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决定》心得体会
学习《决定》心得体会
我通过认认真真地学习了《决定》,现将自己的初步体会和心得作一汇报:
一、研学《决定》,吃透精神。《决定》包括三大部分和两个附件,共15页,1.1万字,重点项目涉及4大类140个,重大政策涉及10大类44条。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有原则性的,也有明确数字化的等。要真正理解了才知道怎样去争取去落实,一问三不知是不可能去争取政策,落实《决定》的。所以,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学习《决定》,原原本本地学,一字一句地学习,反复地学,达到牢记《决定》内容,理解透《决定》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用活、用足、用够、用好相关政策,争取到更大更多的实惠。
二、广泛宣传,凝聚力量。在深入学习《决定》的基础上,要广泛宣传决定的重大意义和内容,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进行宣传。通过学习宣传,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争做新贡献的蓬勃正气,人心思干,人人想干,人人能干,让干事创业的激情迸发,让干事创业的智慧闪烁。要有一股干事创业的精神,弘扬“宁愿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苦干精神,抱着“宁可掉三层皮,也要建成二城市”想法,实干苦干加巧干,干字当头,做字当先,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三、用《决定》定位工作。我们的工作在原来十二五的规划基础上,要对照《决定》的要求,重新进行调整,以适应和促进《决定》的更高要求,都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加以分析和研究,重新明确我们的任务和工作的重点。我们要立足本职工作,从当前做起,从小事做起,众人拾柴火焰高,万众一心可填海。我们要按《决定》的要求,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加强对接,使各项内容和项目落地生根。最终能够打造一支过硬的队伍,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熟练,服务意识强,廉洁高效,开拓创新,真抓紧实干,把一个个项目,一件件事情办好,办出成效。
四、珍惜机遇,贡献力量。人的一生,遇上大的好的机遇并不会很多,我们遇上了,就应该百倍珍惜,并在其中努力工作,建功立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大好时机。若干年之后,我们不要因为我们的碌碌无为而悔恨,要为我们的辉煌成就而骄傲。《决定》描绘的蓝图是美好的,但要把它变成现实,需要全体齐心协力、奋力拼搏、扎实工作才能实现。我们要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把机遇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成果,更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创造,需要汗水和心血,需要一点一滴地去积累。
总之,做到能够当天办的事决不拖到第二天,能够办好的事决不办差,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会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历史机遇,让宏伟目标早日实现。
第二篇:学习《决定》心得体会
学习《决定》心得体会
我通过认认真真地学习了《决定》,现将自己的初步体会和心得作一汇报:
一、研学《决定》,吃透精神。《决定》包括三大部分和两个附件,共15页,1.1万字,重点项目涉及4大类140个,重大政策涉及10大类44条。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有原则性的,也有明确数字化的等。要真正理解了才知道怎样去争取去落实,一问三不知是不可能去争取政策,落实《决定》的。所以,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学习《决定》,原原本本地学,一字一句地学习,反复地学,达到牢记《决定》内容,理解透《决定》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用活、用足、用够、用好相关政策,争取到更大更多的实惠。
二、广泛宣传,凝聚力量。在深入学习《决定》的基础上,要广泛宣传决定的重大意义和内容,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进行宣传。通过学习宣传,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争做新贡献的蓬勃正气,人心思干,人人想干,人人能干,让干事创业的激情迸发,让干事创业的智慧闪烁。要有一股干事创业的精神,弘扬“宁愿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苦干精神,抱着“宁可掉三层皮,也要建成二城市”想法,实干苦干加巧干,干字当头,做字当先,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三、用《决定》定位工作。我们的工作在原来十二五的规划基础上,要对照《决定》的要求,重新进行调整,以适应和促进《决定》的更高要求,都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加以分析和研究,重新明确我们的任务和工作的重点。我们要立足本职工作,从当前做起,从小事做起,众人拾柴火焰高,万众一心可填海。我们要按《决定》的要求,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加强对接,使各项内容和项目落地生根。最终能够打造一支过硬的队伍,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熟练,服务意识强,廉洁高效,开拓创新,真抓紧实干,把一个个项目,一件件事情办好,办出成效。
四、珍惜机遇,贡献力量。人的一生,遇上大的好的机遇并不会很多,我们遇上了,就应该百倍珍惜,并在其中努力工作,建功立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大好时机。若干年之后,我们不要因为我们的碌碌无为而悔恨,要为我们的辉煌成就而骄傲。《决定》描绘的蓝图是美好的,但要把它变成现实,需要全体齐心协力、奋力拼搏、扎实工作才能实现。我们要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把机遇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成果,更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创造,需要汗水和心血,需要一点一滴地去积累。
总之,做到能够当天办的事决不拖到第二天,能够办好的事决不办差,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会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历史机遇,让宏伟目标早日实现。
