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滩假日酒店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外滩假日酒店年度工作总结报告------2011年12月15日在酒店员工大会上 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的会是酒店与各位沟通的大会,又是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大会。
过去的一年,酒店在探索中前进,在开拓中进取,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酒店去年开业时,正好是“沐川首届竹乡文化旅游节”,酒店圆满的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宣传部安排的接待任务,接待有著名的相声演员冯巩,男高音著名歌唱家廖昌永等明星、演员,并获得了各位的一致好评。在这一年里,我们还获得了团委颁发的“青年文明号”的称号,县妇联颁发的“巾帼文明岗”的称号,同时还是文明服务的示范窗口。过去的一年是可喜的,同时也有多方面的收获,与县接待办,县局级机关、各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且接待了社会各界人士,稳定了很多长期消费客户,酒店已收获了许多有用的信息。这一切都离不开酒店所有员工辛勤工作和努力,在成绩面前,我们也看到工作中许多不足的地方:1,仪容仪表,接待招呼客人还没有形成标准化。2,在服务方面不积极,主动,微笑服务工作完全没有做到,3,各部门管理制度还没有健全。4,茶品和菜品的推广工作基本没做。5,对酒店物品,食品的维护,节约等工作不到位。6,员工互相之间缺少团结互助的精神等一一列举还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任务还很重,许多工作还需要开展:1,完成“青年实习,见习基地”建设。2,完成“卫生A级的标准”的评定。3,酒店星级的评
定工作。4,建设一套完整的员工标准化服务培训机制。5,各部门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权力不大于制度,制定“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企业管理制度。6,加强员工队伍的建设,全体员工树立微笑服务思想,同事之间微笑合作,微笑沟通。7,把出品品种做好,做好营销、宣传和推广工作,做到人人都是营销员、宣传员,做到稳住老客源,不断开拓新客源。8,员工服务思想、理念不断提高。
酒店行业就是高标准,高要求的服务行业,酒店本质上是“人”的行业,从服务的提供者(酒店)到服务的享用者(客人),都是一个大写的人格化的酒店空间,构筑了两者之间共同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待客为尊。
酒店服务就是“服”从客人要求的事“务”。酒店服务就是一种始终站在客人的角度思考——设计——提供——评估服务的主观性服务。它的原理可以这样勾勒:事先预料——事中控制——事后补偿。酒店服务的本质就是“顾客的满意度”,离开了顾客的满意度就无所谓服务的存在。
酒店的服务诉求“规范”,个性服务讲究“定制”满意服务追求“极致”,当“圆满,美好”得到顾客认可时,代表一个酒店走向成熟。
我以及我们董事会,希望将我们的酒店更快走向成熟,将外滩假日酒店做成精品式服务酒店,虽然我们不是最大,但是,我们是服务最好,思想最前沿,员工最快乐,精神最饱满,是客户最喜欢的温馨家园。各位愿与我们同行吗?
有人说“心有多大。舞台便有多大”,成功永远属于心怀梦想且
矢志不移的为之去打拼,去奋斗的人们。
我们拥有着更大的梦想,我们期待着荣耀的出现……
谢谢大家!
2011年12月15日星期四
第二篇:外滩故事
外滩故事大纲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5日 10:1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这是外滩160年的历史。没有一个人物能够贯穿始终,于是主人公便只能是外滩自己。在影片中,他将化身为一个历史老人的画外音,见证下面的故事,也见证故事里包含不下的更大的外滩。在他眼中,各种人物从这里登场,在上海的十里洋场展开自己的人生之剧,关于金钱,关于事业,关于爱情,关于历史的戏剧。于是,外滩的故事分为四幕,好似一部经典的四幕戏剧一般起承转合,它是外滩的初建、繁华、战乱与重建。
第一幕
(1854年~1899年。外滩开埠,租界建立。来到这里的第一批人可以被称为拓荒者,外滩成就了他们,他们也影响造就了外滩。这一幕是关于财富的故事。)
