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篇学习2020年全国两会心得总结
篇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实事求是地总结了5年的工作,并提出了今年的主要任务,提到的问题都是事关改革和发展大局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的应对措施可操作性很强,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发展需求,说出了老百姓爱听爱看的大实话,求真务实,催人奋进。
伴随着政协会议的召开,关于两会热点话题的讨论也在不断升温。然而,我对热点四感触特别深。去年以来,“表哥”“房姐”相继被查处,显示了网络时代反腐的新威力;“‘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给力表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加强“裸官”监管的指向,让人们感受到新一轮反腐风暴势头正劲。如何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如何加强对权力监督制约,两会代表委员发表真知灼见。我国反腐败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但是反腐败的法律制度仍然不够完备,很多制定出来的法律在规定上过于宽泛,可操作性也不强,这样不利于打击腐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对祖国的腐败的问题是比较关注的。对于腐败问题我想说,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是反腐败三项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我认为,要做到廉洁自律,必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动力源泉和前进坐标。古人说“物必自腐而虫生”,腐败现象表现上看来是经济问题、道德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关键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视学习,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知识水平至关重要。
其次,要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当今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扩大,一些腐配思想文化对党员干部的侵蚀也不断呈加剧趋势。因此,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要善于接受方方面面的监督。邓小平同志讲“关键在人”。党内监督机制中接受监督的人是主体。接受监督的人有了接受监督的意识,自觉接受监督,这一机制就产生了动力和活力。
因此,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把党和人民交给自己行使的权力置于法规制度的约束之下,把自己置身于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中。
篇二
对于中国而言,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学习好“两会”精神,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党员来说,要学好两会精神,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就要“心肠热”,热爱公共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立党宗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也是我们党一直不变的初心。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关乎众多人群的福祉,需要执政团队来处理好各类公共事务。年轻干部是党执政的骨干力量,从踏入干部队伍行列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想明白,除了追求个人幸福,更要心系社会发展,看问题、做事情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向、行为导向应该聚焦于公共事务和落脚于公共群体,不能把当干部的初衷定位于服务自我的小圈子,更不能异化公权力的性质,把公权力沦为私人领域的奴隶。
要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就要“头脑灵”,思路广办法多。时代大潮如滚滚大江奔流向前,置身其中不进则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互联网的运用的双重叠加效应更是加剧了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要做时代的弄潮儿必须跟上时代节拍、引领时代发展。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高品质普惠性的民生服务、有活力有秩序的社会治理等,一个个难题都得下非常之功、尽非常之力才能做成,不少既有的做法面临行不通的困境,干部得“脑洞大开”“奇思妙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用好“人”这一生产力的作用,用时代之法解时代之题。
要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就要“筋骨壮”,敢扛事能成事。越是爬坡过坎越是矛盾复杂,考验也就越大。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既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风险挑战集中凸显期。年轻干部常有急功近利、自以为是、朝令夕改、眼高手低的毛病,如果不下大力气加以解决,练就真本事,真到了打硬仗的时候,恐怕很难成功闯关。要沉下心来,心无旁骛地钻研业务,而不是整天琢磨着怎么升迁;要做老实人,讲真话做实事,而不是整天油头滑脑工于心计;要勇挑重担,敢啃硬骨头,而不是拈轻怕重惯于讨巧;要虚心好学,向人民、向实践学习,而不是心高气傲自视清高。唯有勤干、苦干、实干,才能把“武功”练好,塑造属于年轻干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要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就要“手脚净”,讲规矩守底线。“公生明,廉生威”,从事公共行业必须讲公信、重廉洁,才能有立足之地。年轻干部应该扣好讲规矩的第一粒扣子,牢固树立守底线的意识,清清爽爽做事、干干净净做人。要常学,增长理论素养,涵养浩然正气;要常醒,时不时看看反面教材,从中汲取教训;要常思,把所学、所看、所听、所做融合起来,辨析其中的真理、剔除误导人的歪理,在心中树立好是非评判标准。
江山代有才人出,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年轻干部要时刻树立干部意识,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饱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练就“一身好武艺”,守护好红色江山。
篇三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重要论述和实践要求,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和实践要求。xx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生态屏障,是千湖之省、鱼米之乡,长江流经里程最长,是三峡工程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所在地,拥有生态宝库神农架和天下粮仓江汉平原,担负着保证“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重大任务。我们必须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要持续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我们要从政治上深刻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铁腕治江”的坚定决心,正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长江经济带发展“五大关系”,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规矩和导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和“十大战略性举措”,推动长江经济带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要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扎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和危废固废污染整体防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原则和思路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也是经济发展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也正是培育产业新结构、形成新格局的重要契机和必经过程。我们要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顶得住压力、经得起转型的阵痛,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坚持生态优先一寸不让,绿色发展半分不松,我们就能促进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同步发展,让绿色成为荆楚大地高质量发展最鲜亮的底色。
篇四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再次吹响改革开放的进军号角,激荡起创新创业创造的春潮。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以改革创新推动事业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今年两会上,从着力解决影响创新创业创造的突出体制机制问题,到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从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到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改革开放的谋划部署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时间”。把两会精神贯彻好、落实好,最关键的是要在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创业创造上下功夫,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没有止境,改革永远在路上。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审议通过外商投资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今年两会作出的一系列部署,突出问题导向,回应社会关切,坚持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就要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扫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调动各方面抓改革落实的积极性,让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出路在创新,难点也在创新。要培育有利于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聚焦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普遍反映强烈的问题,以改革疏通堵点、纾解痛点、攻克难点,不断夯实制度保障,为创新松绑、为创业加油、为创造助力。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只有激活“人”这个生产力当中的关键因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和不竭动力。
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到春意融融的神州大地,改革强音振奋人心,创新活力扑面而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来,用改革创新破局开路,我们就一定能啃下硬骨头、完成硬任务,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