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最新(精选合集)

时间:2020-05-20 14:4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援鄂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最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援鄂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最新》。

第一篇:援鄂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最新

不少英雄的身影已经逆行而上,为了祖国大地的安宁,人民身体的康健,他们奋勇前行无所畏惧,因为这“疫”路上有你,我们坚信寒冬终将过去。一起来看看援鄂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最新5篇精选,欢迎查阅!

援鄂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1

2020年是一个新的开始,可是,恰好在春节降临之际,中华人民再一次面对病毒危机:新形冠状病毒,距离上次2003年非典仅过去17年。

我在新闻上看到,由武汉为传染源引起的新形病毒向全国扩散。记者统计分析,一月十日到二十二日离开武汉前往全国各地的人员分别到达周口、岳阳、宜昌、合肥、重庆、南宁、广州等地。这是一种急性感染肺炎。

病因是因为人们吃了菜野生中华菊头蝙蝠果子狸。这是一次严重的危机,作为人类我们不应该反思吗?

如何保护好自己?首先,不要随意听信各种谣言,科学防控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号召每个人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处,在公共场所要戴医用口罩,其次注意快食卫生,勤洗手、多饮水尽量不在外面吃饭,少出门。如果出现发热,咳嗽,请及时就医检查。

我希望全国人民手拉手携手共抗此次危机,都在自家待好,不乱跑。由祖国在我们一定可以度过这次危机,很务医护人员已经放弃和家人过年的机会,奔赴疫场一线,我们更应该相信他们!

加油武汉,加油白衣天使,加油中国,愿世间的美好与你们环环相扣。

援鄂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2

春节,应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一场疫情,像一个巨石砸入我们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一时间,巨浪翻涌。

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而使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各自带着合作伙伴赶往施工现场。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灯火通明,工地的战士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与陌生的伙伴们只能在堆满方便面、矿泉水、杂物的“小盒房”中各司其职。看着那潮湿且沾满泥土的泡沫纸盒中已稍微冷硬的“年夜饭”,脸上有说不尽的疲倦,头盔都还没来得及脱,脚上染着土黄色的是泥,但为了工程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工,他们只能匆匆忙忙,狼吞虎咽,以最快的速度填饱饥肠咕噜的肚子,这应该是世界上最迅速的年夜饭了。

为了和疫情赛跑,自火神山医院开工以来,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建筑工人,她们是建设者、组织者、协调者、指挥者……7天建成一座医院,速度奇迹里有她们的功劳。向你致敬,逆行者!

为了为祖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出一份力,感谢一线的“战斗者”。河南退伍老兵王国辉,将自己种的九千多斤新鲜蔬菜带领村里人连夜拔起,年三十自驾300多公里,载着5吨多的新鲜蔬菜,不管道路的泥泞,路途的艰辛,只身从河南沈丘赶到武汉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全部免费捐给项目部,到时已是凌晨,疲倦的他说:“自己曾在武汉服役17年,武汉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看到武汉人民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也想尽一份绵薄之力。”王国辉驾车回到河南,并将自己隔离了起来。致敬,逆行者!

在危难中,总是有这样善良的人来温暖我们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国一线战士们奋力前行,一方受难,八方支援,让大家看到疫情之下的希望与阳光,让所有人都相信,这样的中国,一定能赢,致敬,逆行者!

援鄂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3

2020年初,微信新上线了一波“微表情”,让诸多网友兴奋不已,也为人们日常的问候寒暄、聊天互动平添了一分情趣。然而,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持续扩散带来的一系列消极影响,让人们心头由此笼上了一层“阴霾”。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作为人民公仆的党员、干部在此时挺身而出、奋战在街镇、社区等基层战“疫”一线,他们一马当先、直面战“疫”的勇气与蓬勃向上的精气神,也不妨用微信的“微表情”来诠释注解,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他们的青春热血在战“疫”中闪光。

民之所向、吾之所应,一声“好的”我来了!微信新上线的“好的”表情粲然一笑,手形比划出一个“ok”,透着一股子自信与活力,让人们彷佛听到了它一声“答应”的回应。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分秒必争、刻不容缓,广大党员、干部放弃与家人团聚,很多人未过完春节假期就匆匆上岗、各就各位,其中既有来自于机关“下沉”服务一线的干部,也有来自各街镇、各社区服务点的基层干部,积极主动地响应组织号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一声“好的”从容答应、即刻就来,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的一线中来,守好每个防控点位的“责任田”,认真站好每班岗,让为民服务解难题、抗击疫情我当先的精神在党员队伍中传承接力、生生不息。

民之所需、吾之所求,一个“社会”我来帮!相较于“好的”,“社会社会”表情显得更为调皮而活泼,合手一个抱拳姿势,彰显了“没问题”“我来扛”的侠义风范。面的疫情的扩散速度越来越快、发展形势愈演愈烈,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以“社会社会”的战“疫”参与者、群众贴心人姿态毅然融入到抗击疫情的洪流中去,扮演好“指导员”“宣传员”“调研员”等重要角色。他们在走街串巷的一声声“注意安全”“要不要帮忙”中开启每日的工作,不仅为隔离户提供监测体温、取送快递、倒垃圾等生活服务,解决从马桶堵塞到协助送医的各种问题,还以电话慰问、微信“打卡”等方式进行情感和心灵上的慰藉与安抚,让隔离疫情的同时并不隔离爱,为群众送去春天般的温暖和最贴心周到的服务。

民之所愿、吾之所往,一声“加油”我助力!“加油”表情本身适用范围最广,一个左手向上握拳的姿态,一个红色头带随风飘扬,给人们以春天般的希望和欣欣向荣的活力感,让人不禁要喊出“加油”的感觉。非常时期当有非常作为,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民生“大考”、疫情之战,广大党员、干部不能熟视无睹、置身事外,而是要闻令而动、“逆风”前行,将疫情作为锻造和检验自身能力的“试金石”,在思想上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行动上落实组织的部署安排,以“加油”的助力姿态、以忘我的奉献精神赶赴战“疫”一线、奔赴各个防疫服务“点位”,将各项防控疫情的措施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14亿国人抗击疫情注入强大的信心与力量,且让战“役”一线党员干部的“微表情”也在基层闪光、熠熠生辉、直抵人心,集聚起各条线、各部门的磅礴之力,同力协契、共克时艰,奋力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后胜利。

援鄂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4

世上最残酷的事莫过于生死,政治老师说过:“人出生就注定要死去,这是命中注定。”但是,却有这么一批人,每天与死神作斗争,不计生死,不论报酬,站在危险的边沿上,挽救更多的生命,完成了最美的逆行,他们就是——勇敢的白衣天使!

没有什么征兆,没有什么预言,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这些黑暗中的敌人,正迈着大步,侵入了我们的生活,向我们发起了攻击。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几乎侵占了整个武汉,防控疫情迫在眉睫。一群白衣天使出现了,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新年前夕,不顾生危,告别家人,奔赴武汉,与死神作斗争。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奉劝大家不要去武汉疫区,自己却连夜从广州赶往武汉,奔赴在抗战疫情的最前线,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的还有73岁的李兰娟院士,同样奔赴在疫情的前线,这两位敬爱的老人,放弃了在家的安稳,站在了抗争“非典”肺炎的一线。这种为大家舍小家的精神怎能不值得我们赞扬呢?

