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闽都社区党建总结
2011年上半年闽都社区党建工作总结
根据会议要求,现我就2011年上半年闽都社区党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做好组织建设,夯实党务基础;
今年上半年,我闽都社区党委继续加强社区党委班子思想建设,提高班子凝聚力,进一步深化党务公开制度,将社区党委的每一次学习内容、会议核心、党费收缴、党员发展等情况,及时如实的公布在社区党务信息公开栏上,实行公开承诺制。定期向党员群众公开为民办实事的进展情况,实现党务工作透明化。有的放矢,调动社区党委班子成员的集体智慧,同心协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于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顺利完成了下设4个党支部的换届工作,将党性强、能力强、熟悉党务工作、热心服务居民群众的党员选进社区党组织班子,从而进一步优化社区党委工作者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切实提升基层党建战斗力。春节期间,社区党委组织新一批党支委成员走访慰问辖区困难、生病党员10人,送去党委的新春祝福及慰问金、慰问品。同时,今年4、5月,应上级部门要求,我社区党委先后顺利召开党员大会完成了“一先两优、四个一百”推荐工作以及区、街党代会人员的推选工作。并定期组织社区党员进行党内评议,虚心接受社区每位党员群众的监督、指导,营造良好的党内外民主环境。从而进一步深化党员民主权利,让每一位社区党员都能积极得参与到文明和谐的社区建设中去。另外,今年上半年,我社区党委积极与辖区非公企业沟通交流,目前正积极洽谈东讯非公党支部相关事宜,争取在七一前顺利完成非公支部的建立工作,为建党九十周年献礼。
二、借助共建优势,促进党建提升;
依托社区共建单位良好的优势,深入开展红旗党委的创建工作。今年上半年在社区党委的牵头、协调下,分别与省科技馆、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市林业局、区人大机关党支部等6个机关党支部签订了共建协议。社区党委以此为契机,下大工夫在“共建”上做文章。共建单位也在各自的优势及能力范围内从不同方面给予了社区大力的支持。今年4月,社区党委与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于古乐路上新添共建宣传栏一处,定期为辖区适龄待业人员提供就业、创业信息;5月中旬我社区党委携手鼓楼消防中队,为辖区困难学生郑楷、困难家庭吴冬梅牵线搭桥,结对帮扶,送去慰问金、慰问品,积极努力形成长效的帮扶机制;6月初社区党委拟与区人大办公室开展”粽叶飘香邻里传,爱心传递百家行”活动,与社区党员们一起包粽子、煮粽子,共度端午佳节。并走访慰问社区生病、困难老党员,为他们送上“爱心粽”,传递党对他们的关心。同时,我社区党委还以文明创建为契机,党员三对三服务为平台,积极引导机关在职党员下社区。并拟于6月3日下午结合周末卫生劳动,于林业局宿舍内开展一场以“共创文明,共享文明”的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切实将辖区内的有效资源积极地引导到社区党委的建设中去,相信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和参与,社区党建工作将会更加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三、发挥党建龙头,带动各项发展;
紧密围绕社区党建“135”工作模式,发挥社区党建核心作用,带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今年3月,我社区党委积极选派社区党委书记参与鼓楼区妇联举办的巾帼建功20周年演讲比赛,荣获三等奖。并在妇女节期间,社区党委结合社区计生在古乐路上开展了
一系列的活动,推进社区妇联工作:发放计生药具、开展“生育关怀”,关爱贫困母亲、救助贫困女孩等。并于五四期间组织辖区青少年前往省科技馆科学探索宫,开展以“携手同创,探索科学奥秘”为主题的团日活动,让辖区青少年在娱乐活动中增长科学知识,感悟科学魅力。工建方面,社区党委积极响应区委号召,认真走访辖区企业,做好企业摸底和和谐企业签订工作,按时完成上级的指标任务。
四、总结半年工作,思考未来发展;
社区工作,民生为先。民生工作始终是社区党委工作的首位。我闽都社区党委始终围绕“五在社区”活动主旨,以党建“135”工作模式为基准,大力推进社区基层党建创先争优。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三支服务队伍,发挥党员在服务发展、服务居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福州市创建文明城区的中心工作,积极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深入辖区新村楼院家庭、沿街店面、辖区单位发放入户文明宣传单,带头清理背街小巷、小区庭院、沿街商铺卫生死角,定时定岗清理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倡导社区居民文明健康生活。今年4月,由社区党委牵头,积极联系区建设局,为柳前一支弄居民免费疏通地下管道30米,在雨季来临前降低了内涝隐患,确保居民生产生活安全。
总之,我闽都社区党委这半年来,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距离一些优秀的社区党委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年下半年,我社区党委将把社区党建的重点放在突出党建特色的工作上,做好“共建、共享”,及时总结社区党建工作,与时俱进,努力将社区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其它各项工作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水部街道闽都社区党委 2011年5月29日
第二篇:闽都文化研究会
