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师之路学习心得
名师的课堂都有什么启发呢?你知道名师之路学习心得是什么吗?接下来就是写写帮文库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名师之路学习心得,供大家阅读!
名师之路学习心得篇【1】
首先感谢学区、学校领导为我提供了这个学习的机会,让我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通过这次观摩学习,让我领略了各位老师丰厚扎实的基础,精湛的教学技能,幽默的教学语言,独特的教学风格以及奇思构想的教学设计,真是叫人叹服不已。
本次学习共听取了13位老师的精彩展示课及学术报告,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有以下几位老师,下面我就把本次学习的感受同大家分享一下:
通过这次学习我领略了各位老师高超的教学技能。例如:陕西师范大学大兴新区小学王传斌老师,他在讲容积和体积时,不像我们以往老师直接讲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怎么来计算,而是让学生把橡皮泥分别装进长方体和正方体中,让他们来体验和感悟:什么是容积?我觉得王老师这种不急于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好的。他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发现容积原来是容器能容纳物体的多少。还有来自杭州的刘松老师,用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一连四个为什么?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能根据一道普通的算式100-24×3,编出数学问题,真让人赞不绝口。
还有南京市北京路小学的张齐华老师,他的这节课非常朴实,没有任何课件,就用一根普通的粉笔在黑板上把认识负数这节课讲得淋漓尽致。他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负数。如:-1层、-8℃、-1849米、-2000元。学生能根据这些负数画出简单的示意图,并能指出以什么为参照物(分界线)的。最有才华的学生用“-2000元”写了一句话:“银联无银,欠钱二千。”这就体现了“生本课堂”的核心。还有一位老师是北京市昌平城关小学的柏继明老师,虽然身体行动不太方便,但是她让我看到了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她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四种蔬菜:西红柿、菜花、茄子、菠菜。让学生站到自己喜欢吃的蔬菜队子,很快学生就掌握了什么是分类;接着老师引导学生用报数方法来数数,最后老师出示了一张统计表,让学生把刚才数的数填入相对应的表格中。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统计的三个步骤:分类、数数、填表。……老师们的优点真是太多了,一言难尽。
另外,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有声有色,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我们教师讲的太多太细,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时间长了学生的思维懒惰,就不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课堂的效率自然而然就会下降。以至于到最后课堂上就没有学生举手发言了,课堂气氛变的死气沉沉。结合这次学习,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把名位老师的优点内化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让学生接受知识时“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在春风化雨中提升;在循序渐进中掌握。”
名师之路学习心得篇【2】
2016年10月27日我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礼堂参加了“解读新课标,实践新课堂”之全国小学数学课改十年成果教学回顾展望研讨观摩会。我被名师们娴熟的教学技能,鲜明的教学特色,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的感染了、熏陶了。他们精彩的课堂教学、愉快的课堂气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给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让我汲取了新课改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经验,使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潘小明校长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份纯、是一份真;刘延革老师的《数的推理》让人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强振球老师的《认识厘米》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张齐华老师的《平均数》、《确定位置找数对》风趣幽默,富有激情;贲友林老师的《找规律》表现得从容、镇定,他对学生总是循循善诱,让学生慢慢的来,慢慢的完成等等。
一、非常关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的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几位专家用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和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用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达成共识,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展示了学生所思所想、所做。是一个真实的课堂、灵动的课堂、以学论教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彰显课堂中生成的许多新资源,也体现了学生的认知差异,启发了学生更加深入全面的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二、激励性语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名师的课堂教师善于发挥倾听、梳理、激活、点拨的作用,能适时的介入讨论,又能适时把问题抛给学生,始终让问题之球在学生之间流转,以保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极大的提高了课堂中的学习效率,课堂生成千变万化,学生思考深入,精彩纷呈的回答绝不仅仅来自于个性思维的张扬,很多程度来自于教师一次恰当的引导,精彩的点拨,因此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画龙点睛”,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学生学习。
三,“深度的课堂”能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名师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投入到和教学的思考性,他们的课堂真正读懂了教材,深入的理解了教材,而且能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具有一定的深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挑战性,他们的课堂能抓住核心的教学理念,渗透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倡导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思考的学习过程。
