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毛相林时代先锋事迹有感心得感悟[本站推荐]
学习毛相林时代先锋事迹有感心得感悟一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这是老下庄村的真实写照。下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几乎与世隔绝。全村4个社,96户、近400人住在“井”底。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海拔仅200余米,与外界联系,只有3条小路。其中一条“大路”有3个大台阶,108道“之字拐”。由于条件所限,四面环山的下庄人过着苦种薄收的日常生计。
1997年7月,接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从县城参加完村干部培训班回来,坐在老下庄的“井口”之上,鸟瞰海拔1100多米的那个酷似天坑的古老村子,心底倒海翻江:改革开放都这么多年了,外面的世界一天一个样,如果再过些年下庄还是老样子,我这村支书就有愧百姓,简直就是白干了。
那时,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努力改变下庄村的落后面貌。要改变,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乡村公路。
回家后的毛相林当晚便召开群众会,掷地有声地提议修公路。有人议论、有人摇头、有人怀疑,一无资金二无机械,要硬生生在悬崖上抠一条路,当时的村民没这个底气和勇气。毛相林并没有泄气,他扳起指头给村民们算起了细账,告诉村民:“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通过反反复复的打嘴仗算细账,村民总算达成共识,同意修路。
1997年11月12日,在寒风刺骨的一个大雪天,下庄人终于在“鱼儿溪”畔炸响了第一个向封闭与贫困宣战的开山炮。
没有炮眼,放红绳凿;没有挖机,用双手刨……在峭壁悬崖上,不能爬行也不能站立,就腰系长绳,放到山间悬空钻炮眼,放一炮炸个“立足之地”。村民们就这样在空中荡、壁上爬。分好几个施工班,多处开炮,在半山腰炸开一处处缺口,形成一个个石礅,然后“步步为营”向前推进。
修路难,在悬崖绝壁上凿路难上加难。男男女女带着工具和干粮来到工地,以洞穴、岩壁作为安身落脚之处。为防止晚上睡觉翻身掉下悬崖,他们便在腰间拴根“保险绳”,绳子的一头拴在岩缝的老树根上。为鼓舞群众士气,毛相林与村组干部一起向群众发誓:不贪占便宜,誓死修通公路!公路在村民整齐的号子声中一尺一寸地向前艰难延伸。毛相林的担子更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
为了修路,毛相林“挪”用了母亲700元的养老钱和妹妹寄存的3000元家具款,还以个人的名义向农村信用社贷款1万元;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在他的带动下,一些在县城打工的村民也自发回村加入筑路队伍,连村里的老人也主动请缨到工地做饭。
尽管毛相林每天都把安全施工传导到每个工地,但在挑战悬崖绝壁时,还是有6位村民先后献出了宝贵生命。从不轻易掉眼泪的毛相林哭过,但他从未绝望过。他常说,我个人解决不了的还有组织在,下级解决不了的还有上级在。1999年,巫山县委县政府将下庄路纳入全县重点工程建设,给予物资支持。
最终,历经七年鏖战,2004年初,悬崖绝壁间一条长达8公里的“抗争之路”通车了,几辈人渴盼的出山公路梦想成真。
2005年1月,两合村合并到下庄村,村民委员会换届时,毛相林再次高票当选为村主任。从村支书到村主任,毛相林的工作角色发生了变化,但他不辜负组织和群众信任的初心始终未变。下庄村有形的出行路抠通了。但人民群众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下庄人还要再修通一条“致富路”。
下庄有了致富路,听说曲尺乡柑橘种得好,当地果农一年收入就有好几万,毛相林眼热了。他带着一波又一波的村民前去取经,一次又一次地请专家到村里论证,还发出号召,引导有文化、头脑灵活、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充当产业发展“排头兵”……
听说双龙镇钱家坝的西瓜供不应求,他心动不已。和村干部一起乔装打扮成跑买卖的客商,把“触角”直接伸到瓜田李下,见缝插针刺探情报、偷师学艺、打听销路,一次不行跑两次,脚板磨起了泡,他套双袜子又出门,直到把结满西瓜的瓜地复制到下庄为止……
毛相林积极动员有富余劳动力的家庭外出打工。十年来,先后有百余村民外出打工,全村每年劳务收入200余万元。毛相林又动员村民种植纽荷尔,为把关技术,他挨家挨户地检查验收,手把手地教村民打窝种树。几年来,全村种下650亩纽荷尔,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500多亩已试花挂果,预计将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毛相林还鼓励村民种植了几百亩的芝麻、小麦、西瓜和南瓜,形成以瓜果为主,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农业格局,仅西瓜一项,村民年均收入3000多元。
细数村民的增收门路,毛相林将其概括为“三色”经济: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正是在“三色”经济的催化下,村民的腰包鼓了,村庄的面貌变美了。
随着产业的壮大,村民们却发现,曾经绝壁开凿的天路有些“过时”。路面太窄,只有摩托车和小型农用车能勉强通过。如遇下雨天,山上冲下的泥石又经常阻碍交通。
将天路拓宽硬化,成了下庄人的又一个梦想。2015年,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下庄村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村。村主任的毛相林再次扛起了修路大旗。他四处奔波,向相关部门争取400余万元,对这条绝壁天路进行提档升级。天路被拓宽至4.5米,不仅路面进行了硬化,还在临近悬崖的一边加设了护栏,村民盼了多年的硬化路终于成了现实。
