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专业化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教师上海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知识,面是写写帮文库带来的教师上海学习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教师上海学习心得体会一:
为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师对小学课程改革的认识,我校组织了部分教师赴上海国际大宁学校学习,我非常有幸的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学习期间,我们不仅参加了队会,还去听课学习。在与专家、老师的互动交流中,学到了新的教育理念,提升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在上海培训学习了一周,了解到了上海的教育现状,深受启发,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对这一周的学习谈谈本人的点滴收获和体会。
一、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教育。
人格培养是教育之本。顾路中学学生的养成教育非常成功,学生对师长很有礼貌,学生朴质,学风严谨。“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这是上海市顾路中学校长杨冬华在发言中提到的一个问题,他说到“一些外来务工子女,学习成绩好且很聪明,但由于种种原因,中途辍学,现在都无所事事。”我觉得为他们惋惜,作为教师,对于学生我们应该做持续关注,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地人生观、价值观,我认为,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看他们每天学习是否愉快,生活是否开心。只有时时处于愉悦心境的学生,才是一个具有真正生命意义的人,只有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他的一生才是幸福的。
二、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做“专业型”的教师。
专业化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把这个职业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应该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专业型的教师要有专业素养,要有扎实的学科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理论素养,开阔的实践视野。同时,我们要学会反思,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反思教学中的成绩与不足,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专业型的教师。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全面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同时,还实施了一系列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大宁学校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线,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该校各项成绩在闸北区排名前茅。我听了两节全英语课堂的英语课,师生的英语水平都很高,而较为落后的我区相比之下,差距很大。我们在打造高效课堂上还有待提高。该校全新的指导思想是:以课程为指导,以教师为研究主题,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学过程中教师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改进教研工作,使教研工作成为教师学习的共同体。谈到教研,该校能将校本教研落到实处。围绕课题,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调查和研究。整个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教书本上的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对教师的发展,学校开展了名师工程、育秀工程等,增强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办学要有特色,特色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1)优美的校园环境:上海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学校虽然不大,但精致、绿化,是具有人文环境的校园,园内苗木错落有致,雕塑小景散落有间,布局层次分明,特别是教学楼楼道设计科学合理,避免学生进出拥挤。校园每个角落都很干净、整洁,学校文化氛围浓郁。
(2)基础与特色兼顾:上海的二期课改促进了每所学校特色教学的形成,艺术、体育、科技等形式多样、多而不杂。学校注重发掘民族传统文化并践行于行为规范教育中,打造顾中文化品牌,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应该说在特色教学上,学校花了很大力气,投入了很多经费,虽然我区经济远远滞后于上海,但是他们善于琢磨学生的特长发展的思路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关注学生的发展:上海的教育关注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学校本着以教育好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信、快乐、成功中得到主动发展为理念。以生为本,在活动中开发学生潜能的实践与应用,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便于教师的个别辅导,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教师能走下讲台,蹲下身子,“溶”入学生,互动学习。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公布时,只写名次和成绩,不写姓名,学生自己对照着成绩找自己,保护了学生的隐私,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对学困生采取鼓励和帮扶为主,大力推行成功教育。学校对学生拔尖帮困,追求成功卓越的思想值得我们借鉴。此外,学校很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上午和下午均有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这许许多多的努力都在践行一句话“用爱心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关注学生学有所成,关注学生学有所长。”
教师上海学习心得体会二:
20__年7月19日--2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上海闸北区教师进修学校“晋中市首席与特级教师(上海)高级研修班”的学习。非常感谢晋中市教育局的领导为我们搭建的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的平台。
此次培训我们先后听取了教育部教师教育专业标准制定首席专家钟启泉教授《静悄悄的课堂革命》、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黎加厚《新兴技术与教学结构变化》,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学博士胡庆芳《以学定教理念下的课堂转型》,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冯永熙《教师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著名文科特级教师方培君《今天教师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上海市中学物理特级教师黄劲松《名课锤炼与名师成长》,上海市特级教师、南汇中学副校长王海平《名师的培养》等专题讲座。这些专家中,他们中的很多人正在参与新课程改革,工作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从中我感受到上海专家对学术的精细、工作的一丝不苟,更重要的是从中领悟到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提升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专家们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每次讲座就是一次头脑风暴,带给我一系列的思考。
黄劲松华老师带给我的思考
黄劲松老师是一位物理学科的特级教师,除了理科老师特有的条理、清晰的风格外,他还具备文科老师的口才与幽默,可以说他不仅是一位严谨的物理名师,还是一位感性的小说作家,创造的小说作品多次在杂志上发表。大家深深地为黄老师丰富的人生阅历而折服。他说:名师,源泉在课堂,非塑造或复制而成。名课,盛满了知识,盛满了美,一半儿知识,一半儿醉。一位名师,可以没有爱与恨,但是不可以默然。黄老师还忠告我们:不管有多大年岁,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老了,不管阅历多么厚重,你一定要纯粹,不管有多么忙碌,你一定要读书和写作。名师的特色在哪里?就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按着自己的心灵需要去行事。黄老师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尤其他的物理课片段让我打开了理科教学的另一扇窗户,看到了别具一格的天空,他几万字的教学日记让我由衷敬佩。
我想:能成为名师,热爱与坚持不懈是我们最需要的当教师的品质,而现实中,我们往往用“工作忙”作为自己不去坚持写一些教学随笔和反思的借口,而这些不经意之间的“记录”往往成为老师最宝贵的财富。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想,自己更需要笔耕。
方佩君老师带给我的思考:
方佩君老师是复旦大学附中副校长,著名的文科特级教师。她是一位研究性的教师,也是研究型的管理者。不仅在自己的学术领域有自己娴熟的教学技能和理论,而且她还是“上海市好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相信孩子、相信学生是她心中不变的情怀,她说过:老师不是医生,不能总是看学生的缺点与不足;老师也不是警察.不能像盯着可疑的人那样只看学生档案中的阴影;老师也不是演员,不能只在舞台上按照剧本演戏。老师应该是寻找宝藏的人。在学生心灵的土地上,寻找生命的精神资源,并把这种潜在的资源发掘出来,变成精神财富。老师不仅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而且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其闪光点,使他们形成自爱的心态……她的教育信念:公正、善待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贵人”!所有的这些教育理念给我深深地思考,也成为我心中努力的方向。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在感谢生命中遇到的贵人时,不能忘记自己肩上也承担着同样的责任,要常常问着自己的心: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会因遇到我们而走上美好的人生之路,还是会由于我们的忽视变得碌碌无为?我们的教育行为是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还是会把学生引向自卑自弃的深渊?我们的教学能成就一个孩子的梦想,还是打碎了孩子的希望?我想,我会努力成为他们生命中的贵人!
