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心得体会汇编6篇
【篇一】
两会不仅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而且和我们民众生活质量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疫情之后的全国两会,中国未来的改革发展不经备受全国人民的关注,也受全球瞩目。
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是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的重要举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加深刻感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要把公共卫生防护网建设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到位,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要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要落实到基层,要统筹调配疫情防控力量向街道、社区、村集体下沉,推动基层筑牢疫情防控防线,确保不出现任何窟窿、任何漏洞。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集中精力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是当前紧要的任务。要全力落实好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措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扎实推进一二三产业增产增效行动,落实困难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帮扶行动,加快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和生活服务业恢复到正常水平。要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助群众解决社保、医保、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党章中把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作为共产党员的一项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当即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对社会,对经济影响愈来愈大。所以,我们要把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提高到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来认识,从而增强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篇二】
随着工作和环境的变化,我们每天接收到来自四面八方、各式各项的不同信息,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消息中准确找到我们想要的,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消息置顶。从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到现在全国两会,总有一个词,一直在我们党的“消息列表”中置顶,就是“人民”,人民的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人民需求设置“强提醒”。面对群众“消息”,有的干部选择“延迟回复”,导致群众办事“跑断腿”,有的干部更是选择“屏蔽”,导致群众办事吃“闭门羹”,而这些反应,导致政府公信力和为民服务的形象不断下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从抗洪抢险到抗击非典、汶川地震,再到今年的疫情防控,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国家信念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总是冲在最前面。不论何时,我们都要把人民需求设置“强提醒”,这样才能第一时间了解民意,才能准确找到问题根源,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帮助人民群众排解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让人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浮华虚名设置“免打扰”。个别干部在检查暗访面前选择旁门左道“刷白墙”“堆花盆”,反而对实事求是的干部嗤之以鼻,然而到头来墙倒盆砸,这是干部权力观、政绩观偏离了方向,热衷权力而不尽义务,出现临事而怯,遇事而退,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为党和人民做事,权力只能用来为民谋利。工作中,或多或少会有懈怠、投机取巧的心理,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党员干部端正心态,把浮华虚名设置“免打扰”,“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骛声华忘政事”,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坚持“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为政之道,务实担当,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中,百姓才会记在心里。
贪污腐败拉进“黑名单”。一直以来,就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的教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特别是成为执政党以来,一直以史为鉴,紧紧地抓住反腐倡廉建设。然而还是有一些领导干部“铤而走险”,经不起美色、金钱的诱惑,权钱交易,逐渐堕落成人民的罪人,面对贪污腐败,我们要第一时间拉进“黑名单”,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讲操守,重品行,处处防微杜渐,时时警钟长鸣。
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关注百姓问题,倾听百姓心声,不仅要将消息置顶更要行动在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迎着胜利的曙光,承载着人民的期望,我们更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人民的“点赞”。
【篇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但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党一直以来都传承着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的优良传统。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我们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在这个“大战大考”之年,继续传承过“紧日子”的优良传统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振精神、成长才干、增强本领过“紧日子”。