如今毛相林又带领村民吃上旅游饭,下庄村正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优势发展乡村旅游。“过去靠着三大坨(玉米、红薯、土豆),我们辛苦一年也存不下多少钱,如今吃上‘旅游饭’,一个月就能挣上近十万元。”说起毛家父子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杨亨双笑得合不拢嘴。2018年年初,他和村里的袁堂清、杨元鼎三家人一起,将原来的土坯房改造成风貌统一的乡村民宿。2018年8月开门迎客,生意最好时,一天就能吸引100多名游客。游客的到来也带动了农特产品的销售,杨亨双告诉记者,土豆炖腊猪蹄、农家土鸡汤、凉拌蕨根粉等都是深受游客喜爱的下庄美食。2018年,他仅向周边农户收购的腊肉、土鸡就价值2万余元。
“未来我们还将引入旅游公司,打造‘下庄古道’‘鸡冠岭’等旅游景点,并与巫山博物馆合作,在村委会广场打造一个‘下庄精神陈列馆’,通过照片、影像资料、实物展出等方式,再现下庄人战天斗地、绝壁开路的事迹,将下庄精神融入到旅游开发中,让乡村旅游更有内涵。”说起未来的打算,毛相林仍旧滔滔不绝,他就是这样始终闲不下来的人。
打通村民的致富路,幸福写在村民脸上,喜悦甜在村民心里,温暖映照着毛相林花白的头发,激发着他更深的思考。他以20年的执着坚守求证出自己的人生最大值——“成为一名群众身边的好干部。”学习毛相林时代先锋事迹有感心得感悟二
壁立千仞,群山合围。翻几座大山,盘过108道“之字拐”,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便映入眼帘。这里地处巫山深处,如“深井”一般,“井底”缓坡上,小楼星罗棋布,大片柑橘林连绵起伏。
毛相林(上图,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是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也是老村支书,当地人称他当代“愚公”。
成为“愚公”,是被穷逼出来的。“锁”在深山里的下庄村,以前是巫山县最穷的地方。村民外出只能徒步翻过绝壁,到县城得花两天时间。
不能让大山“困”住下庄!1997年开始,“愚公”毛相林带领乡亲们“移山”,用了整整7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
路通了,产业也活了。在毛相林带动下,乡亲们种起了脐橙等水果,发展生态旅游。随之,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轿车来来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2015年,曾经最穷的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
“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小时候,毛相林就常听长辈们念叨。坐“井”观天,村民们有时也开玩笑说要修路,可没人敢下决心。
直到1997年的一天,38岁的毛相林去县里开会,发现邻村村民家里有电视机,还有车子来收购蔬菜。“没想到山里还能这么生活!”回到村里,毛相林马上召集村民们商量修路的事。
“你看这山,鸟都飞不过去。”“钱从哪里来?”“要不搬出去算了?”
大伙你一句我一句。村里有几百亩地,乡亲们不想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可想到修路之难也是特别打怵。
“不能坐等,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毛相林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公路预计七八公里,计划20年修完,每天修1米即可,全村将近400人,只要一起努力,修路是可行的。
不修路,没出路!几经周折,全村人终于下定决心。
男女老少齐上阵,冬去春来都不停。大家用最原始的办法,一块块石头凿。绝壁上,一个个“空中飞人”绑着绳索凿开炮眼、放上炸药……鞋子磨破就赤脚,夜里不便回家就住山洞。
可是,坏消息还是传来了。村民黄会元被巨石砸中,滚落下山,悲痛万分的毛相林一度动摇了修路的决心……此时,黄会元的父亲站出来说,“为了子孙后代,我儿子死得光荣!继续修!”顿时,大家齐刷刷地举手,擦掉眼泪,继续走向工地……
终于,2004年春天,一条“玉带”出现在山腰上,下庄人终于打通康庄大道!
“失败了不要紧,继续干!”
路修通了,村民外出方便多了,当天就能往返县城。不少村民开始外出务工,赚钱补贴家用。
不过,村里没有产业,只能自给自足,村民依然贫困。“修好路,还要发展产业,打开财路!”毛相林又一次站出来,带领村民继续“折腾”。
2009年,毛相林看到其他村发展蚕桑赚了钱,便号召村民种桑树养蚕。没想到,100多亩桑树欣欣向荣,30多张蚕子却死气沉沉。原来,下庄村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养蚕。
“毛矮子蛮干,就知道瞎搞!”失败后,村民们意见很大。毛相林也很失落,在村民大会作检讨。
“老毛心还是好的嘛,只是急了点。哪个能一次就搞成功的?共产党员还怕这个?”会上,老党员杨元玖鼓励毛相林,也平息了大伙的议论。
山里人,脾气倔。失败反而激发了毛相林的韧劲:“失败了不要紧,继续干!”
第二年,毛相林在县城吃到一种西瓜,觉得特别香甜。他又动心了,想种植西瓜。不过,这次他精明了,先请教农技人员,自己试种两分地。
可喜的是,种西瓜,毛相林成功了。他把西瓜分给村民们吃,还卖到县城,赚了一笔钱。在毛相林带动下,下庄村终于有了第一个像样的产业。今年,村里西瓜种植面积达200亩。
村民们信心大增,毛相林乘势而上。2014年,他邀请市县农业专家深入考察分析,确定发展柑橘、桃、西瓜三大产业。
在毛相林带领下,下庄村终于打通了脱贫致富路——650亩柑橘套种西瓜、南瓜,150亩桃园套种西瓜。村民刘恒保种了10亩柑橘,去年初挂果就收入2万多元。“光靠游客开着小车来采摘,就卖完了,都不用出门嘞。”刘恒保说,明年柑橘进入盛产期,收入还将翻番。
“讲述修路历程,激励更多人!”
