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家风故事家长学习心得体会投稿
篇一
通过学习我和先生也经常聊一些关于已故的爷爷奶奶和公婆还有我健在父母的经历,我们也做了一个计划春节回老家过年时造一个场,引发长辈给孩子们讲一讲祖辈的经历!和他们留给我们的淳朴善良的性格。祖辈都是怎么做人做事的。
因为我从小爷爷过世,奶奶也因当时生活环境离开了我父亲。我从小就很羡慕小伙伴有爷爷奶奶,也就对老一辈了解不多,就聊聊我的爸爸,爸爸在5岁时爷爷就过世了!经历了很多,吃了很多苦长大的!到后来自己靠带头吃苦劳动到了北京铁路上。通过大姨夫认识了妈妈,爸爸是个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铁路裁人跟本就没有他,但他自己提出申请带着我妈妈回到穷途四壁的老家,在村子里干上大队长。有一次爸爸要带人摆渡过河去干活,在船走到快到中央时船翻了,会水的都游上了岸,我爸一看河里有两个女人在拼命的挣扎。没有犹豫就直接跳下河,一手一个拖到岸边在其他人的帮助下拖到岸上,人都知道当生命存在生死存亡的时候,求生的欲望有多么强烈,她们使出的力量很大是需要多大的毅力才能同时救两个人。想想都后怕。成立砖厂爸爸到了砖厂也是兢兢业业敢于承担,很多人都喜欢跟爸爸在一起干活。一天下班回家爸爸骑车自己在路上走,后面一辆拉着一整车砖的车突然向我爸爸开来我爸爸被大车连人带自行车都压到装满砖的车下,车也撞到树上停了下来。把所有看到的人都吓坏了。很多人就往外跑,我爸爸慢慢从车下爬出来把大家吓了一跳。司机就非要我爸爸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就是有一点皮外伤。让住院观察我爸爸说没事我自己知道不住院回家吧!司机给我爸买了点水果鸡蛋我爸说条件都不好。你拿回去吧!很多人都不理解。还有很多事就不提了,通过学习我意思到厚德载物!所以我爸爸今年82了自己还骑三轮车到处去玩在我园子里有一块空地爸爸就种一些蔬菜。我姑娘就说妈妈你多幸福!每次回家我姥姥姥爷都在家里等你。
自从进了杨家门,跟爷爷奶奶关系都挺好。两个老人很节俭,没有一点浪费的!吃菜都是把菜帮子剥下来吃了。老两口把不穿的衣破的颜色不好的都打成咖布。做鞋底鲜亮的就分成做里做面的!每天就做小猪鞋,猫鞋,谁家有过生日的孩子都去哪里拿,几乎挨着的村的孩子在两个老人在世的时都穿过他们做的鞋。奶奶很爱管闲事,好打抱不平。非常可爱的两位老人。
公公是走南闯北的大男人,爸爸说我见过很多钱,但从不动心,公司奖励我的才是我的,给不给是公司的事。从不计较!
婆婆是个很贤惠,也很智慧的女人,听先生说他们都是听着婆婆讲的故事长大的。婆婆教给他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兄弟四个都很尊敬妈妈。我记得我结婚后爸爸在海南工作,不经常回家。有时带妈妈出去玩些天。妈妈跟海南公司的一个阿姨挺谈的来。时间长了就想写信,但我妈妈跟本没怎么上学,字母都认不好。她每天收拾完就坐在写字台前学写信,不会就问我和最小的小叔子。在这种字认识她,她不认识字的情况下妈妈居然给那个阿姨写了一封信。妈妈很好学。在生前就爱看书。不认识就到走她认识好多的字能看元极功的书。她在晚上练静功时我也收拾完没事时经常也让我也坐在她旁边教我。这就是我已故的爷爷奶奶公公婆婆。健康的爸爸妈妈的经历。我们受到他们的护佑来到美丽泉城济南又通过振中与我慈明学校结缘共同学习增长智慧!愿智慧之树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篇二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良好的家风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家风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风格、作风和传统,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我们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我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我的父亲学生时代学习成绩特别优异,初中毕业时学校保送上高中,但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选择了保送上免学费的师范学校,毕业后适逢国际中印反击战,国内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国家为加强战备,在学校招兵,父亲毅然决定弃笔从戎,成了一名军人。他在部队表现十分优秀,大大小小获得过很多荣誉,他是一个责任感非常强的人,正当他前程锦绣之时,家中出现变故,父亲作为家中长子,决然放弃升迁的机会,回到了老家,扛起了一家老少生活的重担,尽心尽力地照顾父母弟妹。生活的苦难练就了坚韧刚强的父亲,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后,真可谓长兄如父,他至今虽已是耄耋之年,仍在为各个家庭操心着各种各样的事,我们家族的整个氛围是亲情融融,互帮互助的。
我从小就在父亲严厉的管教与母亲的呵护下成长、做人,现在想起来才深感之珍贵。他们经常教导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工作、认真做事、低调做人、勤俭节约等。现在我已为人父母,才深深体会到作为父母的良苦用心,我们必须要将这种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育子女历来被人重视,更是每个父母、每个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更是每个父母的愿望。
家风如细雨,润物细无声。只有正当的家风,才能让我们健康成长。我希望我家的家风家训能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让我们的的民族越来越强大,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昌盛!
