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会精神学习个人心得体会大全

时间:2020-08-07 15:0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会精神学习个人心得体会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会精神学习个人心得体会大全》。

第一篇:全会精神学习个人心得体会大全

全会精神学习个人心得体会(一)

xx月xx日至xx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关注,纷纷表示要全面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响应党的号召,紧跟党的步伐,为“四个全面”的实现不懈奋斗。

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从严治党,会议对从严治党从理论战略层面走向制度保障、党内监督走向制度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次会议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党内监督走向制度化安排的重要节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建立健全制度规范的监督体系。全面从严治党的最终目标是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化、反腐治本,这不仅仅体现了党的决心和勇气,更体现了党的智慧,从源头上根治腐败的发生,打造纯洁的组织生态,构建廉洁的政治环境。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体现了习总书记比较完整的治国治党理念,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会议召开,全面完善了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向所有党员明确了政治红线。我党拥有8800多万党员,是一个超大型政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领导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任重而道远。“打铁必须自身硬”,应该看到,绝大多数党员是遵守党纪国法,勇于奉献的共产主义战士。但是,长期执政的经历和腐败思想的侵蚀,也使得一些人全面丧失了党员意识和党性原则,特别是没有政治底线,在各种场合不加思考的胡乱发声,甚至站到党的对立面,跟党唱反调,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对于这种只希望得到利益好处,完全没有政治信仰的人,希望通过制定严格的、可操作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加以规范和约束,甚至清除出党,以保证党的纯洁性。

个别党员,尤其是个别党员干部,认为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重新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会束缚住党组织和政府的手脚,影响到大家的工作干劲和积极性,进而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其他各方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其实这些都是个别人为了谋取私利和贪污腐化的说辞。只要我们全体党员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坚定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我们就会永远感觉得到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不是在束缚我们的手脚,而是为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铺设坚实的道路,架构攀升的桥梁。

徒法不足以自行,除了有制度外,还要建设相关的机构,可从两个方面建设。一是党内机构,主要是党内监督机构的建设;二是党外机构的建设。建设党内监督机构,可以从党内部监督

党的运行,将腐败等违反法律和党章的事项扼杀在萌芽之中,起到事前监督和事后党内惩戒的作用。党外机构的建设则是借助社会力量监督党的运行。内部的监督或自我的监督会有使监督流于形式的危险,适当地引入党外监督,可以有效克服内部监督不力。党计划建设廉政公署,这也是外部监督的有效有段之一。无论内部监督还是外部监督,都应依法监督,最终实现依法治党,从严治党,促进党的不断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履新伊始,面对中外记者斩钉截铁的宣示,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征程。我们也确实看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经过一系列反腐的动作,国内政治环境大改进。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我暂时还没有力量做宏大的工作,但我以为,我虽渺小但不应因我的小就逃避建设祖国的责任。

活在当下的我们,也应该汲取十八届六中全会“从严治党”的精神,从严要求自己。我们应该积极地完善自我,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自己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应该时时刻刻地要求自己不能违反任何规则与法律。我们生活在法律约束的社会当中,也相应地享有着自由,应该认真学习听取党的会议,领会党的会议精神,对于自己的学习生活有莫大的帮助,并且有助于我们关心国家大事,进而为党的发展添砖加瓦。我们应该积极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大事出谋划策,维护好自身权益,运用好自己的权力,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对于此次十八届六中全会,我们应该给予高度关注,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参与其中。作为新生主力军的我们,只有主动关心国家大事,只有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有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建设,才能成长为有担当的中国人。

我们或许无法浩浩荡荡的做一番大事业。但不代表我们可以无所作为。作为个人,我们无法从严治党,但我们可以从严治己。至少,当走出国门的时候,我们不会因为低劣的言行,让自己的民族蒙羞。至少,当我们行走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时候,看到的是朝气蓬勃的脸庞而不是萎靡不振与灰心丧气。

全会精神学习个人心得体会(二)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是与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重要会议,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会议。党建问题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会议总结了党建和执政经验,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党情,提出了新的党建要求,尤其以“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的表述,强调了共产党的忧患意识,在警醒全党的同时,使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负起新时期的历史使命。

首先,会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这就是本次会议所提出的四个“着眼于”。“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四个“着眼于”为我们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指明了方向。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看点之一是中共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如何推进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是十六大报告就提出来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可以说,推进党内民主发展的原则问题、理论问题已经解决,现在是如何更好地实现和完善党内民主的问题。