公路通了,腰包鼓了,已年过六旬的毛相林依旧闲不下来。他在琢磨,怎么能让村里在外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振兴乡村。
29岁的毛连长曾在外种西瓜、跑销售。今年春节回家,毛相林上门找他,“连长,留在村里吧,下庄村需要你们年轻人。”
看着毛相林满头白发,毛连长又回忆起当年修路的场景。看着村里产业蒸蒸日上,他动心了,选择留下,还说服女朋友也回来,准备发展民宿,搞直播带货。
这两年,返乡村民越来越多。200多名外出务工村民中,已有100多人选择回来,振兴家乡。
2018年,毛相林提议,建一个全村的事迹陈列室,记录下庄人修路的故事:“讲述修路历程,激励更多人!”
在乡党委、政府支持下,下庄人事迹陈列室于2019年落成。毛相林自告奋勇,当起讲解员。
在村口的下庄人事迹陈列室里,常常可见到毛相林的身影。他在为一批又一批的外地游客讲述当年的奋斗故事。
“这是我们当年修路时穿的鞋子,已经磨穿了……”毛相林说。这样的话,毛相林不知讲过多少遍,但每次都充满感情。
看着一拨拨年轻人来来去去,毛相林感慨万千:“我愿当一辈子筑路人!”学习毛相林时代先锋事迹有感心得感悟三
老下庄村坐落在巫山县竹贤乡的大山深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是名副其实的“天坑村”,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到县城要走3天。
1995年12月,毛相林接任老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下庄的闭塞和贫困成了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当时全县村级干道建设规划是由易到难,下庄的路太艰险,未列入规划,县上何时规划修路也不确定。但下庄人要想改变贫困,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公路。
看到过去封闭落后的邻村如今通了公路,家家电灯亮、户户电视响,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修路,走出贫困。在全村党员干部会上,毛相林对大家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
1997年冬,毛相林带领村民在“鱼儿溪”畔正式动工修路。村民们个个腰系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的悬崖上打炮眼,在悬崖峭壁上放炮,炸开一处处缺口,炸出“立足之地”,稳步向前推进。
自修路以来,毛相林身上的担子最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为了早日修通绝壁路,毛相林最长在工地驻扎了3个月没回家。
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到2004年,整整用了7年时间,毛相林带领村民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终于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修通了人们盼望已久与外面世界沟通的连接路、出行路,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学习毛相林时代先锋事迹有感心得感悟四
出山的路通了,青壮年走出了下庄。看着留在村里的老人、小孩,还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多岁的毛相林留了下来。“我要在这片土地上开拓一条致富路。”
2005年,老下庄村和两合村合并成一村,毛相林当选为新下庄村村主任。“作为群众选出来的村干部,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是我的本分。”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毛相林坚定地说。
毛相林学历不高,但他知道,要脱贫致富,除了先修路还得发展产业。听说漆树值钱,他就带领几个青壮年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羊羔大木漆,在村里培育出2万余株漆树,没想到当年夏天树全部热死了。
后来他又在村里养山羊、种桑树养蚕,但都失败了……
为此,毛相林主动在村民大会上做了检讨,他也明白了“要懂科学,不能蛮干”。虽然屡战屡败,但毛相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下庄村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他请来县里农业专家对下庄的气候、土壤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确定了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产业。为打消村民顾虑,他积极争取县农委补助,组织村民代表到曲尺乡实地考察柑橘产业,还率先种植10亩柑橘,并让开车跑运输的儿子到邻近的奉节县自费学习技术,无偿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几年下来,全村种下650亩柑橘,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产业+农户”的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500多亩已挂果,每年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左右。
2019年村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年收入的40多倍。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蹚出了一条“致富路”。学习毛相林时代先锋事迹有感心得感悟五
毛相林常说:“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下庄精神丢不得,还要一代一代传下去。下庄人的步伐不会止于打通绝壁上的天路,不会止步于脱贫路,还要走好乡村振兴的路,走上小康路!”
