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有感
读了名著《陶行知文集》,了解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可以穿顽石;清泉,滴水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
陶行知,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引领我们学习做真人;他,教育我们要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他,指引我们不断前进。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这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他的平易近人、热爱学生,在书中处处能感受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自从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之后,我便不忍释卷,书中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吸引着我,那一句句动人的名言震撼着我。
从陶行知身上,我学到了尊敬师长。尊师重道仍然是我们必须继承的传统美德,一声轻轻的问候,一本整洁的作业,一个深深的敬礼……都会把我们的爱师之情传递。当灿烂的笑容浮现在老师的脸上,那就是我们最幸福、最开心的时刻。
一、实施爱的教育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陶行知是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干人有益,牛马也做”。
二、实施生活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而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环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也是他的教学论。其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说明。”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
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说明的。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叫,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是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习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陶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首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读教育名著有感
读了名著《陶行知文集》,了解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可以穿顽石;清泉,滴水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
陶行知,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引领我们学习做真人;他,教育我们要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他,指引我们不断前进。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这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他的平易近人、热爱学生,在书中处处能感受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自从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之后,我便不忍释卷,书中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吸引着我,那一句句动人的名言震撼着我。
从陶行知身上,我学到了尊敬师长。尊师重道仍然是我们必须继承的传统美德,一声轻轻的问候,一本整洁的作业,一个深深的敬礼……都会把我们的爱师之情传递。当灿烂的笑容浮现在老师的脸上,那就是我们最幸福、最开心的时刻。
一、实施爱的教育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陶行知是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干人有益,牛马也做”。
二、实施生活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而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环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也是他的教学论。其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说明。”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
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说明的。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叫,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是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习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陶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首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读《陶行知文集》有感
作者:赵淑静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4 更新时间:2011-12-28
陶行知 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读过《陶行知文集》掩卷沉思,感觉获益匪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马卡连柯的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以他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他的教育给我们爱的教育,爱的启迪。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爱学生,使自己与学生越来越贴近,在师生的两颗心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收获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一 谈陶行知 先生的教学理念。
一、用爱心感化学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朴实的话语蕴含着的是淳朴、真挚的爱。陶行知用他宽广的胸怀去爱学生,去实践爱的教育。作为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老师,我要 向陶行知 先生学习,用爱心去感化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心。作为一名老师,在课堂上我觉得自己爱学生,爱听话的孩子,爱成绩优秀的孩子„„与 陶行知 先生那无私的爱,自己对学生的爱是那样的浅薄,那样的自私。有了附加条件的爱,即使付出再多,得到的只能是自己内心深处的自责。陶行知办育才学校施爱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以实际行动来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公平的,稳定的,是高尚的,不应以学生的面貌、成绩为取舍,对有缺陷的、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爱,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沐浴在老师的爱中,快乐的成长。
老师的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感情的付出,更是智慧的付出。老师的爱是感情与智慧相结合的产物。
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具有不可复制性,在某一方面可能技不如人,在另一方面却脱颖而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而忽略其他孩子的优点;不能单纯凭借成绩而把某些学生视为“差生”而冠之“朽木不可雕”的帽子。对这样的学生如果老师只以简单粗暴的教育或者是挖苦讽刺,往往会适得其反,使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强。所以说对待“差生”我们老师要给予更多的爱,帮助他树立自尊心、自信心,以长补短。
当然,对学生在爱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陶行知在竭力为学生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咐要以简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当学生出现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及时送上关怀和指导。自己是一名小学老师,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群孩子,他们就像一块璞玉,老师灌输给他们什么样的思想他们就会朝向哪一个方向,所以老师对孩子要爱,也要严格要求,对孩子多一份理智和引导,这样学生在沐浴老师爱的同时也会找到前进的路,学会去关爱他人。心中有爱,路才能走的更远。
二、“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 陶行知 先生生活教育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 陶行知 先生的话说“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 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先生如果只“教”,学生只是做个“书呆子”,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如今,我们倡导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应把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经过自己思索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在这过程中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激励和组织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自主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因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 阳明 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三、依“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