上海学习结束了,但却是全新的开始,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能以这些专家为榜样,扎实经历,愈行愈远……
教师上海学习心得体会三:
前几日被园里派去参加上海教育活动,感想颇多,先简单归纳了一下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一下。
我们听了四次专家讲座包括华师大学前教育硕士生导师华爱华;南师大教授朱静怡;上海市学前教研部主任、特级教师黄琼;上海市东方幼儿园园长、特级教师毛美娟还参观了上海市的著名幼儿园并观摩了优质课。
回到班里我进行了一些调整,加大了活动区开放力度,但在每天活动区选择时,我尊重孩子的意愿,就有一点既然选择了中途不换,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做事情的持久性,还望家长理解。
下面就来说说我们的活动区变化和进步
1、幼儿从不敢使用剪子到现在基本上能熟练掌握剪子。
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展。
手指游戏促进幼儿手脑的发展
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对于幼儿来说,手指的活动,是大脑的体操。活动的是手,得到锻炼的还有大脑,手指活动与人脑的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密切关系,在做手指游戏活动时,大脑、眼、手同时协调运动。协调发展,对视觉、听觉、触觉、语言等功能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长期坚持做手指运动能开发幼儿的大脑潜能,促进大脑与手指间的信息传递,锻炼幼儿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群活动能力和手指关节的发育,促进幼儿大脑与手指神经协调发展、发散思维等作用。
近几年来,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经常活动手指,给细胞以直接刺激,对健脑十分有益。让孩子经常做手指活动,能激活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从而刺激大脑的发育,这已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也被幼儿教师和家长广泛认同。
手指活动不仅能调动幼儿的听、说、想等各种感官,幼儿手部肌肉群得到发展,其他能力得到锻炼,而且手指活动能开发人的右脑,促进左右脑和谐发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抓住幼儿期生理发展迅速、可塑性强的特点,开展手指活动是开发幼儿智力的重要途径。
我班的活动区预设目标为能正确熟练的使用剪子,不知幼儿掌握情况,请家长回家画好一个圆,让宝宝剪下来。最好能反馈情况,以方便老师下次活动区的预设目标。
还有就是告诉大家我班是小班组用剪子最好的班级。
2、加大力度建构区的教师参与力度
学会一些建构的基本技能。在操作中体验建构活动的乐群。
一些外国专家说,“如果一个孩子到了初中数学几何学不好,那就说明他在4岁时没有玩好积木。
所以我班这学期会着重关注这个区域,也请家长朋友们利用空闲时间多于幼儿共同摆积木,我班目前摆积木的水平还限于盖楼房,让我们共同观察宝宝2月后的表现吧!(哈哈,期待中)
3、娃娃家
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家家,娃娃家游戏是我们小班孩子最喜欢的游戏活动,特别是到了下学期,幼儿有了一定的游戏经验,更能在娃娃家游戏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拓展,满足他们各种欲望。
这个游戏与生活接近,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只不过这回我在娃娃家的投放上进行了一些调整,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中,他把儿童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也是满怀期待中,看看宝宝的表现吧。
教师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第二篇:教师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上海学习心得体会一:幼儿园骨干教师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2012年12月17—21日,我们一行50余人赴上海参加了“幼儿园骨干教师课程专题研修班”的学习。这也是继去年北京学习的再一次外出“取经”。在这短短的一周里,我们系统地学习了:幼儿园课程领导和有效实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科学(数学)集体活动组织与实施等理论内容;实地观摩了四所幼儿园的环境设置、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聆听了四节优秀的教育活动,让我感触颇深收获甚大。而上海学前教育发展速度之快、思路解放程度之高、城市环境建设之美及上海幼教人对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创新的精神,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上海的总体印象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前沿,是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用“大上海”来形容她一点都不过分。
1、经济发达
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商业、金融发展中心,上海有一种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的气质,就是她的“洋气”。上海作为新世纪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地位已初步确立,被国际人士称为东方的“纽约”。
2、现代化气息浓
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城市高楼林立、交通、通讯发达。令人着迷——外滩老式的西洋建筑与浦东现代的摩天大厦交相辉映;中西合璧各有各的精彩。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无一不描述着国际大都市的开阔前景。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城市规划馆,无一不张扬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广博情怀。新世纪的上海是现代化、国际化、时尚化的标本。
3、上海人“忙”
上海经济发达,生活节奏快,加上上海上班路途较远,上海人很“忙”路上行人行色匆匆,从接触的上海人看,他们有很强的经营理念,对待工作都非常的认真、敬业精神可嘉、时间观念很强、个人素质也很好,交谈中透出自信和谦逊,也显露出上海人特有的优越感和自豪感。
二、学习体会
(一)有为才有位
“有为才有位”的体会,是基于黄琼老师第一天为我们做题为“直面质量、追求有效”的专题报告。黄琼老师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了当前国家、省市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关注,并重点谈了上海市近两年学前教育发展的概况及有关学前教育质量方面的内容。让我对上海学前教育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有了新的感悟。
1、政府重视。为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上海市政府近两年从制度保障入手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一是在2011年1月份颁布《上海市教育委员关于进一步规范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实施意见》,规范了幼儿园的保教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提升了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了幼儿身心健康快乐的发展。二是2012年2月份—5月份,开展上海市幼儿园“一日生活保教质量专项调研”,全面、真实地了解本市各级各类幼儿园一日活动保教质量的现状,通过分析影响质量的核心因素,提炼影响质量的关键指标,实现幼儿园课程管理与实施的规范性、有效性,切实提高保教质量。三是将幼儿教师的编制与小学、中学教师划为统一,提高了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2、教师有为。什么是学前教育的质量,如何判定学前教育的质量,这是关系到学前教育发展方向的根本性问题。不能简单地把其他教育阶段的质量关和质量标准照搬过来,更不能把学前教育的质量导入应试、应赛的轨道上。幼儿园保教活动的质量,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孩子一生发展的一种承诺,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理念作支撑,上海市的幼教人始终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认真审视了质量观下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生活(重习惯)、运动(重野趣)、游戏(重自主)、学习(重价值),而在我们接下来四天实地观摩幼儿园中,真切感受到了上海幼儿园是如何践行这些价值取向的。如:上海市实验幼儿园虽然园内户外面积不大,可是他们却能合理规划,凡是能开创的场地全部进行了改造,有便于幼儿攀登的小山坡、小面积的露天沙池、练习近平衡的蘑菇村等等,体现了运动中追求的野趣。上海南阳实验幼儿园虽然面积小,但是巧用、活用空间,充分发挥了其教育价值。整个上海市学前教育质量的可以用高、实、全来诠释。正是因为有了双方的“为”才促使了上海的学前教育始终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二)一个好园长,就是一所好幼儿园
