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八期学习心得大全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八期学习心得有哪些?扶贫之路就像一条长征路,无论多么艰难,都会坚定不移走下去。一起来看看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八期学习心得5篇,欢迎查阅!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八期学习心得1
要开创贫困地区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新局面,必须要认真解决广大农民群众
饮水安全问题 集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问题 农村畜禽水产养殖治污问题 化肥农药白色污染的防治问题 水土流失防治问题 农村秸杆综合利用问题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问题,等等。而解决好这些问题,加大投入力度 健全补偿机制,则至关重要。
目前,贫困地区农村环境问题难以得到有效遏制,从笔者在农村调研来看,根本原因之一,在于贫困地区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譬如在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问题处理中,缺少运行资金难以保障;建污水处理厂,以现在贫困农村的经济状况来看,收取排污费不现实,运行资金还是要靠政府补助为主。此外,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缺少相应的治理设施,也因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解决贫困地区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实际出发,首先确立起“政府主导部门主体 社会参与 多元投入”的思路。
坚持政府主导,为贫困地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资金保障,这无疑是国家应当考虑的。虽然国家在农村饮水 沼气建设 水土流失防治 林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多方面给予了投入,但与贫困地区农村环境治理需求相比仍显得杯水车薪。贫困地区政府财力十分有限,难有较大作为,环境治理投入必须主要靠国家。
首先,要落实好中央有关政策,譬如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 天然林保护 防护林建设 石漠化治理 防沙治沙 湿地保护与恢复 坡耕地综合整治 退牧还草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结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合理调整贫困地区基本农田保有指标,加大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
其次,国家应该统筹考虑,譬如在下达的农业项目资金交通建设资金及其它专项资金中环境治理资金应占一定比例,强制性推进环境治理;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中的环评经费应留一定比例给当地乡镇政府用于环保项目建设。只有通过国家的环保项目投入其它项目的环保投入 地方政府投入 群众个人投入的多元投入机制,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环保投入严重不足的现实,才能实现农村环保的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环境。
在环境治理投入上,实施生态保护补偿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这是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譬如提高森林覆盖率既可以涵养水源,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和防沙治沙,促进降雨 净化空气维护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减轻洪涝灾害,提供可再生能源,还可以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森林还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最大的吸碳器,也是最长久的固态碳形态,具有调节气候的重要功能。贫困地区由于森林覆盖率较高,每年既为国家做出了重大的生态贡献,又为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国家应该尽早从财政角度设计生态补偿机制并出台相应的生态补偿政策,通过补偿的形式激励长江黄河上游地区持之以恒地抓好生态建设,有序推进农村环保工作,达到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宽松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各有关地区 各有关部门有序推进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总体来看,生态保护补偿的范围仍然偏小标准偏低,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措施行动的成效。应按照国家有关“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要求,坚持“谁受益谁补偿”等原则,到“十三五”末,实现森林 草原 湿地 荒漠 海洋 水流 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补偿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跨地区跨流域补偿试点示范取得明显进展,多元化补偿机制初步建立,基本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八期学习心得2
葛剑锋今年41岁,回到善港村,已经有9个年头了。细数葛剑锋的这9年,善港村的老百姓,都说他不容易,都说他了不起。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全村只有煤渣路”“泥堵围墙茅草房,树皮草根拌青糠”……说起当年,大伙儿对这些画面记忆犹新,都说这里算得上是穷困的死角,小伙子们找媳妇都难,外地姑娘不愿意嫁过来受苦。
2009年秋天,32岁的年轻企业家葛剑锋“临危受命”,当选善港村党支部书记。从这时起,善港村正式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上岗后的前几个月,葛剑锋把家搬到了村委办公室。白天,他带着村干部在村子里,寻找善港村贫困的病根,晚上,他坐在办公室想方案,困了就趴一会儿,几乎都没睡过一个好觉。
为了理清村里集体资产的账目,葛剑锋邀请专业的经济师和法务人员,来查清账目规范合同,为了解决村里大面积耕地撂荒的问题,他反复找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做工作,还自己带头领着村干部在田间劳作……
在这样超负荷的工作下,他只用了一年就把善港村拉上了发展正轨,村里的糊涂账理清了,集体账目上也有钱了。慢慢地,大伙儿都知道善港村脱贫了,周边的经济薄弱村纷纷赶过来取经,让他帮着扶一把。
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困境相似,看着大伙儿都不富裕,葛剑锋答应大家一起想法子,一起奔小康。2012年,善港村与同为“难兄难弟”的杨港 五新严家埭“四村合一”,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如何将这四块“边角料”缝补出一件“新衣服”?凭借企业家独有的经营理念,葛剑锋为善港村确定了“宜工则工 宜农则农 宜副则副宜商则商”的发展道路,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村子的建设中去。
常年不分昼夜地工作,年轻的葛剑锋终究没有顶得住病魔的折磨,被确诊为肾损伤。医生说,他病得很严重,必须立刻停下手中的活儿,安心静养。
“老百姓还没有富起来,我怎么能休息?”葛剑锋决定,一边治病,一边工作。在病房里,他常常一手插着针管,一手改方案。
2013年,葛剑锋萌生在村里开设有机农场的想法。“想法虽好,但村里一没技术,二没资金,落实很困难。”善港村党委副书记黄琴告诉记者,当时全靠葛书记,请来了专家争取到了资金。为了请著名农业专家赵亚夫到村里指导,葛剑锋拖着积劳成疾的病躯“三顾茅庐”;为了筹集资金,他又四处奔走,最终争取到了国家财政项目,获得补助600万元,建成冬暖式大棚160余个。
资金和技术解决了,但人手又成了新问题。葛剑锋不顾医生的劝阻,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下地干活。“大冬天,他脱得只剩一件衬衣,带头在田里挥着锄头,一双脚都被泥渣子淹没了。”黄琴回忆,村民们被震撼了,纷纷叫上左邻右舍,拿起农具与书记一起干。
“那段时间,葛书记病得很厉害,整个人都浮肿变了形,我们都差点认不出他了。”村民张兴洪激动地说,“但他丝毫不在意,带着病整天泡在田里。他说,‘老百姓富了,我的脸上自然会有光’。”
实践证明,有机农场带来的效益确实非常可观,“互联网+”模式不仅强了村级经济,也富了百姓的口袋,善港产的日本越光大米 无花果冻果美国金瓜等产品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全村200多闲散劳动力也在村办农场实现了就业。
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如今的善港村已累计集聚各类企业147家,建成9个特色农业基地。2017年,善港村实现了全年开票收入超20亿元,村级可用财力达到了2500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突破3.6万元,成了后进村脱贫致富的典型。
如今的善港,天蓝水清,道路开阔,生活幸福,10年前的“穷样子”早已成了“昨日故事传说”。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八期学习心得3
在当今社会,虽然有很多富裕的家庭,但是贫困家庭也不在少数。因此,为了让这些家庭的日子可以过好,便推出了“精准扶贫”这一个项目。
这个项目对贫困家庭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孩子们上学,学费可以减半,人们可以住更好的房子,去医院看病也会有很大的优惠。
