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学习民法典、和两会精神心得体会8篇
【篇一】
从2015年3月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至今,这部与你我密切相关的法律草案,已经让老百姓盼望了5年。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
民法典编撰顺势而著,适时而变。民法典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是一部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典。“人民”二字重千钧,意义自是不寻常。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草案,这在新中国历史上还是头一遭。它将相关民事法律规范编纂而成一部综合性法典,是对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其次,老百姓关注它,只有一个理由,因为每一页里面的每一个字,都以“你”为中心设计,为“你”而书写。
说起民法,按常人的理解:人与人之间不到万不得已要打官司上法庭,不会用到“法”;不打官司,咱不关心。但谁说一定要打官司才会用到“法”呢?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在作草案说明时指出,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
这部民法典草案,全面优化整合此前民法通则、物权法、婚姻法等相关法律的功能,将更好地发挥调节民事关系、维护经济秩序的作用,推动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如果说宪法是飘扬在空中的一面旗帜,指引着国家前进,那么民法典就是将国家治理的目标落在了一个个的‘人’身上,在祖国大地上迈出扎实的步伐,对社会生活发挥着实实在在的作用。”
综观民法典草案的1260个条款,每一个条款背后都是大写的“人”字。
有的是明确人的权利、回应人的诉求。比如,民法典草案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明确界定何为隐私,明确禁止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明确要求基因编辑等新技术不得违背伦理道德,加大对“性骚扰”行为的打击力度等;比如,在物权编新增居住权,明确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或者遗嘱,经登记占有、使用他人的住宅,以满足其稳定的生活居住需要;比如,明确胎儿也有继承权;比如,针对疫情防控,民法典草案明确保护特殊情况下无人照料的“被监护人”,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在特殊情况下开展应急处置的责任,并明确业主的配合义务等。
有的是解决人的痛点。比如,针对高空抛物坠物致人损害事件,民法典草案不仅规定了高空抛物者的侵权责任,还规定了物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担负的安全保障义务以及有关机关的调查职责;针对套
路贷、高利贷等违法犯罪行为,明确“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等;针对此前引发诸多纠纷的夫妻共同债务问题,明确了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等等。
有的是尊重人的意愿。比如,草案增加了打印、录像等新的遗嘱形式,增加规定对继承人的宽恕制度,删除了现行继承法关于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的规定,让遗嘱尽可能体现立遗嘱人真实的意思表达。
归根结底,民法典草案的字里行间,有的是对社会现实的回应,有的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照,有的是对价值观的引领,规范着社会行为的方方面面,关系着工作生活的时时刻刻,呵护着人民权利的点点滴滴。
随着权利保护范围的扩大、力度的加强,随着权利边界、行为规则、侵权责任的明晰明确,人们维权的成本将更低廉,司法机关处理相关纠纷、案件的依据将更清楚,定纷止争的效率也将进一步提高。这也意味着,我们的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都将迈上新的台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民法典草案的编纂过程是对上述理念的践行。期待代表委员充分讨论,建言献策,继续擦亮民法典草案的“人”字光芒,共同见证这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对国家治理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典的面世。
【篇二】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观看了今天的两会开幕式直播,看完后感触良多。当国歌声响起与大家一起哼唱国歌的时候,心情无比动。这场战斗的胜利来之不易,为在抗击新冠肺度情中的牺性烈土和近世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式这一分钟的默哀,再一宣示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历经了没有硝烟的战“疫”历史会记住国家对生命的尊重,这一幕也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的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就业促增长的政策。如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増加义务教育学生生活补助人数,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等。这对我们这样超大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真正体现了国家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简短但有温度有力量。在2019年经济平稳运行时遭遇了疫情,全国上下社会各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齐心协力取得重大胜利。正是这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定了中华儿女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作为社区一线的一员,我要在工作中秉持这一理念,踏实工作、敬业奉献,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三】
一年一度的两会在北京召开,今年全国两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习近平在两会期间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简单信心、凝聚力量、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奋进方向。我们要认真、深刻领会,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在“学”中熟知基本内容,在“悟”中领会精髓要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次疫情防控,既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基层工作能力素质、担当精神和纪律作风的一次实战检验。
【篇四】
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以人民为中心必须紧紧依靠人民。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就是最好的证明。正是因为紧紧依靠人民、广泛动员人民,中国才能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构筑起最严密的群防群控体系,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在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榜样。今后,我们要化危为机,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方面工作,以及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等等,最根本的还是要紧紧依靠人民,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各项事业中来。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以人民为中心必须不断造福人民。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党的一切主张和奋斗,都是为了给人民谋幸福。因此,我们党作出了“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凝聚全党全国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也因此,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时候,我们党坚决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凝聚全党全国力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篇五】