第二篇:家风学习心得体会
家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
一个人的成长成材,离不开家风的潜移默化;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即是千万家庭家教家风的总和。“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的古训仍历历在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更是千年不殒,中国古人对于家风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处世之道,是祖先历经世事之后的经验之言,可以成册,可以言传,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必是对儿孙的谆谆劝诫。好的家风淳朴无华,催人向善,是引导儿孙成人成材的不二法门,也是约束儿孙行为规范的内心准则;反之,则误人误己,诱导儿孙步入歧途。往小看是修身齐家,往大看是治国平天下。优良家风需要传承,需要推广,社会正气需要弘扬。
家风对个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是个人的第一课堂,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便是对于家风的一个最通俗的理解,也是一个真实的写照。父母诚朴,则儿孙向善,父母贪腐,则儿孙效仿,家风直接影响个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古来宗族大家庭,必让孩子以德高望重者为榜样,而今家庭变小了,更需要家长做好教育的第一任老师,让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为后代茵福。
良好的家风能形成廉洁的行政作风。近年来,官员子女家属腐败事件频发,影响恶劣,不免令人质疑其家风。“小来偷针,长大偷金”,不良家风追求物质、追求欲望、追求攀比,不仅自己锒铛入狱,也为儿孙后代埋下祸根。值得庆幸的是,行政廉洁公正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们一生奉公执法,淳朴善良,为人民办实事,广受尊敬与爱戴。家风会蔓延到工作作风,优良的家风则是法制化建设的重要推力,而行政作风的廉洁公正则需要家风正统来保证。
家风影响社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社会是千万家庭的总和,家风汇聚起来就是社风,多数家庭家风淳朴,则社风淳朴;社风的急功近利,则说明多数家庭也是急功近利的。近年来人们对物欲的过度追求现象越来越严重,拼豪宅、拼豪车,甚至有结婚彩礼都明码标价的奇葩景象。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应该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而改变社会风气不能一蹴而就,着眼点仍需在家风。
优良家风需传承,社会正气需弘扬,这不仅是利己的“小事”,更是利民的“大事”。在全社会弘扬家风的建设,不仅能扬善于小,防恶于微,更能引导人们摒弃浮躁功利,重塑文明荣辱。而家风的建设也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榜样力量,社会的持续关注和人们的长期努力。
家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
家是浓缩的国,国是放大的家。那么,家风是什么,我理解的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传统风尚,是一种特色文化的传承。可以说,良好的家风,是家庭建设的核心,烛照着每一名家庭成员的心灵世界,成为每个人的精神源泉。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查处的一系列落马的官员身上不难发现,腐败往往伴随着家族式。贪官前方办事,家属后方搂钱,整个家庭就变成了权钱交易市场。更有甚者,贪官家属依靠贪官权力,大包大揽国家工程,套取国家资金,牟取暴利。这些案件发生,说到底与家风不正有密切关系,家风建设是关乎作风党风建设的重要一环。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撰写《训俭示康》家训,教育儿子及后代继承发扬俭朴家风,永不奢侈腐化。“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明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被传为佳话的“六尺巷”故事,时任礼部尚书的张英“让他三尺”,拓展的`不惟街巷之宽与道德之厚,还开化奉扬了煦暖人心的佳美嘉善之家风、民风、社风。
家风建设修身为先。打铁还需自身硬,完善个人修养,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延续,也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承。修身一方面是提高个人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另一方面,作为领导干部要懂得知足,提高自身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魏征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领导干部应将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思想深深烙入脑海,淡化个人得失,在为民务实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对领导干部而言,家风更是关系到作风能否端正、廉洁能否守住。好的家风能为廉洁奉公提供精神支撑;反之亦然,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最终会突破法治的底线、走向腐败的深渊。近年来,出现的“大老虎”及家庭式腐败现象的出现,莫不缘于此。
