙的田间劳作中解放出来,吸引了很多返乡创业者,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搞循环农业、特色种植、开主题民宿,找到了生态致富的“法宝”。近几年,依托各级政策,农村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0%,90%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美丽乡村展新颜。如今,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的花更多了、树更绿了、灯更亮了、人气更足了,绿色健康卫生理念化风成俗,边享受、边工作,大家干干净净迎小康。这样的幸福,稳了!
“扶一把老百姓”共奔小康路的温暖情结是幸福。托管代养、羊舍租赁、吸纳务工,山东一家食品公司通过多种模式“扶一把”,已累计带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近3500人次实现增收脱贫。产业扶贫稳住了贫困户的“饭碗”,稳出了企业公信度,也稳来了和谐,可谓一“扶”多赢。当前,脱贫攻坚战正处于最为关键的冲刺阶段,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如何更好地“扶”,是摆在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扶贫干部要始终怀着一颗“扶一把老百姓”的真诚之心,既要着力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我脱贫意识,又要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扶贫模式,向土地要效益,着力激发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通过种好“扶贫树”,结出“扶贫果”,抓住“直播带货”等新兴业态,做好“农货产销对接”,让农产品产得出、卖得好,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样的幸福,稳了!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心得感悟二
正“三观”重“实干”治“虚病”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党员干部作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要坚持正“三观”重“实干”治“虚病”,真正“以实干立身、以实干创业、以实干成事”的姿态,在强国复兴路上干出实打实的新业绩,赢得群众的好口碑,开创百舸争流的新局面。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实干立身”袪“虚荣”。人们追逐“虚荣”,不仅是“道德危机”问题,更是“信仰危机”问题。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定义“成功”的标准是让自己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认为“做官”的价值要体现在被周围人前呼后拥的“优越”。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往往当虚荣心开始“膨胀泛滥”的开启之日,就是“自取覆亡”的倒计之时,在虚荣心驱使下,即便能够抵制物质层面“糖衣炮弹”的进攻,也难免会轻易被精神层面的“甜言蜜语”绊倒。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实干立身”袪“虚荣”,培树“为官避事平生耻”的使命自觉,提升“能干事善干事”的能力担当,自觉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把执政为民、为民用权作为正确使用权力的基本要求,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坚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与期待,真正用“实干之身”书写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光荣”。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实干创业”除“虚功”。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往今来必成于实。真正的政绩是能够经得起人民、实践、历史检验的,而非由于功利思想作祟,干事创业只重眼前、轻视长远,搞“形象工程”、求“轰动效应”、做“表面文章”的“虚功”。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大局,工作中任何“移花接木”的招式都会被识破,任何“虚与委蛇”的功绩都会被抛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实干创业”除“虚功”,保持“赶考心态”与“无我姿态”,把实干创业落实到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事项中,多谋解决问题的实招硬招,决不搞那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干事创业的衡量标准,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绝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真正用“实干之业”彰显为民、务实、清廉的“真功”。
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坚持“实干成事”弃“虚名”。人们的事业观是关于事业方向和事业道路的看法,决定着采取什么样的事业态度、遵循什么样的事业精神、追求什么样的事业目标。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事业观必须要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当前,全党全国上下正在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向“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犯其至难,图其至远。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着眼推动党的伟大事业,坚持“实干成事”弃“虚名”,自觉在工作中摒弃急功近利思想,放下追名逐利欲望,少一些“挑肥拣瘦”,多一些“任劳任怨”,勇挑重担、敢啃硬骨头,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代接着一代干。要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立足本职岗位实际,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特别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与民生实事,真正用“实干之事”让群众给我们“扬名”。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心得感悟三
要让高端人才“接足地气”
近年来,各地党委、政府在引进、培育高端人才上铆足了功夫,从众多引才政策上可以看出,高端人才一般是指国家、省、市级领军人才、取得高级职称(职务)的人才和取得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且获得相应学位的国内外高校毕业生等,但大部分地区的高端人才队伍多以高校硕士研究生为主,硕士研究生初入社会便从“职场小白”一跃成为“高端人才”,要让他们“接足地气”,才能克服“水土不服”的现象,使高端人才这个“香饽饽”在工作岗位上贮能释效、发光发热。
在熟悉地方发展情况上下功夫。俗话说,多接地气,才能说话有底气。高端人才在知识储备上占据优势,但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却了解不足,要创新建立高端人才列席旁听地方两会、党代会机制,将高端人才分小组作为特邀旁听人员下沉至各代表团、界别小组,快速了解地方各领域的具体情况,推动高端人才主动融入、助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在导师帮带传授经验上下功夫。一位良师代表着正直的为人、专业的指导和丰富的经验,高端人才这个头衔,对于硕士研究生们既是光环也是压力,有些高端人才刚出象牙塔时满怀干事创业之心,但在工作岗位上不得章法、四处碰壁,最终消磨了意志。要建立导师帮带制度,由高端人才所在单位指定一名政治过硬、作风过硬、技能过硬、业绩突出的带头人作为高端人才的帮带导师,结合高端人才岗位、特长、性格制定帮带培养计划,帮助高端人才向好发展。
在调研献策助力发展上下功夫。深入基层调研是高端人才了解地情、联系群众、推动工作和自我学习提高的良好时机,要充分发挥高端人才搞调查研究的天然优势,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专业特长选定调研课题,推动高端人才通过走访座谈、实地查证、邀请专家指导等方式深入基层调研,形成具有实践运用价值、决策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建议方案,并将调研活动成果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举措。
高端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稀缺资源,各地要做大高端人才发展空间,向上突破培养方向,让高端人才“吸饱雨露”,向下拓宽培养渠道,让高端人才“接足地气”,才能推动高端人才队伍良好发展。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心得感悟四
一起唱响“母亲河”在新时代的大合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记得小时候,父亲骑着单车第一次带着我去看黄河。就被她的蜿蜒曲折、奔腾不止给深深地震撼到了。能在黄河边长大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后来,离开家乡去外地读书,最想念的味道就是家乡鲤鱼的味道。这鲤鱼就是人们口中的黄河鲤鱼。其实,鲤鱼哪里都能吃到,只是一想到那鲤鱼的味道,就会深深地想念那养育我们的“母亲河”。
习近平总书记说:“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创作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从2020年8月到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4次考察黄河,为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调“音”定“调”。黄河作为“母亲河”,哺育着我们,也孕育了我们的文明。在党的带领下,在新时代,我们要按照“音调”,接续奋斗,一起去唱响“母亲河”更加辉煌的大合唱。
一起合唱“咳!划哟!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我们奋进在新时代的大道上。最好的历史时期,就该心潮逐浪高,接好接力棒。勇敢的十四亿人民一起划哟!何惧风雨,越过那“高高浪”。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哟!只有奋斗才能让人生升华。即使穷山距海,也不能限;即使锐兵精甲,也不能御。“母亲河”啊!你那千丈的波浪,唤起了我们万丈的雄心。你是何其壮美!你哺育下的儿女将一往无前!让你孕育下的“壮美”永不停歇!去谱写你最骄傲的“浪花”!