不仅如此,祖国各地优秀的医疗人员,成立了医疗分队,奔赴武汉,给武汉支援。一张张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分明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热血灵魂在跳动啊!

在网络上传来感人事件的同时,白衣天使们正在执行他们的使命,他们是医生,他们为“医”而“生”,他们为“生”而“医”,他们就是我们的定海神针,有了他们,疫情总有一天要完蛋!

可恶的新型冠状病毒,威胁着人们的生活、生命,可白衣天使们并没有退缩,依然每天直面死神,同命运抗争,为了照顾病人,关注病情,他们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待在病房8个小时,为了使空气流通,他们没有开暖气,手都冻红了,可他们却一如既往地工作,没有丝毫懈怠!

新闻上曾报道过:一个六岁的孩子哭闹着,死活不让做护士的妈妈去武汉,她怕妈妈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赴武汉支援的儿子向两位老人辞别,老人的眼泪在眼珠里打转,却坚定地朝儿子挥挥手,不让他有任何的牵绊。

勇敢的白衣天使啊!他们是孩子的母亲,也是母亲的孩子啊!我们骄傲,因为有白衣天使在,祖**亲自豪,因为她有优秀的中华儿女!

让我们一起对祖国祝福,让我们日夜祈祷,向奔赴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祈祷:身体健康,家人在盼你,中国人民在盼你,让我们向全世界呼吁: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援鄂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5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记忆中的春节是阖家团圆、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当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居家防疫、在线拜年成了最热的关键词,当我们还在家中心怀恐慌,不少英雄的身影已经逆行而上,为了祖国大地的安宁,人民身体的康健,他们奋勇前行无所畏惧,因为这“疫”路上有你,我们坚信寒冬终将过去。

致敬最美逆行医护人员。当疫情的号角吹响,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一张张返程票、无不诠释着救死扶伤、为生命护航的天使情,他们主动放弃那原本就少的可怜的休假,告别父母、爱人和孩子奔赴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一缕缕剪去的秀发、一道道勒出的伤痕无不昭示着党员的职责与使命,他们也会有疲劳也会有牵挂,但疫场就是战场,他们全副武装不舍昼夜的奋战,让我们记住了那一张张看不清的脸,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勇往直前。

致敬最帅逆行建筑人员。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是质朴的劳动者,17年前,当非典来袭,他们仅用七天七夜就建成了小汤山非典医院,为接纳救治病人立下战功,看今朝,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仅用十天火神山医院完成竣工并接纳患者,这背后隐藏着建筑工人们的辛勤汗水,还有设计师黄锡璆博士的默默付出,并强调他们是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争夺生命,要把这里建成遏制疫情蔓延的“安全岛”,如今他们不辱使命。

致敬最靓逆行基层干部。他们是奋战在最前线的宣传员、排查员、守护者,他们没有制服警服、隔离衣,更没有专业的N95,有的只是一个红袖章、一个口罩、一部手机,他们没有执法证、没有资格证,有的只是群众们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和沉甸甸的责任,他们没有誓师大会,不计报酬得失,有的是逐户上门的登记、叮嘱与跟沟通协调,他们的身后也有家庭的牵挂,但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选择逆行而上,当夜幕降临万家团圆之时,他们在寒风中坚守,守的是背后的一片祥和,守的祖国的大好河山。

恩格尔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这段时间我们目睹着一个个生命的逝去,一位位勇者的逆行,见证着生死分离,期待着柳暗花明,我始终坚信,在信息及时公开的舆论氛围下,这次战疫的胜利终将属于我们,因为这“疫”路上有你,寒冬终将过去。

援鄂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最新5篇精选

第二篇:一线抗疫英雄事迹故事

一线抗疫英雄事迹故事4篇

一线抗疫英雄事迹故事一

致敬,致敬所有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包括社区工作人员在内的各行各业工作者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谱写着感天动地的生命赞歌。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勇士们最好的致敬,就是同他们心连心、在一起,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

疫情发生后,__社区工作人员全体上岗,社区书记__同志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主动承担起为进行自我隔离的居民送菜送药的任务。无论白天黑夜,只要隔离人员一通电话,书记都会马上送到。

社区工作人员实时掌握数据动态并做好报送。社区联合物业挨家挨户发放《给居民的一封信》。利用微信群、电子屏每天滚动播放最新疫情动态和健康防护知识,一段时间下来,一些有武汉史的居民都会自觉上报,接受社区安排的身体检查。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减轻一线救治的压力,共同扛起防疫抗疫的责任。

一些居民通过居委会电话、网格微信群、社区微邻里等渠道,也向社区表达了“忙不过来就跟我说,我来帮忙”的想法和决心。愿者征集通知发布后,最先报名的党员、楼门、居民群众已经开始了志愿服务,对小区进出车辆逐一进行询问、登记、并提醒过往居民佩戴口罩,引导居民在疫情期间不聚餐、不聚会,多居家、少走动,严格把好小区出入的第一道安全防线。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最近,这句歌词广为流传,被很多网友用来致敬奋战在一线的勇士们。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勇毅笃定,战无不胜。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一定行!中国人民一定能!

一线抗疫英雄事迹故事二

本来,明天该是我们节后上班第一天,因为这一场疫情。同样因为这一场疫情,我们乡镇工作人员从大年初二到今天已经上了八天班。今天开始为避免人群聚集,我们的晨会也从室内转移到了室外。早上九点的院外,天气还冷,我们佩戴口罩,严阵以待,颇有将士出征的气势。领导通报了目前疫情进展情况,并安排布置了近期工作,最后用略带沙哑的声音给大家鼓了鼓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连日来的忙碌,我看到他的头发白了不少,神情也有些疲惫。

晨会过后,我们包片包村人员开始下乡。督查道路卡口、摸排返襄人员、加大宣传力度等,疫情面前,工作变得具体而实在。来到我所包的村,和卡口执勤的党员干部交谈了几句,看了看进出村登记册,记录并不算多。通过前期的宣传和动员,广大村民已经意识到了疫情的严重性,除上下班和购置生活必需品,外出人员少了许多,而外来车辆和人员经过几次碰壁,已不敢到处乱窜,基本做到了“各回各乡、各回各村、各回各家”。防疫工作的第一个关口开始发挥作用。

最大的顾虑还是武汉返乡人员,经核查,我所包的村就有一名从武汉返乡的大学生,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按照上级安排也出于工作需要,我们对武汉返乡人员实行了包片干部、包村干部、村干部、医务人员、派出所民警“五包一”责任制,看到卡口问题不大,我和我的包片领导相互对视了一眼,都心领神会,决定亲自去返乡人员家中一趟。走到门口,我有些迟疑,下意识把口罩戴紧了些,脚步也慢了下来,看到同行人员坚决的脚步,我深吸了一口气,鼓足勇气跟了进去。其实这名19岁的大学生20**年*月*日从武汉回来,回来后身体状况正常,按照14天潜伏期的说法,似乎已经可以解除隔离。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还是劝导他们一家人自行居家隔离,并每天由医务人员测量体温,好在他们很配合,总是笑脸相迎,主动告知返乡后的行程,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多少让我们欣慰。