2011年4月15日下午,在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在福州人民会堂隆重举行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近200位从事闽都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庆贺闽都文化研究的这一盛事。大会通过了《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并在第一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常务理事会,选举原福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练知轩同志为会长;高翔、王聪深、赵麟斌、徐杰、林山、陈章汉、王华南同志当选为副会长;王华南同志当选为秘书长;大会通过了副秘书长名单。大会还聘请省级老领导何少川、黄瑞霖、黄贤模;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袁荣祥,副省长、市长苏增添;省政协副主席叶家松、张帆;市委副书记周宏,市委常委、副市长、宣传部长朱华为闽都文化研究会顾问。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袁荣祥和副省长、市长苏增添的委托,市委常委、副市长、宣传部长朱华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对各级领导和在榕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广大专家学者对闽都文化建设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她希望研究会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当前中心工作,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具体工作计划,分门类、分阶段推进闽都文化研究;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优势,凝聚各方研究力量,不断推动研究工作走向深入;要努力搭建广阔交流平台,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推动闽都文化研究事业繁荣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
当选会长练知轩在讲话中指出,闽都文化研究会在筹备过程中,市委袁荣祥书记亲自过问,何少川、黄瑞霖、黄贤模等老领导提出十分宝贵的意见,许多热心闽都文化的省、市专家也悉心予以指导,提升了研究会的站位。练会长回顾总结了近年来闽都文化研究工作情况,指出近十年来,闽都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研究成果不断呈现,资源共享不断扩大,闽都文化的影响力日趋扩大。练会长强调,闽都文化研究会成立后,将按照省委、市委关于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总体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抓好规划制订和组织实施,提倡学术民主,促进百家争鸣,稳步推进闽都文化研究,为塑造福州城市形象和人文精神、提升福州文化软实力服务。研究会近期将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对照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订闽都文化研究5年规划;二是组织研讨闽都文化的核心内涵、主要内容,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三是启动闽都文化研究系列丛书的编撰工作;四是举办《闽都别记》出版100周年大型学术研讨会;五是逐步建立闽都文化研究资料库,办好《闽都文化》刊物和《闽江学院学报》闽都文化专栏,创办闽都文化研究工作通讯。研究会成立大会在热烈隆重的气氛中胜利闭幕。
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共吸收首批团体会员23个,首批个人会员171名,选举产生理事67名,常务理事31名。研究会成立后,不断有教授、专家、学者和热心闽都文化研究的人士来电咨询,表示愿意加盟研究会,合力打造闽都文化品牌。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研究会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专家学者的倾力支持下,闽都文化研究会必将收获累累硕果。
4月19日上午,练知轩会长主持召开闽都文化研究会成立后的第一次会长办公会。会议研究了闽都文化研究会领导的分工。决定设立学术委员会、评审委员会、专家库。另设秘书处、学术部为研究会内部办事机构。
学术委员会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学术规划、计划和研究课题、项目活动方案进行研究论证,并提出意见,对委托研究、撰写的团体或专家提出建议,指导开展学术研讨交流活动,组织开展学术成果转化工作等。
评审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对学术研究成果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
专家库主要职责是集合一大批专家、学者及专门人才。供学术委委员和评审委员会调配使用。
秘书处主要职责是办文、办会,资料库管理,办好刊物、通讯,做好经费筹措、使用和管理工作、做好为会员和专家库的服务工作,做好后勤和安全保卫工作。
学术部主要职责是负责起草和制定五年规划、计划,提出研究课题、活动项目计划并做好前期工作,抓好课题和项目确定后的跟踪服务落实工作,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学术成果转化的具体工作,做好学术委员会和专家库的服务工作。
在练知轩会长的领导下,研究会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第三篇:社区党建总结
街道地处市区中心,辖区面积1.48平方公里,1.14万户,3.97万人,设6个社区居委会,8个党支部,党员156名。近几年来,街道党工委按照省、市、区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夯实党在社区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为城市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以争创街道社区党建“红旗”为目标,深入开展“三凝聚”(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街道、社区好班子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提升了社区党建工作水平。2001年以来,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江西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江西省先进基层党校”、“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连续7年被区委评为“先进基层党工委”、连续7年获“街道两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第一名”;创建“星级社区”4个,国家级文明单位1个,省、市、区级文明单位65个,“五好”文明家庭2000余户;长岗岭社区居委会主任谢小英被中组部、民政部授予“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班子,强队伍,让广大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内聚力、向心力
