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1年现代化生态灌区量测水设施项目工作总结
2021年现代化生态灌区量测水设施项目工作总结
一、项目完成情况
x县xxxx年现代化生态灌区项目由x县经济发展与改革局批复《关于对x县xxxx年现代化生态灌区量测水设施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贺经改复〔xxxx〕xx号),批复资金xxxx万元,其中:中央投资xxxx万元,自治区配套xxxx万元。实际到位资金xxxx万元(《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 水利厅关于下达x灌区量测水设施建设项目xxxx你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宁发改农经〔xxxx〕xxx号),全部为中央投资。xxxx年度完成投资xxxx万元。
xxxx年x月初,自治区水利厅下达该项目资金计划文件后,我局认真组织对项目区进行反复讨论并研究,积极与x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对接(该项目前期设计单位已经由自治区农田建设指挥部进行招标),最终确定了初步设计方案并通过项目审查。xxxx年x月x日,x县发改局下达了立项批复,批复内容为对全县内干渠直开口改造和xx区田间节制闸、斗口改造。安装测控一体化闸门、分体式测控闸门、自动化控制闸门,配合软件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共改造xxx座建筑物。同时对相应渠道破损段落进行修复并结合渠道砌护重建其生产桥等建筑物。(x)干渠直开口xxx座,其中唐徕渠直开口xx座;(x)惠农渠直开口xx座;(x)汉延渠直开口改造xx座;(x)西干渠直开口改造x座;(x)第二农场渠直开口该xx座;(x)田间改造支渠节制闸xx座,其中唐徕渠渠西灌区xx座,唐徕渠渠东灌区xx座;(x)改造田间支渠斗口xxx座,其中唐徕渠渠西灌区改造xxx座,唐徕渠渠东灌区改造xxx座。
按照项目管理办法,我局对该项目进行了招投标工作。该项目批复的建设内容中,设备采购占较大部分,且考虑到项目建设完成后与我县PPP项目的整合及运营等问题,经过县财政局同意,我局采取了政府采购的方式进行公开招投标,于xxxx年x月xx日完成。此次招标共设计四个标段,一标段为监理标段,由x信友监理咨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标,中标费率x.x%;二标段为土建及信息化标段,由京蓝沐禾节水装备有限公司与x奥特美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联合体中标,中标金额xxxxxxxx.xx元;三标段为设备一标段(分体式),由x兴源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中标,中标金额xxxxxxx元;四标段为设备二标段,由x奥特美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标,中标金额xxxxxxxx元。项目实际合同总价xxxx万元。
项目于xxxx年xx月x日开工建设,截止到xxxx年xx月xx日,完成了计划工程量的设备生产、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及田间工程,共完成田间自动化闸门xxx座,干渠直开口闸门xxx座的土建工程。实际完成总工程量的xx%。
项目实施中,我局多次与项目涉及的干渠管理处及管理所沟通协调,干渠管理处提出部分干渠直开口存在安全隐患,要求重新翻建,并将原设计分体式闸门变更成为测控一体化闸门(原设计干渠直开口全部为自动化分体闸门,即在原有闸门上进行改造,将闸门控制部分加装远程控制设备,测量部分全部安装测箱)。目前,已完成了项目变更文本的编制,正在进行变更部分的重新立项工作(由于变更金额较大,超出我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具体的变更内容为:翻建直开口xx座,改造直开口xx座,变更测控一体化闸门xxx套,土建投资超出中标金额约xxx万元,设备投资超出中标金额约xxx万元
x县xxxx年现代化生态灌区项目涉及全县xx万亩土地,改善灌溉面积x万亩。由于该项目于xxxx年秋季开始实施,冬灌结束后进行闸门安装,在节水效益上暂时无法体现。项目实施后,进一步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升项目区生态环境,为我县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下一步全县现代化生态灌区的推进积累了经验,加快推进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在此基础上,我局将结合全县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探索,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县的可操作经验,然后向全县推广运用。