1854年,一艘客轮正从香港驶往上海。在经历了风暴、搁浅甚至流落荒岛之后,本来一个月的旅程走了三个月。船上有一位19岁的年轻旅客,他只是为了一个使馆翻译的职位来到中国,而此时已经被晕船和迷航折磨得痛苦不堪,恨不得马上回家。他不会想到,他在这里实现的将远比梦想的多得多——他将成为掌管中国海关50年甚至对中国近代化进程都产生影响的人物。
赫德(Robert Hart)怀出人头地的梦想,踏上外滩。
在这里,他见到了时任英国领事的阿礼国(Rutherford Alcock),第一次感受到租界——这个国中之国。随后,赫德作为领事官员被分配到了宁波,在那里,他学习中文。同时,作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又挣扎在信仰与情欲之间,他有了一个中国情人——阿玉。喜欢记日记的赫德将他们认识头两年的日记全部销毁了,直到1857年,他才打消了抛弃阿玉的念头——随着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的出生。同样在这一年,第一幕的另一个主人公叶澄衷还只是外滩的江面上一名划着舢板兜售杂货的小工,他将要遇到一件彻底改变自己命运的事…… 一个雨天,他像往常那样摇着舢板把一位英国商人从浦西送往浦东。英商下船的时候却将装满外币和文件的皮包遗失在叶的船上。当他发现并急忙赶回码头的时候,看到叶澄衷竟在原地抱着皮包等他。那满满一皮包的外币足够让叶澄宗回老家摇身一变成为小地主,但他选择了归还。叶澄衷甚至没有接受英国人表示酬谢的钞票,但他得到了更多——英国商人的信任
和一个建议——因为外滩各种轮船的增多,维修需要配件,英国人建议他做小五金生意。这让他从此找到了自己的财富之路。
也许是因为有了中国情人,赫德比他的英国同事更熟悉中文,也更了解中国人。这使他在中国的官场左右逢源。1863年,29岁的赫德在替清政府购买炮舰的事件中,成为受益者,取代他的前任,成为中国海关的总税务司。他带来了与清政府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使得海关成为高效廉洁的部门,很多制度甚至影响至今。更难得的是,他一直把自己当作一名中国政府的雇员,全心全意为它工作。
活跃的鸦片贸易正把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资金快速集中到这里。这给赫德的税务工作提供了绝好条件,税收快速增加。同时,一大批外资银行开始在外滩开设,其中汇丰银行的建立最具传奇色彩。而多年后,汇丰大楼与海关大楼并列成为外滩的标志建筑,每年海关收上来的关税几乎直接运进汇丰存起来,并以关税作为清政府战争赔款的抵押。无论如何,海关和汇丰让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得更紧密了。外滩成了中国对外的一个窗口。
1866年英国的金融危机波及到中国,中国第一次感到来自外面世界的经济寒流。叶澄衷迅速收回在外的欠款,躲了过去。1883年,他以优惠条件获得了美孚火油的销售权,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火油销售商之一。同年,国际蚕丝丰收,造成中国蚕丝价格大跌,以大商人胡雪岩为首的参与囤积蚕丝的钱庄纷纷倒闭,叶澄衷却因此低价收购了大批沙船,将自己的火油和五金生意扩展到了广大的中国内地。
在叶澄宗身上可以看到上海滩第一代华商的典型品质——勤奋、精明、诚信……又经过几次漂亮的商业动作后,他成了上海首屈一指的富豪。
1897年5月27日,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外滩6号成立,叶澄宗成为银行首任经理。他的梦想几乎已经实现了,如果没有随后的事情……
1898年,法租界借口筑路建医院,要求征用宁波祠堂的土地,拆除祠堂这对于中国人就好比挖祖坟,是绝大的侮辱。祖籍宁波的叶澄衷领导同乡进行抗争,游行罢市,可没想到法国人竟派兵围了祠堂,还开枪打死打伤几十人,此后经过中法双方斡旋,宁波祠堂得以保存,但法租界借此将地盘扩大了将近四倍。这件事情,法国人肯定是胜利者,宁波人看似也是胜利者,但失败者呢?——只有中国政府,而且作为中国人,这些宁波的商人也难感受到什么喜悦。
这件事给了叶澄宗极大的刺激,第二年,便去世了。临终时刻,他一直无法解决心中疑惑:为什么英法日等国,不过弹丸之地,却能一再令泱泱大国的中国受屈辱? 在朋友的建议下,他立遗嘱开始兴办学校,它的学生名册中能够看到很多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的名字:胡适,李四光,邵逸夫……
赫德也走了,他临走时只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留下一张纸条。他回国后被封为爵士,同时中国皇帝也追授他为“太子太保”,这是外国人在清政府得到的最高爵位。
第二幕
(1902年~1937年。外滩快速发展。这时候来到这里的人可以被称为冒险家,他们来淘金,也来挥霍,此时的上海是远东最有吸引力的城市,冒险家的乐园。这一幕是关于事业的故事。)