不知不觉一上午过去了,我们准备返回乡镇,临走前,支书看了看我们,语重心长地说,“这个时候,你们也要保护好自己,做好自身防护措施。”我的心暖了一下,有这样的干部和群众,我们没有理由懈怠。

回到单位,已近午饭时间,在单位食堂简单吃了口饭,这段时间同事们都自觉遵守规定,尽量少聚集,往日热闹的食堂有些冷清。而此时,我们乡镇卫计站站长却成了食堂的常客,自从启动突发公共事件一级响应,卫计部门作为主管部门,任务繁重可想而知。“上有千条线、下有一根针”,这根针就落在了我面前这个瘦弱的女子身上,这几天,要向上级各个部门报送情况,要和公安部门核实返襄人员信息,要与各村及时沟通掌握详情等等,我们乡镇卫计站站长几乎是连轴转。按照惯例,吃完饭我们同事之间会说笑一会放松一下,等我去办公室找她,发现她已经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嘴上还戴着口罩。我有些疑惑,疫情期间戴口罩是最基本的防护措施,我们一般都佩戴,但是有时憋得难受,也会偷偷摘下来透口气,当然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我却从未见她摘下过。突然我意识到了什么,去年她才做过手术,年前还听她说去太原复查了,这种时候,病后初愈的她本该以此为借口在家休假,她却没有向领导和同事提一个“不”字,毅然奋战在防疫一线。她还是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和一个才两岁多孩子的母亲,我悄悄关上了门,眼睛有些湿润,就让她好好睡一觉吧!

趁着中午的时间,我也想睡一觉,好能精力充沛投入到下午的工作。掏出手机一看,有好几个未接电话都是妈妈打来的,打开微信视频聊天我拨了过去,接通后,我妈看到我,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不戴口罩”,语气认真而严厉,我赶紧解释说是准备睡觉了才摘下。隔着手机屏幕,我能感受到她的担忧,此时为了避免感染,多数人都呆在家里,她的孩子却每天跑来跑去,我有些后悔告诉她我们每天的工作。因娘家在外县,因初二就上了班,也因这场疫情,我今年正月初三头一次没回娘家,等疫情过后,我要回去住几天好好陪陪她。

这时,孩子们的视频通话发了过来,刚接通,两个可爱的宝贝就抢着跟我说话,看着孩子们,我心里有些愧疚,一年忙到头,也就过年能陪陪她们,可是今年情况特殊,初二就上了班,每天下乡奔波在村里,我也算是“高危人群”了。

现在一下班,进了家门,不等孩子们扑过来,我就告诫她们离我远点,然后脱了外套,换了拖鞋,先冲进卫生间,里里外外洗干净了才出来。老大问:“妈妈,你每天在外面,不会有病毒吧?”说完就忘到了脑后,不一会功夫,两个孩子就一个趴在了我的肩上,一个钻进了我的怀里。我有时想,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我应该在消毒液中“洗个澡”再回来。

下午没有下乡,在办公室里写信息。上级部门要求要挖掘先进事迹和典型,也许有人要说这样的工作有些形式主义。其实不然,疫情面前,每天面对疫情报告冰冷而残酷的数据,普通群众难免恐慌,这时候带有温度的报道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宣传报道,让广大群众知道,疫情来临,我们的党中央、我们的各级部门、我们的医务人员、我们的乡镇干部,许许多多的我们……凝聚共识、并肩作战,从而给群众以信心和勇气,给民族以希望和力量。

这几天一起工作,反而拉近了同事间的距离,自然而然说起了20**年非典时期,大家都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刚入单位的农村工作者们,都是90后的小姑娘,甚至还有95后的,说她们那时还在上小学、上幼儿园;作为80后的我当时正赶上高考,一些70后的老乡镇人员说,他们参加过那场抗击非典的战役。17年过去了,70后、80后、90后的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乡镇干部,有了一个共同的责任——抗击疫情。职责所在,使命所在,让我们做本次疫情最坚定的逆行者,共同守护一方百姓的生命安全。

一线抗疫英雄事迹故事三

“做好防护工作,期待着大家胜利凯旋平安归来!”程院长嘱咐道。“一定不辱使命,平安归来!”6名医护人员齐声道。

在“新冠肺炎病毒”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疫情,__友好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请战,董事长__成立防疫防控专班领导小组,以__副院长为组长,医护人员挺身而出,组成一支“巾帼娘子军”,投入疫情阻击战中,发挥好民营医院在疫情防疫防控工作中的作用,为早日战胜疫情竭能尽力。

*月*日,__副院长带领6名医护人员到__区人民医院接受防冠状病毒具体任务。为配合__区疫情防控工作,B超室__自愿参与到__区人民医院防疫作战中。得知__区人民医院车辆运转困难,__立即把这一情况报告院领导,友好医院将一台七座商务车移交区医院用于接送病人等,因司机不在,她自告奋勇又承担起了司机的工作,随时待命,帮助接送病人,同时在彩超室帮忙,接诊前来就诊的非新冠状肺炎病人。

*月*日,护理部主任朱华,检验技师郑艳赴东方汉宫酒店隔离观察点报到,投入紧张工作,进行区域划分,准备物资,详细学习工作流程。她们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留观区,开始紧张而忙碌的工作,步行从二楼到五楼,挨个房间送早餐,测体温,送完早餐已差不多十点了,接着又给每个人送中药,递送他们需要的物品,如垃圾袋、牙刷牙膏、服皂洗衣粉等等,收走他们放在门口的垃圾,这些做完也到中午了,又接着送午餐等,很多时候自己忙到都忘记了吃饭。因留观人数较多,有些细节工作人手不够,工作人员自己还要随时做好防护,利用休息时间到工作区协助帮忙做一些消毒传递物品等工作。紧张有序工作,再苦再累她们也毫无怨言,希望自己多做一分疫情就能早一点结束。

*月*日,药房主任__、技师__到__区二汽党校第四个隔离观察点参与防控工作,为各个区域做好消毒工作,并为隔离病人派送伙食,递送生活用品等。体重仅90斤的__却背着重20公斤的消毒液连续喷洒3次,这是弱小身躯里迸发出的英雄力量。康复科__医生左脚趾碰伤,还主动请缨出战,用自己的车把医护人员护送到隔离观察点,还为护

第三篇:2020援鄂英雄讲述抗疫故事5则

2020援鄂英雄讲述抗疫故事5则

援鄂英雄讲述抗疫故事

银英:

ECMO团队创造多个全国第一

我市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副队长、市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今年43岁的张银英讲述了我市的危重症救治团队——中山的最硬核ECMO团队在荆州开展对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的故事。

中山市支援湖北荆州ECMO救治医疗队一行9人,在湖北荆州的30多天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团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按照前方指挥部及各级领导指示,在廖小卒队长的带领下,与广东医疗队、荆州医护同行和后方技术团队紧密配合,共同研判患者病情,细致护理,总结经验,出色完成多项工作任务,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3月15日,在经过团队多次模拟演练后,仅用10秒,就完成了新冠肺炎患者ECMO换膜操作,打破了团队之前保持的16秒记录。在本次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中,ECMO团队多次获得广东省前线指挥部表扬,取得的成果已经被广东医疗队列为重要亮点,这个团队也被中央电视台称为“阻挡死神的战士”。

援鄂英雄讲述抗疫故事

唐新凤:医疗队员成为“和平年代的生死之交”