项目实施后,干渠直开口闸门将由干渠管理所直接管理,具体数据由干渠管理处、管理所及我县总控中心实现数据共享。项目区田间部分闸门由各乡镇的分控中心直接管理,数据实现分控中心及县级总控中心的共享。县级总控中心及各乡镇分控中心的管理由我县现代化灌区项目的SPV公司(xx县灌溉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以及后续项目的运行管理及维修养护全部由该公司管理。我县计划从xxxx年开始,在常信乡已安装田间自动化闸门的片区内执行已批复水价,总体原则就是不增加农民负担,节约用水。
二、经验和做法
1、水价先行,稳步推进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必须走在前。结合我县现代化生态灌区PPP项目,在xxxx年,县委、政府确定了“xxxxx”的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总目标、强化五项措施、推进两项重点任务、突出改革三大亮点、力争取得五方面的成效”,整合力量,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编制印发《x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成立x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完成我县境内有代表性的xx条试点渠道的水价测算,测算结果通过自治区物价局监审批复,批复我县试点片区农业灌溉水价为x.xxx元/立方米,为现行水价的x-x倍。
在项目批复后,严格按照我县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对该项目进行招标代理公司的抽取,编制招标文件,采取公开招投标的办法进行招投标工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局组织专业人员到利通区考察学习经验,予以借鉴。但在考察中发现,利通区虽为自流灌区,但渠道灌溉现状及灌溉管理方法与我县还有很大的区别,无法适应我县具体情况。例如,利通区实现了农田灌溉专人管理,也就是“一把锹淌水”,但我县仍为谁的地谁来淌水的传统模式。就此一项,就可以减少安装很多自动化闸门,节约大量资金。
2、加大宣传,赢得支持
从xxxx年下半年开始,我县就着手开展现代化灌区及水价改革的前期工作,通过电视、网络、纸质传单等方式开展宣传工作,让老百姓知道要提高水价,但不增加百姓负担,我们的目标是让老百姓淌明白水,放心水,不再是吃大锅饭的局面,获得百姓的认可,赢得百姓的支持。
由于我县全部为自流灌区,县域内渠系较为发达,许多渠道并不是严格的按照干支斗农的级别来划分的,大多数渠道为干支农三级,故此支渠直开口农渠占据大多数,而每条农渠灌溉面积不超过百亩,造成开口众多,管理难度较大,如果全部安装测控一体化闸门,投资量太大,如果不进行管理,又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在与乡镇及协会多次沟通协商后,提出农渠口安装只控不测的自动化闸门,这样一来,既降低了投资,又能有效的管理灌溉用水。在后期的实施过程中,这一办法也得到了基础管理者的一致认可。
三、存在问题
1、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该项目大部分为设备采购及安装,且自动化闸门在国内尚属新事物,并无先例可循,在前期设计时考虑不周,导致在项目实施时出现诸多问题。比如由于在设计时,考虑到干渠口的行水安全问题,尽量不对干渠直开口进行土建工程,将干渠口全部采用分体式测控闸门的形式。但在实施过程中,测箱的安装位置、安装测箱后是否影响过水,以及测箱安装位置导致测量精度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在后期实施中,经多次与渠道管理部门对接反复讨论,权衡利弊,最终决定将测箱安装在闸门进口处。诸如此类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时常出现,只有在设计之初,每个直开口实地踏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才能在后期的实施时减少变更等。
2、制度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方面
在项目建设完成后,全部交由SPV公司运行管理,打破了原有协会管理模式。由SPV公司对县内水量进行调配,对全县农民用水协会进行统一管理,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及奖励措施,严格按照该办法对协会进行管理,拿出水权交易一定比例的资金,对节水的协会按照节水量进行奖励。
四、意见和建议
1、工程建设管理方面