其次,将反腐败作为今后党的建设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腐败是每个国家的政府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它的危害不言而喻。腐败问题关乎国家命运,严重到一定程度必将导致亡党亡国,所以我党历来把反腐败当作一项长期任务。近年来我国的反腐败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客观上看,当一个国家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时候,也是腐败高发的时期。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因此反腐败问题备受国人关注。十七届四中全会将反腐倡廉与干部制度、党的作风问题放在一起提出,强调“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健全干部管理机制”。这体现了我党的整体、系统的反腐新思路。只有将反腐败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各项制度,这样才会达到标本兼治,真正有效遏制腐败的效果。

另外,将加强党内民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结合起来。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推进民主政治,实现人民民主,首先要从党内民主做起。党内民主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千方百计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激活党员的主体意识,让全体党员成为党内民主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护党的集中统一”。这对进一步加强党内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则是新形势下对于党内民主建设和人民民主建设的新思路。

学习中,我们知道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各级组织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大学生“村官”一定要全面领会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突出工作重点,深入扎实地推进所在村党总支的建设,为农村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我作为一名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的使命感,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好模范,协助村“两委”班子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是农村的“官”,我们就是百姓信任的亲人,我们更是最公平的监督者,为每个村民谋取最公平的待遇,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为最困难的群众争取帮助是我们肩上的职责。大学生“村官”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设的第一线,作为党在农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生力量,应当发挥所长与优势为新农村的建设做出贡献。

全会精神学习个人心得体会(三)

在刚闭幕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中,全面从严治党无非是这次会议的主题。大会充分肯定了我党在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全面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点,党能否管好党,能否从严治党是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不可否认,现在我党面临严重考验,但是我党就是在挫折与考验中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强壮!

从严治党就要求全体党员干部重新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党自成立以来,由起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八千多万人,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我党找到了生存的依靠,即一切依靠群众。虽然现在我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充分考虑人民的需要,想民之所想、需民之所需,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穿在整个工作中。从严治党就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搞特殊、不搞特权,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特权不仅有损党的形象,而且会伤害群众的感情,久而久之,会失去民心,这完全背离了我党的宗旨,必须严格禁止。

从严治党就要求我们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听从党的指挥,服从组织决定,认真做好组织安排的工作,恪守职责不越距。从严治党就要求加强党内监督,同一切损害人民及国家利益、破坏党员干部形象的现在做斗争,尤其的同腐败做斗争。如果我党是一棵参天大树,腐败就是蛀虫,他严重阻碍了树的成长,并且有可能将树置于死地,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腐败的危害性、顽固性,坚决同任何形式的腐败作斗争。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党。从毛泽东同志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那刻起,我党就致力于建立一个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新中国,可以说到目前为止,硕果累累,但是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骄傲自满,我们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态度,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做好党的事业!

第二篇:个人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心 得 体 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明了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今年是党成立90周年,《决定》的出台,这一重大的战略部署和重大政治意义值得我们去深刻思考。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风风雨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要想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本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上层建筑保障经济的健康稳定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必然能大大促进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世界强国有四个标准,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科技雄厚,文化具有吸引力。现实告诉我们: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伊拉克等是一个例证),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就败(苏联解体就是一个例证)。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坚持党的领导。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公益性和保障性的文化事业,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决定》提出图书馆员作为文化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文化责任,要提高文化自觉,不断深入揭示馆藏文献、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要为读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文化服务。书馆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集散地,是文化储存、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每一个馆员是秉承文化育人的理念,担当起文化传播的重担,既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要做中国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发展者。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公益性和保障性的文化事业,文化发展,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文化竞争,最终是人才竞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既要造就高素质的领军人物,又要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通过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在文化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我自己一方面要努力工作,精通业务,不断钻研图书馆学知识和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时刻关注党的思想动态,领会党的精神,根据党指出的方向来走,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迷失方向,才能更好的为广大的读者服务,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

2011-11-24

第三篇: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以人为本 再创辉煌

-------雏议十二五我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路径

荣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吴文根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凡是顺应了人民发展需求的时代都是进步和发展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历史,人既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发展的目标。任何与人民发展需求相背的举措无疑都是历史的倒退。

人类社会步入到现代社会,对人在发展中的核心位置,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马克思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世界各国也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的培育、开发、引进和使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科学发展的核心要义。基于荣县特殊的区位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以人为本更为迫切,具有更加特殊的现实意义。