我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黄圃医院主管护师,今年34岁的唐新凤讲述了在松滋、荆州护理新冠肺炎患者的故事。她表示,刚到新冠肺炎重症病房的时候,每天面对着有基础病的重症患者,病情变化非常快。

唐新凤说,中山医疗队与肇庆医疗队、广药附一医疗队组成驻松滋广东医疗队,一起排班,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医院,不同的科室,但是经过几天的磨合,大家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环境,配合非常默契,每天忙而有序地开展着各项护理工作及病区内的保洁和管理工作。在陌生的战场上大家互相“取暖”,互相鼓励。队友之间也是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信任,成为“和平年代的生死之交”。在广东医疗队和当地医护人员的全力配合下,很多患者从重症病房转出到普通病区,再转到隔离观察区。看着病人一天天减少,疫情一步步得到控制,每个医疗队员的内心都兴奋不已。

援鄂英雄讲述抗疫故事

袁小玲:中山医疗队创造“松滋速度”

中山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今年58岁的袁小玲讲述了他们这支医疗队在松滋、荆州开展医疗救治的故事。

袁小玲介绍,在松滋抗疫前线,她带领着队员们和疫情赛跑,和时间赛跑。在短短几天内将外科普通病区改造成一个符合院感标准的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开始收治危重病人,他们创造了“松滋速度”。在广东省前线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松滋取得了荆州各县市区中最早实现四个集中、第二个双清零城市、医务人员零感染、开展工作后无新冠患者死亡的好成绩。中山医疗队创造的“松滋模式”获迅速推广,得到广东省前线指挥部的肯定。

援鄂英雄讲述抗疫故事

郭美凤:与患者相约来年武大赏樱

中山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副队长、三乡医院主管护师,今年39岁的郭美凤讲述了在武汉方舱医院里护理新冠肺炎患者的故事。她表示,武汉方舱医院收治的都是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护理组实施的是责任制整体护理,2名护士分管2个区域56张床位,主要工作是评估观察患者病情,为患者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发放药品、食物及物资,清洁消毒更换床单、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等。

郭美凤说,由于穿脱防护服要消耗不少时间,上班期间只能尽量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这对身体和心理都是很大的考验。而每次进舱后呼吸困难的不适、防护用品挤压脸部的疼痛也时刻提醒自己:在充满病毒的环境中,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因此她们都分外小心,工作上一丝不苟。她们和患者们有个美好的约定,待到来年樱花烂漫时,她们卸下所有的防护,携手去体验江城所有的美好,去武大细赏樱花……

援鄂英雄讲述抗疫故事

周再生:践行医者仁心使命

55岁的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周再生是中山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他讲述了带领第一批医疗队在武汉开展医疗救治的故事。

周再生带领中山医疗队,在相对简陋而艰苦的医疗条件下,克服恶劣天气、长时间工作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和体力消耗,以及防护物资时有短缺等各种实际困难,团结奋战,与来自广东省XXX个地市的医疗队紧密合作,面对全新的方舱医院管理模式和特殊的传染性极强的疾病,面对1000多名轻症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逐步优化各种医疗流程,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创新的方舱医院病人管理模式,赢得患者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第四篇:2020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

如今,援鄂医疗队也开始了返乡之旅,在武汉的两个月中,每个人都此印象十分深刻。下面小编整理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欢迎阅读。

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1

和往常一样,忙完闲下来和爱人聊天,突然手机响起,很晚了,是谁呢?打开手机,信息是护士长发来的,看完信息我就呆住了。爱人看我表情,问我怎么了,我说是前线支援报名通知,“我要不要报名啊? ”爱人问我:“你是怎么想的?”我说我作为一名有10多年呼吸重症医学科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同时也是10多年党龄老党员,我当义不容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爱人毫不犹豫的支持了我的决定。可是我走了,家里的老人和两个小孩怎么办呢?“你去吧,家里放心交给我。”就是爱人简单的一句话,和他那坚定的眼神,给了我鼓励,我第一时间报名了。2月1号中午收到通知,我们医院20名同志将作为四川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时间紧迫,医院立即组织大家培训,结束培训已晚上10点,匆忙购物,匆忙收拾行李。临走前只告诉父母和孩子自己去成都周边支援,孩子们还小,什么都不懂,父母年岁高,我不想让他们为我担心。

第二天,家人送我到医院。让我很感动的是医院为我们20人配置的物资,一夜之间,全部准备到位。正值春节和疫情期间,这么多东西,想必医院也是费尽心思。出征仪式在医院门诊大厅进行,领导及同事们为我们践行鼓气,我们斗志昂扬的踏上了征程…...四川航空英雄机长亲自为我们护航,飞机快抵达武汉时空乘的其中一句话让我感动不已:“今天我们送你们上前线,待疫情结束后,我们接你们回家。”

到达武汉,专车将我们接到驻地,我们安顿下来,赶紧跟领导及家人报了平安。没有丰盛的晚餐,甚至我们都没有怎么说话,就直接带上行李进了自己的房间。清洁、消毒、收拾生活用品,收拾妥当已经很晚了,就匆匆睡了,接连几天都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没有压力那是不可能的。

后面三天都是培训,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及操作。很有幸听了李兰娟院士亲自授课指导。培训得很细致,老师很严谨,我们听得也很认真。

2月6号我们就正式进入病区,我们所在的医院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洗手、戴口罩、戴帽子、穿防护服、戴鞋套、穿隔离衣,熟练的进行着每一项动作,同事之间的互相检查,保证穿戴正确后进入病房。进入病房后不到半个小时,汗水就浸湿了衣服,护目镜也起雾了。几个小时后,护目镜就把脸压变形了,但是我们仍然坚守岗位,并用心为每一位病人护理,不停的为他们加油鼓劲,增加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工作中,我感受到的是同事之间的默契和战友之间的关爱。和我一组的是四川大学华西四院的老师,我在他们中是工龄最长的一个,加之对办公工作相对熟悉,所以组长安排我上主班,主要负责处理医嘱,配药,协助组长协调清洁区和隔离区的各项事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工作也得到了病人及领导们的认可。

刚到武汉的时候物资紧张,什么都缺,但是现在收到了四面八方援助的物资,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在中国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也让我们感受到武汉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坚毅和友善。武汉人民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在驻地,无论我们几点下班,哪怕是凌晨一两点,都会吃到热喷喷的饭菜,酒店服务人员总是说:“你们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只要我们办得到的,都会尽全力满足。”是的,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出门带上生活垃圾,正好遇见保洁叔叔,他随即抢过垃圾,说“你的手是用来医治病人的,我来就好了”,武汉感谢你们,虽然戴着口罩,但是同样能看见她们的笑容和坚定的眼神,我眼眶湿润了。每天来回穿梭在驻地和医院之间,上下班的每个时刻早早已有公交车停在那里等着我们,我们问师傅累不累,晚上凌晨三四点还来接送我们,他说不累,累的是我们。正是无数个他们默默付出,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没有怨言,只有必胜的信念。

最后愿你我都能守住岁月,待到春光灿烂之时,所有美好都会随着春风款款而来,期待万物复苏,春暖大地!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2