做好扶贫工作,不仅关系到农村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农村,能不能实现稳定和谐发展的长远大局。扶贫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用五年的时间,使贫困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基本解决贫困村群众安全饮水,使贫困村落后面貌有明显改善。
扶贫坚持攻坚与全局工作相结合;坚持连片开发与分类扶持相结合;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等,总之就是让贫困家庭负担可以减轻。
以前许多乡下都是泥泞小路,可现在政府国家都为农村人民着想,不仅为他们扑了水泥路,还为那些贫困户修建了现代化的小楼房,让那些贫困户可以不用住在一到下雨天就漏水的房子内,也方便了,在乡下上学的孩子,不用踩着泥泞去上学。
之前和我们住在一个院子里的李阿姨他们一家,就因此住上了好的`房子。教育方面也有不少的例子,为了让21世纪的我们,长大后不是“文盲”,而成为祖国栋梁之材,所以国家严格要求教育标准,并让贫困山区和孤儿院的孩子都上得了学,都有足够的课外书以及学习用具,让孩子们都可以接受同等的教育。
在当今社会,我们幸福的同时,有人还在过着艰苦的日子,精准扶贫,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有利于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助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八期学习心得4
远方的山被雾气勾出一道朦胧的光,使沉寂的山路不再那么寒凉。我脱下雨衣,浸润在潮湿的空气中,凝望着这个全然陌生的贫困村。
这是2018年6月,我成了一名乡镇扶贫干部,从讲台上教书育人的英语老师到最基层的扶贫干部,我没能迅速转换角色。第一次来到这个市级贫困村,作为人生地不熟又不会讲当地方言的外地人,隔膜和防范让我像只受惊的小鹿,不知所措地拽紧了手里的黄色扶贫手册。尾随村干部来到挂钩的贫困户家中,陈大爷坐在竹编椅上,脸正对着门外的山峰,向上拱起的背像小山一样,脖颈上布满了皱纹。听闻响动,他颤巍巍地站了起来,转过身露出了蔼然的笑容,然而他所说的每一句话对我来说都是不可攻克的“世纪难题”。我只好求
助身旁的村干部,“老爷爷都说了些什么?”“他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照顾,感谢你们政府干部的帮扶,让他们老夫妻俩的生活有了保障”,听完这话,我面上一红,决心一定要尽快融入这个村子,做出帮扶成绩,才能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感谢。
攻克“语言关”,学会“土语言”
摆在我眼前急需攻克的就是“语言关”。记忆英语单词靠的是“音标”,学习当地语言我也想出了一套方法,就是靠“拼音”加绘画记忆法,把无法用拼音标注的字用绘画来标注词意,比如“走路”这个词,路可以写成“lo”,来辅助记忆,但是“走”却没有办法,我就把“走”这个字画成“前后两只脚”的简图,然后再找当地干部反复学习这些“图”的发音,晚上的时候,拿出我的工作日记,看着这些图再次辨认它们的发音,把发音和“图意”做结合。如果还记不住,就在图的下面打上三角号,记下了就把三角号划掉,当我把工作日记本里的一整页方言记下来的时候,我就给自己画一个大大的笑脸,以资鼓励。
就这样,凭借着我持之以恒的努力,在积累了五十多个笑脸后,我终于不需要依靠村干部的帮助,也能和贫困户进行流畅的交流,能够及时了解贫困户的需求及时高效地进行政策传递,虽然说起话来还很蹩脚,但学会了“土语言”,为我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提供了便利。
跨界小能手,成为“土专家”
销售香菇是陈大爷家的主要经济来源,虽然这几年香菇的销量和销路都不愁,可香菇的出菇管理却是一大难题,与香菇的品质产量和效益有着密切联系,陈大爷每每跟我说香菇又“狗带”的时候,种植专家没办法长时间指导的时候,我总是仰天长叹泪流满面,我怎么偏偏是英语专业?当初就应该选农学专业,现在就能起大作用了。
后来跟陈大爷聊天聊到了电视节目“跨界歌王”。我突发奇想,对呀,我也可以“跨界”当个“土专家”!说干就干,当晚,我就在网上收集材料,还请教了农业局经作站的农技师,详细了解了香菇的多发性问题和应对措施,为了把理论和实际做结合,“技术攻关”的那段时间,我天天到村子里和菌棒“亲密接触”。然后奔走在香菇棚里,收集农户的种植经验和种植难题,不断丰富我的知识宝库。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和菌棒培养了深厚的情谊,只要它病了,我就知道它病在何处,该如何改进,让它长出好看好闻 好吃的香菇。而陈大爷种植香菇最大的问题就是随意喷水,长时间不盖膜导致菌棒的通风时间太长,从而加重了菌棒的病情,只要改变管理方式,就能改善产率。
下了苦工的方法就是奏效,陈大爷大棚里的菌棒大量出菇。陈大爷朝我竖起了大拇指,说:“你去读农学研究生吧,太厉害了”,我笑着说:“那我可舍不得您呐!”这之后,我还写了份《香菇种植管理指南》,分发给村里的其他香菇种植户。
从一开始的无所适从到逐渐融入整个村子,在不断攻克摆在我面前的扶贫难关中,在为贫困户尽些小力帮些小忙的过程中,我逐渐完成了角色转换。未来,我想用更多的真情投入和点滴行动,让帮扶“大量出菇”!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八期学习心得5
2020年作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几代人的夙愿和理想,凝结着几代人的心血和探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风华,但扶贫不只是一代人的使命。我父亲顾诗泉可以说是新中国最早的一批扶贫干部,扎根少数民族地区31年,从事着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在扶贫脱贫的道路上,他用不懈的奋斗不竭的奉献,凝聚着力量与智慧,传递着梦想与希望。
今年,我宅家里防新冠病毒时,再一次细细地读父亲留下的回忆录,走进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此,我们一同分享一名“30后”的扶贫故事传说。
关山飞度,举家赴藏区
1958年,父亲从成都初中师资训练班毕业,本来可以分配去成都9中,他却主动申请到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工作。8月,到四川省阿坝州报到后,州领导征求他的意见,是否愿意将家属也调到阿坝州工作,他当即就一口答应了。随即回老家永川县(今重庆永川区),接上我母亲,将5岁姐姐留在家乡,抱着出生才4个月的我,关山飞度,举家赴边。先乘火车到成都再到宝鸡天水,乘汽车到甘肃文县,再一路步行两天,到达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南坪县县城。历时5天,经过约3000里路,途径陕甘川三省。一路颠沛流离,住过脏兮兮的大车店,洗过雪山上流下来的冰冰凉的山溪水。
父亲追求的远方,物质条件十分艰苦,父亲没有打退堂鼓,而是一头扎进艰苦创业中,从没产生过下山或改行的念头,总是兢兢业业 任劳任怨地工作。
学生哭了,他看到了希望
父亲去南坪中学报到时,学校正值初创,只有一个领导,一个语文教师,一个体育教师,还有一个炊事员。父亲与他们一起,开始了艰苦创业。与学校风雨同舟,一同成长。
在艰苦的环境中,父亲工作是努力的 精神是饱满的。学校刚开办的初中,只招收了两个班,名为初中61级甲板乙班。父亲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师生关系很好,父亲对学生很爱护。没有因私事缺过学生一节课,还经常利用星期天带病给学生补课。
1959年末,州上出题统考,数学题太深,超出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因而考得不好。下课后,同学们坐在一起大哭,不肯出教室,感到没有给老师争光。
虽然学生哭了,却让父亲看到了希望,看到山区的未来。
家访遇狼,一个都不能少
那时是1962年春天,开学后,一位藏族学生没有来报名上学,据说是因为家庭贫困。这位学生勤奋好学,我父亲很喜欢他,实在不愿看到他辍学。
星期天,父亲一个人走了十多公里的山路,来到一个叫“野猪关”的地方,去学生家家访。见到学生家长,彼此谈了很多的话,才勉强说通,这时天已渐晚,父亲谢过家长的挽留,返身往回走。
从学生家出来后,天越来越黑,路越来越难走,手电筒的光也越来越弱。由于不熟悉路,错走到一条小路上。路的一旁是树林,一旁是山谷。走着,走着,父亲突然发现前面不远一个山包上,一排绿幽幽的眼睛正直勾勾盯着他,不知道是狼还是野猪,吓得父亲不敢前进,也不敢后退。那点点亮光就如一道道刀光在眼前晃荡,惊悚恐惧,在与野兽对峙的半小时内,父亲经历了人生最漫长而又难熬的时光。就在这危急的时刻,学生家长与几位乡亲打着火把赶来了,赶跑了野兽。
原来父亲走后,学生家长越想越不放心,才与乡亲找来了,然后把父亲一直送到家。
几天后,这个学生又来上学了,并坚持读完初中。
矢志不渝,此心安处是吾乡
送走了毕业的学生,父亲站在“荒凉”的学校操场上,拍下一张照片。照片上的父亲围着一条长围巾。此时,他似乎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父亲与家人 同事同甘共苦,在贫困山区一干就是31年,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初心,守着平凡 挥洒汗水,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民族地区培养出了一大批中学生,为民族地区建设奉献青春和力量。父亲与学校一同成长,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了校长。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1990年,父亲退休。他为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献了青春献了终生,还献了子孙。我的一个弟弟至今仍在九寨沟县工作,这几年一直是驻村扶贫干部。
退休后,父亲仍然时刻关心着南坪中学的发展,九寨沟县脱贫攻坚的点点滴滴时刻牵动着他的心。如今的九寨沟县南坪中学是当地最大的一所学校,为九寨沟县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突出成绩。2020年4月,九寨沟县成功“摘帽”36个贫困村退出 815户2957人脱贫。
此心不移系九寨,九泉之下的父亲可以瞑目了。
