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五篇]

时间:2020-11-21 09:0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朝历史知识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朝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清朝历史知识点总结

明清时期,一般指明朝(1369-1644年)和清朝,那么同学们知道明清的历史知识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清朝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朝历史知识点1

一、时间:14世纪——19世纪前期

二、历史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1、政治方面: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由盛而衰;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祖国的辽阔版图最终奠定。

2、经济方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3、思想文化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承古萌新;西方传教士来华,中国开始了解先进的外来文化,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势头。

4、对外关系方面:明朝前期,中外关系和官方贸易出现盛况;明中后期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在对外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中国发展;开始遭到外来侵略,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斗争,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

三、明清时期的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废除丞相: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内阁制度的建立: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制正式形成。阁臣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

(3)影响: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清朝设军机处

(1)清朝建立后,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设立:雍正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置的军机房。

(3)发展:由一个暂时的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常设中枢机构。

(4)权限: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跪受?a href='//'target='_blank'>事迹?洗?麓铩?/p>

(5)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但造成皇权的高度膨胀,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1)主要功绩

A清除分裂,割据势力

巩固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击败郑氏政权,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平定葛尔丹叛乱,加强了对新疆、蒙古的管辖。

加强民族团结:与蒙古各部会盟;册封西藏和蒙古地区的宗教领袖;尊孔崇儒,开科取士笼络江南士子。

B维护国家主权

组织雅克萨反击战,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认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

(2)功过评述

A功绩:康熙帝清除分裂割据势力,维护国家主权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康乾盛世的基点。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不愧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B消极:在位期间,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盛世之下面临危机。

清朝历史知识点2

四、明清时期的经济

1、农业

(1)政策:重农抑商。

A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B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C推行:商鞅变法时首倡,为历朝沿用,明清时期强化。

D主要表现:商业垄断、贬低商人地位、限制经营范围、征收重税等。

E影响:积极性:一定时期(封建社会前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消极性: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2)赋税制度:雍正时期推行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

2、手工业

(1)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2)制瓷业: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珐琅彩。

(3)纺织业:明朝后期棉布成为主要的衣料,苏州、杭州成为丝织业的中心。

3、商业和城市

(1)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商帮徽商和晋商等。

(2)明清商业发展的新特点: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兴起;农产品大量投入市场;长途贩运贸易兴起;北京、南京是全国性的大型商贸城市。

4、资本主义萌芽

(1)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这种经营形式是为购买劳动力的增值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并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在一种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2)至鸦片战争前,除丝织、棉纺织、印染、制瓷业外,还在制盐、造纸、铜矿采冶、采煤、木材采伐等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5、“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推行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或西方殖民势力),危机明清王朝的统治。

(2)表现:“海禁”指禁止民间贸易,允许官方贸易:“闭关锁国”指禁止国人私自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正常贸易。乾隆时期仅开放广州一口,并特许“十三行”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3)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一定时期内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拓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日益封闭落后。

清朝历史知识点3

五、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1、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李贽的离经叛道

A社会背景

①明朝吏治腐败,奸佞当道,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②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③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同流合污,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B思想主张:

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是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提倡自然之性,要求个性解放。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2)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A思想产生的背景原因

①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缓慢发展,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③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启蒙思想家要求摆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④阶级因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壮大,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B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①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黄宗羲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清后期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主张“经世致用”;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③王夫之:提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唯物论思想;认为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C影响:他们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是诸多弊病的根源,从而无情地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在批判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明清之际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人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2、科技成就

①医学:李时珍《本草纲目》。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②农学:徐光启《农政全书》。介绍了西方的水利工程,体现了西学东渐。

③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

A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政治条件。

B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

C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

D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中国未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

A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B腐朽封建制度的制约性。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C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严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古代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人才。

归根结底是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3、文学艺术

①小说: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对文学形式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②绘画:文人画成就突出,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

③京剧:乾隆年间,徽班进京,融合昆曲,汉调等,以及北京语汇形成了一种新剧种——京剧。

第二篇: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二课)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萎缩(1)时间: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1945—1949)