在争创活动中,我们以“三凝聚”活动为载体,着力建设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团结有力的街道社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增强了党组织的内聚力和向心力。
首先,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对街道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设立“一办一部五科”(即,党政办、人武部、社会发展科、市政管理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科、社会保障科、经济发展科),内设机构裁减了41%。行政人员采取“清退、归位、分流本资料权属转载网络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转载网络、离岗”等办法,进行优化精减。同时,成立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三个事业单位。为了让居民依法参与管理和监督,在街道社区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共设立公开办事栏37个,公开内容20多项。通过改革街道内部管理体制,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其次,强化班子自身建设。我们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三凝聚”活动的全过程,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紧密联系街道党政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执政能力“五大建设”实际,查摆问题,研究制订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党工委、办事处议事和决策制度,增强了班子的团结和活力。建立了班子成员联系社区工作制度,班子成员经常深入社区了解民意,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每月在社区工作时间都在10天以上,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同时,为了打造一支高素质、高品位的社区干部队伍,我们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6名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社区干部,组织他们到上海跟班学习,进行重点培养。
再次,搭建党员活动舞台。通过建立党员活动室、流动党员服务站、党员责任区等活动阵地,以及开展社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一帮一”、“为党旗增辉、为社区奉献”、“帮贫困、聚民心”和“五个一工程”(即:出一个好主意、做一件好事、包一个楼道、管一块绿地、献一份爱心)等一系列活动,组织党员投身社区建设,在全街道形成了“党员带头、人人参与”的良好风尚。去年以来,共组建“一帮一”结对帮困扶贫工作组24个,为孤寡老人购物500余件,走访慰问困难户300余次,做好事200余件;建立党建工作共建点18个,党员责任区18个,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7支,有66名无职党员上岗参与设岗定责活动。党员在社区建设中思想上的导向作用、服务上的带头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二、抓服务,上水平,让居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得到最大实惠,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吸引力
我们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立足点,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精心构建社区服务网络,切实解决居民实际问题,让居民群众成为社区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增强了党组织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第一、构建社区服务网络。街道党工委在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投资10多万元,对先前封闭式的办公场所进行彻底改造,将党办、计生办、法律服务所、民政所、文化站等职能部门全部集中,率先实行“一门式”办公,并设置了咨询服务台,开通了服务热线,为便民需求提供“三全式”(全天候、全方位、全程式)服务;同时,投入近百万元,相继建立了7个社区服务中心、7个劳动和社会保障所、7个老年服务中心、7个创业服务中心以及21个便民服务网点。街、居社区服务中心(站)与区社区服务中心联网,构筑了区、街、居三级服务网络,服务内容涉及家政服务、家电维修、职业介绍、房屋租赁等项目20多个,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群众,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
第二、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我们始终坚持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民心工程来抓,在辖区内大力开展“三能”(提高社区干部就业服务能力、下岗人员就业创业能力和进城农民务工经商能力)建设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依托各社区创业服务中心、再就业技能培训学校,开展再就业、创业培训工作。去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32期,参加培训7600人次本资料权属转载网络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转载网络,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176人。长岗岭社区还与株州大学联合创办了社区株大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每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500余人次。建立了劳动力资源库,并与42个辖区民营企业建立了劳动力供求网络,及时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目前,有36名下岗失业人员在国光、万家福等民营经济组织中就业。同时,鼓励和引导下岗人员兴办社区服务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下岗职工史建平,在街道社区的帮助下,创办了“帮助下岗职工连锁服务社”,带动了15名下岗职工再就业。