一、以人为本应当成为我们工作的基点

(一)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机制体制等四项举措。就荣县而言,由于荣县是人力资源大县,劳务输出大县,农村人口净流出量大,为此笔者认为荣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为重要的是在深化改革,推动农村发展机制体制上首先实现突破,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具体来说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促进农民工驻留城市,减少农村人口;二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三是推进农村地权改革,适度集中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四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其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有机农业的能力。

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所载:据2008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抽样比为0.887‰),全国6岁以上人口中,文盲人数约占7.5%,小学文化人数约占31.17%,初中文化人数约占40.94%,高中文化人数约占13.69%,大专及以上文化人数约占6.7%。四川省的情况是:6岁以上人口中,文盲人数约占9.73%,小学文化人数约占40.51%,初中文化人数约占35.35%,高中文化人数约占10.04%,大专及以上文化人数约占4.35%。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四川与全国相比,差距不言而喻。荣县统计局没有这方面的数据,但据笔者估计,可能差距更大。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2001年的全国抽样调查(中国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97年,其中城镇居民的受教育年限为11.63年,农村居民受教育年限为8.28年,相差3.35年)结果推断,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更低。荣县约农村居民27万人脱离第一产业就地务工或外出务工,占农村劳动力38.52万人的70%。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为农村精英人才,由此可见,农村初中及以上人员基本上外出务工。要靠留下的文盲半文盲和仅有小学文化的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属艰难。

由此可见,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性因素。要做到这一点,唯有以人为本,始终关注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不断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其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有机农业的能力,不断提高农民工素质,促进其留居城市。

2、推进城镇化建设,建设30万人的宜居城市的需要 荣县十二五要建设三十万人口的宜居城市,农民工是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农民工要从农民变为市民,最为重要的是,不可否认劳动者城乡素质差异较大,劳动者自身素质是从农民变市民的最大障碍。

我县农民工与全国情况相比较而言,素质较低,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据《2008中国农民工(蓝领)报告》抽样调查结果,2008务工人员学历结构表现为:小学及以下占3.76%,初中占26.33%,高中、职高以上45.45%,大专以上20.82%,本科以上3.64%。目前尚有42.9%的人在就业前没有参加过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据劳务办2008年统计资料,在我县407278名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383863人,占90.02%,高中(含中专)35820人,占8.40%,大专5501人,占1.29%,大学以上1237人,占0.29% ;技能人才总数21187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2 %。差距不言而喻,自然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不得不在低端劳动力市场就业,不得不低工资、低保障,高风险、高流动,难以驻留城市。

3、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融入成渝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发展次高地,实现工业强县的需要

当前,中国社会正在进入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按笔者的判断,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必将走梯度调整的路子,即中国制造——中西部制造,东部创造(总部经济、创新经济)——中国创造这样一条路子。荣县要实现工业强县的目标,就必须走发展振兴制造业的路子。在笔者看来,制造业发达的先决条件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便捷的交通物流网络;一是充裕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成本。

另一方面,近年来西博会不仅吸引了东部发达地区参与西部建设,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有眼光的外国投资者进入西部。2009年第十届西博会四川签订投资促进项目1146个,总投资额4705.27亿元。西博会成了内陆城市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荣县作为祖国西部的小县城,要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乃至今后较长时期的跨越发展和长期繁荣,就必须充分运用好西博会这一平台招商引资,才有可能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有所作为。那么,东部制造业内迁最为重要的考虑是什么呢?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优质廉价的人力资本。

再者,发展状大本地制造企业,也是实现工业强县目标的重要抓手。本地制造企业的发展状大和长期驻留,要靠什么力量来推动呢?如前所述,便捷的交通物流网络、优质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是重要基础条件。笔者认为,要发展状大本地企业,除此之外最为重要的当是一大批具有企业家才能的经营管理人才。

正在建设的乐自高速公路、成自泸赤高速公路,即将刷新荣县交通物流的历史,也必将为荣县工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物流网络。小井沟水库建设也必将极大的改善荣县的工业生产环境和县域生态环境。综上所述,当前尚制约着荣县承接东部产业,建设工业强县瓶颈在于人。工业经济时代主要需要两个群体的人力资源:一是高素质的工业劳动大军,二是一大批具有企业家才能的经营管理人才。