2月2日14时许,太原武宿机场。

弓清梅举着手中的小红旗,在队伍前整队出发。1日晚10点多,这位来自山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专业的主任医师接到通知,将赴鄂展开支援,并担任此次山西援鄂医疗队医疗组长、领队。

“没跟母亲说,68岁的她刚做了一场手术。”弓清梅说,“但她迟早会知道的。”弓清梅戴着口罩,眼眶虽有一些发红,但眼里仍闪出医生惯有的理性与冷静。

山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2日出征,共有119人,来自山西各地6所医院。归期未知,在最短的时间内,他们都安顿好了家人,而家人都给予他们莫大的支持。

妻子过了安检、身影消失有一阵了,高瑞峰还是不放心,一直望着那个方向。6岁的女儿一起来送妈妈,小口罩却更加凸显了她那两只会说话的眼睛,她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妈妈。高瑞峰说,妻子白文君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重症专业主管护师,昨晚女儿不睡觉赶制了一张卡片:“妈妈你一定胜利,你一定能行,我爱你不仅(在)今天,还在未来的每一天。我爱你妈妈,加油武汉,加油中国。”上面还画着一颗红色的心。

长治市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55岁的李春雨是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一家三口都从医。此行,他也没敢透露消息给年迈的双亲。“疫情在变化,我们每天看着心里也不好受,祖国需要,义不容辞,这是医者应该做的,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这次也是为我的女儿做一个榜样!”

黄小丽、连丽丽、于淑君读卫校时同班,同为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护士。到了机场,她们仨才发现,这回又同去战“疫”了!“我们不约而同报了名,老同学在场,信心倍增。”说着,黄小丽和两位老同学默契地伸出手来,相互击掌。昨晚,黄小丽给正在出差的老公电话“汇报”此事,老公说了一句“没事,去吧”,就一直默默地没出声。她知道老公无条件支持,只是有点担心。女儿读高二,她拉住妈妈的手没说什么,后又嘱咐妈妈做好防护。今早6点医疗队集合,出门前,她没有喊女儿。

36岁的王婷是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她的爷爷、爸爸都是医生,2003年“非典”时奶奶坐着轮椅送爸爸支援太原,今天爸爸又送她去支援武汉。8岁的儿子没问她何时回来,“孩子懂事,不问”,她说。

说起前一晚的离别,山西白求恩医院护士王晓凝有些动情。“告诉孩子要去出差,孩子先是手舞足蹈地喊‘妈妈走了没人逼我做作业了’,后来听到我和爸爸的对话要去前线了,马上过来抱住我不让走。”王晓凝说,接到消息后,丈夫一晚上都在积极帮着准备东西,但背地里,却偷偷发了条朋友圈说“今天晚上睡不着了”;告诉父母时百般纠结如何措辞,二老只说了一句“保护好自己”。

山西白求恩医院护士陈素清的儿子后天过生日,来送行的同事拿着手机,录下她对儿子的祝福:“儿子,在家听话,好好写作业。”

“妈妈,你在治疗病人的时候保护好自己,你在穿防护服时要穿好,要戴正护目镜。”这是白求恩医院呼吸重症科主管护士卫晶收到的6岁女儿的信。早上看到妈妈在收拾行李,6岁的李卫伊没有多问,躲进房间剪了一个“娃娃”,并通过爸爸的笔表达了对妈妈的“嘱托”,然后悄悄塞进妈妈的电脑包里。爸爸李群说,女儿多次强调,她给妈妈说的话“一个字都不能改”。

发稿时,记者看到弓清梅朋友圈发的消息:“我们一定会平安回来!武汉加油!”

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3

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包含我市援鄂抗疫医疗队在内的国内各地医疗力量纷纷驰援武汉,展开了战“疫”大行动,当地群众也对危难时刻义无反顾前往医疗搏击 “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满是感激。护理师、中共党员邓达丽是汕大医附一医院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她向记者介绍了他们抵鄂开展工作后,武汉普通市民们对汕头医疗队发自内心的暖心细节,让她满是“感动和温暖”,这也是我市援鄂抗疫医疗队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心声。汕头援鄂抗疫医疗队表示,有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民众的大力支持,他们将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邓达丽介绍,援鄂抗疫医疗队到达武汉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感动和温暖。听得最多的话就是“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第二多的话就是“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来支援武汉。”

“我们入住的酒店前台有2、3个经理,100多人入住后,他们不辞辛苦,不断给我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像门锁、用电、清洁物品等各种出现的小问题,忙得像陀螺转,大堂经理下午接近2点了还没吃中午饭,但她没有丝毫怨言,每次见到我们都给我们大大的微笑,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真的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来支援武汉。你们辛苦了!’” 邓达丽说道。1月28日抵达汉口入住后当晚有些人因当地天气寒冷冻得无法入睡,一反映,有关部门立刻让人送了暖炉和电热毯,还给医疗队配了洗衣机用来清洗外套,种种举动让人暖心窝。

1月30日上午,医疗队员们到在家乐福超市在购买日常用品时,超市店员听到队员们聊天交谈得知是支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后,对队员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来武汉支援,谢谢你们,如果你们需要配送我们可以帮你们送到居住的酒店。” 邓达丽称她听后随口感叹:“你们现在还有配送服务啊,真的很厉害呀。” 超市店员解释说:“超市目前是暂停配送了,但是你们来支援武汉,我们真的谢谢你们,你们需要的话我们就配送上门,真的谢谢你们,你们温暖了我们武汉人的心。”

还有武汉市民自发捐赠生活用品的暖心行动,他们听说酒店有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入住,担心医疗队员一路匆匆,没有时间也不熟悉当地路况,可能来不及去购买生活的塑料桶和脸盆,就掏钱购买后送到酒店,悄悄放下后就离开了。另外,武汉市内的酒店还轮流热心援助医疗队的餐饮,爱心餐饮所附的便条写着:致敬可爱的白衣天使,谢谢你们拼尽全力守护这座城市,武汉加油!

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4

“每天都有难忘的事,无论是病人还是队友。”当问及在“红区”是否有令人难忘的事时,陈红说了这样一句话。

让陈红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太太,她总是郁郁寡欢,对待治疗也很消极,她们前去鼓励老人也不见效。经过详细打听,她们才了解到,原来老人的老伴也在住院,老人不知道老伴的情况如何,心中挂念,但又怕询问医生得到坏消息,所以很纠结。

了解情况后,陈红和队友们决定成为这对老夫妻沟通的“桥梁”,在老太太治疗时,她们会讲老爷子在如何用药,病情如何;在老太太吃饭时,她们也会说老爷子在吃什么,吃了多少,并会鼓励老人:“你也要多吃一些,老爷子在监督你呢!”;在老太太睡觉时,她们又会代替她老伴说一句“晚安”。

真心换真情,在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这对老夫妻笑着顺利出院,并给医院发来了感谢信,让“逆行”医护人员感受到了“回流”的温暖。

待疫情结束,共赏春光

而这种温暖,陈红从家人处也感受到了。陈红介绍,在将要去援鄂的事告诉家人时,家人对她给予了足够的理解和支持,甚至连她的行李都是爱人和儿子给她整理的。收拾行李后,这父子二人又目送她远行,用这种举动默默支持着她。