第二篇: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十期学习感悟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十期你学习了吗?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十期学习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十期学习感悟1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为深入宣传全国各地各部门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典型经验和做法,讲好脱贫攻坚感人故事,全面展示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策划推出了脱贫攻坚网络展,目前已正式向社会公众展出。该展览包括前言、综述、组织实施、地方实践、先进典型、结语六部分。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是关键
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贫到点上,扶到跟上。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抓扶贫开发,要紧紧扭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本局帮扶的秦峰镇老坞村,作为省级贫困村,我局除了要帮助村两委抓牢和继续发展菌菇这个农业产业外,还立足山清水秀和地理位置优势,重点帮助打造旅游文化产业,开发农家乐和民宿,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贫困户致富。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作风建设是保证
从脱贫攻坚工作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将重点培养懂扶贫、会扶贫、作风硬的局扶贫干部队伍,增强帮扶干部的精准脱贫工作能力。并且还应该带头真正沉下去,做到真抓实干。
三、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民情怀是根本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的更好,工作的更好、生活的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扶贫工作中,我们应真正了解困难群众的所需所求,帮助群众了解扶贫政策,有针对性地将困难情况细化归类,真正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并且把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环节,号角已吹响,让我们共同努力,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攻坚克难,乘势前进。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十期学习感悟2
2020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攻城拔寨”之年。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越到紧要关头、关键时刻,我们越要时刻紧绷一根弦、拧成一股劲,朝着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奋斗。一段时间以来,稳步推进,成效显著。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部分地区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产业基地的“面子工程”,冲水式厕所的“闲置现象”,就业扶贫的“酬劳问题”……这些“只开花不结果”“不敢动真格”现象,既阻塞了扶贫之路,更影响了脱贫质量。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路上,切忌“只开花不结果”,必须要紧密联系实际,以困难群众为主体,以破“难题”、斩“穷根”为要,不断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走深走实。
“驻村”仍需“驻心”。在当前,脱贫攻坚战步入关键时期,许多党员干部到扶贫一线进行“驻村帮扶”。在他们当中,有的人始终坚持奋战在扶贫一线,甚至成了“吃住在村”“生活在村”“工作也在村”的群众眼里熟悉的“村干部”。他们扎根一线,与困难群众朝夕相处,问情况、找方法、解难题。而有的人却只注重“打多少次卡”“签多少次到”“完善了多少资料台账”,与群众打交道“少之又少”,每次到贫困户家“打个转”,便匆忙回原单位,下次来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让“驻村”工作流于形式、止于表面。所以说,“驻村”仍需“驻心”,把心安定下来,把架子放下来,把脚步放慢一点,把耐心提高一点,把工作做细一点,这样不仅能把心在村庄上“驻牢”,还能把心“驻”进困难群众心中。
“扶志”还要“扶智”。教育扶贫,让许多困难家庭的孩子不仅能够有书读,还能够享受一定的学费减免及政策补贴,极大地促进了扶贫“扶志”。孩子上学不愁了,一些家长倒还真的“松了一口气”,整天在家消磨时间,明明有劳动能力,也不出去找事做,家里缺东西就打电话问帮扶干部要,到了月初就问“钱”到账没……孩子的“志”上去了,部分家长的“智”却没及时跟上。我们要加大对勤劳脱贫致富典型事例的宣传,尤其是要对本地方、甚至是本村的脱贫模范正面典型进行宣传,壮大主流舆论声势,不断唱响“勤劳脱贫”的主旋律。此外,还要对不同的贫困户实施精准施策,既要进行分类就业培训,还要因人而异进行就业引导,以贫困户愿意听、听得懂、用得上的就业培训知识,让贫困户学得会、用得上,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斩断“因懒致贫”的“穷根”。
“输血”莫忘“造血”。产业扶贫,作为九大扶贫工程之一,是精准脱贫路上的重要一环。在当前,许多地区根据自身地方实际情况,搭建扶贫产业基地,以产业分红的形式增加贫困户收益。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部分地区只注重提高经济收入,而忽视了贫困户这一主体,真正让贫困户经历的少、参与的少、动手的少,单纯地把产业基地当做“输血”方式,而忘记了“造血”才是最关键的一环。搭建产业扶贫基地,务工主体就应当从贫困户中进行挑选,前期多教技术,后期多进行指导、总结,以“造血”的决心打通“输血”的“梗阻”。在扶贫路上,我们前期的“输血”,就应为后期的“造血”夯实基础,让贫困户能够有一定的信心参与劳动,甚至进行自主创业,依靠自己的双手获得酬劳,从而进一步加快全面小康的步伐。
“只开花不结果”“要不得”,“只看果实”不注重“花朵的培育”“行不通”。扶贫路上,就“怕”动真格,一旦动了真格,就意味着要把心沉到基层一线,积极探索致富之路,注重激发贫困户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一旦动了真格,“开花、结果”便水到渠成,“脱贫、致富”亦是指日可待!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十期学习感悟3
脱贫工作是事关民生工程,事关祖国千秋大业和群众奔小康的重大使命。
俗话说:“足寒伤心,民寒伤国”,贫困是当今社会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的根源。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民生问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战略,也是奔小康的必经之路。
多地驻村干部和党政领领导采取了进村入社到户、座谈走访群众、查阅资料、指导计算人均纯收入和贫困户同吃同住等方式,认真做好脱贫工作。在打赢脱贫攻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和短板:如,信息不一致;部分贫困户未达标;住房保障、医疗卫生方面不足;个别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领导干部还存在察桌边球观念等问题,笔者认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全面脱贫是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切实发挥驻村干部、政府和群众的力量。
在帮助贫困户脱贫时,要主动作为,措施精准,务求实效。从实际和特色优势出发,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加强对帮扶贫困村村民思想教育,做好贫困户的思想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减轻其“等、靠、要”思想,从思想、意志上先扶贫,引导村民转变脱贫观念,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同时,面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身为帮助脱贫的干部要踏踏实实帮助贫困户,切勿以此为契机,谋取私利,不可在工作上打察边球,让扶贫工作名不符实。
总之,脱贫致富不仅要让贫穷的人过上小康生活,更要从思想上、精神上脱贫,让全国贫困人口真正脱贫、贫困县真正摘帽,使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十期学习感悟4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按现行标准下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共同的责任。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带领群众完成党赋予的艰巨任务,不但考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也体现各级党组织能不能大胆任用善于打硬仗、善于吃亏、善于扎堆的“老实人”,让“老实人”在脱贫攻坚最需要的地方大显身手,在决战决胜任务中体现“老实人”才是群众最需要的实在人。
善于打硬仗的老实人,就能在群众中发出“跟我上”的信号。能不能把好钢放到刀刃上发挥应有作用,关键在于选人用人,能不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也关键在于能不能信任善于打硬仗的老实人。在一些单位,存在这样的老实人,不善于与领导套近乎,工作中任劳任怨,高质量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事情,但在提拔重用上往往又被“边缘化”。在脱贫攻坚任务中,也是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的重中之重的工作,能不能把领导眼中的“边缘”人放到脱贫攻坚任务中去大显身手,让这些只做实事不耍嘴皮子的老实人到群众中发出“跟我上”的强有力信息,增强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决战决胜信心。