在项目建设之初,应该将相应单位,如干渠管理处,管理所,县区水务局,乡镇水管站及协会人员召集起来,召开意见征集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如渠道管理处及乡镇急需解决的病险问题,信息采集问题,乡镇及协会如何便于管理的问题等等。带着这些问题编制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方案,而不是为了争取项目而编制方案,这样一来,会大大减少在后期实施过程中存在不断变更、反复的问题,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有利于项目的建设及后期运营。
2、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
SPV公司已编制完成了协会管理办法,对原有协会人员进行整合接管,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协助SPV公司管理斗农渠及水费的收取,原来的管理模式中协会每年从渠道管理所领取一部分水费返还,也就意味着,如果渠道用水量越大,协会拿到发水费返还越多,这样并不利用节水。在我们新制定的管理办法中,社会资本方将拿出水权交易一定比例的资金,安装节水效能兑现奖补,这样一来激励管理人员更加精细化管理,得到更多的回报。
3、加快进程方面
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涉及范围较广,牵涉到方方面面部门及群众利益,且项目建设运营带有公益性,水价改革过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步伐不宜过快。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快推进xxxx年计划实施项目
按照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任务清单,我县已完成该项目的百分之九十的工程量,剩余部分待xxxx年x月中旬开工建设,于x月底全部完工并调试完成,预计xxxx年x月全部投入运行。
2、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步伐
我县试点片区水价已通过自治区物价局监审批复,下一步将依托常信乡量测水设施项目开展水价改革试点工作。待项目建成后对试点片区执行批复水价,并制定节水奖励及精准补贴等政策,摸索出一整套经验后在全县范围复制推广。
3、推进运行管理改革
一是结合实际尽快出台运行管理方案,明确管理主体,组建管理公司,健全管理制度。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做到骨干改造与田间配套、农业措施与工程措施、工程建设与建章立制、水价改革与精准补贴、节约用水与水权交易、设施建设与生态治理“六统一、六同步”。二是坚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创新完善水权水价机制和管理体制。全面深化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水权、水交易制度,解决农村水利管理缺位、经费不足、运营维护不力等问题,推进水利工程管理和治水方式转变。
第二篇:石津灌区测流量水工作60年
石津灌区测流量水工作60年
郭宗信
2009年,石津灌区运行60年了。60年风雨,灌区测流量水工作伴随着灌区用水管理经历了从弱小到壮大,从起步到完善的历程。
测流量水工作是灌区科学管理、合理调度灌溉水源的重要措施,是实行计划用水的必要手段,也是运用经济规律管理灌区和制定水费政策的基础,在灌区用水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1949年,当时的石津运河灌区在京广铁路以西正式开灌,灌溉黄壁庄、上京、赵陵铺、振头等地的农田面积12.7万亩。1953年石津运河管理处与铁路以东的晋藁渠管理处合并,称为石津渠管理处,灌溉面积18.5万亩。至1957年初,实际灌溉面积33万亩,干渠引水流量22m3/s。
运行初期,石津灌区农业灌溉水费实行以亩征费,供水量不作精细计量。原河北省水利局1950年制定的《河北省灌溉渠道管理暂行章程草案》中规定,“水文测验,以原设计相印证,并注意研究输水损耗、用水经济、及安定流速之问题。”
1958年兴建岗南水库和黄壁庄水库,同期灌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总干渠引水流量100m3/s,工程控制面积4144km2,耕地面积435万亩,受益范围包括石家庄、邢台、衡水3个市,14个县(市、区),设计灌溉面积250万亩。灌区扩建,工程配套逐步完整,量水设施逐步完善。1960年农业用水开始实行以量征费。工程的完善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农业水价逐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灌区测流量水工作的开展。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为满足灌溉管理的要求,石津灌区加强了测流量水工作,建立了测流站网,制定了测流量水技术规章和制度,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制定了“准、精、简”的灌区量水原则,在提高测流精度、简化测流方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目前,灌区已形成比较完整的水情观测体系,规范的观测方法和制度,拥有一支专业的测流队伍。测流量水工作成为了灌区转换经营机制的支撑,并在改革中提高和发展。