(2)原因: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二、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三篇: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一、历史背景

1、国外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发展处在上升阶段,尤以英国最为强大

2、国内背景:

(1)清王朝由盛转衰,封建统治危机四伏;(2)鸦片大量输入中国,泛滥成灾。

3、直接目的:牟取暴利/改变贸易不利地位(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4、根本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5、危害:

(1)白银大量外流,物价上涨,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2)加重了人民的负担;(3)使清政府政治更加腐败;(4)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削弱;(5)严重摧残国民的身体健康。

二、导火线、发动战争借口:林则徐禁烟

1、道光帝为维护清朝统治,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起,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英美商人的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全部当众销毁。

3、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2)林则徐出色地领导了禁烟运动,是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目的)

1、直接原因和借口:虎门销烟或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2、根本原因和主要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大门和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

四、开始及结果:

1、开始:1840年6 月;英军封锁珠江口。

2、重大事件:强占香港岛。

3、结果:中国战败,签定《南京条约》。

4、中国战败的原因:

(1)清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2)道光帝举棋不定,忽战忽和;

(3)英国国力强盛,武器先进(其中“清朝政治腐败”是主要原因,说明了:落后必然挨打)。

5、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南京江面英国军舰上)(1)历史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主要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

6、两个附件(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英国从中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租地造屋、永久居住等特权。

五、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政治上: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私法主权的完整。

2、经济上: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3、社会性质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大影响)。

4、地位上: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目的)

1、根本原因和主要目的:英、法等国为了从中国夺取更多的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和借口:英、法分别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经过和结果

1、过程:

(1)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战争爆发;(2)1857年10月,英法联军攻陷广州;(3)1858年5月,直逼天津,威胁北京;

(4)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

2、重大事件:火烧圆明园。

3、结果:中国战败。先后签订《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

4、签订条约:

(1)《天津条约》: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对英、法分别赔款400万和200万两白银。

(2)《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加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的一部分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和危害

1、战争影响:列强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主要危害: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沙俄通过《瑷珲条约》等割占中国领土最多,达150多万平方公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金田起义

1、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义,建国号为太平天国,后在永安封诸侯,定制度,初步建立政权。

二、定都天京

1、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下南京,改名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至1856年,北伐西征以后,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三、《天朝田亩制度》

1、它规定把土地依产量高低分为九等,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好地坏地搭配。年满16岁的,每人一份,未满16岁的,每人半份。《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它设想通过平分土地,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群众投入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办法,是根本无法实施的。

三、天京陷落

1、但由于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后期斗争:清军一度威胁天京,被陈玉成和李秀成击退,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清军全力反扑,于1861年攻陷安庆,天京城形势危急,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四、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1、性质: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失败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中外敌对势力联合绞杀。

3、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第一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

一、洋务派的产生

1、原因(背景):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朝一部分官僚开始认识到西方国家坚船利炮的威力。

2、目的: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强兵富国,以维护清朝的统治,他们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形成了洋务派。

3、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二、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洋务运动的内容:

(1)口号:“自强”、“求富”。(2)救国方案:军事救国(地主阶级)。(3)主要内容: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19世纪60年代起(自强):

① 创办军事工业(典型的军事工业有: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最大)——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② 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19世纪70年代起(求富):

① 创办民事工业(典型的民用工业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② 筹建新式海军和陆军——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三、洋务运动的失败标志、成果和失败原因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失败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3、成果: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

4、失败原因: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三、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局限性: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因为洋务运动是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为目的,只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2、作用和影响: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教育和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1、导火线(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2、爆发: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该年是旧历甲午年,史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3、开始:丰岛战役

4、重要战役:

(1)丰岛战役:1899年,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2)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平壤失陷;

(3)黄海海战:1894年9月17日,邓世昌率“致远舰”全舰官兵英勇奋战,冲撞日“吉野”舰,舰中鱼雷而沉,壮烈牺牲,北洋舰队主力尚存;

