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央视记者工作总结2分钟
实事求是是搞好年终总结的重要原则,我们在写总结时,既要对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但也不能对成绩过分夸大或任意拔高,更不可用成绩来掩盖问题。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几篇央视记者工作总结2分钟,供大家参考借鉴。
央视记者工作总结2分钟1
自从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时间转瞬即逝,今年过的更是特别快,回顾这一年一来的工作,我个人感受良多。虽有成长,更多的采写不足,虽有学到知识,实践和努力却不够,虽然一年过去了,却觉得收获终究抵不过流逝的光阴。
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我参加“寒冬记者体验行业之辛苦”策划的报道,写了两篇稿子《记者体验寒冬收废品:拖着残腿迎着寒风吆喝前进》和《记者体验寒冬菜农:冻僵双手双脚剥出雪白白菜》,这两篇稿子,不管是在采访、写作,还是在思想理念上,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突破。
在采访的过程中,因为必须要来到现场,体验被采访者的工作,长时间的相处下来,能更注意关注被采访者的表情变化和肢体语言,更能听得进去被采访者说的事情,最重要是很快进入他说的事情中,也能感受他所说的事情,这样比硬生生让被采访者说自己的故事,要更加感染人,也更加真实和可读。
设想,如果这样类似的体验稿子,没有全身心的进入被采访的生活中,可能很多细节是看不到的;如果不能长时间和被采访者交谈,可能不能找到采写得心应手的故事内容。采访完这两篇稿子,不管时间过去了多久,只要想起,和他们一起生活的一天,就能在脑海清晰浮现:梅正德收拾着捡回来的垃圾,他驼着背,喘着粗气,寒冷的气流,冻白了他的胡须,只要今天能收获一些,他就很满足。黝黑干瘦的张春光淳朴和善,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他种白菜的生活,寒冬里双手泡在白菜叶子里,但是只要每一年稍微挣些钱,他就很满足。
体验稿子,给我的感觉就更能走进他们的故事里,因为有了这样的经验,我也试图把体验式的采访用在采访中。今年2月,在采写《水管被冻100余位居民已11天无水喝》这篇稿子时,我便用了体验式的采访方式。跟着居民去几百米外的地方,不体验不知道,一体验真的感觉不同,比坐在家里听老头老太说的更生动形象,原本一篇热线稿件,写成2000字的城市稿件,并获得领导的肯定,这边是一边积累一边学习,并运用在实践中便是最好的收获。也许,曾经采访过的新闻,并不一定每一篇都清楚记得,但是在一年的工作中,至少要有几篇,让记者自身难以忘怀的采访经历,我相信,那些让自己都无法忘记的采访,一定是收获最多的一次历练。
6月份,我参加了“最难毕业季”策划,遇到的最大问题是采访量比较大,需要寻找典型突出的人物,如何从云云毕业生中找到自己需要采访的人物,当采访完企业单位时,显得有精无力,对于寻找人物显得有些偷工减料,最后让见报的稿件并不“好看”。类似的稿件,在11月“石河子英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策划中也同样遇到了。
同样需要找到典型人物,要有不同却不脱离主题的故事,这次,我前后用了10天,发动所有认识的人,帮我找到了几位符合主题却又个性的人物。在采访中,我对每个被采访者都聊了很久,有的人甚至采访了两个小时,但是在这两个中,却总能有意外收获。
在此之前,可能是因为偷懒,在采访前很少写采访提纲,总觉得该问的问题都能问到,殊不知写提纲和不写提纲用很大的不同。在“石河子英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策划采访前,都有写采访提纲。最大的益处是,采访时,条理很清晰,在清晰的思路中,不免会想到新的问题,不仅省时间,还能让采访更全面和扎实,在以后的采访中,不要小看任何一个采访,只要用心去采,总能看到不同以往的闪光点。
7月初,采写的《供水压力增大日缺5万方水》的稿子,很失败,但得到了很多建议。因为刚接手供水单位,就安排采写这篇稿件,觉得很吃力,一篇3000字的稿子,我用了一周去采访,自认为采访的很全面,也很清晰,但是见报时仍是差评初潮。起初心里有很多委屈和质问,想问时效性不高的稿件,如果采写不够、稿件不好,为何没人让我改写,为何看稿子时觉得没有问题,但是见报后,却说大方向都没有把握好,当然这样的疑惑只是一时的。
我发现,通常这类稿件,如果老百姓觉得写得是对的,相关单位觉得是不对时,说明这篇稿子写成功了,相反则是失败的。见报后,供水公司确实称赞我写的好但老百姓却觉得这是帮供水公司说话,不用说,这样的现象就解释了为何这篇稿子如此遭“嫌弃”,当然,这只是我自以为是的想法。缺水的现象是什么?因为缺水发什么哪些故事?供水公司解答缺水原因,给出解决办法,这四个板块我都一一涉及,却仍是失败的稿件,最终我明白可能是我的主题错了,大方向也错了,这篇稿件也成了我20xx年最纠结的稿件。
最纠结的策划算是供暖策划了。从我拿到供暖的口子开始,就一直在发愁供暖策划,总觉得自己做不好,在这样的纠结下和杨主任的帮助,算是踉踉跄跄的顺利开始。因为常年和供暖公司关系僵硬,一度让采访处在艰难中,和上级领导不好打交道,就转战到了基层员工。但是很多基层员工可能常年和我们有误会,让见报稿件都很乏味,都是往年写的不想再写的稿件,想有所创新内容,很难。
当然,不能把责任一股脑的扔给合作单位,毕竟他们是死的,而我是活得,如果把这此策划看做是一,那么五分之四的责任归咎于我。如何能让这样时间较长的策划做的有条有理,伸缩自如,动态紧跟,题材新颖等等都是我在今年遗留下的问题,在后面的工作中,要向老记者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说道策划,今年最难忘的策划要数“社区爱心行”了,“社区爱心行”这个历经几个月的策划,让我有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和这么多记者一起合作,第一次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休息日,第一次采访完两个多小时写交稿。除了这些第一次,给我更多的是,策划带我们的凝聚力,还有实实在在固定的版面和稿分。
今年从7月开始,我将天气稿子转让给了其他记者。之前在写天气稿件时,不知道是写的时间太长,还是思维狭窄,越写越不会写,因为迈不过去那个坎,最终只能转交给他们写,说句直白的话,就是将每个月白送给我的50分送给了别人,但是周海荣老师确实比我做的好很多。可能很多记者不会去注意天气稿件,但是我每天都会看周海荣老师写的天气稿,我不知道他写时需要用多少时间,会不会着急发火,会不会觉得写不出来,但我知道,见报的稿件,读起来都是那么生活,却又充满诗意,相对我之前写了一年的天气稿件,这些才是读者想看到的天气稿吧。这就是老记者身上的魅力,自然流露的才华,所以,最好的老师在我身边,我怎么会浪费时间,不去向身边的老师们多学习一下。
一年即将过去了,问问自己哪篇稿子最满意,却有些说不出了。在采访和写作方面,虽略有进步,但是还有很多不足,还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思维也比较狭窄,脑子比较死,没有“新鲜”的想法,有些稿件不能抓到重点,对于背后的深入思考较少,写作比较单一,在日后要不断努力进步,将其一一攻破。
20XX年匆匆的要结束了,20XX年已经向我挥手挑衅,我要不断努力,努力工作,克服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足,踏踏实实走好未来的每一步路,接受2106年的挑衅,在新的路上能有新的收获和成长。
央视记者工作总结2分钟2一、一年工作回顾:
(一)做好采访工作
作为一名记者,采访和撰写文章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在每次采访前,我都通过各种渠道,对采访的对象先进行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做到胸有成竹。采访结束后,我也会尽快将稿件撰写完毕,以求详尽精辟。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参与报道了大型的采访活动,包括:4月在昆明的昆明茶博会;9月在东莞市举行的东莞茶文化节;10月在昆明的越南国家茶叶代表团活动;11月在广州举行的广州茶博会;12月在武汉举行的品茗会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不仅深入的学习到了普洱茶的知识和文化底蕴,更了解了茶之外的不少知识,并建立了一定的社会关系群体。
在这一年中,我还采访到了刘湘云、王心、李东溟、陈波、王达三、胡云霞、张志强、赵春宇、娄自田、胡皓明、太俊林、田军、张明春等业内人士。同时还有针对性地采访过英国、美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的普洱茶爱好者,了解了普洱茶在国外的状况,以及各国消费者心中的分量。另外我还接触和采访了不少对普洱茶市场有见解的茶叶爱好者和经营者,以求通过不同的渠道,对普洱茶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层次的接触和体验,把自己的工作尽量做到完善,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写作方面的突破
在文章的撰写上,从过去主攻 “特别策划”、“人物”、“玩家私房”这一类栏目的基础上,开始接触和撰写“双月综述”、“独家关注”等,在领导的培养下,我接触了更多的写作方法,适应了不同的写作方式,在这方面有了突破。
二、经营方面的突破
为杂志社共同完成了14.8万元的广告额收入,为杂志社创收,也是我在记者工作之余的突破。
三、收获:
首先是开阔了眼界,在杂志社这个平台上,找到了自己适合的定位和角色。
借在广州、普洱、东莞、武汉等地出差的机会,我真切的体会到记者工作的优点,就是能亲自体验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活动带来的不同感受。在学习、了解、报道普洱茶的同时,接触到许多不同的观点和周边的行业,促使自己独立的、全方位的、站在全行业的高度去思索普洱茶的过去和未来,去思索杂志的发展前景。也感受了时代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其次是锻炼了本领。在不断的采访和写作中,我锻炼并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多次独立采访和独立出差的情况下,我也逐步养成严谨思考,独立判断,自我完善,自我协调的能力,对我今后的人生道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是体验了行业竞争。我所体验到不仅是普洱茶行业内的竞争,更能体会到杂志之间的竞争。的普洱茶的行业竞争日益严峻,杂志之间的竞争也趋于紧张。一个栏目,从策划到最终成形,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但效率更是可贵的。在信息获取、决策、执行任何一个环节反映迟缓,机遇稍纵即逝。
还有就是拓展了人脉。因为工作的性质,我在不断的采访和交际中,拓宽了人际关系,积蓄了宝贵的资源。他们不仅能成为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更能成为我人生历程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央视记者工作总结2分钟3
一是日常工作,主要是新闻报道方面。从数量上看,这段时间新闻部共计报道新闻与评论60余篇,其中有不少受到华工学生关注,如cctv的专题、奥运火炬传递专题、四川赈灾专题。我们还以新闻评论为突破口,发表了数量相当的评论文章。我们一直强调新闻的质量,以体现bbt记者的专业素质,还有强调营造健康文明的舆论氛围。突出的问题是在新闻类型的构成上,还是官方新闻占主导,新闻发现和学生生活类的新闻比较少。记者的摄影素质和新闻策划能力还有待提高,可惜的是,计划中的培训都未能实施。相关推荐: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
二是部门文化建设。这届新闻部成员经过近一年的相处,感情都很好,部门内部气氛友好和谐,而且尊重个人,讲究平等自由。我们根据成员的特点,分配他们擅长的工作。我们还经常与前任部长交流与聚会,吸收他们的经验。其次,新闻部一直保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作风,还让新闻部成员多与其他部门成员接触交流,参与百步梯活动,增强部门的凝聚力,促进部门成员的感情的融洽和对组织的认同感。
三是部门制度完善。我们非常重视部门制度建设,完善的制度对未来的每一届新闻部都有很好的作用。我们对新闻部的记者公约制度、物资管理制度、例会考勤制度、新闻的发布和审批制度进行了完善,并在成员间强调这些制度的权威性。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上,我们也发现新闻部的制度很不完善,有很多漏洞,例如我们还没有形成记者素质的培训制度和新闻资料如图片的存档制度,在下学期招新前,我们将致力于这些制度的完善和修订。
对于下学期的招新,我们的计划如下:
1、新闻图片展,把过去的新闻专题和图片展出,要求文字编辑和美工,开学前一周完成,招新的同时展出。
2、新闻部的电子杂志,主要是想展示新闻部的文化和记者的风采吧,我们自己做就行,具体用来干什么还没想到,可以在网站上发布最好,不能的话用作自己留念吧。
3、新闻部的一段视频(如果太麻烦的话音频也行,就像it浪潮宣传篇的那段),由我们自己策划,希望视频部能提供技术支持。
4、在新干事的培训方面,除了过去传统的部长传授,我们会请一些专业人士如报社记者和新传老师讲课。
央视记者工作总结2分钟4
从去年参加新闻部的面试到现在已经将近9个月了,在这9个月中,我经历了由生涩到成熟,由幼稚到理智的过程。在新闻部的学习和工作就是我人生的五味瓶,有时酸甜苦辣一股脑儿就冒出来了,也就这样,我的民院生活就变得多姿多彩了。
新闻部的工作确实有点累,经常性的要东奔西走,而且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传新闻稿。记得刚投入新闻部的工作时,心里面非常的有压力。因为自己习惯性的写东西慢,所以生怕自己赶不上,不能完成手头的工作。但是,担心总归是多余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很快就能独立的工作了。我第一次独立报道的新闻是去年的由电子系公寓党支部举行的公寓文化艺术节开幕式,那天的新闻稿在莘莘之音广播站报道了,那是被报道的第二篇新闻稿,在播音员读我的新闻稿的刹那,我心里倍感高兴与激动。我知道这是我做了充分准备的结果,只要有充足的时间,我就会重复的去读,重复地修改新闻稿,有时一做就是几个小时。那时的我是一生中最有激情的阶段,我会把以前自己的不足作为前进的动力,我想通过做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慢慢的,我不再感觉累,而是有一种莫名的轻松。我想这不是因为电子系的活动少了,部门的工作量小了,而是经过将近一年的磨练,我慢慢地形成了一种习惯,我的意志也越加坚定了。相反的,电子系的活动确是与日俱增,而部门成员在减少,我们的部长郭忠文顶着压力指导着我们的工作,部门几个人协力终于使部门从4月份的低谷走向常态。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部门成员间的协作以及成员间工作的协调性对部门的成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五月份我们新闻部举办的“影视评述电子新科技”ppt制作大赛就能体现这一点。但是,有一点我不得不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部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都在急剧下降。确实,在部门所能学的东西将近达到饱和,如果再继续下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还是个未知数。
新闻部的工作有着较为固定的流程,即安排工作,拍照写稿,上传新闻稿三点一线。在新闻部学的东西是我们用眼睛看不到的,只有我们将来将这些无形化为有形,才知道当初的选择不枉此生。新闻部的工作只有四个词可以概括――认真、条理、严谨、坚忍(坚强忍耐),做到了这四点,然后持续下去,让它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你就真正意义上地完成了新闻部的工作,也完成了你人生的一部分工作,我正朝着并将长期朝着这方面努力。我严谨过,也松懈过,我不想过波浪式的生活,而是要直线的,或者式趋近于直线的生活,因此,我不断的努力着,不断地追求自身的价值。
“大学是一个亚社会”这句话我从来没有反对过,大学里有着社会上常见的现象,但是我认为一些社会现象根本不适合我们青年学子,他会扭曲我们的行为与人生。我是一个很直白的人,与这些现象很不相融,而且表现的有些敏感,但是生涩的我对这些又非常的迷茫。我不知道在新闻部工作要如何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因为你一时地失去了激情你就会与许多东西失之交臂,一切注重的是结果,一旦你有一次的不完美,你所做出的努力很容易被一笔抹杀。现在把问题看得很清楚了,人变得比较理性了,但是自己却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自己最近的情绪随着事物的波动太大,太过于被动了。自己抱怨过,生气过,发怒过,这完全与当时的天真极不相称。我现在不断地调整情绪,在新闻部工作,你必须是一个认真稳重的人,为了更好地做好部门工作我也只能去适应它。如果我有幸带领下一届电子系团总支学生会新闻部的话,我会在尽善尽美地完成部门工作的前提下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新闻部在工作上保持她的纯洁性和独立性。
我想不管遇到了什么事情,或酸甜,或苦辣,我都会把它当作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有了这些,我们才有了记忆,才有了回味和人生的镜子。伟大的文学家普希金曾这样吟唱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是啊,我为什么要去抱怨,一切都已成为过去,我相信新闻部有我将会有更好的明天。
记者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1.新闻记者工作总结五篇
2.记者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5篇
3.新闻记者年度总结报告六篇
4.关于新闻记者的个人工作总结2019
5.2019编辑记者年终总结模板
第二篇:央视记者走访万隆会议历史见证人
央视记者走访万隆会议历史见证人 作者:
来源:中央电视台 来源日期:2005-4-22 本站发布时间:2005-4-22 23:29:27 阅读量:277次
二零零五年四月十八日,亚非会议50周年纪念,中央电视台央视记者走访万隆会议见证人播出节目《央视记者走访万隆会议见证人》,谨以此片献给半个世纪前为“万隆会议”做出过贡献的所有热爱和平健在的和已经故去了的人们。以下为节目内容。
这是一本出版于1955年的老画册,记录着半个世纪前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当旅居香港的印尼华侨梁思谋先生把这本画册交给我们,同时告诉我们港澳地区有不少“万隆会议” 的历史见证人,这些人今天虽然都已经青丝不在,但是50年来他们一刻也不曾忘怀“亚非会议”是怎样让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洲、非洲各国人民从此团结和站立了起来,那是让海外华侨何等扬眉吐气的历史时刻!