一起合唱“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自古英雄多磨难。就如“母亲河”,你那九曲蜿蜒,历经磨难。“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你看那“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而为人民坚守的赤子之心。你看那为守护更多生命而选择逆行的医者仁心。你看那稚嫩的脸上,被口罩勒下深深的勒痕。你看那白发满头,乐呵呵地在线上助力。他们创造了让世界赞叹的中国战疫奇迹!你再看那为彻底解决几千年来绝对贫困问题而舍小家为大家,甚至是牺牲在冲锋路上的党员干部……他们就像您一样坚强,像您一样伟大!因为我们是英雄的儿女!
一起伴奏“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无论“前浪”,还是“后浪”,只有人人“向阳”跳跃,才能绘就胜利的“景”。我们要深深地根植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让家国情怀深情地在您身旁绽放。我们要以点滴汇力,积小胜为大胜,拼搏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一起伴奏民族复兴的凯歌。
一起合唱“麦苗儿肥啊,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母亲河”,你用宽广的臂膀,温暖、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守护好您。是您成就了麦苗儿肥、豆花儿香。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只有保护好您,才能让生命更具活力。“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盼环保、求生态已深入每个中华儿女的心,我们要继续在您的身旁造就“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的宁静恬适、乐天自然。
一起合唱“拿锄头,耕田地,种的高粱和小米。”在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讲了一个“金扁担”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把“金扁担”理解为农业现代化。我们要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金”之坚定、真情、奋斗,在新形势下,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重点从农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上发力。不断为群众打造一根一根“金扁担”,一把把“金锄头”,收获一片片“金高粱”“金小米”。
一起合唱“风啊,你不要叫喊!云啊,你不要躲闪!”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奋斗路上,我们会面对着各种坎坷,要踏“实地”儿,鼓足劲儿,还有要有冲锋的坚劲儿。“平常时刻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得出来”是新时期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要把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带头吹响冲锋号,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心全意、久久为功,“不破楼兰终不还”,成为奋斗者中的自带“光者”,成为无数奋斗者坚实的依靠。
一起合唱“保卫家乡!保卫黄河!”“要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保障黄河长治久安就是保障人民群众长治久安。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靠一地之力难为,靠九地之力可为,靠全国之力必能为。保卫黄河,每一个人都要从身边做起,举全国之力,去保卫“母亲河”的一涓一滴、一草一木。同时,要积极探寻“水、山、粮、农、工、商”等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最优的发展组合,在“母亲河”身边喷薄出时代的光彩。
一起合唱“怒吼吧,黄河!掀起你的怒涛,发出你的狂叫!”“奔流到海不复回”,“母亲河”,去到大海里搏击吧!“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亿万中华儿女将和您一道,到辽阔的大洋中去证明我们推动世界发展的决心和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伟大的民族,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必将在新时代谱写出让世界瞩目的华章!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心得感悟五
楹联中的组工精神
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多书于门厅两侧,通过对仗、呼应等方式传递作者的志向与抱负。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楹联中,有几副名作可与今日之组织工作遥相呼应。以先贤之神思,扬组工之精神。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出自彭文勤题书房联。说的是奋发上进,业精于勤。这是组工精神的动力源泉。建设学习型政党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只有不断强化自身,我党才能永葆先进性,对于组织工作而言亦是如此。打铁还需自身硬,每个组工人都应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要善于学习,精于学习,勤于学习。除了理论,还应该积极投身实践,用行动反馈理论,完成知与行的统一。业精于勤还体现在细致入微地为人民服务,不断优化惠民、富民、便民的工作流程。多搞些“一站式”“一条龙”“网上办”,并用这些形式催促自己积极主动提升能力。以更为饱满的热情、更加勤奋的状态,推动组织工作高速前进。
“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出自汤文正署中堂联。说的是以德为重,用德树才。这是组工精神前进的方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只有兼而有之,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所以无论是自身发展,还是选人用人,组工人都应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重要考量。对于自身发展,德是内核,才是表现。“人民至上”便是当前最大的“德”,而信奉这种理念,并为之迸发出无限的聪明巧思就是最正的“才”。将此二者有机融合,就是组工人所求之业。对于选人用人,德是前提,才是助力。组织部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点将台”,只有把德才俱佳者选拔出来,并放置到所需之处,使命初心才会落地有力、落地有声。德才是标尺,既度量组工人自己,也度量选用之人。
“政唯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出自梁章钜守荆州时漫题厅事联。说的是公正无私,问心无愧。这是组工精神得以立根群众的不二法门。《孟子》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便是民心向背。失去公道,就失去民心,组织人当牢记此底线。组织办事讲求原则,行而有矩,止而有规。这里没有规矩之外的人情,如果有情,也是合规合距的为民深情。组织部门是选拔干部之所,是有“搭便车”“乘电梯”想法的人的重要目标,同时也吸引着群众的目光。如果不照章办事,其恶劣影响可想而知。为了巩固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组织部门必须用好尺、选好人、办好事。行事公而忘私,做人才会光明磊落。心怀人民,组工人的坦荡才有力度;心怀人民,组工人的精神才有温度。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出自湖南岳阳楼,说的是放眼民生,将百姓之事记挂于心。这是组工精神的最终落脚点。民为邦本,本固则国兴。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将他们的生活视为你我的工作目标,这是组工人的责任。正如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被反复提及。这是一个信号,是组工人再次明确“为了谁”的出征号角。也许组工人的业务范畴不及一线同志更贴近泥土,但是百川汇聚,终流入海,我们的最终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福祉。这就像一场初心的接力,组工人立足本职,跑好这一棒,将上级政策精神传递到基层工作人员手中,让党中央的温暖在人民群众的心中绽放。所以,只要心中有人民,我们才会行之有速、为之有情。
寥寥数语汇集先贤智慧,点点赤诚尽显组工精神。其实,组工人也在写楹联,只是不用笔墨用初心。这应该是世间最美的一副楹联,楹联里没有华丽精妙的辞藻,却蕴含着最深沉的爱恋。楹联里没有高山大海的壮阔,却浸透着最纯粹的牵挂。楹联里只有八个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却成就了组工精神最温情的诗篇!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心得感悟六
勇做“三不”组工人
组织部门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门,组织工作做得好,可以促进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树立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良好形象。组工干部作为组织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在新时代大有可为、必须作为,要坚定政治信仰,努力做到“三不”。
理论学习不弄虚作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组工干部肩负着为党和人民管理党员、干部、人才的重任,是党的组织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更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坚定政治信仰。己不正,焉能正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批高官“落马”,在谈到走上犯罪道路的教训时,首要原因就是自己放松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时代瞬息万变,组工干部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更要加强理论学习,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特别是要学习好疫情背景下全国两会的重要举措和新政策,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更好地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理论学习不能“弄虚作假”,停留在应付式抄抄笔记、装装样子,必须入脑入心,要带着问题、联系实际深学细悟,要多在强化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方式方面下功夫,真正由“被动学习”变为“自觉学习”,用政治理论强化自我,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以超强的政治定力增强本领、面对诱惑。
落实政策不欺上瞒下。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党的一切决定、政策都需要抓好落实,否则就是“空中楼阁”。习近平总书记在《关键在于落实》一文中强调,我们的所有成就,都是干出来的。这里的关键,就是始终注重抓落实。治国唯恐无策,更忧有策不落实,“落实”关键在“实”,抓落实不能抓着抓着就松了,松着松着就忘了。党关于组织建设、党员干部、人才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组工干部都要常记于心,以“一抓到底”劲头、强烈的责任担当,“稳、准、狠”抓好落实,确保到位、不打折扣。抓落实不能“欺上瞒下”,要真落实、敢落实,不能“安于守摊、不迈新步”“喊破嗓子、不动膀子”,要创新方法抓好落实,坚决杜绝“文山会海”以会议落实会议、“嘴上喊口号”却不见行动的形式主义,要以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真正让广大党员干部享受政策,得到实惠。
为民服务不讨价还价。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组织部门为人民选干部、选人才,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口头上的为人民服务太虚伪,纸张上的宗旨意识太浮夸,要把“人民至上”的思想镌刻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民生所指,国运所系;民心所向,政之所行。组工干部要把“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为民服务不能“讨价还价”,要常思选出的干部是否符合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是否满意?惟有如此,才能凝聚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才能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广大组工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坚定政治信仰,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出更多更实的组织智慧和力量。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心得感悟七