陶行知 先生提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以学生为主导,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这句话并不是说可以让学生随心所欲的学,而是有着深厚的含义。一是指依据学生以掌握的知识程度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来确定教学方法;二是由于学生个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天赋秉性等各不相同,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因材施教。
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转过来,不再是老 师 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
同时,陶行知 先生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自己深有体会,有的学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能积极配合老师进行高效率的学习。相反,有的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学起来感觉枯燥无味,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当今教学理论倡导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所以说,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就如 陶 先生说的那样“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对待学生就要像园丁一样,了解他们的特点,进而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先生这一至理格言,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勇敢的肩负其责任,帮助、教育和引导学生走向“真人”之路。在这条路上有欢歌也有荆棘,但当我们一路披荆斩棘走过之后,迎接我们的是那一弯彩虹。
第二篇: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对理论的学习能够使我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学会用唯物主义方法论去解决各类矛盾;能够使我们站得高看得远,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水平得到提高和升华;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的政策和当前出现的新状况、新问题;学好政治理论课程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好处。结合自身工作性质与特点,认真剖析自己,得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是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在道德修养上持续先进性。一个真正的党员干部,要想具有先进性,持续先进性,代表社会前进的方向,就务必在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方面用共产主义道德要求自己,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成为高尚道德的示范主体。首先,在个人要求方面,党员既要模范执行党的现行政策,又要发挥高尚道德风格。在执行党的现行政策的前提下出现同样的机会谁先占、应得的利益谁多得、社会的弱者谁照顾、必要的牺牲谁承担等政策规范不到的问题时,党员干部就要发扬高尚道德风格,先人后己,必要时放下自己的利益,无私奉献。其次,在道德教育方面,党员既要讲党性,又要讲良心,要以最纯洁的良心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既高大,又亲近的道德榜样。
二是要增强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在工作上持续先进性。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务必要掌握最新、最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党员干部要时刻持续努力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己与群众打交道的潜力和综合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始终成为引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有生力量。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是党员干部持续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党员干部要持续工作上的先进性,要用心工作,埋头苦干,以自身的工作实绩为身边的群众做好表率。如果本职工作都做不好,根本谈不上先进性。我们要继续发扬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努力把党交给我们的工作任务做好。要认真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党员干部来说不单是个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工作职责、工作资料,是检验工作成效的基本准则。
三是要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坚持廉洁奉公和艰苦奋斗,在作风上持续先进性。作风是党员干部党性的体现,优良的作风是我们党持续先进性的有力保证。党的优良作风要靠每一名党员来持续和发扬。党员干部要有好的思想作风,实事求是,光明磊落,不搞弄虚作假、阳奉阴违那一套,坚决反对官僚主义、教条主义;要有好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不懈进取,追求实效,去除花架子和形式主义;要有好的生活作风,求真务实,言行一致,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党员干部的挑战,因此,党员干部要勇于摈弃旧事物、理解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要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为群众办实事,怎样快速地去实现小康社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要做到知行合一。
通过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以及习近平同志“中国梦”的论述精神,及时掌握党的工作重点方针,与党中央持续高度的一致。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职责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第三篇: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耿村小学 谭焕华
新世纪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在教育战线工作的人感到欣慰的同时,更感到了压力。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次“十五”师训把“现代教育理论”作为必修课程之一,在自己认真研读以后,真的感到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的确如前言所说,选取的文章是目前全国教育理论专家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的精华,既有超前意识的思考,也有从现实出发的呼唤。作为一名确实应该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及发展动向,同时还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否则就很难适应新世纪的需求。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属性,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统一,这就是新的教育观。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改变严守纪律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营造主动探索、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要敢于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欲望;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以宽容、保护、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实践,打破封闭式教学。
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业务素质:(1)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2)有较高的管理艺术。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班级的整体管理,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3)有丰富的情感。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热情洋溢的赞赏以及在与学生接触时的仪态、表情和举止所表现出的积极情感能随时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教”,变苦学为乐学,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了双向的情感交流,使教者亦乐、学者亦乐。
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是否喈叹这项职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代办根草去”精神,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从一个人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层次,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弘扬好的风气,鼓励教师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会使每个人通过自我的修养,约束本我的不正当欲念,达到超我的境界。倘若不抓住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素质教育就可能是空中楼阁,只有培养出良好的教师敬业精神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因此,欲兴事,先兴人,铸造爱岗敬业的高尚形象,并努力提供一切所必需的条件,使每个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成功的教育在于班级的民主管理“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从这句话里,体现了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认为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的认识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主要有四条:
1、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管理不要出现“我管你服”的现象,总觉得自己是管理他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才能让学生服从管理。