1、合理设置测站,加强测站管理
1986年,为了准确掌握灌区渠首的引水流量,为灌区配水提供可靠的流量数据,新建了总干渠一支测站,校核黄壁庄水文站的流量数据。至此,完整构成了灌区的三级测站体系。包括一级测站7处,共11个测流断面;二级测站26处,共48个测流断面;三级测站2249处。一级测站分布在总干渠的各配水枢纽,负责各干渠的水量调度与平衡,是管理所的分水点,其任务是适时对总干渠、干渠进口的过水量进行观测,及时向管理局反馈信息,并根据管理局的调度指令及时调闸配水;二级测站主要分布在干渠、分干渠上,负责管理所(站)内部各灌溉站间的水量调度与平衡,是灌溉站(用水户协会)的分水点,其任务是适时对干渠、分干渠和支渠进水口的过水量进行观测,及时向管理所反馈信息,并根据管理所的调度指令及时调闸配水。三级测站设在支、斗渠口,负责向支、斗渠配水,是用水村(用水小组)的分水点,其任务是适时对斗渠进口的过水量进行观测,及时向灌溉站反馈信息,根据灌溉站的调度指令及时调闸配水,并为按水量征费提供依据。
1989年灌区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以来,为适应内部经营管理机制改革,对测站实行了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制度。管理局负责全灌区的测站统一管理工作,并直接负责一级测站的技术管理。二级测站和三级测站根据行政隶属关系,由管理所(站)和灌溉站实行分级管理。确定一级测站为各单位的配 水点,其水量是考核各单位用水管理的基本依据。
测站人员实行岗位定员制度,一级测站配备管理工2名,二级测站配备管理工1~2名,三级测站由水管员负责,根据工作量大小,实行一人一站或一人多站的管理办法。测站人员保持相对稳定,不允许频繁调动。
2、引进先进设备,推广高新技术
本着“准、精、简”的量水原则,灌区各级测站因地制宜地采用了不同的测流方法和设备。常用的测流方法有:流速仪测流法、水工建筑物量水法、标准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法、浮标测流法、特设量水设备法等。为了准确掌握渠道流量变化,充分发挥水资源效益,石津灌区注重了解国内量水技术发展动态,掌握信息,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灌区内一、二级测站使用的量水仪器有LS-25型流速仪、LS-68型流速仪、LS-2型便携式流速仪等。1980年主要测站安装了 SW-40型自记水位计,DS-3型电传水位计,较完整地掌握了有关测流断面的水位流量变化过程。
2002年开始的石津灌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开发建设了灌区水情监测系统、灌区计算机通讯网络系统、灌区数据中心系统、灌区基础数据库及GIS工程管理系统、灌区水信息管理系统、水费征收和水务公开管理系统、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灌区水情监测系统包括总干渠、总干渠深州段、军齐干渠、四干渠和一干渠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总干主要枢纽及水电站闸门视频监测系统、杜童电站闸门自动控制系统等。建设水情监测中心站1处,水情监测分中心站9处,水情遥测站29处,视频监测站8处,闸门自动控制站1处,超声波流量监测系统1处,包括水位测点76个、闸位测点18个、视频监测点13个、雨量观测点4个、超声波流量监测断面1处。
灌区水情监测系统是提供全面反映全灌区的动态水情的基础设施。通过水 情自动测报系统,实现灌区水情信息的实时采集与上报,为灌溉用水管理辅助决策提供支持;远程视频监测系统实现管理局水情调度中心实时察看总干渠枢纽工程及水电站远程现场的运行状态,达到统一调度决策的管理目的。
3、建立规章制度,制定技术规范
为满足灌溉管理要求,做到渠道水量“稳、准、清”,灌区在建立测流站网的同时制定并完善了流量观测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在规章制度方面,制定了“测站管理与人员配备制度”、“管闸测流人员工作细则”、“测流人员岗位职责”等,对测流准备、闸门运用、流量观测、资料整编等工作做了具体规定和要求,建立了测站人员岗位责任制;在技术规范方面,根据灌区量水的特点,制定了适于灌溉渠系量水的“流速仪测流操作规程”、“浮标测流操作规程”、“水工建筑物量水率定方法”、“标准断面水位流量关系率定方法”等技术规则,提出了适于灌溉渠系中不同测验方法的内控精度指标和误差检验标准。