总之,专家们用他们的幽默与智慧,给我们展示的是他们的风采,是数学的魅力,更是一种学习的享受。他们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知识不再枯燥,让数学课堂变的丰富有趣!这些课下来,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在快乐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在轻松氛围中让我们领略了他们教学的魅力,真是受益匪浅。
名师之路学习心得篇【3】
2月22号,我们一行六人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参加“名师之路”西部六省第(2)届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一共听了17节课,三个报告,最后一个报告因为要坐下午四点半的车回来,没能听成。经过三天的认真学习,各位专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教育技能、幽默的教学风格、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让我领略到名家大师的风采!下面我就把我这几天的学习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高效的的评价
听了各位专家的课,感受最深的是无处不在的高效的评价。比如:于永正老师的不留痕迹的评价。在朗读训练中,他这样评价:如:“你语气真好!”“你读的流利,既没加字也没减字。”“你是读的最好的一个,既流利又有感情,知识也很丰富。”“读中,注入了自己的全部感情。”“走进人物的内心你就能读好的。”“读书能使人聪明,越读越有味道。”“读书要学会做记号,静心读书,静心思考。”武凤霞老师极具提示的评价,她在教到“萧红在这个院子里做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用线画下来。”她发现有的孩子画了大片的文字,就说“有的同学很会画,只把什么事画下来了,不是画很多句子。”“这个同学特别会画,只画了几个词。”“这位同学很会修正自己的行为。”……有了这些高效的具有指导意义的评价,也就有了一加一大于二的高效课堂。
二、文本的秘妙
王崧舟老师通过《长城》一课关于《文本的秘妙》分析印象深刻。《望月》教学更是将其“诗意语文“的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把“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人文情怀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给我们展示了安详柔美的“江中月”;或天真,或孤独,或思乡,或欣喜,或满腹愁绪的“诗中月”;以及像天的眼睛一样的“心中月“。
武凤霞老师将茅盾对萧红的评价:“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乡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贯穿于《我和祖父的院子》全课教学,让我看到了文本无处不在的秘妙,同时也感受到了武老师深厚的文化功底。没有对萧红作品的深层阅读,没有对萧红人生的深入关注,我想,也就没有如此精彩的课堂。
三、坚持
于永正老师几十年的坚持,形成了“以学生为本,以读书为本,以创新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王崧舟老师的坚持,形成了“诗意语文”的理念;戴建荣老师的坚持,有了《浅唱低吟学古诗》;武凤霞老师的坚持,形成了“生命语文”的教学理念……
其实,看到年过古稀的支玉恒老师,于永正老师,贾志敏老师,我更多的是感动,感动于他们对教育的热爱,感动于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热爱,也感动于他们一腔热血为了孩子们,更感动于他们为广大一线教师搭建的这个急速成长的专业平台……面对年轻的教师的同课异构,年轻专家的课堂展示,我有颇多的感慨,感慨于他们的教育艺术,感慨于他们扎实而灵动的课堂,感慨于他们深厚的文化功底……
面对我的课堂,我更需要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实践,在坚持中前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名师之路学习心得三篇
第二篇:名师之路学习心得
“名师之路”学习心得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为我提供了这个学习机会,让我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教学观摩会。忙碌而充实的学习之余使我感慨万千,更多是被深深的触动和震撼,真真切切地近距离的领略到名师们的从容、睿智和风趣的一面。唐彩斌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让在座的学生和听课老师深深融入其中,久久回味。徐长青老师风趣自然、机智灵活的课堂教学语言,让课堂充满童趣和活力。牛谢礼老师风趣自然、机智灵活的课堂教学语言,让课堂充满童趣和活力。本次的培训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确实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学习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能与专家教授、优秀教师零距离接触。名师们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前沿引领,对课堂艺术的把握令人叹服。这次学习使我感受颇深,名师的课堂都有以下几个特点,也是我所受到的启发。
一、教学时语言准确规范、严谨简约。数学是一门语言精辟、逻辑严谨的学科。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接收到准确的知识和信息,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科学。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对概念、定义的讲解和运用应力求准确,不能用似是而非、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概念,讲述数学知识,让学生产生误解。几位专家的教学语言简意赅、干净利落,语言不重复罗嗦,抓住重点、高度概括,有的放矢,徐长青老师在这方面把握的相当好,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语言,准确无误的用最短时间给孩子们传递了最大量的数学信息,让我非常钦佩。
二、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学要求,专家在讲解重点、难点时采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语言,结合教学情景适时插入情趣的语言,使讲述富有趣味性。他们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知识明朗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如闻其声、似见其物”的感受。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思想,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引人入胜。教学最重要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既是一门教学艺术,也是一种教学风格,它是教师聪明才智的表现。教学中适当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可引起学生高度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消除学生的疲劳和紧张,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主义和开朗的个性。牛谢礼老师把这种幽默风趣发挥到了极致,正因为如此,整堂课气氛热烈,下课的时候不光是孩子们就是我和我们一起听课的同事也还是恋恋不舍。