善于吃亏的老实人,就能在群众中发出“功成有我”的信号。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上级机关下派的驻村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为了群众的脱贫攻坚需要,舍“小家”远赴异乡为“大家”,他们走千山万水、说千言万语、吃千辛万苦、想千方百计地干好脱贫攻坚工作,不仅是责任的体现,也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担当,只要能为贫困的群众多做一些实事,个人吃点亏也没什么。对于贫困群众来说,有所处的地理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就要发动群众向贫困“宣战”,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靠自己的努力也能战胜贫困,也能在如期脱贫中感受到战胜贫困“功成有我”的自豪感。
善于扎堆的老实人,就能在群众中发出“团结就是力量”的信号。善于在群众中扎堆的党员干部,他们把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想得更多的是群众的疾苦和困难。今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时间只有9个月,他们会扎根到人民群众中间去,跟人民群众一起想办法、出点子、齐动手为脱贫而奋战。在党员干部带头干的影响下,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和贫困群众的共同努力,让群众在脱贫攻坚的任务中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的同时,也感受到脱贫攻坚是大家的共同责任。把群众想脱贫能脱贫的思想统一到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来,就能齐心协力为脱贫而战,定能完成决战决胜任务。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十期学习感悟5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带来了挑战。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近期以来,坚持疫情防控要抓紧、脱贫攻坚不放松,围绕支持打好贫困乡村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总体战开展民主监督,坚决克服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历史性任务。
通化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组织包保干部,通过电话、微信等“不见面”的宣传方式,对包保的贫困户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并询问贫困户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等,使贫困户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并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
疫情是今年影响脱贫质量的最大因素,精准施策是保证质量的重要举措。督查中市纪委市监委督促地方要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精准性,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扎实推进、稳步落实,逐县逐村逐户提出克服疫情影响的具体办法,有针对性地解决好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农畜产品积压、扶贫项目复工等难题。紧紧围绕改进工作作风开展监督,促进驻村工作队更好发挥作用,促进脱真贫、真脱贫。
市纪委市监委压实责任,通过调研督导、精准问责等方式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系统梳理总结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实践经验,探索完善专项监督工作制度,推动民主监督工作创新发展。坚持防控和扶贫两手抓、两不误,通过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增加公益性岗位、动员劳动力就近就业创业、指导村合作社复工复产、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等举措,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疫情挡不住春回大地,阴霾遮不住万物复苏。通化市纪委监委,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一线筑牢战斗堡垒、彰显使命担当,让党旗在农村战“疫”和春耕备耕一线高高飘扬。尽显纪检人的忠诚干净担当。
第三篇:2021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十期个人感悟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十期的主题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学习完你有什么感想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2021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十期个人感悟,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2021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十期个人感悟1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
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要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
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2021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十期个人感悟2
脱贫攻坚是关涉人民幸福、国家发展的大事,这项工作容不得半点瑕疵,各级领导干部是这项工作的牵头者、领路人,因此也就要求领导干部严守纪律、实事求是,切实把扶贫工作做细做实。对违纪的领导干部严肃处理,是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负责,也是向各级领导干部敲响警钟。
脱贫攻坚任务繁重,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扛起重担,狠抓实抓,一步一个脚印,苦干实干,而不是终日寻思投机取巧、抄近路。干部带头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让贫困户住上安居房,才能解决无住房保障贫困户的心头大事;干部带头做好扶贫产业,帮助贫困户增产增收,才能从根本上让贫困户脱贫致富。
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是党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关系老百姓实实在在利益的大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敷衍。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切实把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带领贫困群众迈向小康。
2021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十期个人感悟3
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让贫困户过上小康生活,是人的职责,是我们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像对待家人一样,以一种有责任的担当精神,一人一人地帮扶贫困户脱贫。要认真贯彻省、市、县相关政策,做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政策,加大做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文化水平以及身体素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着推动作用。
要强化党建保障。实施党建扶贫工程,出台党建扶贫措施,应该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扶贫干部,特别要做到从严从实履职、从严从实监督、从严从实考评,加强第一书记工作,落实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和干部保障。要突出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我市主要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特困户扶持比较难、农村整体发展较慢等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加以解决问题。
要以“两不愁三保障”促进特困户脱贫。针对无劳动技能的特困户,采取财政扶贫资金进行帮扶,应该整合农村闲置空房,保障让特困户住上廉租房,实施十大救助制度政策保障对特困户的救助救济。同时要以“两轮驱动”促进农村同步发展。针对我市偏远地区农村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同村同院落与建卡贫困户差距不大的临界贫困户,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区域攻坚”两轮驱动战略,既能大力解决水、电、路以及增收产业等区域共性问题,又可以切实解决看病、住房、子女上学等农户个性问题,能更好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户共同发展。
