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院士黄旭华心得体会
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是歌舞升平幸福美满,是需要无数仁人志士的奉献和牺牲才能成就的。小家小爱固然重要,但是当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为了国家,为了大家,要能随时放得下个人的小家小爱。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学习院士黄旭华心得体会精选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院士黄旭华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一】
4月25日,我市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之父、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旭华专题报告会,黄旭华始终对党忠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淡泊名利,执着于党和国家的事业的事迹和高尚品格深深感动着我市干群。
黄旭华院士立足本职岗位,艰苦奋斗,成为我国核潜艇之父,他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30年隐姓埋名,身先士卒,默默坚守,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追求和道德情操。黄旭华的感人事迹不仅是x人的骄傲,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更应立足本职,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我市的教育创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学习黄旭华院士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培养下一代,培养出各行各业杰出人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并教育学生以黄旭华院士为榜样,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使自己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总之,我们要以黄旭华院士为榜样,对照先进找差距,着力查找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勇往直前,团结奋斗,积极凝聚推动x教育事业发展的正能量。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x振兴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习院士黄旭华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二】
黄旭华,1924 年 2 月 24 日出生于xx,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他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在某次深潜试验中,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作为总设计师亲自随产品深潜到极限。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一、黄旭华院士个人经历 黄旭华上小学时,正值抗战时期,家乡饱受日本飞机的轰炸。海边少年就此立下报国之愿。高中毕业后,黄旭华同时收到中央大学航空系和x交通大学造船系录取通知。在海边长大的黄旭华选择了造船。新中国成立初期,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核威慑。上世纪 50 年代后期,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黄旭华有幸成为这一研制团队人员之一。执行任务前,黄旭华于 1957 年元旦回到阔别许久的老家。63 岁的母亲再三嘱咐道:“工作稳定了,要常回家看看。”但是,此后 30 年时间,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父亲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见他一面。1986 年底,两鬓斑白的黄旭华再次回到x老家,见到 93 岁的老母。他眼含泪花说:“人们常说忠孝不能双全,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直到1987 年,母亲收到他寄来的一本《文汇月刊》,看到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里有“他的爱人李世英”等字眼,黄旭华的 9 个兄
弟姊妹及家人才了解他的工作性质。与对家人隐姓埋名相比,黄旭华的爱人李世英承担了更大压力。忙时,黄旭华一年中有 10 个月不在家。结婚 8 年后结束两地分居,李世英才知道丈夫是做什么的。
二、黄旭华院士对我的启发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向这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身上学到我们身上所缺少的东西,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我简单概括以下几点:
(一)当代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 世界历史的进步与发展表明,能否赢得青年人,是一个政党能否真正保持青春活力的基础;
青年人是否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是一个国家是否繁荣昌盛的标志,青年兴旺则国家兴旺,青年强盛则国家强盛,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而言,历史和现实都已经充分告诉我们,青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和民族就有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就有强大的动力。对于当代青年而言,一个人理想信念的追求会影响人生发展方向。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世界的荒芜。祖国梦想与青年个人梦想,相得益彰,辩证统一。“中国梦”是包括青年人在内的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当代青年应该努力追寻的目标。“中国梦”的提出,不只是对国家、社会发展的科学认识和解读,它同时具有相当深刻丰富的人文精神与科学内涵,它对当代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二)当代青年要锤炼高尚品格
历史已经无数次告诫我们,一个民族只有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富有,才会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一个民族在精神上是否富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它是否具有强大的民族精神、价值支撑。在那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社会,鲁迅先生认为,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三)当代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 众所周知,人来到世上,要适应社会,要成长进步,就必须不断学习。学习是一个人立身、处事、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重要基础。当代青年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就得不断学习。