家风建设重在传承。中国传统教育讲究言传身教,教育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还是道德修养的映射。在家风建设上,古语说,母慈而子孝,兄友而弟恭。优秀的个人修养是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世感染下一代的。家风正,影响给孩子骨子里的正气和正义是必然的,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释放出来的自然是正气,面对歪风邪气乃至破坏党风政纪的贪腐投机行为,便有一种本能的拒斥。
对领导干部而言,家风是砥砺品行、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精神指针。成长于克勤克俭、崇俭抑奢的家风环境,自会多一份厉行。
家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
每个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有了好的家风,我们的孩子就有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来成长,从中他们就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家庭的快乐。
维持一个好的家风,需要夫妻和睦、互敬互爱,相携共进,这时双方都需要意识到的,缺一不可。我结婚16年,生育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十五岁,上初三,小儿子也有十二岁了,上小学六年级。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十六年里,我们夫妻俩相处得很好,做到彼此都多关心对方的变化,多发现对方的优点,多讲些好听的话语;少抱怨、少指责、少误会,我们在孩子面前从不吵架、从不指责,让我们两个儿子都会因为有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感到温暖。
因有我们俩的榜样,两个儿子都懂得互敬互爱。别的家长都说,孩子小的时候经常是打打闹闹的。依我的小孩来说,我很少很少他们这样,从小就懂得相互忍让。无论是哥哥还是弟弟,如果邻居阿姨给点吃的其中一个,(就弟弟来说吧,他会问“”阿姨,可不可以再多给一个车,我家里还有一个哥哥)换回哥哥,也会这样说的。现在哥哥已经读初三了,在校同学给他点好吃的,他也不舍得吃,一直留到星期五晚回来。他兄弟俩就一起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
尊老爱幼,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家虽然不时常有老人在这,可每周孩子回来,第一时间就叫他们给爷爷、奶奶打电话问好,问问他们的.情况、吃饭没有、身体情况怎样,老人俩听到孙子的声音,总是乐融融的。其实,在我身边也会经常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发生,就是有时下雨,我会带着儿子一起坐公交车上学或放学,在车上看见有老人,我就会很自觉地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然后对我儿子说:“儿子,来吧!妈妈抱你”儿子就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也立刻站起来说:“不用了,妈妈你坐吧。你会晕车”我坐下后,坚决地说:“来吧,妈妈就想抱抱你。”这样,孩子就觉得妈妈特别的亲切。妈妈孝敬老人,妈妈爱护孩子,孩子心疼妈妈,这不就是尊老爱幼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只有那些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体现尊老爱幼。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践行尊老爱幼的美德。
说到勤俭节约,从小我就教育孩子,无论什么东西都要节约,也不能乱花钱。我两个儿子在石龙坑小学读了六年,说句实话,他们很少很少在校门口买零食吃。有些人会想,他口袋没钱,有钱你看他会不会买。我相信我两个孩子就算有钱在口袋也动摇不了他们的好习惯。我记得有一次,小儿子上二年级的时候,他在校门口捡到了一块钱。他紧紧地把一块钱塞到口袋里,等我去接他的时候,他悄悄地在我耳边说:“妈妈,今天你不用干活都有一块钱赚。”我问他:“为什么”他就很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我捡到了一块钱呀!”我就顺口一说:“那你为什么不去买东西吃呀”他有点生气地对我说:“妈妈,您不是从小就教我们要节约用钱,不能乱花钱吗”我摸摸他的头说:“孩子,你真棒。还记得妈妈说的话。”
我大儿子也不例外,他也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在校尊师重友,在家尊老爱幼。回想他初一到初三这几年里,除了每月给他300元的伙食费,几乎什么零用钱他都不要,你怎么塞给他,他都不要。这也因为平时生活中夫妻俩点点滴滴的行为下影响出来的好习惯吧。