4、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灌区每年举办一、二期业务培训班,对全灌区各测站的业务骨干进行轮训。1981年以来,根据职工队伍的新老交替,新职工业务生疏、素质偏低的情况,灌区自编教材,采用统一与分散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测流人员分期分批分层次地进行了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测流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得到提高。在思想上,树立以渠为家的思想,热爱水利工作,正确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和规定,做到遵纪守法,不谋私利,文明管水,科学配水。在业务上,学习并掌握有关技术规章规范,掌握灌区量水技术,对于常用的流速仪测流法、浮标测流法、建筑物量水方法等,每个测流人员都能做到熟练操作。并掌握了量水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修保养。
在进行业务培训的同时,灌区定期开展评选测流量水工作先进活动,鼓励 职工搞小革新、小创造。通过评选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激发测流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测流量水技术水平。1994年,总结石津灌区有关量水技术成果的学术论文“渠系量水建筑物流量公式的逐步图解法”参加了第一次国际水利量测技术学术交流会并荣获1997年全国水利系统首届青年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奖。在2006年举行的第三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由石津灌区选派的2名选手组成河北省渠道维护工代表队参加了在山西运城举行的决赛。通过理论笔试和四项操作技能的角逐,两名选手分别获得了第八名和第九名的好成绩,被水利部授予为“全国水利技术能手”称号。
5、整编测流资料,确保成果质量
1990年以来,随着灌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行和水费价格的调整,对流量数据的精度要求愈来愈高。因此,在灌区量水工作中,注意加强实测过程的规范化操作,开展了提高量水精度的实验研究,如提高流速仪测流精度的试验,提高建筑物量水精度的试验等,开发研制了“石津灌区测流量水数据整编系统”软件,大大提高了资料整编技术水平。建立了测站测流资料整编工作制度,在灌溉结束后,组织有关人员统一进行资料整编。资料整编既是对测流量水数据的处理,又是对测站工作质量的检验。通过整编,客观科学地反映渠系流量过程,为灌区的内部经营管理考核办法的落实提供了考核依据,对提高灌区水的利用率、增加灌区效益起到了促进作用。
6、加强学术交流,提高技术水平
1993年5月,石津灌区参与筹建了中国水利学会灌区量测技术学组。作为副组长单位组织开展灌区量水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与交流推广工作,先后组织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武汉市金水科技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完成简易量水槛、智能型旋杯式流速仪、U渠道抛物线 型量水槽、LM-1明渠流量计等量水仪器设备的的研制攻关;组织全国性灌区量水技术研讨会、培训班等学术活动,组织出版论文集,编辑刊发学组内部刊物《灌区量测技术通讯》,交流和推广先进的量水技术和设备,促进了我国灌区量水技术和设备的发展。
2000年开始,石津灌区管理局参与了我国第一部农田灌溉量水的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灌区多年积累的流速仪量水方法、水工建筑物量水方法、标准断面量水方法的操作规程和误差控制标准大部分收录进了《灌溉渠道系统量水规范》(GB/T 21303—2007),该规范于2008年3月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实施,为我国灌区量水技术的规范化及其推广应用做出了贡献。
60年弹指一挥间,灌区测流量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亿往昔,看未来,石津灌区人有信心乘着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信息化建设的东风,把灌区测流量水工作做得更好,使量水技术向规范化、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为把石津灌区建设成为富有活力的文明灌区、现代化灌区而努力。
第三篇:隧道监控量测工作总结
隧道监控量测工作总结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与信息化施工管理,是新奥法的重要内容。现场监控量测是监控施工中围岩稳定性,检验设计与施工是否正确合理的重要手段,搞好监控量测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到设计施工中去,可以掌握围岩在和支护在施工过程中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保证安全,为评价和修改初期支护参数,调整掘进进尺和施工方法及二次衬砌施作提供信息依据。