1902年,一个瘦小的男孩杜月笙坐着拥挤的渡船从高桥老家来到外滩,梦想出人头地。他进入了法租界大亨黄金荣的公馆打杂,在成功地单枪匹马夺回一包失窃的鸦片之后,他崭露头角,随后,他又组建了专门抢鸦片的快速行动小队,逐渐成为租界里新兴的帮会势力。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之一,鸦片贸易取得了合法地位。更活跃的鸦片贸易造就了更发达的金融业。外滩的白银储备最高的时候达到4亿两,几乎是全中国白银的1/3。这个时期,外滩一线的大楼逐渐完工,开始形成今天的轮廓。
杜月笙的鸦片生意越做越红火,他的势力迅速扩张,很快与老板黄金荣旗鼓相当。他们组建公司垄断了鸦片的分销,并开始逐渐把触角向各处扩张。
1927年3月,外滩码头云集着100多艘军舰,他们都为保护各国在上海利益而来,因为此时的上海局势十分紧张。国民党的北伐军正逼近上海,而共产党控制的上海总工会抢先占领了华界的大部分地区,成立了上海特别市。
1927年4月11日夜,已经和蒋介石取得默契的杜月笙诱杀了总工会主席汪寿华。随即组织手下帮会人员化妆成工人模样,借道租界,直接偷袭上海的工人武装,配合国民党获得了上海的控制权。这是国共两党历史上都不得不纪录的大事。
然而完成了任务的杜月笙却和自己最亲密的合作伙伴张啸林发生了分歧。张啸林认为国民党掌权之后必然禁绝烟赌,可能会断了财路。杜月笙主张跟上形势,和国民党合作。此后不久,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因为帮助国民党获得上海的控制权而获得蒋介石的委任。但杜月笙显然比另外两个人对这份委任想得更深……他开始有意识地从内到外摆脱黑帮人物的形象。
1931年,中日“918事变”爆发。国民党却宣布“不抵抗”政策。上海守军坚持抗敌,杜月笙参与组织抗敌后援会。民间更是爱国热情高涨,外滩上爱国游行的人群不断。这个时候,我们影片中最重要的女主角出场了。
在抗敌的演出中,明月歌舞社一名小演员周小红,因为领唱《民族之光》而获得好评,她从此根据歌词“和敌人周旋在沙场上”而改名“周璇。”这个从小被拐卖甚至不知道自己母亲的女
孩开始有了梦想——成为一名歌星,同时也有了爱情——她爱上了剧团里才华横溢的副团长严华。
第三幕
(1937年~1949年。战乱,繁盛的都市骤然陨落。虽然仍有浮华的表面,但下面却暗藏着暗杀、斗争。但无论如何,生活还要继续,人们仍然需要梦想与爱。这一幕是关于爱情的故事。)
1937年,因主演电影《马路天使》,周璇一夜成名。铺天盖地全是《马路天使》的海报,外滩的上空的广播里也回荡着周璇演唱的电影主题曲。此时的北方,七七事变爆发,中日正式开战。上海的繁荣总有些朝不保夕和最后疯狂的味道。一个月后,战火终于烧到上海。
淞沪会战是中国近代真正经历的第一场大规模现代战争,激烈而残酷。军队顽强抵抗的同时,政府却已经做好了放弃上海的打算。
日军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亲自拜访杜月笙,因为他知道想控制上海,杜月笙的力量不可忽视。他威逼利诱,希望得到杜月笙的合作。但杜月笙搪塞一番,并未表态。随后,他和最亲密的朋友张啸林进行了一次长话。张啸林决心留在上海,继续他的烟赌买卖,而杜月笙不愿在日本人统治下生活。几天后,他从外滩登船,悄然离开上海。
周璇和严华也离开了,他们是回北京结婚。
这年年底,日本准备在上海扶持傀儡政权,但这却引发了大规模的暗杀活动。
1939年2月,潜伏在上海的国民党特务组织在除夕夜刺杀了维新政府外交部长陈箓。1940年6月,张啸林的保镖林怀部刺杀张啸林。在香港的杜月笙是否参与或至少默认了这件事不得而知。
不久,上海伪政府市长傅筱庵被厨师砍死在家中。
1941年1月,傀儡政权的中央储备银行开张,结果多名储备银行的要员被杀。这些暗杀极大地刺激了傀儡政权,他们立刻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报复,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的无辜职员多人被枪杀。上海一时间腥风血雨。最终双方通过杜月笙调解,同意休战。
在这个段落中,会穿插着张爱玲对于上海日常生活的细腻描述,将造成极大的影像张力。在日军无法完全控制的租界区,一片畸形繁荣,日本人想用另外的方法施加影响。一个在中国东北出生的日本女孩被隐掉国籍,改名李香兰,她也拥有一副美妙的歌喉,视周璇为偶像,并以唱周璇的《何日君再来》暂露头角。她被日本人控制的电影公司捧红,经常演出一些亲日的角色,她主演的《支那之夜》张爱玲也很喜欢,在张爱玲小说《色戒》的结尾,很容易看出《支那之夜》的影子。1938年10月,18岁的李香兰作为“日满亲善”代表首次回日本,兴奋之中的她万万没想到,当验过护照刚要下船时,听到官员凶狠地喝叫:“你还是日本人吗?一等国民却穿着支那服,不觉得羞耻吗?”李香兰一下子哭了。
周璇和严华在北平完婚之后,回到上海。她签了一个新的公司,老板是她的干爹。给干爹干活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他会重视你,捧红你;坏处就是你工作再辛苦,又怎么好意思和干爹提要求,提条件呢?