临行前,陈红并未告知家中已年过7旬的父母,怕他们担心,家人也在帮她瞒着老人。直到两个星期后,瞒不住了,老人才知道女儿已经去了武汉。“我母亲当时就哭了,但怕我分心,又不敢给我打电话,还叮嘱家人也不要影响我工作!”家人的支持让陈红更加有信心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当问及待疫情结束后有何心愿时,陈红称,她希望在那时看到老人们的脸上荡漾着笑容,母亲推着婴儿车在林荫路上漫步,学生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上课,温馨平和的春风吹进每处家园,而她们这些队员们则平安返乡,阖家团聚,一起感受着最平凡、最平静但又是最真实、最真切的春光。

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5

她是19名援鄂医疗队队员心目中最美的队长,她是家书致歉丈夫“待我凯旋,定与你一世长安”的柔情妻子,她是父亲眼里工作上拼劲十足的能干女儿,她是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奔赴武汉战疫一线的“钢铁战士”……她的故事,让不少人含泪称赞。她是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副院长、松江区援鄂医疗队队长柴丽莉。

队员心中最美的她,深夜写下最真的谢意

2月28日,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援助的第31天,作为队长的柴丽莉给每一位队员写了一小段评语,并向大家表达了内心深处最真的谢意。她说:“感谢你们给与我机会,让我参与你们的成长。”

一个月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队员们的性格及每个人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情况都被她摸得清清楚楚。19段评语的背后是她三十多个日日夜夜关心队员积累下来的队长“心得”,每一次抽空谈心,每一次询问生活所需,每一次叮嘱督促做好防护,每一次深夜整理修改队员们战疫日记,看似平淡的战疫生活在她看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前几天,一向不写心得体会的队员王叶琴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心中的“最美逆行者”队长》。让王叶琴记忆犹新的是,1月28日刚刚抵达武汉那晚,入驻当地酒店安排好队员们的住宿后,柴丽莉没顾上休息便打电话给提前出发的3名松江队员,询问生活及工作所需。放下电话便匆匆赶去开会,夜里11点开完会回来,她又坐在电脑前写工作计划直到次日凌晨3点。

“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固然重要,但是对疫情的防控更加重要百倍千倍。”在武汉支援的这段日子,柴丽莉几乎每天都会重复这句话。指导、督查当班队员的穿脱防护服是例行动作,即便30多天时间过去了,她从未放松帮大家“把关”。她总是再三叮嘱大家切断传染源是重中之重,引导大家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加强对身边的医护技、患者、工勤人员等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家人心中最拼的她,临走时没有丝毫犹豫

前段时间,柴丽莉的父亲柴卫仁给远在武汉支援的医务人员写了一首七律。诗中那句“多多保重身体,并盼全员凯旋”藏着父亲对女儿的爱与祝福。“丽莉在那边少打电话回来,偶尔联系也是说不了几句就匆匆挂掉了,我们知道她很忙。”今年74岁的柴卫仁说,家人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去打扰她。

回忆起女儿报名支援武汉,柴卫仁直言在家人的预料之中。17年前,作为一名年轻的传染科临床医生,柴丽莉自愿报名投身防疫隔离一线,而今,成长为一名“老兵”的她更加没有犹豫。“她的个性就是这样,工作上的事从来都是冲在前面的。”据柴卫仁介绍,女儿和女婿感情很好,结婚这么多年来被女婿宠成了“公主”,从早晨起床后的爱心豆浆到下班回家后的丰盛晚餐,基本都由女婿帮她张罗得好好的,很多时候甚至连锅碗瓢盆都不用她上手清洗。看似“娇贵”的她在单位却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此次报名支援武汉也是一点也没犹豫。

“她是党员,理应冲在前面。作为队长,她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照顾好队员。”心疼之余,柴卫仁也替女儿感到骄傲。正如柴丽莉本人在她的“满月”心得中所言,“这场疫情,远了距离,却近了心灵;隔离了物理空间,却隔离不了大爱;这场这场疫情,让我们懂得付出,懂得珍惜生命”。

第五篇:关于援鄂医疗队抗疫返乡感受

很可惜这次没有吃到热干面,真想去看一下武汉的樱花,想认真的看一下武汉人脱下口罩的样子......这是援鄂医疗队的真切想法,疫情逐渐控制,突然要离开武汉,有许多的舍不得。下面小编整理援鄂医疗队抗疫返乡感受,欢迎阅读。

援鄂医疗队抗疫返乡感受1

今天天气不错,阳光明媚,气温适宜。一大早和队友结伴而行去上班,路上相谈甚欢。除了交流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能回上海。

掐指一算,来到武汉已经40多天了,回想一下,刚来的时候大家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做好防护,很少听到有人问什么时候能回家。经过40多天的抗击新冠病毒斗争,现在全国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武汉的新增病人越来越少,出院的越来越多,而且不断的有方舱医院闭仓,定点医院病房关闭。眼看着形势越来越好,大家的思乡之情逐渐突显出来。

在外面时间久了,归心似箭是人之常情,毕竟大多数人都有家庭,有父母,有爱人和孩子,虽然每天都能视频,但是无法弥补距离产生的缺憾。然而,抗击新冠肺炎是一场硬仗,目前处于攻坚阶段,越到最后越要谨慎小心,此时此刻我们必须先放下儿女情长的思想包袱,继续保持精神饱满的工作状态,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继续发扬救死扶伤的大爱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坚决夺取抗击新冠肺炎斗争的全面胜利。

来到金银潭医院,除了小鸟的叽喳声,周围一片寂静。绕过花园,穿过小树林,远远的看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这一行大字,心中情不自禁的产生了一种使命感和自豪感。在这里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值得尊敬,每一个病人都值得积极救治,每一天都发生着令人感动的故事,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每一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人,在金银潭医院的每一天都值得珍惜和回忆。

我记得有一个病人,我鼓励他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结果他说:“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干嘛不让自己开心快乐一点呢?郑医生你放心,我心态很好,天生的乐天派。”病人的一番话,让我也深受教育。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就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不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不丧失前进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不论碰到什么风云变幻,都不迷失方向,止步不前,永远对事业,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

援鄂医疗队抗疫返乡感受2

姜树志,周口市中心医院急诊内科组长、主治医师,河南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卫生队队员。

今天,是支援武汉的第21天。不知不觉,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15病区工作已经半个多月了,和队友们已经逐渐适应了病区的工作环境和节奏,当看到越来越多的新冠患者痊愈出院,我们发自内心的高兴。

2020年1月末,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周口的情况也一下紧张起来,武汉前线的情况更让人心焦。我坐不住了,第一时间给领导发信息,申请加入支援武汉的医疗队。我的爱人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当我把报名参加援鄂的消息告诉她时,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问我为什么不提前和她说一下,我懂她的理解和支持,也看得出她眼睛里的担心和不舍。我俩深知,武汉如果沦陷,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安全!身为医生,面对如此严重的疫情,不去一线,我心里不踏实。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收治的都是确诊重症患者。到达武汉后,我就和队员们开始了更加紧张、更加严格的防护培训,继续学习新冠肺炎的诊疗流程,了解新冠肺炎的CT影像学特点等;主动向新疆医疗队的老师“取经”,进行工作对接。2月26日,是我第一天值班,第一次进入病房,虽然之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新疆队友们一边安慰,一边仔细地为我检查防护穿戴,让我很感动,紧张感也随之慢慢消退。这个时候,我们不只是籍贯不同的援助医疗人员,更是守望相助的兄弟姐妹。

每次查房,我们都看到戴着口罩的患者眼神中流露出的渴望,但他们会出于安全考虑刻意和我们保持距离。同时又抢着咨询问题,希望和我们多交流。很多患者的家属因为新冠肺炎离世,家庭支离破碎,身体、心理承受了双重的巨大打击和痛苦;还有很多患者的家属已经痊愈,热切盼望与家人早日团聚。如果没能帮到他们,我们怎么可能不遗憾?