第三、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在抓好社区就业服务的同时,我们还把社区服务的领域延伸到社会公益事业。一是大力实施社区环境。在辖区内全面实行“门前三包”、垃圾袋装责任制,每月组织两次对单位、门店“门前三包”及单位、庭院“门内达标”进行检查,整顿“四占十乱”现象;筹资近20万元对辖区内4条道路进行硬化、美化改造,开展“居室美化、阳台绿化、楼道净化”活动,有效地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先后组建保洁队15支,垃圾清运组17个,拆除小街小巷违章建筑73间。二是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经常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与辖区112个单位和商业网点签订了综治责任状,组建了义务治安巡逻大队6支,义务治安巡逻中队33支,综治室、警务室8个(其中民营企业2个),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综治进民企。同时,组织开展了经常性的法律教育和咨询,共开展法律咨询110余次,调解民事纠纷23起,成功率达100%。
三、抓协调、聚合力,让社会各方在社区建设中贡献力量,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渗透力
为了有效地把党的工作和党的活动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我们不断创新领导方法和工作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领域,积极协调各方利益,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增强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1、建立多方参与机制。面对“四个多样化”的新形势,我们坚持以社区党建统领社区各项工作,建立了多方参与、资源共享、有效互动的工作机制。街道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各社区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实现党对辖区内各个领域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同时,健全了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事务协商委员会、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等广泛参与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积极性,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驻区单位党组织广泛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2、开展社区集中共建。去年,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创造性地推出了集中共建城市社区新举措。我们抢抓机遇,及时把社区中亟待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梳理出来,积极动员和协调76个驻街单位参与社区共建。在共建单位的帮扶下,我们群策群力,争取共建资金130余万元,在8个月的时间内解决了多年来制约社区发展的办公和服务设施用房问题。目前,6个社区的办公和服务设施用房平均面积由原来的71平方米增加到233平方米,并装修一新,社区办公条件得到彻底本资料权属转载网络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转载网络改观。共建,不仅改善了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而且增强了驻区单位、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与此同时,各共建单位还注重发挥各社区的优势,帮助社区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业型”、“生态型”等特色社区,广场社区充分发挥辖区内人民广场、文化广场等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创建“文化型社区”;长岗岭社区针对驻区单位、企业比较多,突出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着力创建“创业型社区”。目前全街道六个社区均形成了“一居一特”创建格局。
3、浓厚社区文化氛围。我们通过整合街道辖区内各类学校、文化场馆、体育设施等文体资源,搭建每个单位、每个市民都能参与的活动舞台,每年组织举办2场100多个辖区单位参与的文艺汇演,开展1次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去年以来,我们还组织开展了“'三个代表'进社区'五老'宣讲团宣讲会”、“双休日学习课堂”、“社区学习超市”、“社区理论演讲和咨询会”、“社区终身教育节”等群众性学习活动;组建了合唱团、舞蹈队、秧歌队、木兰拳剑、京剧协会等文体队伍32支,做到周有广场文体自演、季有庭院文体自乐,年有辖区文体赛事,节有欢歌庆典。长岗岭社区荣获全省“亿万妇女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广场社区组建的“百姓乐园”坚持每晚在文化广场演出,参与的居民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歌声嘹亮,激情飞跃,场面十分热闹,省、市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社区文化活动,既展示了社区居民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理想的内心世界,又成为党联系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第四篇:社区党建总结
南二社区2013年党建
工 作 总 结