肢体语言使用得当、恰到好处。当地名师的《烙饼问题》是一堂同课异构的课,与牛谢礼老师的风趣幽默不同,这位名师得力于好的有声语言,也伴随着自然、适度、得体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教学中将体态、手势、表情、眼神融入教学之中,在调控教学过程中,也和孩子们沟通了情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总之,名师们没有华丽的手段,没有夸张的表情,没有漂亮的课件,凭借设计的巧妙、用词的精辟、指导的精巧,使得简简单单的课堂绚丽多彩、精彩纷呈。经过学习我有了新的想法,想在以后的工作实施中“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学习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力。”
第三篇:“名师之路”学习心得
“名师之路”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磨子桥镇二龙完小
周 伟
2014年10月31日我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礼堂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中小学教学观摩研讨会。首先感谢学校领导为我提供了这个学习机会,让我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课改教学观摩会。本次的培训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确实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学习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能与专家教授、优秀教师零距离接触。为期三天的学习,共听取了13位老师的精彩展示课,我被名师们娴熟的教学技能,鲜明的教学特色,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的感染了、熏陶了。他们精彩的课堂教学、愉快的课堂气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让我汲取了新课改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经验,使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名师们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前沿引领,对课堂艺术的把握令人叹服。领略到了名师课堂的精彩,欣赏到了名师们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独到的见解,让我豁然开朗。刘延革老师的《认识周长》让人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特别是我感触深的是:我们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研究新课标的时间不够。我们都是描着教,这样根本教不好书。例如刘延革老师教《认识周长》一课时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认识周长,学生对周长理解的就比较深刻。刘松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徐长青老师的《数与形》风趣幽默,富有激情;结合我以前上课是我感触深的是:我把这一知识上成了找规律,没有把数于形结合好,没有把数是为形服务的,形是为数服务的结合起来。高丛林老师的《不含括号的三部运算》表现得从容、镇定,他对学生总是循循善诱,让学生慢慢的来,慢慢的完成等等。华应龙老师的《找次品》引导学生有方,对学生有耐心。
名师的课堂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点,也是我所受到的启发。下面谈谈我这次的学习感受。
一、非常关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的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几位专家用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和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用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达成共识,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展示了学生所思所想、所做。是一个真实的课堂、灵动的课堂、以学论教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彰显课堂中生成的许多新资源,也体现了学生的认知差异,启发了学生更加深入全面的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二、激励性语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名师的课堂教师善于发挥倾听、梳理、激活、点拨的作用,能适时的介入讨论,又能适时把问题抛给学生,始终让问题之球在学生之间流转,以保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极大的提高了课堂中的学习效率,课堂生成千变万化,学生思考深入,精彩纷呈的回答绝不仅仅来自于个性思维的张扬,很多程度来自于教师一次恰当的引导,精彩的点拨,因此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画龙点睛”,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学生学习。
三、“深度的课堂”能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名师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投入到和教学的思考性,他们的课堂真正读懂了教材,深入的理解了教材,而且能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具有一定的深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挑战性,他们的课堂能抓住核心的教学理念,渗透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倡导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思考的学习过程。
总之,这几天的学习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很多东西要慢慢回味,在工作中慢慢的体验、总结、应用。要上好一节课,需要教师的真功夫。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
这就是此次之行的一些感受,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第四篇:“名师之路”学习心得
西安“名师之路”教学观摩研讨会
学习心得体会
赤城小学 沈润邦
知识需要不断积累和更新,在积累和更新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善的专业知识,精湛的语言艺术,积极的生活态度„„2014年4月11日—4月13日的西安之行,使我开阔眼界,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差距,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次观摩研讨会,聚集了祖国大陆和海峡的各路名师,所授科目笼络了小学阶段的各个年级,课型更是五应俱全,堪称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营养大餐,我们的听课更是兴致盎然,意犹未尽,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和反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数学课堂教什么?