2021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十期个人感悟4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要立足人本,关怀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牢固树立“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以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目标,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了解清楚,放在心上,在思想上与人民群众相通,在感情上与人民群众相融。通过调研、视察、帮扶等方式,沉入基层一线,与群众融为一体,聚焦“四场硬仗”,“五个专项治理”,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高效落实脱贫攻坚任务,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统领,以脱贫实效为依据,以群众认可为标准,少喊口号,多干实事、少讲故事,多办好事,着力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帮助贫困群众换穷业、拔穷根,真正摆脱贫困,早日实现脱贫梦。
要做好脱贫攻坚战,需要帮扶干部夯实责任把各项精准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真扶贫,扶真贫,全心全意来扶贫。在帮扶工作中,我们应从以下几点牢牢把握。
激活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对存在不良思想倾向的贫困户,要加强思想引导、教育培训、典型感化,组织贫困户现场参观学习成功脱贫典型,特别是身边的成功案例,推动贫困户转变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破除“等靠要”和“以贫为荣”的落后思想观念,积极引导贫困户想方设法脱贫、千方百计致富,形成“思谋脱贫、主动创收、勤劳致富”的社会正能量。
理清脱贫责任,强化舆论监督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干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但政府和干部不应大包大揽,如产业扶贫、农户入户道路等,不能政府全包,要让贫困户参与其中。对于坚持不配合的,建好台账、留足证据。对有好吃懒做、依赖政府等不良思想倾向和行为的贫困户,要敢于理清责任,建立结对帮扶干部尽职免责机制,敢于较真劝导、敢于宣教惩戒。要多角度影射扶贫对象存在不良思想带来的反面典型,使那些好逸恶劳、不愿脱贫、一味“等靠要”依赖政府的群众觉得脸上无光。
强化乡村治理,塑造农村文明新风。要充分发挥各级结对帮扶干部的积极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强化乡村自治。对好逸恶劳、不愿脱贫,漫天要价、威逼要挟,依赖政府、得过且过,互相攀比、一味“拼穷”等问题,进行村民自治和道德约束,情节严重的要坚决予以惩戒。要健全完善扶贫对象脱贫攻坚全程参与机制,全面保障扶贫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让“脱贫思进、致富思源”成为扶贫对象的自觉行动。
2021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十期个人感悟5
2020年以来,疫情防控阻击战牵动人心,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更是不能松懈,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不断上升。此刻,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犹如给基层干部的一颗“定心丸”,为他们“降压减负”,让他们轻装上阵、心无旁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冲刺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为基层松绑减负,还需按下理想信念的“固定键”。“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持续筑牢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政治根基,要牢牢抓住思想从严这个关键,继续巩固“基层减负年”的明显成效,敢于正视并及时解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决胜脱贫攻坚等工作中所暴露出的一些“纸上“字上”和“嘴上”的形式主义等问题。正如《通知》所指,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使“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在内心深处扎根铸魂。一方面,要牢固思想政治理念。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培根铸魂。另一方面,要深刻总结疫情防控中的经验教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用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固本培元、补钙壮骨。
为基层松绑减负,还需按下提质增效的“快进键”。“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通知》指出,调研工作要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力戒搞形式、走过场,不能给基层增加负担。一方面,要坚持以民意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路线。经常坐“炕头”听民声,掀“灶台”看疾苦,下“田间”寻富路,真正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察实情、听真话、取真经,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另一方面,要下好简政放权的“先手棋”。要打破开展工作的传统路径依赖,以顺民之需,施活力之招,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提高督查效率和质量,探索运用“互联网+”,加快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菜”的思路转变,让数据多“跑腿”,让干部群众少“跑路”。
为基层松绑减负,还需按下形式主义的“控制键”。《通知》指出,要坚决纠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的形式主义问题。“火车跑得快,还靠车头带。”整治形式主义,一方面,在于抓牢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发挥好“头雁领航”作用,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坚持以上率下狠抓工作落实,避免多头发文、层层开会,守住精文减会的硬杠杠,持续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要加大正向激励力度,细化容错机制,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卸“包袱”,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运用好精神激励,营造鼓励改革创新,科学完善考评机制,激励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轻装上阵”才能真正做到挺直腰杆担当、甩开膀子干事。
第四篇:2020观看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二期有感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同时在这个时期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二期也要开始了。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0观看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二期有感五篇范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二期观后感一
脱贫攻坚是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迈向共同富裕的基石,即使困难再大也动摇不了我们党和政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信念和举动。小康是十三亿人的小康,不是沿海地区,不是发达城市的小康,是连最落后最贫困地区都要实现的小康,七千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一个不能掉队,这是我们党的使命。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就确立的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这是我们党的初心,也是党的宗旨,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如期实现,早日让贫困人口享受我国改革开发红利,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在不断把蛋糕做大的同时,要把蛋糕分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脱贫攻坚是我们举全国全党之力坚决要完成的革命任务,兑现党的庄严承诺。作为基层干部,要坚定脱贫攻坚信念,坚持以为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和服务思想,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脱贫攻坚路上披荆斩棘。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二期观后感二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建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有效的、管用的,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会议上用“13个坚持”系统总结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系统地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行?,“中国之治”的美好前景清晰可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制度是十全十美的制度。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而真正发挥和不断增强我国的制度优势。
