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考完期中的总结
考完期中的总结
语文:
1、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并不全面,选择题存在失分现象,以后会加强对一些较生僻字词的积累,并巩固课内所学生字词。以及对课文的作者的相关资料的记忆,争取在字词方面和语文知识的正确率为百分之百。
2、对于阅读理解题的把握不很准确,存在失分,可能是课外阅读面不广造成,以后会加强一些课外阅读,会定期读一些中外名家的散文或小说。
3、对课本中的文言文掌握不牢固,以后会加强背诵记忆。
4、作文的字体欠缺,语言知识运用贫乏,出现作文分偏低。
数学:
1、对于……(你所欠缺的一部分,可能是方程也可能是多边形和轴对称)的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掌握并不熟练
2、对于一些简单题目掉以轻心,粗心大意失分。
英语:
1、单词的熟练程度欠缺,一些相近词的.词义出现混淆,字母顺序可能颠倒。
2、对固定的句型掌握不牢固,单三人称的运用不太熟练。以后会做这一方面的专项练习。
3、作文出现失误,导致失分。
纪律因素:上课并不是很认真,也是考试失分的主要原因。因为对于老师在课上教授的一些知识未掌握,考试就会失分,以后会注意改正。
第二篇:计划总结完
黑河市“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独立课题
《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的研究》
研究计划 2014.6
课 题 类 别:一 般 课 题 学 科 分 类;基 础 教 育
课 题 名 称: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的研究 课 题 编 号:HHGK125--14-0043 课题研究人:王柄鈞
《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的研究》课题计划
一、课题基本情况
1.研究课题: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的研究
2.课题来源:黑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一般重点课题(课题编号:HHGK125-14-0043)
3.课题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4.课题负责人:嫩江县双山学校王柄钧 5.实验时间:2014年至2015年
二、课题的提出:
在农村学校教课六年,做领导工作二十二年,小学过五年,在中心校工作三年,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十四年,看到许多教师工作热情不高,职业倦怠,得过且过,过一天,少一天。所以才有了研究本课题的冲动。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一)内在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1.认识自我,与时俱进。2.勤奋工作,学会休闲。
通过调查问卷分析问题的成因,形成调查报告
(二)外在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3.尊师重教,增加投入 4.加强管理,公开透明 5.关心下属,排忧解难。
四、具体工作内容及时间安排
本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2014.6---2014.9)
选择课题,根据课题的内涵,外延进行科学的论证,搜集相关索引做为理论依据。
2.学习科研理论,填好立项申报表,申请立项。
黑河市“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独立课题
《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的研究》
研究总结 2014.9
课 题 类 别:一 般 课 题 学 科 分 类;基 础 教 育
课 题 名 称: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的研究 课 题 编 号:HHGK125--14-0043 课题研究人:王柄鈞
《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的研究》课题总结
一、课题基本情况:
1.研究课题: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的研究
2.课题来源:黑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课题编号HHGK125-14-0043)
3.课题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4.课题负责人:嫩江县双山学校王柄钧 5.实验时间:2014年至2015年
二、课题的提出:
在农村学校教课六年,做领导工作二十二年,小学过五年,在中心校工作三年,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十四年,看到许多教师工作热情不高,职业倦怠,得过且过,过一天,少一天。所以才有了研究本课题的冲动。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一)内在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1.认识自我,与时俱进。2.勤奋工作,学会休闲。
通过调查问卷分析问题的成因,形成调查报告
(二)外在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3.尊师重教,增加投入 4.加强管理,公开透明 5.关心下属,排忧解难。
四、具体工作内容及时间安排
本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 1.2014年6月—9月 选择课题,根据课题的内涵,外延进行科学的论证,搜集相关索引做为理论依据。
2.学习科研理论,填好立项申报表,申请立项。
五、课题研究:
2014年9月,我申报了市级科研课题,现对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一下总结。
1.制定计划,确立目标
本课题开题之初,确立了总的目标,并制定了分阶段计划、总结、研究方案。第一阶段是前期准备阶段,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
2.开展理论学习,转变观念
选择课题后,通过学习使我们懂得,怎样选题,怎样进行科学的论证,怎样立项。3.通过学习使我们懂得,怎样撰写研究方案,研究过程分为大致分为那几个步骤,每个步骤怎样具体实施,怎样处理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的方法。
总之,通过这次总结,既看到了有优点,又看到了不足,为下一步课题的研究做好了准备。
六、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对选题的定位不够准确,要选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热点问题。2.对课题的论证不够充分,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黑河市“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独立课题
《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的研究》
研究计划 2015.3
课 题 类 别:一 般 课 题 学 科 分 类;基 础 教 育
课 题 名 称: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的研究 课 题 编 号:HHGK125--14-0043 课题研究人:王柄鈞
《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的研究》课题计划
一、课题基本情况
1.研究课题: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的研究
2.课题来源:黑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课题编号:HHGK125-14-0043)
3.课题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4.课题负责人:嫩江县双山学校王柄钧 5.实验时间:2014年至2015年
二、课题的提出:
在农村学校教课六年,做领导工作二十二年,小学过五年,在中心校工作三年,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十四年,看到许多教师工作热情不高,职业倦怠,得过且过,过一天,少一天。所以才有了研究本课题的冲动。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一)内在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1.认识自我,与时俱进。2.勤奋工作,学会休闲。
通过调查问卷分析问题的成因,形成调查报告
(二)外在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3.尊师重教,增加投入 4.加强管理,公开透明 5.关心下属,排忧解难。
四、具体工作内容及时间安排
本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4.9---2015.6)
对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进行诊断.及时总结,及时调整研究方向,设计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对研究的内容逐一进行,反复试验,发现问题,完善提高。
五、本课题研究的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5.6-----2015.8)