勇做新时代的攀登者
北京时间5月27日上午11时整,2021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攻顶队员,成功登顶珠峰。正如电影《攀登者》中的台词:“哪怕困难重重,也要迎难而上”,这么一股子挑战无极限、征服不可能的攀登精神,既标记了珠峰高度,更标注了人生高度。步入新时代,面临新任务、新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攀登精神,勇做新时代的攀登者。
坚定目标不动摇。作为一个登山者,唯一的目标就是把旗帜插在珠穆朗玛峰顶上。在此次登峰过程中,8名攻顶队员始终把登上峰顶作为明确目标,从未动摇,最终获得成功。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就要发扬登山者坚定目标不动摇的精神。在今年两会的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目标已定,剩下的便只有风雨兼程。党员干部时刻将理想信念牢记在心,始终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在前行的路上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各项事业发展注入力量。
克服险阻不后退。有人说,珠峰是鸟儿都难以逾越的高山。这里山高坡陡、氧气稀薄、冰缝密布、狂风雪崩,在海拔6500米的雪线以上,连人的大脑反应都会变得迟钝。但登山队员们克服了一切艰难险阻,砥砺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也充满坎坷不平。党员干部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始终抱着不怕难、敢负责的态度,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难题。要常怀本领恐慌,以只争朝夕精神抓学习,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突出矛盾的能力。要深入一线搞调研,把问题摸清楚、把原因分析透、把症结找准确,在实践中提高攻坚克难的能力素质。
坚持到底不松懈。从5月27日凌晨1点钟左右从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向峰顶发起冲击,到5月27日11时03分登顶,攻顶作业组共历时10个小时,在这10个小时中,面对风雪、严寒、缺氧,登山组唯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终胜利。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不同寻常”的形式任务,疫情防控虽已取得巨大成果,但国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我国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压力依然较大;脱贫攻坚进行到当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绷紧弦、咬紧牙,做到力度不减,慎终如始落实好党中央的各项安排部署。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心得感悟八
用好“三力”挑起百姓“金扁担”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两会的经济界委员时,忆起当年陕北农村百姓们的愿望,“将来干活挑着金扁担”,令人记忆犹新。从偶有细粮,到常能吃肉,再到全面小康,“金扁担”挑起的是百姓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挑起的是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必胜决心。
把握“平衡力”,脱贫攻坚“两头稳”。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然而,突出其来的新冠疫情,为脱贫攻坚增加了阻力,需要我们紧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生活秩序,一手抓经济发展,守住社会发展快节奏步伐。疫情防控虽已进入常态化管控阶段,但国外形势依然严峻,国内小范围疫情仍然存在,持续提高警惕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仍然是当然疫情防控的必然选择。同时,受疫情影响,要精准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小康,必须促进企业复工复产,为企业提供生产便利,刺激人群经济消费,为经济社会秩序快速恢复加大马力,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在危机中育新机。
压实“耐受力”,脱贫攻坚“一肩扛”。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着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当前国内国外局势复杂,国外疫情防控进入“平台期”,在严峻复杂的大环境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韧性,让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扛起百姓的“金扁担”。要夯实基层的党组织建设,充实扶贫一线的攻坚队伍,抓实扶贫任务的精准导向,切实加快脱贫攻坚的坚实步伐。“金扁担”不仅是一种向往,更是一种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对党的建设的指引,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带领基层百姓走上致富的道路,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提升“续航力”,脱贫攻坚“久为功”。脱贫攻坚“决非一日一时之功”,这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贫困县摘帽、贫困人口脱贫只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如何防止因病返贫、实现政府兜底人群全面脱贫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困难。尤其是受今年疫情的冲击,各种不确定因素加大脱贫攻坚的难度。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完善脱贫攻坚体系,确保脱贫攻坚“软”着陆。同时要做到稳扎稳打、持续用力,在集中攻坚的同时,时常“回头看”,有效防止“返贫”,做到一抓到底、常抓不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为老百姓挑起全面小康的“金扁担”。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心得感悟九
与专家“面对面” 同人民“心连心”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与专家“面对面”,只谈一件大事——公共卫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起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四梁八柱”,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重大决策“问计”于专家学者,同专家“面对面”、与人民“心连心”,彰显“中国之治”“中国之智”“中国之志”的生动内涵。
“面对面”座谈,这是汇聚民智、科学决策的“中国之治”。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专家学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作出的贡献予以肯定。自疫情发生以来,这样的座谈会不止一次,问计于专家学者、问计于干部群众,汇聚民智,为每一次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关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重大决策的科学制定与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专家学者的献计献策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提供了有力科学支撑。总结应对疫情经验寻短板、补弱项,全面梳理公共卫生领域“漏洞”,认真听取专家学者关于构建公共卫生体系深刻发言,深入研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大决策部署,科学改进机制体系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如此这般座谈会均“干货满满”,尽显“中国之治”的“真功”“实招”“硬核”之处。
“实打实”谋划,这是长远布局、未雨绸缪的“中国之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座谈会上,从制度建设谈到法治保障,从预防关口前移到规范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部署改革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实打实”谋划,织密织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增强监测预警能力,坚持常备不懈。只有长远布局、居安思危,才能在应对大战大考中保持临危不乱,科学有序、稳扎稳打,要在此次应对疫情中总结经验教训,在“灾难”中汲取成长的力量,无论是顶层设计、政策立法,还是体系建设、常态推进,方方面面均应进行科学部署,在“查漏补缺”中不断改进完善。
“心连心”守护,这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中国之志”。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坚持把人民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一切工作的首要前提,专家座谈会的召开再一次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此前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来都不止是一句口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深入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中去。这场特殊的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与医疗卫生、公共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坐一堂,为民情怀深深地体现在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必须把它保住,我们办事情一切都从这个原则出发”的殷切话语中。
与专家学者“面对面”座谈,“实打实”谋划务实举措,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与人民“心连心”。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心得感悟十
圆梦全面小康 需要干部始终“在状态”
5月21日,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的重要时刻,全国“两会”拉开序幕,全国代表、委员再次总动员,凝聚民意民智,为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澎湃动力。
梦想呼唤担当,圆梦需要状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要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兑现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需要全国上下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集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干事合力。组织部门作为抓干部工作的职能部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各级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和作用,积极主动履职,展现组织优势、组织担当,推动干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路上始终“在状态”,确保脱贫攻坚不夺全胜誓不休。
突出教育培训,支撑干部“在状态”会担当。个别干部不在状态,不会担当,缘由知识盲区、能力短板造成的“本领恐慌”和习惯“穿新鞋走老路”、打“擦边球”等经验主义行为。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的更新换代和新信息层出不穷,都需要干部不断地学习,不断充实。组织部门要帮助干部不断强化“终身学习”意识,鼓励干部“勤读书,少应酬;善修身,少浮躁;戒空谈,常思考”。不断实施干部能力提升工程,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应急处突等重点有针对性培训,让干部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开阔眼界,补足精神之“钙”,增强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弥补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破除本领恐慌。