制度是治理的依据,制度的性质决定治理的方式;治理是制度的实践,制度的实践过程就是治理。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之治”,依靠的正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优势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当家作主做为根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做为保障。“中国之治”源于“中国之制”,体现了中国智慧。
宏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我们要在工作中淬炼思想、锻炼本领,紧紧跟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二期观后感三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各项工作中一直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在扶贫攻坚中也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积极响应,不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比如,湖南省宜章县坦山村是一个贫困村,在全村1700多口人中,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的贫困人口还有217人。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村支部书记肖圣云请来了当地养鹅能人黄建军,向他请教村里正在建设的养鹅合作社场地建设问题。村干部们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召开动员会、上门劝说,并带着村民们到委托帮扶的企业去参观,终于打消了村里69户贫困户的疑虑,办理了小额贷款,一共70多万元的扶贫资金注入到了坦山村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养鹅。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乎群众的根本利益。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的执政根基,部署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必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组织建成一支具有坚强战斗堡垒作用的队伍。因此,要把扶贫开发工作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扶贫开发中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一是要发挥表率作用,带领群众致富。农村党员干部要在发展种养项目上下功夫,学用科技上做文章,成为致富带头人。通过先富的实践,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激发困难群众的致富愿望,增强他们加快发展的信心;通过项目带动、生产帮助、资金扶持等方式,帮助和支持困难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二是要发挥引导作用,寻找发展门路。当前,一些农村地方,千条路,万条路,苦于没有致富新路。基层党组织要集中党员干部的智慧和资源优势,利用“致富带头人”的影响力积极向群众宣传其致富经验,逐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新方法、新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对策,引导群众走上富裕之路。
三是要发挥协调作用,促进共同富裕。现阶段是改革的深水区,也是扶贫攻坚的关键期,但在基层依然面临各种问题和矛盾,比如有的群众目光短浅、斤斤计较,在集体占用自己的土地时不顾大局,漫天要价;有的群众有“红眼病”,见不得别人好,工作不配合,等等。基层党组织要敢于直面问题,及时协调和处理好各种矛盾、纠纷,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来推动发展。
四是要发挥阵地作用,树立先进典型。基层党组织要利用好党组织活动场所对党员和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解决思想和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等,传授技术知识,宣讲致富能手的好经验、好做法,让大家受益。同时,要把农村中创业致富、积极扶持贫困户的党员作为带富典型进行宣传,使之成为党员学习的榜样;也要把积极转变观念、依靠一技之长增加收入的贫困户作为致富典型进行宣传,使之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二期观后感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制度创新与发展的新路子。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我国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深刻认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更加需要推进改革创新。新征程上,我们要在坚持好、巩固好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及时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继续加强制度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展现出来的有力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显著成效充分证明,这个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现在,总体目标已经明确,战略部署已经清晰,我们要以高度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二期观后感五
回想祖国的巨大发展和进步,我感慨不已。虽然新中国建立之初“一穷二白”,但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实干精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当中国拥有自己的航母之时,当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之时,当神舟十一号飞船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之时,当我们发射的量子卫星在太空翱游之时……,我们的大国尊严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更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站在了前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美丽蓝图正一步步地实现。
与此同时,当青山绿水逐步回归之时,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之时,医疗和教育等民生改革不断深入之时,人民幸福感也在一步步地增强。远的不说,就拿我们大岭山来说,众所周知,过去的大岭山,可谓“山穷水瘦、一穷二白”,是东莞最落后的乡镇之一。居于落后的“三岗一岭”榜上。是改革开放使我们富起来,强起来。我镇党委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发扬艰苦奋斗、不甘人后的老区精神,通过科学治理科学发展,把大岭山从过去的“恶水穷山”变成现在的绿水青山,并向“金山银山”发展;从过去的交通闭塞、贫穷落后的小山乡,变成现在的交通发达、蒸蒸日上的现代化城镇。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大岭山镇的几项主要经济指标都持续稳定增长:全镇GDP每年平均增长8.6%,可支配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2%,进出口总额增长9.1%,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长12.9%。2012年被评为全国“十一五”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先进集体;2013年被评为全国农村基层团建示范乡镇;2014年蝉联“国家卫生镇”;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2016年大岭山镇排名全国建制镇综合实力千强镇第48位。