记者长江:“画册上的这位少年就是梁思谋,当年只有13岁。梁先生告诉我们:当年他很荣幸地到机场迎接周恩来总理,这让他一生都感到骄傲。同时50年了,他也在一直在寻找当年和他一起为总理献花的这位女孩——谢彩月。前不久,谢彩月终于在内地昆明被找到了,两个老人很快将在香港重逢。”
梁思谋:“那天的下午,我妈妈悄悄告诉我:阿谋,校长在大厅要见你,校长对我说:明天你要代表印尼华侨向中国代表团献花,这件事不要对任何人透露,包括你的父母。能做到吗?我连忙点头:能做到。”
谢彩月:“我那时是文艺宣传队的,头告诉我,我妈就连夜给我做了一条裙子。到了机场我们才知道,是向周恩来总理献花。,可是等了很久,突然说不来了。”
记者:那么第二天呢?
谢彩月:“第二天见到了,那时候特高兴!”
梁思谋:“说实在的,当时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周总理下飞机了,我以百米的速度,左手捧着鲜花,另一只手拉着谢彩月。总理接了鲜花就握手了。”
谢彩月:“总理的手特软,脸特慈祥、钢毅。”
梁思谋:“我想说的话什么都忘了,只记得激动地连连说:“您好,总理!您好,总理!”
记者:后来回到学校呢?
梁思谋:“回到学校,大约有三百名同学拥到我的跟前,他们抢的是我的手,比较亲密的同学就说:‘思谋,千万别洗你的手!这是福气的手!’那天回家后,我真的久久不舍得洗手。”
解说:两位当年给总理献花的少年今天都已经年逾花甲,但是他们忆起当年的往事还是那样的幸福,这不禁把我们带回了半个世纪前的万隆,让我们寻觅“万隆会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会议?中国代表团为什么要参加?中国在这次会议上都做了什么?
解说:1955年,印度尼西亚美丽的山城万隆成了“亚洲和非洲的首都”。4月18日,亚、非两洲的第一次历史性会议在这里隆重召开。来自印度、缅甸、中国、埃及等29个国家共计304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东道主印尼总统苏加诺在大会上以《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为题敬致了开幕词。他强调亚非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出呼声的时刻已经到来,我们不是要建立反对其他集团的集团,而是为了亚非各国、为了全人类找出一条通往和平的道路!
记者长江:“万隆会议是谁最早建议召开的?”
黄书海(时任中国驻大使馆翻译):“印尼、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锡兰(今天的斯里兰卡),当时叫‘科伦坡五国会议,决定开这个会当时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邀请谁来参加?让不让中国来?”
记者:“为什么?”
黄书海:“因为美国当时要孤立中国,不希望中国参加。”
专访见证人姚力
记者提问:“中国当时为什么要参加‘万隆会议’?”
姚力(时任国务院周恩来总理秘书):“当时中国和亚非国家建交的只有7个,很希望多交朋友。周总理当时给印尼著名的《南华》画报的题词也说明了中国的愿望”
解说:为了搞清楚上个世纪50年代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究竟处于什么地位,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对这次大会意味着什么,记者首先乘上了从香港前往澳门的客轮。我们此行所要寻找的人叫司徒眉生,这位老先生当年不仅是印尼《新报》的记者,后来成为苏加诺总统的助理和中文翻译,而且当年也是万隆大会秘书长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对“万隆会议”召开之前的历史背景可以说十分了解。
(司徒眉生)
当时亚非国家对中国并不了解,有的国家确实反对中国参加;苏加诺总统当时特地让我(司徒眉生)把这个背景告诉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的黄镇大使,为的是让中国早有思想准备;
苏加诺总统坚持要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他明确指出: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中国不参加“万隆会议”,这个会就毫无意义!
解说:“万隆会议”和如今留在印度尼西亚的人文遗迹,50年后对探询者依然充满着魅力,因此为了制作纪念万隆会议的电视节目,中央电视台记者4月初,一方面在香港开始了紧张的采访,另一方面也在梁思谋夫妇的陪同下来到了印尼。
记者:“1954年12月底,在茂物,五个主办国召开了第二次筹备会议。会议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商讨召开万隆会议的目的,二是解决是否让中国代表团参加的问题。这就是当年筹备会的旧址。”
解说:茂物,距离雅加达80公里的一座小城,万隆会议二次筹备会在这里举行,这对于决定大会的召开和中国参加具有特殊的意义,而鲁士兰·阿卜杜加尼是当年“亚非会议”的秘书长,由于记者在印尼巧遇了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司徒眉生先生,在他的引荐下,我们很快见到了这位九十二岁高龄了的历史见证人。
解说:由于苏加诺总统和缅甸总理吴努的坚持,茂物会议最终做出了邀请中国参加会议的决定。这样,1955年4月18至22日,中国代表团得以全程参加了“万隆会议”,并从此掀开了新中国外交历史上的新篇章。
解说:万隆会议如今已经过去了整整半个世纪,就在中国和海外许多地方都在纪念这个划时代的历史盛会的时候,香港“万隆友校会”隆重纪念“万隆会议”50周年的大型纪念活动也在香港拉开了序幕,在这个纪念活动上,我们不仅看到了许多历史见证人,听到了他们对大会难忘的记忆,也了解到了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并为了使大会最后取得成功曾经经历了怎样艰辛的历程。
康岱沙(时任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研究室主任):“那时候真是太紧张了。在会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大多数代表都同意‘和平共处’,可是也有一些国家鼓吹帝国主义的军事集团,也就是反对‘和平共处’”。
解说:由于对坚持共产主义的新中国不甚了解,加上帝国主义反华势力的有意挑唆,以周恩来总理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一开始就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致使周恩来在19号下午的第一次发言中,上来第一句话就首先声明:我们不是来吵架的。”
记者:“总理为什么一上来就那样说——‘我们不是来吵架的’?”
姚力(时任国务院周恩来总理秘书):“因为他们吵架了,批评我们,如果我们反批评不就吵架了吗?我们不同你争。”
解说:万隆会议第一天的大会发言,一些代表就宗教信仰、双重国籍等问题对中国展开了责难。
记者:“当时总理听了这些攻击不生气吗?”
黄书海(时任中国驻大使馆印尼翻译):“总理知道这些国家是受了美国的挑唆,这些国家不是我们打击的对象,如果中国和他们吵会就开不下去了。
解说:按照万隆会议的日程,中国代表团的发言本来是被安排在前面,但是为了更多地听取不同意见,周恩来特请大会批准将中国代表团的发言放在尽可能靠后。同时根据会场出现的新情况,总理19号下午的发言并没有采用事前已经准备好了的发言稿,而是临时起草了一篇补充发言,这篇‘补充发言’不仅简短,富有针对性,而且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崭新说法。
黄书海(时任中国驻大使馆印尼翻译):“总理发言后引起全场沸腾!热烈鼓掌!”
解说:梁凤翔,1955年印尼《生活报》的记者,当年曾全程参加了亚非会议的报道,对于总理在第一次发言后各国媒体的热烈反应至今仍记忆犹新。
梁凤翔:“当时各国记者马上都冲出去到电报房和电话房抢着发消息,我记得美国的一个记者也说,总理的发言平静而有理——”
解说: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第一次发言坦诚、智慧,他的出色表现和政治家的个人魅力使亚、非29个国家很快了解了中国,他所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口号不仅使每一个与会代表都表示赞同,而且这个口号一经提出,立即驱散了一度在万隆会议上空凝聚起来的阴云,更为后来大会绕开争吵、避免分裂起到了扭转方向的作用。
司徒眉生:“求同存异四个字挽救了万隆会议。当时苏加诺总统最为周总理担心,但是后来听了总理的发言,看到会场上的热烈反应,苏加诺总统对秘书长说:他‘心头的一块大石块才落了地’。”
解说:万隆,与50年前同样的季节,50年后这里绿树依然青翠,空气依然清新。
“万隆会议”的主会场——“独立大厦”原名刚果利亚剧场,1945年印度尼西亚独立前,这个剧场一直是专供殖民者使用,所有印尼人都不得入内。2005年4月中央电视台记者来到万隆,当大厦的负责人听说我们是特意从中国赶来的,不仅友好地让我们进入了大厅,而且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微缩会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万隆会议29个国家当年使用过的国旗,总理当年上台发言的讲台,以及这部当年用来拍摄新闻记录片的老式摄影机。
美丽的万隆并没有因为半个世纪的风雨而减少了容姿,然而当人们把记忆重新拉回到50年前的会场,当年的血雨腥风又仿佛扑面而来。
记者:“如果说万隆会议曾经出现过危机,一共有几次?”
黄书海(黄书海——时任中国大使馆印尼翻译):“一共有三次。”
康岱沙(时任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研究室主任):“整个亚非会议全过程,每一次遇到破裂,关键的时候周总理就以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做工作,他提出亚非国家讨论世界和平和合作问题,为什么不可以撇开不同的意识形态、国家制度?以和平、合作为共同基础?这样我们就能够达成协议,组成保卫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真是影响了与会代表,这个思想一直贯穿了全过程。
解说:1955年4月22日以后,万隆会议已经进入了分组讨论,此时个别代表突然并提出台湾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交给国际社会托管。面对这场突起的**,23日上午,中国总理周恩来在有五个发起国及菲律宾、泰国、中国组成的8国代表团团长会议上由发表了简短的声明。
黄书海(时任中国大使馆印尼翻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声明,总理所了三句话。第一,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第二,中国不愿意和美国打仗;第三,中国愿意就解决中美关系问题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
解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不断地平息着有可能导致会议破裂的一波又一波浪潮,始终坚持亚非人民应该团结起来,在“求同存异”的出发点上寻找和平与合作的路径。周总理的每一次发言并不是没有原则,而总是恰到好处地发挥了灵活性。
康岱沙:“总理做人的工作真是太辛苦了”
记者:“您说的做人的工作是指什么?”