为激励下一代继续奋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让下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2018年年底,毛相林积极主动向县、乡两级申请,想在下庄村建立一个下庄人事迹陈列室。
2020年4月,在县、乡两级大力支持下,下庄人事迹陈列室在下庄村文化广场建成,广场上还屹立了一座“下庄筑路英雄谱”,上面刻着108位当年以生命挑战悬崖的村民姓名,彰显了下庄人用生命和汗水铸就的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下庄精神”,承载了毛相林这一代下庄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2004年通路以后,全村有36人外出上小学、132人外出上中学,29人考上了大学。毛相林希望这些有知识、有见地、有文化的年轻人能回到下庄,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变下庄的面貌。
每年过年外出务工村民回家,毛相林都要挨家挨户上门为他们讲述这些年来下庄的变化,描绘下庄美好的未来,请他们回来,为下庄的乡村振兴尽心出力。41岁的杨亨均回来成立了秀葱农业专业合作社,管理下庄的桃园,探索出新的创收门路;29岁的毛连长带着女朋友一起回来,做网络直播带货;大学生彭淦回来了,走上讲台成了下庄村小的一名老师;毛相林的儿子毛连军也回来了,参与到旅游环线建设中。
毛相林说,等他从村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他就做下庄人事迹陈列室的义务讲解员,为大家讲述下庄人脱贫奔小康的故事。他要把下庄精神传承下去,让来到下庄的人们懂得珍惜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建设和谐富足的美丽乡村。
第二篇:毛相林事迹学习个人感悟
1997年起,时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带领村民问天要路,以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出山路。下面小编整理毛相林事迹学习个人感悟范文5篇,欢迎阅读。
毛相林事迹学习感悟1
下庄村地处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大山深处,整村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天坑里,因为没有通往外界的公路,村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贫困中。20多年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带领下庄村民凭借顽强的毅力,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这几天,下庄村村民刘恒保和妻子正忙着给柑橘树除草、打药,六年前,他种了20亩柑橘树,如今已经硕果累累。
除了种植瓜果蔬菜,当地村民还建起了民宿,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而就在二十多年前,这个被1000多米的悬崖峭壁包围的村庄仅靠一条羊肠小道与外界相通。因为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不愿意再返回家乡。
要想富先修路。时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决定在悬崖上凿出一条出村的公路,彻底改变村庄的命运。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筹集了3960元购买了炸药等物资,肩挑背扛,用大锤、簸箕等简单的农用工具在绝壁上开凿希望。
2004年,历时七年,一条八公里长的“天路”终于修到了山外。十年后,毛相林又争取到了公路硬化政策,在扶贫资金的支持下,这条“绝壁天路”变成了3米多宽的“四好农村路”。
出山的公路修通了,而脱贫的道路又在哪里呢?2014年,毛相林四处调研后,决定为下庄村引进柑橘、桃树、西瓜三大脱贫产业,并聘请种植专家对乡亲们进行科学指导。同时,这条修好的出山公路也为瓜果运输提供了极大便利。只用了一年时间,下庄村就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此外,毛相林还在县里为下庄村争取到了乡村振兴开发项目资金,打造乡村旅游,建设具有三峡山村特色的休闲度假胜地。2019年,下庄村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余元。在毛相林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曾经贫困的下庄村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毛相林事迹学习感悟2
毛相林,男,60岁,汉族,中共党员,初中文化,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下庄村村委会主任。1997年,担任老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历经7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2005年,改任撤并后的新村主任毛相林又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
当好村民修路的领头人,苦熬6年始终保持顽强拼搏的愚公精神。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这是老下庄村的真实写照。下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几乎与世隔绝。全村4个社,96户、近400人住在“井”底。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海拔仅200余米,与外界联系,只有3条小路。其中一条“大路”有3个大台阶,108道“之字拐”。由于条件所限,四面环山的地理环境、下庄人过着苦种薄收的日常生计。
1997年7月,接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从县城参加完村干部培训班回来,坐在老下庄的“井口”之上,鸟瞰海拔1100多米的那个酷似天坑的古老村子,心底倒海翻江:改革开放都这么多年了,外面的世界一天一个样,如果再过些年下庄还是老样子,我这村支书就有愧百姓,简直就是白干了。
那时,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努力改变下庄村的落后面貌。要改变,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乡村公路。
回家后的毛相林当晚便召开群众会,掷地有声地提议修公路。有人议论,有人摇头,有人怀疑一无资金二无机械,要硬生生在悬崖上抠一条路,当时的村民没这个底气和勇气。毛相林并没有泄气,他扳起指头给村民们算起了细账,告诉村民:“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通过反反复复的打嘴仗算细账,村民总算达成共识,同意修路。
1997年11月12日,下庄人终于在寒风刺骨的一个大雪天,在“鱼儿溪”畔炸响了第一个向封闭与贫困宣战的开山炮。
没有炮眼,放红绳凿;没有挖机,用双手刨……在峭壁悬崖上,不能爬行也不能站立。就腰系长绳,放到山间悬空钻炮眼,放一炮炸个“立足之地”。就这样,村民们在空中荡,壁上爬。分好几个施工班,多处开炮,在半山腰炸开一处处缺口,形成一个个石礅,然后“步步为营”向前推进。
修路难,在悬崖绝壁上凿路难上加难。男男女女带着工具和干粮来到工地,以洞穴、岩壁作为安身落脚之处。为防止晚上睡觉翻身掉下悬崖,他们便在腰间拴根“保险绳”,绳子的一头拴在岩缝的老树根上。为鼓舞群众士气,毛相林与村组干部一起向群众发誓:不贪占便宜,誓死修通公路!公路在村民整齐的号子声中一尺一寸地向前艰难延伸。毛相林的担子更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
为了修路,毛相林“挪”用了母亲700元的养老钱和妹妹寄存的3000元家具款,还以个人的名义向农村信用社贷款1万元;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在他的带动下,一些县城打工的村民也自发回村加入筑路队伍,甚至有老人主动请缨到工地做饭。