父母不但每天都要教育孩子怎样去互敬互爱、互相帮助;怎样去勤奋、去节约,还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是他们学习的好榜样。
懂得包容、懂得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才能领悟到人生的乐趣。
第三篇:我的家风故事
我的家风故事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富阳中学 一(4)徐昊楠 电话*** 指导教师黄渝文
古人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做事如山:要踏踏实实的做事,像山一样稳重,像山一样给人以信任!做人像水。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都是因为它柔美、滋润。
这与我们家的家风倒有几分相似,奶奶从小便教导我做人之谦逊。在生活中奶奶也的确如此,平时憨态可掬,见人总是以微笑面对。每当我做错事时,她总会护着我,每当我有好消息时,她也平平淡淡,如同“水”一般,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奶奶总是这样履行她的做人之道,也许你会说她也许是墙头草,做人圆滑,其实并不是,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奶奶自身做人正直,记得有一次我打碎碗盆,起初奶奶不知情,也没有十分生气,但当我撒谎说不是我打碎时,奶奶并没有我打算的那样离开,而是大发雷霆。那时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我看到奶奶如此生气。对于原则问题,奶奶从不含糊,这也对我甚至整个家庭都带来了影响,为人正直。
帮助他人不求回报便是“德”,帮助他人要求回报这叫做交易并非“德”。这便是对厚德载物的诠释。“莫以善小而不为”,父亲从小便教我为人善良,日行一善。也许只是捡起地上的纸巾,也许只是对他人的微笑,也许只是一声问候。但都让他人体会到一丝温暖,其实这时你的德便厚了。可能你会说这些事轻如鸿毛,不做也无妨。但当你真正需要他人帮助时,你会知道积德其实便是为你自己铺好了道路。正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而广交朋友要的不仅仅是你的嘴,更重要的是你的为人。
家风需要传承。历史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良言、家风古训仍为世人尊崇。但如今多少富家子弟、官员子女啃老骄奢;多少人因为不想吃亏,争名誉地位甚至可能为争一个公交车座位而“斗智斗勇”;多少人为了利益而制假售假„„如果有严格质朴的家风,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减少一些?
如今的社会岁月改变了时代的面貌,却拭不去铭刻至今的家风。我们承载着祖先的基因,流淌着祖先的血液,享有着祖先的姓氏。祖先能成就的美德,我们是否可以将其延续下去?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要齐家,就要我们传承良好的家风。
好家风,我们一直在;好家风,我传承!
第四篇:我的家风故事
与人为善 勤俭持家(我的家风故事范文一)
中国是一个很注重家庭观念的国度,重视长幼尊卑、忠信孝悌,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中体现得相当明显。因此在家族的延续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家族独有的气质,这就是家风。谈到家风家训,很多人会想到一些书籍如:《朱子家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训》„„我认为家风不一定就是成文的典籍,在寻常百姓的家庭中,也有自己的家风。
家风与家风之间可能存在一些差别,但所有家风的共同点是:蕴含着最朴素的价值观,能引人向善,催人奋进,在家庭的传承与践行中,能体现出家风蕴含的价值观的社会适应性。我家祖上几乎没有声名显赫的先人,但是在家里也能感受到浓浓的家风,如果非要用简短的话语来概括的话,我觉得就是:与人为善,勤俭持家。
从我记事起,每逢家里来客都会看到父母满脸笑容,落落大方接待客人。其间总少不了一顿香甜可口的饭菜,气氛欢乐融洽,有道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于我严守家规,热情待客,博得了客人的赞赏:“你家的孩子真懂事、有礼貌。”但是平时,淘气的我也会时不时“犯上”。例如给睡觉的父亲别上一只发卡,鼻孔里插两根狗尾巴草。于是母亲手执笤帚将我赶到院子里,还能听到父亲的怒斥。但父亲与母亲的慈爱,又溢于言表。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孩子,父母都是那么和善真诚。
谈到节俭,不得不讲个故事。一天晚上,家里突然没电了,接到母亲的电话后,我连忙回到家里。见开关坏了,我便要出门去买。母亲说:“都这么晚了,电器店都关门了,你去床底左边找找,那里有个小箱子,里面有个旧开关,拿来用吧。”我看到床底下放满各种杂物,有条有理,整整齐齐。我找到旧开关并装上去,顿时满室大放光明。在灯光照射下,见母亲正在拾起坏了的开关。我便对母亲说:“没有用了,修理不好的。你看看,你床底这些东西放得满满的,没有用的就丢掉吧。”母亲笑着说:“这些东西总会用得着,都有用,不能丢,不能丢!你刚才装上的旧开关,就是放在这里的,现在不是派上用场了吗?”