康岱沙:“会上出现问题,总理就下来做工作,心平气和地和大家交谈,很多反对派就最后采纳了中国的意见。”
解说:经过会上、会下的努力,周恩来和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赢得的信任越来越大,而就在会议即将结束,将要诞生29国联合公报之前,一些代表因为公报的措辞又引发了争议。
黄书海(时任中国大使馆印尼翻译):“比如有人说“和平共处”是你们共产主义国家使用的名词,他们不愿意接受,想避开。”
康岱沙:“大会明天就要闭幕了,总得有个东西吧?是否能够顺利闭幕,当时大家都捏着一把汗。
黄书海:“总理就说那好啊,我们可以换一个说法,采用联合国宪章中所提出的“和平相处”。
解说:万隆会议通过中国代表团和其他主张和平与发展国家的共同努力,最后终于诞生了一个29个国家一致同意的《十条原则》,这份划时代的《联合公报》完全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中国代表团、特别是周恩来总理为大会取得成功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因此就在会议刚刚结束的4月25日傍晚,黎巴嫩大使来到周总理的住地,感慨地对总理说:“总理先生,我想我可以说,这次会议你赢得了每一场战斗的胜利。我们有机会看到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办事的,而且我们发现你们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围绕着你们的神秘性部分地消散了。”
解说:“万隆会议”是亚洲、非洲从此改变命运的一次历史性盛会,中国代表团为大会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是国际反共势力为了阻挠这次大会的顺利召开,启动了种种暗杀计划,其中4月11日,中国政府包租的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 飞机,在主要搭载了出席亚非会议的中方工作人员,自香港飞往印尼的途中,突然爆炸,机上11名乘客全部遇难,这给尚未召开的万隆会议带来了极大的恐怖威胁。
记者:“要暗杀周总理是不是就是为了阻挠周总理去万隆?”
庄世平(时任香港地下党员主要领导):“对,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有声音了,强大了,要反攻大陆叫嚣不就没有了可能?”
解说: 50年来,“克什米尔公主号”爆炸事件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而不久前刚刚解密的中国外交档案揭示了整个事件的全过程,也将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展现到了人们的面前——1955年3月,周恩来将率领中国代表团包乘“克什米尔公主号” 飞机取道香港前往印尼。台湾特务感到这是一次谋杀周总理的绝好机会,于是策划了飞机爆炸。
姚力(时任国务院周恩来总理秘书):“‘克什米尔公主号’过去总理就坐过,也是印度总理尼赫鲁的专机,是比较好的飞机。”
记者提问:“那就是说,总理本来确实是要坐这架飞机的?”
姚力:“对。现在就是蒋介石为什么要下怎么大的狠心呢?亚非会议没有邀请台湾参加,却邀请了新中国,而29个与会国当时很多都是和台湾建交的。所以他曾经对手下人这样说:‘我们的外交是到了危机的时刻’。”
解说:“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的发生立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但同时也使周恩来总理的万隆之行陡然加大了危险程度,但中国政府在人为空难之后并没有被恐怖威胁所吓倒,而是很快向大会表示:中国政府一定会按时出席会议。
记者提问:“那么总理当时是怎么躲过这一劫的?”
姚力:“缅甸的总理吴努想在万隆会议前先召开一个6国的小会,要总理去,总理就去仰光了,没有坐这架飞机。”
解说:正是因为总理的行程发生了变化,因此尽管为了实施暗杀,国民党特务经过苦心安排,找到了当时在启德机场做清洁工的、一个化名为周驹的人,悬赏60万港币,让他趁11日中午“克什米尔公主号”机组人员下飞机用午餐的机会偷偷地将四枚美国制造的定时炸弹安放在了飞机上,但是最终他们的阴谋还是没有得逞。
解说:总理在万隆的安危直接决定着“亚非会议”是否能够取得成功,这一点使万隆爱国华侨的心也被揪得紧紧的。出于安全的考虑,代表团当时决定不在宾馆下榻,而是希望借房子住到华侨的家里,于是,根据政府的授意,印尼华侨组成了“印度尼西亚华侨支持祖国亲人委员会”,专门组织、安排总理和中国代表团的起居、外围保卫等项事宜。
邱章龙:(时任印尼支持祖国亲人委员会联络部部长)“就是这个地方,但老房子已经改成学校了,那边的树还是原来的。”
解说:到了万隆我们才得知,当年曾经腾出自己的别墅给周总理居住的爱国华侨郭贵盛老人已经去世,而当年为了欢迎周恩来总理,郭贵盛一家特别将被褥床单全部更新,夫妇俩则临时住到了酒店。同时为了开展多边外交,总理的住处经常需要接待各国贵宾,因此客厅的沙发座椅、家具家什都需要补充。当万隆家具店的老板知道了这件事,大家都争着要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而为了解决交通的车辆问题,万隆至少有160位华侨向“亲委会”申请愿意提供车辆,很多人还表示自已驾驶,这样就可以确保总理的安全。
解说:万隆会议到今年已经过去了50年,当年在万隆中华总会的组织下亲身参加了为中国代表团承担后勤和保卫工作的很多人都已经作古,但是在香港我们还是有幸找到了一对年迈的老夫妇,当我们上门进行采访的时候,我发现提起当年为总理服务,两位老人还是那样的激动。
记者提问:“您当时是给总理做饭的吗?”“当时给总理做了什么好吃的?”
欧阳汶(许东亮夫人):“印尼烤肉(用印尼语)”
解说:因为受到当年反华势力的迫害,过去的几十年,爱国华侨许东亮带着家人曾多次迁徙,当我们感叹为什么当年他们很许多机会和总理见面,许家却只留下了这样两张照片?许东亮的女儿告诉我们,这还是她母亲多少年来无论走到哪里,总是把这两张照片珍藏在自己贴身的衣服口袋里,照片才得以保存至今。
解说:在印尼,当年给总理和中国代表团做饭的人也大多不在人世,而当记者经过努力打听到一位当年曾经给周总理做过饭的老人至今还活着,可是还没等我们上门,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在得知中国记者要采访她以后,已经让家人带着先找到了我们。
解说:在香港,万隆中华总会当年好几位会长的子女如今也都已是老人,大家听说中央电视台正在制作“万隆会议”的纪念报道,约好了集中在一起,盼望着向我们讲述他们的父辈曾经为万隆会议做过的贡献。
房庆宜(万隆华侨总会副会长房延龄之子):“克十米尔公主号出事以后,万隆华侨很紧张,吃饭就是一个问题——还有牛奶是指定一个客家的华侨,由他挑选最好的奶牛,到总理喝前也要先尝一尝,否则总理要是出了事,今天的中国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记者:“‘万隆会议’期间你们看到你们的父母每天都在做什么吗?”
张娟妮:(华侨张容珍之女):“我妈妈那些日子做的最多的就是给总理住的房间缝窗帘,好多好多,那时总理房里的家具都是借来的,我们家借也出去了一个衣柜,好高兴,到现在还都保存着。那时每天我们都问妈妈今天给总理做的是什么饭?你知道韭菜吧?妈妈说总理最喜欢用韭菜白色的根儿,一点点切碎,炒鸡蛋来吃。”
解说:陈柏文,1955年万隆华侨中学的一个普通学生,他在谈起当年为总理服务,今天还认为自己是做了此生最伟大的一件事情。
陈柏文:“那时总理原本是要来我们华侨中学接见万隆的华侨代表的,我们就日日夜夜守在学校,结果后来总理没来我们学校,换了广华中学(处于安全考虑)去接见华侨,那我也不后悔,也觉得自己是干了一件最伟大的事情。”
解说:因为有了爱国华侨的支持,“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和中国代表团的生活和安全才有了可靠的保障。当时对总理的出行除了印尼政府承担的官方保卫以外,万隆还有数不清多少华侨义务地为总理进行外围值勤。其中在印尼首都雅加达,记者找到了当年华侨总会的秘书长汪大均,这位老先生当年为了给总理探路,曾经开着私家车,用自己的身体为总理的车队在前方“扫雷”。
记者:“您当时紧张吗?”
杨秀莲(时任印尼雅加达华侨妇女会主席):“当时我不知道,那时我们家有四个孩子,他也不想想万一他出了事,我们可怎么办?!”
解说:万隆会议期间总理和中国代表团从驻地到会场有一段路程需要步行,“人墙”是我们从汪大均先生嘴里听到的一个词儿,当年作为一种保护手段,万隆爱国华侨就是自己的生命为屏障来保护周总理的。
汪大均(时任万隆中华总会秘书长):“总理出来,我们就把他包围起来。当时我是记者,手里只有照相机,就把它当作武器,万一遇到坏人就用这个打!”
解说:印尼和海外华侨对祖国的热爱即使是50年后也没有改变。当年在万隆,许许多多华侨就是为了看一眼总理而日日夜夜等候在总理的住处和往返开会的道路两旁。
范淑岚(中国时任雅加达总领事馆赵仲时的夫人):“路上前三层,后三层呀!就是要看总理。”
张婉媚:(华侨张容珍之次女):“当时我们都是学生,大家每天都比着谁看到总理的次数多。我数阿数,一共见了总理20多次”
解说:也是在印尼,曾经带着记者去寻访总理住处的邱章龙老人向我们忆起了他当年曾经亲眼看到的感人一幕,这让我们明白了华侨为什么对总理那样的爱戴。
解说:回首半个世纪的历史,中国走过了多少不平坦的道路。“万隆会议”使中国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显示了这个亚洲大国的气度与风范;周恩来总理为推动会议成功做出的贡献至今依然发挥着深远影响;“万隆会议”作为亚非各国人民团结反帝事业的一个伟大壮举已经载入了史册;而从另一个意义上讲:这次会议的胜利召开也形成了战后,全球两极世界向多极世界演变的一个重要转折——
第三篇:社会公德演讲稿分钟优秀
社会公德演讲稿分钟优秀
社会公德演讲稿分钟优秀1
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是——做个有社会公德的人。有人说:“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的价值不在于金钱;但是如果你失去了社会公德,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真谛。”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交流的话题就是:“做个有社会公德的人”。
可能有人会问:”什么是社会公德?“简单点说社会公德就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在一些小事中就可以体现出来,比如:等侯公交车时,你是否自觉排队?吃过的食品袋塑料袋是否扔进路旁的垃圾桶?出入教室时有没有轻声关门?有没有轻声慢步过走廊?有没有上下楼梯靠右走?每天陪伴你的课桌椅是否从不乱刻乱画?这一切都是是否具有公德心的体现。
社会公德还体现在与人交往之中,一声谢谢,等于一次情感的交流;一句对不起,能化解剑拔弩张的冲突;一个不要紧,等于给人吹去一阵温暖的春风。这些看似极朴实的话语,流露出的却是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让人感受到的是100度的热情和温暖。以礼待人,把笑脸常挂,你会发现天很蓝,花很红,其他的人也都很友善。
我们中心的学子,都是品行优良的,但是在近期,校园里却出现了一些不讲公德的现象:校园的'画报被戳、划得面目全非,评比分数栏数据经常被擦,特点是小数点不见了,给学校造成非常不好的负面影响。也许做这些事的同学并非有什么恶意,仅仅是出于恶作剧的心理,觉得好玩而已。但是你们可曾想过,自己的行为已经违反了社会公德,违反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是非常不可取的!在此,我真心地希望那些曾经有过以上不良行为或者是有其它类似行为的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要让这些不和谐的音符在我们学校重演。
同学们,做一个有公德的人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把”讲公德,懂礼貌“作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项基本行为准则,并把它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文明礼貌,重在表现;良好习惯,重在平时;社会公德,重在你我。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用每一分实际行动去做一个文明的人,一起来告别那些不文明的行为!我相信,只要我们全体同学共同努力,一定能营造出一个更加整洁宁静有序,奋进的四联小学,让文明的号角响彻四小的天空!
最后,我想用一句作为我今天演讲的结束语:播下行为,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播下性格,收获命运!
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社会公德演讲稿分钟优秀2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公德在我心,文明伴我行。
从诞那一刻起,我们就进入了这个绚丽多彩的。为了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和谐,我们必须要做到对公共道德的坚守。比如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谦虚礼让等。当然,我们不仅要遵守这些传统美德,也应当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公德。
比如在当今社会,爱护公物就应当成为每一个人的必修课。在我国吉林省有一所浑江小学,学校不大,只有80张课桌,令人称奇的是这80张课桌,居然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那一年做的,历经60多年的沧桑却依然完好无损。在这样一所边远地区的小学,同学们有这样的思想境界真是让人敬佩。想想我们自己又是做的呢?当同学们看到地上散乱的粉笔头、厕所洗手池里的废纸塑料袋、桌椅上的信手涂鸦、教室角落的扫帚杆、还有那人走屋空还在亮着的电灯、食堂餐桌上的剩菜剩饭……大家有没有想过,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行为不仅污染了环境,更是损害了你的形象,是不文明、缺少公德心的表现,给大家传递了不文明的负面。
公德心还体现在许多日常小事之中,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要谦让、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一个微小的举止,折射出一个人心中的.公德。是的,社会公德心从来就无所谓大小,只要是诚挚的为了守护我们的家园而做的实事,都是值得称道的。
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播下性格,收获命运!同学们,做一个有公德的人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把“讲公德,树文明”作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项基本行为准则,并把它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我相信,只要我们全体同学共同努力,一定能营造出一个更加整洁宁静、健康奋进的校园环境,让文明的号角响彻实验的天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社会公德演讲稿分钟优秀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二班的徐绮霞,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遵守社会公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什么是道德?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这就是道德的举动。有些人以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难,其实你用心去做了,就会发现其实很简单,因为:道德,有时是一种习惯。
记得意大利的但丁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但是,在校园里,也有与“道德”相违背的现象,我们不难看到:刚清扫完的校园,马上就有同学扔下垃圾;在安静无声的自习教室,有的同学却在叽叽喳喳地说着悄悄话,而还有的同学萎靡不振;在严肃的课堂上,有的同学却在左顾右盼,窃窃私语;还有一些同学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讲脏话,大声喧哗……凡此种种,都不同程度的破坏了我们校园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每天都要问一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坏了,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就会成为有道德的人。课堂上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校园里不大声喧哗,讲文明,懂礼貌;做值日时,认真负责,维护校园;过马路时,礼让行人,不横冲直撞……只要我们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我们就会成为有道德的好少年。
亲爱的同学们,党和政府在关心着我们,在期待着我们成才,我们在为现代化而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明白自己在道德建设中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者和捍卫者,逐渐具备良好的公民道德,长大后成为一个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的人!