突出正向激励,凝聚干部“在状态”想担当。个别干部不在状态,不想担当,与一些单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息息相关。组织部门要打破“一个单位定终身、一个岗位干到底”的“体内循环”状况,坚持“一线练兵选将”,鼓励干部投身实践磨炼,加大选派干部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急难险重等一线历练的力度,把火热的实践一线作为最好的“练兵场”,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鲜明用人导向,破除“论资排辈”,优先在实践一线选拔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好干部,激发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的“源动力”。落实好干部谈心谈话、走访慰问、带薪休假等关爱措施,激发干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进取心和使命感。
突出从严管理,倒逼干部“在状态”愿担当。个别干部不在状态,不愿担当,原因在于思想上求稳、观念上求守、心理上求躲,以及不求有政绩、但求无过失的懒政心理,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组织部门要严格执行岗位目标激励考核机制,通过班子运行集中调研、平时考核,加强对干部日常表现的掌握了解,及时进行“咬耳扯袖、红脸出汗”,防偏纠错。研究制定“召回管理”“八小时之外监督”“负面清单”管理等办法,实现考核结果与年终考核奖励、职务(岗位)变动、职级晋升直接挂钩,倒逼干部履职担当。深入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对不担当不作为干部畅通“下”的渠道,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突出容错防错,激发干部“在状态”敢担当。个别干部不在状态,不敢担当,顾虑在于怕失误、冒风险,担心踩红线、触犯纪律,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组织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容错纠错和澄清保护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鼓励干部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在责任面前不推不让,关键时刻豁得出来、危急关头顶得上去。健全防错体系,梳理领导干部行权履职过程中经济责任、生态环保责任等方面的“多发”“易发”风险点,点对点印送相关风险提示清单,帮助干部明晰底线和红线,扫除“障碍”,帮助干部放下“包袱”,轻装前行,促进干部依法履职、规范用权。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圆梦全面小康的号角已经吹响,干部该当始终“在状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只争朝夕的紧迫劲头、久久为功的钉钉子精神,把时代责任扛在肩上、积聚力量,共同“撸袖加油干”,“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第二篇: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感悟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感悟7篇
【篇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这注定不平凡的年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两会的召开彰显了党中央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决心,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完成各项发展目标。“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减税降费时曾三次被掌声打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为恢复受疫情影响的市场主体,不断提振经济发展,党中央制定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为六稳六保提供有力支持。作为基层税务工作者,要时刻守初心、担使命,发扬兴税强国税务精神,不断提升思想认识,强化业务学习,扎扎实实将税收优惠落到纳税人手中,同时强化后续管理,坚决打击税收违法等破坏正常经济秩序的行为,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篇二】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之年,近期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下团组”,强调“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各地代表委员们也纷纷对脱贫攻坚工作建言献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全国政协委员、大连市政协主席王启尧提出建议,基层脱贫攻坚工作要加强党建引领,发挥出农村党支部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保障作用,以及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宋虎振则表示要在农业生产这篇文章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引导发展优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水产品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其中贫困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3095万亩,占全省49%。围绕十大优势特色农业,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积极引导当地百姓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贫困地区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目前,河南省发展特色主导产业71个,建设优势特色基地2721个,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9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1个,优势特色农业覆盖贫困人口达到193万人。
【篇三】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做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紧扣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履职尽责,在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要紧扣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履职尽责,在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方面更好发挥代表作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意义重大、举世瞩目。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严守大会会风会纪,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集中精力开好会议。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要看到,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作为基层组工干部,我们要把从报告中汲取的力量转化为立足岗位、担当奉献的强大动力,将责任牢牢地扛在肩上,要进一步端正用人导向,选好干部,要集聚人才,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基础,特别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坚持对标对表,创设有效载体,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勇担职责使命,焕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聚焦问题导向,巩固脱贫成效,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进一步整合产业要素,充分发挥党组织统揽各方的作用,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要全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推动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勇闯新路,为巩固脱贫成效、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篇四】
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积累财富,而是旨在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应当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伟大历程就是不断改善民生的历史过程。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民生始终是重中之重,始终是一条红色的主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
“两会”是事关民生的会议,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也直接关系到执政者的人心向背,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
改善民生,不仅是扩大内需的治本之策,更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要千方百计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历史和现实都启示我们,民生问题,无论何时何地都轻视不得,忽略不得,淡忘不得。改善民生不但要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还要改善人民的精神生活;不但是要提高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还要追求社会公平。凡是民生解决得好的地方,社会就和谐;反之,社会就动荡。一些地方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几乎都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全面小康、构建和谐,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否则一切也就无从谈起。
关注两会,让我们明白,党和国家给人民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关注两会,让我们心中升腾起澎湃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储备资本。
【篇五】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杨宝玲建议在加强规范城市管理的同时,合理释放“地摊经济”的活力。这一建议,让“地摊经济”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重新恢复“地摊经济”,这个观点也让我眼前一亮,这是我之前或许想都不敢想的问题。说起地摊生意,作为“90后”的我也是有所经历的,小时候大街小巷会有那种叫卖声,或者街道、经过的路边,都会有那种卖手工食品或者日用品的小贩,“来来来,又香又甜的板栗,要买要快,抓紧赶快”“所有商品不要九百九,也不要九十九,现在全部只要九块九”……小摊贩们像说相声似的招揽着顾客,街道两边一派《清明上河图》似的繁荣景象。
然而随着各地创建“环保文明城市”“卫生文明城市”等活动的开展,地摊经济成为了首当其冲的反面典型。很多城市为严格限制夜市规模相继出台相关城管措施,一时间小摊贩与城管之间开始了斗智斗勇。然而,胳膊终究还是拧不过大腿,城管照章执法,罚款有规可依,小摊贩们再怎么心不甘、情不愿,也只能接受。确实,这种活动会带来某些杂乱,在某些城市管理者眼里,这与他们追求的现代城市格格不入。但他们错了,真的错了,哪怕巴黎哪怕伦敦,烟火气仍是一个城市的底色,并不只有高楼大厦意味着现代。一些城市一刀切禁绝的结果,是很多城市普通人生活的不便,还有很多普通人就此失去了糊口的饭碗。而随着时间流逝,路上摊贩少了,城市整洁了,可是城市人流量少了,各种物价高涨,城市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城市夜景很漂亮,感觉空荡荡的,缺少了什么呢?烟火气,人情冷暖,城市社交也少了!