要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业队伍,农民工是其主体。前已述及,他们的素质还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化和驻留城市的需要,在此不赘述。至于具有企业家才能的经营管理人才,据笔者所知尚无准确定义和专业的统计数据可资参考,然此类人才与产业的兴旺是密不可分的,十二五要实现工业强县目标,对这一类人员的需求迫切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注重社会公正,保障人的基本需求是我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

人穷则志短,人的需求,总是分层次的。从总体上讲,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才会去追求高层次的需求。对广大的农民而言,只有在他们基本的生活有保障,生老病死无后顾之忧之后,才会去追求更加有品质的生活,也才会有努力学习新技术、增长新见识,尝试发展现代农业的自发意识与行为。

农民工要从农民变市民,除了其自身素质低外,还面临诸多障碍:首先是社会分割带来的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在就业、就医、就学和社会保障方面的不平等权益保障;其次是社会分割带来的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在卫生保健、居住、社区事务参与等方面享受不平等的公共服务等。

这些都要求我们更加注重社会公正,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切实公平保障每一个人的基本需求。

二、分层分类,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落实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建设人力资源强县

“路径”(path)在Photoshop中是使用贝赛尔曲线所构成的一段闭合或者开放的曲线段。贝赛尔的方法将函数无穷逼近同集合表示结合起来,使得设计师在计算机上绘制曲线就象使用常规作图工具一样得心应手。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对它的解释是:路径(path),指个体在时空间活动的连续轨迹。

路径选择,指路由算法用以确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的计量标准,如路径长度。现在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意指在既定客观条件下,突破瓶颈,发挥优势,以达到既定目标的选择行为。

荣县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短板何在,瓶颈何在呢?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会有不同的结论。如上所述人才资源是最需培育、最有潜力、也是最可依靠的,笔者认为荣县十二五及至今后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人的问题。因此,荣县十二五要继续推进工业强县、商贸活县、旅游靓县战略,抢抓机遇谋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路径,始终以提高人的素质,激发人的创造力,保障人的需求为一切工作的根本着力点。

总体来看,当前制约荣县发展的人力资源因素主要体现在三类人员的培养上,一是新型农民的培养,二是工业劳动大军的培养,三是具有企业家才能的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三类人才的成才路径不一,具有企业家才能的经营管理人才,要依靠密集的智力教育投入和创新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培育;新型农民和工业劳动大军要依靠过硬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来培育。下面分而述之。

(一)强化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新型劳动大军 劳动者权益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制度安排对人力资本保护的程度,例如劳动合同法肯定是有利于劳动者的,改善了制度环境;第二取决于劳动者自身的人力资本的丰度即人力资本的总量和结构。在这两者中,人力资本的程度最终决定着劳动者的前途和命运。人力资本的提升比改善制度环境更为重要,正如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对穷人就没有意义,因为没有财产保护,所以要获得制度的保护首先要有人力资本。

当前,应从以下方面实现突破:

1、继续整合资源。进一步推动培训机构、资源、项目的整合,实行打捆安排。同时建立对部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包括建立对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的激励机制和建立部门工作开展和落实情况的考核和奖励制度。

2、切实加大投入,促进职业教育硬件建设上台阶。进一步加强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师资、场地、设备建设上台阶,扩大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能力。

3、优化师资教材配置,促进职业教育软件建设上台阶。进一步系统研究职业教育的市场适应性,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下功夫,要强势配置市场需求潜力大的专业,配强配硬课程设置和教学师资,培养技能过硬的劳动力大军。

4、逐步建立绩效导向制度机制。建立绩效导向的培训补贴机制,切实为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机构造血功能提供财力保障。

5、充分发挥企业在培训员工中的重要作用。制定鼓励企业加强员工培训的财政政策和就业政策,充分发挥企业在培训员工方面的重要作用。

6、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制定鼓励社会机构开展培训的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全社区资源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7、夯实新型农民培训体系建设。完善和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制订和落实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政策,制定和落实同农业院校合作规划,整合“农经网”、“农技110”等网络资源,搭建先进的科研和教育平台,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

(二)培引结合,培养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首先要加强本土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帮助他们学习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理念。复旦校训: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方为经世济国之才,笔者感悟:眼界远比知识重要,至少对企业家是如此。我县培养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要在着力加强先进管理方法传播的同时,大力开拓他们的眼界。为此必须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要积极寻求同世界五百强、国内大型企业、省内外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有组织的组织大批企业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到这些地方短期学习和工作,学习各种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理念,增强创业本领,参加各种高层次的学习和论坛,以思想的火花激起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