XX社区党委在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扬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解放思想,与时惧进,以全区“联社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契机,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社区服务为抓手,以综治稳定为大局,以社区共建为纽带,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提升社区各项工作的服务水平。我社区于2011年底成立了党委,下设三个党支部,分别是XX、XX路和XX路党支部,社区直管党员149人(其中男党员91人;61.1%;女党员58人,38.9%);(退休党员:78人,52.3%;在职党员4人,2.7%;下岗失业党员:17人,11.4%;学生和复转军人党员:40人,26.8%;居民党员:8人,5.3%)。社区党员平均年龄52岁。
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以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1、抓思想载体,营造浓厚的社区党建工作氛围
XX社区党委广大党员以崭新的精神风貌、饱满的政治热情和主人翁姿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积极性,及时转变观念,转变作风,增强党员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大局意识、团结意识,更好的服务于群众。在职党员立足本职岗位,退休党员认真充当邻里纠纷调解员、方针政策宣传员、计生信息反馈员。切实起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根据社区建设的实际,正确树立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类组织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引导社区全体成员从传统的观念中走出来。树立“我为社区作贡献,我与社区共发展”的全新理念。社区党委也注重自身建设。为政之要,善于用人。举贤任能是事关社区发展的大计。今年六月,根据党员的能力、特点和居住地,重新整合了XX西区、XX路、XX西路3个党支部,配好支部班子成员,由6-8人成立一个党小组,各支部根据年龄机构的合理搭配,使其支部班子更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各支部党员每月按时参加组织生活。特别是对生病住院的党员,支部也要组织前去看望慰问。建立社区流动党员服务站,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对外出党员、生病在床党员的采取信件、电话、手机、网络等信息加强联系,了解其思想状况,让他们感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
2、抓组织载体,促进社区党建各项任务的落实
建立完善各项党建机制,党委会议事制度。我社区党委对辖区单位、支部、居民下发了对XX社区党委班子成员在效能建设中学习整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在今年“七一”建党节之际,南二社区党委组织举办了一次党员书画展、下象棋比赛等,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参加的居民很多,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在社区群众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抓工作载体,构筑社区党建工作网络体系
社区党委坚持把党建作为社区建设的龙头,紧密结合上级提出的“社区党建全覆盖”的工作要求。社区党委对每个支部都下派了党建指导员,帮助建立完善各项党建制度。社区党委现有党员人数149名,根据党员特长组建自愿者队伍1支。在特殊时期、困难面前、安全稳定工作中社区的在职党员冲在前线,站在前沿,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各项急、难、险任务。
4、抓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社区党委所属三个支部149名党员,党支部书记和支委成员都是党员中推选出来的优秀同志担任。各支部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深入推进,整改了存在的问题,2个较差党支部通过“撤、并、转”得到落实。各支部组织制度、基本信息健全、每月坚持组织生活学习,日常管理规范有序,开展活动有记录,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积极配合社区党委参加一系列公益活动,起好了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各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学习制度。为调动党员队伍在各自的工作战线发挥积极作用,我们丰富组织生活形式,组织党员开展网上思想交流活动,谈党建、谈社区发展、谈建言献策,把因工作忙未能来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吸引到网上学习中,完善了内部管理。二是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为题的岗位示范活动。社区党员亮明身份,开展设岗定责承诺、结对帮扶困难居民、参加公益志愿服务等。社区党员心理都装有百姓,处处为民着想,服务第一的理念已深深扎入社区党员的心中。三是开展“雷锋在我心中”活动。社区党委利用学雷锋日活动,组织各支部党员参加为困难老人做好事、扶贫助困、公益性义务劳动。今年3月5日三个支部分别上门慰问困难居民5人,56名党员参加了学雷锋义务劳动。四是开展“我为社区绿化出把力”活动。今年3月和5月组织党员36人次,对无人管理的小区绿化带拔草300余平方米。
二、以“双联”行动为契机,不断夯实群众基础
社区党委组织在职党员开展“双联”行动,深入楼院和居民家中,开展民情访谈、政策宣传、就业培训和平安家庭创建等,确保帮扶举措落到实处。广泛宣传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城市低保、廉租住房和劳动就业等惠民政策,积极开展送政策(送信息)、帮信心、帮就业、帮看病、帮上学的“一送四帮”活动,把“双联”行动与星级就业社区创建结合起来,主动为居民搜集提供劳务就业信息,联系用工单位,提供劳务服务。与创先争优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结合起来,深入帮扶对象家中认真听取贫困群众的意愿和诉求。与平安家庭(楼院)的创建结合起来,对苗头性、倾向性强的问题做到早反映、早处理。
三、关爱“空巢老人”,体现党员新风尚