第三篇:学习《决定》心得体会
学习《决定》心得体会
我通过认认真真地学习了《决定》,现将自己的初步体会和心得作一汇报:
一、研学《决定》,吃透精神。《决定》包括三大部分和两个附件,共15页,1.1万字,重点项目涉及4大类140个,重大政策涉及10大类44条。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有原则性的,也有明确数字化的等。要真正理解了才知道怎样去争取去落实,一问三不知是不可能去争取政策,落实《决定》的。所以,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学习《决定》,原原本本地学,一字一句地学习,反复地学,达到牢记《决定》内容,理解透《决定》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用活、用足、用够、用好相关政策,争取到更大更多的实惠。
二、广泛宣传,凝聚力量。在深入学习《决定》的基础上,要广泛宣传决定的重大意义和内容,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进行宣传。通过学习宣传,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争做新贡献的蓬勃正气,人心思干,人人想干,人人能干,让干事创业的激情迸发,让干事创业的智慧闪烁。要有一股干事创业的精神,弘扬“宁愿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苦干精神,抱着“宁可掉三层皮,也要建成二城市”想法,实干苦干加巧干,干字当头,做字当先,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三、用《决定》定位工作。我们的工作在原来十二五的规划基础上,要对照《决定》的要求,重新进行调整,以适应和促进《决定》的更高要求,都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加以分析和研究,重新明确我们的任务和工作的重点。我们要立足本职工作,从当前做起,从小事做起,众人拾柴火焰高,万众一心可填海。我们要按《决定》的要求,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加强对接,使各项内容和项目落地生根。最终能够打造一支过硬的队伍,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熟练,服务意识强,廉洁高效,开拓创新,真抓紧实干,把一个个项目,一件件事情办好,办出成效。
四、珍惜机遇,贡献力量。人的一生,遇上大的好的机遇并不会很多,我们遇上了,就应该百倍珍惜,并在其中努力工作,建功立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大好时机。若干年之后,我们不要因为我们的碌碌无为而悔恨,要为我们的辉煌成就而骄傲。《决定》描绘的蓝图是美好的,但要把它变成现实,需要全体齐心协力、奋力拼搏、扎实工作才能实现。我们要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把机遇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成果,更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创造,需要汗水和心血,需要一点一滴地去积累。
总之,做到能够当天办的事决不拖到第二天,能够办好的事决不办差,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会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历史机遇,让宏伟目标早日实现。
第四篇:学习《决定》心得体会
学习《决定》心得体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反腐倡廉建设,为公安现役事业全面发展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纪律保障,根据****关于转发《中共公安部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反腐倡廉建设的决定》的通知要求,本人能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决定》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现将学习心得汇报如此:
“天地之间一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可以看到,从“五条禁令”、“四个严禁”到《决定》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公安部党委、部消防局党委抓反腐倡廉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包公、海瑞的故事热映荧屏,久演不衰;人民公仆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催人泪下……是的,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清正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然而一些腐败分子,他们追求权位、金钱、美色,以索取为人生的目标,以享乐为生命的支点:从刘青山、张子善到胡长青、成克杰,再到郑筱萸、陈良宇,他们背弃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利令智昏、以权谋私,最终落得倾家荡产、身败名裂,为人民唾弃;来看我们的身边,从马跃飞、夏土万到蒋怀林、郭引骞,再到胡国平、朱政、安程,贪欲无节制、终成阶下囚,财梦醒时悔已晚。
一正一邪、一清一浊,历历在目,须深思……
时代呼唤正气,社会倡导和谐。在我们的社会,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也强盛不起来。“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应当成为我们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知荣明辱树新风,我们的民族才能站在时代前列,领引时代风尚,推动时代进步。
学《决定》、扬正气、促和谐,这是国家和人民的期待。“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这是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新一届国家机构工作人员提出的希望和要求,作为祖国的红门卫士,我们肩负着人民赋予的重任,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要顺应人民的意愿,忠诚履行使命,经受复杂考验,切实做到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认真学习《决定》,坚决贯彻《决定》,我们才能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消防工作的新期待,然而作为警校基层干部,我们必须履行职责,在培养消防人才下功夫,才能更好地实践“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的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树立昆明消防指挥学校的良好形象。