现在生活好了,父亲依然那么勤俭。他不但自己毕生节俭,而且教育我从小要勤俭。每次家里做了好吃的,他总是让我们先吃,他自己最后吃。有时见我们碗里有剩饭,他便以一种吓唬人的语气说:“从小剩饭,长大后会满脸长痘。”然后又循循善诱地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吃的小麦要经过播种、灌溉、施肥、打药、收割、晾晒等艰苦的劳动才能获得,咱们可不能浪费。”父亲勤劳节俭的精神一直深深影响着我,这也算是家风的一种传承吧!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父母的一举一动总能影响我们。我爱我家,我也要把滋养我成长的这种“与人为善,勤俭持家”的家风继续传承下去。浓浓窑洞情(我的家风故事范文二)
农历大年初一,我回到了家乡,见到了勤劳淳朴的父老乡亲,见到了早已盼我回家过年的亲人们,见到了贴满“对子”的老院子,还有记忆里冒着炊烟的一孔孔窑洞„„
自从1982年离开家乡,我在外漂泊了35个年头。而每个春节我几乎都在老家的窑洞里度过。
从记事起,每逢过年,早晨一睁开眼睛,我家窑洞里里外外都被父亲贴满了“对子”,也就是春联。在全村老一辈当中,父亲是为数不多上过私塾的“知识分子”,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字。快过年了,乡亲们送来一摞摞的红纸,让父亲帮忙写“对子”。看着乡亲们面带笑容、一拨儿又一拨儿地取走了“对子”,母亲脸上溢满了自豪的笑容。
从我识字开始,父亲每次写“对子”的时候,总让我在旁边观看。他一边写,我一边念。父亲还不住地夸我识字儿多,我心里美滋滋的。父亲写的“对子”都很有针对性,如果家里是种地的,就写“勤劳耕种”予以鼓励;如果家里是做小买卖的,便写“买卖公平”给予提醒;如果家里有当干部的,则写“为人民服务”真心嘱托。我家兄弟姐妹都在上学,父亲常常写一些励志的内容激励我们“多读书,学做人”。我印象最深的一副“对子”是:读万卷书方行万里路,吃苦中苦才知甜滋味。横批:苦尽甘来。一年又一年,旧桃换新符,我家窑洞上的“对子”贴了一层又一层,而这副对联却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
父亲去世那年,我才9岁。母亲一直秉承父亲“读书做人”的家风,无论家里生活如何艰难,目不识丁的母亲都咬牙供我们上学,希望我们长大成才。
我15岁时,考上了师范。母亲在我上学走的前一天,专门把村小学的校长请到我家窑洞里,认认真真地给我上了一堂“政治课”。校长说:“考上师范很不容易,要好好珍惜,认真读书,踏实做人。城市比咱山里漂亮,也更复杂,灯红酒绿,打架斗殴,小偷小摸„„那些东西咱可千万不能沾!”
我家离汽车站有8里多的山路,为了让我不耽误坐车上学,母亲凌晨3点就起床帮我做好饭菜。她一次次打开屋门观察天色,却舍不得叫醒我。我醒来的时候,黑黢黢的窑洞里闪烁着微弱的光亮,母亲戴着花镜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缝着行囊。我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一边听母亲叮嘱:“可要记住校长对你说的那些话呀!”