(四)当代青年要发扬创新精神 创新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在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新为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和收获。当今时代,改革开放的战略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快速发展的事实是最显著的成就,与时俱进的状态是最突出的标志。社会发展潮流,时代进步特征无疑都是来自于改革创新。
(五)当代青年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可以看成是青年人之间的竞争,在当今历史条件下,中国青年要成长为赢得国际竞争、赢得国家未来的一代人,必须树立宽广的世界眼光、前瞻的未来意识。今天,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格局的不断扩大,东西方世界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不断加大,各种文化意识相互影响。当代青年在这种情
况下参与国际文化竞争,既需要有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信,着力将其发扬光大,也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进而不断推动民族复兴伟业的进程。
三、结语 黄旭华的先进事迹十分感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虽然已 93 岁高龄,仍旧坚持周一至周五每天工作半天。黄旭华这种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砥砺前行的精神,必将激励我们砥砺奋进。当代青年应具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德、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青年人应当积极把握适逢其时的机遇、应当从容直面各种风险挑战,努力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伟业当中,不怕困难,勇于锻炼,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同事推荐的,蛮实用的。
学习院士黄旭华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三】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
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为了造出我们自己的核潜艇,他30年隐姓埋名在荒岛工作,无法和家人联系,堪称一部国防版的“潜伏”。他生在x,却早已定居x,是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昨天晚上,“感动中国”2013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已经88岁高龄的黄旭华院士入选。他的家人感叹,虽说这个荣誉不关名声和任何财富,但它告诉我们,国家对这一代科技工作者并未忘记。
“潜伏”30年没有回过老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1959年,苏联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这一年开始,由于工作性质需要高度保密,黄旭华开始减少了和家人朋友的联系,整整30年没有回过x老家。不多的家信中也只能告诉父母自己在x工作,但工作单位、地址和具体内容一个字不能透露。
当时,核潜艇长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手头只有一位外交官从国外带回的一个核潜艇模型。这个玩具模型被专家们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黄旭华和同事们克服10多个顶级的难题,逐渐让中国的核潜艇出现了丝丝“轮廓”。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做深潜试验时,艇上的100多人,下去了就再也没上来。中国进行这项最危险的试验时,身为总设计师的黄旭华却亲自下水,这在世界核潜艇研制中从未有过。
1988年,我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至此,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走完了它的全过程。
“忙得连娘老子都不要了”
无法在父母身边尽孝,为他们养老送终,可能是黄旭华院士一生的遗憾。
黄旭华的父亲于20世纪70年代去世,当时黄旭华忙于工作,无法回去奔丧;每年过春节时,家里的人聚在一起,只有他这个“三哥”永远缺席,大家都会对他有所埋怨:“不知道在做什么,忙得连娘老子都不要了!”
1988年,已经两鬓斑白、62岁的黄旭华终于回到了x老家,母亲这时已经93岁。当时,有媒体报道了黄旭华的事迹,老人终于知道了自己这个30年不知踪迹的三儿子是在进行一项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她把所有的子女都叫到身边,叮嘱他们:“你们要理解你们的三哥,不要再埋怨他。”听到这句话,黄旭华的眼泪立刻流了下来,母亲的理解也让他释然了许多。
1995年老人临终前,黄旭华从x赶回x老家,仅仅两三个小时后,老人就离世了。直到现在,早已儿孙绕膝的黄旭华院士跟晚辈谈起自己的父母,仍然感到心痛和遗憾。
年近90仍每天坚持上班
虽然已经是88岁的高龄,但黄旭华院士的身体仍然很不错。他除了有轻微的高血糖外,在每年的医院体检中,医生都对他的身体状态表示满意。据了解,这要归功于他多年来坚持打太极拳的习惯,黄院士每天都会练习40多分钟的陈氏太极拳,空闲时喜欢养花。他现在每天还坚持上半天的班。
一位知情人透露,日常生活中,院士一家经常有很浓郁的音乐艺术氛围。院士擅长扬琴、二胡和小提琴等多种乐器,夫人年轻时很喜欢苏联歌曲,现在演唱苏联民歌更是驾轻就熟,大女儿也很喜欢演奏小提琴,家里两把小提琴都是院士的珍藏,一把自己留着,一把送给了大女儿。只要不出差,平时过节时,家里都会聚上不少人,举行一个小型的家庭音乐会。院士和子女伴奏,夫人演唱,很有气氛。
学习院士黄旭华心得体会精选模板【四】
每年我们都会听到看到有这样的一群人的感人故事。我们学会感动,从这群人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时代的印记,看到中国人的脊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向这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身上学到我们身上所缺少的东西,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