实际上,李克强总理早在2016年的讲话中就曾提到:“我看到有些城市,街边到处是小店,卖什么都有,不仅群众生活便利,整个城市也充满活力。但有的城市规划、管理观念存在偏差,一味追求‘环境整洁’,牺牲了许多小商铺。这样的城市其实是一座毫无活力的死城。
”在现如今国际经济下行,疫情影响经济发展,国内经济承受巨大压力的状况下,重新恢复地摊经济这样的政策是值得点赞的,这一政策等于给了千千万万小经营业主一个小小的政策“缝隙”,就有可能让整个经济都活起来、火起来。
说一下我自己的故事吧,2014年9月,在我上大二的时候,还真的跟朋友在大学门口摆过地摊。由于学校的大一新生每年开学的时候都需要采购大量的生活用品,瞅准这个商机,我和朋友去批发市场批发了一些学生生活用品,借着新生军训时间,在学校天桥下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摆摊生活。借此,我挣到了人生第一笔收入,也成功解决了三个月的生活费,但是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加之认为自己不是做销售的那块料,后来也就放弃了摆摊生活。而鼓励我摆地摊的龙哥他们夫妻,现在可以说是摆地摊已经摆上了百万身价。她们从大学门口到之心城,从之心城到淮河路步行街,一直在摆地摊卖衣服,后来就立即改变了思维,直接去火车站做服装批发,之后注册了自己的服装品牌,专注做新青年潮流品牌。这一做不要紧,现在不仅在合肥有了自己的店,同时还招了一大堆代理商,线上天猫、京东、淘宝,发展到现在抖音直播带货……可以说是生机盎然,发展得相当不错。
这段是说自己身边的经历,那再继续说整个地摊经济和地摊文化,我觉得这是一个城市少不了的文化。经济是民生活力的源泉,要盘活经济就得繁荣市场、聚集人气,回头再看看这地摊经济,发现它虽然有诸多如占道乱摆放、无证经营、逃税漏税、污染环境、噪音扰民等不足之处。可在聚集人气、繁荣市场以及促进就业方面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有了烟火气的街道,我们更愿意放慢自己的脚步,看看摊上以及店里面的商品,在不知不觉中打开羞涩的荷包。城市气氛也逐渐活跃了起来,也能给很多人带来就业机会,同时也让底层消费者享受实惠,这是件好事。但是恢复
“地摊经济”也不能放任地摊越来越乱,地摊经济自身也要“争气”,这既需要城市管理者拿出更多耐心,对“地摊经济”本身作出顶层设计,像呵护幼苗一样去关心支持。也需要“地摊经济”的经营者能够做到诚信经营、服从管理,以更好的质量、更完善的服务,遵守市场经济规则,保护消费者权益。
“琴棋书画诗酒花”固然重要,“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老百姓民生的根本问题。国际范儿与烟火气本来就是并行不悖的。一座现代文明城市,有光鲜亮丽的高楼大厦,也应该容得下小小的一个摊点。让每个人的小期盼与城市的大情怀交融,让微观的民愿汇入宏观的民生,才能让每个人在城市中体会到更多的归属感,在人间烟火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篇六】
前往“童年”的组工“小朋友们”请注意:您乘坐的ZG61次时光机即将起航,请您尽快前往2020登机口登机。祝您六一梦幻之行旅途愉快!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翩翩少年!
穿梭于千态人间,天真烂漫常在。像“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在黄菜花地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孩子一样,天真烂漫是他们的天性,充满童真童趣的一言一行让他们收获了不一样的风景。穿梭于千态人间,组工小朋友要坚守初心,强化对党忠诚的政治担当、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勇立潮头的责任担当、永葆初心的为民担当。天真烂漫,不是拒绝成长,是要我们始终保持思想纯洁,初心易得、难守始终,不忘初心使命,以坚如磐石的信念、只争朝夕的拼劲、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脚印走向中国梦的伟业。
穿梭于花花世界,守住原则不变。孩子眼里只有对错,大人的眼里才满是利弊。小孩子的世界有他的原则,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灰色地带,没有模棱两可。组工干部是管党员的“党员”,管人才的“人才”,管干部的“干部”,党和人民赋予了我们重要的职责和使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是对他们最好的回响。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事、面对物欲流横的诱惑、面对艰难险阻的前路,我们要守得住原则、站得住立场,始终把政治纪律和规矩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不可突破的底线,像孩子一样,在是非面前敢于讲真话、坚持原则,这不仅是组工人履职尽责的关键所在,也是人民群众对组工人的热切期待。
穿梭于沧海桑田,好奇勇敢相随。“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对任何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今年两会新词迭出:“以保促稳”“两新一重”“留得青山、赢得未来”“谁能干就让谁敢”……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观念的更迭,催生了很多的新生事物和新挑战、新矛盾,面对日新月异、沧海桑田的时代,组工人要想在千头万绪的组工工作中得心应手,成为“多面手”,就需要始终拥有“孩童般”的好奇心:始终坚持对知识理论的学习、始终保持对新兴事物的求知欲、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永葆进取之心、主动接受挑战、大胆开拓创新,时刻为组工事业注入青春活力。
【篇七】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把我国建设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营造浓厚氛围,鼓励和支持各类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创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
“科技创新”实现“三流并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培育“科学精英”,让科技创新源泉“充分涌流”。“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核心领域、关键技术上的竞争。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至为关键的是中华民族必须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全球化时代的核心技术买不到、求不来、换不来,必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通过自主创新开辟一条通往世界科技强国的道路。各级党委政府要注重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培养具有前端思维、把握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善于凝聚力量、敢于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自我突破的高技能人才,通过“科学精英”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科技工作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创新创造的生动实践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用“科技之光”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弘扬“科学精神”,让科技创新活力“百舸争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工作者是于危机中觅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生力军。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再次成为不容忽视的关键词,党和国家提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持续让创新的激情扑面而来,激荡着祖国坚定向前的信心。科学研究不能急功近利,否则欲速则不达。各级党委政府要弘扬“科学精神”,根据科技人员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想方设法为其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全面支持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用死板制度约束其研究活动,用行动尊重他们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争当
“觅新机开新局”的开拓者和奋斗者,促进创新活力“百舸争流”。
坚持“科学态度”,让科技创新生态“砥柱中流”。创新发展是应对风险挑战的“稳定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防控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在病毒溯源、药物研发、疫苗研发、检测试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切实加深了人们对病毒的认识了解,充分增加了人们对钟南山、李兰娟、陈薇等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尊重。“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在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路上,需要更多科技工作者和创新主体付出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努力,引领社会攻坚克难、共克时艰。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科学态度”,主动迎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汇聚众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奋进实干,提升“六稳”“六保”的质量效果。要主动服务发展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加快培育更具活力的创业主体,奋力提升新时代科技创业的中国质量。
第三篇:讲稿--感悟长征精神 开启新的征程
讲稿--感悟长征精神 开启新的征程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红军将士翻雪山、过草地,斩关夺隘,抢险飞渡,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流血牺牲和饥饿病痛,唱响了这部雄壮豪迈、惊天动地的伟大史诗。如今,长征胜利已经80周年,它所传递出的长征精神仍然推动着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行。那新时代的我们,到底该如何继续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呢?如何付诸行动,将长征精神与国家的长征路、民族的长征路及个人的长征路结合起来呢?