道德没有重量,却可以让人有泰山之重;道德没有标价,却可以让人的心灵高贵;道德没有体积,却可以让人的情绪高昂。道德是做人的准则!让我们追随道德之光,让道德在中绽放最绚丽的色彩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优秀记者2013年终工作总结
优秀记者2013年终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工作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以下是由
2013年绝对是本市、乃至全国媒体、商家、读者、政府职能部门对食品安全关注最多的一年。这一年中,因为食品安全成为每一个消费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首要问题,因为食品安全的问题并不仅仅处在一些不规范的小滩、小贩。大型超市、知名企业、跨国公司所代表的安全消费让消费者有了新的认识。人们开始了对这些卖场的重新定位。这期间,快报经济版消费栏目做了大量和翔实的报道。包括:雀巢问题奶粉事件、华元公司的薯片铝超标事件等。
此外,经济版根据工商部门的质量监测,完成了将近40篇质量消费监测报道,一方面把不合格的产品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另一方面告诉消费者如何鉴别。在2005年315期间,快报和工商、消协、质监、洗染协会等政府部门共同组织了大型现场维权活动。在读者中引起较大的反响。
2005年对霸王条款的关注度也是前所未有,现是根据消协合作,跟踪报道了航空业霸王条款点评的报道,后来又独家推出了岁末霸王别鸡系列报道。这在媒体也是第一次推出,在读者中取得比较好的反响。
在一个新闻竞争白热化的地方,独家新闻越来越少,这个时候寻找独家的视角、没有关注的角落成了记者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但思考的同时,我清楚的明白,独家的新闻,独特的视角不是无缘无故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各种场合、跟各种人大量交流沟通的结果。只有大量的采访才能提供给记者丰富的信息和选题,只有大量的采访才能提高记者获得独家消息的几率。
记者在自己的几个报道领域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做持久而深入的关注和累积。消费领域是一个范围很广的领域,所以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积累去记录去体验,这样才会深入的了解其中的问题,找出问题的答案。所以对报道领域的持久而专注的积累,才能保证记者跨过报道领域的门槛、获得源源不断的选题与丰富的采访资源、才能保证报道的准确与深度、才能保证我们在偶尔获得一些珍贵的独家信息的时候,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比较充分完备的报道。
而这种角度的选择很多时候还是依赖你对事件长期追踪、了解而培养出的准确、敏锐的判断力。所以又回到第一部分“选题的来源”中的结论,要有足够的耐心在你的报道领域深入、再深入。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一年以来的每篇报道完成之后,我都有很多的思考和总结,以上是体会最深切的一些感受。我觉得我在今年的工作中确实解决了一些去年工作中一直感觉困惑的问题,但同时,新的工作状态又给我带来了新的困惑和难题,我仍然面临很多迫切需要再次突围解决的问题。我想明年的工作中,我除了继续在自己的几个报道领域做耐心、扎实的积累之外,要如何让自己已经储备的一些资源在我的报道里体现出优势和最大的价值,是我特别需要找到答案的一个问题。
第五篇:记者工作总结
记者工作总结1
20xx年10月,我进入报社工作,担任房产新闻部记者,至今已有3个多月时间。3个多月来,我按照自身工作职责,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思路,认真踏实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3个多月来个人工作情况具体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我是一名房产新闻部记者,懂得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要做好记者工作,必须要有扎实业务知识水平。为此,我利用所有业余时间认真学习新闻记者工作的理论知识,认真学习老记者的工作实践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能够按报社和房产新闻部的要求认真做好自己的记者工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刻苦勤奋,认真做好记者工作
我深刻知道要做好记者工作,写出好的新闻报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自己初出茅门,实践经验不丰富,困难就更大。为此,我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刻苦勤奋工作,努力干出工作成绩来。我现在是专职房地产新闻记者,每星期做一期专题,负责新闻采写和报道工作。我认真跟着老记者做,老记者分配给我做那部分,我就按照老记者的要求,认真细致地做,做完了反复看,确保符合老记者的要求。进入报社3个多月来,我已完成X期专题,质量还可以,赢得老记者的肯定与读者的满意。
三、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问题
纵观3个多月的记者工作,我认真努力工作,虽然完成了房产新闻部的任务,取得一定成绩,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把握新闻点不够灵敏,捕捉市场现象不够及时;日常采访能够主动积极跑,但对问题背后的深入思考较少。比如:
我上班后参与的第一期选题是售楼部的战争,楼盘出现联合代理现象,销售员为了抢客,引发战争等一系列的利益冲突,这些表面现象我看到了,但是为什么会出现,如何解决这些利益冲突,这些深层次的问题,自己缺乏深入思考,找不出原因。除此外,自己稿件撰写方面还不够严谨,有时存在粗枝大叶的毛病;这些存在的不足问题都应该在今后的新闻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进。
四、20xx年工作计划
20xx年,我一是要加强学习,认真学习新闻业务知识,切实提高自己工作业务能力,努力按照报社的'工作要求,认真做好自己的记者工作。二是要刻苦钻研、深入思考,能够正确把握新闻点,捕捉市场现象,写出有深度、深受读者喜爱的稿件来。三是提高工作的精细化和规范化,在撰写稿件时,杜绝粗枝大叶毛病,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确保稿件的质量。
20xx年过去了,进入新的20xx年里,我要振奋工作精神,鼓足工作干劲,在报社和房产新闻部的正确领导下,更加刻苦勤奋,更加认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使撰写的稿件质量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读者,获得读者的肯定与满意。
记者工作总结2
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去年此时写年终工作总结时,我的心情有多么沮丧和沉重。如果说去年年终我能总结的更多是工作中失败的教训的话,我回想今年的工作,总算是有些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了。就我个人而言,今年工作中感受最深、思考最多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题的来源
虽然在现在的媒体环境中,独家与抢先的报道已经是非常的不易与偶然,但这样的报道体验带给人的兴奋感和成就感仍然无可替代。所以今年几次阴差阳错的独家与抢先报道的经验,留给我很多的感受和思考。
今年在我的报道领域中称得上独家与抢先报道的有,《国资委首批指定产交所名单确定京津沪吐纳数万亿中央国资》、《奥运项目建设经受钢价震荡考验》、《钢价暴跌急召40余家企业进京安抚》、《国资委管人年龄设限央企负责人60岁退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紧急待批》、《率先投融资改革“北京模式”亮相》、《国资委:肯定方向检查国企改制》与《价格联动倒计时煤电宿怨得解?》。
这些报道大约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区别分析:
第一类是《国资委确定产交所》、《央企负责人60岁退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与《煤电联动》这几篇。
这类报道是属于那种大家都一直非常关注它的进展、在等待它的结果,而我们先于别人得到了结果或者更核心的内容,然后掌握主动权抢先报道的事件。在这一类报道中,我觉得做得比较成功的是《国资委确定产交所》的稿子,而其他几篇都不尽如人意。
国资委终于确定三家指定产交所的消息,是我非常偶然、非常凑巧在一次去国资委新闻处长的办公室时获知的,当时已经是星期四的下午。我赶回报社跟主任、编辑商量后,赶紧开始联络采访。虽然时间非常紧迫,但得益于一直以来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和追踪(因为早在去年底国资委就称会优选几家作为央企国资转让的指定交易场所)、以及对国有资产产权交易这一领域与产权交易所的现状和问题的了解,使我在采访时非常的顺利和高效,很方便就完成了对几个相关方的电话采访,尤其是对这一事件一直抱否定态度的业内人士和专家的观点和理由。所以连夜就完成了针对这一大家都拭目以待的重大事件的一篇既有独家的新闻事实、又有分析和解读的近4000字的深度报道。
次周,很多相关媒体都随后报道了这一消息,但我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以我们这篇报道为消息源与素材来源而做的,并没有更多更新的东西,因为直到最后,国资委都没有公开发布这个消息,也没有公布那两份相关的文件,只直接下发给三家产交所而已。所以我们的报道就成为最圆满的一篇,既抢到了第一时间,又在第一时间将这个事件报道的足够完备和充分。
这篇报道在报社获得了认可,也为我日后在产交所、产权领域的报道工作赢得了许多便利。直到很久以后,我还在不同场合听到产交所的人、以及其他媒体同行对我们这篇报道的赞扬。
但我们在《央企负责人60岁退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与《煤电价格联动》这几篇同类型的报道上,都有很大的缺憾。这三件事情当时都是正处风口浪尖的舆论焦点:国资委突然连续罢免了包括三九老总赵新先在内的几家大型知名国企的一把手;夏季将近,媒体爆出电监会已经向国务院上报了一份今夏全国出现大面积停电的《应急预案》,正等待批准;发改委高官很早就承诺,年内一定会完成对煤电价格的改革方案。
这几件事情无疑都是我们的报道领域之内非常重大的新闻事件,也都是业内瞩目的焦点。主任在这时的意见非常明确:我们应该努力获得更多更核心的信息来做这几件事情的报道,如果我们的报道不能提供比别家媒体更多的信息,如果我们不能获知国资委罢免高官的真实考虑、如果我们不知道《应急预案》和《煤电价格联动方案》的具体内容,我们就不必要做这个报道了,因为那样即使勉强做出来,也只会湮没在其他类似的连篇累牍的报道里面,对读者而言毫无价值。所以当时我的工作重点首要放在争取获得选题的核心事实和内容上。
结果我们也确实获得了这些东西。我在国资委的内部会议上无意中得到了《央企负责人的管理办法》,这就是他们近来罢免高官的依据;我们还从电监会得到了《应急预案》与《煤电价格联动》的具体文件。
但是我们后来的报道却并没有做得很好,最后完成的稿子都有两个很大的缺点:一个是文章写的枯燥干涩,很不好看;一个是文章并没有凸现出我们获得的独家信息的价值,我们千辛万苦获得的核心材料都是支离破碎的'呈现在文章当中的。
我总结造成这种结果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我们在这样的报道中,都要非常注意保护为我们提供机密信息的人。既不能透露信息来源,又不能在稿子中显出我们已经看到重要文件的事实,我们只能在稿子中装出我们也只是无意中从知情人处获知了只言片语的信息而已,这样我们稿子的价值就被大打折扣了;其次是因为,我们在这几件事情所涉及领域的深入程度、了解程度都非常不够,所以我们即使获知了这些领域的重大事件,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对这些事件有通盘与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这就造成我们在联络一些采访时的低效率,因为之前没有累积起码的采访资源,也造成我们写稿时的窘迫和勉强。于是就使得文章最后成为一篇非常不如意的稿子,虽然其实我们为这篇稿子付出了非常艰难的努力、虽然我们原本是掌握了更多报道的信息优势的,但全都没在我们的报道体现出来。非常让人懊恼,非常让人遗憾,因为这样能获得一些独家信息的机会非常非常少。
这几篇报道虽然都在报社内部被批评,但事后也获得了一些与这几件事情密切相关的人的认可,比如,《央企负责人60岁退休》的稿子,我接到陌生读者的电话,问能否从我这儿获得更多的信息,说他和他的很多关心此事的朋友沟通,觉得我的报道还隐含了很多的信息。而《煤电价格联动》的稿子,以我们报社内部的标准认为写的非常不好看。但次周我们看到《华尔街日报》、《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都做了这个报道,但他们都没有提供更多的信息,也都没有写的更好,而且他们的报道中还有从我的稿子里获取信息的影子。可见,从报社内部的标准而言,我们的自我要求非常高,这样的报道并不能令我们满意,但追求核心信息的目标使得我们的报道较之其他媒体还是更优些的。
第二类也属我们独家报道的有《奥运项目经受钢价震荡》、《钢价暴跌急召安抚》与《投融资体制改革“北京模式”》的稿子。这些话题虽然都不在当时的舆论中心,但其实是非常重要重大却还未被媒体广泛关注的事件,我们于是在无意获知后优先做了报道。我认为其中比较成功的是《钢价暴跌》的稿子,非常糟糕的是《投融资体制改革“北京模式”》。
《钢价暴跌》也是在我们抢先报道后,其他媒体才跟风报道此事的。他们的报道里也有很多我们这篇报道的影子。其实我们的这篇报道也非常偶然,也是对一个行业持续跟踪中的意外收获。我是在就焦炭出口的报道做采访时,得到之前一段时间的钢价飚升,致使奥运项目的承包商成本大增向政府叫苦,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因此专门前去钢铁工业协会请求帮助的消息,于是次周我们就做了《奥运项目经受钢价震荡》的稿子,同时又是在这个报道的采访中,我听说了钢价在宏观调控中价格从之前的暴涨突然转为暴跌的形势、以及国务院授意钢铁工业协会出面安抚钢铁企业的紧急会议。于是我们就刚好非常及时地独家抢先做了报道,而且因为之前在煤电油运、钢铁、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报道积累和采访资源的储备,都使得这个报道在我们得知消息后很短的时间内能做的比较充分。
而《投融资体制改革“北京模式”》的报道,我们也是在其他的采访中顺带获知的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但因为对这一牵扯很多因素的庞杂改革的认识不够透彻,也使得我们虽然占有先机,但最后成稿的效果却不甚理想。
所以,总结《国资委确定产交所》、《钢价暴跌》的成功,与其他几篇同类报道的失败,以及报社的要求与读者的评价,我觉得在独家选题的来源、以及这类报道的操作上给我们了几个很重要的启示:
首先,我想独家和抢先的报道对一份周报而言虽然不易,却并非完全不可能,它仍然是个非常值得追求、也有可能实现的目标,而我觉得今年的这些报道经验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保持高数量的采访是获得高数量与高质量选题的前提。
虽然我们获得独家的消息更多都是出于阴差阳错的偶然,也并不是大量的采访就一定能收获独家的新闻。但记者如果不走出去、在各种场合、跟各种人交流沟通,而是仅仅坐在办公室通过网络了解世界的话,就只能做网络或者其他媒体的者,而不是一个自己独立发现真相、获知详情、然后及时准确的报道者。只有大量的采访才能提供给记者丰富的信息和选题,只有大量的采访才能提高记者获得独家消息的几率。所以,我觉得记者每周都应该争取和安排更多的与业内人士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即使并不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正式严肃的采访。这样才能保证与你的报道领域的接近和熟悉程度、才能保证你的信息储备的不断积累和更新。虽然很多这样的采访都不能立即做出报道,但对长远的工作确实大有裨益。
其次就是,记者在自己的几个报道领域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做持久而深入的关注和累积。因为宏观经济一些领域的报道,我觉得都有一定的门槛,就是说如果你在这个行业没有一定的积累、没有足够的认识,你在获知一些消息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是很难搞明白很多复杂的关系和逻辑的,甚至都很难去争取到采访。