总结整理研究材料,分类归档,写出可行性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黑河市“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独立课题
《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的研究》
研究总结 2015.6
课 题 类 别:一 般 课 题 学 科 分 类;基 础 教 育
课 题 名 称: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的研究 课 题 编 号:HHGK125--14-0043 课题研究人:王柄鈞
《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的研究》课题计划
一、课题基本情况
1.研究课题: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的研究
2.课题来源:黑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课题编号:HHGK125-14-0043)
3.课题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4.课题负责人:嫩江县双山学校王柄钧 5.实验时间:2014年至2015年
二、课题的提出:
在农村学校教课六年,做领导工作二十二年,小学过五年,在中心校工作三年,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十四年,看到许多教师工作热情不高,职业倦怠,得过且过,过一天,少一天。所以才有了研究本课题的冲动。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一)内在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1.认识自我,与时俱进。2.勤奋工作,学会休闲。
通过调查问卷分析问题的成因,形成调查报告
(二)外在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3.尊师重教,增加投入 4.加强管理,公开透明 5.关心下属,排忧解难。
四、具体工作内容及时间安排:
本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4.9---2015.6)本课题研究的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5.6---2015.8)
五、研究成果:
按照计划,逐项进行研究,通过问卷,采访等形式,积累了到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进行深刻的剖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探索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
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归档,根据调查案例,撰写论文,写出研究报告。
六、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问卷过程,对数据的积累要详实、准确。
2.采访教师时,要注意聆听他们的心声,才能找出问题症结。
第三篇:监理员背完就可以考过了
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三控两管一协调(质量、进度、造价控制,合同、信息管理、参见各方现场协调),一履行(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定职责)。
工程质量:1.满足业主需要即合同约定2.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3.符合设计文件。符合此三特性的综合。
质量控制:满足工程质量三特性而采取的措施方法手段等。
监理人员质量控制原则:动态控制、质量第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质量标准、公平独立诚信科学的原则。
质量责任主体的责任和义务:1监理:承揽、关系、资质人员进驻、行使权力、按要求监理、承担监理责任。2施工:承揽、按图施工、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质量负责、返修、培训)。3建设:招标、提供资料、报审、委托监理、办开工手续、材料控制、设计控制、竣工验收)。4勘察设计:承揽、设计质量负责、交底、承担设计质量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实施监督管理的内容:1.行为(参建人员资质、资格、委派书、责任书)2.资料(监理规划细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设计文件变更、材料质量控制、验收人员、分包、提交监督报告)3.实体质量(阶段验收、检查样板、竣工验收、问题及整改或停工要求)
