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22-08-01 17:2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一)2022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其中信息技术课程变成了信息科技课程,并从综合实践类课程中独立出来单独开课。可以说,这次对信息学科的变动是相当大的。本期,我从信息教师的角度先谈谈我对这次变动的看法。

一、学科性质发生变化

首先,这是第一次在义务教育阶段将信息学科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制定课表并分配课时占比。以往,信息技术学科包含在综合实践课程里,那么学校就有权将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削减,加到其他课程上面去。而如今,课程方案中明确了信息科技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开课情况,信息课被占用的情况会极大地避免。

而与此同时带来的,便是信息科技课程的重要性会随之攀升,它再也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课程,每个学生都需要学习,并在初中毕业时达到一定的水平。

我们也将看到,信息科技的教学、评价也将逐渐走向标准化、科学化。从前,一些信息技术教师甚至可以信马由缰,一些地区完全按照综合实践的项目化学习方式开展,学习评价的主观性太大,学生的参与度、掌握程度差异很大。作为一个初中老师,我深谙其中弊病,学生的水平几乎均匀分布在0和1之间,课堂活动难以兼顾所有学生。新课标中对教学和评价都给出了较为具体的方案,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预计信息科技的评价也将逐渐走向标准化:统一出题,统一考察,甚至仿照体育的方式纳入中考的评价范围。

最后,是本次变动将有利于信息教育中义务段和高中段的衔接。在浙江,虽然信息技术已经纳入高中选考和学考,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还普遍较低,学生到了高中突然接触到复杂的信息技术知识,自然产生畏难情绪,很多学生在学考前压力很大,选考的学生少之又少。义教段信息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真正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到了高中以后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十分欢喜的。

总而言之,经过这次改革,信息学科的独立性、重要性、科学性、连续性都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出来。

二、课程结构发生变化

信息技术到底应该以“知识”为主还是以“技能”为主?这个问题恐怕每一个信息老师都有答案,但是这个答案并不是完全统一的。这次新课标中,仅从学科名称的变更中就能够理解几分编制组的用意。

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熊璋教授指出:“信息科技本身就是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操作,录入、办公软件的操作和编程的熟练不能培养出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代表学生会利用信息科学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不难看出,熊教授认为,当前信息技术学习中,大部分教师是以“技术”为主,淡化了信息科学的认识,这样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理解浮于表面。而现在要强调“知识与技能”并重,便于学生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我们来看看新课标中信息科技各学段的内容模块,共分成了四个学段,其中第一学段和九年级的内容融入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当中。

当前,新课标刚刚出台,新教材还未面世。通过对浙江省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和新课标的对比,笔者认为课程结构将会产生以下变化:

1.降低甚至剔除Scratch的比例。当前Scratch编程在小学阶段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它的意义是什么?①降低难度,保持学生兴趣;②培养编程基础。我们来一一分析一下:①有必要降低难度吗?现在小学阶段的兴趣班不光有Scratch,还有较多的C++和Python,学生经过训练之后也能够较好地掌握这些编程语言。私以为小学阶段编程教学的困难不在于编程语言的难易,而是学习时间的局限,只要有充足的时间,掌握Python这种简单的编程语言并非难事;②Scratch培养了什么基础?我以为,这里要理清楚两个问题,即“什么是编程”、“什么是算法”。就我的了解来看,Scratch更倾向于算法的培养而不是编程的培养。算法是一种解题步骤,Scratch就是通过积木让学生把这些步骤表达出来;而编程是编写计算机指令,将算法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描述出来。Scratch算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吗?新课标中将小学阶段的算法学习体现出来,那么Scratch应该回到它该待的位置,作为自然语言、流程图的一种补充,清晰体现算法步骤,并运行实现结果。但请不要将它作为编程大肆宣扬了。

2.将Python语言的学习提前。就浙江省而言,Python模块的学习是从七下和八上开始的,紧接着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从新课标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虽然全篇未提到Python,但是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其中对编程学习的看法。在第三学段的计算思维目标中,前两点分别为算法描述和算法实施(编程),并未明确所使用的语言。第四学段中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也涉及编程,仍未提及编程语言。从高中大量普及Python来看,初中必然是要有良好基础的。那么基础培养在小学还是初中呢?应该是全过程。现在浙江Python算法和编程基础有一学期半的课程安排,但根据新课标安排初中阶段正常开课的时长只有两年,还要教授大量互联网、物联网的课程和开展综合实践项目,两年的时间够用吗?所以,将Python提前到第三学段进行学习必然是一个趋势。从算法学习到程序设计,第三学段的计算思维目标与初中七下和八上的内容有较大的相似性,这只是巧合吗?