学《决定》、扬正气、促和谐,这是时代的召唤。当前,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万众一心,团结奋斗,朝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主张新措施,最终目标就是一个: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这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培养优秀基层指挥人才的昆明消防指挥学校是承担防火、灭火和抢险救援重任的公安消防部队的重要人才源泉,必将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身为昆指学员队干部的一员,我们必须增强政治责任感,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以“争建优秀警种、争创优秀警队、争当优秀官兵”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决定》,坚决贯彻《决定》,深入查找反腐倡廉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明确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口,切实把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点滴平凡小事做起,不断改进和加强警校作风建设,全面提高警校整体素质,努力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
“反腐莫论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我们应该携起手来,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少一点私情、多一点忠诚,少一点庸懒、多一分追求,少一点索取、多一点奉献,经得起考验、顶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珍惜革命气节,弘扬主旋律,在学习贯彻《决定》上走在队伍前列,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第五篇:学习决定的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心得体会
法治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依法治国再一次提上了中央的议事日程,依法治国主题令人期待。
当前,社会转型进入深水区,法治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显。首先我认为将依法治国摆在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当前形势,应时而生的。《决定》中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正如我党一直紧抓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什么会有腐败和党员作风问题关键在于经过了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我们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然而反腐败体系以及配套的监管制度上存在不足,要想反腐不断深入,关键还是从法治,制度中汲取力量,依法治国就是依法反腐的重要基础,大力弘扬法治,才能让风清气正的政治新常态固化下来,还有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香港非法占中问题,很多青年学生并不清楚基本法的规定和人大决定的来龙去脉,法律意识较为淡薄,虽说追求普选的朴素愿望,但是最终还是被反对派和一些图谋不轨的国外敌对势力蛊惑成为占中主体。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是法治社会题中应有之义。广大职工群众既是法治的受益者,也应该成为法治的倡导者和建设者。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广大职工群众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自觉学习各种法律知识,坚定法治信仰,树立法治理念,培育法治精神。学会运用法律,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只有营造一种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才能顺利运转,社会公平正义才不会缺席。营造这种氛围,人人皆有责。而一旦形成这样的社会氛围,人人皆受益。
其次这次《决定》重点突出了宪法这一根本大法在依法治国中的根本地位,也变相的加强了宪法的实施。《决定》中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设立了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此举首先将有助于增强宣誓仪式的庄严性,增强宣誓主体对宪法的敬畏感,使他们能更好地铭记自己对宪法、对公众、对这个时代所作的庄严承诺。很多年来我们只知道宪法在国家的重要地位,但是宪法的内容以及具体的规范细则恐怕只有专业的法律人士才准确知道,此举对于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宪法和帮助普通老百姓了解宪法上都有重要意义。最后是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一点的提出,首先我党将依法治国写入了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应,一切法律的制定和修改都该以宪法的有关规定为核心,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自然应该坚持依宪治国。而宪法又规定了我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也就说明了共产党是执政党,宪法中很多核心的内容比如保证人权、国家性质、如何架构国家权力等是我党治理国家的根本宗旨和方略最集中体现,和我党依法行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谋而合的,政治清明需要法律制度加以约束和维护,所以依法执政理应首先坚持依宪执政。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中国的宏图已经徐徐展开。让我们凝聚一切智慧和力量,沿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指明的方向,为建设法治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不懈奋斗!
