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篇2020年基层党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篇一
5月21日下午,因新冠肺炎疫情推迟79天的全国两会拉开帷幕。这是23年以来首次打破全国政协会议3月3日开幕、全国人大会议3月5日开幕的惯例,会期也相应缩短。21日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与去年相比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回顾过去“一年来”变成了“一年多来”。这“多”出来的主要工作,就是今年以来的抗疫斗争。
万众瞩目的2020年全国“两会”,在初夏时节的“蛙声一片”中开幕了。这推迟了79天的盛会,是举世瞩目的“风向标”,不仅关系到中国的发展,更关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回顾过去的工作时,“一年来”变成了“一年多来”,这个“多”字,既是时间概念,也是空间概念,更是精神概念。这个“多”字,涵盖了今年以来抗疫斗争的方方面面,从中凝聚起的精神力量,将成为发展路上的宝贵财富,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多”一份家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第一条就是“爱国”。的确,对于每一个中国公民来说,“爱国”必须放在第一位,才谈得上事业、奋斗。在历时数月的抗疫战斗中,那一批批医务工作者、青年志愿者们,正是具有了浓浓的爱国之情,才会那样千里迢迢、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到湖北、赶到武汉,并且全身心投入“战斗”,使受疫情摧残的同胞们深切感受到全国人民与他们携手并肩站在一起,“同呼吸,共患难”,身上便有了使不完的劲。这种强烈的家国情怀,化为抗疫中的强大动力,为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了良好的铺垫。
“多”一种无疆大爱。俗语云,“大灾有大爱”,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传统也是最值得推崇的美德。一个人如果没有爱心,别说是领导干部,就做个普通人恐怕都难。正是一颗颗滚烫的“爱心”,温暖了“疫区”同胞饱受创伤的身体和心灵,构建起一道道“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再大的困难在“爱”的面前都是那样得不堪一击。不是么,除了武汉这个正面战场外,各地从上层到基层,也都把防控工作做到了极致,那份无言的爱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诠释着什么叫“大爱无疆”。这种“爱”,已经远远超出了抗疫的范畴,上升为一种正能量的浩然之气,弥漫于天地之间。
“多”一片无私天地。“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同志在《赠曾志》中的一句“心底无私天地宽”,道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为了革命而心无杂念、坦荡无私的情怀。但是,只有在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候,这种“无私”才会得以凸显。君不见,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无论官兵还是农民、学生,无论百姓还是领导干部,无论医务工作者还是普通志愿者,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无私奉献”的深刻内涵,凝聚起无坚不摧的精神武器,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战斗得酣畅淋漓。这么多“心底无私”的仁人志士,将构筑起一片宽广的别样“天地”。
抗“疫”形势向好,“两会”适时召开,惯例的“一年来”变成了“一年多来”,“多”出的这份抗疫经历,见证着华夏儿女的“家国情怀”“无疆大爱”和“心底无私”,让我们倍加珍惜!灾难渐渐远去,抗疫精神永存!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2020年,我们当乘着“两会”的东风,在未来的奋斗中更加热爱祖国、传递爱心、无私奉献,并以高昂的、乐观的的精神风貌,投入到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之中,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负重前行!