根据地质条件和围岩等级,围岩等级较高的可采用爆破的方法进行掘进,围岩等级较低的可采用挖机挖掘土方的方法进行掘进。挖出隧道内壁后迅速用工字钢支护,再向隧道内壁喷浆,以防止土方因裸露、氧化而带来的坍塌、坠落。
为能对围岩及支护结构的性态作较全面的分析,并且获得完整数据,同时又使各项数据间能相互比较、相互验证,因此,地表监测点与洞内拱顶沉降点及水平净空收敛点均布置在同一断面上。工作步骤:
(1)水平净空收敛实测步骤:根据设计要求随时掌握岩石的变化情况,测点安装应靠近开挖面又不宜被破坏的地方,并且保证在开挖后12小时(最迟不超过24小时)内埋设,且在下一次循环开挖前量测到初次读数,初期观测为每天两次,如岩石没有异常变化按照上表中量测频率进行观测。监测点的钢筋根部应深入岩石并灌入水泥砂浆使其牢固。量测方法:每个监测断面两次挂尺,第一次量测完成后,记录量测数据,然后交换尺头再次量测,两次量测结果误差在0.5mm内取平均数作为水平净空量测结果。
(2)洞内拱顶沉降监测实测步骤:首先在隧道的仰拱埋设水准点,拱顶监测点位置和埋设时间同水平收敛点相同,埋设方法同水平收敛点一样要把钢筋插入岩石内使其牢固。水准点均埋设三角钩,测量时,使用鱼竿挂尺,水准仪量测。
洞内水平净空收敛的精度分析:收敛仪钢尺受温度影响较小,隧道内温度基本稳定,初次量测温度和日常量测时温度基本一致,不必考虑温度改正。收敛仪的最小读数为0.01mm,量测结果的取值也为0.01mm,能够反映围岩的细微变化,满足精度要求。洞外监控量测的实施
(1)监测点的布置
地表上沿隧道轴线布置的监测点与洞内拱顶沉降及水平收敛点布置在同一断面内,用现浇混凝土方式埋设,沿隧道纵断面断面间距按下表执行。横断面地表监测点间距取3~5M,在同一量测断面内取7~11个监测点。
(2)监控量测的方法和实施
首先沿隧道轴线方向每隔100~150M埋设一个水准工作基点构成水准网,工作基点埋设在稳定的基岩面上并与隧道开挖线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受隧道施工影响工作基点的稳定,采用现浇混凝土方式埋设,工作基点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联测。对每个断面上的监测点也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观测,依次对每条断面上的监测点进行闭合或符合水准路线测量。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工作面前方H+h(隧道埋置深度+隧道高度)处开始,直至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
数据分析:
业主规定我们的报告包括周报和月报。周报主要是对这一个星期来某个标的监控量测工作的总结。包括各新老断面的各项数据及其变化,并做数据分析,并附上时空变化图。并根据数据来做安全评判,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紧急情况,同业主,施工单位做好沟通交流,同时要对下一个星期的工作做好安排。月报是对这一个月来的我们监控量测工作的总结报告。是向业主回报我们这一个月某个标的工作情况,数据情况等。
量测数据的整理、分析
1、现场量测数据及时整理,绘制量测数据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回归分析。
2、以位移-时间曲线为基础,根据位移值、位移速率等分析、评定围岩和支护的稳定性。判别初期支护的工作状态,支护特点并对初期支护进行安全评估。
3、当位移急剧增加,每天的相对净空变化超过1mm时或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应加强观测,通知现场施工密切注意支护结构的变化。
4、当地表沉降、水平净空收敛、拱顶下沉量达到预测最终值的80%~90%,收敛速度小于0.1~0.2mm/天,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天时,可认为围岩基本稳定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5、在同一断面上,当地表下沉量大而洞内拱顶和水平净空收敛值没有异常变化时,要进行现场观察和分析是否地表有局部滑坡并将数据和情况及时上报。
6、及时提交成果资料和上报监测数据,在观测期内,位移值超过设计值的20%及以上时,应及时会同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位移进行修正或采取控制措施。
7、通过以上综合分析、评价及时修正设计、调整支护参数,对施工及时提供建议和措施。
拱顶下沉和水平净空收敛成果表如下图:以贺家冲隧道DK37+160断面为例
***0505-15-45-75-105-135-165-195-225-25拱顶下沉(mm)日期(m-d)5-285-31
DK37+160断面左线拱顶下沉累计时态曲线