一、牢记历史、不忘初心,标定理想信念的“原点”
漫漫长征路承载着革命先烈们血与火洗礼后的坚定信念,二万五千里的光荣道路延续着风雨之中不灭的革命火种。长征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征程”,更是一次精神和思想上的“远征”。在这场远征中,革命先烈们能够始终扛起解放全中国的这面大旗,在战火硝烟与严酷自然环境中,步伐坚定地向前挺进。80年后的今天,我们不仅是单纯的在回顾长征岁月,聆听长征故事,更最重要的是继续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
一是要将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柱。
在红军心目中,革命理想高于天;在红军行动中,血骨熬汤为理想。雪山严寒挡不住换个天地的追求,草原泥泞缠不住草编的军鞋,泸定铁锁拦不住红色的先锋,红军将士们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一种理想信念。可以说,理想信念是长征之魂,是胜利之源。同理,对于我们每名官兵而言,正确地定理想信念同样至关重要。我们的理想信念不但要建立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还要兼顾社会的发展需求,让理想信念成为我们进步的不竭动力,驱动自身与社会不断前进。二是要将艰苦奋斗作为立身之本。
遥想红军当年走过的峥嵘岁月,饱受缺衣少食,饥寒交迫的折磨,无时无刻不在的生死考验,给予我们当代人的震撼不仅仅只有红军将士的英勇无畏,还有他们在面对恶劣生存条件时表现出的艰苦奋斗精神。纵使在当今社会,人们已经能够过上富足优越的生活,吃苦耐劳的品行仍不能就此丢弃,它是鼓舞我们克服困难,跻身社会发展大潮的重要保障。而对于部队这个集体而言,艰苦奋斗是其长期以来秉持的优良作风。正如和平年代的军队,依然担负着奔赴急难险重任务第一线的责任,肩负着扎根艰苦恶劣环境的使命,这无一不依赖于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是要将积极乐观作为力量之源。
红军长征在经历众多艰难险阻之后,依然能够昂首阔步向前迈进,不仅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保障,还有革命先烈们乐观积极的心态,这使得他们能够看到未来祖国大地上冉冉升起的那面红旗,从而心存希望地朝着目标继续前行。积极乐观的心态鼓舞着红军将难以翻越的雪山视为平坦大道,将难以跨越的草原视为荒漠之中的绿洲,将难以渡过的江流视为一股湍流,纵使千难万险嫣然已成为长征途中的一道道壮丽的风景。我们就应该怀揣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它将为我们提供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力量,让成功的希望时刻缭绕在心间,激荡在脑海之中。二、以史为鉴、砥砺前行,瞄准新长征路的“方向”
长征已经过去了80周年,走好新长征路,首先就得清楚我们所面临的长征路是什么,方向在哪儿,然后再想想怎么走。
一是走好个人的长征路。
对于个人而言,无论是战士还是军官,身穿军装我们都有肩负着国家和人民赋予的责任与义务。我们每个人的军旅生涯就是一段属于我们的长征路,组织交给我们的每一项任务就是我们所面对的长征路上的关口和战役。面对生活和训练中的难题和挑战,坚定理想信念,迎难而上,就是走好我们军旅生涯的长征路。二是走好军队的长征路。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为全军上下最热门的话题和紧迫任务。在长征途中,在党和红军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时,遵义会议的召开及时地把党和红军从危机中拉了出来,而遵义会议也成为党第一次独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不也是红军的一次大改革吗?习主席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如今,改革强军的责任落在了我们肩上。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我们要以高度政治自觉和强烈使命担当,坚决拥护、支持和投身改革强军实践,坚决打赢改革这场不能输的攻坚战,向党和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合格答卷。以坚强的意志筑牢战斗力、完成改革强军的时代目标,实现强军梦。
三是走好国家的长征路。
不久前,习主席专程到宁夏考察,参观红军三军会师纪念馆,并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了花篮。习主席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今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回想当年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尽管历经波折,但队伍却在不断壮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时候的红军也有着一个“中国梦”,一个建立自由、民主、和平稳定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梦。而如今,正如习主席所说,向“两个一百年”目标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也是我们当下正在走的长征路。三、聚焦实践、继续前行,吹响强军兴军的“号角”
新长征的号角已经吹响,如何继续发扬长征精神,将长征精神化为我们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关键在于将精神具化为行动。习主席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实实在在地践行长征精神,才能真正发挥其强大的作用。
一是要有勇往直前的“冲劲”。
在被女儿问到长征时都干了什么工作时,邓小平只用了三个字回答“跟着走!”。而就是这跟着走的信念支撑着红军将士,无论是遇到恶劣的生存环境,还是敌人的围追堵截。那一股跟着党中央勇往直前的“冲劲”是给予红军将士向前走的最直接的动力。而现在面对新的长征路,少数官兵缺乏为集体付出的意识,一心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忘记了自己参军入伍时的誓言,丢掉了为党、国家、为部队做贡献的“冲劲”,遇到难题难事第一时间不是想到怎么往上冲,而是往后缩。要走好我们的长征路也必须要拿出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冲劲”,不能因为走在路上而忘了为什么出发,更不知道去哪儿,缺乏信念与信心是难以取得长征的胜利的。二是要有克服困难的“拼劲”。
长征之所以能够让人们铭记,不仅仅是因为其规模声势的浩大,更是因为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克服了一道道看似不可能克服的艰难险阻。从湘江到金沙江、从大渡河到大雪山、从草地到腊子口天险,长征中一道道险关都被红军将士靠着敢拼敢闯的劲一一突破。这不仅需要需要智慧,更需要这种敢于向困难挑战的拼劲。在新的长征路上,难免会有困难与挑战,往往在这个时刻我们就需要像红军战士们一样,逼自己一下,也是推自己一把,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而这样的拼劲就是我们不断奋勇前进的“推进器”。
三是要有众志成城的“合力”。
在面对大雪山时,应对风雪带来的严寒,红军将士靠着吃辣椒来抵御寒冷;在面对过草地的饥荒,红军将士靠着吃皮带草根来抵抗饥饿。然而就是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中,红军将士依然能面色不改,团结互助,毫不退缩。这靠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能做到的,而是所以怀揣着对长征胜利期盼以及中国解放梦想的红军将士的集体力量。所有红军将士都拿长征当民族和国家的事业去干,众志成城为长征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如今,这样强大的力量仍然是我们迎接新征程新挑战所需要的,需要每一名官兵拿出众志成城的“干劲”,真正以集体利益,民族事业,国家大局为重,甘于奉献,时时刻刻想到为强军梦,中国梦奉献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征程中突破一个个难关,去实现属于我们官兵梦、强军梦、中国梦。第四篇:党员个人贯彻学习两会精神感悟
党员个人贯彻学习两会精神感悟5篇
【篇一】
当前,无论是中国的国内形势还是国际形势,都处在惊涛骇浪之中,中国这艘巨轮在风雨飘摇的环境中,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国依旧照时召开了两会,展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共同携手抵抗疫情的决心。
在新冠疫情进入常态化的今天,中国两会的召开引来了全世界的瞩目。习近平在“下团组”的讲话中多次提及了人民两字,显示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生命至上的追求,这些无一不深刻的体现了我们党深深的“人民情节”。
“人民情节”展现在新冠疫情之中,我们党的决策始终将人民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不惜以牺牲经济为代价。这做法是在别的国家难以看到的。这次新冠疫情既是对我们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深刻考验,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次检验和大考。现在看来,我们的疫情防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广大人民经常戏称,中国在疫情防控之中交上了满分答卷,由此可见这次疫情防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获得了广大人民的广泛支持。