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这是用事实书写的执政理念,字字千钧,事关宏旨。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病毒来势之凶、疫情传播之烈、范围扩散之广、全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之大,前所未有。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国动员、全民参与、全力阻击、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面对全球疫情和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确保全国两会顺利圆满进行。这本身就彰显了我国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保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接受人民监督、向人民负责的真实性和崇高性。
习近平指出要心系群众干事业,“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只有心中想着人民、关心人民疾苦,只有深深爱着人民,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才能保证永不变质、永不变心,才能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始终倾听人民呼声,始终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决定了我们党在执政中始终守住一条根本底线,那就是绝不允许脱离群众。
因为有人民之“源”,所以中国共产党能够永葆青春活力;因为有人民之“本”,所以中国共产党终成参天大树。守好这个“源”和“本”,人民就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篇六】
近期,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是总书记始终不变的为民初心的生动体现。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应时刻不忘为民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们党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一次大考。疫情暴发初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要求“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号召“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用实际行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同样要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地全心全意、竭尽所能守护好每一个生命。
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要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真诚接受群众监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断增强人民群
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如既往地用实际行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篇七】
5月28日,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在这一特殊时期,“两会”的召开,彰显出“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浓厚氛围,增强了信心、凝聚了共识、鼓舞了干劲,为推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汇聚了庞大力量,向全国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信心、恒心、决心。
看疫情防控,传递中国信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带领全国人民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风雨同舟、守望相助,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习近平和湖北保卫战更是取得了决定性成果。这一切,彰显了中国制度的强大优势,通过“两会”,汇聚了广泛共识,凝聚起强大的信心力量,更证明了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走好中国道路,不仅要打赢疫情防控这场战争,更要向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不断前进,昂首挺胸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
看脱贫攻坚,传递中国恒心。“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彰显中国制度的强大优势,这也是我们继续前行的有力保障。”六安市副市长孙学龙代表在两会上这样说。4月29日,随着地处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最后两个县脱贫摘帽,安徽省六安市告别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坚持不懈、砥砺奋进,无数第一书记扎根贫困地区,多年如一日,以恒心铸就中国奇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同时面对着疫情带来的“加试题”,但通过“两会”,我们看到了中国恒心,在党中央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持之以恒,必将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看全面小康,传递中国决心。“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说道。然而,突发的疫情,给“决战决胜”增添了诸多压力。两会上,抓实落细“六稳”“六保”,稳住经济基本面,也成为了重要和热议的话题。两个“1万亿元”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国家拿出真金白银,各级政府展开政策配套。“两会”上,南京市市长韩立明代表说:“抓落实要有一股认真、顶真、当真的实干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让群众直接感受到温度与力度。”南京市围绕“六稳”“六保”出台40条具体举措,全年面向高校毕业生提供20万个以上岗位,面向退役军人提供不少于5000个岗位,援助就业困难人员1.4万人等等。决战决胜到了冲刺阶段,可以看到
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决心。唯有坚定决心,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用奋斗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诺言,才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基础、开新局。
2020年,是见证历史的一年,通过全国“两会”这扇窗口,我们看到一个坚如磐石的中国,饱含信心、恒心与决心,站在历史交汇点上,中国这艘巨轮将风雨无阻、勇往直前。
【篇八】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的“两会”比以往来的晚一些,随着“新冠”疫情的控制,“两会”在初夏的北京稳步召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在疫情防控方面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疫情开始爆发,武汉“封城”,四个月来,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在党建统领下,举全国之力驰援武汉。从古稀之年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到桃李年华的95后的普通小护士,从逆行前往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到防守村落社区的基层社区工作者,是我们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
新冠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将疫情防控视为头等大事,习近平亲自指挥部署,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虽然短期经济负增长,但正如李克强总理说:“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
对比国外疫情发展趋势和防控措施,也验证了我党在疫情初期决策力的稳准狠。
此次疫情的防控也体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不畏险阻,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坚定决心。疫情初期举国上下如同军人一样,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当代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挑战的坚定意志和能力,且成功的控制了此次“新冠”疫情。
我们坚信总理所说的“只要我们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奋力前行,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一定能实现。”我们坚信只有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走中国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