我们在《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与《煤电价格联动》上的失败报道都是因为如此,因为这些事件都涉及复杂的行业背景与专业知识,没有对这个行业的深入和准确的理解,不仅采访会非常的艰难和低效,而且写稿时保证最起码的准确、清晰地讲明白事情原由都会非常困难,更不必说要写成文字漂亮的稿子。
比如上周四我正在准备《煤电价格联动》稿子的时候,看到文件里决定上涨工业、商业电价平均7厘6。而当时的选题会上就有同事说,“不是已经有媒体报出来电价要上涨1毛2么?”我也看过了中国经济时报的那条新闻,我就觉得它的报道不对劲,至少跟我报道的不是同一件事。因为他的报道里说,是电监会与亚洲开发银行共同举办的一个论坛上面传出消息说,电监会与亚洲开发银行的人说电价要上涨1毛2。而只要稍微对电力行业、电力体制、电力改革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电价的上调和下调,电监会是没有发言权的,电价的定价权在发改委。结果今天我就看到新闻说电监会专门出来辟谣,说那篇报道是失实报道。
我想主要就是因为这个记者编辑对电力行业缺乏基本的了解,而一般不了解电力行业的人都可能犯这样的错误,包括我们报社其他部门的同事不是也搞不清楚状况么。但作为负责这一领域报道的记者,是不能不越过这个门槛,保证报道起码准确的最低要求的。
还有我所从事的国资改革方面的报道也是如此,它牵扯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复杂太庞杂了。获知一点信息后写篇日报用的消息很容易,但要写一篇周报需要的深度报道,就一定需要对这个领域有清晰透彻的理解和认知,否则你的报道就很容易犯下牵强附会、自以为是、甚至基本概念都混淆的种种错误。周放生不是都说,研究国企改革的专家有大把,但真正头脑清楚理解这项改革的人其实屈指可数。确实是有个挺高的门槛在的。
所以对报道领域的持久而专注的积累,才能保证记者跨过报道领域的门槛、获得源源不断的选题与丰富的采访资源、才能保证报道的准确与深度、才能保证我们在偶尔获得一些珍贵的独家信息的时候,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比较充分完备的报道。
二,报道时机和角度的选择
除了一些偶然的独家新闻之外,今年在三部法律修订方面的报道也给我留下了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就是《外贸法重修能否消解中国企业专利之痛?》、《新破产法呼之欲出国企‘政策性破产’何时终结?》与《新公司法破题‘国有独资公司’去留存疑》这三篇报道。
三部法律都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修订阶段,也是与我国的经济活动关系非常密切的几部法律,所以备受各方瞩目,一直以来媒体的相关报道从来都没间断过。我们也一直都在关注这些法律的修订进展,比如《破产法》我们从去年就曾考虑做报道,但最终因为觉得没有更新更丰富的信息而作罢。
很幸运的是,这三部法律的修订都在今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因而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其实这每部法律的重新修订都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为你的报道提供了大量素材,但是怎样使你的报道能够表现集中、醒目的主题、又能够有别于其他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我认为报道角度的选择就非常重要。日报操作这种选题可以仅就法案一点小小的进展、一点点与现行法案的不同就做篇报道,但作为周报,我认为我们在操作这种选题是一个很重要很必要的做法就是,你的报道除了报道法案的新进展之外,一定要在新进展中选取某个点、将其扩大成为某个值得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比如,我在采访中知道《外贸法》的修订牵扯对外资在某些领域的放开程度、在个人从事外贸方面的条件放宽等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破产法》修订也有破产管理人制度、破产重整制度等亮点;《公司法》也有个人独资企业、“揭开公司面纱”等备受关注的问题,但后来在做报道时,我们并没有选择对法案修订的面面俱到的报道方式,而是选择一个点,将它突出放大、集中解读,而同时舍弃另一些与你选择的点相关性不是非常大的内容。后来《外贸法》我们选择了知识产权保护这个点、《破产法》选了其与国企政策性破产的关系作为报道重点、《公司法》则选择探讨“国有独资公司”的问题。
因为选取的点都是我更靠近我熟知的领域,写的也比较清晰,所以就使得我们关于这几部法律的报道较之其他媒体显得比较突出、令人印象深刻,以至于有些媒体也跟风报道,将修订这部法律的关注点都集中在我们选择报道的几个点上。比如,我发现我们的《破产法》报道之后,很多媒体和评论都将对这部法律的兴趣放在了其与国企“政策性破产”的角度上,而忽略了这部法律其他方面的亮点。而我选择这个“政策性破产”的角度,最主要是因为我对这个问题比较熟悉,我是站在报道国资改革的考虑才关心这个问题的。《公司法》的报道,我选择“国有独资公司”的角度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
所以,这几篇报道给我的启发就是,在这类媒体都在疯狂追逐的事件上方面,如何不跟风其他媒体、不被其他报道所引导,而是清醒地选择一个自己的角度去做报道,以区别于别人是多么的必要与重要。
我们的报道还会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其实电监会设立区域监管局的消息也属此类。当刚传出此消息各家媒体纷纷转载后,我们作为周报还要怎样做报道?后来我们选择了用区域监管局设立的消息引出省级监管部门设立的问题,就使得我们的报道具有了有别于其他报道的价值。虽然后来成稿的报道因为种种原因并不很令人满意,但我觉得我们选择这个报道角度还是非常好的。
所以,我在工作中的体会是,虽然现在日报、网络媒体的功能都已经非常强大,很多时候占尽先机,但留给我们周报的空间仍然非常大,仍然有很大一块被慌忙、仓促的日报媒体所忽略的空间留给我们去做有价值、有意义的报道,这种时候最需要的就是选择好我们自己的角度。
而这种角度的选择很多时候还是依赖你对事件长期追踪、了解而培养出的准确、敏锐的判断力。所以又回到第一部分“选题的来源”中的结论,要有足够的耐心在你的报道领域深入、再深入。
三,选题的周期
这是我最近一段工作感受非常深的一些思考和体会。就是在我报道的领域,一个选题的操作是不能以报社每周一确定选题、周二三采访、周四写稿的这个周期来操作的。因为我的选题、我关注的一些事情,都是不以这样的时间安排为周期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有进展、都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都不是恰好周四之前你就能做好足够的采访来支撑写作的。
比如国资委的很多事情,都不是你在周一确定选题、然后开始联络采访、然后在周四就能顺利完成你的采访计划开始写稿的。这些采访太困难了,都不会配合你周四要写稿的时间限制。所以,我最近在想,以后我要改变从前这种周一开始一个选题、到周五完成这个选题这样固化的流程,因为我的很多报道都不是这样比较从容、充分的完成的。我想我的采访和写作都应该以我随时确定下来的一个选题为一个周期、同时几个选题并行进行采访和写作。
比如,我上周五知道国资委招聘的消息,我从周六就开始一些采访的联络和安排,看选题大概会是怎样的进展状况;同时下周六有一个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改革的会议,我从现在就开始提前安排一些采访计划、写作构思;同时,上周四的破产法的采访也给我一些启发,我也从现在开始尽可能地做破产法的采访,看有否新的进展可以做报道。
总之,手里的很多事情要随时随地、尽可能争取其进展,无论是不是周一,而一旦一件事情了解的足够充分了,可以随时开始和完成写作,不论是不是周四。这是我最近工作的一些想法,我想日后的工作中这样尝试一下。
一年以来的每篇报道完成之后,我都有很多的思考和总结,以上是体会最深切的一些感受。我觉得我在今年的工作中确实解决了一些去年工作中一直感觉困惑的问题,但同时,新的工作状态又给我带来了新的困惑和难题,我仍然面临很多迫切需要再次突围解决的问题。我想明年的工作中,我除了继续在自己的几个报道领域做耐心、扎实的积累之外,要如何让自己已经储备的一些资源在我的报道里体现出优势和最大的价值,是我特别需要找到答案的一个问题。
记者工作总结3
又是一年过去了,该好好总结一下自己的工作了。忙了一年,累了一年,挣扎了一年,我们得到什么了呢?昨天一个朋友还说,他昨天在公司年终总结大会上表现不错,彻底改变了公司大领导对他的看法。因为他平时根本接触不到公司高层。只有在这样的时刻,纸质和口头的总结大领导才能看到,才能听到,才会有一些不同的印象。所以大家一定要非常重视这个总结。
至于我自己,在xx年非常努力的挣扎了一年。说是挣扎,是因为工作一个比一个更具挑战性,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去战胜自己,然后才得到提升。今年我在公司被调换了四次工作,工作范围调整了不下七次。这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是从来没有干过的。不过,好在已经熬过了一年。
我的第一次岗位调整时在过年之后,从战略研究中心调到网络编辑部做编辑。职位先是数据分析员,后来又变成了高级编辑。主要是负责房地产价格行情的数据收集与录入、数据的分析整理、房地产文章的录入、报刊编辑中心房地产栏目的稿件撰写。
连每天各个城市的房地产交易日均价都能找到固定的网站,然后计算周均价、月均价、季度均价、半均价,进行统计分析,完成报刊和网站的原创文章。其实,主要是给价格行情栏目打好基础。本来计划自己将来要成为一个财经网站的频道主编的职业发展方向的。也准备着手研究一下广州的二手房。结果,不到半年的时间,被公司调走了。
今年的第二次岗位是调去战略研究中心,说写一本书。今年第三次搬办公室。结果忙了几天,又被调去写另外一本书,要出去调研,一直调研了两三个月。中间当然克服了许多问题。找政府部门的人做调研,找行业协会的人做调研,找行业内龙头企业的人做调研对象,这些人都不是太好找。相对来说协会比较容易搞定,政府相对大企业的.老总更为容易搞定。
一个女孩子,在陌生的地区、陌生的行业奔走,还是有些辛苦,有时候还找不到路。晚上回来还要加班加点整理资料,周日都不敢休息,因为一周必须搞定一个地方的调研,还要写出一万字左右的合格的调研报告。写了两个多月,专业水平提高了不少,奋斗了八九个地方吧,其实写到第三个地方就已经有些熟能生巧了。但是不同的地方要求写法和格式各异,于是又为找不同的写作模板和风格而操劳。后来这个写书的项目搁浅。我又更换了工作。
第三份工作是去做业务。给调研项目拉业务。主要是给客户推荐广告项目,工作了差不多有3个礼拜以上。走了不少中小客户,在异地的工业园区里奔走,再加上天气不好,老是下雨,当地驻站的市场部又不是很配合。其实感觉自己做一个业务员还是有很多东西要学,首先脸皮都不够厚,听说业务员要脸皮厚道铜墙铁壁才能做,我是觉得远离家人,面对遥不可及的业绩目标,从来没有想过做一个业务员,而且卖广告确实比卖产品难,特别是一些概念性的广告就更难卖。我觉得自己做业务员从头开始代价太大了。
以前做调研的时候,遇到困难,心里想,反正不是最难的事,至少我不要从他口袋里掏钱啊,只是问一些信息而已嘛。但是现在,真是的是要客户掏腰包了,而且是掏大的腰包,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到年终了,老板都忙的要命,到处催账呢,又忙着预算和计划来年的。这个职位我确实动过退缩的念头,回来就跟领导说换岗位。后来项目不是以预想中的最高效率的程度进行,再次搁浅。
第四份工作是到xx年元旦以后,就是现在做的,又在筹划做一本杂志。我负责其中的两个栏目。因为这份杂志偏重学术性,虽然以前自己也做过研究,不过这么高效率的产出,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希望这本杂志能正常运转。不要再搁浅了。真的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的成果再次白费。
有时候觉得做这些文字工作、策划工作是非常让人羡慕的工作,但实际上,非常累。非常非常累。而且现在的部门是战略研究中心,项目随时调整,各种各样的项目,我们都是充当先锋的作用。就更加是具有挑战性了。不过,熬过去之后,经验上的提高是肯定的了。感觉今年看得见的收获就是去年写的调研报告编成了一本书在行业内发行。还有就是报刊上发了不少我的房产分析文章。
网站的文章是发了不少,但因为网站本身的影响力不够,影响力并不大。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培养了敢闯敢拼的性格,做事的效率也非常高了。在这里,一个任务下来,就要非常迅速的执行,并且什么困难都会遇到,自己要想办法去解决,要不,在这里工作是很难适用的。其他的,遇到了这个团队里很多的好同事,在遇到困难时大家一起面对,我觉得可能也只有这个部门的人才做得到这一点。老总亲自给我们培训,让我们在一个公司的产品设计、战略规划等较为宏观的战略层面也有了一定的认知。
希望xx年来公司两年的时候,能做出一些成绩吧。人人都渴望丰收。希望公司在业绩上也能来个大的突破。我们员工也有机会赚点钱。忙了两年,应该不管是在职位上、工作能力上、经济能力上,都应该有一些提升了。
记者工作总结4
伴随着本学期期末的临近,记者站的工作也接近了尾声。感谢系领导和老师支持与培养,感谢团总支学生会各部门的帮助,更加感谢记者站各成员的积极配合,正是有了你们的支持与帮助,记者站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为了在新的学年里更好地完成任务,我将本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我站定期召开部门例会,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并做好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2、对常规性工作,分配好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并统筹协调好成员间的工作,将主动权交与各成员,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积极配合团总支学生会各部门的工作,做好各活动拍照存档工作。在学院求知报上发表我系新闻稿件,积极宣传我系,成绩显著。
4、同时积极参加团总支学生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以便更好的融入团总支学生会这个大家庭。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当清楚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一学期下来,在开展工作的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工作欠仔细,特别是在重要的工作上。在发表的新闻稿件上有的语句语意表达不明确。
2、工作的严谨性还不够,特别是有些活动上,对信息掌握不够及时、准确。
3、内部成员及自身的学习成绩还有待提高,求得学习和工作共同进步。
祝愿下一学年我站工作会更加出色,我系团总支学生会更加发展壮大。
记者工作总结5
xx年即将远去,面对xx年的工作,新的各项工作给我带来的是迷雾和无限遐想,在进行xx年个人工作总结时,也发现很多不足之处,也希望各位领导和所有同学们其能够帮助我一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思想总结
xx年已经快结束了,当我细细回顾年回首这一年走过的路,总能让自己陷于不可自拔的回忆和感叹中。xx年是我人生旅程中转折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在自己的岗位上迎来了的挑战和思考意味着这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年代。
自加入团以来,本人一直严格遵守团队纪律,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团人,无论何时何地,坚决听从团队指挥,无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在团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活力。无论团队给安排什么工作,时刻保持着一种激情,一种热情,至少在思想上不曾懈怠,不曾轻视,因为我知道,无论是什么工作,都有他存在的意义,既然团队让我来做这件事情,说明团队是信任我的,所谓“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就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的能力,因为团队给安排一件事,不仅仅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考验,考验我的能力,面临考验,绝不能退缩,非但如此,而且还要勇往直前!