学习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再一次提上了中央的议事日程,依法治国主题令人期待。
近年来,人们的眼光总是被那些典型的案件所吸引,总是批评那些典型案件的违法之处。殊不知,在这个社会里,不仅仅违法案件是坑人的,还有许多看似合法的案件也是违反公序良俗并损害公民正当利益的。例如这些年来,许多地方依据《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八条第(二)项的规定,以“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区改建,需要调整使用土地”为由收回了许多公民、法人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而进行商业开发。如果原土地使用权人不服而诉讼,则无胜诉之可能,其原因是有法律作为该行政侵权行为的支撑。当然,该法条第(一)项“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的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事由也创造了同一法律条款内部的矛盾。至于不同 法律之间的矛盾则是举不胜举。
从上面这个十分典型的法律内容矛盾的例子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要真正依法治国,就无法回避立法缺乏科学性的问题。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立法过程缺乏民主,对公民权利的保护不到位,从而导致立法的前瞻性与现实性统一的不理想。要解决科学立法的问题,必须解决立法公正性、公开性、效率性、群众性、统一性五个问题。
立法的公正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绝大多数法律的制定都有行政立法痕迹。其中多半法律是由行政主管部门先行起草,经国务院法制办审查,然后由国务院报立法机关审定成为法律。而行政法规层面,部门立法的比例更高。
行政机关立法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在效率优先的指导思想的背景下,行政机关立法与权力机关立法相比,所具有的执行性、补充性、技术性、灵活性、应急性、具体性、先行试验性和效率性等特点被夸大,造成了中国法律体系内外冲突的局面。行政主管部门起草立法项目有其合理性,行政主管部门对于所要规范的领域有着相对丰富的管理经验,对于现实存在的急需立法规范的事项较为熟悉,对存在的问题较为清楚。因此,起草的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立法效率较高,然而,法律的公正性是法律的生命,中国的许多法律充分表现出明显的部门利益,立法成为一些部门占有权力资源的方式和分配既得利益的手段。通过立法,将本部门的利益加以固定,为将来的法规、规章维护本部门的权力与利益留下窗口,从而导致立法质量不高,难以实现立法的宗旨和目的。立法过程中,行政主管部门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涉及部门权力、利益的“核心”条款、“干货”条款上,而对制度设计的必要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等的总体研究把握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其结果不仅解决不了立法原本想解决的问题,甚至会造成负面的规范引导,损害法律的权威,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
除了参与立法活动的行政主管部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之外,立法中偏袒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也是不争的客观现实。这里有利益集团施加影响的原因,也有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起草法律草案时听取、考虑相关利益方的意见不全面的原因。显然,在制约机制尚未健全和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行政机关立法对于法律的科学性有着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要增强立法的公正性就需要法律草案的起草机构更加超脱,更加中立,更加专业,没有部门利益。为此,必须尽快改变立法由行政主管部门主持起草的局面。目前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由人大专门机构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办法来起草法律草案。
立法的公开性
《立法法》第五条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然而,如何实现却没有法定的具体程序,最见效的方法其实是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增强立法透明度。
作为法律,只有公开才有效力,其制定同样不存在必须保密的理由,必须增强立法的公开性。改变这个现状的关键是立法从起草时就公开,坚决抛弃立法神秘化的传统观念,建立和健全公众参与立法的机制。
在拟定立法计划、制定立法项目的阶段,就应广泛、深入地征求公众意见。在起草过程中,要注重通过中介组织、人民团体、社区等多种渠道倾听基层民众尤其是弱势群ti的意见,使他们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合法权益在制度建设中得到充分保障。在草案的修改中,要完善立法听证制度并探索建立对听取和采纳意见情况的说明制度。草案定稿后要及时公开,听取社会的意见和建议。!。这方面,全国人大法工委在物权法的起草过程中做得很不错,但是其他法律就没有如物权法那样及时公开征求意见。
立法的效率性
立法是件严肃的事情,需要仔细思量、推敲。但是,法律又有一定的时效性,要讲究效率。有学者评论认为“目前我国立法效率较低,存在立法浪费、立法越权、立法谋私、立法寻租和立法低质五大现象”,而我的认识是当前立法效率性问题中最大的问题是立法效益问题。
立法效益即立法实施后所产生的符合立法目的的有益效果,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立法的经济效益是指立法实施后对经济发展产生的有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节约交易成本,为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提供行为规则,保证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一致,减少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经济活动结果的可预见性。立法的社会效益指立法实施后所产生的对社会的有益效果即社会的有机协调状态,如法治秩序的进步、社会稳定性增加、人们的安全感增强、社会生活秩序好转、道德水平提高等。立法效益越大,单位成本的产出就越大,立法效率就越高;相反,立法效益越小,单位成本的产出就越小,立法效率也就越低。因此,可以说立法效益和立法效率成直接正相关。现实中由于某种原因,起草过程中博弈的时间越来越长。大多数立法项目特别是涉及多部门的立法项目,各部门为维护和争取本部门的利益,不断展开博弈,使立法周期延长,协调难度加大,在影响立法公正的同时严重影响立法效率。一些急需立法解决的社会问题,法律却迟迟不出台。例如,为了防止土地财政引起的暴力征地与拆迁的问题,物权法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后,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部门法的相关规定却依旧不改,导致社会矛盾加剧,这显然是一种渎职行为。