沉默是金--黄旭华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无声的英雄故事。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为我国的高科技术行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是搞核潜艇的,父亲临终都不知道自己儿子这么大出息。对此,感动中国委员会的颁奖词说:“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是啊,无声但是其力千钧!像黄旭华爷爷学习,立志报效祖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感动我的不止黄院士一人,也不止组委会评选出的十人。还有一部分人,也和他们十人一样,坚守信念,持之以恒;把奉献举在头上,把责任放在心上;把道义担在肩上,把艰辛咬在嘴上;把聪明、智慧、仁心、善良,紧紧地捆在身上,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燃烧自己,释放光芒。他们,都是共和国真正的精英,时代的楷模,国人的榜样!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我还是喜欢隐姓埋名每天上班
“我还是喜欢隐姓埋名每天上班”
前天,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93岁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和82岁的x省x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两位全国道德模范被习近平总书记一再邀请,坐到自己身边。昨天,作为大名鼎鼎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回到x,一下飞机就受到热烈欢迎。
习近平总书记很平易近人
昨天下午两点左右,黄旭华院士和夫人李世英一起缓缓走出机场出口(如右图)。虽然最近几天一直很忙碌,但他精神不错,看到记者,笑容掩饰不住。
黄院士说,原来他是被安排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后面拍照,没想到习近平总书记把他请下来。“我很激动,激动得都说不出话来了。”邀请同坐的整个过程才短短几分钟,但习近平总书记和黄旭华之间还是有了短暂的交谈。“习近平总书记首先问我是哪个单位,干什么工作的,然后就问,“年纪那么大了,身体怎么样,累不累。””
黄院士说,习近平总书记很平易近人,很尊重知识分子。当有记者问道,习近平总书记还和他谈了些什么,黄院士的眼里闪过一丝调皮,表示这是自己和习近平总书记之间“不能说的秘密”。
还是喜欢隐姓埋名工作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1959年,苏联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毛泽东听后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当时,核潜艇长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手头只有一位外交官从国外带回的一个核潜艇模型。这个玩具模型被专家们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黄旭华和同事们克服10多个顶级难题,逐渐让中国的核潜艇出现了丝丝“轮廓”。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88年,我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至此,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走完了它的全过程。
因为工作性质,黄旭华院士曾经隐姓埋名30年没有与家人联系,已至耄耋之年的他,至今也还没退休。他仍旧坚持周一至周五每天工作半天,上午8点半准时到办公室。昨天在现场接受采访时,他评价自己,还是喜欢隐姓埋名,做好工作。“我已经93岁了,还能做多久,就算多久!”
学习院士黄旭华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五】
每年我们都会听到看到有这样的一群人的感人故事。我们学会感动,从这群人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时代的印记,看到中国人的脊梁!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向这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身上学到我们身上所缺少的东西,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
沉默是金--黄旭华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无声的英雄故事。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为我国的高科技术行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是搞核潜艇的,父亲临终都不知道自己儿子这么大出息。
对此,感动中国委员会的颁奖词说:“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
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是啊,无声但是其力千钧!像黄旭华爷爷学习,立志报效祖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感动我的不止黄院士一人,也不止组委会评选出的十人。还有一部分人,也和他们十人一样,坚守信念,持之以恒;把奉献举在头上,把责任放在心上;把道义担在肩上,把艰辛咬在嘴上;把聪明、智慧、仁心、善良,紧紧地捆在身上,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燃烧自己,释放光芒。他们,都是共和国真正的精英,时代的楷模,国人的榜样!
学习黄旭华院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每年我们都会听到看到有这样的一群人的感人故事。我们学会感动,从这群人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时代的印记,看到中国人的脊梁!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向这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身上学到我们身上所缺少的东西,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
沉默是金--黄旭华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无声的英雄故事。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为我国的高科技术行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是搞核潜艇的,父亲临终都不知道自己儿子这么大出息。
对此,感动中国委员会的颁奖词说:“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
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是啊,无声但是其力千钧!像黄旭华爷爷学习,立志报效祖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感动我的不止黄院士一人,也不止组委会评选出的十人。还有一部分人,也和他们十人一样,坚守信念,持之以恒;把奉献举在头上,把责任放在心上;把道义担在肩上,把艰辛咬在嘴上;把聪明、智慧、仁心、善良,紧紧地捆在身上,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燃烧自己,释放光芒。他们,都是共和国真正的精英,时代的楷模,国人的榜样!