数学课堂应教给学生什么?各位名师在课堂中都有自己的诠释,学习的习惯、思考的方法和生活的态度。在名师的课堂中,我们常会听到,“坐得最端正的孩子是最聪明的”,“把你的学习用品摆放整齐”,“认真倾听”等的话语,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其实对孩子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了督导的作用。徐长青老师的简约教学,能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追溯到知识的源头,把知识由浅到深,再由深到浅,发散思维的培养,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席争光老师的可能性教学,不但教给学生数学,还教给学生生活中的可能性,如:中彩票、守株待兔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可能性都微乎其微,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要想创造更大的
可能性靠自己的双手。名师们的课堂让我深切地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
理解了“三教三不教”的真正含义。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知道“三教三不教”,那在实际教学中,你有没有认真去思考过,哪些内容学生自学,甚至不学就已经知道,而哪些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在唐彩斌老师的《三角形内角和》和徐长青老师的《平面图形的再认识》这两节课上,我找到了答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内角和180度,即使老师不讲,学生通过测量、拼凑的方法都能够学会,而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才是学生感兴趣的,能激起思维火花的东西。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学生了解掌握后,能追溯到知识的落脚点,与数字的计算产生联系,加深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源啊,同时也值得我们学习反思,我们的课堂是否缺少了这样的高度和深度,缺少了更多地学生思考。
二、研读课标研什么?
新课标的学习,我已经学习了很长时间,每次的学习对自己都会有所帮助和提高,但总感觉与自己的课堂教学有距离,不能正确地运用。在张齐华老师的《认识负数》中,张老师用一根粉笔的教学也可以把负数具体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对于正负数的分界点“0”的出现,张老师更是让学生展现的淋漓尽致。他的报告中,对教材的理解,对课标的掌握,对知识的运用,对生活的态度,无疑令人折服,他对多个版本的教学意图把握的非常精准,而我的教学中根本挖不到这么多的资源。通过听张齐华老师的报告,我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只有理论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工作中还应把课标规定的各学段、各年级的某个内容,需要学生掌
握到哪种程度,紧密地与自己所教内容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把课标与教材吃透,并加以运用。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标中提到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那么它们的联系点在哪里,怎样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在诸位名师的课堂中我找到了答案。刘德武老师的《密铺》,看似很枯燥的图形问题,却与数字、语文、生活都密不可分,无不渗透着不重复、不遗漏的思想。柏继明老师的《统计的初步知识》更是抓住一年级孩子的认真特点,从学生自身资源开发数学问题,用排队的长短来学习统计、认识统计、经历统计的过程,学生不但收获了方法和知识,而且收货了健康和习惯。诸如这样的实例在名师的课堂中还有很多,我要做的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一份思考,多一份努力,多一份执着,认真去面对自己的教学,面对更多的孩子。
总之,名师的课堂各具风采,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的钻研精神,幽默的语言艺术,自然的课堂流露,对我的感动至深至切。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一定要认真思考,不断钻研,取长补短,反思自己。相信有名师的引领,自己的努力,一定会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收获,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五篇:“名师之路”学习心得
语文“名师指路”学习心得交流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全国小学语文研讨会”,形式主要是名师公开课和专家报告,内容涉及全面广泛,让参会的广大一线教师真正走进了改革前沿的语文课堂,下面将这次学习的体会与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必须对课程标准树立足够的重视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改的目标就是要回归到这个本质上,在这种方向的指引下,我们需要做好两个转型:
1、第一个转型是要从围绕思想内容理解转变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教学过程应围绕语言文字的运用去设计和组织。
2、第二个转型是要从教师讲的课堂形态转变为学生学的语文实践的课堂教学常态。要解放思想,跳出讲读的泥沼,以一个活动组织者的身份去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等方式去学习语文。
二、语文课要向其他课程学习
1、学习内容上学英语课
在学习语言的层面上,语文和英语是有共同点的。英语每节课目标很清晰:听、说、读、写,这也是语文课改的最终。
2、重点确立上学数学课
比英语课更清晰的是数学课,或概念或习题方法,每节课只解决一个问题。语文课当然做不到,但可以把重点放在一个问题上,围绕这个重点组织各个教学活动。
3、课堂设计上学体育课
体育课——老师设计好活动,学生自由活动,只要在范围内就行。语文课也可以借鉴,每节课根据目标,重难点,设计好问题,让学生自学、合作学,老师只提取学生各种学习后还不会的或只强调重点、提炼语言就行了。这样,既做到了还课堂与学生,又给老师减了负,一举两得。
三、习作教学的问题
习作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指导时间太长,写的时间少,将大量的时间用在方法指导上,而写作方法的指导应该结合课文内容,应该是语文课的学习内容,习作课是习作方法的实践。所以,今后的语文课应少些课文内容分析,多些方法指导,让语文课有语文,作文课有写作。
四、重视阅读推广——让学生读整本书
小学阶段是孩子一生的阅读关键期,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所以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注重学生的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整本书,语文素养在日积月累的阅读中自然会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改革已经从理论落实到实际了,我们必须努力朝这个方向去迈步,回归到语文的本质中去。
小学语文组
梁鸽 201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