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工作:1.项目监理人员就位,明确岗位职责(三明确三落实:明确工作程序落实各自工作岗位;明确工作要求落实目标和标准;明确工作方法落实各项措施)2.了解工作环境,收集相关资料3.认真学习有关合同4编规划细则5熟悉图纸及相关资料6参加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7审查施工组织设计8.审查施工方案9审核分包人资质10检查施工测量成果11检查试验单位资质12审查开工报告13参加第一次工地会议14召开监理交底会议
监理规划作用:项目开展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履约的主要依据、入档的重要资料、政府的监督依据。
监理规划内容:工程概况、监理工作范围内容目标、监理工作依据、监理组织形式、人员配备岗位职责、监理工作制度、工程质量进度造价控制、安全生产管理监理工作、合同信息管理、组织协调、监理工作设施
细则内容:专业工程的特点、监理工作流程、监理工作要点、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质量问题处理:1.口头制止发监理通知做好记录2.签发工程暂停令3.向建设或主管部门报告
质量检查方法:目测(看摸敲照)、量测(靠吊量套)、检测(检验试验)。方式:巡视、见证、旁站、平行检测
见证点:未到场可施工(1.模板工程完成进入钢筋绑扎2.放线完成进行土石方开挖)。停止点:未到场不可施工(1.钢筋完成进行砼浇筑2.砌体完成转入抹灰)
监理工作方法:审查、巡视、监理指令、监理报告、旁站、见证取样、验收、平行检验 验收条件:1.验收人员资格2.自检、隐捡、检验批、材料见证取样检验3.分部工程抽样检验、观感检查。
检验批验收:主控项目一般项目抽样检验合格,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完整
分项工程验收:所含检验批合格,所含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完整
分部工程验收:分项工程合格,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完整,有关安全节能环保及功能的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符合规定,观感质量符合要求、单位工程验收:所含分部工程合格,所含分部工程质量资料完整,单位工程所含分部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完整,主控项目抽查结果符合规范,观感质量符合要求。
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处理:1.返修的检验批,重新验收2.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予以验收3.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核算认可满足安全使用功能的检验批,予以验收4.返修或加固分部分项工程,满足安全使用要求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验收5.返修加固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分部单位工程,严禁验收
监理工作程序:签订监理合同,组建项目监理机构编制监理规划,参加第一次工地会议,总监签发开工令,施工过程监理,组织竣工预验收提交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参加竣工验收签署意见,提交监理工作总结,监理资料归档移交
监理员职责:1.检查施工单位投入工程的人力、主要设备的使用及运行状况。2.进行见证取样。3.复核工程计量有关数据。4.检查工序施工结果。5.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向专业监理工程师报告。
监理员安全监理职责:1.在总监理工程师领导下参与项目监理机构的日常安全监理工2.参与审查与本专业有关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3.协助督促检查与本专业有关的施工单位的安全交底工作4.巡视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现状,参与检查与本专业有关的危险性较大工程的作业情况。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阻止,并告知本专业监理工程师或安全监理人员,由本专业监理工程师或安全监理人员签发书面指令督促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并复查整改结果。重大安全隐患及时报告总监理工程师5.填写《监理日记》中的安全监理工作记录和其他各类记录
监理安全工作:1.审查材料设备构配件生产许可证合格证2.检查安全许可证、特种作业证3.督促施工单位按方案实施4.记录设备使用情况5.发现问题要求整改6.督促施工自检抽查,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安全检查7.安全监理工作记入日志8.对重大情况及力所不及的事项向安管站报告