尽管毛相林每天都把安全施工传导到每个工地,但在挑战悬崖绝壁时,先后有6位村民献出了宝贵生命。从不轻易掉眼泪的毛相林哭过,但他从未绝望过。他常说,我个人解决不了的还有组织在,下级解决不了的还有上级在。1999年,巫山县委县政府将下庄路纳入全县重点工程建设,给予物资支持。
最终,历经七年鏖战,2004年初,悬岸绝壁间一条长达8公里的“抗争之路”通车了,几辈人渴盼的出山公路梦想成真。
2005年1月,两合村合并到下庄村,村民委员会换届时,毛相林被村民高票当选为村主任。从村支书到村主任,毛相林的工作角色发生了变化,但他不辜负组织和群众信任的初心始终未变。下庄的有形的、出行的路抠通了。但人民群众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下庄还要再修通一条致富路。
毛相林积极动员有富余劳动力的家庭外出打工。十年来,先后有百余村民外出打工,全村每年劳务收入200余万元。毛相林又动员村民种植纽荷尔,为把关技术,他挨家挨户地检查验收,手把手地教村民打窝种树。几年来,全村种下650亩纽荷尔,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500多亩已试花挂果,预计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毛相林还鼓励村民种植了几百亩的西瓜和南瓜。仅西瓜一项,村民年均收入3000多元。
细数村民的增收门路,毛相林将其概括为“三色”经济: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正是在“三色”经济的催化下,村民的腰包鼓了。2016年通过贫困村脱贫攻坚验收。
下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写在村民脸上,甜在村民心里,也映照着毛相林花白的头发,更激发着他更深的思考。他以20年的执着坚守求证出自己的人生最大值——“成为一名群众身边的好干部。”
毛相林事迹学习感悟3
毛相林,男,汉族,中共党员,1959年1月出生,重庆巫山人,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主任。他是带领村民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拔除穷根的优秀基层党员干部代表。原下庄村四周高山绝壁合围,外出只有一条盘旋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1997年,毛相林带领村民,以最原始的方式,在空中荡,壁上爬,用钢钎撬,用雷管炸,用两脚蹬,历时7年,用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通过多年努力,让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大改观,2016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荣获“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扶贫开发工作2017先进个人”等称号。
重庆市巫山县的下庄村,曾经极度偏僻、交通不便,被“锁”在“天坑”之中。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到县城要走3天。1995年12月,毛相林接任老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下庄的闭塞和贫困成了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在全村党员干部会上,毛相林对大家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1997年冬,毛相林带领村民在“鱼儿溪”畔正式动工修路。村民们个个腰系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的悬崖上打炮眼,在悬崖峭壁上放炮,炸开一处处缺口,炸出“立足之地”,稳步向前推进。到2004年,整整用了7年时间,毛相林带领村民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终于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通路以后,全村有36人外出上小学、132人外出上中学,29人考上了大学。毛相林希望这些有知识、有见地、有文化的年轻人能回到下庄,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变下庄的面貌。
毛相林事迹学习感悟4
老下庄村坐落在巫山县竹贤乡的大山深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是名副其实的“天坑村”,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到县城要走3天。
1995年12月,毛相林接任老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下庄的闭塞和贫困成了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当时全县村级干道建设规划是由易到难,下庄的路太艰险,未列入规划,县上何时规划修路也不确定。但下庄人要想改变贫困,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公路。
看到过去封闭落后的邻村如今通了公路,家家电灯亮、户户电视响,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修路,走出贫困。在全村党员干部会上,毛相林对大家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
1997年冬,毛相林带领村民在“鱼儿溪”畔正式动工修路。村民们个个腰系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的悬崖上打炮眼,在悬崖峭壁上放炮,炸开一处处缺口,炸出“立足之地”,稳步向前推进。
自修路以来,毛相林身上的担子最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为了早日修通绝壁路,毛相林最长在工地驻扎了3个月没回家。
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到2004年,整整用了7年时间,毛相林带领村民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终于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修通了人们盼望已久与外面世界沟通的连接路、出行路,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毛相林事迹学习感悟5
出山的路通了,青壮年走出了下庄。看着留在村里的老人、小孩,还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多岁的毛相林留了下来。“我要在这片土地上开拓一条致富路。”
2005年,老下庄村和两合村合并成一村,毛相林当选为新下庄村村主任。“作为群众选出来的村干部,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是我的本分。”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毛相林坚定地说。
毛相林学历不高,但他知道,要脱贫致富,除了先修路还得发展产业。听说漆树值钱,他就带领几个青壮年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羊羔大木漆,在村里培育出2万余株漆树,没想到当年夏天树全部热死了。
后来他又在村里养山羊、种桑树养蚕,但都失败了……
为此,毛相林主动在村民大会上做了检讨,他也明白了“要懂科学,不能蛮干”。虽然屡战屡败,但毛相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下庄村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他请来县里农业专家对下庄的气候、土壤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确定了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产业。为打消村民顾虑,他积极争取县农委补助,组织村民代表到曲尺乡实地考察柑橘产业,还率先种植10亩柑橘,并让开车跑运输的儿子到邻近的奉节县自费学习技术,无偿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几年下来,全村种下650亩柑橘,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产业+农户”的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500多亩已挂果,每年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左右。