(4)辽东战役:徐邦道牺牲,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5)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结束:威海卫战役。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95年。

2、地点:日本马关。

3、签订者: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4、主要内容: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外国势力深入到内地、长江中上游、西部);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日本最早获得投资办厂合法权)。

5、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三、瓜分中国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也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第6课 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

1、背景和原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2、过程: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3、目的:拒和,迁都,变法。

3、意义:虽未成功,但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准备:办报。

1、背景: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激化。

2、变法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从6月11日到9月21日,新政共推行了103天,所以又称作“百日维新”。

3、变法诏书内容:

(1)政治方面: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取消旗人特权;

(2)经济方面:提倡办实业,设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

(3)文化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4)军事方面: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等。

4、戊戌政变

(1)原因:维新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2)经过: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大肆搜捕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

5、戊戌变法的意义: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改良)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 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6、失败原因:

(1)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自身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未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不敢反对旧势力及帝国主义势力;不能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2)客观原因: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列强阻挠变法(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和破坏)。

7、它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只有通过革命;资产阶级无法救中国。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一、义和团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2、直接原因: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3、兴起: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华北数省的贫苦民众,以反洋教为共同目标,形成了民间组织——义和团。

4、发展:1898年,山东冠县义和拳首领赵三多率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他们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大批涌入京津地区。

5、失败: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下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义和团运动在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

6、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二、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侵华战争(1900年6月——1901年9月)

1、背景:19世纪末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慌。

2、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 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保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3、过程:

(1)1900年6月,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组成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2)义和团和清军奋勇阻击;

(3)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杨村车站围歼侵略军;

(4)在天津:义和团同清军激战老龙头车站; 张德成率领义和团一度攻打紫竹林租界;清军将领聂士成腹破肠出,仍不下战场,最后壮烈牺牲;(5)1900年8月,攻入北京。

4、注意: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是近代史上中国的首都第二次被外国侵略者攻陷。

5、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时间和地点:1901年9月;北京。

2、签订双方:清政府与英、俄、日、法、德、美、意、奥、比、西、荷11国。

3、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多两(这是赔款最多的条约——4.5亿两;称为:庚子赔款);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危害最大的一款);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4、危害: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强化了列强对清廷的控制,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生活

1、孙中山自命洪秀全第二

2、兴中会:

(1)成立: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成立;(2)性质: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3)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提出“振兴中华”宗旨;(4)影响:策划了广州起义,最终失败。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中国同盟会:

(1)时间和地点:1905年,成立于东京;(2)领导人:孙中山;(3)机关刊物:《民报》;

(4)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正式提出“民族(前提)、民 权(核心)、民生(发展)”的主张,即三民主义;

(5)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6)影响: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四篇:清朝基本历史概况

现在清宫剧特别多,但是很多电视就不尊重历史事实,扭曲了很多历史事件,所以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清朝的基本历史概况。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清朝的祖先是女真族。明朝初期,女真族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明朝在东北设立辽东都司、奴儿干都司作为管理机构,女真各部皆臣服于明朝。清朝统治者为出身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建州女真首领猛哥帖木儿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1433年因部族冲突被害。1440年建州部南移,最终定居于赫图阿拉。南移后,建州女真部与明朝交往密切,建州部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繁荣。

1583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袭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使,相继兼并海西女真部,征服东海女真部,统一了女真各部。他还筑城池、设大臣、定法律、理诉讼、建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按军事组织形式,把女真人编制起来,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八旗制度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

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公开反叛明朝政府。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的讨明檄文,誓师伐明,举国震惊。1619年,明朝在萨尔浒之战惨败,几年间丧失辽东七十余城。

1621年,努尔哈赤攻占辽阳、沈阳,迁都于辽阳。1625春,努尔哈赤不顾贝勒诸臣异议,决定迁都沈阳。当年农历三月三日在拜祭祖陵后,便率亲族百官自东京(辽阳)起程,夜宿虎皮驿,翌日抵沈阳。从此沈阳成为后金政权的统治中心。不过,努尔哈赤在1626年的宁远战役中被明军的大炮打成重伤,不久逝世。第八子皇太极继位。他继续对明朝展开攻势,并联合蒙古各部,势力不断扩大。