周璇在《马路天使》走红之后的那一年拍摄了四部电影,而期间还要时不时去电台演出。她不好意思跟干爹说累,哪怕她已经怀孕了。
有一天她突然肚子疼,本来准备去医院检查,可是干爹来电话让她去电台做节目。周璇想忍忍就算了吧。她虽然是大明星,但是穷苦出身让她对吃苦已经成为习惯。不过那天她没有忍到最后,唱到一半就晕倒了,再送医院抢救,大人脱离了危险,肚子里的孩子却无论如何保不住了。
在北京结婚时候,周璇曾买了一双虎头鞋给未来的宝宝,那双鞋后来再也没有派上用场。流产后没休息几天,周璇经不起干爹的恳求,又复出拍电影了。也许工作同时也能让她暂时忘掉丧子之痛,她一拍就不停,第二年又拍了四部戏。
周璇更红了,但她与丈夫严华的关系却逐渐出现裂痕。原先初入歌舞社的时候,严华是她的老师和大哥;现在周璇成了大明星,严华却还是社团里写歌的,不过他对周璇还是当作妹妹及学生看待。当他与周璇散步,看到路边电影海报上有周璇接吻的镜头,他竟然当众打了周璇重重一个耳光。而当他看到有男演员送周璇回家,一场家庭风暴已经无可避免。
周璇离家出走,本想等严华来找自己,说说软话她也就跟着回家了,但她等来的却是严华公开发表在报纸上措辞强硬的警告信,信中竟说周璇“卷款逃走”。周璇伤心欲绝,试图自杀幸好被人救起。她也曾想去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但她目标太大,正处于国民党围剿中的解放区无法接受她。
1941年秋天,身心疲惫的周璇最终离婚。对于传统的中国女人来说,家庭甚至比事业更重要。为了不与日本人合作,她宣布息影,红极一时的周璇如今梦想的仅仅是一个平淡温馨的家,一个爱她关心她的丈夫,还有一个属于她的孩子。她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发呆,可是这样的清净也没能持续多久。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上海再无安全的地方,外滩上整天都可以看到日本军队在巡逻,士兵的皮靴踏着正步,狠狠地砸在地上。
从1941年到1945年,周璇只拍摄了四部电影。而她的淡出让却给了李香兰机会,尤其是1943年《万世流芳》让她红极一时。一次记者招待会后,有位年轻记者追上来问她:“李香兰,你不是中国人吗?为什么演出《支那之夜》《白兰之歌》那样侮辱中国的电影?你中国人的自豪感到哪里去了?”李香兰无以回答,又哭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杜月笙回到上海,一直忠于蒋介石的他原以为可以做个大官,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打到恶势力的标语。杜月笙突然明白,他已经没有利用价值。
李香兰被军事法庭以“汉奸罪”嫌疑审讯,后因公布了自己的日本人身份得以幸免。对自己以中国人的名义演出的《支那之夜》等电影,她说“虽因年轻但考虑愚昧”而表示道歉。1946年2月,她被释放回国。
1948年,内战深入。上海的经济形势一塌糊涂。蒋经国到上海推行金圆券改革。杜月笙的三儿子因为参与股票投机,被蒋经国抓了典型。
杜月笙发表谈话支持政府的举措,暗地里却派人调查政府高官家族企业的舞弊行为。最后,蒋介石介入,金融改革无疾而终。
淮海战役结束,解放军逼近上海。杜月笙全家做好了去香港的准备。只留下很少家人看管财产。
一天早起,天还未亮,看门的老人打开杜家大门,发现门外睡满了解放军。外滩一线,也随地睡满了解放军。太阳渐升,又迎来一个清晨。
第四幕
(1949年到1978年,1978年到2009年。这是外滩重生的两个阶段。如果之前的每一幕是将历史放慢,扩大为细节,则这一幕则是将历史加快,缩短为瞬间。)建国以来上海资料片的快速剪辑,外滩的影像变迁。
改革开放以后,上海资料片的快速剪辑,外滩的影像变迁。
而那些曾经的风云人物如今还留下些什么?——贝尔法斯特大学保留着赫德的大部分档案,但是除了我们来这里,平时并没有什么人对他感兴趣。“澄宗中学”今天仍然可听到读书声朗朗。
杜月笙的十个儿女都与帮会全无瓜葛。其中两个女儿仍生活在香港,每天早晨喝早茶,跟别的老人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周璇后来生过两个儿子,大儿子周民在北京电影资料馆工作,他尽力回避着与母亲的各种联系。
2007年,日本电视台TV tokyo于当年的2月11日、12日 20:54 播出由上户彩饰演李香兰并主演的冬季特别剧《李香兰》。2008年,在特长篇SP《男装的丽人》,当红影星堀北真希饰演李香兰。
2009年,上海正准备迎接一次世界性的盛会,它将又一次成为世界的焦点,也许将又一次成为新的冒险乐园。它为此呈现出一种既久且新的奇特气质。而外滩正是如此,它面临一次大规模的改造,我们可以看到沿江的银行正整修恢复成原先的样子,而码头一线仍是工地,它包含着巨大的未知,让人对这里的未来充满好奇与期望。它连接着浦东与浦西,可以肯定的是,这里仍是一个寓意中的港口,新的一批怀有梦想的人从这里上岸,开始登上人生的舞台。但他们在这里将经历什么?只有这个神奇魔幻的城市知道答案……
第三篇:上海外滩考察报告[定稿]
篇一:外滩考察报告 外滩考察报告
前言:此次外滩之行收获甚多,我想选取比较主流的作品来说说我的所见所闻。
一、外滩简介
有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的外滩,英文名称为the exotic building clusters in the band of shanghai。它是百年上海的一个影子,也是旧上海资本主义的写照。外滩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与浦东陆家嘴金融区隔江相望。它北起北苏州路南至金陵东路,长约1800米,地形呈新月形。
二、大楼展示
1、亚西亚大楼(中山东一路1号)