2019年村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年收入的40多倍。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第三篇:法官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学习时代先锋宋鱼水事迹有感
[法官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学习时代先锋宋鱼水事迹有感]
公正司法是党的先进性在司法领域的具体表现,法官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学习时代先锋宋鱼水事迹有感。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宋鱼水被中央确定为保先教育活动中的先进典型。这段时间,我根据中院及本院要求,认真学习了宋如水的先进事迹,深深地为她所折服。我觉得她就是我们希望并努力培养造就的职业法官。大力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实现法官队伍从量的扩张转向更加注重质的提高,培养和造就一支有大局观念、思想作风过硬、职业道德操守良好和专业技能精深的高素质职业法官队伍,是人民法院深层次改革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宋鱼水身上有多种看似普遍其实难得的素质与能力的综合体现,她的成功表明一名高素质的法官应当具有较高的司法品性和较强的职业能力。能游刃有余地“辨法析理”,让当事人“胜败皆服”的法官,最起码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坚定的法律信仰和深厚的法学功底
法官必须有坚定的法律信仰,要从内心崇尚法律。正如伯尔曼所指出的,法律只有被信仰,才能得到切实的遵守。深埋于内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自己思维和行为的法治观、正义观、人权观,对一名法官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这是一种独特的法律思维方式。宋如水能够在一架公正的天平上,始终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忠于法律,公正办案,应该说这与她坚定的法律信仰分不开。二、一定的职业积累和较强的司法水平
法律专业知识和司法经验,是形成法官特定职业传统的重要特征。担任法官必须具备一定的司法经验。正象人不能生而走路一样,谁也不能一进入工作岗位就十分出色,当然悟性好的进入角色要快一些。宋鱼水独立办案11年,先在经济庭工作,后到知识产权庭,做过书记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这些审判经历对一名职业法官来说是必要的。不仅要经历实践,还必须“用心”做事。要善于总结,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努力实现自身的飞跃和突破,我认为这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个人必须凝心聚力,坚持不懈。对于决策者而言,要重视并善于培养职业法官,把年轻同志放在审判一线甚至多岗位锻炼,始终关注他们,为他们的成长浇灌、补充养分、防病治病。司法实践是职业法官的真正摇篮,我们要在审判实践中造就和培养人才。
法官的司法水平对于审判工作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宋鱼水的庭审水平、制作裁判文书的水平和能力是业内人士公认的,这是法官的基本功。但对我来说,我最欣赏的还是她对调解工作的重视和她的调解水平。她总是有这个本事,让本来怒目而视、火药味十足的双方当事人心平气和地达成调解协议。她在调解时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总能深深地打动当事人,就像春风拂面而来,如清泉流淌在心间。调解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调解是一门艺术,调解的技巧和学问甚至比判决更难掌握。我认为调解水平是法官综合素质的体现。宋鱼水重视并善于调解,经过她的调解,法院和当事人付出最小的成本,社会和当事人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这是她事业的一种境界。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人民法院作为党领导的国家审判机关,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向宋鱼水学习,在审判工作尤其是民事审判工作中进一步强化诉讼调解,通过公正、高效的司法活动,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三、公正和廉洁的司法品行
在法官的职业生涯中,什么样的品质最重要?毫无疑问,是公正,是实现公正的勇气和决心。英国丹宁勋爵在其法官生涯中曾一再阐明自己的立场:实现公正,即使天塌下来。法官职业道德品行的核心,首先是公正。“理想的法官就是公正的化身。”法官要有追求正义的理想和良知,不得将其个人的爱好、憎恶、偏见带入职务过程。宋鱼水说“作为法官,我非常在意当事人的喜怒哀乐,在意他们对审判工作的评价。我常常反思,当事人从见到我第一面,直到拿到
第四篇:法官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学习时代先锋宋鱼水事迹有感
法官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学习时代先
锋宋鱼水事迹有感
公正司法是党的先进性在司法领域的具体表现。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宋鱼水被中央确定为保先教育活动中的先进典型。这段时间,我根据中院及本院要求,认真学习了宋如水的先进事迹,深深地为她所折服。我觉得她就是我们希望并努力培养造就的职业法官。大力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实现法官队伍从量的扩张转向更加注重质的提高,培养和造就一支有大局观念、思想作风过硬、职业道德操守良好和专业技能精深的高素质职业法官队伍,是人民法院深层次改革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宋鱼水身上有多种看似普遍其实难得的素质与能力的综合体现,她的成功表明一名高素质的法官应当具有较高的司法品性和较强的职业能力。能游刃有余地“辨法析理”,让当事人“胜败皆服”的法官,最起码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坚定的法律信仰和深厚的法学功底
法官必须有坚定的法律信仰,要从内心崇尚法律。正如伯尔曼所指出的,法律只有被信仰,才能得到切实的遵守。深埋于内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自己思维和行为的法治观、正义观、人权观,对一名法官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这是一种独特的法律思维方式。宋如水能够在一架公正的天平上,始终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忠于法律,公正办案,应该说这与她坚定的法律信仰分不开。