傅坚敏、邵乃济是我们这次学习中直面的两位园长。在她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一个好园长,就是一所幼儿园”的真理所在。
首先,好园长要有好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实力象征与魅力写照”,园长的性格、品质、气质、修养等是构成园长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体现好园长人格魅力的因素。傅园长和蔼可亲,在谈到她的幼儿园时,总能感受出她发自内心的幸福和快乐,从她的讲座中也能感受到她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敬业爱园和精益求精,她始终坚持学习和深入课堂,甚至自己做幼儿园的大教研组长,带领教师搞教研,真正成为了大家的良师益友。
其次,好的园长要有好的治理风格和治理能力。上海市实验幼儿园园长邵乃济是一位非常务实的园长,这一点在她的现场园本研修、讲座活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她把自己定格为是一个“领导者”,而不是一个“管理者”,“领导者”和“管理者”有其相似之处,但严格地讲,它们是有区别的。“管理”有强制的意思,比较消极,“领导”有调动人的积极性之意。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曾作过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比喻:绳子只能被拉动,没法被推动,教师、员工犹如是一个松散的团体,跟绳子差不多,更便于被领导,而不是被管理。艾森豪威尔的比喻在邵园长的园务管理中得以体现。
另外,傅坚敏园长在谈到课程领导的感悟时,讲了一段话,她说:领导的核心在于领导者能够影响多少人,而不是领导者的权利有多大,所以课程领导力取决于园长的团队领导力,取决于园长的素质与行为。我想这段话是否可以理解为:作为一个领导者,并不意味着更多的权力,而是意味着更丰富的知识、更深邃的思想和更高的精神境界;她的影响力不是权力赋予,而是智慧赋予;不是行政长官,而是精神领袖;更不是“人上人”,而是“人前人”;始终应该比教师和员工站得高,看得更远;她的思想总是在高处、远处、深处;是给幼儿园注入生命和灵魂,赋予不竭动力的一个角色。
我深信:好园长,一定会造就好的幼儿园。
(三)数学,采撷一路思维之花
去年的北京之行,让我感受到了男教师组织音乐活动展示出的简单与自然,而今年的上海之行,让我再一次感受了数学活动的魅力所在。这应该是从我观摩了南阳实验幼儿园陈青老师组织的数学活动《种花生》说起。种花生,听到这个名字,就已经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实践操作的层面,整个活动中体现了让孩子觉得数学是好玩的,让学习的过程看得见,让数学促使孩子变聪明;通过简单明了、一物多玩的教具,创新的游戏、在个别学习和集体活动之间架起了桥梁,体现了集体活动的价值。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一是,数学活动更应关注幼儿的先前经验。当听完了本节教育活动时,我自问:这节课放在我们幼儿园开展,能促进孩子的最优化发展吗?但在分析中,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一是我们的孩子在区角中练习数分解,但形式不同;二是我们平时的教学方法就给孩子进行了思维定势,分合就只有两分法。因此,没有先前的练习与铺垫,这节活动在我们幼儿园是行不通的。正如,陈青老师在下午的交流中谈到的:如果不了解幼儿的经验,就算是有了教案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数学活动关注幼儿经验很重要。
二是,数学教具可以更为简单明了。活动中教师准备的教具很简单,一个骰子,一些花生,花生地。这与我们以前进行数学活动而要大量的准备操作材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用最简单的材料达到最优化的教学结果,是我今后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应引起注意与思考的。
三是,数学活动中内容应具挑战性。活动中游戏设计简单、明了,引发幼儿学习兴趣,挑战了幼儿思维。游戏是这样的:请小朋友掷骰子并根据骰子上的点子的数量取花生种花生。每块地只能播种4颗花生,然后用“圈”把花生围起来表示完成播种,如果花生数量超出4颗,必须重新播种。幼儿在尝试播种方法有很多,可以把花生种在一块地里,也可以分一分播种到2块地,3块地,(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1、1、1、1、1等),整个过程中,教师用多种的分解方法、问题引领来挑战幼儿的思维,如:怎样即能让自己队获胜还能阻止对方夺冠。这一问题的提出,就是挑战了幼儿以往的思维定势,那就是可以把花生分一分不仅可以播种到2块地,还可以播种到3块地、4块地,这样就可以给对方增加难度。活动结束后,教师通过出示9格的花生种植模板(2格分别种好了2个花生,5格分别种好了3个花生,1格种好了4个花生),为幼儿提出了问题:只取5颗花生能不能一下子种满2、3、4、5地。又一次挑战幼儿思维,让他们不断的在挑战中,获得的成功与快乐,从而让他们变得更聪明。因此,数学活动中一定要有思维挑战。
通过本次活动,最大的感受便是两边教育教学理念上的差异。上海教师的数学活动更注重生活中实际的运用,而不是硬性数学知识的直白单纯灌输,让孩子在愉悦的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加以运用和理解,即所谓无痕迹的课堂。但仔细回味此活动,我也有所疑问:本次活动是适合拿来变为集体教学活动呢还是更适合于区域活动。对于我们的现状而言要开展这样的教学面对全班30多个孩子在短短的一堂课时间里似乎比较困难,很难兼顾到每个个体又不利于老师的逐个检验。所以我觉得分组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而且这个游戏作为课后的延伸也很好,投放到区域中不再需要老师再次进行讲解游戏的玩法,孩子直接就可以操作,这样就便于再次熟悉和巩固,教师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观察和个别指导。而且在此游戏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投放记录纸等材料加大难度提升孩子更高的数学能力。这也是自己的一点粗浅的思考,我也会将这个游戏材料介绍给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们,让他们也有所收获。
上海的学习之行,让我开阔了视野,吸收了很多新鲜元素,但如何将所学所获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怎样做好常态化的一日活动都是值得我进一步深思的,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教学水平,多用心、多动脑、多动笔,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经验,为促进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上海学习心得体会二:教师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1538字)
2012年7月19日--2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上海闸北区教师进修学校“晋中市首席与特级教师(上海)高级研修班”的学习。非常感谢晋中市教育局的领导为我们搭建的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的平台。
此次培训我们先后听取了教育部教师教育专业标准制定首席专家钟启泉教授《静悄悄的课堂革命》、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黎加厚《新兴技术与教学结构变化》,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学博士胡庆芳《以学定教理念下的课堂转型》,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冯永熙《教师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著名文科特级教师方培君《今天教师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上海市中学物理特级教师黄劲松《名课锤炼与名师成长》,上海市特级教师、南汇中学副校长王海平《名师的培养》等专题讲座。这些专家中,他们中的很多人正在参与新课程改革,工作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从中我感受到上海专家对学术的精细、工作的一丝不苟,更重要的是从中领悟到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提升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专家们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每次讲座就是一次头脑风暴,带给我一系列的思考。
黄劲松华老师带给我的思考
黄劲松老师是一位物理学科的特级教师,除了理科老师特有的条理、清晰的风格外,他还具备文科老师的口才与幽默,可以说他不仅是一位严谨的物理名师,还是一位感性的小说作家,创造的小说作品多次在杂志上发表。大家深深地为黄老师丰富的人生阅历而折服。他说:名师,源泉在课堂,非塑造或复制而成。名课,盛满了知识,盛满了美,一半儿知识,一半儿醉。一位名师,可以没有爱与恨,但是不可以默然。黄老师还忠告我们:不管有多大年岁,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老了,不管阅历多么厚重,你一定要纯粹,不管有多么忙碌,你一定要读书和写作。名师的特色在哪里?就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按着自己的心灵需要去行事。黄老师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尤其他的物理课片段让我打开了理科教学的另一扇窗户,看到了别具一格的天空,他几万字的教学日记让我由衷敬佩。