亚西亚大楼由马海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七层,竣工于1916年。外观为折衷主义风格,正面为巴洛克式,六、七层有爱奥尼克双柱,整幢建筑平面呈回字形。1939年大楼又加高一层。
亚西亚大楼原址是英商兆丰洋行的产业,1917年,大楼被英商亚西亚石油公司收购,遂名亚西亚大楼。现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办公楼。
2、上海总会(中山东一路2号)
早期的上海总会旧址,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英国式的改进建筑,兴建于1864年。该建筑除保存英国传统建筑风格外,在二楼和三楼还增加了宽敞的长廊式内阳台。1905年总会筹备重建,由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塔朗特(t.tarrant)设计,1909年奠基,由英商聚兴营造厂施工,1910年竣工启用。新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共六层,底楼高26.9米,十分引人注目。外观是英国古典主义风格,第三、四层中间有爱奥尼式列柱,顶层南北两端有塔楼。墙面装饰和塔楼式样具有巴洛克特征,内装潢由日本设计师参照日本帝国饭店装饰风格完成,有“东洋的伦敦”之称。走进上海总会,就能看到一条长达34米的酒吧吧台,这条大理石吧台黑白相间,豪华、壮丽。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二楼300多平方米的餐厅中竟无一根柱子。1956年,大楼曾交国际海员俱乐部使用,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3、有利大楼(中山东一路4号)1860年,大楼原址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房屋,属天祥洋行。1922年,大楼被拆除重建由公和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承建。大楼设计采用新文艺复兴时期特征,以正门为轴线,两侧建筑对称,外墙装饰吸收了巴洛克的艺术风格。大楼高六层,转角处有一小塔楼,使用变形的古典柱式,整个建筑布有丰富的雕刻装饰图案。是上海最早采用框架结构的大楼。1937年抗战,华商保险业纷纷内迁重庆,有利银行购得了大楼的产权,由此该大楼被称为“有利大楼”。现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的办公楼。
4、日清大楼(中山东一路5号)日清大楼是一幢六层钢筋水泥结构的日本近代西洋式建筑。大楼1925年建成,由德和洋行设计,外貌简洁,整幢大楼分为三段。
一、二层为第一段,三、四、五层为第二段,顶层为第三段。
五、六层之间有较深的挑檐,窗框周围饰有浮雕。属欧洲复古主义风格。因大楼原属日清汽船会社所有,故称为“日清大楼”。1945年日本战败,日清汽船公司由中国政府接管。日清大楼也改为招商局办公大楼。建国后,大楼归海运局使用。
5、元芳大楼(中山东一路6号)日(1897年5月27日)成立,行址为外滩6号。该楼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东印度式”建筑,原是一家拍卖行。因银行建筑对安全性能篇二:上海苏杭考察总结报告
篇三:上海建筑风貌调研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实习报 告
专业班级 建筑07-01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刘元平、王崇恩、李弢实习时间 2012.5.9 ————2012.5.20 实习地点 上海 2012年5月 24日 实习日常安排
5.10 抵达上海 5.11上海人民广场、外滩参观
5.12 1933工业园改造、m50艺术创意园区 5.13上海博物馆 5.14杭州象山校区参观 5.17苏州博物馆参观 5.18——5.19完成报告 实习内容及要求
通过参观上海国内重点或知名城市的建筑,让我们能在建筑空间中体会和深入理解到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专业发展的新动向。并通过建筑实习对城市及其建筑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理解城市的建筑文脉,体会建筑发展的历史环境,分析其空间形式组合特点,借鉴、吸收其中的成功经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得到一定的充实和提高,并加深我们队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实习内容
一、外滩
到达上海后经过一晚的休整,第二天早晨伴着凉爽的清风我们众人来到了上海大名鼎鼎的外滩。外太难位于上海市黄浦江畔,此处东临黄浦江,西面坐落着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群”。来到这里站在对面看到那一群精彩绝伦的建筑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看到了世界建筑,犹如在国外一般身临其境。在建筑形式与风格上,上海外滩早期建筑的形式多为欧洲古典式、文艺复兴式和中西结合式。到了近代,钢筋水泥框架在建筑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才逐渐形成了有意大利巴洛克式、仿文艺复兴式和集仿古典式的建筑形式。如今外滩的各个大楼大都经过改建,但它们的基本风格都保持不变,直至今日所见的巍峨雄峙、上有钟楼的英姿,乃为欧洲古典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衷式。
