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纪要学习心得体会
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纪要学习心得体会
近期,通过学习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纪要,特别是结合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新疆工作回忆精神,使我对于总书记的党中央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治疆方略有了更加深刻的领会,思想上有进一步提升、认识上更加清晰,对于做好今后工作,坚定不移的贯彻党中央治疆方略,落实总目标充满信心和决心。
纪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视野,从祖国历史发展全局界定和研究新疆区域历史发展,着眼于中华民族与新疆各民族、中华文化与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联系,认真回答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明确阐明: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基本形成的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是新疆稳定繁荣的历史经验等等。这些基本观点,为解决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历史领域的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遵循,为统一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对若干历史问题的认识提供了重要共识,为掌握新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提供了重要思路。为我们严守意识形态阵地,抵御并反击外界意识形态攻击提供了强大支撑。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对敌斗争形势下,《纪要》无疑是有力的思想武器。
我将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纪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指导行动,更加主动自觉的把握并实践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要求,在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和历史领域现实问题上保持正确、清醒的认识,在组织的带领下,认真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始终确保立场不变、方向不偏、力度不减。同时,立足本职岗位更加坚定的树立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意识,深刻学习领会并深入贯彻落实坚持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的基本遵循,坚持凝聚共识、争取人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偏移,坚持打赢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鲜明态度不含糊。努力向身边人、向全社会宣讲新疆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正确认识,从自身做起,打牢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
纪要使广大群众更多了解新疆、认识新疆、支持新疆。
有力解答了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为做好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纪要的发布,体现了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正确判断和高瞻远瞩。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了报告。总书记的报告全面回顾了我们伟大祖国过去五年走过的不平凡之路,更加细致全面的勾勒出未来祖国发展建设的宏伟蓝图,听完报告我们倍感振奋,倍受鼓舞。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高瞻远瞩,从国际国内实际出发,从十四个方面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设计。我相信,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新疆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而光明。
第二篇: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会纪要学习心得
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纪要学习心得
近期,通过学习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纪要,特别是结合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新疆工作回忆精神,使我对于总书记的党中央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治疆方略有了更加深刻的领会,思想上有进一步提升、认识上更加清晰,对于做好今后工作,坚定不移的贯彻党中央治疆方略,落实总目标充满信心和决心。
纪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视野,从祖国历史发展全局界定和研究新疆区域历史发展,着眼于中华民族与新疆各民族、中华文化与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联系,认真回答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明确阐明: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基本形成的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是新疆稳定繁荣的历史经验等等。这些基本观点,为解决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历史领域的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遵循,为统一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对若干历史问题的认识提供了重要共识,为掌握新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提供了重要思路。为我们严守意识形态阵地,抵御并反击外界意识形态攻击提供了强大支撑。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对敌斗争形势下,《纪要》无疑是有力的思想武器。
我将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纪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指导行动,更加主动自觉的把握并实践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要求,在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和历史领域现实问题上保持正确、清醒的认识,在组织的带领下,认真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始终确保立场不变、方向不偏、力度不减。同时,立足本职岗位更加坚定的树立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意识,深刻学习领会并深入贯彻落实坚持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的基本遵循,坚持凝聚共识、争取人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偏移,坚持打赢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鲜明态度不含糊。努力向身边人、向全社会宣讲新疆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正确认识,从自身做起,打牢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
纪要使广大群众更多了解新疆、认识新疆、支持新疆。有力解答了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为做好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纪要的发布,体现了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正确判断和高瞻远瞩。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了报告。总书记的报告全面回顾了我们伟大祖国过去五年走过的不平凡之路,更加细致全面的勾勒出未来祖国发展建设的宏伟蓝图,听完报告我们倍感振奋,倍受鼓舞。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高瞻远瞩,从国际国内实际出发,从十四个方面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设计。我相信,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新疆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而光明。
第三篇:《新疆若干个 历史问题纪要》发声亮剑
反对“三股势力”,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共同建设美好新疆
XXXX学校教师XXXX发声亮剑材料
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会于2017年9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新疆工作决策部署,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纪要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共识,扎实推进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各项工作。
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视野,从我国历史发展全局界定和研究新疆区域历史发展,着眼于中华民族与新疆各民族、中华文化与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联系,认真回答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明确阐明: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基本形成的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是新疆稳定繁荣的历史经验等等。这些基本观点,为解决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历史领域的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遵循,为统一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对若干历史问题的认识提供了重要共识,为掌握新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提供了重要思路。