提振“艰苦奋斗”的精神过“紧日子”。“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不在于一日之锐而在于百日之坚。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扬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斗争精神,坚守各个岗位、各条战线不放松,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克服疫情防控下的各种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主动到最苦、最难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磨砺,既要敢吃苦、还要能吃苦,切实下足功夫、铆足干劲,提振艰苦奋斗的精气神过“紧日子”,坚决啃下前进道路上的“硬骨头”。
成长“精打细算”的才干过“紧日子”。会过“紧日子”,才能过“好日子”。面对全球疫情防控严峻形势,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面临巨大考验,要把日子过得紧凑些、精细些,为过“好日子”打下扎实基础。过“紧日子”不是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而是要勤俭节约,高效利用好手中的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要着力打好手中的“算盘”,事事处处做到精打细算,立足重点、关键点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将一切力量资源集中用到“刀刃上”,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确保各项政策红利人民最大化、社会最大化。
增强“担当作为”的本领过“紧日子”。艰难困苦显担当,大战大考看作为。“大战大考”之年任务艰巨、困难重重,是检验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试金石”。从党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证明,面对“大战大考”畏缩不前、坐以待毙,只有节节败退、任凭宰割,如若从容面对、机智应战,必将冲破壁垒、浴火重生。打铁必须自身硬,党员干部要在困难挫折面前越挫越勇,进一步增强挡风雨、挑重担、解风险、打冲锋的本领,用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务实的举措过好“紧日子”,在“大战大考”之年如期交上优异答卷。
党和政府过“紧日子”,人民群众过“好日子”。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心和决心,用“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篇四】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从神农尝百草到大禹治水,从后羿射日到愚公移山,从公车上书到辛亥革命,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到脱贫攻坚,贯穿其始终、传承至今的是“人民至上”的理念,而这也正是中华民族永葆生机与活力的秘诀所在。
时代在改变,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宗旨。浩荡的历史无数次证明,将人民举过头顶,时时刻刻不忘服务人民就会获得人民的认可,受到人民的拥护;妄图凌驾于人民,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就会被拉下马来摔在尘土里,遭到人民的唾弃。“可见守国之道,唯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时代赋予的磅礴力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用最新科技成果搭建起全民共享的服务网络,在每一个角落用行动贯彻“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从最细微之处彰显亲民爱民的初心,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从而造福于每一名人民群众。
梦想在改变,不变的是紧握人民的双手。古人的最高理想是“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跨过千年的风沙,今天我们的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消除绝对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踏步走向历史新的起点。不论古今,人民都是时代发出的“最强音”。尤其是今天,在这个离梦想已触手可及的时刻,党员干部驾着时代的帆船,绝不让一个人掉队,秉持着与民同行的信念,怀揣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涌动着“宵衣旰食,朝乾夕惕”的奋斗激情,乘风破浪,直抵沧海。
命运在改变,不变的是“人民至上”的理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员干部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一切行为也应对人民负责,正如本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将人民群众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就是最大的负责!党员干部要切实扛起肩上的责任,不论制定出台政策,还是推动上马项目,要多想想是否对人民群众有益、是否对生态环境有益、是否对子孙后代有益。有益于人民的,千方百计也要去实现,不管将遭遇多少坎坷;有害于人民的,无论如何也不能启动,不管会承受多少诱惑。站在人民的角度对人民负责,这才是“人民至上”理念的最生动实践。
岁月在流淌,时代在传承,“人民至上”的理念却要融进党员干部生命的每一分每一寸!
【篇五】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女排国家队队长朱婷在两会采访中说:“顽强拼搏,永不言败,是女排精神,也是民族精神。”中国女排一路走来,有过花团锦簇的“高光”时刻,也曾屡战屡败黯然退场,但几代女排人从未停止过拼搏奋进的步伐,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高歌猛进,终成国之荣光。组工干部当从女排精神中汲取养分,加强自身建设,锻造属于我们的“组工精神”,建设“铁军队伍”,打造“铁板部门”。
稳——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2019年世界女排联赛中国香港站,中国女排和意大利女排上演经典对决。在前两局输得近乎绝望的情况下,在男解说都看不到希望开始说丧气话的时候,中国女排连扳三局,实现惊天大逆转。比赛场上瞬息万变,只有头脑清明,沉着敏捷,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组织工作“事儿多责任大”,工作讲究时效性,工作量大而标准又高。党政机构改革带来新一轮的职数化解任务,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仍需提振,基层党组织“两个覆盖”还不到位……一系列问题亟待一一化解。只有遇事沉着冷静,从容不迫,方能站稳政治立场,办事有章法。“谁能够在惊愕之中保持冷静,在盛怒之下保持稳定,在激愤之间保持清醒,谁才是真正的英雄。”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面对再大困难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目光长远、求真务实,既能接受点赞,亦能接受“拍砖”。冷静决策,反应迅捷,任他时局百变,心如定海神针。