对于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我来说,从以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到现在四季衣服挑着穿;从购物凭票、限量供应到生活必需品大富足;从蜗居的砖瓦平房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从出门靠双腿的“11路”、代步靠自行车到出行不离小汽车、公交车……我们的衣食住行生活指数有了大大的提升和质的飞跃。生活在大岭山,幸福感是如此的实在和深切。我为大岭山镇的变化由衷地感到高兴,更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对决胜全面小康、夺取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通过学习十九大报告,我进一步认识到:人穷则志短,国弱被人欺,中国不但要站起来、富起来,还要强起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夺取伟大胜利,而夺取伟大胜利必须决胜全面小康,三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类似于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决胜全面小康、夺取伟大胜利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伟大的梦想,是全国人民的幸福。为实现这个梦想,党必须继续进行克服中国社会发展障碍的伟大的斗争、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伟大事业。
我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充满信心,因为党已经找到了新时期的基本方略,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但只要全党紧密团结在以党中央周围,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奋斗,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实践、创新;在这个新时代我国一定能实现决胜全面小康、夺取伟大胜利、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退休老干部,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余热,在关工委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和捍卫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立足本岗,牢记使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为大岭山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0观看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二期有感五篇范文
第五篇: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个人感悟2020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你学习了吗?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扶贫工作者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我们要做到顺时势,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加快脱贫进程。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个人感悟,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个人感悟1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脱贫攻坚,要处理好“鱼”与“渔”、“总”与“分”、“退”与“进”、“缓”与“急”之间的关系,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处理好“鱼”与“渔”的关系。“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经过多年的扶贫工作,贫困人口总量减少,但都是贫中贫、困中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目前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中,有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家庭收入基础比较薄弱,致贫返贫风险还很高。因此,要进一步摸清底数,逐户逐人进行分析研判,找准致贫“症结”,开好治贫“药方”。同时,结合地方和个人的特点,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样化举措,施之以策、授之以渔,增强脱贫动能,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处理好“总”和“分”的关系。“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处理好抓总与协同合作的关系。一方面,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要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挂好图”、“点好将”,越到最后,越要走好每一步,用好每一人,确定好怎么扶、扶什么、什么时候退、如何退,实现全过程精准。另一方面,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脱贫攻坚从来都不是一场独角戏,要充分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人施策、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做到有的放矢,让社会组织、金融机构、贫困家庭等都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找准角色,打好配合战、围合战,打赢打好这场“非常”时期的“非常”战役。
处理好“退”和“进”的关系。“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退”,不等于扶上马就松手,而是要送一程,行更远。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检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加强监测,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多走村入户,多倾听声音,多询问意见,掌握他们的所需所盼,及时解民忧、纾民困,让群众在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走得更远。贫困户的“退”是为了更好的“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进的起点,要接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处理好“缓”和“急”的关系。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又遇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至。战疫既是战贫的“附加题”,更是“必答题”,要始终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线作战”。疫情严重的地区,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推进脱贫攻坚;疫情较轻的地区,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抓好贫困人口的复工复耕,尽可能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疫情防控是特殊考验,脱贫攻坚是时代使命,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打赢脱贫攻坚战曙光就在眼前。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个人感悟2
今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攻城拔寨”之年。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越到紧要关头、关键时刻,我们越要时刻紧绷一根弦、拧成一股劲,朝着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奋斗。一段时间以来,稳步推进,成效显著。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部分地区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产业基地的“面子工程”,冲水式厕所的“闲置现象”,就业扶贫的“酬劳问题”……这些“只开花不结果”“不敢动真格”现象,既阻塞了扶贫之路,更影响了脱贫质量。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路上,切忌“只开花不结果”,必须要紧密联系实际,以困难群众为主体,以破“难题”、斩“穷根”为要,不断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走深走实。
“驻村”仍需“驻心”。在当前,脱贫攻坚战步入关键时期,许多党员干部到扶贫一线进行“驻村帮扶”。在他们当中,有的人始终坚持奋战在扶贫一线,甚至成了“吃住在村”“生活在村”“工作也在村”的群众眼里熟悉的“村干部”。他们扎根一线,与困难群众朝夕相处,问情况、找方法、解难题。而有的人却只注重“打多少次卡”“签多少次到”“完善了多少资料台账”,与群众打交道“少之又少”,每次到贫困户家“打个转”,便匆忙回原单位,下次来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让“驻村”工作流于形式、止于表面。所以说,“驻村”仍需“驻心”,把心安定下来,把架子放下来,把脚步放慢一点,把耐心提高一点,把工作做细一点,这样不仅能把心在村庄上“驻牢”,还能把心“驻”进困难群众心中。
“扶志”还要“扶智”。教育扶贫,让许多困难家庭的孩子不仅能够有书读,还能够享受一定的学费减免及政策补贴,极大地促进了扶贫“扶志”。孩子上学不愁了,一些家长倒还真的“松了一口气”,整天在家消磨时间,明明有劳动能力,也不出去找事做,家里缺东西就打电话问帮扶干部要,到了月初就问“钱”到账没……孩子的“志”上去了,部分家长的“智”却没及时跟上。我们要加大对勤劳脱贫致富典型事例的宣传,尤其是要对本地方、甚至是本村的脱贫模范正面典型进行宣传,壮大主流舆论声势,不断唱响“勤劳脱贫”的主旋律。此外,还要对不同的贫困户实施精准施策,既要进行分类就业培训,还要因人而异进行就业引导,以贫困户愿意听、听得懂、用得上的就业培训知识,让贫困户学得会、用得上,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斩断“因懒致贫”的“穷根”。