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打败大顺农民军;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入关后20年时间里,清朝先后灭亡大顺、大西和南明等政权,基本统一全国。

清朝最初建都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1621年迁都辽阳,1625年迁都沈阳(改称“盛京”),1644年定都北京。以盛京为陪都。

清朝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鼎盛时领土达1300万平方公里。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yu三声)等,南至南海诸岛。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全国的大王朝之一。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 福陵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 崇德昭陵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 顺治 孝陵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 景陵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泰陵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乾隆 裕陵 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昌陵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 慕陵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定陵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 祺祥/ 同治 惠陵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 光绪 崇陵

(无庙号)爱新觉罗溥仪 1909年~1911年 宣统华龙陵园

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同年2月12日,清

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清朝灭亡。清朝共历经十二帝,统治全国268年。

第五篇:清朝历史年表范文

清朝历史年表

清 ﹙女真●满﹚﹙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 太祖努尔哈赤

在位时间:公元1616年—公元1626年 公元1559年,出生

公元1577年,开始了他六年的游历生涯

公元1584年,祖父与父亲被明军杀害, 努尔哈赤继建州左卫都指挥史 公元1586年,击败叶赫等九部联军。公元1587年,建赫图阿拉城

公元1593年,统一了建州女真,又把目标盯向海西女真

公元1601年,以黄,白,红,蓝四色旗为标志,从而建立八旗 公元1607年,灭辉发 公元1611年,灭扈伦

公元1616年,称帝,建国,国号金,年号天命

公元1618年,宣读告天“七大恨”,誓师伐明,并在萨尔浒大败明军

公元1619年,灭叶赫,统一海西女真,在此期间内也统一了东海女真,完成了统一所有女真部落的大业.公元1621年,发动辽沈之战

公元1625年,迁都沈阳,推行“计丁授天,按丁编庄”制度, 公元1626年,兵败宁远,不久伤重而亡,庙号太祖,葬福陵

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太宗皇太极

在位时间:公元1626年—公元1643年 公元1592年,出生

公元1612年,第一次出征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后,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一同成为辅政四大贝勒 公元1626年,被推举为后金大汗,年号天聪

公元1627年,出兵剿灭朝鲜,使其成为后金的咐属国 公元1631年,颁布《离主条例》,得到汉人的拥护 公元1635年,改国号为大清,年号崇德

公元1638年,下令解放农奴,大大增加了劳动力

公元1639年,发动松锦大战,歼明军13万,俘洪承畴,并劝降.公元1643年,因操劳过度,于清入关前一年驾崩, 庙号太宗,葬清东陵 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世祖福临

在位时间:公元1643年—公元1661年 18年 公元1638年,出生 23年 公元1643年,即位,年号顺治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统一全国.公元1645年,“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百姓死亡人数过百万.公元1650年,亲政

公元1661年, 驾崩, 庙号世祖,葬清东陵﹙此乃一家之言﹚ 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圣祖玄烨

在位时间:公元1661年—公元1722年 61年 公元1654年,出生 68年 公元1661年,即位,年号康熙 公元1667年,亲政

公元1669年,软禁鳌拜,下诏停止满州贵族圈地 公元1673年,开始裁撤三藩 公元1681年,平定三藩 公元1683年,收复台湾

公元1685年,进兵沙俄的雅克萨城

公元1689年,与沙俄政府签订《尼布楚条约》,明确了两国疆界 公元1690年,亲征准葛尔 公元1696年,再次亲征准葛尔

公元1697年,第三次亲征准葛尔,并消灭首领葛尔丹

公元1712年,宣布全国赋税以康熙五十年为准.以后多增人口不再征税,称为“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公元1722年, 驾崩, 庙号圣祖,葬清东陵