另一方面,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也是至关重要的。杂交才可能有良种,这是现代生物学颠扑不灭的真理。在当前荣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缺乏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才的情况下,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工作,通过人才引进带动产业承接,通过承接产业和引进人才,培养和带动本土草鞋根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针对企业不断扩大,管理愈加复杂的情况,政府可制定财政政策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要通过制定恰当的财政政策来实现注重产业和人才一起引进的目标。通过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的合作、交流与碰撞,促进本土经营管理人才成才。

(三)创新社会管理,营造全民创业环境

近年诸多专家在研究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时,常有农耕文明、农牧文明、海洋文明的区别之说。笔者认为这一说法似乎切中了企业家才能中不可度量的重要力量—创新和冒险和合作精神这一点。比如浙江省,其农转非人员中至少1/3是创业者,似乎所有奇迹的发生都有一个长期的历史的积淀。

荣县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县,农业是固定居住、各家三分地,种好了就行,远没有农牲业长期辗转和海洋业生死未卜的风险和不可预见性,因此民间蕴藏的创新与合作精神相对可能会少一些。然而农业素以精耕细作著称,笔者认为若以此三文明来划分,民间却深蕴算计之智。

如果三文明的区分是从历史说的角度来解释深深蕴藏于民间的企业家才能的话,笔者认为制度说才是真正解释政府应当如何顺应社会,激发和培育企业家才能的学说。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每个人在社会选择中处理、组织以及利用信息时均存在着一定的心智能力上的局限,而“人的这种心智能力与辨识环境时的不确定性结合在一起,便演化出了旨在简化处理过程的规则和程序,由此而形成的制度框架则通过结构化人们的互动,限制了行为人的选择集合”。一个好的制度体系,只有尽可能减少人们环境辨识的成本,顺应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激发人的创造力,才有可能创造出蒸蒸日上的局面。从这个角度来总结浙江经验的话,可以说是浙江各级政府在改革开放之初顺应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激发了蕴藏于其民间的创新、创业精神。也就是说制度对于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至关重要。

基于此,笔者认为,当前应当创新社会管理,着力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制度环境和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注重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完整的助创业、奖创业、颂创业的财税、金融、工商、土地、就业、宣传等政策体系推进创新、创业制度环境建设和文化氛围建设。

(四)以人为本,统筹城乡,保障人的基本权益 市场无疑具有神奇的力量,它像一杆点石成金的魔杖, 所到之处大量社会财富便迅速涌现出来。然而它又像一柄利刃, 能无情地割断人们与种种社会群体之间的伦理纽带, 把他们转化为在市场中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独立个体。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风险, 这使得那些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人越来越难以负担起照看自己和家庭的全部责任。当快速的市场转型以摧枯拉朽之势冲破所有社会安全网时, 其后果必然是毁灭性的。为此政府必须担当起保障人的基本权益的责任。

也正如前文所述,劳动者权益很重要的方面取决于制度安排对人力资本保护的程度。要培育新型农民,让农民工真正在城市驻留下来,就必须切实打破城乡分割,尤其是基本的社会保障、居住权益、社区自治参与等方面切实做到城乡同权。当前应首先重点针对农民分层的情况,全面清理和消除农村精英人才进城的各种各样的障碍。

具体而言,十二五要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根据财力状况和人的分层状况,分步推进,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与公共福利均等化。

三、以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建设服务型、效能型政府 就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经验而言,政府在推动地方分权和产权明晰方面起到了主导的作用,以突破常规的手段推动了整个经济改革的市场化进程,由此在整个经济改革与发展中政府扮演了重要的作用。甚至不少国内经济学家(者)认为中国县级政府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县级政府突破常规的手段使得市场得以在局部发育,然后以燎原之势,推动了中国市场化进程。

在笔者看来当前荣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建设工业强县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县级政府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大有作为。为此我们应当进一步改进人员甄选机制、干部使用机制、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拓宽视野选人、发挥长处用人、增长才干育人,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努力建设亲民、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效能型政府,以充分发展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第四篇:学习XX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XX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当全国人民还沉浸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喜悦中时,中国共产党第XX中央委员会第X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厂里特别邀请省委党校的XX教授为我们作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专题讲座。X老师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和自身的丰富阅历,在轻松却不失严肃的气氛中,用幽默却蕴含深刻道理的语言为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解读课。

