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
2017年8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2017年12月5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塞罕坝林场荣获了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奖项“2017地球卫士·行动与激励奖”。
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作出重要指示一周年之际,电视剧《最美的青春》于8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顺利开播。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干部,我是带着崇敬的心情认真收看了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同时我也是带着学习塞罕坝精神的责任,认真领会了这部电视剧所体现出的崇高精神,也让我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该剧讲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冯程、覃雪梅为代表的18个来自全国各地的毕业生,与承德围场林业部等组成拓荒队伍,积极响应祖国号召植树造林的故事。这是一个特殊年代的故事,是一段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传奇,是一部歌颂中国北部高原荒漠塞罕坝上老一代造林人奉献青春和生命的英雄史诗。塞罕坝林场地处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曾经森林茂密、鸟兽繁多,由于历史上的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等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减少京津冀地区的风沙危害,国家指定由林业部和河北省在承德境内高原荒漠塞罕坝上建立机械林场,抵御浑善达克和科尔沁沙地南侵。以主人公冯程、覃雪梅等为代表的第一代造林人——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林业大中专毕业生与以林业干部职工为骨干的369人开荒队伍,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拉开了与自然抗争的序幕。岂料,因造林立地条件恶劣机械造林失败,转为人工造林。他们在平均海拔1500米、最低气温超过零下43度的环境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光里,战严寒、斗酷暑、抛青春、洒热血,营造起“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筑牢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拱卫京津冀蓝天,在荒凉的塞罕坝上,冯程和他的伙伴们同进退,共患难,也收获了友谊和爱情,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诗篇。1962年建场以来,三代林场建设者们在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营造出112万亩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将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目前的80%,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坐在电视机前,重温塞罕坝精神,我一次次被电视剧《最美的青春》里主人公们的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所打动。在我看来电视剧《最美的青春》里的主人公,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便是当今塞罕坝精神的具体提现。“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这是电视剧《最美的青春》男一号冯程的心里话,他们第一代造林人,把改变现实造福后代当己任,为新中国的建设投诸了一腔热血与豪情,正是第一代造林人的不懈努力与奉献,才让现在的游客,可以游览于花园一般的林海里,尽享吸氧时刻的瞬间舒适,让荒漠变绿洲成为现实。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干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觉得更加需要将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作为鲜活教材,在强化宗旨上“更牢一层”、在科学理念上“更先一筹”、在锤炼业务上“更精一步”、在狠抓落实上“更勤一点”,让“塞罕坝精神”在心灵深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在强化宗旨上“更牢一层”。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高度评价了“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的使命担当。55年来,一代代塞罕坝人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忠实履行“为首都阻风沙、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使命,建设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体现了始终牢记使命、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青年干部是当今国家各项事业兴衰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骨干。青年党员干部必须自觉成为党的旗帜的坚定护旗手,必须矢志不渝地忠诚于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讲党性、讲信念贯穿于工作始终,将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融为一体,自觉成为始终不忘初心、始终牢记使命,对党绝对忠诚、对民高度负责,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党员干部。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在科学理念上“更先一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塞罕坝人坚持向绿色要发展、向绿色要未来,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绿色发展之路。