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在宁德》心得体会
《习近平在宁德》讲述了习近平同志任宁德地委书记时期,在福建沿海一个“老、少、边、岛、穷”的欠发达地区,以客观清醒、立足长远的战略思维,求真务实、从严治吏的领导作风,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真挚情怀,以及功成不必在我的广阔胸襟,带领闽东人民摆脱贫困的经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深受感动和震撼。
一、要学习四下基层,真挚淳朴的人民情怀。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习近平同志到宁德后,没有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而是与陈增光书记交接在基层,在酷暑的七、八月跑遍了宁德下辖的9个县市,向基层要真相、要思路、要答案,紧紧抓住了闽东的三大特点,着眼于克服三大弱点,努力去发挥三大优势,立足实际,提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的发展思路。到任不到五个月,就亲自下基层参与信访接访,把“别人找我们”变成“我们上门去”,了解人民愿望,真心实意解决群众问题,特别是跋山涉水,“三进下党”,展现了强烈的为民情怀。
只有到基层去调研,才能知道人民的疾苦,才能听到群众的呼声和盼望,了解群众的思想和困难。在总书记这些地方治理实践中,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解了总书记为民、忧民、亲民、敬民、惠民的情怀。正因为忧人民之所忧、想人民之所想,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活动才能聚焦人民的福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部理论观点才能说到人民的心坎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才能具备感召人心的强大力量。正因为始终把人民当作国家的主人来敬畏,当作真正的英雄来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着眼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始终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攻坚克难、强基固本,使一切积极因素竞相迸发其能量,一切有利于造福人民的源泉充分涌流,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地理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制约,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巨变,只能是渐进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他提倡立足实际有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是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他提倡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是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那种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他提倡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是“三天打
摆脱贫困、脱贫攻坚,要有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知难而进,攻坚克难,勇于奉献。不善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从全局考虑很难做好当地工作;不善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考虑长远的发展,就很难对当下的发展有清晰的思路。在我们的工作中,既要认真学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有关要求,又要结合学校和办公厅实际,确立具体可行的工作目标。一旦确立好目标,就要沉下心来,拿出锲而不舍的干劲儿,人一之,我十之,以百倍的信心、现,宁德的贫困意识严重,言必称贫,干部群众中普遍存在安贫乐道、穷自在的思想,急功近利、无所适从的思想,自信心不强,内生动力不足。他指出事物的发展,外因永远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人穷不能志短,扶贫先要扶志,摆脱贫困首先要摆脱贫困意识和贫困思想。
自己看扁了,而是应该深入分析落后原因,看到大有潜力、大有希望的一面,多讲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话,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可以先飞、也可以高飞、快飞,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能最终摆脱贫困。在我们的工作中,也时常会遇到困难挑战,不能过分强调困难、强调客观制约、强调自身能力不足以完成任务,而是要正视问题,直面挑战,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增强本领、提高能力。
德所做的一切,正是“心无百姓莫为官”的真实写照,总书记的宁德岁月,孕育出了远超前于那个年代的思想观念,产生出了影响他未来治国理政一系列重要思想的雏形。学习《习近平在宁德》对于我们学深悟透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感染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充满信心、脚踏实地、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