XX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几年前,一部《大国堀起》撩起了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尘封已久的大国梦。而去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人民储蓄型的消费模式不再被耻笑,连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宏观调控的经济模式值得学习。正在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大会上,中国已然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向世界传达着强有力的声音,美国、日本、欧盟提出的方案,其前提都取决于:中方是否参与。就连美国导演也不能忽视中国的票房,正在火热上映的《2012》让中国人在剧中“担当重任”;而以往的某些国外电影,则需要删除对中国的负面描写才能在中国上映。现在,中国已力超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一步步向着世界强国的方向迈进,在世界舞台上占了不可或缺的一席。

同时,这一年我国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金融危机余波未平,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成了党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继续维护民族地区社会大局稳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XX全会提出了“四个着眼于”。正如X教授所说,“四个着眼于”是贯彻落实党的XX大做出的重大部署的“再推进”,是基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瞄准更远大目标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再出发”,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立足点。相应地,全会也指出党执政面临的“四大考验”,警醒全党居安思危,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围绕党的XX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党委书记XX作了专题讲话,要求企业上下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XX全会精神的热潮,结合企业生产管理形势、党建工作情况和企业当前工作重点,以XX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提高认识、巩固思想、明确目标,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XX厂长的讲话中,也要求XX要以学习XX全会精神为契机,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以上级精神的贯彻落实,推动全厂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决定》还特别指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学风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学风问题至关重要,关系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理论学习能不能取得成效,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一个好的学风;理论学习深入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程度。

所以,作为一名青年共产党员,我们不仅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更要与时俱进,时刻保持党员先进性,全力弘扬“愿学、勤学、真学、深学、善学”的学习风气,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努力做一名优秀青年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感召周围群众,响应党中央号召,引领社会思想风尚。

作为一名XX人,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XX人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恪尽职守;更要顺应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在困难面前,我们要坚定信念,以必胜的决心和昂扬的斗志保质量、重速度、注实效,保今年优绩、开明年辉煌。我们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全力创建“优秀XX”,共建和谐XX。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一定要以史鉴今,不忘中华民族的昔日辉煌,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忘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激励我们自强不息、奋勇前进;不忘党和人民的筚路蓝缕,抓住发展机遇。我们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增进各族团结和睦,维护祖国统一,建设和谐社会,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为实现共产主义、大国崛起而竭尽绵薄!

第五篇:个人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定稿)

个人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十分感谢能提供这次学习汇报的机会。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下简称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致力于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旗帜鲜明地提出,要走依法治国道路。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这在我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表明我党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重大变化。学习领会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全党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通过学习,努力提高依法决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水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行使职权的能力。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一点学习体会,汇报的题目是《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行使职权的能力》,讲三个大问题:

1、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2、全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路线图与新举措;

3、全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特点。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全会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对法治的重要性、紧迫性作了深刻阐述。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1、法治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好的治国理政方式。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曾经奉行不同的治理模式,如宗教国家奉行的神治,封建国家信守的德治,强权政治下的人治,等等,然而法治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好的治国理政方式。法治一词最早出现于《晏子春秋·谏上九》:“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 意思是说,统治者治理国家,自己的权威不必要建立在更多的基础之上,只要不政出多门,仅仅运用法律,就会象人们举手抬足那样,轻而易举地治理好国家了。这是对法治作用最深刻认识,也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以法治国”四个汉字的并排连接。我国历史上关于法治决定一个国家兴衰、强弱的论述很多,如《《韩非子。有度》:“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慎子。君臣》云:“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墨子。法仪》云:“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等等。

2、依法治国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孙中山先生说过,“立国于大地,不可无法也。立国于世纪文明竞进之秋,尤不可以无法。”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是需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一种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相对立。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因此我党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并写入宪法。依法治国,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扩大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法治经济,只有加强法治建设,努力营造经济发展优良的法治环境,才能使经济改革顺利推进。法治化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前提。从国际经验来看,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转型能否成功,能否避免拉美化,一个法治的、公平的、市场化的体制能否搭建将是关键。在对外交往中,也需要按国与国之间约定的法则和国际惯例办事。依法治国,就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这种内在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也將继续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进一步赢得世界对中国的信任,增强国家软实力。