民政部门履行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重要职能,作为一名民政干部,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塞罕坝精神贯彻到为民服务的全过程、体现到民政工作的各方面。同时,必须大力弘扬“三严三实”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强大动力,推动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在锤炼业务上“更精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持之以恒干好本业是塞罕坝人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永远珍惜的精神财富。民政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都极强的工作,民政干部必须要把学习新政策、钻研新业务、掌握新技能当作习惯。多研究些问题,少走一些“弯路”,学深悟透民政工作的新理论、新政策、新文件、新要求,多向经验丰富的同志问教,避免在工作中出现“无知而乱”的尴尬。多研究些业务,少谈一些“套路”,做到对基层情况了然于心,将群众需求牢记于心,将工作程序内化于心,才能在开展工作中“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确保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真正成为民政工作的行家里手。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在狠抓落实上“更勤一点”。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塞罕坝人不急一时之功、不计一己之利,为了长远发展默默付出、无怨无悔,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书写了一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传奇。为民服务、真抓实干是民政干部的优良传统,也是推动民政工作落地见效的关键。作为民政干部,就应该时刻保持高度的紧迫感,切忌有等待观望、软弱懈怠的“撞钟”的思想,就应该树牢一抓到底的“狠劲”和经得起“打磨”的韧劲,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抓落实,向重点任务、难点问题发力。同时要统筹兼顾好每项工作,把复杂的事情办好,把困难的事情办成,秉持“来民政部门就是来吃苦”的干事创业信念,以“勤奋工作、不骄不躁”的作风踏实工作,才能久久为功,保持继续前进的动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身处这个时代,更需要《最美的青春》第一代造林人的奉献精神,除去目前社会上蔓延的铜臭和腐朽思想,激励我们振奋起民族精神,无论身处任何时期,都要不畏艰苦、勇于奉献、艰苦创业,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我们的一切,因为我觉得:不负岁月不负时代的青春,才是最美的青春。
第二篇:弘扬塞罕坝精神
《弘扬塞罕坝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教务处 吴凤
塞罕坝(蒙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坝上地区,意为“美丽的高岭”,本来是清代的皇家狩猎场,是现在的森林公园,旅游胜地!京津冀水源涵养地!现在我们去坝上旅游,看到滚滚松海,依然很感觉震摄,惊憾于这么大规模的林海竟然是人工林!
可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被荒漠、流沙占据,早已经没有了皇家猎苑的风范,到处是荒山秃岭,为响应国家号召,阻挡大风沙,建设北方屏障,第一代务林人,在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没有粮食,缺少房屋,交通闭塞,没有医院的恶劣环境下,五十多年如一日种树不止,在平均海拔1500米、最低气温超过零下43摄氏度的高寒地区,创造了林业史上一个又一个累累硕果。他们踏难克险、百折不挠,向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精诚所至,终将塞罕坝的旧模样变成历史的记忆,一座浩瀚的人工大森林在荒原上拔地而起。成功造林112万亩,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每年为京津地区输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4.5万吨,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青山不语,绿色为证,塞罕坝人为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是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使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承德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成功缩影,也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鲜红旗帜。形成了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科学务实、争创一流,坚韧不拔、善做善成,使命至上、甘于奉献的“塞罕坝精神”。
今天我们开展学习塞罕坝精神的活动是非常必要而且及时的,历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一切以效益为重,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的快速发展模式,使社会道德水平整体下降。但是没有精神支柱,没有信仰的发展是危险的,不只是国家领导人,就是我们普通人也看到了这样发展的弊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国家号召学习国学,提倡奉献精神,我们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力开展学习塞罕坝精神。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及时,通过多渠道多方面,学习塞罕坝精神,读懂塞罕坝精神的实质,努力探求深层次的理念,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把无形的概念有形化。在工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学习,扬长补短,工作中要起带头作用。
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塞罕坝精神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广袤的林海,更为广大党员干部深深地上了一课;塞罕坝精神绝不只局限于育林治沙上,它也是新时期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必备素质,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助力!