立法的群众性
当前立法透明度还不够,公众参与渠道比较有限,公众参与程度比较低,作为资源分配优势方的行政主管部门和强势利益代表方在参与立法和意见表达方面占据优势,对立法的影响更强,导致相对弱势利益方意见容易受到压制,使受到影响的各方利益在立法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反映。一些法律在制定过程中受到部门利益的影响,行政机关借法扩权,与民争利,为本部门的行政行为寻求合法外衣。在行政立法中,有的部门为本部门的管理便利,随意为本部门设权,不断增设审批权、许可权、处罚权、收费权等,增设公民的义务,却对规范本部门行政行为的内容重视不够,甚至刻意规避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忽视对被管理人应享有权利和利益的保护。
这个问题上除了立法机关需要认真履行义务外,还要充分发挥政协等(包括律师)社会团体在立法过程中的决策咨询作用和公共舆论的监督作用。应当尽可能地利用社会团体的优势,在立法中听取他们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反映各界要求,更好地体现公众利益。全国律协和律师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其次要借助舆论监督,限制部门利益膨胀和立法权滥用的同时,调动社会关心并参与立法的积极性。
立法的统一性
当前中国的上位与下位法之间,同级法律之间,法律与法规之间相互冲突。最典型的是“物权法”与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之间的冲突。国务院各部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会市、较大的市都有规章制定权,这种分散立法导致法条之间相互矛盾的现象时常出现。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甚至于规章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之间对同一问题规定不同,使管理对象无所适从。
首先,一切立法都必须加强立法规划的权威性。立法必须坚持从公共利益出发。规划立法项目选题时,要杜绝部门利益。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立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法治政府意识,注重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正确处理公共利益和部门利益、权力与责任、服务与管理、实体与程序的关系。
其次,要确保立法机关的权威性。要更多地运用好全国人大机关的立法资源,结合人大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权力机关的立法主体作用。不仅仅是法律,还有法规的制定,人大都应及早介入,尽量减少行政立法数量,有效地杜绝条块分散立法带来的立法冲突,较好地克服行政立法带来的部门化倾向和行政权力膨胀等弊端。
依法治国当然需要执法机关认真执法,但若是法律本身有瑕疵,有法必依就成了个问题。而科学立法,不仅可能使社会有法可依,而且还可能保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所以,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与保证。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心得体会
本单位2015年全体干部职工集体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
《决定》从七个大方面阐述了依法治国必然性和重要性,鲜明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命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1、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针对守法意识淡薄的问题,全会决定要求从小学开始,把法治课纳入到各阶段国民教育体系中,并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位“国家宪法日”。让法治的思维方式在广大青少年中得以形成,有利于他们形成守法护法、爱法弘法的终身习惯,进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良好氛围。
2、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把法治建设成效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
3、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观念。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心得体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全疆上下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准确把握、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新疆实际,全面推进依法治疆。
法治是宪法确定的重要原则,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依法治疆的重要性,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更是进一步从战略全局高度将“依法治疆”纳入中央治疆方略中。依法治疆方略着眼于稳疆兴疆、富民固边,对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有着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全面推进依法治疆,是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制度基础,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法治保障,是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的重要途径。所以说,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完全符合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实际,符合新疆各族人民的愿望和需求。