2、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要做到坚持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
3、发展学生的人性、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在学习智力、学习目标、学习途径和方法上都存在着差异,我们要尊重学生间的这种差异。教室是学室,教材是学材,把教师当作学习上的共同的探讨者和交流者。转变教室、教材、教师的观念,那学生对学习自然就感兴趣了。
4、决策过程多商量。我们作为老师,如果有了“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就不会因学生的调皮而生气,也不会因学生的懒惰而无奈,更不会因学生完不成作业而大动肝火,因为“教育本身就是把学生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老师要把自己定位于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服务员。这样,面对学生的各种举动,老师都能用平和的心态,去理解,去应对。让学生自己留作业的做法使我们认识到,虽然所教的对象是学生,然而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人,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这种做法正是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而不是驯服者,是平易近人的长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人。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朋友式的导师。
“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以“以法治班使班级管理形成制度化,走向了自动化;二者结合,不仅没有损伤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班级管理沿教师设计的预定轨道上运转,达到了理想的管理效果。
“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作业是学生按自己当天所掌握情况自留作业,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自我管理,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做作业,对其产生逆反情绪,对待作业,轻者敷衍了事,重者抄作业甚至不做作业,于是所学知识没有得到及时巩固,成绩下滑,上课听不懂,作业更不会做,而教师呢,因为学生成绩不理想就通过多做练习题加强巩固以期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而这就更令学生反感,更不愿做作业,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甚至使师生之间产生了隔阂。
成功教育认为,教育面向的是人,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激发其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学习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从额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做好基础素质的准备。
成功教育既有改革教育目标的意义,又有改革教育方法的意义。改革教育目标的意义在于:教育的本职任务、教师的本职任务原本就应该为社会培养成功者,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主动发展。成功教育把激发、形成学生的内部学习动力机制作为培养目标,强调为学生修身发展的长远需要服务。改革教育方法的意义在于:改变传统的外压式的强制教育,通过教师创造成功机会,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方式,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主动内化教育要求,自我开发内在潜能,主动发展个性。
第四篇: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素质,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文化水平,个人修养与学生是息息相关的。因而我认为,教师理论学习,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积极与参者,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如果课堂是舞台的话,那学生不是舞台下的观众,而是舞台上主动参与表演的演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首先树立信心,与生同乐。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我们要培养、躯体、心灵、情感、心力融会一体的人,即“知情合一”。“只有让学生觉得学习的快乐,课堂的快乐,教师才能教的快乐„„只有步入了上述的良性循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享受到教育的快乐„„与学生快乐相处,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只有树立信心,才能自然发挥,与生同乐才能成功教学。其次端正角色,循序渐进。“只有我们不再将教学看成工作或职业,而是积极成为道德典范的时候,我们才会认识到对职业生涯中一些小故事的持续性的反思是多么重要”,真爱自己的职业,在学习上循序渐进,在教学中循循善诱。再次“让素质教育看的见”。我们知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 新世纪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在教育战线工作的人感到欣慰的同时,更感到了压力,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教育理论专家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
总之,教师应该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及发展动向,同时还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否则就很难适应新世纪的教学需求。真正做到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与心理素质等,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艺术性,掌握方法,把握时机,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各方面都得到提高。教师理论学习,可以说是我的加油站,通过学习,让我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在未来,我会用我从教师理论学习中掌握的知识,懂得的道理,时刻的鞭策我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盏明灯!
第五篇: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对理论的学习能够使我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学会用唯物主义方法论去解决各类矛盾;能够使我们站得高看得远,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水平得到提高和升华;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的政策和当前出现的新状况、新问题;学好政治理论课程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好处。结合自身工作性质与特点,认真剖析自己,得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是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在道德修养上持续先进性。一个真正的党员干部,要想具有先进性,持续先进性,代表社会前进的方向,就务必在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方面用共产主义道德要求自己,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成为高尚道德的示范主体。首先,在个人要求方面,党员既要模范执行党的现行政策,又要发挥高尚道德风格。在执行党的现行政策的前提下出现同样的机会谁先占、应得的利益谁多得、社会的弱者谁照顾、必要的牺牲谁承担等政策规范不到的问题时,党员干部就要发扬高尚道德风格,先人后己,必要时放下自己的利益,无私奉献。其次,在道德教育方面,党员既要讲党性,又要讲良心,要以最纯洁的良心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既高大,又亲近的道德榜样。
二是要增强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在工作上持续先进性。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务必要掌握最新、最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党员干部要时刻持续努力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己与群众打交道的潜力和综合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始终成为引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有生力量。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是党员干部持续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党员干部要持续工作上的先进性,要用心工作,埋头苦干,以自身的工作实绩为身边的群众做好表率。如果本职工作都做不好,根本谈不上先进性。我们要继续发扬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努力把党交给我们的工作任务做好。要认真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党员干部来说不单是个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工作职责、工作资料,是检验工作成效的基本准则。
三是要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坚持廉洁奉公和艰苦奋斗,在作风上持续先进性。作风是党员干部党性的体现,优良的作风是我们党持续先进性的有力保证。党的优良作风要靠每一名党员来持续和发扬。党员干部要有好的思想作风,实事求是,光明磊落,不搞弄虚作假、阳奉阴违那一套,坚决反对官僚主义、教条主义;要有好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不懈进取,追求实效,去除花架子和形式主义;要有好的生活作风,求真务实,言行一致,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党员干部的挑战,因此,党员干部要勇于摈弃旧事物、理解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要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为群众办实事,怎样快速地去实现小康社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要做到知行合一。
通过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以及习近平同志“中国梦”的论述精神,及时掌握党的工作重点方针,与党中央持续高度的一致。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职责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