第二篇:向黄旭华院士学习活动心得
向黄旭华院士学习活动心得
4月25日,我市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之父、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旭华专题报告会,黄旭华始终对党忠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淡泊名利,执着于党和国家的事业的事迹和高尚品格深深感动着我市干群。
黄旭华院士立足本职岗位,艰苦奋斗,成为我国核潜艇之父,他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30年隐姓埋名,身先士卒,默默坚守,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追求和道德情操。黄旭华的感人事迹不仅是汕尾人的骄傲,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更应立足本职,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我市的教育创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学习黄旭华院士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培养下一代,培养出各行各业杰出人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并教育学生以黄旭华院士为榜样,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使自己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总之,我们要以黄旭华院士为榜样,对照先进找差距,着力查找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勇往直前,团结奋斗,积极凝聚推动汕尾教育事业发展的正能量。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汕尾振兴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小学
*** 2014年5月15日
第三篇:观看黄旭华院士后有感
观看黄旭华院士后有感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
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为了造出我们自己的核潜艇,他30年隐姓埋名在荒岛工作,无法和家人联系,堪称一部国防版的“潜伏”。他生在广东,却早已定居武汉,是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昨天晚上,“感动中国”2013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已经88岁高龄的黄旭华院士入选。他的家人感叹,虽说这个荣誉不关名声和任何财富,但它告诉我们,国家对这一代科技工作者并未忘记。
“潜伏”30年没有回过老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1959年,苏联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这一年开始,由于工作性质需要高度保密,黄旭华开始减少了和家人朋友的 联系,整整30年没有回过广东老家。不多的家信中也只能告诉父母自己在北京工作,但工作单位、地址和具体内容一个字不能透露。
当时,核潜艇长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手头只有一位外交官从国外带回的一个核潜艇模型。这个玩具模型被专家们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黄旭华和同事们克服10多个顶级的难题,逐渐让中国的核潜艇出现了丝丝“轮廓”。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做深潜试验时,艇上的100多人,下去了就再也没上来。中国进行这项最危险的试验时,身为总设计师的黄旭华却亲自下水,这在世界核潜艇研制中从未有过。
1988年,我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至此,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走完了它的全过程。
“忙得连娘老子都不要了”
无法在父母身边尽孝,为他们养老送终,可能是黄旭华院士一生的遗憾。
黄旭华的父亲于20世纪70年代去世,当时黄旭华忙于工作,无法回去奔丧;每年过春节时,家里的人聚在一起,只有他这个“三哥”永远缺席,大家都会对他有所埋怨:“不知道在做什么,忙得连娘老子都不要了!”
1988年,已经两鬓斑白、62岁的黄旭华终于回到了广东老家,母亲这时已经93岁。当时,有媒体报道了黄旭华的事迹,老人终于知道了自己这个30年不知踪迹的三儿子是在进行一项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她把所有的子女都叫到身边,叮嘱他们:“你们要理解你们的三哥,不要再埋怨他。”听到这句话,黄旭华的眼泪立刻流了下来,母亲的理解也让他释然了许多。
1995年老人临终前,黄旭华从北京赶回广东老家,仅仅两三个小时后,老人就离世了。直到现在,早已儿孙绕膝的黄旭华院士跟晚辈谈起自己的父母,仍然感到心痛和遗憾。
年近90仍每天坚持上班
虽然已经是88岁的高龄,但黄旭华院士的身体仍然很不错。他除了有轻微的高血糖外,在每年的医院体检中,医生都对他的身体状态表示满意。据了解,这要归功于他多年来坚持打太极拳的习惯,黄院士每天都会练习40多分钟的陈氏太极拳,空闲时喜欢养花。他现在每天还坚持上半天的班。
一位知情人透露,日常生活中,院士一家经常有很浓郁的音乐艺术氛围。院士擅长扬琴、二胡和小提琴等多种乐器,夫人年轻时很喜欢苏联歌曲,现在演唱苏联民歌更是驾轻就熟,大女儿也很喜欢演奏小提琴,家里两把小提琴都是院士的珍藏,一把自己留着,一把送给了大女儿。只要不出差,平时过节时,家里都会聚上不少人,举行一个小型的家庭音乐会。院士和子女伴奏,夫人演唱,很有气氛。
2014-05-15
第四篇:黄旭华论文
誓言无声
——记中国战略核潜艇设计者黄旭华院士 关键字:人在社会中的作用、世界观与方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决心要把核潜艇搞出来不动摇,一切其他什么事情,我都可以忍受,我都可以不顾。”有这样一个人,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得淡如水,将近三十年里在荒无人烟的秘密小岛,在既当办公室又当宿舍楼的军队大院,忍受着寒霜刺骨,只是为了国家,他就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自作打油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的黄旭华。
兢兢业业了数十载,黄旭华院士终于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为世人敬仰,享受独属于他的荣耀。我们在为其的事迹感动时,更应该从深层次的去思考。黄旭华院士教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又应该做什么。
一:关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思考
人类在谋求物质生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黄老曾说:“思想里没有更多复杂的东西,很简单,列宁说过的,要他一次把血流光,他一次把血流光,要他血一滴一滴慢慢流,他愿意一滴一滴慢慢流,更关键是要你一滴一滴慢慢流,你能够忍受下去,党和国家需要我血一天一天慢慢流,我就一天一天慢慢流。”1957年,黄旭华进入最早一批研制核潜艇的29人队伍,进入之初领导明确提出不能泄露工作单位的性质、从事的工作任务,要隐姓埋名当一辈子无名英雄。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黄老身先士卒,默默坚守,在研制核潜艇的30年间,淡化了和家人之间的关系,若干年之后工作得以公开家人才知道他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在此期间,黄旭华院士为人民献身、付出一切的观念在不断深化,支撑着他度过风风雨雨,忍受常人无法想象的苦楚,形成了坚定的为国献身信念,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正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的颁奖辞说的那样: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黄老令人敬佩!