依法治疆,展现的是公平正义,顺应的是社情民心,更是推进新疆现代化建设的必然。当前,新疆改革发展稳定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与国内外“三股势力”的斗争是长期复杂尖锐的。同时,随着各种利益诉求日益增多,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全面推进依法治疆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全面深刻认识依法治疆的重要性现实紧迫性,自觉把新疆工作放在全国大局中考虑谋划,切实增强依法治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做好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各项工作。
目标既定,蓝图绘就,重在落实。要通过深入学习领会,吃透精神实质,进一步深化认识,为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要求;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法治领域改革这一根本途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当前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落实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全面推进依法治疆,最关键最核心的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全会提出的许多重要举措,是从全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分解到我区各地州、各部门、各单位,学习传达贯彻落实的过程既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性实践的过程,十八届四中全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开辟出更加宽广的道路,我们唯有紧密结合新疆特点和自身实际,在中心工作、重点领域等方面的法治建设上敢闯“险滩”、敢破“瓶颈”,才能学出实效,干出成绩,才能凝心聚力谋发展,真抓实干谱新篇。
全面推进依法治疆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对实现依法治疆的新目标充满信心,等待我们的一定是更加美好的明天。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心得体会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坚强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自觉维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全民守法的目标,把“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阐明了守法对于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必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产生深刻影响。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从制定出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我国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但法律要充分发挥作用,离不开信法、守法的深厚土壤。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法治信仰,一个社会缺乏法治精神,法治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法虽立而难行。只有把培育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树立法治意识置于法治建设全局的重要位置,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才能让法治在人民心中生根,在社会运行中生效。
信仰不会自发产生。培育法治信仰,离不开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只有通过深入基层、走进社区等方式,深化和创新法治宣传,扩大和增进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了解,才能进一步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的现代公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需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让法治进校园、进教材,将法治精神和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提高普法教育的有效性,从知法懂法进而到信法用法,牢固树立起对法治的信仰。
法治建设有赖实践。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感知,很大程度来源于切身体验。完善和健全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司法救助,让老百姓打得起官司,让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就地解决,全社会尊法守法必然渐成风尚。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畅通群众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建立健全人民群众依法维权、化解纠纷、利益表达等机制,使群众合法权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切实维护和保障,就会极大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法治信仰落地生根找到坚固支点。
事实是最有力的说明,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法治信仰最好的支撑。法治不是抽象概念而在于具体实施,存在于每一次执法、司法实施的过程中。公正的裁判是加固法治信仰的基石,而不公正的裁判会污染法治精神的源头。如果通过正常程序不能得到公平正义,人民群众对执法部门司法机关就难以形成信任,其公信力就会受到损害。只有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让违法者付出代价,杜绝法外开恩,对每一起司法个案都公正审理,才能使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全民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