30净空变化量(mm)25201510505-15-45-75-105-135-165-195-225-255-285-31日期(m-d)
DK37+160全断面净空变化曲线
根据一个月来实习所得的经验,我相信我们是能独立进行此项工作的。首先,工作所使用的仪器我们在大学时期就已熟练掌握运用,到了工地上基本上不需要适应学习的时间;第二,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数据处理分析的方法。但是在一些方面我们还是很欠缺的,尤其是和施工方的协调配合方面,比如说我们布的点的保护,取得台账,拱顶钻孔时需要挖机或者台车的协助,爆破喷浆不能进行量测时能够及时的通知。以上的问题都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很是头疼的问题,经常由于协调不好,使我们的工作不能进行或者增加工作量。
在工作中,量测数据一般都是通过人工方式在Excel表中进行计算、绘图、回归,不仅 要进行繁琐的公式编辑,而且在图表绘制过程中步骤较多,自动化程度低,极易产生错误;各种变化曲线手工生成速度慢,对隧道施工中的时空效应无法快速分析,故其结果很难及时服务于实际工程进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初步设想是通过编程和绘图软件结合,只需要输入原始数据,就能将报表中的各种曲线,图形绘出。
第四篇:地测防治水工作总结
2013年3季度地测防治水工作总结
南宁矿业有限公司技术科 徐克勇
一、3季度主要工作情况
1、完成了7、8、9月的地质、水文地质月度预报3份,水害隐患排查3次,矿井储量统计6次,井下测量300m,贯通测量3次,地面巡查30次,南河治理1次,清理河道、干渠、维修干渠4次,编制矿井探放水设计、矿井探放水措施各1份,矿井针对性较强的气煤探煤厚12余次。
2、完成了《3600采区主下山地质说明书》、《3202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地质说明书》、《-110m标高疏水巷地质说明书》、《3202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探放水设计》、《3202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探放水措施》、《-110m标高疏水巷探放水设计》、《-110m标高疏水巷探放水措施》的编制。完成了《宁阳县南宁矿业有限公司3煤层露头防隔水煤(岩)柱计算》、《宁阳县南宁矿业有限公司上覆岩层移动“三带”计算》、《0m标高3煤平巷地质说明书》、《0m标高3煤平巷探放水设计》、《0m标高3煤平巷探放水措施》的编制。
3、针对《3202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在复采区域内,受老巷或低洼处积水威胁,根据防治水相关规定,在3202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布置2个钻孔进行探放水。在《-110m标高疏水巷》布置5个探孔探放水,在《0m标高3煤平巷》布置5个钻孔,均达到了探放水的目的4、7月20日进行了《宁阳县南宁矿业有限公司水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的演练,并进行了分析、总结。
5、圆满完成了雨季“三防”各项工作,主要排查及整治对像为:井下的涌水量、各区域水仓、排水设备、排水管路、各区域密闭、水沟、各主要
出水点,地面的公路、矸石山、风井、可能会发生地质灾害的地点以及供电线路;针对这些地点,在公司领导的组织安排下进行了全面排查,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及隐患及时落实整治,提前作好了雨季防迅的准备工作。并通过县局执法大队、市局、省局煤炭局的监督、验收。
6、完成了3季度矿井周边煤矿的调查工作,具体调查情况已形成调查报告上报国土局及相关煤矿,签订了《宁阳县相邻矿井互保联保协议》。
7、完成了每月储量统计计算工作,并及时向国土资源局及公司提交了相关的上报资料。
8、编制并发放巷道贯穿、过巷、停头、放水通知单和开工通知单共5份。
9、施放巷道中线约300米、腰线约300米,施测导线35站,对施工巷道及时进行了资料的收集、成图,满足了设计以及生产指挥的需要。
10、修改完善了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充水性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等各类图件,每月填绘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1份上报宁阳县煤炭工业管理局。
11、完成了矿井各采掘头面的地质资料收集工作,及时进行编录、上图,根据现场收集的相关资料结合已有的资料对各采掘头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存在问题的地点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并提出了自己的处理意见。