安全方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
安全原则: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管安全 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原则: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基本建设程序:1.从事建设工程活动,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擦、后设计、在施工的原则2.反应了工程建设的规律,从而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及 投资效益(为什么要坚持基本建设程序)3.立项、规划管理、用地管理、初设审批、施工图审查、办理施工许可证、竣工验收备案(建设程序内容)
安全事故等级划分及三不违章四不放过原则:特别重大30以上死100以上重伤1亿以上损失;重大10-30死50-100伤5000万-1亿损失;较大3-10死10-50伤1000-5000万损失;一般3以下死10以下伤1000万以下损失。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规律,事故原因未调查清楚、事故责任人未处理、群众未受教育、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建设工程监理:受建设单位委托,根据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勘察设计文件及合同,摘施工阶段对质量、造价、进度控制,合同信息管理,参见各方关系协调,并履行安全生产管理法定职责的服务活动
进度监理工作:审查进度计划、检查施工进度、督促加快进度措施、分析风险及提出预案。
索赔:理由、程序、时限、对象 技术标准作用:形成工程建设的正常程序、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评定工程质量的依据、进行科学管理的工具。
强标强条:我国现行建设工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带黑体字的条文,涉及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环境保护及维护公共利益
旁站职责:1.旁站监理人员应对旁站监理的部位、工序现场跟班监督。主要监督执行施工方案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及时处理旁站中发现的问题,并如实、准确地做好旁站监理记录,保存好旁站监理的原始资料;2.检查施工企业现场施工条件是否满足要求,以及质检人员到岗,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以及施工机械、建筑材料准备情况;3.核查现场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和预拌混凝土等的质量证明文件;并可根据现场情况的需要,要求施工企业进行检验。4.旁站监理人员和施工企业现场质检人员必需在旁站监理记录上签字。凡旁站监理人员和施工企业现场质检人员未在旁站监理记录上签字的,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旁站程序:1.监理人员技术交底、配备相关设施工具2.对施工人员机械材料上一工序验收检查3.按旁站内容、方案监理,做好记录4.发现问题及时上报5.旁站监理签字
隐蔽工程验收程序:自检合格报验,监理资料审查、现场检查、不合格整改、再检查验收。
签发工程暂停令的条件:1.建设单位要求且工程需要2.施工单位未经批准擅自施工或拒绝监理管理3.未按审查通过的工程设计文件施工4.违反强标5.存在重大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或发生质量安全事故。
监理单位安全生产责任:1.按有关要求编制含有安全监理内容的监理规划和细则2.审查施工单位有关技术文件资料3.现场安全生产情况巡视检查4.有关安全生产技术文件整理归档。
竣工验收条件:1.完成图纸和合同约定的所有内容2.有完整的施工技术资料和施工管理资料3.主要材料、设备、构配件的进场复试报告齐全4.有设计、勘察、监理、施工单位出具的质量评估报告5.有质量保修书
竣工验收程序:1.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并主持验收会议2.参见单位汇报工程合同履约情况和在工程建设各环节执行法律强标情况3.验收组审阅参见单位工程档案资料4.验收组和专业组实地检查工程质量5.专业组验收组发表意见作出全面评价;形成竣工验收意见,填写竣工验收报告并签名
计量收方原则:1.施工合同约定计量2.按时按实际计量3.准确计量4.三方联合计量5.超出图纸范围或施工自身造成的返工不予计量6.变更签字不全的不计量7.质量不合格不计量8.资料不全有违约行为的不计量9.自身风险或施工需要而发生的不计量
计量收方程序:1.每月一次或合同约定2.按时提交合格报告及资料3.监理14天内核实4.争议检查5.中间计量支付,事后可进行审核修正6.审核后14天内支付