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我们也正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贡献了在自己微薄的力量,始终站在抗疫活动的第一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也应该牢记自身
使命,不负人民,胸怀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倾听基层人民群众的心声,切实做到真正的为人名服务,而不是只将这一切挂在嘴边上。
在这两会时期,我们更要学习两会精神,时刻关注国家的政策和精神,做一名理论与实践知识都丰富的一名合格的党员。
【篇二】
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积累财富,而是旨在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应当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伟大历程就是不断改善民生的历史过程。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民生始终是重中之重,始终是一条红色的主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
“两会”是事关民生的会议,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也直接关系到执政者的人心向背,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
改善民生,不仅是扩大内需的治本之策,更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要千方百计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历史和现实都启示我们,民生问题,无论何时何地都轻视不得,忽略不得,淡忘不得。改善民生不但要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还要改善人民的精神生活;不但是要提高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还要追求社会公平。凡是民生解决得好的地方,社会就和谐;反之,社会就动荡。一些地方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几乎都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全面小康、构建和谐,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否则一切也就无从谈起。
关注两会,让我们明白,党和国家给人民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关注两会,让我们心中升腾起澎湃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储备资本。
【篇三】
战疫情离不开思想的指引,离不开精神的引导,深刻地展示了这些流淌在我们民族血液中、留存在我们民族基因里的优秀品质。主要如下:
一是以民为先的民本思想,从《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孟子讲“民为贵”,到李世民提出“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再到北宋时期苏辙谏言“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从古至今,民本思想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这种深层次的文化理念是我们在做出选择时无形的“指挥棒”。
在1月份,习近平多次指示,“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拿出巨大的政治勇气做出了“封城”的决定。在抗击肺炎过程中,提出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指导思想。习近平强调,生命重于泰山。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老百姓生命和健康最生动的注脚。
“人民生命重于泰山!只要是为了人民的生命负责,那么什么代价、什么后果都要担当”,这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庄严承诺。
二是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
上下同欲者胜。疫情发生后,从医护工作者到武警战士,从社区干部到建筑工人,千千万万人手牵手心相连,在同心协力中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和中国奇迹。社会各阶层、各行各业迅速投身战“疫”行动,团结共进、众志成城成为战“疫”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保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1月24日除夕,解放军医疗队星夜驰援,此后,全国各地340多支医疗队,共4.2万名医护人员奔赴抗疫一线;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除武汉市外16个市州(林区),四面八方的战“疫”力量火速向武汉、向湖北集结。那些从全国各地运往习近平的生活物资,更是体现了我们的同胞情和手足义。
三是风月同天的人文关怀
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疫情面前,我们在做好本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向那些曾经捐助过我们甚至没有捐助过我们的国家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肩负起了一个国际上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100多个国家和数十个国际组织纷纷给予支持和援助。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之时,中国将援助物资发往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毫无保留地分享抗疫防控经验,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胸怀和担当。
【篇四】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今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又至,不觉思绪飘回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又回忆起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戏的快乐时光,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丢沙包”“撞拐子”“跳山羊”“滚铁环”……这些满是欢声笑语的童年游戏你还记得吗?充满童趣的游戏画面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静思细悟这些游戏,发现游戏中也蕴含了一些党员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胸有成竹、砥志研思,党员干部应将“丢沙包”中的智慧与自信心刻进基因。丢沙包游戏中对于投手来讲最重要的自信、智慧,丢之前要瞄准目标、想好策略,丢出时要有必中的自信心,而对于“幸存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应变能力。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将“丢沙包”游戏中的智慧与自信心刻进基因,用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难题。自信和智慧源自哪里?窃以为是不断地学习。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当前很大一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本领恐慌”的“症状”,有的甚至与时代发展脱节,面对繁杂的基层工作、琐碎的生活事情,往往表现出“不自信”“不作为”“不会为”等症状。要想根治这些病症还需党员干部在学习党的理论、提升科学素养、提高自身能力上下足功夫。实践中以新时代党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指导工作开展,满怀自信,发掘脑袋里的智慧、激发潜能,克服前行道路上的困难。
勇往直前、高歌猛进,党员干部应将“撞拐子”中的勇气与拼劲儿烙在心里。在童年游戏中,“撞拐子”是最激烈的,被誉为最有男子汉气概的游戏,一般只有男生参加。撞拐子中最基本的就是要有一股子拼劲儿和巨大的勇气,当你面对比你强大的对手时,勇气和拼劲儿是取得胜利的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尤其是扶贫干部更应将“撞拐子游戏”中的勇气与拼劲儿烙在心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靠的就是党员干部敢于拼搏的精气神;面来势汹汹的疫情靠的就是党员干部直面病毒舍生忘死的勇气。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就是要有着一股敢打敢拼的闯劲,面对困难永不言败的勇气。脱贫攻坚大考已经到了交卷前“温馨提示”的关键时刻,更需要以勇气和拼劲儿直面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打通脱贫攻坚的“任督二脉”,兑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庄严承诺,向人民、历史交出合格答卷。