当我背起行囊走出窑洞的时候,月亮还在村西头的树上挂着。母亲紧紧跟在我的后面,一直送到村外。走在黑暗崎岖的山道上,心里虽然有几分害怕,却不忍心让花甲之年的母亲送得太远。我说:“娘,你回吧,我不怕。”娘说:“走吧,再往前送送。”我只好停下来说:“娘,你不回去,我就不走了。”她终于停下蹒跚的脚步,嘴里还在念叨:“校长说的话你记住了吧?”我说:“记住了!您放心吧!”我走了很远,回头看看,母亲那模糊的身影仍伫立在那里。为了赶车,我不得不踏着黎明前的黑暗大胆地向前走去。翻过山岗,东方渐白。我听见母亲在呼喊我的名字,她一直站在村头的田埂上为我壮行。她担心我一个人走在山路上会害怕,更担心我把校长的话当成耳旁风。那声音在山谷里回荡着,直到我走出了山坳,甚至到学校的时候,母亲的喊声和校长的“政治课”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
师范毕业后,我又念了大学,读了硕士和博士,走上了工作岗位。30多年过去了,窑洞上父亲写的一副副读书做人的“对子”,窑洞里老校长的那堂“政 治课”,窑洞前母亲的叮嘱,田埂上母亲喊我的声音„„它们一直在我耳边萦绕,一辈子都在叮嘱,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在我心里扯着一条条的“红线”,每时每刻都在提醒我:不忘初心,谨慎前行!
30多年过去了,我又回到了这个掺杂着苦辣酸甜的老院子,回到了我早已在那里深深扎下了根的土窑洞前。自从母亲去世后,这里已经变成一种哀思和怀念。哥哥陪我在老窑洞前转了一圈又一圈,向侄子们讲述着我们家的故事。大哥说,他和三哥在家种了一辈子地,日子越来越好,很知足。要我们这些在外面工作的家人永远牢记“努力读书,干净做人,认真做事”的家风家教传承。
快到中午的时候,大家陆陆续续聚集到大哥家的青石窑洞里。这座窑洞虽然比土窑洞更“先进”,但也已有30多年历史,是我们村较古老的“文化遗产”。像往年一样,嫂子早已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端起酒杯互相祝福。按每年的惯例,“家庭民主生活会”在酒桌上如期进行。每个人都要汇报这一年都有哪些收获,都读了什么书,有没有做不守规矩的事情,新的一年有什么想法„„
一串串欢声笑语,一句句严肃叮咛。“努力读书,干净做人,认真做事”这条没有写成文字的家训铭刻在每个人的心里。窑洞里充满了亲情,充满了幸福,也充满了希望„„
勤学自律伴我成长(我的家风故事范文三)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留给家庭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我的家庭是个普通百姓人家,说起我家的家风,没有令人动容的特别之处,却深植于我心,伴随我的成长。
从我懂事时起,母亲就告诉我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生活中,她通过言传身教影响着我,令我感受最深的便是勤学和自律。勤学,就是好学,奋发学习。我的父母是七十年代末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中专生,通过刻苦求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们深刻体会到知识就是力量。母亲从师范院校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她常对我说:“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这是母亲的座右铭,朴实无华的语言承载了她一生的追求。
学习上,母亲不仅要求我发奋努力,自己也是身体力行。平日里忙完家务,大多数时间她会看些教育类书籍,她总说要与时俱进,不断给自己充电。参加工作后,母亲并没有放缓学习的步伐。她报名参加了成人高考,每年利用寒暑假时间,到高等师范院校进修。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先后完成了大专和本科学业,为后来的教学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母亲的刻苦努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小时候,母亲总是让我多读书,教我学会阅读。为了让我融入读书氛围,她常常带我去书店看书,还买一些书让我回家读。她坚持每晚抽出一点时间,陪我一起看书,天长日久,我渐渐养成了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
勤奋学习、阅读求知已从父母的言行中传承到了我的身上,但他们仍然一如既往地影响着我,鼓励着我。每当夜幕降临,我写着厚厚的作业,父母或读书看报、或辅导我学习,家里总有着浓浓的书香气。在温馨的家庭氛围里畅游书海,总给人心情恬淡的意境,让我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我渐渐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知晓了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了“勤”为人生第一要义,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自律,就是言行有规矩,管得住自己。上初中时,母亲曾是我两年的班主任,她的责任心很强,每天早自习总会提前到教室,放学后很晚离开,课间休息时到教室看看,和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想法,给予及时的鼓励。她经常在班会上讲,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在家要听父母的话,在校要遵守纪律,能管得住自己,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儿。回到家里,母亲也对我总说,“该学习时学习,该玩的时候玩。”为了让我有规律地学习和娱乐,母亲和我一起制定了家庭学习时间表,规定每晚只能在写完作业后,才可以看电视。我上小学时,不论冬夏,每晚八点准时休息。初中的时候,只有周末我才可以“自由”。除了在家学习以外,母亲有时会带我出去游玩,让我增长见识。在母亲的教育引导下,我学会了自我管理,要么认真做事,要么放松玩耍,对我而言这就是最初的“自律”。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我始终牢记父母为我树立的榜样,他们虽然平凡普通,却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从事纪检工作以来,父母时常提醒我,做监督执纪工作,必须自身清净,洁身自好。父母的叮嘱,让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作为纪检监察干部,除了主动接受监督之外,更要自律。“自律”,简单的两个字,细细体会,其实从小时候就一直陪伴着我。遵守校规校纪,认真完成学业,在当时还是小孩子的我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长大后,我踏入工作岗位,它也一直在身边守护着我。在前不久播出的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中,极少数纪检监察干部步入歧途,恰恰是没有守住最初的梦想,没能抓牢“自律”,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家风对于家庭的发展和延续至关重要,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虽然我们家没有成文的家训,但是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都牢记着父母的教诲,勤奋学习,严于自律,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各项工作。