不仅如此,一名称职的法官还应具有深厚的法学功底。法官应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基础,熟悉法律规范,这是法官的基本专业要求。在大多数国家,法官被尊为在法律和法学领域具有崇高地位和极具智慧的人,而且很多法官本身就是知名的法学家,著述颇丰。没有扎实、系统的法学理论基础,法官很难领悟适用法律的立法意图,对案件作出正确的判断,也难以对判断作出符合法理的解释。宋鱼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四年较为系统的学习,为她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提高自己,1996年她再次走进人民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学位。XX年,她又被派往荷兰进修。这使得她能够站在学术前沿思考各种法律问题。工作中她同样好学不倦。为了妥善处理疑难案件,她拿着案件材料到处请教:院里的资深法官、过去的同学、法律系的老师,还有图书馆。我一直认为,一个人能不能进入有围墙的大学学习,有诸多因素,有时可以说是机缘巧合,但一个人想不想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我院的一些同事中,象丁林彬、顾凤琪、邵伯新、徐宏林等,年轻时并没有机会上大学,但在法院业务很出色,原因就在于他们好学肯钻。年轻的一代法官如果没有精湛的法学功底,日后是很难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的。中央推出宋鱼水这样的典型,无疑在召示我们:时代需要像她这样的知识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法官。
二、一定的职业积累和较强的司法水平
法律专业知识和司法经验,是形成法官特定职业传统的重要特征。担任法官必须具备一定的司法经验。正象人不能生而走路一样,谁也不能一进入工作岗位就十分出色,当然悟性好的进入角色要快一些。宋鱼水独立办案11年,先在经济庭工作,后到知识产权庭,做过书记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这些审判经历对一名职业法官来说是必要的。不仅要经历实践,还必须“用心”做事。要善于总结,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努力实现自身的飞跃和突破,我认为这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个人必须凝心聚力,坚持不懈。对于决策者而言,要重视并善于培养职业法官,把年轻同志放在审判一线甚至多岗位锻炼,始终关注他们,为他们的成长浇灌、补充养分、防病治病。司法实践是职业法官的真正摇篮,我们要在审判实践中造就和培养人才。
法官的司法水平对于审判工作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宋鱼水的庭审水平、制作裁判文书的水平和能力是业内人士公认的,这是法官的基本功。但对我来说,我最欣赏的还是她对调解工作的重视和她的调解水平。她总是有这个本事,让本来怒目而视、火药味十足的双方当事人心平气和地达成调解协议。她在调解时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总能深深地打动当事人,就像春风拂面而来,如清泉流淌在心间。调解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调解是一门艺术,调解的技巧和学问甚至比判决更难掌握。我认为调解水平是法官综合素质的体现。宋鱼水重视并善于调解,经过她的调解,法院和当事人付出最小的成本,社会和当事人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这是她事业的一种境界。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人民法院作为党领导的国家审判机关,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向宋鱼水学习,在审判工作尤其是民事审判工作中进一步强化诉讼调解,通过公正、高效的司法活动,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三、公正和廉洁的司法品行
在法官的职业生涯中,什么样的品质最重要?毫无疑问,是公正,是实现公正的勇气和决心。英国丹宁勋爵在其法官生涯中曾一再阐明自己的立场:实现公正,即使天塌下来。法官职业道德品行的核心,首先是公正。“理想的法官就是公正的化身。”法官要有追求正义的理想和良知,不得将其个人的爱好、憎恶、偏见带入职务过程。宋鱼水说“作为法官,我非常在意当事人的喜怒哀乐,在意他们对审判工作的评价。我常常反思,当事人从见到我第一面,直到拿到判决书离开法院时,他们是否感觉到了公正?这个问题常常令我辗转反侧”,从她这句朴实而道地的话语中,我感受到她对公正的追求,这种追求执著而热烈。有关她的事迹报道中我也看到了这一点,她不是不重感情,但在法律面前,无论是亲戚还是乡亲,该沉默的沉默,不说情打招呼,不影响司法公正。她说:“我必须对自己要求更严一点,因为背后有亿万群众审视的目光”。正因此,她审理的各类民商事案件,没有一件裁判不公,没有一件被投诉或者被举报。宋鱼水的事迹表明:党的先进性在司法领域首先表现为公正司法。作为党员法官更应在司法工作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如一地坚持公正执法。
廉洁是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之二。古人云“不受日廉,不污日洁。”(《楚辞。招魂》,王逸注)不受就是不受贿赂,不接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污就是不贪不图,不沾不染。作为一名法官还必须“市已”、“戒贪”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做到清白无瑕、两袖清风、刚正不阿。法官的公正、权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廉洁。如果不能抵制金钱和利益诱惑,就无法保证公正履行司法职责,必然以权谋私、枉法裁判,损害司法公信力和社会公平与正义。宋鱼水严守法官职业道德准则,坚定地坚持廉洁自律,这使她能够在审判工作中一碗水端平,让当事人“胜败皆服”,公正的法官必然是一名廉洁的法官。
四、宽厚的人文素养和较高的职业素养
法官应有宽厚的人文素养,成为法律领域的“大家”。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是其知识和能力的宽厚基础,它制约着个人的发展潜力、综合素质、能力提高的程度。没有宽厚的人文素养,很难娴熟地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社会公众也难以对其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依赖,最多只能是工匠型、技能型“操作手”。审判工作是一项技术性、理论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证据的判断和运用、事实的认定、法律的理解和适用,以及贯穿其中的法的理念、规则、和方法论,都应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为基础。法官应当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当多种信息扑面而来时,能够比较自如地进行选择、分析、判断,做到熟练驾驭、游刃有余。法官要有相关的专业技能,包括洞察力、分析判断力、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研究总结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天赋、学习和实践等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职业法官事业成就和影响力大小的决定因素。
只有具有高尚品格的法官,才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法律。专业素质的培养,是法律的公正本质和运用法律维护公正的技术的要求;而道德素质,是作为技术的法律的正当运作的保证。