外滩该段的街廓建筑讲究个性,构成了拼贴的场景效果,单单新古典主义墙面和巴洛克山花墙就异彩纷呈,英国式的、意大利式的、法国式的、西班牙式等等。上海街面日新月异的建筑,和街面上异彩纷呈的万国店面装饰,将与外滩的高楼大厦万国建筑艺术风格契合得更紧密、更融洽、更和谐。外滩将率领遍布上海的广大建筑群,形成一个欧陆风格的远东大都市。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东面西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建筑群。
解放前,外滩曾是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外滩原指旧上海县城至苏州河南岸的黄浦江西岸的滩地,1845年被辟为英租界,以后外国的洋行、银行等相继在此建立,至本世纪初,由于外国银行大量进驻上海,上海遂成为旧中国的金融中心。不少银行或财团在外滩大兴土木,营建豪华大厦。
近些年,上海又新建了一些现代风格的高楼大厦。这新老建筑的融合,也恰恰是现代
化大都市上海风貌的真实写照。在短短的一个多世纪中,上海从一个海滨小城一跃成为远东最大的都市。
外滩的建筑,出自许多位建筑设计师之手,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但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条的处理也是惊人的协调。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势。著名建筑有东风饭店、外滩12号圆顶建筑、海关大楼、和平饭店、中国银行大楼、上海大厦等等。夜幕中,巍峨的大厦在彩灯辉映下,更显得璀璨夺目。外滩的建筑群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在1895年以前,欧洲古典式、文艺复兴式以及中西合壁式的2至3层楼建筑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例如中山东二路33号,原来的英国领事馆就建于公元1852年。第二阶段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10年,外滩的旧房大多被拆除,改建为3、4层楼的楼房,而且大多数是砖木结构或砖石钢骨混合结构、清水砖墙,但装修比较精美。例如,现在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原华俄道胜银行)等。
第三阶段是20世纪初至20、30年代,这段时期外滩开始了大规模的建造时期,基本上形成了今天外滩的建筑群格局。
南至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畔,约1500多米长的一座座古典式、新古典式、文艺复兴式、现代建筑式、折中主义式、中西糅合式建筑组成的外滩建筑群,有着极高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而且这些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整体十分协调,在浦西形成了一条气势非凡的天际线。因此,国务院于1966年11月20日将整个外滩建筑群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到外滩就不得不提远东唯一的西班牙阿托奴博式风格建筑--气象信号台。外滩的气象信号塔始建于1883年,当时只有一根木杆,顶端安装风向仪和风速仪,杆上有数根绳索,用以扯报风旗,为来往的船只预报气象。
外滩信号塔(天文台)塔楼建于1907年,高达48.8米,是全国重点保护的建筑物。建筑师使用的是当时先进的钢筋水泥、混凝土材料。在那时,这座塔楼是亚洲最高的塔楼。在1927年,又增建了观象台裙楼,这就形成了现在整幢建筑。这里曾经是亚洲的时间、气象、天文中心,也是上海的港口灯塔。
第四篇:《外滩佚事》观后感
《外滩佚事》观后感
上海之所以如此繁华是因为他是个世界型的港口,成为这么一个大港口的原因,是因为他有一条宽阔的贯穿上海的河道,她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浦江。同时,上海也是长江的入海口。这种种地理条件使上海成为了船只来往最繁忙的城市之一。这造就了外滩的繁华,也造就了上海的繁华。
整部电影都是将外滩作为第一人称来写的,使人们对外滩有一种情切感。电影中讲述了赫德、李香兰、叶澄衷、杜月笙和周璇的传奇事迹。我早就听说上海是个海纳百川的地方,上海不仅是繁华的象征,也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最有名的就是上海三大亨: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
片中着重讲了杜月笙从一开始是黄金荣手下的小混混,由于他的胆大心细被黄金荣重用,最后自立门户。在当时几乎没有什么政府可言,上海的秩序都是由这几个老大维持着。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地盘上为所欲为。这在当今社会是不可想象的。
还有一个人我们对他可能不太熟悉,但他却对上海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他就是当年上海的海关部长赫德。也许你很难想象一个英国人,能将上海的海关管理地井井有条。仅上海年关税收入竟然能达到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
这种种事件都可以表明当时清朝晚期的破落与荒唐。这部电影揭露了一段真实的历史,但这毕竟已经是历史。我身为上海人依然感到自豪和骄傲!