我想:能成为名师,热爱与坚持不懈是我们最需要的当教师的品质,而现实中,我们往往用“工作忙”作为自己不去坚持写一些教学随笔和反思的借口,而这些不经意之间的“记录”往往成为老师最宝贵的财富。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想,自己更需要笔耕。
方佩君老师带给我的思考:
方佩君老师是复旦大学附中副校长,著名的文科特级教师。她是一位研究性的教师,也是研究型的管理者。不仅在自己的学术领域有自己娴熟的教学技能和理论,而且她还是“上海市好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相信孩子、相信学生是她心中不变的情怀,她说过:老师不是医生,不能总是看学生的缺点与不足;老师也不是警察.不能像盯着可疑的人那样只看学生档案中的阴影;老师也不是演员,不能只在舞台上按照剧本演戏。老师应该是寻找宝藏的人。在学生心灵的土地上,寻找生命的精神资源,并把这种潜在的资源发掘出来,变成精神财富。老师不仅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而且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其闪光点,使他们形成自爱的心态„„她的教育信念:公正、善待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贵人”!所有的这些教育理念给我深深地思考,也成为我心中努力的方向。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在感谢生命中遇到的贵人时,不能忘记自己肩上也承担着同样的责任,要常常问着自己的心: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会因遇到我们而走上美好的人生之路,还是会由于我们的忽视变得碌碌无为?我们的教育行为是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还是会把学生引向自卑自弃的深渊?我们的教学能成就一个孩子的梦想,还是打碎了孩子的希望?我想,我会努力成为他们生命中的贵人!
上海学习结束了,但却是全新的开始,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能以这些专家为榜样,扎实经历,愈行愈远„„
>教师上海学习心得体会三:赴上海学习心得体会>>(1739字)
为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师对小学课程改革的认识,我校组织了部分教师赴上海国际大宁学校学习,我非常有幸的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学习期间,我们不仅参加了队会,还去听课学习。在与专家、老师的互动交流中,学到了新的教育理念,提升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在上海培训学习了一周,了解到了上海的教育现状,深受启发,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对这一周的学习谈谈本人的点滴收获和体会。
一、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教育。
人格培养是教育之本。顾路中学学生的养成教育非常成功,学生对师长很有礼貌,学生朴质,学风严谨。“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这是上海市顾路中学校长杨冬华在发言中提到的一个问题,他说到“一些外来务工子女,学习成绩好且很聪明,但由于种种原因,中途辍学,现在都无所事事。”我觉得为他们惋惜,作为教师,对于学生我们应该做持续关注,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地人生观、价值观,我认为,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看他们每天学习是否愉快,生活是否开心。只有时时处于愉悦心境的学生,才是一个具有真正生命意义的人,只有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他的一生才是幸福的。
二、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做“专业型”的教师。
专业化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把这个职业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应该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专业型的教师要有专业素养,要有扎实的学科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理论素养,开阔的实践视野。同时,我们要学会反思,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反思教学中的成绩与不足,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专业型的教师。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全面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同时,还实施了一系列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大宁学校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线,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该校各项成绩在闸北区排名前茅。我听了两节全英语课堂的英语课,师生的英语水平都很高,而较为落后的我区相比之下,差距很大。我们在打造高效课堂上还有待提高。该校全新的指导思想是:以课程为指导,以教师为研究主题,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学过程中教师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改进教研工作,使教研工作成为教师学习的共同体。谈到教研,该校能将校本教研落到实处。围绕课题,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调查和研究。整个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教书本上的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对教师的发展,学校开展了名师工程、育秀工程等,增强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办学要有特色,特色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1)优美的校园环境:上海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学校虽然不大,但精致、绿化,是具有人文环境的校园,园内苗木错落有致,雕塑小景散落有间,布局层次分明,特别是教学楼楼道设计科学合理,避免学生进出拥挤。校园每个角落都很干净、整洁,学校文化氛围浓郁。
(2)基础与特色兼顾:上海的二期课改促进了每所学校特色教学的形成,艺术、体育、科技等形式多样、多而不杂。学校注重发掘民族传统文化并践行于行为规范教育中,打造顾中文化品牌,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应该说在特色教学上,学校花了很大力气,投入了很多经费,虽然我区经济远远滞后于上海,但是他们善于琢磨学生的特长发展的思路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关注学生的发展:上海的教育关注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学校本着以教育好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信、快乐、成功中得到主动发展为理念。以生为本,在活动中开发学生潜能的实践与应用,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便于教师的个别辅导,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教师能走下讲台,蹲下身子,“溶”入学生,互动学习。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公布时,只写名次和成绩,不写姓名,学生自己对照着成绩找自己,保护了学生的隐私,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对学困生采取鼓励和帮扶为主,大力推行成功教育。学校对学生拔尖帮困,追求成功卓越的思想值得我们借鉴。此外,学校很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上午和下午均有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这许许多多的努力都在践行一句话“用爱心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关注学生学有所成,关注学生学有所长。”
>教师上海学习心得体会四:上海学习心得体会>>(1281字)
前几日被园里派去参加上海教育活动,感想颇多,先简单归纳了一下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一下。
我们听了四次专家讲座包括华师大学前教育硕士生导师华爱华;南师大教授朱静怡;上海市学前教研部主任、特级教师黄琼;上海市东方幼儿园园长、特级教师毛美娟还参观了上海市的著名幼儿园并观摩了优质课。