三宝四口五临边:安全带、安全网、安全帽;楼梯、电梯、预留、通道口;屋面、楼层、楼梯、平台或阳台、基础周边
术语:1监理员:从事具体监理工作,具中专以上学历并经监理业务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2监理规划:项目监理机构全面开展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3监理细则:针对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操作性文件4旁站: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的质量进行监督5巡视: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活动6平行检验:自检的同时,按有关规定、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约定对同一检验项目进行检测6见证取样: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工程材料现场取样封样送检
第四篇:完井地质总结
第五章 完井地质总结
地质录井资料是认识地下岩层、构造、油气水层客观规律的第一性原始资料。所以,当一口井完井后,需要认真、系统地整理、分析和研究在钻井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包括中途测试和各种分析化验资料),同时还要综合各项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以及原钻机试油成果,对地下地质情况及油、气、水层做出评价性的判断,找出其规律,在各单项录井工作小结的基础上,对本井进行全面的地质工作总结,编制各种成果图,写出完井地质总结报告。
第一节 地质录井资料的整理
地质录井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取全、取准直接或间接反映地下地质情况的各项数据、资料,及时、准确发现油、气、水层,预测钻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井下复杂情况。不同的井别地质任务不同,因而录取资料的要求也不同,但不管录取的是什么资料和数据,都要对各项原始录井资料进行整理,去粗取精,便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岩芯录井综合图的编制
岩芯录井综合图是在岩芯录井草图的基础上综合其他资料编制而成。它是反映钻井取芯井段的岩性、含油性、电性、物性及其组合关系的一种综合图件,其编制内容和项目见图(岩芯录井综合图)。
由于地质、钻井工艺方面的各种因素影响(如岩性、取芯方法、取芯工艺、操作技术水平等),并非每次取芯的收获率都能达到百分之百,而往往是一段一段的,不连续的。为了真实地反映地下岩层的面貌,需要恢复岩芯的原来位置;又因岩芯录井是用钻具长度来计算井深,测井曲线则以井下电缆长度来计算井深。钻具和电缆在井下的伸缩系数不同,录井剖面与测井曲线之间在深度上就有出入,而油气层的解释深度和试油射孔的深度都是以测井电缆深度为准,所以要求录井井段的深度与测井深度相符合。因此在岩心资料的整理、编图过程中,就按岩电关系把岩心分配到与测井曲线相对应的部位中去,未取上岩心的井段,则依据岩屑、钻时等资料及测井资料来判断钻取岩心井段的地层在地下的实际面貌,如实地反映在综合图上,通常把这一项编制岩心录井图的工作叫做岩芯“归位”或“装图”。
(一)准备工作
准备岩芯描述记录本,1∶50或1∶100的岩芯录井草图和放大测井曲线。
编图前,应系统地复核岩芯录井草图,并与测井图对比。如有岩性定名与电性不符或岩芯倒乱时,需复查岩芯落实。
(二)编图原则
以筒为基础,以标志层控制,破碎岩石拉、压要合理,磨光面、破碎带可以拉开解释,破碎带及大套泥岩段可适当压缩,每lOOm岩芯压缩长度不得大于1.5m,碎屑岩、火成岩、碳酸盐岩类除在破碎带可适当压缩外,其他部位不得压缩,最大限度地做到岩性和电性相吻合,恢复油层和地层剖面。
(三)编图方法 1.校正井深
编图时,首先要找出钻具井深与测井井深之间的合理深度差值,并在编图时加以校正。为了准确地找出深度差值,使岩性和电性吻合,就要选择、统计编图标志层(岩性特殊、电性反映明显的层),同时地质人员要掌握各种岩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反映特征,见表(各种岩层在不同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表)。
一般将正式测井图(放大曲线)和岩芯草图比较,选用连根割芯、收获率高的岩芯中的相应标志层(如灰岩、灰质砂岩、厚层泥岩或油层、煤层或致密层的薄夹层等)的井深(即岩芯描述记录计算出的相应标志层深度--钻具深度)与测井图上的相应界面的井深相比较,并以测井深度为准,确定岩芯剖面的上移或下移值,若标志层的钻具深度比相对应的测井标志层小,那么岩芯剖面就应下移,反之,就上移,使相应层位岩性、电性完全符合。如右图,测井曲线解释标志层灰质砂岩的顶界面深度为1648.7m,比岩芯录井剖面的深度1648m要深0.7m,其差值为岩电深度误差,校正时要以测井深度为准,而把岩芯剖面下移0.7m。