我进团时,还是一个懵懂的大一学生,对自己将要做些什么还很迷惘。但是进入团以后,从分队到部门,各级领导都给了我很多关心和指导引领,也让我摆脱了迷茫,看清了当前社会的竞争激烈,竞争,无处不在!而我还只是一个普通的甚至不值一提的专科学生,有了思想定位,更坚定了我的`决心,在团踏踏实实的办事,老老实实的做人,不学人混日子,也不学人攀比家室,只做一个真真正正的朴实如斯的我。没有出众的容貌,没有富裕的家庭,甚至没有骄傲的成绩。但是我会有一种无人能比的气质,不是刻意的,但会让人难以忘记,平凡的我,不甘平庸!这都是团队交给我的,平凡绝不平庸!
转眼,半年过去,在团里,我的思想逐渐成熟,不再是往日那个懵懂的少女,我懂得了为人要诚,为人要活,为人还要正!最重要的是在一个团队里,即使出众,也不要骄傲自负,不要目中无人,无视团队纪律!须知你的一切都是团队给的,离开团队你什么也不是,所以在团队里一定要戒骄戒躁,凡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可斤斤计较,甚至顶撞领导!
二工作总结
一、加强学习,注重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十月,我正式加入团,并进入采访本部工作。坚持用业务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并不断加强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更新知识结构,重点加强业务知识和团队文化的学习。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熟悉采访的基本礼仪和业务知识并归类整理
2、参与了部门业务知识的培训
3、学习并参与团队内部各项活动(野营拉练,两次大型培训,图书馆征文,团庆策划方案,团庆舞台设计吧,展板设计,邀请函设计,图书馆借书活动,李喆演唱会的参与,团庆正式表演,观看了特训队队庆文艺晚会并写稿,并见证了学校的各项大型活动和大型事件)
4、做好部门日常采访及写稿工作
5、与各部门良好沟通,较好的完成协调工作
记者工作总结6
又到了年终作总结的时候,虽然这是一个每年必作的功课,有的时候会觉得有些老套和无用,新闻记者个人回顾与总结。但是,也似乎只有在此时,才能够静下心来梳理一年来所经历的苦辣酸甜。
翻来厚厚的工作手册,看着上面有些凌乱但很真实的工作日记,仿佛200*年成长的每一步,在这个本子都很清晰的记录了下来。
现在,试着翻开本子,看看这一年我收获了什么:3月,我被批准成为中共预备党员。自从200*年,快报改版前夕,我递交入党申请以来,经过一年的努力,党组织的考查,在今年的三月吸收我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这不仅是对我的激励更是对我的认可,而这个在年初的好消息也给0*年开了一个好头。
5月、9月,这两个月份对很多人来说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对我来说却是意义非凡。对于我这个在房地产口跑了三年的记者来说,每年春、秋两季的房交会可是检验自己工作的两次“大考”。翻开自己保留的剪报看看,除去一些必发的官样文章外,自写稿大概近20篇,头版头条也时有出现,有些稿子也被搜狐和天津市房管局的政务网,应该算是合格吧。
7月,一组报道让我“苦不勘言”。作为经济部的一项重头报道,快报要与市房管局物业处联合推出物业系列报道。因为这组报道是经济部当月的重头戏,所以领导很重视,要求以每周三篇,每篇20xx字的密度推出。而市物业处虽然一直以来与城内各家媒体的合作密切,但是形成规模的系列报道却是头一次,重视程度也是可见一斑,要求每篇稿件都要审查,每个采访都要通过他们进行联系。真是时间紧任务重,我为了这七篇稿件真是吃尽苦头,差点中暑。不过,结果还可以,写的稿子虽然没有评上报社的每日好稿,不过,当月我接到了近十件新闻线索,而跟市物业处的关系也可以用亲密无间来形容了。
8月,作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作为快报的公益活动,每年暑假都会为一些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寒的学生筹集学费,对这件事我一直是积极参与。我募集的善款就是经济部的第一名,今年当然也不例外,利用我的'三寸不烂之舌,让房地产圈和金融圈的善心人士捐款,一天之内募集8000元。虽然钱是人家捐的,爱心是人家献的,但我也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心里觉得很有意义。
9月,进入报社的征订期,报纸的证订数越高,记者的工作认可度才能高,这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于是提早动手搞发行。9月订出去100份,10月订出去50份,11月订出去140份。只要有希望,一定去争取,截止到20xx年12月30日,一共订出去全年报纸497份。另外,还有一份与天信的数千份报社的合作,在经济部与发行部的共同努力之下,正在商谈之中。
11月,由发行部牵头,启动保险业老总访谈,由于是为了发行而启动的新闻联动,所以,即要保证发行,又要作好跑口工作,这对于我来说是个挑战。好在,跑了好几年的保险口,人头比较熟,虽然每次访谈都要编辑、发行、广告三方联动,但是还是比较好的完成了采访任务。不仅订了240份报纸,而且,写出的稿件也得到了发行部领导和保险公司的好评。
12月,感觉过的最快的一个月。快报的“岁末市民服务热线”启动,在经济部值班的五天中,我跑口的房管局、公积金管理中心就占了两天。因为到了年底,各个单位都到了繁忙的总结汇总阶段,而报社给的准备时间只有一个星期,在这一周内,我要对相关的单位进行公关,让有关负责人来报社接听电话,又要提前准备稿件,忙了个人仰马翻,时间也嗖一下的从月初窜到了月尾。
20xx年过去了,在快报也工作了三年,这三年收获了很多很多,感觉每年都在成长。这与部门领导的支持密切相关,与同事们的无间合作紧密相联。这三年,能够与同事们一起分担工作,分享成功,虽然有时还会为了工作争论,但是,在当下这个人员流动很强的情况下能够共事实在有很大的缘份,十分珍惜这份缘,希望这份缘,这份默契,能给*年带来更多的好运。
记者工作总结7
进入XX网的这将近一个月时间里,我经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难以忘记第一次工作任务安排时我满腔热情地举起手;第一次戴上记者证时的自豪;第一次写采访提纲时的迷茫;第一次正式采访老师时的紧张;第一次写稿时的激动。我总共接了两个任务,两个任务的内容都不大一样。一个是写“中华经典诵读”前期预告篇,一个是写推荐书目的宣传语。
由于我对做新闻的巨大热情,我在任务前基本会和带我的编辑联系,问一下大概的情况。采访方面我做得有好有坏。坏的是我提问得有点少,信息点没有深挖。好的.是我记的速度会比较快一点,会注意一下和受访者的眼神沟通。最后是写稿方面,我真的有点小伤心。我的第一篇稿斟酌了好久,终于把它写完,还把微博宣传语也写好了,然后就等着我的第一篇稿“上网”了,然而,过了时间了还没看到它的身影。最后被告知那篇不发了,小失望。现在我的那篇处女稿还在我的电脑里,里面还有欣欣师姐的悉心点评,我会好好珍藏这我人生中的第一篇稿。
书目宣传语我也写了,这次是有发的,但发出去的跟我写的是“面目全非”,看到后难免会有点小失落,觉得自己的写作还需提高,又觉得有点对不起思璇师姐,还得让她重新写一次宣传语。想起今晚思璇师姐说的,做到让编辑把自己的稿不加修改然后发出去。我得好好努力了。
最后,我觉得我的新闻敏感也有需提高。我经常遇到一些事件,觉得好像有那么点新闻价值,但自己又不太确定,所以总是打扰到师姐,比如说去南方电视台看主持人决赛;在菊苑遇到假冒的聋哑人向学生要钱,为此我们还采访那位被乞讨的学生;今天上午梅苑的广播发出怪声。我觉得我光有一腔热情,但又没有多强的新闻敏感度。以后真得加强这方面了,新闻敏感对一个记者来说,真的很重要。最最后,表明一下心意,我想对新传网说:“你是我身边最美的社团,让我用心把我留下来,留下来~”
记者工作总结8
我于xx年一月到杂志社做记者编辑,如今已整整两年了。两年来,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方法和风格。历经了适应环境、学习方法、锻炼本领三个阶段,如今到了谋求发展的时候。回顾20xx年的工作,我感触很多,收获也很大。
一、一年工作回顾:
(一)做好采访工作
作为一名记者,采访和撰写文章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在每次采访前,我都通过各种渠道,对采访的对象先进行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做到胸有成竹。采访结束后,我也会尽快将稿件撰写完毕,以求详尽精辟。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参与报道了大型的采访活动,包括:4月在昆明的昆明茶博会;9月在东莞市举行的东莞茶文化节;10月在昆明的越南国家茶叶代表团活动;11月在广州举行的广州茶博会;12月在武汉举行的品茗会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不仅深入的学习到了普洱茶的知识和文化底蕴,更了解了茶之外的不少知识,并建立了一定的社会关系群体。
在这一年中,我还采访到了刘湘云、王心、李东溟、陈波、王达三、胡云霞、张志强、赵春宇、娄自田、胡皓明、太俊林、田军、张明春等业内人士。同时还有针对性地采访过英国、美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的普洱茶爱好者,了解了普洱茶在国外的状况,以及各国消费者心中的分量。另外我还接触和采访了不少对普洱茶市场有见解的茶叶爱好者和经营者,以求通过不同的渠道,对普洱茶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层次的接触和体验,把自己的工作尽量做到完善,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写作方面的突破
在文章的撰写上,从过去主攻“特别策划”、“人物”、“玩家私房”这一类栏目的基础上,开始接触和撰写“双月综述”、“独家关注”等,在领导的培养下,我接触了更多的写作方法,适应了不同的写作方式,在这方面有了突破。
二、经营方面的突破
为杂志社共同完成了14.8万元的广告额收入,为杂志社创收,也是我在记者工作之余的`突破。
三、收获:
首先是开阔了眼界,在杂志社这个平台上,找到了自己适合的定位和角色。
借在广州、普洱、东莞、武汉等地出差的机会,我真切的体会到记者工作的优点,就是能亲自体验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活动带来的不同感受。在学习、了解、报道普洱茶的同时,接触到许多不同的观点和周边的行业,促使自己独立的、全方位的、站在全行业的高度去思索普洱茶的过去和未来,去思索杂志的发展前景。也感受了时代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其次是锻炼了本领。在不断的采访和写作中,我锻炼并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多次独立采访和独立出差的情况下,我也逐步养成严谨思考,独立判断,自我完善,自我协调的能力,对我今后的人生道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是体验了行业竞争。我所体验到不仅是普洱茶行业内的竞争,更能体会到杂志之间的竞争。的普洱茶的行业竞争日益严峻,杂志之间的竞争也趋于紧张。一个栏目,从策划到最终成形,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但效率更是可贵的。在信息获取、决策、执行任何一个环节反映迟缓,机遇稍纵即逝。
还有就是拓展了人脉。因为工作的性质,我在不断的采访和交际中,拓宽了人际关系,积蓄了宝贵的资源。他们不仅能成为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更能成为我人生历程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记者工作总结9
自从加入了大学生记者团以来,时间转瞬即逝。回顾大一一年的工作中,我个人可谓是感受良多。即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理念,也还感到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在上一年中,我与上级们,各个部门共同出划了很多板报。从中体会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在去年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美编部一共出过数十次板报。在面对各种规模较大的板报活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了其中。我本人也从中增强了组织能力和协调融洽能力。对美编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正是记者团给了我这样的参与和学习的机会。在出板报的同时,我也深刻的.感受到部门领导给与我们美编部的支持和帮助。在今年的出板报工作中,我们还是会与各部门加强协作,再接再厉。
此外,在个人工作方面,我也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努力的地方。新的开始,新的期待,美编部制定了新的计划。
一. 制定工作制度,缩短出版报的周期,合理安排人员出版报,保证质量,提高效率。
二. 做好与综合部在工作上的桥梁作用,共同合作,与其他各部门共同努力。
三. 加强部门内部交流,想要做好工作。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所以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内部人员的交流,培养彼此间的默契程度,增强部门的团结意识,以增强部门凝聚力,树立美编部良好形象。
四. 加强部门间的交流,在认真完成本部门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增强部门人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力争做到真诚,切实服务于记者团。
总之,一切计划都是本着为记者团服务的宗旨,部门人员的积极配合和记者团的有力支持将是我们美编部奋斗前进的动力。在此过程中,我们美编部不懈努力,为记者团树立更好的形象做出自己的贡献。
记者工作总结10
本届学生会在成立之后,在校领导和学生处、团委老师的具体指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学校创建本科院校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职能,经过全体学生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法,整体上完成了学期初定的工作计划,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最重要的是我们学校的“升本”工作在我们学生会共同的不懈努力下圆满的结束了,我们这一届的学生会见证了学校正式升为本科这一光辉时刻。我们是荣幸的,因为在学校升本这一期间我们学生会所有成员都付出了许多的汗水,我们为学校升本工作做出了贡献。我为我能给学校升本出一份力而感到高兴。同时也为学校正式升为本科而感到自豪。
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在部门成员的共同协作下我们生活部计划书中的活动也完成得差不多了。从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同时也认识到活动计划策划的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怎样对学生会对广大师生负责。我们知道,我们的认识还是不够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在保持我们的原则立场不变的前提下,继续更新与完善自己、部门等。那样,我们的使命才得以完成。我们还须继续努力。
在各部门的配合下上个学期我们生活举办了“第四届水果拼盘”大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此外,我们还积极参加了团委学生会举办的一系列活动。
缺点和不足
在学生会将近一年的时光中通过对学生会的不断了解我认为我们校学生会有以下缺点和不足:
一、学生会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致使学生会的一些大的活动,组织工作不能完全到位,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整体学生会成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我们校学生会和各个系学生会缺乏沟通和交流