大刀阔斧、能谋善断,党员干部应将“跳山羊”中的果断与判断力装入意识。跳山羊是一种模拟山羊跳跃的儿童游戏,简单易行,以跑、跳动作为主。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培养判断形势、果断出手的能力。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该将“跳山羊”游戏里的果断与判断力装入自己的意识。面对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预判、果断出击,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信心、风雨同舟、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取得了战略性成果。疫情转为常态化防控后,再次作出决定,“两会”胜利召开,代表委员们共商国是为疫情影响下低迷的世界经济开出一剂“良方”。面对疫情的后半篇文章,广大党员干部应头脑清醒、认
清形势,拿出“跳山羊”游戏中的果断果敢和判断准确之气势,克服疫情不利影响,集中精力在促就业、保民生上下功夫,落实“六保”任务,完成“六稳”目标,转“危”为“机”,奋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稳住经济“基本盘”,为世界经济注入活力。
锲而不舍、借力打力,党员干部应将“滚铁环”中的耐力与巧劲儿融入血脉。“滚铁环”游戏是一项操作性强的传统儿童游戏。因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要想体验其中的乐趣还需要操作者具有一定的耐力和操作巧劲。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将“滚铁环”的耐力与巧劲儿融入血脉。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需要全体党员干部以马不停蹄的坚韧和“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儿跑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接力赛”。面对还未完结的“疫情防控”和即将交卷的“脱贫攻坚”,党员干部要打起精神、坚忍不拔,打赢脱贫攻坚“拉锯战”,在“拉一把”“扶上马”后还需“送一程”,传递好“接力棒”,为乡村振兴“新长征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实践中遇事讲方法,善于找准突破口,杜绝投机取巧卖弄小聪明,将“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儿带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之中,为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六一”儿童节到了,党员干部不妨放下手中紧张的工作,抽出时间听一听《少年》追忆童年,找寻儿时的记忆,回味童年的游戏,放松心情,让“童年游戏”里的“童真”一扫
疫情后的压抑心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扬帆起航!
【篇五】
5月28日,备受瞩目的全国两会落下帷幕。两会的成功召开意味着中国抗疫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战略成果,来自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肩负着全国人民的重托,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也是一次凝聚人心、求实奋进的大会。会议的召开有力地回答了为什么是中国,为什么中国行的时代之问,中国的抗疫制胜道路里蕴藏着“Red”密码。
Rational合理,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为抗疫指明方向。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迅速决策部署,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战略布局,在本该亮起万家灯火的团圆之日,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下令封城,掷地有声。全国各地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统筹协调军队、地方分别派遣援鄂医疗队,派驻中央指导组进驻武汉,实施“一省包一市”对口支援方案,派专家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获取一手数据,提供最新病理分析及临床解决试行方案,边探索边修正,边尝试边改进,在黑暗中摸索出一条抗击疫情的道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紧紧跟随党中央指示精神,合理的决策是抗疫成功的方向指引。
Effective有效,国家制度优势为抗疫提供坚强保障。上级蓝图已然绘就,冲锋号角已然吹响,全国各地迅速响应,挂图作战,纷纷启动一级应急响应。14亿国人闭门不出,街巷空无一人,誓将病毒“闷死”,广大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者深入一线,为居家隔离者做好后勤保障,无数个志愿者纷纷涌现,维护社会正常运转。在千万“云监工”的注视下,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仅用了十余天时间便拔地而起,方舱医院遍地开花,医院病区全部改造消毒,迅速布置成具备传染病治疗条件的环境,工厂临时引进、改造口罩生产线,只为同胞多赢得一分生的希望……强大的执行力向世界展示了什么是中国速度、中国效率,快捷有效的行动是中国抗疫的有力保障。
Dedicate奉献,14亿国人团结奉献为抗疫注入不竭动力。当疫情的警报拉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民群众捐款捐物,钟南山、李兰娟院士虽已高龄仍亲临一线,数万医护人员白衣执甲,勇敢逆行,各地援助湖北医疗队逐个抵达天河机场,为武汉人民带来生的希望。他们也曾担忧风险,但因为“为国赴难不能避,临危受命不能避”的医者信念,他们从未想过退缩。只想给医护人员送上口热饭的“雨衣妹妹”,千里奔袭只为及时返岗的“90后”,义务接送医护人员的出租车司机……万千中华儿女纷纷充当这场战争一线的后勤员、炊事员、通讯员、宣传员,上下同欲者胜,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劲往一
处使,没有做不成的事,众志成城的奉献精神凝聚成中国制胜的磅礴之力。
回首过去,我们的步伐坚定有力;展望未来,总结抗疫经验,用好中国制度的“Red”密码,我们必将在国际舞台大显身手,再立新功,书写更加优异的中国答卷。仅供参考
第五篇: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随着两会结束,刚获人大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本的政府施政纲领,很快便会在各地的日常工作中得以贯彻和体现。作为其中的重要主题,“民生”问题摆在了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面前,解决得好不好,势必成为衡量其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尺”。也许有同志会说,按照中央部署干呗,不就是个“态度”问题吗?在“要不要干”上,这话当然没错。但在“为什么干”、“怎么样干”上,领导干部光有“态度”是不够的。民生问题还是个“认识”问题。过去,我们评价一级政府或官员,gdp增长越快、企业利税越高、大型工程越多,说明越有政绩。与其“大”相比,涉及“民生”的,诸如老百姓的柴米油盐、吃穿住行、生老病死……看上去显得太“小”。对某些领导干部来说,解决这些“民生”小事,远不如像gdp增长那样显“政绩”,有“前途”。然而,小事不小。“民生”所指,“民心”所系,“国运”所系。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之所以如此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是因为它深埋在中国社会转型的整体脉络中。教育问题不仅是投入问题,医疗问题不仅是医德问题,住房问题也不仅是房产商的道德问题。穿透民生问题表象,探寻改革的攻坚思路,彰显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才是看似“低端”的民生问题的政治高度。古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领导干部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那么“境界”限制“能力”,解决“民生”问题必然大打折扣。民生问题还是个“感情”问题。“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长期以来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力量源泉。党和人民的关系是一种浓厚的“鱼水情”。“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种“鱼水情”要求领导干部要“沉”到群众中间,了解群众心声,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只有这样,才会发现问题在哪儿,办法在何处。如果脱离群众,只念“升官发财”,对群众的冷暖麻木不仁,必然对党的事业造成恶劣影响。从本届政府的执政理念看,“民生”问题还是落实“以人为本”、“三个代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又好又快”的交汇点,也是落脚点,其中意味深长。其实,不仅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的许多重要讲话中,对“民生”的突出强调已给全国人民留下深刻印象。“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只要我们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尽最大的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能越来越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将这些话语,牢记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