如果岩芯收获率低,还需参考钻时曲线的变化,求出几个深度差值,然后求其平均值,这个平均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取芯井段较长,则应分段求深度差值,不能全井平均或只求一个深度差值。间隔分段取芯时,允许各段有各段的上提下放值。深度差值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2.取芯井段的标定
钻具井深与测井井深的合理深度差值找到以后,就可以标定取芯井段。取芯井段的标定应以测井深度为准。对一筒岩芯而言,该筒岩芯顶、底界的测井深度就是该筒岩芯顶、底界的钻具深度加上或减去合理深度差值。
3.绘制测井曲线
测井曲线是根据测井公司提供的1∶100标准测井放大曲线透绘而成,或者计算机直接读取测井曲线数据自动成图。手工透绘时要求曲线绘制均匀、圆滑、不变形,深度及幅度偏移不得超过0.5mm,计算机自动成图时数据至少8点/米。两次测井曲线接头处不必重复,以深度接头即可,但必须在备注栏内注明接图深度及测井日期。如果曲线横向比例尺有变化或基线移动时,也需在相应深度注明。
4.以筒为基础逐筒装图
岩芯剖面以粒度剖面格式按规定的岩性符号绘制,装图时以每筒岩芯作为装图的一个单元,余芯留空位置,套芯拉至上筒,岩芯位置不得超越本筒下界(校正后的筒界)。
5.标志层控制
先找出取芯井段内最上一个标志层归位,依次向上推画至取芯井段顶部,再依次向下画。如缺少标志层,则在取芯井段上、中、下各部位选择几段连续取芯收获率高的岩芯,结合其中特殊岩性落实在测井图上归位卡准,以本井的岩芯描述累计长度逐筒逐段装进剖面,达到岩电吻合。
6.合理拉、压
对于分层厚度(岩芯长度)大于解释厚度的泥质岩类,可视为由于岩芯取至地面,改变了在井下的原始状态而发生膨胀,可按比例压缩归位,达到测井曲线解释的厚度,并在压缩长度栏内注明压缩数值。对破碎岩芯的厚度丈量有误差时,可分析破碎程度及破碎状况,按测井曲线解释厚度消除误差装图。若岩芯长度小于解释厚度,而且岩芯存在磨损面,可视为取芯钻进中岩芯磨损的结果,根据岩电关系,结合岩屑资料,在磨光面处拉开,使厚度与测井曲线解释厚度一致。
7.岩层界线的划分
岩层界线的划分,以微电极曲线为主,综合考虑自然电位、2.5m底部梯度电阻率、自然伽马等曲线进行划分。用微梯度曲线的极小值和极大值划分小层顶、底界,特殊情况参考其他曲线,若岩电不符,应复查岩芯。复查无误时应保留原岩性,并在“岩性及油气水综述”一栏说明岩电不符,岩性属实。不同颜色同一岩性,在岩性剖面栏内不应画出岩性分界线;同一种颜色、不同岩性,在 4 颜色栏中不应画出颜色分界线。
8.岩芯位置的绘制
岩芯位置以每筒岩芯的实际长度绘制,当岩芯收获率为100%时,应与取芯井段一致。当岩芯收获率低于100%(或大于100%时),则与取芯井段不一致。为了看图方便,可将各筒岩芯位置用不同符号表示出来。
9.样品位置标注
样品位置就是在岩芯某一段上取供分析化验用的样品的具体位置。在图上标注时,用符号标在距本筒顶的相应位置上。根据样品距本筒顶界的距离标定样品的位置时,其距离不要包括磨光面拉开的长度,但要包括泥岩压缩的长度。样品位置是随岩芯拉压而移动的,所以样品位置的标注必须注意综合解释时岩芯的拉开和压缩。
10.岩性厚度标注
在岩芯录井综合图中,除泥岩和砂质泥岩外,其余的岩性厚度均要标注。如果油层部分含油砂岩实长与测井解释有明显矛盾时,综合解释厚度与测井解释厚度误差若大于0.2m,应在油、气层综合表中,解释栏内注明井段。
11.化石、构造、含有物、井壁取芯的绘制
化石、构造、含有物、井壁取芯均按统一规定的符号绘在相应深度上。绘制时应与原始描述记录一致,还应考虑压缩和拉长。
12.分析化验资料的绘制
岩芯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资料,均由化验室提供的成果按一定比例绘出。绘制时要与相应的样品位置对应。
13.测井解释和综合解释结果的绘制
测井解释是由测井公司提供的解释成果用符号绘在相应的深度上。
综合解释则是以岩芯为主,参考测井资料,分析化验资料以及其他录井资料对油、气、水层作出的综合解释。绘制时也用符号画在相应深度上。
14.颜色符号、岩性符号的绘制
颜色符号、岩性符号均按统一图例绘制。岩芯拉开解释的部分只标岩性、含油级别,但不标色号。
最后,按照要求将检查、修改、整理、绘制图例等工作做完,这样就做完了岩芯录井综合图的编绘工作。
至于碳酸盐岩岩芯录井综合图的编绘,其编绘原则和方法与一般的岩芯录井综合图的编绘方法大体相同,只是项目内容上略有不同。
二、岩屑录井综合图的编制
岩屑录井综合图是利用岩屑录井草图、测井曲线,结合钻井取芯、井壁取芯等各种录井资料综合解释后而编制的图件。深度比例尺采用1∶500。由于岩屑录井和钻时录井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在取得完钻后的测井资料后,还需进一步依据测井曲线进行岩屑定层归位。分层深度以测井深度为准,岩性剖面层序以岩屑录井为基础,结合岩芯、井壁取芯资料卡准层位。
(一)准备工作
准备岩屑描述记录本、1∶500的岩屑录井草图和测井曲线。
(二)校正井深
岩性的确定:岩性确定必须以岩芯、岩屑、井壁取芯为基础,其他资料只作参考。
