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课堂模式学习心得体会(共)
高效课堂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效课堂模式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效课堂模式学习心得体会1通过这次学习,是我深刻的感受到,高效课堂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展示平台,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游戏中学习。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一直没有真正领会到它的内涵。我曾试过给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宽松愉快的环境,让他们快乐地徜徉于知识的海洋里,但终因担心学生的成绩和不好把握而不了了之。因此在教学中,大部分时间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生怕学生听不明白,讲了又讲,有时学生听烦了,也不一定达到预想的效果。我也一直为此而苦闷。
目前,我们的学校也在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以寻求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大家都在积极响应学校的改革,但很迷茫。教改到底要改什么?怎么改?
了解了杜郎口的教学方式,我发现xx中学的课堂共同点也是他们优势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了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他们的参与方式也是不拘一格,五花八门的,充满了想像力。
在xx中学,几乎每节课,你都会有种置身于闹市的感觉,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全是学生“主动”在动:主动讨论,主动解答,主动展示,主动检查等,就像有的老师说得那样:学生们像吃了兴奋药。不用点名会有许多学生争着发言,学生发言时很自由,想说就说,出现分歧时,他们会辩一辩,直至问题清晰为止。即使有再多老师听课,学生也不会受到影响。教师虽在教室,但教师只是布置了学习任务,随时解答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展示、分析或说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简单的提示,指导,他们真正做到了做学生的引导者。从杜郎口学生的表现,你会感受到一种渴求知识的激情,一种勇于展现自我的自信。想想杜郎口的课堂和学生,对比我们的课堂和学生。我觉得教改的关键在于教师而不是学生。不是老师的认识上不去,而是老师的担心更多:这样做学生能行吗?不行怎么办?成绩下降了怎么办?其实,我们的学生不比杜郎口的学生差,或许我们的学生的眼界,视野更为开阔,但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却害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呢?经常是老师提问,学生沉默。而杜郎口学生则能口惹悬河呢?杜郎口中学的教师有什么法宝吗?显然不是。只是他们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为反复地磨练,造就了自信的杜郎口学生。我想我们的'学生可塑性是很强的。我们应该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
我决心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着改变自己对学生的认识,对课堂的认识,学习并吸取杜郎口的先进教学理念,进行一次深刻的课堂教学革命。
高效课堂模式学习心得体会2自从学校确定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为构建高效课堂以后,我很欣赏此观点,也很愿意做一个实践者。因此在学期初为了有效地实现此目标,我利用业余时间认真的学习了有关高效课堂的理论知识,之后观看我校级的几节引路课和各学年的高校课堂竞赛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上自己的实践过程,一路学习,一路听课,一路思考,让我对如何构建高校课堂有了新的认识,也改变着我的实际教学。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以便今后更有效的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我愿与大家共勉。
要想使自己的课堂达到高效,我认为第一关是思想认识关。首先是理论研修,研修什么样的课堂称之为高效课堂?为什么要建构高校课堂?怎样建构高效课堂?学习中我得到了这样的答案:
我认为,高效课堂必须符合三个标准:(1)每一个孩子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2)在具体的一节课里达到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3)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高效课堂还要符合三个“量”:(1)信息量;(2)思维量;(3)训练量。同时高效课堂要达到三“动”:(1)形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2)心动,思维在动;(3)神动,思想在动。从而完成两个需要:(1)教学的需要;(2)学生的需要。
构建高效课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节约、高效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概念,教学同样需要,以切实改变现状,构建低耗高效的课堂,这也是时代的需要。
达到高效课堂的第二关是实践关:那么怎样构建高效课堂呢,第一,课前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力求体现四位一体的实效性备课(即:一备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惑,兴趣倾向等;二备课程,深入研究课标、教材、整合课程资源,尽量让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的“心田”和“心灵”;三备情景,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备设计,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第二,课堂上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文本,数学教学做到力求精讲多练,语文教学注重多读多感悟。教师只是在核心问题处讲,思路方法上讲,疑点难点处讲,依据有效课堂教学基本标准,要求自己力争做到连续讲课不超过8分钟,整节课不超过20分钟,克服以往的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老师还在细心地讲,再讲学生也不会的内容老师也在耐心地讲,这种无效讲解现象。
构建高效课堂的第三关是课后反思关。课后要做好有效的反思,有效课堂虽然以课堂为主阵地研究课堂,但少不了走出课堂看课堂,静下心来思考课堂这一环节,课后反思是有效课堂的重要生长点,为此,每节课后,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的课堂教学中有哪些高效的行为,还有哪些低效、无效的行为呢?如何改进?”等通过反思进行总结,通过反思加以调整,通过反思实现教学行为的改善,教学水平的提升。
按照这样的标准去衡量这几节课,我们的思路就豁然开朗了。凡是成功的课,无一不是很轻松的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学生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教师关注了学生,显示了高超的课堂机智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听课者也为师生精彩的生成而喝彩。这样的课堂无疑是高效的。
那为什么我们对上公开课仍然感到恐惧,感到是一种负担呢?其实我们在潜意识里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化了,我们没有真正去了解学生,去关注学生,我们的公开课不是上给学生的,而是上给听课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上所展示是教师自己的风采与水平,我们是演员,我们要把自己真实的一面隐藏起来,我们要迎合听众的口味,我们要表演给别人看,课堂承载了自我的得失,你说能不累吗?而我们在听名师、名家讲课的时候为什么不觉得累,我想正是名师们在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上,他们讲课不是给听课的领导和老师看的,不是想通过上课来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他们没有刻意去表现自己,但他们却时时在关注学生的同时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当然,高效的课堂需要充足的准备,需要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前提下充分的预设,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有精彩的生成。我很欣赏陈桂芝老师上的一节《分数的意义》,上得行云流水,电教运用自如,课下的交流我才知道她在设计这节课时,付出了很多汗水,经过了好多个日日夜夜的呕心沥血,预设了种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对每一种预设都设计了应对的措施,这才有了精彩的一刻,才有了游刃有余的一面。所以我认为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看来上一节好课不容易,上一节高效的课更难。但唯有其难,才具有挑战性,才能激发我们的斗志,也正是在变难为易的过程中,我们才能体验到做教师的乐。