“输血”莫忘“造血”。产业扶贫,作为九大扶贫工程之一,是精准脱贫路上的重要一环。在当前,许多地区根据自身地方实际情况,搭建扶贫产业基地,以产业分红的形式增加贫困户收益。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部分地区只注重提高经济收入,而忽视了贫困户这一主体,真正让贫困户经历的少、参与的少、动手的少,单纯地把产业基地当做“输血”方式,而忘记了“造血”才是最关键的一环。搭建产业扶贫基地,务工主体就应当从贫困户中进行挑选,前期多教技术,后期多进行指导、总结,以“造血”的决心打通“输血”的“梗阻”。在扶贫路上,我们前期的“输血”,就应为后期的“造血”夯实基础,让贫困户能够有一定的信心参与劳动,甚至进行自主创业,依靠自己的双手获得酬劳,从而进一步加快全面小康的步伐。
“只开花不结果”“要不得”,“只看果实”不注重“花朵的培育”“行不通”。扶贫路上,就“怕”动真格,一旦动了真格,就意味着要把心沉到基层一线,积极探索致富之路,注重激发贫困户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一旦动了真格,“开花、结果”便水到渠成,“脱贫、致富”亦是指日可待!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个人感悟3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是关键
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贫到点上,扶到跟上。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抓扶贫开发,要紧紧扭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本局帮扶的秦峰镇老坞村,作为省级贫困村,我局除了要帮助村两委抓牢和继续发展菌菇这个农业产业外,还立足山清水秀和地理位置优势,重点帮助打造旅游文化产业,开发农家乐和民宿,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贫困户致富。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作风建设是保证
从脱贫攻坚工作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将重点培养懂扶贫、会扶贫、作风硬的局扶贫干部队伍,增强帮扶干部的精准脱贫工作能力。并且还应该带头真正沉下去,做到真抓实干。
三、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民情怀是根本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的更好,工作的更好、生活的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扶贫工作中,我们应真正了解困难群众的所需所求,帮助群众了解扶贫政策,有针对性地将困难情况细化归类,真正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并且把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环节,号角已吹响,让我们共同努力,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攻坚克难,乘势前进。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个人感悟4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脱贫攻坚,要处理好“鱼”与“渔”、“总”与“分”、“退”与“进”、“缓”与“急”之间的关系,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处理好“鱼”与“渔”的关系。“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经过多年的扶贫工作,贫困人口总量减少,但都是贫中贫、困中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目前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中,有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家庭收入基础比较薄弱,致贫返贫风险还很高。因此,要进一步摸清底数,逐户逐人进行分析研判,找准致贫“症结”,开好治贫“药方”。同时,结合地方和个人的特点,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样化举措,施之以策、授之以渔,增强脱贫动能,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处理好“总”和“分”的关系。“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处理好抓总与协同合作的关系。一方面,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要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挂好图”、“点好将”,越到最后,越要走好每一步,用好每一人,确定好怎么扶、扶什么、什么时候退、如何退,实现全过程精准。另一方面,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脱贫攻坚从来都不是一场独角戏,要充分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人施策、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做到有的放矢,让社会组织、金融机构、贫困家庭等都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找准角色,打好配合战、围合战,打赢打好这场“非常”时期的“非常”战役。
处理好“退”和“进”的关系。“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退”,不等于扶上马就松手,而是要送一程,行更远。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检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加强监测,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多走村入户,多倾听声音,多询问意见,掌握他们的所需所盼,及时解民忧、纾民困,让群众在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走得更远。贫困户的“退”是为了更好的“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进的起点,要接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处理好“缓”和“急”的关系。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又遇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至。战疫既是战贫的“附加题”,更是“必答题”,要始终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线作战”。疫情严重的地区,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推进脱贫攻坚;疫情较轻的地区,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抓好贫困人口的复工复耕,尽可能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疫情防控是特殊考验,脱贫攻坚是时代使命,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打赢脱贫攻坚战曙光就在眼前。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个人感悟5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四十年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七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脱贫攻坚,加强领导是根本。必须坚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要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强化县级党委作为全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的关键作用。中央要抓好统筹,做好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考核评价、总体运筹等工作。省级要负起总责,做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市(地)县要抓好落实,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必须增强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立下军令状,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亲力亲为抓。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要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落实好向贫困地区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举措,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打攻坚战的关键是人,打赢脱贫攻坚战,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一线干部十分重要。要充实一线扶贫工作队伍,在实战中培养锻炼干部。要保护好干部积极性,对以各种方式到西部地区工作的干部,对驻村帮扶干部、第一书记、农村基层干部包括大学生村官,要多关心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个人感悟5篇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