在职党员积极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活动,建立了“空巢老人”信息库,完善老人的子女情况、既往病史、服务需求等资料,健全服务反馈机制,实现动态追踪管理;通过发放“爱心”服务卡等方式,为老人提供应紧急救助服务;整合社区资源,鼓励理发店、超市、药店、邮局等生活服务网点为“空巢”家庭老人提供更多优惠服务;依托老年人活动室、老年健身活动设施,组织“空巢老人”开展体育、文化娱乐等群体活动,丰富老人生活。
社区通过党员活动室、流动党员服务站、党员责任区等活动阵地,以及开展社区在职和退休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一帮
一、为党旗增辉、为社区奉献、帮贫困、聚民心和五个一工程(即:出一个好主意、做一件好事、包一个困难户、管一块绿地、献一份爱心)等一系列活动,组织党员投身社区建设,在全社区形成了党员带头、人人参与的良好风尚。
XX社区
二0一三年十二月十八日
第五篇:社区党建总结
南关社区党建工作总结
张家畔镇南关社区地处靖边县城南郊,辖区范围东至芦河以西,西至长庆路,南至南环路,北至西大街,占地面积4.04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12155人,流动人口9800余人,社区有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54名,有居民自治小组12个,现有工作人员11名。目前,社区党支部能够按照镇党委的统一要求,完成支部的日常党建工作任务。但由于此项工作起步较晚,社区党建工作还不够规范,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社区经济建设和城镇建设发展的要求。
一、社区党员概况
南关社区党支部有常住党员54名,其中男性党员18名,女性党员39名。按职业分类:退休党员4名,下岗失业党员1名,在职党员4名,社会其它行业党员46名。按年龄结构分类:60岁以上的党员9名,40-60岁的党员8名,40岁以下的党员37名。按文化层次分类: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10名,高中专文化程度的党员42名,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2名。党员中最大年龄的84岁,最小年龄的23岁。党支部在掌握党员的基本情况后明确了党员在各行业的地位,发挥党员在社区党建和社区建发展中的作用。
二、社区党建工作主要做法
根据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我们加大了社区党建工作力
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强化教育管理,精心打造一流的班子和干部队伍
按照县委提出的“建一流的社区、带一流的干部队伍、创一流的工作业绩”要求,我们始终把打造一流的社区班子和干部队伍作为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突出抓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根据干部梯次发展的要求,张家畔镇党委把2名政治素质高、年富力强的工作人员调配到社区班子、从大中专毕业生中和镇政府干部中选拔了一批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极大地提高了社区班子的战斗力,优化了干部队伍知识、年龄结构。二是加强学习培训,着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每年分期、分批对社区干部轮训一遍。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组织社区干部参加党校举办的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的专题培训班学习。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广大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三是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工作规范化运作。社区各项工作实行责任制,年初制定责任目标,层层签订责任状,年终进行考核奖惩,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运行机制;在政务上推行公开制,对社区低保、公益性岗位和发展党员等重点工作予以公示,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在服务上实行承诺制,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工作定时限、定质量;在接待上实行首问制,来访有登记,接待有人员,严格按制度办事,规范了社区干部的工作行为,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规范开展。四是加大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保障力度。在社区建设中,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使社区成为能够施展自我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
(二)创新机制和载体,积极探索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为适应“单位人”变成“社区人”、大量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走进社区、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的实际,我们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从创新机制载体入手,对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创新管理机制,对不同类型党员实行分类管理。对在职党员通过一手抓服务,一手抓发动,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双向认识、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引导在职党员深入地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和管理,拓展党员活动空间,使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健全了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党组织向居民小区延伸,以小区为单位,建立了四处流动党员联络点,由优秀的流动党员担任小区组长,对流动党员实行建卡造册登记,专人联络,定期回访等制度,有效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服务联系。