回到班里我进行了一些调整,加大了活动区开放力度,但在每天活动区选择时,我尊重孩子的意愿,就有一点既然选择了中途不换,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做事情的持久性,还望家长理解。
下面就来说说我们的活动区变化和进步
1、幼儿从不敢使用剪子到现在基本上能熟练掌握剪子。
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展。
手指游戏促进幼儿手脑的发展
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对于幼儿来说,手指的活动,是大脑的体操。活动的是手,得到锻炼的还有大脑,手指活动与人脑的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密切关系,在做手指游戏活动时,大脑、眼、手同时协调运动。协调发展,对视觉、听觉、触觉、语言等功能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长期坚持做手指运动能开发幼儿的大脑潜能,促进大脑与手指间的信息传递,锻炼幼儿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群活动能力和手指关节的发育,促进幼儿大脑与手指神经协调发展、发散思维等作用。
近几年来,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经常活动手指,给细胞以直接刺激,对健脑十分有益。让孩子经常做手指活动,能激活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从而刺激大脑的发育,这已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也被幼儿教师和家长广泛认同。
手指活动不仅能调动幼儿的听、说、想等各种感官,幼儿手部肌肉群得到发展,其他能力得到锻炼,而且手指活动能开发人的右脑,促进左右脑和谐发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抓住幼儿期生理发展迅速、可塑性强的特点,开展手指活动是开发幼儿智力的重要途径。
我班的活动区预设目标为能正确熟练的使用剪子,不知幼儿掌握情况,请家长回家画好一个圆,让宝宝剪下来。最好能反馈情况,以方便老师下次活动区的预设目标。
还有就是告诉大家我班是小班组用剪子最好的班级。
2、加大力度建构区的教师参与力度
学会一些建构的基本技能。在操作中体验建构活动的乐群。
一些外国专家说,“如果一个孩子到了初中数学几何学不好,那就说明他在4岁时没有玩好积木。
所以我班这学期会着重关注这个区域,也请家长朋友们利用空闲时间多于幼儿共同摆积木,我班目前摆积木的水平还限于盖楼房,让我们共同观察宝宝2月后的表现吧!(哈哈,期待中)
3、娃娃家
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家家,娃娃家游戏是我们小班孩子最喜欢的游戏活动,特别是到了下学期,幼儿有了一定的游戏经验,更能在娃娃家游戏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拓展,满足他们各种欲望。
这个游戏与生活接近,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只不过这回我在娃娃家的投放上进行了一些调整,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中,他把儿童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也是满怀期待中,看看宝宝的表现吧。
第三篇: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黑河市职教中心 杨洁玉
我于二00五年的十一月初有幸参加了黑河市教育局举办的黑河市职教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沿——上海市进行为期二十天的学习和参观活动。在这短短的二十天里,我们赴沪一行三十人系统地学习了了“职业学校管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开发、职业学校改革校长的使命、多元智能理论与学生智能开发培训、上海新一轮课程改革及其对中职学校的启示、开展校企合作与校际合作办学的基本做法、以现代营销理念经营学校”等有关职业教育的形势、发展趋势的理论,从多维视角审视了职业教育发展。重点参观了上海市几所知名的职业技术学校,认真地听取了学校校长对本校发展情况的介绍。感触颇深,收获甚大。上海的职业教育发展速度之快,思想解放程度之高,城市环境建设之美,特别是上海职教人对职教事业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创新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来后我整理学习笔记,理清思路,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再一次回顾这次学习经历。自觉地地确确是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
一、上海的总体印象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前沿,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是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用“大上海”来形容她,一点都不过分。
1、经济发达: 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商业、金融发展中心。上海有一种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的气质,就是她的“洋气”。1843年上海开埠,形成了她五方杂处、中西交融的文化特色。上海的新兴的金融证券、期货交易、外汇和技术等全国性市场的建立,确立了上海作为全国资源配置中心的地位,同时也加快了上海经济与国际接轨的步伐。2001年10月,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上海作为新世纪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地位已初步确立。被国际人士称为东方的“纽约”。
2、现代化气息浓:
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城市人口近一千五百万,而其中移民人口占七百多万。城市高楼林立,交通、通讯发达。令人着迷——外滩老式的西洋建筑与浦东现代的摩天大厦交相辉映;中西合璧,各有各的精彩。迈入21世纪的上海,繁荣与开放在这里播种,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浦东国际机场,无一不描绘着国际大都市的开阔前景,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城市规划馆,无一不张扬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广博情怀。新世纪的上海是现代化、国际化、时尚化的标本。
3、环境优美
上海地处长江以南,气候温暖潮湿,城市绿化率高,据说可达25%以上。所到之处到处是绿草茵茵,树影婆娑。北方城市家庭盆栽的较珍贵象月季、米兰等花卉,在上海街头路边张着笑脸随处可见。让人有一种“ 彼处帝王花,此处寻常百姓家”的感觉。
4、上海人“忙”
上海经济发达,生活节奏快,加上上班路途较远,上海人很“忙”路上行人行色匆匆,边走边吃早餐的景象随处可见。具讲上海人一人兼二、三职的情况非常普遍。从接触的上海人看,他们有很强 的经营理念,对待工作都非常的认真,敬业精神可嘉,个人素质也很好。交谈中透出自信和谦逊,也显露出上海人特有的优越感和自豪感。
二、学习体会
(一)、解放思想是职教事业发展的先导
先进的理念不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放下 包袱解放思想。经济和事业发展是以解放思想契机的,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才能拓宽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因此,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程度。从学习和参观中 不难看出,上海职教人的思想观念新,发展的理念十分精深。过去人们常说南方人会作生意、精明,而现在南方人的精明之处恰恰是他们有着强烈的机遇意识,善于抓住的机遇发展。参观的每一个学校都有着强烈的“机遇”意识,机遇是什么?机遇是给能发现机遇的人准备的,机遇是给时刻准备抢抓机遇的人准备的。在我们参观上海医药学校时,陆国民校长的“用未来决定现在”的专题汇报深深的吸引了我,他们用“跳出学校看学校,跳出职教看职教,跳出行业看行业”的科学发展观规划着学校的明天,他们制定出:“确定目标时要广泛的调研,要谨慎,出击目标时要倾力,要迅猛,放弃目标时要果断、要理智”的战略决策。形象的称之为“猎豹”理论。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的考验,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他们解放思想,照准学校发展的切入口,全力进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开发新专业、改造提升老专业,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走校企联合之路,真正实现了入口充盈、出口通畅。上海市南胡职校的“改革、发展、创新”的理论,上海市贸易学校的“用营销观念经营学校”的先进理念都充分体现了上海职教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
(二)创特色学校、品牌专业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方向