三、我们还没有做到真的和和师学交流和,有好多的师生都不知道学生会各个部门到底是负责什么工作的什么的。我们应当多通过一些活动,拉近学生会与老师及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增强同学们对学生会的了解、信任与支持,这样也能增强学生会成员的责任感。
在学生会里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去做人,如果有机会我会在学生会继续干下去,而且要干的更好,我对学生会的印象比较满意,通过以上建议的要求,希望学生会认真实施,这样不断去改造,学生会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屹立于世纪之巅,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学生会如何在日益走向开放的校园中发挥基层学生会的作用,为我校的升本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要不断的努力与探索,扬长避短,使学生会的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创新,在创新中稳步前进,逐步走向完善,我坚信:只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主动的工作,无悔的付出,一定会谱写出更加壮丽的篇章。
以上是我系团总支、学生会一学期工作的简单总结。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们取得了很多成绩,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但是,我们也深深明白我们自身仍旧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此也简单总结如下,以便改进和完善:
本届学生会在成立之后,在校领导和团委、团总支老师的具体指导和支持下,充分发挥学生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职能,在广大同学的鼎力协助下,经过全体学生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断拓宽工作领域,整体上完成了学期初定的工作计划,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回首往昔,比照今天,感慨万千:从过去的经验浅薄到现在的游刃有余,从过去的手足无措到现在的成竹在胸,从过去的一片空白到现在的丰富多彩,不论是主席团还是各部部长以及干事们都有可喜可贺的收效。在短暂的一个学期里,大家做了很多工作,苦过也喜过。流下了许多的汗水。一个学期的工作很多,在此,我们对这一学期以来的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从而使学生会的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一、严谨的机构务实的态度
首先,加强组织建设一直是我们学生会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我们不断从实践中改进管理方法,总结新经验,研究新现象,寻找新机遇,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学生会各部部长打破常规,以学生会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各班级之间的联系,确立了学生会联系各班的分工制度,规范了学生会干部例会制度。对于从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学生会及时做了总结,并向各有关部门做了反映,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拉近了学生会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同学们对学生会的了解、信任与支持,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会成员的责任感。
二、自我的完善特色的彰显
学生会的定性为“学生自治联合组织”,其宗旨为“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我们一直十分注重自我的完善,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为壮大组织队伍、提高创新意识而不断努力,一支素质过硬、纪律严明、团结自律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学生会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动力所在。
在例会中,我们多次强调了“两会、一心、零距离”的工作方针,“两会”即“学会学习和工作的相结合”;“一心”指的是对工作要有责任心;“零距离”强调的是“和同学之间要零距离的接触,切实解决身边同学的困难”。同时还重申了确立好学生会的“学生自治联合组织会”的这一定义,做到学生“后勤”,立足于“服务于同学”这一主题。我们切实解决了06——级的各个班级在学生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受到了各个班级,尤其是08级同学的好评。
三、文化的繁荣风采的展示
我们在开展学生活动的工作中,切实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喜好、特长等条件,开展适合自己院系的活动,并积极组织本院的同学参加其他院系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参与的同时,加强了与其它院系之间的合作,增强了院系之间的友谊,为日后各院系之间的良好合作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在其他的活动中,由我院学生会宣传部组织参加的纪念一二九海报展中,获得了3等奖的好成绩,充分显示了我院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优越,真正实践着“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和口号。
本学期已经过去,我们回首这半年的工作,我们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在于我们全院学生和学生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感到很欣慰。看到的是我们的干事们不断的成长,他们才是学生会的中流砥柱!一年的校学生会副主席工作就这样的很快的过去了,一年里学会很多了,懂得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
回想当初的一步一步走近校学生会的舞台:经过系部推荐,校团委书记 和老师的考核,承蒙校团委领导老师的信任,我成为校学生会主席团唯一的一个大二的学生,我很荣幸同时也感觉到责任和信任的份量,所以我选择了继续保持一种不变的热情和激情,以学习的心态面对每一次的任务。
作为主席团成员我们分担着不同部门的沟通和管理工作,我负责的部门是文娱部和女生部两个部门,所以文娱部一个主导着校园文化生活先锋的部门成为我工作的重心,而且两个部门的部长都是大三的学姐,所以我首先面临的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沟通技巧,就是这一点让我学到了以前从来没有的经历,我尽力先以学弟的身份接近他们,经过熟悉了解谈心的方式拉近了我们以后合作工作的距离,然后明确了我以后的工作心态那就是时刻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态与他们一起努力奋斗。
从每个活动的前期构想和策划,到立项举办活动,都是要经过一个部门所有人员的讨论决定,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可是其中细节决定了一个活动的成败。
校学生会刚刚换届不久,我们接下来的重任就是学校本科教育水平的评估,其间的社团巡礼周的系列活动决定了我们学校在评估中的成绩,一个反应校园文化生活水平的晚会,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使命有多么的重要。从前期的策划,各系的节目征集,到节目的初步筛选,二次筛选,节目定型,节目改变整合,到经历三次的彩排历经两个月的准备工作,终于一场可以说是学校建校以来最具大型,最具影响力的之一的晚会圆满成功的完成,并得到了校领导和评估专家的一致好评。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在各系的征集节目的过程中,考虑到不单单是节目好坏的问题,还要顾及到各系上台节目,所以我觉得当时沟通和配合充分的体现的一个学生组织的团结力量的重大。同时,我们的工作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沟通过程中还是增加更多的人性化,调动全校同学参与整个组织过程中,使工作分解化,分担化,也不会导致部门的干事对工作失去乐趣,对工作实施奖励措施,使工作人员为自己的工作而有一份成就感。
经过一次大洗礼之后,让我在看问题上有一个很大的改观,我可以把自己的角度提高到一定的层次上去看待自己所经历的问题。
在每次开会和学习中我都学会很多,包括沟通技巧,任务分配,接待任务,接纳任务,接受批评,获得表扬以及和领导沟通过程的心得,给我了很多成长当中不可多得的经验。
所以选择校学生会是在我人生成长经历中最重要的一个过程。我感谢校学生会给我的信任和培养我锻炼我的机会,非常的感谢。
记者工作总结11
自从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时间转瞬即逝。尤其是在20xx年的新闻报道中、时间更是过得特别快。回顾这一年的新闻工作、我个人可谓感受良多、既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理念、也还感到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在去年的4月份、天津首届“津洽会”期间、面对本市有历以来、规模最大、品牌阵容最强的展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会展的前期报道和各项活动中去。从3月中旬就开始为“津洽会”的前期报道开辟专栏、本人在对“津洽会”的报道中也受益匪浅。据统计、快报经济部共在“津洽会”期间跟踪报道了2xxx篇新闻、完整、真实的记载了“津洽会”的盛况和成果。并受到市商务委和报业集团领导的好评。此外、经济部还积极参与到“津洽会”的活动中去、与“津洽会”组委会共同主办了“城市.聚焦连锁加盟”以及“天津车展评选”等多个精彩的活动。真正做到关注事实、并参与事实。我本人也从中增强了组织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并从中对报道大型活动新闻和现场纪实有了很多的体会、增强了写作能力、对新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关乎我们每个切身利益的大事。
此外、在个人工作方面、我也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努力的地方。例如、对新闻点的把握方面、有时脑筋比较死、对市场现象的捕捉不够及时和灵敏。在日常采访中虽能够主动积极跑动、但对问题背后的深入思考较少、这些都将阻碍作为一名经济的发展。同时、在稿件撰写方面有时还存在粗枝大叶和偷懒的毛病、这些都应该在今年的新闻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进。
“时间真的过得好快、时间真的`不等人”。大学三年、我一觉还没睡醒就有人跟我说现在是xx年、突然发现、我就要毕业了、真的有些感慨、往事历历历在目!在这个假期中、给我感触最深的那就是第一次去体验生活、真正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许对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平淡的冬季。起初、大家都认为这一次的实习只不过是随便找个单位盖章然后应付交差。但是、今年寒假我不想让这个冬季平淡过去、我想通过这次实习了解社会、真正学到一些东西。我于11月26日武汉电视台百姓连线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专业实习、成为了一名实习记者。记得有句颇富有哲理的话、如果想知道梨的味道、就要亲自去尝一尝。这两个月的实习经历就是从不知梨味到体味其中酸甜苦辣的过程。
首先说说在百姓连线的工作心得。在编辑部二个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新闻工作可以在快乐中完成。编辑部的老师对我们这些新人亲切有加、在工作之余、以朋友的姿态经常和我们一起唱歌、坦怀聊天、非但不摆领导的架子、而且还以关爱之心在引导我们做好新闻工作、对我们这些新人投以真挚友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们随时给予热情地指导;工作之余、大家开怀谈笑、不分彼此。
我在工作上的收获主要有:
1、基本了解使用和维护摄影机;
2、基本掌握了社会新闻的采写和区别;
3、基本了解编辑新闻摄像带的大致流程;
4、基本学会电视新闻稿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在这期间我不仅可以较好地配合各位师兄一同出去采访拍摄工作、还可以自己独立外出采写完成具体的新闻作品。一个月的时间、我配合各位师兄一起完成新闻采写近18
记者工作总结12
记得学院成立记者团是将近期末的时候了,时间上不免有点仓促,但选拔却是毫不含糊。初选复试竞选一路过关斩将,终于得以成为这样一个优秀团队的一员,真好。还记得竞选的时候激情满怀,满脑子规划着记者团发展的宏伟蓝图。毕竟作为第一届元老级的人物,我们有一段很艰难的路要走呢。回想那段工作历程,觉得自己做的很是欠缺,不管是在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上,还是在管理上。不过,下学期,我相信记者团会跃入一个新的发展轨道。因为,我们的团队人才济济,采稿,编辑,摄影大家各有所长。最重要的是,我们拧成了一股绳,这一点,我在过去的工作经历里就深有体会。
回顾上学期记者团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院五四晚会主持稿的修改和新闻采写;院级和校级辩论赛新闻的采写;院敬老院志愿活动的跟踪报道和新闻采写;院预备党员宣誓的新闻采写;校科协挑战杯座谈会的新闻报道;院办公室,志愿团等部门人物采写以及其他系列新闻的采写报道。
所有这些,在学院最近一期的工作简报上都可以看到,我们的付出,收获,和成长。记得当时院五四晚会主持稿的改写催交的挺急,和我搭档的是廖玉娇和丁红玉,为了赶稿,我们开始了第一次熬夜。之所以说是第一次,因为之后的几次新闻采写,辩论赛和五四晚会几乎都要熬夜赶工。有时候看到大家发过来的稿件,时间显示已经是凌晨几点,不免动容。作为潇湘学院第一届记者团成员,大家都明白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记者团成立之初,各种规章制度还没有规范化,只大体分成三小组。我负责的是第三小组,实际新闻采写的时候,由于课程安排不同,人员常常调动。但是大家都乐于服从安排,新闻采写时尽职尽责,真好。
不过,上学期的工作,我有很多做的不够的地方,在此要对我的伙伴们说声抱歉。第一次带队写辩论赛的新闻,编辑后的稿件过于冗长,犯了新闻写作之大忌。想想是自己专业素质的欠缺吧,毕竟不是学的新闻学,虽然断断续续阅读过一些新闻写作书籍,也基本掌握了消息,通讯,人物采写。不过,记者团组织的几次新闻培训填补了我专业上的某些空缺,在编辑稿件的时候也能从大家的新闻稿里学到很多。还有团长发到群里的新闻写作资料大有益处。在几次新闻采写实践中,我在摄影方面也有所进步,希望下学期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同时下学期,我计划订阅新闻写作报纸和旁听新闻课程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现在,剩下最重要的一块,关于下学期的工作规划和建议。在此之前,我已经阅读了游雪的总结,觉得她的建议很有创造性,在此挺她一下,尤其是关于招新破格录取,“十佳记者”的评选,招新时的试用期与淘汰制,推荐稿件在《科人》发表等几项。希望开学后,大家协商后制定完备的规章。以下是我关于记者团建设的几点建议,算在游雪基础上的几点补充吧。
首先,我觉得记者团下学期建设的三个重点是:
一,团员专业素质的整体提高,包括第一届和招新后的新成员。
二,制定完整而切实可行的符合潇湘学院特色的记者团章程以及记者团机构确立。
三,提高记者团的实践活动能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其影响力。具体如下:
关于第一条:
1,组织新闻培训,每次培训以团员所写新闻为实例分析。新闻培训时间最好定于双休日,以两节课为最佳,但培训不宜过于频繁。所有成员必须按时参加,有特殊情况者可向团长请假,无故两次未到者写检讨一份。新闻培训可以邀请其他学院和学校的记者团成员进行经验交流,大通社进行新闻知识辅导等。也可以单总结记者团一段时间的新闻稿写作情况。所有成员均有主持培训的权利,可提前申请和准备。新闻培训中,还可包括摄影知识培训。
2,存档制。做好记者采访和摄影活动记录,要永久存档,以作为日后奖惩依据,可在群里辟一专栏由办公室负责,同时团长处应该有纸质存档,建议每位部长都准备一本专门的《学生记者采访,摄影活动记录》(注意:具体实施方案如下:团内成员历次活动都要填写《学生记者采访、摄影活动记录》,活动完毕后,交部门负责人存档。各部门负责人每月把本部门成员活动记录表整理后交办公室存档)
3,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建议(估计有点难度),与相关老师协商,在潇湘学院网站开辟记者团专栏。那个网站我去过,记者团的新闻署名基本上是“潇湘学院”,在“学院新闻”板块上。很希望记者团有一个单独的板块作为宣传园地。另外,充分利用院工作简报。
关于第二点,规章制定和制度建设。
1,记者团每个成员都要配发记者证,方便新闻采写也增加其积极性。
2,具体的'记者团建设,我觉得虽然成立不久,但招新后记者团人员会大有增加,为避免混乱更好的管理,提高其影响力,应该设置不同的部门,各司其职。具体如下;
1.新闻采访部:主要承担宣传部临时突发的采访任务。包括采访学校领导,老师,干部,以及学习其他部门等。主要是负责人物采访,同时也包括学校会议,晚会,比赛等新闻的采写工作。建议由具备一定新闻专业知识和采访经验的团员担任部长,旗下成员在大二社团招新时具体扩充。(建议:此部门应该为最大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成员有调动差遣权利,以适应不同时间段的采写任务。同时建议由一名副团直接带领)
2.摄影部:负责日常新闻事件的跟踪拍摄,主动参与校内摄影类活动,完成宣传部的外派采访拍照任务,配合新闻部参加采访拍摄任务。建议由具备专业摄影知识的团员担任,旗下成员大二招新时扩充。(建议:摄影部负责人应该举行相关摄影培训,在大力培养一部分摄影突出人才的同时保证全体团员都具备一定的摄影知识。同时建议由一名副团直接带领)
3.文学部:负责新闻采写稿件的审稿、文字校订、文章发布等,做好来稿登记和处理登记。特别要注意进行学生记者采访摄影活动记录的登记工作,以作为以后奖惩依据。本人建议由团长以及副团担任,有调任其他成员的权利。
4.办公室:负责记者团日常活动安排,例会通知、会议记录、向成员传达记者团会议的决议方案,建立记者团成员档案、各项规章制度,活动场所的联系与选定,记者团群管理和日常维护、审核上传文章与图片,建立本部门成员的定期考核制度。(本人建议办公室设部长一名的同时由团长直接带领)
记者工作总结13
21世纪是高速信息化的时代,也是传媒迅猛发展的时代。对于很多人来说,电视已经成为他们和世界依然联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直观方式,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生活。或许可以说,成为电视人是一种幸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电视节目制作工作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包括我的家里人,朋友同学都会或多或少地在称赞我找了一份好工。
其实,现实并不完全如此。
去年的3月份,我从一间地产公司来到了电视台。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什么都要从头学起。再加上我学的是旅游专业,与电视新闻可算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除了写稿外,策划、拍摄、剪片等等都要学。但是,只要你虚心,领导、同事,就是最好的老师,不懂就问,错了就改,经过不断的努力,成功总会悄然而至。记得第一条片《寻常人家百味生》,片里讲述的是老城区居民在各自不同的环境里生存的故事。话题简单而耐人寻味,但是这条片却花了我很长的时间,在最后编片的时候,还熬了一两个通宵才编出来。
不断的实践,我的经验也一点一点地积累下来了,看着自己慢慢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个合格的记者,慢慢感觉到成就感。工作一年,我已先后制作出约30个不同类型的专题节目,节目涉及社会方方面面。近距离采访了许多新闻人物,深入报道和评析许多新闻背景和有意思的经济社会现象。这些专题都曾拿过部门的时效奖或编审奖。
当业务水平提升的时候,我又主动考虑到更多的问题了。
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压力,这种压力是职业带给我的。比如,在做街头采访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刚到这个城市的外地打工仔打工妹等等各式各样的人,都会向你申诉他们遇到的不公和悲惨遭遇。而且,他们会对记者会有一种特别的依赖感,认为记者能帮他们解决问题。所以,一位同事就说过,在这里工作,人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专题报道既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的原色,又要作出相应的取舍,突出主题,摒弃细枝末叶。策划在其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也要通过及时的策划安排,采访的可信度才会更高,事件报道的质量才会提高。
一名城话老记者对我说,做记者要付出更多的辛劳,才能收获殷实的果实。记得在一本写电视人的书中看到一首值得回味的诗:
我学会了记录心动的城市和人们躁动的心当我思考的时候我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切因为我是电视记者这,就是记者的真实写照。
记者工作总结14
一、招新工作 xx年9月3日~14日
在上学期期末,记者团召开了全体成员的会议,商讨了下学期招新的相关工作,并在期末结束前绘制完成了8张招新用的宣传海报。
新学期开学后,9月1日晚,记者团全体大二成员在办公室举行了会议,部署了招新宣传和面试工作的任务。并在9月3日~5日进行了一食堂门口和三食堂门口的现场宣传。
第一轮面试在9月5日晚上进行,第二轮面试在9月8、9日进行,第三轮面试在9月14日晚进行。经过3轮面试,共有10名大一新生进入记者团成为工大报通讯员。
工作总结:
1、此次招新宣传工作在时间上选择有不妥之处,3天的宣传时间都遇上了阴雨天气,导致宣传效果事倍功半;
2、面试时间选择有不妥之处,第二轮面试和校学生会等社团产生了冲突;
3、此次面试在以往面试的基础上增加了记者团自己的特色,除了在一轮面试过程中增加记者相关问题的提问之外,二轮、三轮面试围绕着记者采访的准备和亲身实践进行,使参加面试的同学亲身体验了记者的工作。
二、记者团新成员见面会 xx年9月19日晚
新成员见面会议于xx年9月19日晚上7点在记者团新区办公室进行。大一全体新成员和大二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大三有王松、何长伟、王二伟出席了会议。
会议以新老成员互相认识为主要目的,由大家分别自我介绍伊始。自我介绍结束后,大二、大三的成员轮流讲述了自己作为学生记者的经历以及自己在记者工作中总结下来的经验,让大一成员受益匪浅。之后,大一成员根据自身提出了进入大学后遇到的一些问题,学长和学姐都一一作了详细的答复。会议进行了2个小时,大部分团员都犹意未觉,这也是记者团新成员进入记者团这个大家庭后的第一次会议,让大家都对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
三、新学期第一批采访和《记者之音》第五期编写
新学期伊始,作为学校新闻报道的先锋队伍,记者团兵分四路,开始了多项采访工作。
第一组的平原协助编辑部尹建国老师采访了学校注册中心,稿件《满园秋色关不住清雅丹桂香正浓——学生注册中心掠影》刊登在了《合肥工大报》第556期。
第二组的胡婧、孙晓露、兰云睆、张云昳采访了了校庆舞蹈队,稿件《十月的阳光 炫舞的青春——建校65周年校庆文艺晚会侧记》刊登在了《合肥工大报》第556期。
第三组的牛世朋、刘菁、秦惠实、王珣、张经纬采访了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实践部的校外志愿活动,其作品《爱 在四季的颜色》已刊登在《合肥工大报》第 期。
第四组的程畅、干依娜、刘西雷、孙彧、常新敏负责《记者之音》第五期的编写工作,并且采访数学学院的“数学节”活动。《记者之音》第五期围绕着“记者团——我的新家”、“我的记者经历”、“我的大学规划”三个主题进行了征稿,排版和刊印工作都已经完成,第五期《记者之音》已经顺利出版。“数学节”的采访作品《解析数学求导人生》已刊登在《合肥工大报》第 期。
四、第一届新闻作品大赛
记者团全体成员于xx年12月9日在办公室召开了会议,会议以商谈如何办好第一届新闻作品大赛为目的,并具体部署了大赛的准备工作。大会决定,12月9日至12月14日为材料准备时间,记者团成员分工成各个小组,负责各自板块的工作,12月14日晚之前,各小组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准备工作。
12月15日晚上在办公室记者团全体成员召开了大赛宣传任务部署会议,会议对大家的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分工。12月16日上午,在严寒之下,记者团成员坚守在各自的宣传岗位上,完成了摊位宣传工作。当晚,记者团6张宣传展板搬到教学楼区的中央广场,进行了两个星期的展板宣传。
12月15日至12月28日为大赛筹稿时间,期间,共收到参赛电子稿53份,手写稿21份。记者团成员进行了初步稿件的评选工作,并将初步评选的结果交付编辑部的老师,由老师进行最终的稿件评选和奖项划分工作,目前老师仍在评选过程中。
活动总结:此次活动同记者团下学期即将举办的征文活动不同,由于是新闻作品大赛,参赛的人员会收到很大的限制,毕竟在一个工科大学里,能专业地写出通讯稿的同学不占多数。面对困难,记者团成员一起总结了一下。
吸取此次第一届大赛的经验教训,以后在举办新闻作品大赛时候应该避免进行全校性的宣传,只需重点对17个学院的院记者团和学校的那些文学性社团进行重点宣传即可,把大赛由全校性转为专业性。对于没有加入该类社团的`一些新闻爱好者,我们可以让他们通过展板的展出进行了解,而不必大量印发文件,劳民伤财。展板宣传一定要加重对记者团日常宣传的比重,把我们的工作透明度加强,让全校师生知道我们在做什么。
五、记者团内部的娱乐活动
1、羽毛球赛:10月17日早上8点,记者团成员聚集在新区体育馆的羽毛球馆,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团内羽毛球赛,比赛竞选出了一、二、三等奖,并且颁发了笔记本作为奖品。大家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了体育带来的快乐之中,也同时和其他成员增进了了解。
2、记者团成员聚餐:10月24日,记者团成员进行了新成员加入后的第一次聚餐。大家在一起抛开了平常的学习和工作带来的压力,尽情地聊天,也在一夜之间让彼此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3、篮球赛:11月14日早上8点,记者团的男成员和部分女成员聚集在新区的东篮球场,大家自由分组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篮球赛,比赛进行了异常激烈,而其中很多戏剧性的画面更是让所有人开怀大笑。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之后进行的这次体育娱乐活动,极大地放松了大家的心情,也为大家今后的工作起到了了积极的作用。
4、南区一行:校运会当天下午,记者团部分大一成员跟随部分大二成员一起前往南区,拜访了记者团团长何南以及校报编辑部的老师,与老师和学长作了亲切的交谈。
5、团内电影节:在一周的周二、周三、周四三天里,为记者团成员分别播放了《迷雾》、《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三部励志型的电影,在团内营造出积极的气氛。
6、元旦联欢晚会;在12月29日晚上,记者团成员在办公室举办了自己的元旦联欢晚会。大部分参加晚会的成员都在6点之前抵达了办公室,对办公室进行了清理和装饰,大家用红布罩住了四盏日光灯,用气球装饰了墙壁,并且将晚会游戏的道具做好。晚会在7点准时开始,大家以游戏为主,游戏中间穿插着个人或者组合的小节目。游戏和节目中大家笑声此起彼伏,气氛异常活跃,到10点半晚会结束的时候,大家还意犹未尽。这次晚会比往常的任何活动都具有成效,正真地让不熟悉的变得熟悉,熟悉的变得更熟悉。
六、记者团的涉外活动
新学期伊始,记者团全体成员正式加入安徽省大学生通讯社,记者团也兼职成为《安徽青年报》大学生记者站。
第七届安徽省大学生记者论坛于新学期伊始进行了相关的活动,记者团全体成员都积极配合了相关的工作。在主题征文、十大大学生优秀记者评选、好新闻评选三个项目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何南当选第三届“安徽高校十佳校园记者”,何南的通讯稿《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获得三等奖,干依娜、薛嫄、徐东霞、程畅、王松的通讯稿《闪耀在机设天空的星星》获得优秀奖,曹宏的《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获得主题征文优秀奖。
xx年11月7日,大学生记者论坛活动颁奖仪式以及安徽省大学生通讯社启动仪式在合肥学院举行,记者团委派出代表出席了这次活动。在活动中,记者团成员积极同其它数十所高校的同行们进行了交流,并给大学生通讯社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记者工作总结15
1、推出市场价值近万元的小记者福利手册。通过对培训机构、消费市场的横向联合,以彼此共赢为合作基点,成功推出数十家单位参与的“商报实践营小记者福利大礼包”,免费景区门票、免费自助餐券、免费培训体验券等带给小记者家庭实实在在的福利,也让商家看到商报小记者实践营的导流活力,实现多方共赢。
2、加大小记者实践营的活动密度和质量。商报实践营20xx年全年累计执行周末实践营活动、夏令营、秋令营、进校活动等近千场,活动参与人数约30000人次,进一步形成商报实践营活动丰富多彩的.良好形象。
3、20xx年底,在报社领导的支持下,利用闲置场地开设商报小记者活动中心,让商报小记者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在密集推出免费周末活动的同时,小记者活动中心收费作文培训班也已开课,目前进展顺利。
4、很好地组织了20xx年每日商报两岸现场作文大赛,让其成为杭州作文竞赛的引领者。
5、加强职工纪律管理,基本杜绝因员工责任心缺乏而引起的服务投诉。在外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必须以“打铁还需自身硬”来苦练内功。为此,教育培训部出台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如小记者招募责任制、小记者活动标准流程、夏令营随团记者职责等等,规范了小记者数据管理、服务流程和家长沟通的诸多方面。
二、通过与第三方合作的外部活动,进一步做大“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平台价值变现。
1、在20xx年跟着“诗词游杭州”小记者活动基础上,商报小记者实践营结合文明办和市领导中心工作,以“小手拉大手,文明跟我走”为主题,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小记者主题活动,小记者靓丽的身影,让文明办和全社会感受到小记者的正能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20xx年12月,小记者实践营又与超山管委会达成全年活动(宣传)协议,让小记者活动与景区引流紧密结合。另有多个品牌合作活动正与小记者接洽。
2、20xx年暑假,商报小记者实践营与出版社、作家、图书馆深度合作,以公益写作培训的形式,开设小作家训练营。小记者反响热烈,合作单位感到满意,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3、两岸作文大赛历年获奖作文得以结集出版,成为市场上的畅销书,为商报赢得良好社会口碑,也很好地对小记者实践营进行了品牌宣传。
三、各项经营活动平稳推进。
1、夏令营实现历史最好收入和历史最好效益。但市场竞争白热化,对产品策划提出更高要求,20xx年预计会有强大压力。
2、小记者招募在团队人数减少、都市快报强势介入的影响下,实现2000多人的招募目标,与20xx年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