第二篇:高效课堂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向 军
新学期、新学校、新环境。我有幸参加了学校进行的高效课堂的学习培训工作。通过对高效课堂模式的培训学习,使我在教育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上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也引起了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许多的思考,认识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和高效性。
首先,这种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就既解放了老师,也提高了学习效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了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且课堂也变得有生气了,随便讲话,喜欢睡觉的同学也没有了。
其次,这种教学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努力进取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学生之间利益关系不很明显,从而导致了有些学生吃大锅饭,老师也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这“高效课堂”以小组为单位,利害与共,这就让小组的每个成员团结一致,共同进步,在与其他小组的比拼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因为这种模式下,每个人都有职责,每个人都有任务,每个人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一切都是平等的,但是一切又都要在与其他小组的竞争中自己争取,这样又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意识,又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把各方面做得更好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
再次,这种教学模式把各小组的成员绑定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同的整体,不仅在学习上高效,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便于学校和班主任的管理。每个小组成员为了本小组的荣誉,能在各种不同的场合,自觉的维护本小组的利益,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这样,就可以减少学校和班主任的管理难度,改变学校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仅要知识丰富,还要能够在课堂上掌控住学习上的整个过程,既放得开,又能收得回,不能让整个课堂失控,更不能让学生在竞争与激励中约束自己,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高效。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要多学,多听,多请教,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课堂效果,上成真正的高效课堂。
第三篇:345高效课堂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345高效课堂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回顾本学期的345高效课堂模式的实施,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奠定了基础。345是指“三知四学五问题”,所谓“三知”是指感知,探知,拓知。“四学”是指自学,互学,帮学,导学。五问题是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期初制定的345高效课堂模式教科研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通过学习,我个人有以下几点心得:
这学期我主要进行了三点尝试:一是树立学生主体观,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二是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三是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一、树立学生主体观,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由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转换为指导学生的“开放式学习”, 同时教师的观念也要改变, 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建立起和谐民主、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奠定共同基础, 又要承认差异, 兼顾个性,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才能, 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学习, 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 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学生自主参与、师生平等交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能深入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树立自信心, 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能创造师生互动, 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心理障碍,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同时也能使学生提高与别人协作交往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使多数学生都得到锻炼,这对教师的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二 1.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
我曾经听过一位特级教师(俞旭初)的讲座,他认为:快乐学习是一种享受,学到新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上课、完成作业、与同学交往、向老师提问等,都是很有趣的学习。而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每天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学习,少有快乐可言,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我们又怎敢奢望他们能够高效学习?所以打造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是让学生爱学习语文,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动力,是成才的起点。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
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詹天佑》时,先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录像,调动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和欲望。教学过程中关于居庸关和八达岭的修建,于是让学生自己结合学过的数学知识思考,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接着让学生在班上讲述自己和理解。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在学习和评价中,学生学会了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经验。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动态,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较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更重要的是学生激起了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开始逐渐地积累知识,久而久之,当量变发展到质变,就有了成绩的飞跃、提高。2.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游戏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复习古诗歌时,在课堂上以“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学生背诗,学生们都感到紧张有趣,在热闹的游戏中,学生的诗也背熟。学习《唯一的听众》时,我就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在表演中很容易地就把握了作品中的人物性格。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辩论、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动起来,让思维也运转起来,让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三.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教法,思考高效教学的策略,掌握高效教学的方法,精心施教,勤于反思,努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素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实践中,我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实用的方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让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光下,让师生绽放的笑靥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