二、四季度的重点工作
1、加强各头面的中腰线施放及地质资料的收集,杜绝地测事故的发生。
2、进一步加强各采掘头面的地质资料收集工作,准确的收集煤巷、半煤巷的煤层厚度、顶底板产状、地质构造,及时进行地质素描的编录,并填绘在地质平面图上,进行地质综合分析,以便随时掌握好各头面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水害问题,做到心里有数。
3、及时完成各月的地质、水文地质月报,及时完成储量计算及资料上报工作,及时对3202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探水工作,并形成分析资料。
4、随着0m标高3煤平巷的不断向前推进,加强对地表巡查,收集资料认真分析,确保地面耕地的正常使用。还必须进一步加强3201采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地面资料及井下涌水量的收集工作,及时将收集的资料向相关领导及集团公司及宁阳县煤炭工业管理局汇报。
5、4季度计划在-110水平掘进皮带下山,继续测量定线、放线、进行资料收集,根据领导及设计要求,-110水平施工进入设计标高后,分析上下层位、煤层储存状况、周边水害影响情况,给向两翼掘进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根据4季度计划,加强矿井保护煤柱附近3202采煤工作面切眼的探放水工作和地质编录工作为3202采煤工作面安全推采提供资料。
6、3202采煤工作面切眼与3202采煤工作面回风巷贯穿,由于是上下对掘,对贯穿精度要求及高,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该迎头的中腰线,及时掌握上下两个迎头的位置关系,务必保证两巷顺利贯穿。
7、由于矿井周边煤矿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威胁越来越大,为了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必须将对矿井存在威胁的煤矿的生产现状及开采最低标高调查了解清楚,因此,4季度煤矿调查工作必须在12月前完成,为2014年的采掘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五篇:典型灌区量水现状调查与评价编写提纲-中国节水灌溉网
《典型灌区量水现状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一、灌区概况
灌区的自然地理、水文气象、社会经济、水源与引水方式、渠系工程、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水价及水费收取制度等。
二、灌区量测水工作开展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量测水工作的发展过程,取得经验和成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量测水机构的设置,建设经费的来源及使用情况等。
三、灌区量测水现状及使用效果
1、骨干渠系量水情况(1)量水站网布局
量测水站点的数量(包括已建与应设)、布局、不同层次站点量测水的目的(用作基本测站或辅助测站)、已建测站数量未达到应设数量的原因等。
[说明:基本测站——水源测站、引水渠渠首测站、配水渠渠首测站、分水点上测站。辅助测站——在灌溉水源、配水渠网和汇水网上的平衡测站,用以解决管理上的某些问题而建立的专门测站(如调度和闭合需要等)。](2)主要量测水方法及使用效果评价
灌区主要采用的量水方法、量水建筑物与设施设备的种类、操作的难易程度;对各种量水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从量水设施与设备的适应性、经济性及量水精度等方面进行分析)。(3)灌区自行研制的量水设施设备
设施设备的运用情况和使用效果、基本原理、精度、成本、有无推广意义等。[说明: 此部分如果没有可不写]
2、斗渠口及斗渠口以下的渠道量水情况(1)量水站点的设置与量水方法
量测水站点的数量(包括已建与应设)、控制面积,主要采用的量测水方法、收计水费的方式(按亩收费或按方收费)、操作的难易程度;对量水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从量水设施与设备的适应性、经济性及量水精度等方面进行分析)。(2)用水户对计量收水费的看法
用水户对水量计量方法的认可程度,对灌区量测水工作的评价、态度、意见等。
四、灌区信息化量水开展情况
信息化量水(自动或遥测量水)站点的设置、选型、建设资金来源、运行费用等,重点说明所采用数据采集与数据传输的技术、使用的效果与评价、目前及未来的需求。
五、灌区关于推动量测水工作的计划
针对灌区的自身特点,提出提高灌区量测水平和推动灌区量测水工作发展的规划与措施(从量水设施的修建与更新、管理力度、是否引进先进量水仪器、实现灌区信息化的要求、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