二:关于人在社会中的作用的思考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历史的前提条件。个人是社会产生与存在的现实前提和基础,社会是个人交互作用的产物。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的贡献。
杰出的科学家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核潜艇被称为国之重器,黄老被誉为中国的李科维尔、中国核潜艇之父。正是靠着黄旭华等科技人员不眠不休地努力,在没有外援、没有资料、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创造了世界核潜艇研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度,使中国成为当时全球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之一。
黄院士用实践证明了当初许下的承诺,实现了为国家付出一切的坚定信念、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追求和道德情操无遗地展现。黄老的办公室里没有空调,分房时挑了没人要的顶层,夏季室内温度经常达到39.5摄氏度,直至2005年,他才在家里装了一台空调。黄旭华没有专车,所里最好的两辆小车是买了几年的“桑塔纳”。黄老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依然不忘身上的重担,没有抱怨,只有全身心的付出,核潜艇之父的荣誉称号确是实至名归。70年代末美国核潜艇“长尾鲨”号做深潜试验中,当快接近极限深度—— 300米时出事了,核潜艇和艇上100多人葬身于2000多米深的海底。世界上曾有 10多艘核潜艇在进行试验或航行时沉没了。试验前黄旭华与同事们仔细检查了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以及所有艇上设施,确认万无一失之后才决定试验。这时的总设计师怀抱始终一丝不苟必将带来成功的坚定信念,也为了给试验人员增强信心,按规定可以不下艇的他,坚持亲自下艇。黄老将生命置之度外的爱国情怀令人敬佩!黄旭华为提高人们思想道德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树立了一个榜样,黄老始终对党忠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淡泊名利,执着于党和国家的事业的事迹和高尚品格深深感动着无数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优秀的一群,他就是鲁迅先生所讲的——“中国的脊梁”。
三:关于社会意识的作用的思考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当今文化发展的重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应努力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服务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甘于奉献。黄旭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坚持信念、忠诚奉献、无怨无悔的付出和满腔热情的浓浓爱意为我们书写出中华民族美德的壮丽画卷,使我们的灵魂接受美德的洗礼,使我们反思自己的言行。我们要以黄旭华院士为榜样,对照先进找差距,着力查找在实际中存在的不足,从一点一滴做起,开拓进取,勇往直前,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积极积聚发展的正能量。让我们的心中充满爱,长怀对国家、对周边人的感恩之心,以感动中国人物为榜样,让美德的光和热温暖我们,照亮我们前行。
第五篇:七言诗:咏黄旭华
咏黄旭华
题记
黄旭华,男,中国核潜艇之父,1926年3月12日出生
于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镇,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
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
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1994年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保守国家最高机密,黄旭华在研
制核潜艇期间,淡化了和家人之间的关系。若干年之后他的工作可以公开了,家里人才知道,他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
业。2014年1月黄旭华当选中国中央电视台2013感动
中国十大人物。
献身国防隐姓名,秘造潜艇举世惊。使命担当千钧重,后超设计万点红。早年参加地下党,后来入列军工兵。报效祖国尽忠孝,无怨无悔这一生。
2017.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