德惠市同太中心小学
张华
2017年7月
第四篇:高效课堂学习模式
华堡镇中学高效学习模式 预习板块:
1.预习目标
2.预习内容及方法
3把不理解的内容标示出来
4.预习检测 课堂板块:
1.学习目标
2.学习新知(层层设计问题,引领课堂教学)
(1)激发学习兴趣
(2)学生自主学习
(3)小组合作交流
(4)疑难问题探究
(5)学生组内、班内展示
(6)教师适时点拨
3.达标检测,巩固拓展
4.总结回顾(以学生总结为主,教师补充疏漏)复习板块:
1.把当天所学课程内容依次闭目回想一遍,把主要内容写下来。
2.查询书籍资料,把想不起来的知识归纳记录下来,并强化记住。
3.把想不起来的知识再闭目想一遍,然后给自己或向他人讲述一遍。
高效课堂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高效课堂的实质:教师观念的转变。
1.教法的改变:变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的“学”为中心.2.学法的改变:让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独学、对学、群学.3.评课的改变:看学生的学习状态、情感和课堂学习中的表现。
二、高效课堂的灵魂:
相信学生
解放学生
“利用”学生
发展学生
三、高效课堂的目的:
让教师“闲”下来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让效果“好”起来
四、高效课堂中教师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习惯.2.依据学习目标设计问题,引领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3.对疑难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提升自我。
五、高效课堂中五步三查模式:
1.自学:找出不会的知识点;
2.对学和群学:学会不会的知识;
3.展学:掌握不会的知识和要点,自我展示,体验式学习;
4.课堂反馈:注意重点和易错点;5.达标测评:检查教学效果
六、高效课堂中的时间分配:(10+30+5即261模式)
1.教师讲授10分钟(以引导、点拨和提升为主).2.学生自主学习30分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3.达标测评、总结回顾5分钟.
第五篇:高效课堂模式心得体会1
高效课堂模式心得体会
一、教学设计——-理念支撑
(一)内容-——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以为所教的教材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我们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兴趣,选取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不仅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为进一步构建知识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本课的内容呈现遵循了“融入生活找数学,亲身经历学数学,回归生活用数学”这一教学思路。因此,本节课,自始至终学的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内容。
(二)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揭示课题时我们已经解决了为什么要算三角形面积这一问题,而怎样去算呢?“你认为三角形面积会和什么条件有关呢?”每人应当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对此,我们应让学生自己想方设法去解决,因而我采用的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
1、教师启发;“研究解决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能不能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方法中,得到一点启发呢?桌上有3袋学具供大家实践操作(第1个装有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第2个装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第3个装有几个任意三角形),你们可以自由的选择其中一个学具袋里的东西,用拼一拼、剪一剪、移一移等方法进行操作和实践,探索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学生合作探索。
3、交流汇报并展示。
4、用剪拼方法验证。这样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猜想、主动动手实践、推理、验证等丰富的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过程理解并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因此,在以后的练习中从未出现过算三角形的面积忘记除以“2”的现象。
(三)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无定法,教要得法。
一提起新课标给人的印象就是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我以为有适合采用此方法的教材用的才适当,不然便是弄巧成拙,本节课,该计算机辅助的我们给以辅助,比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该放手让学生实践的,我们放手操作,比如:三角形面积
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由于剪拼法较准,因而老师采用示范法把它直接介绍给学生,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讲得很清楚,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练:分层对应练习,强化应用意识。第一层次练习以基本图形为主,最后适当变式,以巩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知道对应的底和高才能求面积;第二层次能运用知识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首尾呼应;第三层次综合运用知识。通过练习,巩固了方法,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三组难易不同题的练习“体现”,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的理念。
(四)悟: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数学家刘徽的故事.三、教师应有一定应变能力——本节课的“预设”和“生成”
“预设”是为了“生成”的成功面所作的有效准备。我们的愿望是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目标。由于备课充分,且又是自己所教的班级,教案实施下来,预案基本圆满完成了。也就是说这是一份可行性较大的一份教案。其中有好几个小环节,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反映情况作了适当改动和调整,使学生有能力通过合作或独立思考解决一些问题,因而教师的应变能力和适时处理教学情况的能力能看出某一教师的教学功底,因为在预案备课中有关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我就想了好几套方案,如果学生能把三种“化主“结合想出了,我就全盘放手,如果只能想出一部分,想不出的我便引导或代替„。另外,本节课的板书我也较有创意,较好地体现了推导思路。
四、调整与改进——不足或值得思考的地方
改进:备预案时,我参考了一些教学资料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综合比较,务出了这份“预案”,自我感觉良好,不失为一节既体现课改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好课”但当我看到《小学数学教师》2004年第3期中潘小明所写的《“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教学实践》一文时,启发很大,表现在学生怎么一开始就知道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学生怎么知道“沿三角形两条边中点的连线剪开,可以拼剪成一个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而我这节课给予善意的提醒与暗示,名日了解,倾听,实际是授意,强灌。在这种看似”引导“的干扰中,学生心领神会,沿教师框定的捷径较顺利地获得了结论。这是一种真探究吗?
当前,新一轮课改已开始实施,课改表面上是改善教材,实质上是改造人,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课程的实践者——教师。向书本质疑,挑战教材,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多磨炼,炼就一身“硬功夫”,更好地为学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