第五篇:外滩中英文导游词
the bund and environs the bund is 1500-stretch along the huangpu river, running from the waibaidu bridge in the north to the yan’an road in the south.th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 century, the area was a mere shallow waterfront covered with reeds.as a resule of opium war in 1840s, the bund area became the site of some of the earlist foreign settlements after shanghai was opened as one of five “treaty ports” listed in the unequal nanjing treaty imposed by foreign powers.block after block of buildings were thbuilt in the 20 century.they houses the on the riverfront a promenade was raised to prevent the city from flooding and offer visitors a wide walkway for take photos and relaxing in front of the beautiful harbor.the promenade also sees locals doing morning exercises and lovers making good of the romantic evenings.though the physical change on the waterfront was great, the skylines of this area didn’t change.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renovated the old buildings, highlighting them as the best tourist attractions of shanghai.known as “gallery of world architecture”, it means 23buildings in a line.they are in a variety of styles,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and foreign.when the night falls, all the lofty buildings along the bund, outlined with beautiful artistic lights, look like a giant crystal palace, presenting a special charm.with offering the best scenic scenes of the city, the bund is also a traffic hub in the new network.the main streets running west-east all start at the bund.the road running along the bund is also a vital link in the city’s new highway network and about half of the traffic east of the north-south elevated road uses the bund.under the road is a vehicle tunnel constructed in 2010.in the new century, the bund area is not confined to the former british concession but extends both southward and northward.it is evolving into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urban resorts of shanghai.the history of the bund can be considered the epitome of the history of modern shanghai.篇二:中文导游词:上海外滩导游词 朋友们:
下午好!现在我们来到上海黄浦江畔的外滩,首先,我对各位的参观游览外滩表示欢迎,并预祝各位旅游愉快。
眼前这些具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建筑,虽然不是出自同一个设计之手,也不是建造于一个年代,但它们的建筑格调是那么的和谐统一,宛然天成。从金陵东路外滩到外白渡桥长仅1.5公里的弧线上,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地矗立着52幢风格各异的建筑,有英国式的、法国式的、古希腊式的等等。当年许多外国银行、总会、领事馆等云集于此,有东方“华尔街”之称,形成旧上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缩影。
各位请看,新外滩2号东风饭店,过去曾是十分闻名的英国总会,它是一座典型的英国古典式建筑。楼高有6层(连地下室),楼顶南北两端各设瞭望亭一座,内部装饰极为华丽。一层楼酒吧间当年曾因拥有110.7英尺的东方最长的酒吧柜而骄傲一时,如今美国的肯德基快餐厅设在里面。
新外滩12号以前是大名鼎鼎的“汇丰银行”,该建筑建于1923年,属仿古希腊式的圆顶建筑。大楼为接近正方形的矩形建筑,高5层,加上顶部一半球形层顶菜有7层,钢框架结构。楼内装饰十分讲究,设有美、英、法、俄、日等国各种接待室。这座建筑英国人曾自诩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的一座最为讲究的建筑。