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自行。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法官的职业是特殊的,长期从事这个职业,在心理、性格、和行为方式上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员的个性特质。宋鱼水的人生告诉我们,诚信、仁爱、善良这些人类推崇的美德,可使法律更有力量,依法办案与提高道德水准是相辅相成的。法官应是诚信之人。中国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称诚信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法官应当平等待人,要注意平等地对待双方当事人,语言要文明、规范;法官要有耐心。倾听是对当事人的一种尊重。宋鱼水对当事人的陈述总能耐心倾听,让当事人把话讲掉,把苦水倒掉,然后循循善诱,辨法析理;法官要耐得住寂寞。英国有句谚语“神与法官不可交友”,就是说法官要少有社会交往,应在社会交往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孤独性”,不能做公关人物,否则为人情所困扰,执法难免有失公正,损害法官形象。而且,“业精于勤荒于嬉”,在社交活动中浪费太多时间,很难有时间研习法律;法官要善良。正像宋鱼水所说,法官具备了善良这一基本品质,就会对公正有更深刻的理解;法官要谨慎。日常生活中慎言慎行,在审判活动中才会慎重使用规范、准确、文明的语言,不轻率表态,避免随意性和倾向性。总之,时代需要像宋鱼水这样的有着宽厚的人文素养和较高的职业素养的法官,这些同样影响着司法水平。
我觉得宋鱼水的先进事迹,对从事审判事业的共产党员如何保持先进性有很大的启发。每一名法官都要向宋鱼水那样努力争当高素质的法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职业能力,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同时,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我们要向宋鱼水学习,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审判事业中去,让火热的青春在神圣的岗位上绽放,努力成为一名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共产党员。
第五篇:法官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学习时代先锋宋鱼水事迹有感
公正司法是党的先进性在司法领域的具体表现。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宋鱼水被中央确定为保先教育活动中的先进典型。这段时间,我根据中院及本院要求,认真学习了宋如水的先进事迹,深深地为她所折服。我觉得她就是我们希望并努力培养造就的职业法官。大力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实现法官队伍从量的扩张转向更加注重质的提高,培
养和造就一支有大局观念、思想作风过硬、职业道德操守良好和专业技能精深的高素质职业法官队伍,是人民法院深层次改革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宋鱼水身上有多种看似普遍其实难得的素质与能力的综合体现,她的成功表明一名高素质的法官应当具有较高的司法品性和较强的职业能力。能游刃有余地“辨法析理”,让当事人“胜败皆服”的法官,最起码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坚定的法律信仰和深厚的法学功底
法官必须有坚定的法律信仰,要从内心崇尚法律。正如伯尔曼所指出的,法律只有被信仰,才能得到切实的遵守。深埋于内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自己思维和行为的法治观、正义观、人权观,对一名法官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这是一种独特的法律思维方式。宋如水能够在一架公正的天平上,始终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忠于法律,公正办案,应该说这与她坚定的法律信仰分不开。
不仅如此,一名称职的法官还应具有深厚的法学功底。法官应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基础,熟悉法律规范,这是法官的基本专业要求。在大多数国家,法官被尊为在法律和法学领域具有崇高地位和极具智慧的人,而且很多法官本身就是知名的法学家,著述颇丰。没有扎实、系统的法学理论基础,法官很难领悟适用法律的立法意图,对案件作出正确的判断,也难以对判断作出符合法理的解释。宋鱼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四年较为系统的学习,为她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提高自己,1996年她再次走进人民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她又被派往荷兰进修。这使得她能够站在学术前沿思考各种法律问题。工作中她同样好学不倦。为了妥善处理疑难案件,她拿着案件材料到处请教:院里的资深法官、过去的同学、法律系的老师,还有图书馆。我一直认为,一个人能不能进入有围墙的大学学习,有诸多因素,有时可以说是机缘巧合,但一个人想不想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我院的一些同事中,象丁林彬、顾凤琪、邵伯新、徐宏林等,年轻时并没有机会上大学,但在法院业务很出色,原因就在于他们好学肯钻。年轻的一代法官如果没有精湛的法学功底,日后是很难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的。中央推出宋鱼水这样的典型,无疑在召示我们:时代需要像她这样的知识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法官。
二、一定的职业积累和较强的司法水平
法律专业知识和司法经验,是形成法官特定职业传统的重要特征。担任法官必须具备一定的司法经验。正象人不能生而走路一样,谁也不能一进入工作岗位就十分出色,当然悟性好的进入角色要快一些。宋鱼水独立办案11年,先在经济庭工作,后到知识产权庭,做过书记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这些审判经历对一名职业法官来说是必要的。不仅要经历实践,还必须“用心”做事。要善于总结,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努力实现自身的飞跃和突破,我认为这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个人必须凝心聚力,坚持不懈。对于决策者而言,要重视并善于培养职业法官,把年轻同志放在审判一线甚至多岗位锻炼,始终关注他们,为他们的成长浇灌、补充养分、防病治病。司法实践是职业法官的真正摇篮,我们要在审判实践中造就和培养人才。
法官的司法水平对于审判工作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宋鱼水的庭审水平、制作裁判文书的水平和能力是业内人士公认的,这是法官的基本功。但对我来说,我最欣赏的还是她对调解工作的重视和她的调解水平。她总是有这个本事,让本来怒目而视、火药味十足的双方当事人心平气和地达成调解协议。她在调解时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总能深深地打动当事人,就像春风拂面而来,如清泉流淌在心间。调解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调解是一门艺术,调解的技巧和学问甚至比判决更难掌握。我认为调解水平是法官综合素质的体现。宋鱼水重视并善于调解,经过她的调解,法院和当事人付出最小的成本,社会和当事人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这是她事业的一种境界。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人民法院作为党领导的国家审判机关,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向宋鱼水学习,在审判工作尤其是民事审判工作中进一步强化诉讼调解,通过公正、高效的司法活动,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三、公正和廉洁的司法品行
在法官的职业生涯中,什么样的品质最重要?毫无疑问,是公正,是实现公正的勇气和决心。英国丹宁勋爵在其法官生涯中曾一再阐明自己的立场:实现公正,即使天塌下来。法官职业道德品行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