言传身教 点滴在心(我的家风故事范文四)
家风是融化在我们血液中的气质,是我们立世做人的风范,也是民风社风的根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我们只有在严谨、良好的家风熏陶下,才会健康幸福地成长。我的家庭也不例外,虽没有明确成文的家风家规,但它存在于祖父辈和父辈的言传身教中。
我的父亲是名乡村兽医,由于技术精湛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父亲经常给我讲述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他早年读书的过程,对当年特别想继续读书而没有机会深感遗憾。回望过往经历,确实感受到父爱如山。父亲承担起整个家庭的生活重担,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努力做点生意,支持我们兄弟俩不断读书,教育我们要多读书多学习才能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前些年生意不好,欠了一些债务,父亲勤劳节俭,不畏艰难,终于还清债务,扭转了家庭经济状况。父亲对爷爷奶奶的孝顺也是远近闻名的,现已60多岁的父亲经常在爷爷奶奶住院时悉心照看。现如今我们兄弟俩都有正式工作,生活幸福,每每想起,觉得没有父亲的支持和坚持不会有我们的今天。这就是父亲,给我的印象就是恪守孝道、遇事冷静、勤劳节俭、坚持不懈。
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慈爱的人。我年幼时,父亲工作忙碌,我的身边尽是母亲的身影。母亲是个朴实而又坚韧的人,当年在村里当了18年的妇女主任,是个老党员了。家中各种家务以及农活基本落在母亲的身上,照顾我们更是无微 不至。母亲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小时候总能看到母亲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还在为我们织毛衣、纳鞋底。上中学,母亲怕我在食堂吃不好,总为我从家里多送些米到食堂,让我能吃好一些。这就是母亲给我的印象,一个伟大慈祥的母亲,带给我的是善良、坚韧、慈爱、奉献、勤俭。
虽然良好的家风不能代替所有的教育,但它潜移默化的力量深入骨髓,刻印在我们的灵魂上。父母从小对我的口头教育不是很多,但他们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影响着我,而我的表现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许。幼时我在同辈的孩子中就是口碑最好的,最受大人们信任。上班后受到最多的表扬就是为人正派、勤劳节俭。当时没有思考其原因,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家风对我的影响吧。
现在我也有了孩子,身为人父,肩上就有了更多的担子,教育问题也是随之而来。看到身边有朋友经常训斥孩子,虽然都是正确的道理,但是效果总是不甚理想,我想作为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呈现出自己如何遵守规则,而不是强迫孩子执行规则。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孩子看到规则美,心悦诚服地接收。想让孩子成为德才兼备的人,父母首先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我会把勤劳节俭的良好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每个人的成长就好像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人生的所闻所见。每件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家风是包罗文化密码的中国书本,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家风的建设、传承,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家庭的现状和未来、一个民族的传统与创新。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风对社会风气有着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引导和示范作用。对领导干部而言,良好家风既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又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
第五篇:我的家风故事
先做人,后做事,万事尽力,方无悔
——幸福之胡迎春的一家
我家是个大家庭,父母、兄弟都蜗居我家,算上妻女,常住人口6人,房子虽然不大,到也过得其乐融融。父母慈祥,有长者的风范;兄弟明理,和睦谦逊;妻子贤惠豁达,心地善良;女儿乖巧懂事,善解人意。从2002年至2012年兄弟结婚的十年间,我们都在以大家庭形式生活,没有沙过一次皮„„
在我小的时候,我父亲是一个民办教师,工资不高,却思想高。从小就用古代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我,常对我说一句话“先做人,后做事,万事尽力,方无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句话的意思也在我心里不断地成长,意义也越来越丰富,真是让我受益非浅呀!在父亲的做事严肃认真的品质的引领下,于1991年我们父子俩同时考入了丰都县师范学校,父亲读师范的民师班,我读师范的普师班,成了同级的校友!在我老家及学校都传成了佳话。就连现在你父亲退休了,有时还仍向以前一样,从思想还要对我们大家进行教育呢!