紧邻汇丰银行旁边的那幢建筑是上海海关大楼,为19世纪复古主义的建筑,建于1927年,为当今世界所罕凶。大楼上面的大钟四周均可看到走时,每隔15分钟奏响一段短曲,钟声悠扬深沉,声闻10里。
汇丰银行大楼和海关大楼都出于英国设计家威尔逊之后,上海亲切地称它们为“姐妹楼”,目前仍是上海的重要标志之一。
南京东路口的两幢大楼均称为和平饭店。坐南朝北的这幢楼建于1906年,当时称汇中饭店,是上海现存最早的一个饭店。它可作为一座历史建筑,属英国文世复兴式。该楼的最大特点是立面彩红砖做腰线,白墙砖做贴面,远远望去既庄重典雅,又别具风格,实属一座难得的佳作。1 2 3篇三:上海外滩导游词
上海外滩导游词
外滩原是在上海城厢(城隍庙)外的一处沿江滩地,旧时称“黄浦滩”早在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外滩一带地方,于是划定外滩
在这“凝固的音乐”乐曲上,26栋建筑,楼宇的高低错落犹如钢琴上跳动着的琴键,乐曲上有序曲、三个高潮、尾声等乐章组成。
它的序曲部分由外滩防汛墙前的气象信号台所承担,这座气象信号台,是“阿脱奴婆”式的古建筑,它的主要功能有两个:第一个我们各位可以看一下在它的塔顶桅杆上悬挂各形状的标志,这是起到天气预报的作用,它根据徐家汇气象台测得的气象信息,第天五次在在桅杆上挂不同颜色的棋子,向来往的船只告示吴淞口外的风力和海浪等气象信息以保证航行的安全。第二个作用我们可以再观察一下桅杆上有一只可以上下升降的大球,第天中午11点45分,球升到桅杆一半的高度,11点55分,又将球升到顶端,12点正时,球又降到原来位置。这个目的我不说咱们在座的各位也知道是干什么的了吧?对了!他就是报时台。但是随着现代化信息传播科学的发展,各式各样的钟表数不胜数,它只能“退休”了。在1993年的10月份,在外滩综合改造二期工程中,为了保护这座具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古建筑,由是将它在原来的位置向东北整体的平移了20米,并且对它进行装修,使之面貌一新。夜晚,用青白色的灯光照着,如一个巨大的通体晶莹剔透的“玉柱”,清丽动人。
在凝固的音乐上的高潮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亚细亚大楼、上海总会、中国通商银行大楼三幢大楼组成。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里着重给各位介绍一下上海总会,他位于中山东一路二号,建成于1910年,耗资45万两白银。原是来是供英国侨民休闲娱乐活动的场所。大楼是文艺复兴式的风格。在建筑的东立面采用的是横三段处理,又以正门为纵轴线,左右门窗装饰图案对称,整幢大楼显得和谐匀称而且稳重。另外我们再看大楼的第三层与第四层是用六根爱奥尼克式立柱支撑,这种柱式,柱身修长,高度约为底径9至10倍,柱身有条带状,柱头上有卷起的旋涡状,是“女性美”的象征。在大楼层顶南北两端有巴洛克式塔亭,增强了整幢建筑的高度和豪华气派。从远处望来他就像一件雕塑家手中的完美的艺术品。另外大楼内部的装修也十分曲雅、豪华。这里有一长34米的用意大利的大理石铺面的酒巴台,号称远东最长的酒吧。大堂的北侧还有一个半圆形的铁栅栏电梯,这部也是当时上海最早的一部电梯,现在好多的反映老上海的电视剧都是在这里拍摄的。大楼内的装饰仿英国皇宫格调,因此它有“皇家总会”之称。
紧挨着上海总汇的这个就是中国通商银行大楼,它位于外滩六号。是一幢哥特式的建筑,正门有古典式的柱廊。这就是凝固音乐的第一高潮部分。
海关大楼 建成于1927年,花去430万两白银。大楼是具有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大楼顶部的大钟,是仿英国,伦敦国会大厦大钟式样制造,花白银2000余两。它是亚洲第一大钟,又是世界上著名的大钟。大钟直径5。4米,分针长3。17米,时针长2。3米。钟内有三个最达两吨的钟摆,这个大钟每周开三次,每次上发条要四个人操作一小时。另外每天在一刻钟的时候会奏响一段《东方红》乐曲,到整点奏响一整曲《东方红》。
这两座大楼被称为姐妹楼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汇丰银行大楼雍容曲雅,海关大楼雄健挺拔。两幢大楼并列一起相得益彰。共同承担了凝固音乐的第二高潮。
凝固音乐的第三高潮由汇中饭店、沙逊大厦、中国银行大楼三幢建筑组成。这一乐章以现代主义为主题。
汇中饭店 位于中山东路南京路口,它的正六在南京东路23号。1906年建造,它外形美观,白色清水砖作墙面;红砖作腰线。有“外滩美女”之称。这里曾是三次重要会议所在地。第一,1909年“上海万国禁烟大会”;第二是1996年“上海国际兴奋剂”会议;第三是1911年中国17省代表召开欢迎孙中山先生回国就任临时大总统会议。
比沙逊大厦低60厘米,这还有一个故事。当被中国资本家觉得在外滩全是西方列强建造的形式各异的高楼,而且反映了各国列强的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了不让我们中国人丢脸面,于是中国官僚资本主义也决定造一个大楼,而且要造比其他国家的都要高,于是原计划要造34层,但是后来受沙逊大厦的业主也就是沙逊的阴挠,他说“你们们中国人是一点地位没有的,造的楼怎么可以比我们英国人的还要高呢?”于是打官司打到英国伦敦,结果大家是可想而知的,中国人败诉了,后来只能造成15层,比沙逊大厦低了60厘米。但是中国人还是不服气“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楼房不让我超过你,我在楼底上竖了两杆国旗,这两个棋杆比你们沙逊大厦高,这回你们应该没话讲了吧?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两个棋杆就是鉴证。中国银行大厦外形有中为民族特色,楼底国角微翘,檐口用斗拱装饰。窗框是中国钱币的变形的形状。
凝固音乐的尾声是由东方汇理银行和上海大厦担当。
东方汇理银行为巴洛克式建筑,整幢大楼富有凹凸感,对比强烈。现在是上海市建筑保护单位。百老汇大厦具有现代主义风格是观赏黄浦江、外滩、浦东景色的最佳处,周总理曾经陪同不少外国元首和贵宾登临观光。20世纪90年代,连续获得涉外宾馆“十佳安全优胜单位”称号。
好了,各位朋友,整个被称为凝固的音乐外滩的讲解到此就结束了。希望能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