阐释了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基本形成的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是新疆稳定繁荣的历史经验。为什么新疆地区的民族关系呈现共生的形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与国家长期的民族团结教育是分不开的。其次,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需要。第三,文化上的相似性和共性是和谐的民族关系存在的重要基础,目前很多研究在强调民族关系中差异性而非相似性,仿佛差异越大,理论似乎更靠谱,其实居住在一个社区里面的跨文化交际是很常见的。此外,各民族间跨文化交际的愿望、处理涉及“族”的问题的经验与智慧、互通的语言和人性中善的一面,都是新疆地区民族关系呈现和谐、共生发展态势的重要原因。通过学习达到了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共识的目的。宣传文化系统党员干部集体发声亮剑宣誓会议强调,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每一个门类和每一个单位都是党的意识形态阵地,每个人都是党的意识形态卫士。
深入学习贯彻《纪要》精神,牢牢把握新疆历史领域话语权,打好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主动仗。要旗帜鲜明地批判“双泛”,深刻揭批“三股势力”险恶用心,正确阐明新疆历史,正本清源、肃清流毒,引导师市各族群众擦亮眼睛、明辨是非,自觉抵制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要勇挑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重担,坚决向一切分裂思想宣战,坚决与“三股势力”斗争到底,决不含糊、决不胆怯,决不妥协、决不退让,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确保师市意识形态领域安全。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在反分裂斗争中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对那些含混不清的说法、偷梁换柱的观点、暗度陈仓的思潮、蛊惑人心的言论,坚决予以纠正和批判。要大力揭批“三股势力”打着宗教旗号、歪曲篡改宗教教义的谎言谬论,帮助职工群众弄清楚弄明白合法宗教与非法宗教、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极端的界限,弄清楚宗教极端的现实表现,坚决与宗教极端主义作斗争。
一是在捍卫意识形态阵地上做到坚定坚决,守好自己的“责任田”,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不动摇,以铁的纪律、铁的担当、铁的信仰、铁的信念,坚决捍卫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传播正能量、凝聚正能量。二是把贯彻《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纪要》精神与开展好“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结合起来,深入开展 组织民主生活会专题谈心交心活动,以此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宣传各要立即着手启动开展本部门、本支部的贯彻《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纪要》精神发声亮剑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各族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发声亮剑活动是落实总目标的“助推器”、打好反恐维稳组合拳的“磨刀石”、深化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宣言书”、检验党员干部忠诚担当的“试金石”的特殊重要意义,始终站在总目标这个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谋划和推进发声亮剑,不断开创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新局面。
第四篇:关于新疆若干历史问题
关于新疆若干历史问题,俞正声这样说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新疆工作决策部署,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纪要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共识,扎实推进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各项工作。
俞正声指出,纪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视野,从我国历史发展全局界定和研究新疆区域历史发展,着眼于中华民族与新疆各民族、中华文化与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联系,认真回答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明确阐明: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基本形成的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是新疆稳定繁荣的历史经验等等。这些基本观点,为解决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历史领域的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遵循,为统一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对若干历史问题的认识提供了重要共识,为掌握新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提供了重要思路。
俞正声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纪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要求,切实坚持正确处理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和历史领域现实问题的重要遵循,结合实际做好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要坚持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不动摇,坚持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的基本遵循不懈怠,坚持凝聚共识、争取人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偏移,坚持打赢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鲜明态度不含糊,正本清源,努力清除新疆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错误思想影响,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打牢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
俞正声强调,新疆要切实肩负起主体责任,大力培训各级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宗教界人士,广泛宣传教育群众,确保领导责任到位、思想教育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各部门要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积极担当,主动作为,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任务目标,谋划好下一步工作。各地要加大对纪要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更多了解新疆、认识新疆、支持新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紧紧围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总目标,着眼解决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为做好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要认真总结这次会议取得的重要成果,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方向、坚定信心,确保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到实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张春贤、栗战书、杜青林、杨晶、郭声琨出席会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言。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会9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新疆工作决策部署,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纪要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共识,扎实推进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各项工作。
俞正声指出,纪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视野,从我国历史发展全局界定和研究新疆区域历史发展,着眼于中华民族与新疆各民族、中华文化与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联系,认真回答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明确阐明: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基本形成的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是新疆稳定繁荣的历史经验等等。这些基本观点,为解决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历史领域的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遵循,为统一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对若干历史问题的认识提供了重要共识,为掌握新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提供了重要思路。