3.数据编码与算法在小学阶段的比重增加。Word只是一种技能操作,并没有包含太多思维方式,因此在信息课程各个阶段都慢慢将word看做一个工具。就像稿纸一样,语数英的老师都不会花半个学期一个学期的时间教学生什么是稿纸、稿纸有哪些元素、有哪些功能,而是在使用过程中慢慢纠正学生使其更好地使用。在新课标中也能够看出来,word、excel都退化成一个工具,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内容上来。这也与新课程名称进行呼应:将纯工具化的软件看做一个工具,将有科学技术原理的内容凸显出来。而数据编码与算法就是信息科技最基础的原理。

4.最后,我想从整体的角度,探讨一下新课程结构的合理性。第一学段,正确认识信息,并养成良好的信息态度。我再三强调,学科态度是极其重要的。第二学段,正确认识数据和编码,并能够应用一些简单的信息工具。第三学段,掌握算法和Python基础,并具备一定信息问题解决的能力;第四学段,进一步学习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对信息科技有一个系统性的基础和认识,并能进行基础的信息科技实验。

三、教学要求发生变化

在新课标中,对学业评价的描述也是可喜的。“评价建议”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过程性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

过程性评价与我们往常的评价方式类似,利用学生课程作业、单元检测、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

学业水平考试中明确指出这是一种“省级考试”,虽然也指出各个地区可以灵活多样制定考试形式,但这与以前各个学校五花八门的考试已大不相同了。同时,里面也强调“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成绩是初中毕业和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这一表述与科学等主要学科的表述是相同的,与体育、艺术课程的表述有很大不同。例如体育、艺术课程中都只提到“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为判断学生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毕业要求提供主要依据”。也就是说,体育、艺术的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测,而信息已纳入了招生要求中。

这也验证了前面的说法:义务教育阶段信息学科的重要性得到很大的提升。

那么,对信息教师来说,有了哪些新的要求呢?

1.需要更高要求的备课。新课标对一线的信息教师而言,课程内容变难了,课程要求提升了,他们必须去学习新知识,并探索如何将这些知识很好地传授给每一位学生,这简直就是摸石头过河。放眼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学科的资源相当贫瘠,更别提系统化、成熟的教学模式了。一没资源,二没模式,必有很多信息老师叫苦不迭。对学生来说,也是新知识体系和新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他们能够逐渐适应这些内容和节奏,但是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2.需要更严格有效的管理。课堂混乱一直是困扰我和一些同行的问题,最近我也深刻反思了一下为什么课堂秩序会从学生入学开始,随着时间的延长越来越混乱。其中有学生态度的问题、学科性质的问题,但是我们也要从自身出发思考,真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吗?我有没有按照其他学科老师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有没有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加以纠正?有没有设计精彩的教学来赢得学生的注意力?我想我自己并没有做得很好。那么怎么做到有效的管理呢?首先自己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然后再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的态度。对自己严要求来感染学生,对学生严要求去对待学习。

3.需要更精心富足的作业。要面对考试,就要认真对待作业设计。曾经我存在一个误区,学生作业最好在计算机上完成,这样学生的打字水平、搜索能力、总结能力都能提升,但是长时间下来我发现收效甚微。这其实就是“技能至上”的心理在作祟。打字、搜索,这并不是信息课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最后得到的作业往往是“搜索、复制、粘贴”。这里真正要培养的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反而一点效果都没有达到。因此,在作业设计方面,我认为应该达成以下变化:第一,轻形式、重内容。作品的美观程度确实可以作为评价的一个方面,但不应避重就轻,应该将精力放在学生创作的内容上(卷面分不应太高)。第二,提升纸本测试的比重。就我而言,喜欢在线测试的迅速、准确,但学生打字速度、网络的快慢、网络作弊控制等都是现实的问题,大大影响测试的效果。而纸笔测试这种方式,学生更习惯,也更能促进学生思考。第三,增加阅读理解的比例。新课标P51-P54给出了两道例题,可以看出其中比较重视学生的理解和描述。

4.需要更科学精准的评价。数据分析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我从不怀疑各位同行能够将测试数据精准漂亮地呈现出来。但是评价的难点并不是数据的分析,而是数据的获取。也就是说,评价的标准是什么?能不能按照标准统一评价?尤其是对于一些主观性较强的内容,如项目化作品、阅读理解、软件操作,评分的标准如何制定,标准的边界在哪里?以前,我们更习惯客观评价,即使是操作性的题目,也要按照步骤逐一赋分,如字体、字号、对齐方式等,但是现在我们该明白,这些都是形式而已,语文作文会要求你用多大的字什么样的字体去写吗?这个标准新课标里没写,但是估计不久各地会自主制定出来,只要各地区自己统一就可以。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刚出来没多久,关于它的解读肯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我只是以一个新手教师的角度,分享了我自己的看法,其中难免一些粗浅、甚至错误的观点,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包涵。