面对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中职教育,如何让学校生存和发展下去,这是个现实问题。我们的中职教育常常是: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人,做明天的事。很多企业抱怨 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符合企业的需要,社会上普遍存在着“有岗无人”“有人无岗”的怪现象。这是因为我们的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不能及时适应和反映社会的需要,没有特色,更谈不上品牌。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走特色路、打品牌牌的例子对我们有很大启示。上海市信息技术学校原名为上海化工学校,隶属于化工部所属企业,是上海老牌子中专学校。当时学校的传统强势专业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电路维修、机械维修等。但随着重型化工企业陆续迁出上海,学校原有名称和专业已经不能吸引生源,学校毕业生面临“滞销”的窘境。在这危急时刻,学校领导班子深入社会行业企业调查研究,分析了上海经济发展和学校自身发展动因,决定放手一搏,将上海化工学校易名为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根据当时上海经济发展需要,在保留个别工业分析与检验等老专业的基础上,开发新专业,打造品牌特色,以适应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形势。现在学校已初步建立起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覆盖计算机本体、检验检测、现代加工和商务流通四个领域的专业建设特色,已经建成一个国家级重点示范专业和三个市级重点专业。是国家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工商外语学校也是一个特色鲜明的中专学校,它的外语+技能的凸现外语特色的专业设置,让我们耳目一新。他们分析中国加入WTO后,有一定专业技能又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呈上升,许多“三资”企业,甚至国外劳务输出机构都需要“技术+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学校顺应市场需要开设了数控专业、机电、商务等专业。为了迎接在上海举行的2010年世界博览会,他们已经开设了会展专业。在社会经济的转型期,上海中职学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的办学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3、高层次、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学校间的竞争首先表现为师资队伍的竞争。当前我们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敬业精神不够、高素质、优秀的人才不多的情况。上海中职学校早在九十年代初就意识到教师队伍的建设除了给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拓展教师发展空间、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外,还要有科学的激励机制。他们进行了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有的学校采取“末位淘汰”的教师量化管理的评价体制,有的学校采取“达标”规划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化为自觉行动。他们在重视教师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强调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出”无功便是过”“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没有作为就没有地位,没有实力就没有魅力,没有眼界就没有境界”的口号。提出“知识折旧”的观点,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相比较之下,我们地区的师资队伍建设还停留在初始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4、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位是科学育人的至高点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竞争的时代,而社会竞争归结为是人才的竞争。德洛尔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应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我们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上海的中职学校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法上力求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本位。江南造船集团技校引用了德国“双元制”模式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上海信息技术学校 采用加拿大CBE模式。他们把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积极引导教师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为其展示才华搭建平台。他们认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没有不能教育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不是没有美丽,只是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在学生的管理上,他们积极提倡和约束相结合,学校处处粘贴着人性化、人文化的“小草微微笑,请您莫打扰”“环境靠大家,洁净你我他”“最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未来只有二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 提示和敬告牌。学校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自强、乐观向上、团结合作的精神。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举办了“人生旅途活动” 组织学生以采访的形式,分别走访产房、军营、监狱、敬老院四个地方,聆听当事人对人生不同境遇的感想,实现激发学生珍惜人生、热爱生活的目的。《成才与就业》杂志主编项秉健向我们介绍了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的方法,通过“摔背”、“ 快乐杯”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受挫能力。他们的做法让我感到,上海职教人在人才培养上 有着“全面、全体、全新”的意识。
短短的二十天的行程结束了,通过学习上海市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我也在反思自己,反思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油然而生。我会将在上海学到的先进的理念和理论运用到教学工作中,为黑河的“职教大厦”的发展添砖加瓦。
第四篇: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在学习者收获,在感悟中提升
——赴上海华东师大高级研修学习体会
非常感谢教育局和学校给我这次去上海学习的机会。在没参加学习培训前,面对如今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作为一名已有11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我曾迷茫过、困惑过,也对教育工作产生过倦怠心理,有时甚至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失去了目标,无所适从。而此次上海学习之行,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犹如在我心田下了一场雨,久逢甘霖。教授、专家、优秀校长们那些充满哲理的思考和对教育的独特见解,使我深深感到这是一次启迪智慧、涤荡心灵、增强信心、终生难忘的学习之旅。下面,我就本次学习的所感、所思、所悟和所获具体的谈谈。
一、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上海的这几天无论是过马路,还是乘地铁我都能感受到人群脚步的匆匆,我慢慢的走着,他们却是跑着。在地铁上很多人不是在聊天而是看书或打开电脑工作。上海犹如一个快速旋转的球体,让你感到坐不住,悠闲不得。无意中你就会被带到一种现代生活节奏的状态。
我想我们真的要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番我们的学习了。以前,我也知道学习的必要性,但却没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总以各种借口被动地学习,功利地学习。这一次上海学习之旅,在专家、教授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人格魅力的熏陶下,在那一堂堂幽默风趣而又充满哲理的课上,在大家都如饥似渴地吸吮着知识养分的氛围中,我对学习产生了期待,并有了强烈的认知。只有学习,我们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和提升。通过参与活动,进行思考和反思,对所学的东西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做到理论和实践的联结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东西。总而言之,此次学习让我有一种快速成长的快乐与收获。