准——好钢用在刀刃上,庄稼种在节令上。女排的排兵布阵既要考虑老将经验丰富但饱受伤病困扰,体能欠佳、状态下滑的情况,还要综合年轻球员缺乏历练、技术不佳的现状,更要结合每个人的技能特点与性格等各个因素,将每个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最大限度让每个人发挥作用。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要锻造“瞻山识璞,临川知珠”的慧眼,甘为人梯,善做伯乐,提高选人用人的本领,善于研究干部综合素质和特长,通过对人才的优化整合,因材施用,真正把干部选好用好,为干部干事创业搭建“舞台”。此外,组工干部在工作中还要把准方向、有的放矢,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力度,动真碰硬,克难攻坚。要善于把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把“力”用在“点”上,从全局观察问题,切中肯綮,找准问题精准发力,真正做到纲举目张,“四两拨千斤”。
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郎平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非常努力,非常刻苦。每天完成八小时训练后还要单独进行防守训练,会流眼泪,也会抱怨。但只有这样努力,在场上才不会被对方打倒。”组织工作千头万绪,程序复杂,组工干部必须坚定信念、不能松懈,有一股子狠劲和韧劲,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咬定目标不放松、精准发力,锲而不舍,一锤接着一锤敲,不怕吃苦受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以“五加二”“白加黑”的恒心,锲而不舍将工作落实到位,就像朱婷在对阵日本队时,声嘶力竭的一声“拿回来”!组织工作可能涉及利益调整,障碍多、阻力大,必须敢抓敢管、迎难而上、敢于碰硬。要有不避险、不畏难的劲头,敢啃硬骨头,刻苦钻研业务,着力提升系统化思考能力和专业化工作能力,不断炼造过硬本领,淬铁成钢。再苦再累,组工干部都应当咬紧牙关铆足劲,硬着头皮向前冲,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攻坚克难的力量解决好每一个问题,做好每一项工作,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时刻谨记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篇六】
近日,有公众号发布:民法典与“小明”的故事,在网络上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故事用插画文字的形式展现了民法典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点点滴滴,通过“小明”的成长展示民法典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程,深刻反映出“人民至上”的幸福感、获得感。
民法典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翻开历史的画卷,从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一部“法”的诞生伴随着中国社会60多年跌宕起伏的发展,伴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以“人民至上”绝不动摇,为“人民幸福”保驾护航。
从呱呱坠地到耄耋之年,保障一生无止境。故事的主人公“小明”未出生时,“还是个胎儿的他,也有继承、接受赠与等权利”,把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个体。“那一年,小明60岁”,民法典草案人格权编:“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的,该自然人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决定捐献,决定捐献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到“小明”80岁时,民法典草案继承编:“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一字一句深含为民本色,“生命至上”是民法典从诞生起便与生俱来的温度,也是“人民至上”的最有力度的说明。
从生活的鸡毛蒜皮到人生终身大事,更新服务零距离。从生活中的充值、“霸座”到结婚登记、夫妻债务等,从细节中为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米袋子”保驾护航,为人民群众打开幸福之门提供有力保障。
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义环境。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加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变化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驱动下的创新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从“小明”懵懂时为游戏充值,再到初入社会时网贷平台的“利滚利”,再到见义勇为时不慎造成的损害,再到接到无数垃圾短信的维权,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却记录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展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体现了中国社会矛盾的转化过程。在“小明”生活的点滴中,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情怀,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果展现。民法典让社会更加公平发展,让群众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
时过境迁,生活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生活进步得益于科技发展,民法典为中国创新创造保障开路。民法典也是市场经济基本法,伴随着民法典的不断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制度优越性不断显现,“中国名片”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中国车、中国桥、中国路等“中国奇迹”,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的发展。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汗水创造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一跃而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果来之不易,其中和谐安定、科学规范、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是关键,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体现,为中国创新创造提供了不断成长壮大的优渥环境。“小明”的成长记录中国法治改革历程,彰显“中国之治”的力量,一部民法典,一生守护的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