篇二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细读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不难发现,其中具体内容真实反映“民声”,紧紧围绕“民生”,一切为了“民升”,一系列细致措施,回应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真真切切反映出了“民声”。倾听“民声”,了解找准人民群众关切问题,是做好民生工作的前提。李克强总理所作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可以说条条内容都是人民群众关心期盼的问题,像就业、医疗、减税降费、减免或免收房租、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等,都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经常需要面对的事情。把这些群众关心的“小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恰恰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动体现,更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伟大的党和国家始终心系人民,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办法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更有希望,真真正正体现出了群众呼声。
件件“小事”围绕“民生”。单从工作本身来看,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开展技能培训等,似乎都不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大事”。但是深入思考后则不难体会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件件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对国家、对人民来说,这些就是关乎人心、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正是这种把每一件“小事”都想周到、落实好的决心和韧劲儿,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感受到了始终“被放在心上”的幸福感。
一切都是为了“民升”。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并予政策支持、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延缓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期限等等一系列措施中,有的缓解了燃眉之急,有的提供了大大方便。不仅提升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还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贴心又暖心的政策措施,让老百姓看到了“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希望,对不断提升生活质量和水平充满信心。
紧贴“民生”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不仅饱含14亿人民群众的心声期盼,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更是一个激励、一份承诺、一种责任。广大党员干部应不忘初心使命,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精神奋力奔跑,用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篇三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两会从春日的三月推迟到初夏的五月。非常时期的全国两会,承载着人民群众更多期望,也必然会研究一些百姓关注的“非常”的问题。5月22日9时,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就业”“中小企业”等百姓关切的话题贯穿其中,不仅明确要减税降费,还送出了很多“民生红包”。
拓宽教育就业两条“生财路”。只有提升整体国民受教育程度,充实他们的专业技能,才能在就业中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也能够凭借人民的智慧创造出更多更新的就业方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另外,在就业服务上也提出了很多实惠政策,比如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高校和属地政府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等。
全力以赴提升人民“幸福感”。这次新冠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遭遇的一次比较难克服的公共卫生事件,但是我们依靠14亿人民群众共度难关,虽然我们的经济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党和国家仍会竭尽全力做好民生工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及民生问题,从改造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到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再到稳定住房等各个方面,都让百姓有了对生活更美好的憧憬,未来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幸福!
提出乡镇农民发展“致富经”。2020年是中国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就如何巩固提升乡镇百姓生活质量,《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释放了很多“喜讯”,如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等,并用专门章节强调了“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要求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在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全国两会的召开鼓励了人心、提振了士气,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众志成城“中国梦”!
篇四
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冲击的大背景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话鼓舞士气、振奋人心。
——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
广大医务人员英勇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勇挑重担,科技工作者协同攻关,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新闻工作者、志愿者坚守岗位,快递、环卫、抗疫物资生产运输人员不辞劳苦,亿万普通劳动者默默奉献,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坚韧不拔,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捐款捐物。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
——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坚决守护人民健康
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坚决守护人民健康。
——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
只要直面挑战,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
——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各类结余、沉淀资金要应收尽收、重新安排。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
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
——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恢复生猪生产。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
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
——为担当者担当,让履职者尽责
要大力纠治“四风”,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担当者担当,让履职者尽责。
——当代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挑战的坚定意志和能力
中华民族向来不畏艰难险阻,当代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挑战的坚定意志和能力。
篇五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学习不仅仅是关系到一个干部的成长,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也让我们看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而针对2020两会精神的学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要原汁原味的学两会精神。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党员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两会精神,又要联系实际悟原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好高骛远,对于自己不同的地方,通过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向榜样学习、向先进的经验学习等方式,让两会精神入心入脑,才能够更好地保持政治上的清醒。
要理解创新的学两会精神。学习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原原本本的学容易,但是要通过两会精神来指导实践却不容易,这就需要党员干部不仅仅要原汁原味学,更要在学习中善于思考、善于反省,才能够在两会精神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去理解创新的发展理论,才能有更多的感悟,才能够有更多新的获得。
要怀揣使命去学两会精神。思想决定行动,学习只是一种手段,是通过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的有效方式,但是理论学习的最终着力点是需要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一种使命,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把知识转化为更好地治理基层的科学理论,引导党员干部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
2020两会学习并不是喊口号,也不是写的漂亮说的好听,而是要将两会精神的真正落实到位,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才能够弄懂其蕴含的深意,需要表达的内涵,党员干部以担当促落实,以落实强担当,让两会精神变成凝聚人心的重要精神力量,推动社会的发展。
篇六
今年的两会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两会期间最受人关注的一个词就是“人民”。
学两会精神要懂得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和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体现在城市建设上,就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老百姓宜业宜居,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扩大公共空间,真正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在物质、精神和生态上享受美好生活,这是最大的民生。
学两会精神要懂得造福于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何,是衡量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志。只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才能在第一时间感知百姓对住房、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健康养老、交通出行、食品安全等与民生热点问题的关切;只有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融入具体发展实践之中,不断探索落实的路径,才能使发展为人民谋福祉、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变为现实。
总之,只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深入群众,不断提高解民情、察民意的本领,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反映人民诉求、回应人民关切,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顺应民意、得到民心,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