希望每一个信息教师都能共同努力,迎着科技力量的曙光,改变信息科技课程的生态,使其向着更好的地方前行。

(二)这几天观看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系列解读线上交流会,使我深有感触,切实感到我们这些老师也终于能挺直腰杆了。曾几何时,我教的科目叫做微机、计算机、综合实践,它甚至没有在课表上以“信息技术”的名称出现过。曾经我只是一个在办公室打杂小咖,整整档案,教教课,有时候课时还要被其他主课老师占去,大家认为你的课可有可无。我也曾经在一个整个学期没有课本,只能向其他学校的老师借了两本书开展教学。别人的教材都是人教版、部编版,而我的永远是不停变换版本的地方教材。而今天我们这个科目终于正式成为国家课程了,这真是一件可以奔走相告的大喜事。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更顺应了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大政方针,针对这次信息科技课程的“双新”改革,我有以下感触:

01

由信息技术变成信息科技

信息科技是素质教育,而学科教育更注重应试教育,原来的信息技术重在讲操作,让学生为了学会知识而学,这是对这门课的错误理解,仿佛也是被学科教学的理念给带偏了。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培养的应该是一批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成能力,去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而解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必须是编程,也并不是为了考试。怎样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人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只有具备了积极乐观的价值观,才会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和探究,从而形成能力,要让全体学生体验到信息科技是一门科学,必须把技术提升到科技的高度。

02

由地方课程提升为国家课程

在现有的课程方案设置中,信息技术归属于综合实践课程,而综合实践课程还包括有劳动课等其他课程。熊彰教授强调,信息科技是一门科学,他不是劳动,应该独立设置科目。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要想让中国的教育走到世界的前列,就要这样做。我们也看到,在最新的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信息科技在三至八年级开课,从综合实践活动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并且在课时数量上有了一定比例的提升。信息科技将来要作为国家课程,去支撑其他学科的发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发挥巨大作用。所以我们更不能只讲操作,那么就成为不了国家课程,因为核心素养的提升不光是学会操作方法或者会编几个程序而已。具体的操作可以由机器来完成,但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却是需要有信息素养来支撑。

03

明确信息科技是素质教育

为了更好的培养和筛选人才,应试教育有它存在的时代性和必要性。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单纯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这一点从最新颁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可以看出,国家将通过提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数字技术应用来带动数字经济的发展,而科技的发展需要人才,这就需要通过素质教育来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下一步中国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应试教育容易造成学生缺乏独立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但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物联网快速发展,我们更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

04

新方向,新挑战

教育的“双新”改革给教育领域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我们要改变固有的老认识,积极贯彻新思,掌握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手段。要抛开单纯的讲知识、讲技术的想法,把握住素质教育的大方向,让知识支持素质教育、技能去服务素质教育,让操作作为训练的形式,把编程设计成激发学习兴趣的活动形式。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面对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课程的开展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要把素养导向贯穿始终,课堂中的内容承载、情景案例、学业质量考察都要考虑素养导向。在课程开展时贯穿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大概念、开展主题式、体验性的教学,强化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并进行学科融合,通过多种学科的深入融合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双新”背景下的课程落实,对我们信息科技教师而言,既有机遇,但更大的是挑战,需要做的事情还是很多,培养具有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人的任重而道远!面对使命,让我们砥砺前行!

(三)最近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牵动着我们所有教师的心,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改动最大,学科的名字由信息技术变为信息科技。今天观看了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标研制组的组长熊璋教授及核心专家组成员对于新课标的解读,理解了为什么把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信息技术以知识导向为主,讲操作、讲编程。信息科技以素养导向为主,着重于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强调信息社会责任。课程价值方面,学生会操作几种机器、会编写小程序、会使用几种软件,这些都在不断的淘汰、变化和更新,光学会几种操作并不能适应和胜任社会的发展去做创造性的工作,信息科技的课程价值在于育人,关注学生的认知力、理解力和学习态度,训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举一反三,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能有所提升。

教师要弄明白什么是素质教育,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偏重于技术操作,而技术导向撑不起素质教育,要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学生技术转移到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建立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项目学习的主题具有引领性;学习任务的布置在有趣性的同时具有挑战性;设计持续性学习评价,评价的方案和标准很重要;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身边的资源构建数字化、开放性学习环境;不断在教学中进行总结,进行反思并改进。

课标的改革在大层面上是很好的,培养青少年数字素养,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但具体实施起来还是有困难的,教师要改变之前固有的教学模式,侧重于项目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素养的提高。初中的主要内容是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跨学科主体互联智能设计,教材是否统一,教材上的案例是否能够具有代表性,在让学生感兴趣的同时完成相应的任务。教师在面对这样全新的课程时,要经过不断的学习、培训和钻研,要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精神,全力谱写信息科技教育的新篇章。

(四)7月27日晚,有幸聆听了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课标研制组四位专家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解读,受益匪浅。