在平时,我们不止一次的抱怨:工作太辛苦、课多、待遇又差,干着没动力”。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塞罕坝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意志品质。当下,全校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把塞罕坝精神蕴于我们的工作中,提升党员干部的敬业思想和服务意识,使广大教职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以人为本,增加责任心。
艰苦创业,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不怕苦累,勇挑重担。即使时代如何发展,艰苦创业作为朴素的时代精神,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社会在进步,但并非无苦可吃、无业可创,我们学校现在面临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我深深知道,我们还有很多应该上的课不能开,原因就是没有合适的教师,这其实真的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做教师的,授课理应是一件十分荣幸和光荣的工作。
科学求实,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塞罕坝将沙地变林海就是几代人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播种而成,没有科学求实的态度,相信很难有今天的成就。我们的父辈,都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他们忘我的工作精神,舍小家为大家,舍个人为集体的态度真是让人肃然起敬!毫不夸张得说:那个时代的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他们带着一身的伤病,兢兢业业,眼睛里,心里,只有工作,也许我们现在有人认为他们太傻,但是他们做人很踏实,永远让人尊敬!他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诚然,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带给人浮躁之气,但时代更需要保持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不浮夸、不焦躁,以科学的务实的态度面对工作。
无私奉献,要求我们在工作中甘于奉献。从老书记王尚海到“六女上坝”,无数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听着潸然泪下,他们确实是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本人作为学校的一名老教师,工作了将近三十年了,一直都是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的工作在最基础的教学第一线,曾无数次获得过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等等,各种奖励证书一尺多高,最近两年由于身体原因,怠惰了很多,去年一直状态不太好,体检是低血压,50:80,现在也是常常头晕,仍然是血压低,但是对口升学班的教学压力还是很大的,从开始上课到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不管是什么天气,什么身体状况,不管是下大雨还是下大雪,不管是腿疼还是头晕,从来不敢请假!自认为已经很敬业了,和前辈比起来还是差得远,还是需要继续努力,继续学习。
开拓创新,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创新有为。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从坝上植树到病虫害防治,塞罕坝的每一小步成功,都体现了创新精髓。要把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与工作相结合,把创新作为做好教学工作的“好帮手”,不断开创教育教学新模式。学生随时变化的,时代也在飞速发展,没有创新,没有新的教学手段和新的教学思维,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爱岗敬业,要求我们“干一行,爱一行”。塞罕坝人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岗位中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们说“干一行,爱一行”,我们要有担当育人使命的责任感,没有责任感的教师,绝不是一个好教师!敷衍塞责,不可能做好工作。当教师的干得是一个良心活,只有从心里爱护学生,爱岗敬业,才能真正教给学生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电大的振兴,中国梦的实现,都需要我们付出实际行动,需要我们在学校有需要时义无反顾,勇于吃苦,敢于付出。我相信,塞罕坝精神会成为实现我们学校的电大人的共同精神,帮助我们实现承德电大的振兴!
第三篇:弘扬塞罕坝精神
弘扬塞罕坝精神,共建生态文明凉州
什么是塞罕坝精神?
30年前原塞罕坝精神:“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30年后,新的塞罕坝精神:“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
30年前的塞罕坝精神指引了第一代务林人,在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没有粮食,缺少房屋,交通闭塞,没有医院,的恶劣环境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累累硕果。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
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也要以新的塞罕坝精神来指引自己,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要通过校园绿化,让学校绿树成阴、校在林中,为师生营造优美宜人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要通过校园绿化,让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绿色实践,培养同学们热爱劳动的品质、热爱自然的情趣和改善环境的意识;我们要通过校园绿化,大力推动生态文明教育,使学校和广大师生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实践者。弘扬塞罕坝精神,绿化与美好同在,绿色与文明同步,让我们的校园绿起来、美起来,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使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城市和乡村的美丽风景。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在思想上重视。学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的神圣使命,更是弘扬生态文明的主课堂、主渠道和主阵地。老师和学生作为生态文明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监督者,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力量。创建绿色校园,既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我们一定要积极响应区政府、区教育局号召,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携手共建绿色校园,为打造青山绿水的凉州优美环境作出积极贡献。行动上及时,通过多渠道多方面,学习塞罕坝精神,读懂塞罕坝精神的实质,努力探求更深的理念。在学习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学习,扬长补短。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踏实学习,开拓创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衷心地希望,通过开展“塞罕坝精神进校园”的活动,广大师生把家乡装扮得更加美丽,让绿色延伸到凉州的每一个角落。同时,我也衷心地希望广大青少年通过参加这项活动,牢固树立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生态文明观念,自觉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凉州生态美建设,让树木与树人在每一所学校完美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和树木一起健康成长,将来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在新的塞罕坝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新一代小学生有信心也有责任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我相信,在全区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大力开展“塞罕坝精神进校园”活动,绿色校园、生态凉州建设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第四篇:弘扬塞罕坝精神