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世宗胤禛

在位时间:公元1722年—公元1735年 13年 公元1678年,出生 57年 公元1722年,即位,年号雍正

公元1725年,实行“火耗归公”、“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国策.公元1728年,平定阿尔布巴叛乱

公元1729年,设立军机处,权力逐渐取代内阁 公元1735年, 驾崩, 庙号世宗,葬泰陵

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高宗弘历

在位时间:公元1735年—公元1795年 60年 公元1711年,出生 88年 公元1735年,即位,年号乾隆

公元1747年与1766年,两次平定大小金川 公元1755年,平定准葛尔叛乱

公元1757年,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 公元1791年,清军入藏

公元1792年,亲自撰写《十全武功记》,并花费15年时间完成《四库全书》 公元1795年,退位,传位嘉庆

公元1799年, 驾崩, 庙号高宗,葬裕陵 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 圣纯皇帝

仁宗顒琰

在位时间:公元1796年—公元1820年 24年 公元1760年,出生 60年 公元1795年,即位,年号嘉庆 公元1799年,赐死和珅

公元1804年,镇压白莲教起义

公元1813年,天理教起义,闯入紫禁城,史称“葵酉之变” 公元1820年, 驾崩, 庙号仁宗,葬清西陵

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宣宗旻宁

在位时间:公元1820年—公元1850年 30年 公元1782年,出生 68年 公元1820年,即位,年号道光

公元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暴发

公元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公元1850年, 驾崩, 庙号宣宗,葬慕陵

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文宗奕泞

在位时间:公元1850年—公元1861年 11年 公元1831年,出生 30年 公元1850年,即位,年号咸丰 公元1850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公元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暴发 公元1858年,与英法签订《天津天约》 公元1861年, 驾崩, 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

穆宗载淳

在位时间:公元1861年—公元1874年 13年 公元1856年,出生 18年 公元1861年,即位,年号同治

公元1874年, 驾崩, 庙号穆宗,葬惠陵。

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德宗载湉

在位时间:公元1874年—公元1908年 34年 公元1871年,出生 37年 公元1874年,即位,年号光绪 公元1908年, 驾崩, 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末帝溥仪

在位时间:公元1908年—公元1911年 3年 公元1906年,出生 61年 公元1908年,即位,年号宣统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溥仪退位,历时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灭亡了 公元1931年,在日本人的保护下前往东北

公元1950年,回到中国,被送到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 公元1959年,被特赦

公元1967年,去世,葬八宝山革命公墓 太祖(1616-1626)太宗(1627-1643)世祖顺治福临(1644-1661)圣祖康熙玄烨(1662-1722)世宗雍正胤(1723-1735)高宗乾隆弘历(1736-1795)仁宗嘉庆 琰(1796-1820)宣宗道光 宁(1821-1850)文宗咸丰奕(1851-1861)穆宗同治载淳(1862-1874)德宗光绪载(1875-1908)宣统溥仪(1909-1911

下载清朝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朝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清朝历史故事大全

    历史是前人智慧和经验的总结。小时候,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故事,很多人都会记忆犹新。我们为大家整理了清朝历史故事大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清朝历史故事篇一清顺治......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1、禅让制和世袭制的比较 统治者产生方式特点 禅让制民主选举“天下为公” 世袭制父死子继“......

    (文科)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知识集锦 1、 1839 年6月3日, 林则徐 在 虎门 海滩销毁收缴的鸦片,史称“虎门销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2、《 南京条约 》标志着中国开始......

    隋朝至清朝历史读后感

    隋朝至清朝历史读后感 在短短三十几年中,隋王朝恢复了几个世纪以来因割据纷乱几乎中断的对外关系。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之中最短命的朝代之一,隋文帝杨坚,推行汉化,为后......

    历史清朝政局的变化的教案

    教学目标1.总理衙门的设立(设立的原因、时间、主要职权范围、性质及评价);辛酉政变;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2.通过分析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主要职权......

    七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下面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类是由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