7月21日,随着新课标的发布,信息技术更名为信息科技进入国家课程,这对于所有信息教师而言,都是一件重大的事件。怀着敬畏之心,在工作室的组织下收看了7月27晚熊璋教授、樊磊教授和袁中果教授的《2022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标准解读研讨会》直播和7月29晚熊璋教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深度解读系列分享会》直播,进一步学习新课标,受益匪浅。

一、更新教育理念

在7月29晚提问回答环节,有老师问新老课标的变化是什么?熊璋教授回答简洁透彻“根本变化,由科技到科学”。这是一种什么变化呢?在后来的不断提问回答中,熊教授指出信息科技课程可以有电脑,可以没有电脑上课,可以在机房上课,也可以在班级上课。他举例物理实验室是专用的实验室,但物理课是在班级上。这是一种完全跳出目前信息课在机房教授软件操作的状态。回到27日晚熊教授《从0到1——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一)》,他指出两大点,一是为什么信息科技必须是国家课程?二是为什么把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已经明确表明信息科技课程是“重操作”转“重科学”、“重知识”转“重素养”、“重精英”转“重全体”、“重城市”转“重全体”。四个大转变,原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将必须更新。就像熊教授所言“未来的两到三年是个分水岭”,如果不能更新教育理念,还在用过去的授课方式,将必然被淘汰。研读课标,继续学习,将始于当下。

二、提高信息素养

改变后的信息科技课程,会有主题式的教学组织方式、综合化的协同育人方式、以生为本去感受和体验身边的真实情境和案例。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不能将自己的专业技能集中在软件使用的能力上。熊教授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知识和素养的区别。会开汽车是知识,但会遵守交规、照顾自我和他人的安全、不污染空气就是素养。第二个例子是编码不是编程,他举例村庄很大,编码某某村、某某道路。这种与生活紧密联系、用信息科技去理解世界、分析世界、改变世界,需要增强教师自己的信息素养。软件技能是我们的基本功,但除了软件操作,我们自身也需要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的思考与提升。

三、实干是破解危机感的最好方法

信息科技学科相比其他学科,是一个需要老师不断学习、不敢松懈学习的学科。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从理念到知识储备,都需要更新迭代,危机感和焦虑感扑面而来。目前只有课标,没有教材,也没有观摩课,有种雾里看花的错觉。袁中果教授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出发,举例“密码安全等级”阐述如何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举例“解密唐朝诗人间的关系”做跨学科学习主题,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思路。樊磊教授称标准是尺规不是缚绳。他鼓励我们“打破既往教学观念和经验的套路”、“大胆实践探索”。熊璋教授也指出要有“实干之心”。新的信息科技在设计和授课中一定会遇上很多的困难,但只有实干,让思想和身体一起跨入新时代,才能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

新课标的发布是信息科技课程的一个起点,研读新课标是我们的起点,我们只有脚踏实地,保持“敬畏之心、敬业之心、克己之心、实干之心”,在自己的课上有效探索,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构建信息科技良好的教育生态,才能实现信息科技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必要力量。

(五)2022年7月21日,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通过聆听专家报告以及自身对新课标的学习,简单谈一谈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教师,对新课标的若干认知:

一、课程性质全新定位,从“信息技术”调整为“信息科技”。

新课标将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列为必修,上升为国家课程。“技术”的导向是重技能和操作,而“科技”的导向是认知、理解世界,是面对问题时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

二、课程内容设置全面优化,从单纯的“软件工具说明书”转变为“信息素养提升课程”。

信息科技课程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六条逻辑主线开展,围绕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统筹安排各学段学习内容。小学低年级注重生活体验;小学中高年级初步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体验其应用;内容呈螺旋式递进,构建学科逻辑关联。

三、教学方式凸显学生主体性,真正体现“以生为本”。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支持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鼓励“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总之,新课标的诸多变化对我们信息教师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作为专任教师,我们要有敬畏之心,要站在为国家培养科技后备人才这样一个高度来学习新课标,同时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要将信息科技的课程理念和培养目标在课堂落地,为促进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提升贡献我们的力量。

下载《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工作之余,我又一次学习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李黑石小学 李静 关于2012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标新教材远程培训,10月27日至开始日如火如荼的进行了。我也很荣幸的参加本次培训,通过几......

    学习201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2011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在新课标的学习与实践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教师们。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我深知要教好这门......

    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心得体会 ------吕丽莎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新课标教师培训,再一次为我们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在培训学习期间,我积极参与学习,认真听取专家讲座,学习了“......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乌丹实验小学 高玉红 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让我们感触很深,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学习活动,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又进一步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通过本次学习, 我更充分熟悉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既......

    解读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解读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当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以后,教育面临着新的课题:信息技术教育成为各个国家与民族振兴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社会中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开设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