俞正声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纪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要求,切实坚持正确处理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和历史领域现实问题的重要遵循,结合实际做好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要坚持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不动摇,坚持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的基本遵循不懈怠,坚持凝聚共识、争取人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偏移,坚持打赢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鲜明态度不含糊,正本清源,努力清除新疆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错误思想影响,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打牢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俞正声强调,新疆要切实肩负起主体责任,大力培训各级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宗教界人士,广泛宣传教育群众,确保领导责任到位、思想教育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各部门要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积极担当,主动作为,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任务目标,谋划好下一步工作。各地要加大对纪要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更多了解新疆、认识新疆、支持新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紧紧围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总目标,着眼解决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为做好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要认真总结这次会议取得的重要成果,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方向、坚定信心,确保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到实效,以优异成绩迎接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张春贤、栗战书、杜青林、杨晶、郭声琨出席会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言。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我校党支部召开了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集中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宋主任向我们传达了贵政教201213号文件的精神,指出推进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长治久安的需要,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在党中央的正确部署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各族干部群众同民族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当前,青海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维护和加强青海各民族的大团结,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严厉打击“三股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的犯罪活动。这是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是青海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是推动青海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几千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祖国大地上自强不息、团结拼搏,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建设了幅员辽阔的锦绣河山,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发展进程中,我国各民族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我国每一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我国每一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每一个民族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符合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要大力增强我国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大力促进我国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不断形成实现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力量,不断形成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强大力量,不断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强大力量。
青海各族人民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是青海发展与进步的生命线。青海是我国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在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只有加快青海发展,造福青海各族人民,才能实现中央提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新局面。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做为教育工作者,我要努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心全意为各族群众谋利益,义不容辞投身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中!
第五篇:学习“新疆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新疆精神”心得体会
自治区党委七届十次全委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提出,新疆各族人民以“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精神为主线进行大讨论。其实,这十二字的精神概括凝练而贴切,新疆精神本质上是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以现代文化教育宣传活动为引领;以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为基本要求;我们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新疆现今需要扎根精神,需要人们扎根新疆,以天山雪松、绿洲白杨、戈壁红柳、沙漠胡杨这四种在新疆广袤大地上生长的植物的特殊风骨和可贵精神,感召、激励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要树立四种精神。同时,要以进一步内化“新疆精神”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以营造社会宣传教育多层次、立体化的“新疆精神”格局氛围;以集聚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推进“两大历史任务”为强大精神动力,建设美好家园,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爱国,就是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这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根源。
感恩,就是要有一颗知恩图报的心。这个世界没有人必须对我们好,所以,我们要感谢那些在生命历程中支持和帮助我们的人。
勤劳,就是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做事为人。
互助,就是说在我们这样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这样一个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共同生息的地方,我们彼此的扶助必不可少,共同支撑的生活将有更多乐趣。
开放,不仅是要有开放的政策,关键是要有开放的思想和意识,应该能坦然地接受如今的社会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能让自己不断更新思想,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
进取,意味着奋发有为,意味着顽强拼搏,意味着革故鼎新、创新发展。《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建设新疆美好明天的过程里,不断创新,不断争优的精神必不可少。
“新疆精神”是一种力量,它植根于每一个新疆人的心中,表现为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精神状态、表现为创造“新疆效率”、提升新疆能力的伟大实践;“新疆精神”犹如“核聚能”一样,必将不断裂变成巨大的经济创造力、社会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砥柱中流,力挽狂澜。
“新疆精神”是一种信心,它砥砺着我们树立“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坚定信念,激励着我们在天山南北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新疆精神”是一个纽带,它融入各族人民的血脉,构成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谁也离不开谁、有着共同的归属感的文化基因。这种文化基因“一遇
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年来,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实现新疆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伟大实践,已开始全面激活这种文化基因,引导着各族人民树立变化、变革、创新的理念,激励着各族人民奋力作为的智慧和勇气,鼓舞着各族人民披荆斩棘的斗志和信心。
越是在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越能显示出“新疆精神”的伟大,越是要与时俱进地不断弘扬“新疆精神”。
当前正是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会主动理解“新疆精神”、主动培养“新疆精神”、自觉弘扬“新疆精神”,立足本职,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为我社网络事业发展作出自己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