在工作中,我发现我们只要每次多停留些时间、多说几句话,都能在精神上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所以,此后我们每次查房,都尽量在患者床前多停留,与他们多交流,详细询问病人,根据每个患者的反馈细心的调整、执行治疗方案,同时和他们唠几句家常。患者们不停的感谢,既让我们心痛和不忍,又让我们充满了勇敢战斗的力量!

曾多次来过武汉,昔日繁荣的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街道寂静,不见人影,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国家遭遇重大疫情,人民蒙受巨大苦难,从医17年的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的感受到一名医务工作者身上担负的那份责任与使命,我为我能参与其中深感荣幸和自豪!

援鄂医疗队抗疫返乡感受3

“目前,所有重症病人都已转为轻症,马上就能出院了;而且已连续一个星期都没收到典型病例,每天出院的人数远比入院的多,住院部的两层病房都空了……”2月17日下午,记者一行走进嘉鱼县人民医院,沈雯就迫不及待地和大家分享这个好消息。

沈雯是云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员之一,也是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1月27日来到咸宁后,便带队在嘉鱼县奋战。

嘉鱼与武汉接壤,已融入武汉1小时交通圈。疫情暴发后,这里防控压力相当大。

嘉鱼县人民医院是该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两个定点医院之一。院长熊安岭告诉记者,该院呼吸科、感染科等科室医护人员较少,疫情暴发又特快,医院的接诊和处置能力几天就达到了饱和,无奈之下,他们不得不将全院300多名医生护士全部重新分工,分为8个病区,24小时对发热病人、疑似和确诊病例进行诊疗。但没有专业医生,救治真的太难了,“医疗队来后,帮了大忙!”

“我们到嘉鱼的第一天,就发现这里的预案做得很完善,一问才知道,原来这里2003年曾经历过非典,期间咸宁唯一的确诊病人就出现在这里,所以很多人经验都很丰富!”沈雯告诉记者,这次疫情防控刚开始,嘉鱼县就做了相关预案,而且开展得非常迅速,县里不仅成立了指挥部,还成立了院专家组、县专家组,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配,还制定了一系列非常适用的、创新的方法。

沈雯他们到达嘉鱼的第二天,就全部进入一线,直接参加救治工作。她进入了专家组,负责参与会诊、诊断的确立、病例的报告、危重症的诊治,其他人员就进入到了最危险的病房。他们总共15人,其中6名都是专业医生,除沈雯外,赵常迪、孙聪、王杰3人是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的呼吸内科医师,杨芳是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的感染管理科医师,李瑜华是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感染科医师。

感染科是最危险的地方,援鄂医疗队员们进去以后,就把该医院原有的部分有经验的医生、护士替换了出来,开展新开病区的工作。整个过程中,大家齐心协作,迅速融合,时不时交流心得,探讨救治情况。

终于,救治措施逐现成效。2月2日,首例治愈患者出院,随后,天天都有“捷报”。最多一次,有8个病人一起出院,当时沈雯很队友们非常开心,在同这8个人一起合影留念时,其中一个病人哭着告诉沈雯:我的同事在武汉那边,已经不在了。而我跟他一样的病,却在嘉鱼得到了完美的救治……

“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我们做的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原来已得到了这里的医院和患者的肯定!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嘉鱼模式’的重要性!”沈雯说。

“本来,在面对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时,我们是有困难的,但第二批援鄂队伍的到来后,我们就不怕了!”沈雯告诉记者。

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嘉鱼组是由云南省红河州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宁选波带队,记者采访的前一天,宁选波他们刚成功抢救了ICU病房一位危重症患者。

“目前,还有两位80多岁高龄的危重症患者,因家人不愿意转院,也不同意有创抢救,我们正在想办法无创的条件下对她进行救治。”沈雯说。

援鄂医疗队抗疫返乡感受4

2月16日,广西第五批赴湖北抗疫医疗队飞抵武汉。队员们到达驻地酒店已是凌晨1点多,武汉市江汉区审批局和江汉区企业服务中心的保障组全体人员依然等候在驻地,还为队员们准备了热乎乎的晚餐。初到武汉,城市街道空荡,空气湿冷,队员们的心里却已然升腾起一股别样的暖意。

小小的举动背后是深切的关心

“离我远一点,不然传染给你就不好了。”医疗队初到医院,患者们都会主动和医疗队员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还不忘时刻将这句叮嘱挂在嘴边。

回想起刚到病房的那段时间,医疗队里来自贺州市人民医院的护师邱丽霞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凌晨给一位发热的爷爷测体温,我轻拍他的背,告诉他要测体温了,他点点头便转过脸去。”在常人看来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小小动作,当时却重重地拨动了邱丽霞的心弦。

新冠肺炎患者通常会有呼吸困难的症状,戴上口罩之后,呼吸会更艰难。尽管如此,病区里的患者们还是会非常自觉地互相提醒要戴好口罩。

一次,有一位患老年痴呆的婆婆,一直在病区里来回走,不愿意回病房,也不愿意戴口罩,医疗队员们只好陪着婆婆在过道里边走边聊天劝导。这时,一位同是病患的大姐走过来加入了劝导婆婆的行列:“医生护士从大老远的地方跑来帮助我们,我们也要戴好口罩,保护好他们。”出人意料的是,婆婆居然听明白了这句话,乖乖回到病房戴上了口罩。

在病房里,戴口罩、背过身、转过头,已经成了患者们在面对医护人员时的“标准动作”。尽管医护人员都穿着防护服,患者依然时刻记挂着他们的安全。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叮嘱、一个小小的动作,从中传递出的却是患者们对医护人员深切的爱护与关心之情。

志愿者无私奉献传递浓浓温情

护士长刘海娟尤记得第一天上夜班的时候,队员们要为6个转院患者准备床铺。床垫非常重,刘海娟和另一位女队友合力扛起来很是吃力。有位奶奶看到了,便主动跑过来帮忙,还不时给她们加油打气:“孩子,慢点。先喘一下气,歇一歇再装,我们不着急,慢慢来……”亲切的话语,听得人心里暖融融的。

医疗队物资组的组长何芳也碰到过医院的一名“特殊”志愿者,负责医院病区的清洁卫生。他告诉何芳,自己住在医院附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便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我和女朋友一起报名来的,下午她接我的班。”

此外,还有来驻地帮队员们剪头发的理发师。当队员们问他:“我们可是接触过患者的医护人员,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呢。你怕不怕?”他笑了笑,随即答道:“不怕!相比你们在最危险的一线与疫情斗争,我们所做的也只是尽一点绵薄之力而已。”

平日里,大家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但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他们毅然伸出援手,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湿冷的冬日里温暖着医疗队员们的心。