二、观念的革新
回想李正涛教授教我们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
1、课堂生长的前提。一是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二是基于学生立场,认真解读学生。学生立场不等于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例如:学生已有什么?学生缺什么?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差异是什么?三是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2、生长的方式
(1)开放的生长。什么是开放?一是从教师向学生开放,把课堂放给学生,时间放给学生,空间放给学生,权力放给学生,课堂向每个学生开放。二是由唯一性向可能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三是由书本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向体验和经验开放
(2)扎实的生长。一是扎实在于清晰,目标清晰,思路清晰,方法清晰,学生清晰,指令和要求清晰。二是扎实在于细致,比如有效的小组合作包括以下四步:从两两合作开始,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组际互动。三是扎实在于生成,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从浅层生成到深层生存,从错误生成到有益生成。四是扎实在于停顿。五是扎实在于持续。六是扎实在于运用。七是扎实在于及时反馈。八是扎实在于写练。
(3)优美的生长。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课堂,呈现的应该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拔节’的声音。‛
(4)温暖的生长。让课堂充满温暖的气息。有生长气息的课时教师与学生共同生长的课。
再回想周彬博士的讲座,他用一个个让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告诉大家,建构学生知识的人始终是学生自己,奠基学生知识建构能力的不但不是教师,更不是学生自己,而是学生父母。教师只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而不是责任人。学生可改变空间最大的是学科情感,而学科情感也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学习方法虽然可以改变,但学习方法极具个性,更需要学生琢磨;学生学科兴趣的责任人是教师;学生学习方法的责任人是学生;学生智商的责任人是父母。学生智商基本不可改变的。
周教授用极其滑稽的语言给我们分析当前老师们关注的学生成绩问题,他说学习成绩=兴趣*方法*智商。那我们应该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现在存在的问题:学习成绩=强迫+训练。他给我们这些徘徊在学习与教学之间老师们很大启示:
1、当教师全力以赴在学生身上时,失去的却是自己的能力;当教师对学生无私奉献时,学生却在养成无偿占有的习惯。因此,教师是在课堂上影响学生,而不是教育学生。
2、辛勤耕耘:为学生负责还是为自己负责
(1)教师的专业价值何在?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专业问题。
(2)教师的专业标准何在?人类的生存靠体力、精力与智力,越稀缺越有价值。评判教师的专业标准是什么呢?体力与精力,而非智力。越勤奋,越努力,越受表扬;越理性,越有效,越批评。体力表态,智力表知,态度为人,知识为已。
3、透过学生看教师:教师不是不懂自己,而是不懂学生,教师不是演员,只要赢得别人的欣赏就行了,他还要将演技传给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老师更应该走进学生透过学习看教学:教师不是不懂教学,而是不懂学习;教学是为了帮助学习,因此了解学习成为开展教学的前提。
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师要上好课,首先必须具有良好的口才,才能吸引学生。其次教师的授课必须符合逻辑,才不会让听课者思路混乱。同时,教师的知识面要广。‚无根之木终难成林‛,‚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毕竟教材上的内容多是例文和例题,要触类旁通,就要看更多的例文和例题,知
识才能得以归纳和总结。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态度决定着课的好坏。教师不能老是想着学生不喜欢读书,而应该想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是否喜欢读书。如果用这种态度去思考,慢慢地就可以上好课了。
三、在反思中成长
我们要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学会反思。没有科学教育理论指导的教育教学实践是盲目的。理论理论的本身是晦涩的,但是一旦与我们的思考相结合、与我们的实践相联系就会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就会产生无穷的推动力。当我们读书时、学习理论的时候,这时不妨拿起笔来将自己真实的感受和体会记录下来,一个阶段之后就会产生累积效应,我们得到的往往是意料之外的成功。学习的内容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学习的方式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或自己喜欢的。作为教师我们务必养成顽强学习的习惯,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养成甘于实践的习惯,养成乐于动笔的习惯,学会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我们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会反思。教育教学是一种实践,作为教师必须在科学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用理论与实践对话,一方面验证理论、生成理论、发展理论,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作用于学生,学生与老师产生共鸣,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今后我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并在教学中注重口语教学,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在大同初级中学和中远实验学校听了两位英语老师用流利而自然的英语课后,我暗暗告诫自己:今后一定要坚持学习,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业务上的,都要常抓不懈。这次的学习还有太多太多值得我细细品味,深入思考的东西,我想我需要时间慢慢去消化,并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仔细去感悟和内化的。
第五篇: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领导给我创造了这个外出学习的机会,连续几天的听课学习,亲自领略了李振村、黎加厚、陈琴、陈洪杰、顾亚龙、曹培英、张齐华等多位名师的风采,目睹了他们在讲堂上轻松幽默、收放自如的潇洒;同时感悟到课堂教学背后的科学理念以及对课堂的预设和生成的巧妙把握。
人总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中实现进步的。每一天的学习、思索、实践,必然会使今天的你超越昨天的你,进而又被明天的你再次超越。
张齐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年青教师,能在全国崭露头角,得到众多名家的认可,受到广大老师的赞同,我在羡慕的同时,还很好奇。
“不要重复别人 更不重复自己”是他的座右铭。听完讲座,我觉得张齐华的个人魅力和成长历程值得我学习。第一次超越:让平淡的数学焕发别样光彩
2003年他准备了《走进圆的世界》,他当时想:只希望我上的能够跟别人的有所不同。所以这节课的引入:平静的水面丢进一颗石子,荡开的就是一个又一个圆,“大自然当中,圆不只是这样的„„”,于是画面、音乐和我还算诗情画意的语言融合在一起。首尾呼应 结束句
当时这个课是非常精致的,精致到画面怎么出现,音乐什么时候停,停的时候是多少秒,都非常讲究。课的中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现象,《墨子》中“圆,一中同长也”的论述,“圆出于方”的方法等,都用PPT做了精美的展示。年前的这堂课的确把孩子们给吸引住了!省里赛课,下课前他问孩子们,通过今天这节课,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一个男孩站起来说,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觉得圆真是太美了。这节课,在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但争议之声也是有的。课堂教学中所呈现出来的数学文化,是否是基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教师将其理解的数学文化以一种数字化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的文化感染力,是否能真正走进儿童的心中?“圆,一中同长也”“太极图”的历史的厚重,是面向听课教师还是面向学生。师傅问:
1、“数学文化”和“数学+文化”是同一个概念吗?