弘扬塞罕坝精神,抢抓机遇
努力推动塞罕坝机械林场跨越式科学发展
建场49年的塞罕坝林场,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艰苦奋斗,在塞北荒原和茫茫大漠上成功营造了140多万亩的人工林,使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79.4﹪,将一个水草丰美、森林葱郁的清初皇家射猎围场复原了回来,塞罕坝人创造了绿色奇迹,在他们的奋斗历程中,同时也创造了伟大的塞罕坝精神。这正是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所概括提升出来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五大精神。塞罕坝林场不愧为全国林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塞罕坝人的创业思想和奋斗精神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前进的标杆和追赶的目标。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要认真领会贾治邦局长提出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的指示精神,深刻理解塞罕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思想实质,要遵照陈秋华厅长提出的学习要求,结合本场实际扎实开展学习活动。要在全场上下掀起一场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的真正热潮,领导积极带头,干部职工积极响应,使得这一学习活动达到深入人心、触动思想、转变观念、振奋精神、鼓舞斗志、推动发展的目的。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要树立热爱林业、干好林业的崇高追求。今天的林业已今非昔比,其地位和作用已大大提升,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国营林场已不再是以往让人望而却步的蛮荒地和“低人一等”的穷单位。经过五六十年的艰苦创业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建设发展,林区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有了极大的改善。现在,林业更是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政府及社会的大力支持,从事林业更有奔头,投身林场更有干头。但是,即便在这样有利的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发扬老一辈务林人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发扬塞罕坝精神,不骄傲、不自满、不停步,更加踏实地做好今后的各项工作。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要培养自己高尚的思想风格。林业事业是艰苦的,林场工作是劳累的,但是牢记着务林人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你就不会计较个人得失,而能够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埋头苦干并努力创造出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愧于党的教育、国家的培养、领导的关心爱护和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要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求真务实、尊重科学,就是尊重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各地有各地的实际情况,各个林场有各个林场的特点,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和判断,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我们能够利用和创造的条件所适合本单位开展的工作和发展的项目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将短期目标与长远计划、当前工作与今后思路有机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发展。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要增强改革创新、不进即退的进取意识。当前,林业正迎来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期”,在国家大扶持、林业大调整、东部产业大转移、新一轮西部地区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大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大市场等等这些大好政策和难得的机遇面前,我们必须认清形势、与时俱进、抢抓机遇、用足政策、快步跟上。同时,要革除一切不利于甚至是阻碍发展的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最佳效用。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要发扬爱岗敬业、讲求实效的优良作风。毛主席说:“方针政策制定后,干部是关键。”干部是工作的“推进器”和“离合器”,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工作热情高涨起来,责任心增强起来,各项部署就得以及时贯彻落实,各项工作就能够扎实推进,各项任务就可以顺利完成。决策班子更要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抓工作落实上为机关科室和基层单位做出表率,使广大干部职工紧密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忘我劳动。
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追求的价值取向,是自觉以生产建设为重,一切以事业为上的创业干事原则,他与“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风斗”的大寨精神,是同一精神实质的。塞罕坝精神作为全国林业战线最广泛精神的集中体现,更能激励我们奋发有为。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应当对我们的思想观念要有更大的触动,对我们的生产工作要有更大的促进,对我们的经营管理要有更大的启发。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绝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空泛而学、形而上学,而是要达到学以见效、学以见长,转化为力量源泉,激发出强大动力,焕发出无穷智慧,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极大地推动林场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努力实现林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按照区林业厅的部署和要求,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在经营管理、造林营林、资源管护、林产工业开发、企业文化创新、领导班子建设以及安全生产等各方面工作上,都要取得显著的成绩,林场改革、创新和发展正朝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向前迈进,为我场“十二五”计划奠定良好的基础。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努力:
一、抓好抓实造林营林这项基础工作,加强资源培育和保护,夯实林业基础,打造绿色银行。要在造林规模上深挖潜力,保持年造林面积5万亩以上的水平,确保活立木蓄积量年年递增,林木越采越多、越采越好;要在扩大速丰林建设规模上下功夫,提高速生丰产商品林和工业原料林在各林中、树种中的比重,为我场发展林产工业提供原料保障。进一步调整林种结构,发展5万亩以上的优质油茶林,开发木本油料加工项目,扩大营林经济效益。
二、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大做强林产工业,全面实现林板一体化建设目标,实现我场跨越式发展,实现林场兴旺、职工富裕的美好愿景。在目前已竣工投产的年产15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项目、年产10万立方米胶合板项目的基础上,抓紧年产20万立方米刨花板项目建设,确保2011年年初竣工投产;力争年产5万立方米木地板项目年内落实开工,2011年建成投产。计划在两年内,工业园区内年产50万立方米人造板全部组成项目建设全面完成,使林产工业成为大桂山林场经济的最大支柱。
三、科学、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地理区位优势和交通便捷优势,兴建规模工业园区,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发,发挥和利用各自优势,实现林场与地方共赢,经济与社会效益双收。今年上半年,在工业园区第一期1000亩土地面积上已落实了人造板各个项目建设并完工基础上,第二期2000亩土地开发目前已完成“一平”工程,年底前完成“三通”。现在,我场与广东某投资经营企业已在二期开发区内落实了投资项目,合作兴办年收益达1200万元以上规模的建筑陶瓷基地。其他招商引资项目也在紧锣密鼓进行当中。3000亩地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成为我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其社会效益也远大于经济效益。
四、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和景观优势、区位交通优势,加快森林公园新一轮开发建设速度,科学、合理规划设计,使山、林、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致有机融合,打造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科普知识、探险寻奇的优选地,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实现生态公益林、水源林资源利用的最佳方式及其经济效益。
五、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林场的凝聚力和职工向心力,提高职工整体综合素质,为林场科学发展,建设现代林业打造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以宣传教育为重点,以文体娱乐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寓乐于教,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围绕“经济发达、生活富裕、场风文明、环境优美”的和谐新型大桂山林场这一最终目标,建设发展我场积极、健康、向上的优秀企业文化。
当前,在林业建设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紧紧把握良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发扬我们大桂山人吃苦耐劳、艰苦风斗、默默奉献的光荣传统,团结和依靠全场干部职工,朝着既定的发展目标,勇往直前,奋力拼搏,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谱写新的篇章,唱响新的凯歌,将大桂山林场打造成为一颗镶嵌在桂东大地上的璀璨的绿色明珠。
第五篇:学习塞罕坝精神
笃学不倦 刻苦奉献
——XX镇组织学习塞罕坝精神 打造有力基层党组织
10月30日上午,XX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召开“学习塞罕坝精神”专题会,会上首先观看了专题片《绿色明珠——塞罕坝》, 55年,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扎根荒漠黄沙,艰苦奋斗,默默奉献,一代接着一代干,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奇迹。号召全体党员干部以塞罕坝精神为榜样,把“两学一做”与 “塞罕坝精神”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学习“牢记使命,默默奉献,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通过学习,XX镇的党员干部深受启发,倍受鼓舞,塞罕坝精神让人感受到的不仅是一份坚守,更是一种责任,以塞罕坝人为榜样,在工作中学习塞罕坝人一步一个脚印钉钉子的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XX镇大力学习和弘扬塞罕坝精神,打造坚实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引导党员干部提振精气神、展示新作为。
塞罕坝林场三代人55年坚持坚守、不离不弃,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愧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塞罕坝人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更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造就的不仅仅是一座“美丽高岭”,更是一座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我们要学习塞罕坝先进事迹,做合格共产党员。
塞罕坝精神源于成百上千名塞罕坝务林人的奉献奋斗,成长于塞罕坝日益辉煌的绿色事业之上,是几代塞罕坝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结而成的“塞北明珠”;是基层党组织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拧成一股绳,奋发作为、激情干事的成果;是每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
万丈高楼平地起,关键在于打地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大厦的“牢固地基”,是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承担着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的重要责任。基层党组织应把“塞罕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学习内容,结合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专题研讨会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反复学、深入学,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注入有力的精神支撑。
塞罕坝精神的核心是艰苦创业。塞罕坝人解放思想、敢想敢试、不屈不挠,在活立木蓄积量稳步提高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这种创新精神,正是我们每一位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要学习的,在工作中求新思变,不断总结提炼,在各自的岗位争先进、做贡献,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上建功立业,用实际行动延续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精神的价值取向是无私奉献。林业周期长、见效慢,塞罕坝精神的源泉是爱岗敬业。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应学习塞罕坝人这种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呕心沥血的爱岗敬业精神,把个人理想与现实事业、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个人追求与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始终以人民和祖国的最大利益为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