古有说法,婆媳关系最难处。可在我家,却怎么也验证不了古人的这个说法。在所有亲人的眼里,邻里之间,都说我媳妇像我妈的女儿一样,其实我妈也把我媳妇当女儿一样对待,我媳妇呢,当然也是一个好媳妇好女儿啦!我妈其实真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20年前,我和我媳妇刚参加工作不久,我在武平镇工作,她在龙河镇工作,工资也真不高,有时还要支持我的和 她的弟弟们读书,其实那时日子真还是过得清苦咯。有一次,我妈知道媳妇病了,好几天了都还是咳嗽,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总想让她的病早点好,想给媳妇买点药,妈妈就从老家背玉米去龙河镇上卖,结果去买药的时候,卖玉米的钱还不够买医生推荐的那几种药。妈妈二话没说,又从镇上返回到老家再背一次玉米去镇上,终于买好了药送到我媳妇的学校去,来回要走三四个小时的路呀。就是今年过年的时候,媳妇讲起这事,眼泪都还止不住地往下流。妈妈就是这们的朴实善良,虽然没有大道理,却用她那实际行动教育着我们年轻一代,乃至我的下一代。
我媳妇,真是一个无可挑剔好媳妇。虽不是出自大户人家,却有着大家闺秀的风范,尊老爱幼,知书达礼,把与父母、兄弟和子女的关系,处理得和和美美,兄弟自从当兵回来,一直在我家住了10年,从来没有吵过半句嘴。有时兄弟和父母拌嘴的时候,她还是一个金牌调解呢!能容下父母一起住的当然是好媳妇儿,能容下兄弟一起住的嫂嫂,那可不是多见的,我媳妇就是这样心胸宽广。这正是因为,我们家有这个家风!
现在,我女儿已经14岁了,上初二了。在现代育儿理念下,母女像姐妹,父女像朋友,平等和睦,风趣幽默,在谈笑中我们也会俨然对她讲爷爷曾经讲过的话:“先做人,后做事,万事尽力,方无悔”!儿女也很听话努力,连续三期在班上第一,我们现在根本不担心的她的学习。在家庭生活中,她是幸福的,我们也是幸福的!有一次,她妈妈去山东学习了七八天回来,女儿却 还在家布置客厅,布置窗户,用气球写着“欢迎回家”的标语,进门的时候还撒纸屑„„心里满满都是幸福呢!还有一次,也是她妈妈38岁的生日,由于和同事一起,所以很晚才回家,大家都睡了。一进门,就看到吊了一块牌子,用彩笔绘出的“生日快乐”格外显目,细一看,背面还贴了一张纸条,指引我们到小客厅、餐桌上的气球里、茶几上、最后引导我们去卧室,把这些小纸条放在一起,竞是藏头诗——生日快乐!最后还找到一个贴心的礼物——U形枕。因为前段时间我媳妇的颈椎痛,没想到女儿这么细心,悄悄地送了一个治颈椎痛的U形枕。当时我媳妇感动得泪水哗然,其实也被感动着„„
就在前几天父亲节,女儿给我送了一张带信的贺卡,虽然她说我是一个逗比老爸,但她说满满的都是爱哦!此刻我的心里也满满的都是爱,满满的都是感动,满满的都是开心„„
在我们这个大家里,平等和睦,互敬互爱,时时想来,这不就是我们常年道的家风吗?一定要让这种满满的温馨延续到永远!
二〇一五年六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