2、你当时有没有追问那个孩子说的圆指的是黑板上那个到顶点距离等于定长的轨迹太美了,还是那一大堆的画面太美了?
第二次超越:由外而内的华丽转身
有些人就说了,齐华的课你别看他多好,其实就剩下声光电三样东西。总之一句话,这是一堂没有内涵的课。
张齐华在三年后,重上“圆的认识”。而且,他定了三个要求:第一,大家都说你的课都是绚丽的画面,那再上的话,不允许出现一处和生活有关的画面。第二,大家都说你靠华丽的色彩,那就只允许出现黑白两色。第三,大家说你的课音乐悠扬,行,那就什么音乐都不出现。他决定来一个“三无产品”。
这堂课这样进入:让孩子们从信封里摸出一个圆,在摸的过程当中,感受圆这个曲线图形和其他直线图形整体的差异。然后,给出“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这个论断。
整堂课围绕“圆究竟美在哪里”展开。孩子们觉得圆最美是因为它特别和谐,特别对称,特别光滑。是什么原因让圆显得那么光滑匀称,因为半径处处相等。这样就把半径、直径等研究内容串起来了。思考:在数学课堂演绎数学文化、数学精神等层面的同时,如何兼顾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活中有实,实中见活? 如果说从2003年的“走进圆的世界”到2007年的“圆的认识”,向数学本身回归的这一次自觉转身,是他从教以来教学实践层面的第一次自觉跨越的话,那么,从2000年第一次执教“平均数”,事隔八年后再度磨砺同题课,多少也算是实践之路上的“梅开二度”吧。成败与否先搁下不论,怎么着也得为自己再次拿自己开刀的勇气与精神喝彩。
第三次超越:在教与学之间寻找平衡
将平均数作为一个重要概念来教,张齐华重点解决了三个问题: 为什么学习习近平均数?平均数这个概念的本质以及性质是什么? 现实生活、工作等方面是怎样运用平均数的? 《平均数》引入
给学生两分钟,商量一下,如果这个老爷爷到现场来,你能不能从专业角度来劝劝他?孩子们很高兴,四人小组,热烈地讨论起来。
现场一百多位老师都笑趴下了。可学生才不管呢!他要的就是出风头的感觉
我一听就傻了眼,全场又笑翻了
刚刚回答过的课代表站起来说,张爷爷不着急,我还有理由。我一听很高兴,我想他肯定会说张爷爷一定能长寿这样一些话 我的脸都绿啦!
思考:魅力课堂,为何无法成就魅力学生?
有老师问:齐华,你的课非常有吸引力,钻研教材又很通透,课堂的驾驭能力又那么强,你的学生应该非常卓越。遗憾的是,我带过一届六年的学生,和平行班比较,成绩基本持平,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素养,没有显著的差异。这无疑对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为什么一个貌似卓越的老师并没有培养出一批卓越的学生呢?
看着身边的实验校进行类似生本教育的实验,看到三四年后,他们的孩子就变得那么让人振奋的时候,他才意识到原来学生的素养,不是教师培养出来的,而是他自己生长出来的。第四次超越:向着“儿童”那方
《认识负数》第一次拿出这堂课是在2009年,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孩子表达对负数的理解,上完以后,满头大汗;在江苏淮安,第二次上课,他做了重大调整,依然是失败。他开始打退堂鼓,觉得自己要一直能说会道下去。后来,一位师姐的画负数的做法给了他灵感。他的课是这么展开的: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负数?孩子说楼梯上,天气预报,海拔,银行卡的余额里„„于是,我先让孩子们分享对负数的通俗认识,接下来布置一个任务:你能把四个负数画下来吗?开始我只想实验,后来干脆放开,让孩子们把他看到的所有负数都画出来。孩子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创意纷呈!-1 楼,-2楼,画一些汽车。天气预报,-2 度,画了毛主席,我愣了半天也没明白,学生说毛主席代表北京。
根据学生的作品,师生之间展开对话,老师只是在中间不停地穿插、点播和引导。当孩子们看到-2 厘米的时候,会有对话,会有置疑,会有争辩,会有完善。张齐华在这当中会有引导,会有纠正,会有提升。这堂课就是在说负数,画负数,论负数的对话中把这堂课完整地向前推。让孩子们在充分对话过程当中,完成对数学意义的建构,这就是我现在对数学的理解。
这节课没有用任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只靠一根粉笔,几幅学生自己绘制的图,就形象的理解了负数的具体含义,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几点感慨:
1、为了一堂好的数学课,他研读
6个版本的国内教材,2个版本的国外教材,所做笔记无数。正是有这样的精神,他才能一次次的超越自己。
2、我作为和他同龄的教师,我原以为课堂上容量大才是好课,没有更多地关注学生是否能在40分钟内消化知识、掌握知识;我原以为我的备课是合乎学生的,但我好像又没有真正的从孩子的角度其思考。
3、特别是通过上学期听了特级教师钱守旺的现场课及讲座,假期参加的培训,让我真正意识到:教育教学中,理论的学习和读名家名篇更能让我们克服成长中的瓶颈。因为:名师是一棵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所以我买了钱守旺的《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邱学华的《怎样教小学数学》。从书中我更多的感受到:其实这些名师,都是在艰难中拼搏成长起来的,他们都是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独辟蹊径,也不轻言放弃的人。
很多的案例及教法很吸引人,以前觉得枯燥的,难以读懂的,也尝试的在我的课堂中应用,我也会有冲动:扎根课堂,在实践中思索!向往着、追求着给自己、给学生心灵震撼的课堂教学!
4、我的转变
分享他的四次超越,我分明感到在教育生命的跋涉中,智慧如芬芳的野花,在课堂里一路绽放,每踏出坚实的一步,便会看到山花烂漫。
最后希望各位:如芬芳的野花一路绽放,向着儿童那方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