4、依法治国是化解我国当前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必然选择。众所周知,我国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正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广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要求日益提高。如果说,过去更多靠的是“摸石过河”的勇气、以“破”为主的血性、先行先试的闯劲,那么今天,当前怎样才能保障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呢?只有借助法治的力量,因为法律是大家最基本的共识,法律有国家强制力做后盾。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粗放发展阶段转向科学发展阶段,必须通过法治克服短期化、功利化倾向;改革进入“深水区”,必须通过法治对既有的利益结构进行调整,打破既有的利益结构。同时,通过法治化的方式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以及老百姓正当的合理诉求。

5、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明确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上是国家治理法治化,关键就是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管子·明法解》“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二、全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路线图与新举措

(一)、全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路线图

四中全会公报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路线图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五个体系、六大任务。

一个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根据全会公报,这个总目标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即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会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全会公报一共出现了13次“党的领导”.公报并且首度写入“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表明中国的法治建设旨在强化执政党的权威,而非推行西方式的政治体制。值得注意的是,公报提到了党和法治的关系问题,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这意味着,中国的法治要在党的领导下来进行,同时,党的执政行为,党的活动要在《宪法》法律的范围之内。全会强调,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包括党委也要依法决策,包括党的建设也要按照一些法规制度去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这三个方面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

五个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截至2014年3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242部。68部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列入了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中,“有法可依”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现有法律体系中不协调、不一致、体系性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制定法律只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环节,法律制定出来以后还停留在纸面上。因此全会将法治的重点由形成法律体系转向形成法治体系,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意味着我们将把法律的实施和执行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使书本上、纸面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法治体系概念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法治理论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十八届中纪委四次全会在京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会上提出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建设“时间表”:确保到建党100周年也就是2021年时,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六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这六大任务涉及到依法治国的前提、重点、保障、起点和归宿、生力军、核心等方面问题。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只有完善法律体系,让法律不断地适应实际,才能有效的推进依法治国向前发展。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重点。公平正义是保障,即公正司法。人民群众是起点和归宿,因为依法治国离不开群众,要将依法治国理念贯彻和普及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广泛宣传依法治国,加强群众对依法治国的深入理解,培养群众的法治意识,增强全民法制观念,让群众自觉做到懂法、知法、守法、宣法,让依法治国深深的根植于群众之中。依法治国需要精明强干、懂法知法、文明执法的法治队伍去执行,他们就是依法治国的生力军。指明了依法治国的核心。党的领导是核心,只有在党的领导之下,才能更好地建设法治中国。依法治国“六大任务”可以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只要落实六大任务,依法治国一定能够健康、深入发展。

(二)、全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新举措

1、坚持依宪治国,完善人大及常委会宪法监督。5000余字的公报,先后10次提到宪法,并明确,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还提出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突出依宪治国的基础地位,进一步明确表明了依宪治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基石。将总书记提过的“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写进公报,意义重大。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了一国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在一国的法律中有最高的权威和最大的效力。任何的法律法规都不得与之相违背。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只有严格依法办事,认真贯彻实施宪法,才能够推动宪政建设。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宪法的实施可以说是法治的首要问题。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宪法权利为基本人权,其价值的实现就在于规定公民享受哪些权利,以及这些权利是否得到保障。

2、立法先行。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立法先行这是一个亮点,强调我们国家的各种活动,包括改革要发挥立法的先行促进作用,也是保障我们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一个重要措施。

(《管子》强调,“法而不行,则修令者不审也;审而不行,则赏罚轻也;重而不行,则赏罚不信也;信而不行,则不以身先之也。故曰:禁胜于身。”)

3、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公报特别提出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此外,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这意味着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法治政府是重中之重。

10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党组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会议强调,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源自法授。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所有行政行为都依法办事、程序正当。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不断提高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用法治引领改革发展破障闯关、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公正。要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筑牢法治“篱笆”、遏制权力“越线”.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政府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依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二是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健全政府依法决策机制,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推动重点领域立法,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决策和立法紧密衔接。三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梳理各部门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实现决策、执行、结果公开透明,增强政府公信力。

4、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及责任倒查机制。全会提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体现出重大决策有法可依、依法追责思路。只要是滥用决策权或失职渎职等原因导致重大决策出错,那么不论时间变化、空间变化,也就是不管经过了多少年,是现职还是已经退居二线,不管身处何地,都要对错误决策付出代价,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慎重决策。

5、建立干部干预司法活动责任追究制度。全会提出,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以解决行政干预司法的问题。

(明太祖朱元璋皇帝:“畏法度者最快乐。”)