驻地后勤保障有求必应

抗疫前线,医护人员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为了医疗队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保障医护人员的吃、住、行等后勤工作也尤为重要。

医疗队驻地酒店离医院不远,但无论什么时间,都有公交车、出租车司机接送队员们上下班。不论队员们什么时候上下班,都不会饿着肚子。早上早起,早餐都已备好;深夜下班回到酒店,也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为了尽量照顾队员的饮食习惯,每天的菜品都会迎合着队员们的口味来准备。

在驻地,还有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贴心自助小超市”的地方,里面准备了各种水果、泡面、零食和饮料。担心有队员吃盒饭上火,还备有凉茶和蜂蜜。深受女队员喜爱的,还有酒店精心准备的银耳羹。有的队员胃疼,酒店的厨师大哥便熬粥、煮面,面条里还会加两个荷包蛋。他说:“只要队员们想吃,我就煮。”在这里,毛巾、洗漱用品、常用药物甚至秋衣秋裤等生活用品也一应俱全。

此外,细心的保障组还会挨个记下队员的身份证号,早早地计划着为过生日的队员准备蛋糕。只要队员们有需要,保障组都会想尽办法满足。队员们能够心无旁骛的投入到战“疫”工作中,离不开他们对抗疫情的决心,更离不开无微不至的后勤保障。

医疗队员们身在异乡,却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家一般的温暖。武汉,是一座温暖有情的城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封一座城,是他们的姿态;护一国人,也是他们的愿望。在疫情面前,爱从来都不会只是一份的孤单,武汉人民与全国各地前来援助的人们一同携手抗疫。盼望医疗队员们能够早日还家,更是武汉和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援鄂医疗队抗疫返乡感受5

2月2日14时许,太原武宿机场。

弓清梅举着手中的小红旗,在队伍前整队出发。1日晚10点多,这位来自山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专业的主任医师接到通知,将赴鄂展开支援,并担任此次山西援鄂医疗队医疗组长、领队。

“没跟母亲说,68岁的她刚做了一场手术。”弓清梅说,“但她迟早会知道的。”弓清梅戴着口罩,眼眶虽有一些发红,但眼里仍闪出医生惯有的理性与冷静。

山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2日出征,共有119人,来自山西各地6所医院。归期未知,在最短的时间内,他们都安顿好了家人,而家人都给予他们莫大的支持。

妻子过了安检、身影消失有一阵了,高瑞峰还是不放心,一直望着那个方向。6岁的女儿一起来送妈妈,小口罩却更加凸显了她那两只会说话的眼睛,她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妈妈。高瑞峰说,妻子白文君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重症专业主管护师,昨晚女儿不睡觉赶制了一张卡片:“妈妈你一定胜利,你一定能行,我爱你不仅(在)今天,还在未来的每一天。我爱你妈妈,加油武汉,加油中国。”上面还画着一颗红色的心。

长治市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55岁的李春雨是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一家三口都从医。此行,他也没敢透露消息给年迈的双亲。“疫情在变化,我们每天看着心里也不好受,祖国需要,义不容辞,这是医者应该做的,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这次也是为我的女儿做一个榜样!”

黄小丽、连丽丽、于淑君读卫校时同班,同为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护士。到了机场,她们仨才发现,这回又同去战“疫”了!“我们不约而同报了名,老同学在场,信心倍增。”说着,黄小丽和两位老同学默契地伸出手来,相互击掌。昨晚,黄小丽给正在出差的老公电话“汇报”此事,老公说了一句“没事,去吧”,就一直默默地没出声。她知道老公无条件支持,只是有点担心。女儿读高二,她拉住妈妈的手没说什么,后又嘱咐妈妈做好防护。今早6点医疗队集合,出门前,她没有喊女儿。

36岁的王婷是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她的爷爷、爸爸都是医生,2003年“非典”时奶奶坐着轮椅送爸爸支援太原,今天爸爸又送她去支援武汉。8岁的儿子没问她何时回来,“孩子懂事,不问”,她说。

说起前一晚的离别,山西白求恩医院护士王晓凝有些动情。“告诉孩子要去出差,孩子先是手舞足蹈地喊‘妈妈走了没人逼我做作业了’,后来听到我和爸爸的对话要去前线了,马上过来抱住我不让走。”王晓凝说,接到消息后,丈夫一晚上都在积极帮着准备东西,但背地里,却偷偷发了条朋友圈说“今天晚上睡不着了”;告诉父母时百般纠结如何措辞,二老只说了一句“保护好自己”。

山西白求恩医院护士陈素清的儿子后天过生日,来送行的同事拿着手机,录下她对儿子的祝福:“儿子,在家听话,好好写作业。”

“妈妈,你在治疗病人的时候保护好自己,你在穿防护服时要穿好,要戴正护目镜。”这是白求恩医院呼吸重症科主管护士卫晶收到的6岁女儿的信。早上看到妈妈在收拾行李,6岁的李卫伊没有多问,躲进房间剪了一个“娃娃”,并通过爸爸的笔表达了对妈妈的“嘱托”,然后悄悄塞进妈妈的电脑包里。爸爸李群说,女儿多次强调,她给妈妈说的话“一个字都不能改”。

发稿时,记者看到弓清梅朋友圈发的消息:“我们一定会平安回来!武汉加油!”

下载援鄂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最新(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援鄂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最新(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们心目中的抗疫英雄事迹[推荐阅读]

    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那你知道关于我们心目中的抗疫英雄事迹都有哪些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我们心目中的抗疫英雄事迹5篇精选。......

    2020最新抗疫英雄事迹汇总[本站推荐]

    武汉胜,湖北胜;湖北胜,中国胜。为了支援湖北武汉抗击疫情,无数抗疫英雄奔赴前线,顽强与疫情抗战!那你知道抗疫英雄人物事迹都有那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最新抗疫英雄......

    抗疫日记.

    抗疫日记五篇【篇一】2020年2月6日农历正月十三小雨今天,口长单位通知我们局,给发了100只口罩,一箱中药饮品。这咋弄呢?我们近千名干部职工和八百多名环卫工就这么一点物资根本......

    抗疫作文

    万众一心抗疫情2020年的春节和往年不一样,本该是走亲戚去向我的长辈拜年问好的,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大家猝不及防,让所有人只能呆在家里,亲戚也走不成了,门也不串了。原本和......

    抗疫赞歌

    抗疫赞歌浏阳市职业中专陈思雨指导老师唐见明寒冬,初雪,腊梅花开。谁也不曾料想,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悄然而至,阴霾在中国上空……几十例到百例,到千例,到万例,每天成千上万的数......

    援鄂人员战疫工作报告最新(共五则)

    2020援鄂医护人员陆续乘机返回,相信大家回家后,会系统总结这次战疫的成果,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不足,下下面给大家分享援鄂人员战疫工作报告最新大全.欢迎阅读!援鄂人员战疫工作报......

    英雄事迹学习心得

    学习英雄事迹心得 2009年10月24日2时10分左右,在湖北省荆州市宝塔河江段,有两名少年在沙丘上玩耍时不慎失足落水,在附近野炊的长江大学新生陈及时等同学用结人梯的方式展开营救......

    关于2020抗疫英雄事迹优秀作文素材集锦[共5篇]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不退缩、不畏惧,始终冲在战“役”一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打赢疫情防疫站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