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三找”活动,每月坚持组织全体干部深入各居民小组,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通过印发公开信和进行定点接纳、上门寻找、单位反馈等方式,对社区内流动党员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共接受8名流动党员。二是创新活动载体,为党员发挥模范作用搭建平台。我社区推行了支部、党员承诺制,签订了《党员承诺书》,使党员做到了年初有承诺,年终有兑现。社区支部书记闫玮同志实现了她年初的承诺,帮助困难党员张兆娥找到了工作;为“困难户”王媛母子三人解决了最低生活保障金。我社区共有党员31名,其中60岁以上的就有9名,我们通过到户学习,让他们在家庭中、邻居中以及周边的人发挥他们的余热;让60岁以下的党员在他们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先进性作用。有力地推
动了社区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在生财巷硬化过程中,老党员白生财、柏岱峰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带头入户宣传政策,积极配合工作组做群众工作,三天内收取巷道硬化集资款14.1万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促进城乡党建的双向互动共同发展,积极实施“能人兴村”工程
社区党支部以建设创业型村干部队伍为目标,学习城市先进管理理念,改进农村工作方式方法,开展组织生活联谊会、党课互讲等城乡互动活动,加强城乡交流,共同培养农村干部队伍。积极实施“能人兴村”工程,教育引导务工能人返乡任职,经社区党支部思想教育,务工经商能人李军返回柳湾担任村支书,为柳湾村打坝两座,深水井一眼,修了两座桥,并修了10公里的油路,硬化村小组的6公里道路,改变了家乡的面貌,带领家乡人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四)强化社区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们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健全三级服务网络,组织开展了系列便民利民活动,着力解决社区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是健全就业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就业援助工作。目前,社区共建社区服务点5个,围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充分利用县就业指导中心、镇劳动保障所、社区服务站、社区“4050”服务社开展了劳动再就业服务和家政服务,开发就业岗位120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52人,其中“4050”人员54人,零就业家庭50户。小额担保贷款27万元,开展创业培训91人,办理居民医疗保险8131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7户,贷款金额达46万元。
对197名失业人员进行免费创业培训,其中有188人取得结业证书。年初为1784人次免费进行求职登记,职业介绍成功1700人次,劳务输出1400人次,有组织输出达300人次。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过程中,为203名企业退休人员建立档案,发放信息服务卡203份,组织培训劳动者327人。连续两年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充分就业先进社区”。
二是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想方设法扶持弱势群体。社区积极开展“零就业家庭”、“特困户”和“下岗失业人员”申报及入户调查工作,通过走访、调查和审核,确定了社区“零就业家庭”若干户,办理了养老保险543户,低保户263户,大学生临时低保118户等。
三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围绕丰富社区居民生活,开展庆“五一”、“五四”迎奥运居民运动会;在“九九重阳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积极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去年以来,社区共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30多次,极大的丰富了社区居民生活,营造了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区生活氛围,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亲和力。2008年社区夕阳红文艺队在庆祝第二十个老人节文体活动中获得县老龄办、老体协、老干局、体育办颁发的优秀组织奖。
三、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社区党建工作有新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党员年龄老化,模范作用“难发挥”。目前,社区党员中,60岁以上的老党员将近占40%。这些老党员有些身体状况差,“身不由己”,无法发挥模范作用。社区党员年龄老化原因是新党员
发展少,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至2011年9年间,发展社区党员不到30名。
2、社区工作人员待遇低,集体经济基础较差。社区开展的多是公益服务活动,为社区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服务,这需要强有力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而我社区工作人员工资低且无任何补贴,经济来源少,资金短缺,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
3、社区党建财力、物力投入不足,远远达不到社区党建工作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第一,社区党支部活动场所缺乏,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无经济来源,没有经济基础。第二,近几年来,社区承担着大量的政府职能,但没有相应的财力、物力支持。
靖边县张家畔镇南关社区
2011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