6、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法院和检察院。司法改革是依法治国突破口,截至目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三次会议,两次都涉及司法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成为全会重头戏。全会提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以解决司法行政化、地方化问题。

(“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慎子?君臣》)

(“夫爱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爱恶各以其正,治之至也。臣故曰:法任而国治矣。”《商君书·慎法》)

7、把法治建设成效纳入政绩考核。全会提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这就意味着,干部的升迁在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法治工作的成绩。

8、从律师、专家中招录法官、检察官。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有利于推进法治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9、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全会提出,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可以看出,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很多高标准的发展目标,将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法律制度保障。“法者,治之端也。”今日中国,法治正在成为国家治理理念、社会共同信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向国内外鲜明宣示,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淮南子·氾论训》:“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

三、全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特点

全会公报为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图线,推出的新举措,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纲领性文献,依靠法治为改革顶起大梁的坚实步伐。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法治建设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升级,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治国理政规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成果,是中国政治文明进一步提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契机。

(一)、全面依法治国是人类法治文明的继承版。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提出的法治概念到亚里士多德对法治的经典论述,从古希腊、罗马到后来的英国、美国及欧洲大陆,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人类法治文明结出了以下累累硕果:(1)规则治理;(2)良法善治;(3)主权在民;(4)人权保障;(5)权力控制;(6)法律平等;(7)法律至上;(8)司法公正;(9)程序正当;(10)人人守法。对这些人类传承下来的优秀法治文明成果,四中全会进行了充分借鉴。

四中全会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宪法法律至上是第一要义。习近平同志就任总书记后不到一个月,就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颁行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并强调宪法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这是党的十五大正式将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以来,党的最高领导人首次肯定了宪法的至上性,首次从宪法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来强调宪法实施的重要性。(2)、保障人权是精髓所在。(3)/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习总书记今年1月份接连两次发表重要讲话,分别要求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4)、权力制约是重要原则。(5)、社会和谐是最终归宿

(二)、全面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国版。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并与其相适应。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经历三十余年的发展,中国探索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并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其本质特征与基本标志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路径。全会公报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为基础;

3、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针;4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根本,等等。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升级版。中国的法治建设从古至今大体上经过了以法治国、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太重视法治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逐渐地强调法制建设,进入依法治国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法治建设的主要精神:

1、进一步突出了法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2、将法治精神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3、全面部署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各个环节;

4、集中阐述了新时期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的基本要求;

5、系统强调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6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命题的提出,将我国的法治推到了一个新阶段。全会公报有两个关健词非常重要,那就是全面、体系。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且整个设计的法案确实也表现为依法治国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展开。在国家的领域、政府的领域、社会的领域、政党的领域,包括军事的领域。全会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法治体系是第一次提出。它有别于我们传统所提的法治体系,这个法治体系就意味着我们不仅停留在法律制度的建设上,更重要的要关注法律的实施和法律遵守。而且这个法治体系非常完整,它包括法律规范的体系、包括法制的实施体系、包括法制的监督体系、包括法制的保障体系,还包括党内的法规体系,甚至还包括军队的军事的法制体系,所以这些完整的体系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个目标体系,等等。

10月25日新华社“新华视点”微信刊发了《习近平八论“规矩”》一文: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定了规矩就要照着办;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使大家熟悉民主集中制的规矩;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按规矩办事、按规矩用权意识显著增强。

最后我想用康德一句话作为这次汇报的结束语:“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法则。”

下载全会精神学习个人心得体会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会精神学习个人心得体会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袁纯清书记在山西省 第十次党代会会上的讲话精神心得体会近日,*******认真学习了袁纯清书记在山西省第十次党代会会上的讲话精神,我感受很深,通过学习,使我的思想认识有了......

    六中全会精神大学生学习心得体会

    原创材料 仅供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大学生学习心得体会 纵向来看,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依法治国,十八届五中全会研究“十三五”规划建议,也是为......

    学习17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 是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

    教师学习十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十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会是我党历史上新的里程碑,是改变中国面貌的又一个重要关键节......

    学习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心得体会近日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重要讲话,关于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五个方面作风建设,树立八......

    学习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在部署今年工作时强调,要认真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 领导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学习中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分析了当前反腐倡廉形势,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要求和......

    民警学习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民警学习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后,县公安局党委组织全体干警共同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粹,大家通过收看电视,上网查询,查看党刊党报多种形式,迅速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