具体确定方法是:首先将录井剖面与测井曲线进行比较,查看哪些岩性与电性相符,哪些不符(应考虑测井与录井在深度上的深度误差);然后把录井剖面中的岩性与电性相符的层次,逐一画到综合剖面上去,这些层次即为综合解释后的岩性。对录井剖面中的岩性与电性不符者,可查看录 5 井剖面中该层次上、下各一包岩屑中所代表的岩性,若这种岩性与电性相符合,即可采用为综合剖面中该层的岩性;若上、下各一包的岩性均与电性不符,又无井壁取芯资料供选取,在钻时曲线、测井曲线(主要是利用2.5m底部梯度视电阻率、自然电位、双侧向、自然伽马等曲线)都有明显特征的岩性层来校正,把录井草图与测井曲线的标志层进行对比,找出二者之间深度的系统误差值,然后决定岩性剖面应上移或下移。如测井深度比录井深度小,应把剖面上移,如测井深度比录井深度大,应把剖面下移(具体方法与岩芯录井综合图的校正方法相似)。
(三)编绘步骤
1.按照统一图头格式绘制图框
图框可按图(岩屑录井综合图)的格式绘制。若个别栏内曲线绘制不下,可适当增加宽度。2.标注井深
在井深栏内每lOm标注一次,每lOOm标注全井深。完钻井深为钻头最终钻达井深。3.绘制测井曲线
测井曲线是根据测井公司提供的1∶500标准测井曲线透绘而成,或者由计算机直接读取测井曲线数据自动成图。其他要求和方法与岩芯录井图中的绘制测井曲线的要求和方法相同。
4.绘制气测、钻时曲线及槽面油、气、水显示
气测、钻时曲线是用综合录井仪或气测仪录井所提供的本井气测、钻时资料,选用适当的横向比例尺,分别在气测、钻时栏内相应的深度点出气测、钻时值,然后用折线和点划线分别连接起来。或者由计算机读取气测、钻时数据,实现自动成图。
绘制槽面油、气、水显示时,应根据测井与录井在深度上的系统误差,找出相应层位,用规定符号表示。
5.绘制井壁取芯符号
井壁取芯用统一符号绘出,尖端指向取芯深度。当同一深度取几颗芯时,仍在同一深度依次向左排列。一颗芯有两种岩性时,只绘主要岩性。综合图上井壁取芯总数应与井壁取芯描述记录上相一致。
6.绘制化石、构造及含有物符号 化石、构造及含有物用符号在综合图相应深度上表示出来。少量、较多、富集分别用“1”、“2”、“3”表示。绘制时,可与绘制岩性剖面同时进行。
7.绘制岩性剖面
岩性剖面综合解释结果按粒度剖面基本格式和统一的岩性符号绘制。在一般情况下,同一层内只绘一排岩性符号,不必画分隔线。但对一些特殊岩性,如灰岩、白云岩、油页岩等应根据厚度的大小适当加画分隔线。
8.标注颜色色号
颜色色号也按统一规定标注。如果岩石定名中有两种颜色时,可并列两种色号,以竖线分开,左侧为主要颜色,右侧为次要颜色。标注色号往往与岩性剖面的绘制同时进行。
9.抄写岩性综述
把事先已写好的岩性综述抄写到综合图上,要求字迹工整,文字排列疏密得当。10.绘制测井解释成果
根据测井解释成果表所提供的油、气、水层的层数、深度、厚度,按统一图例绘制到测井解释栏内。
11.绘制综合解释结果
综合解释的油、气、水层也按统一规定的符号绘制。绘制时应与报告中附表的综合解释数据一致。
最后,写上地层时代,绘出图例,并写上图名、比例尺、编绘单位、编绘人等内容。一幅完整的岩屑录井综合图就绘制完了。
绘制录井综合图时,并不一定非要根据上述步骤按步就班地进行。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掌握,穿插进行。
此外,碳酸盐岩的岩屑录井综合图编制方法与上述基本相同,只是内容上略有差别。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大多数的录井公司均已利用计算机来编制岩芯、岩屑录井图,实现了计算机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由于受地质、钻井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尚不能完全自动解释岩性剖面和油气水层,还需要人工干预。
(四)综合剖面的解释
综合剖面的解释是在岩屑录井草图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各项录井资料,综合解释后得到的剖面。7 它与岩屑录井草图上的剖面相比,更能反映地下地层的客观情况,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1.解释原则
(1)以岩芯、岩屑、井壁取芯为基础,确定剖面的岩性,利用测井曲线卡准不同岩性的界线,同时必须参考其他资料进行综合解释。
(2)油气层、标志层是剖面解释的重点,对其深度、厚度均应依据多项资料反复落实后才能最后确定。
(3)剖面在纵向上的层序不能颠倒,力求反映地下地层的真实情况。2.解释方法(1)岩性的确定
岩性确定必须以岩芯、岩屑、井壁取芯为基础,其他资料只作参考。
具体确定方法是:首先将录井剖面与测井曲线进行比较,查看哪些岩性与电性相符,哪些不符(应考虑测井与录井在深度上的深度误差);然后把录井剖面中的岩性与电性相符的层次,逐一画到综合剖面上去,这些层次即为综合解释后的岩性。对录井剖面中的岩性与电性不符者,可查看录井剖面中该层次上、下各一包岩屑中所代表的岩性,若这种岩性与电性相符合,即可采用为综合剖面中该层的岩性;若上、下各一包的岩性均与电性不符,又无井壁取心资料供参考,则应复查岩屑。
确定岩性时,一般岩性单层厚度如果小于0.5m,可不进行解释,作夹层理;但标志层及其他有意义的特殊岩性层,尽管厚度小于0.5m,也应扩大到0.5m进行解释。
(2)分层界线的划分
综合解释剖面的深度以l∶500标准曲线的深度为准,故地层分层界线的划分也以标准测井曲线的2.5m底部梯度、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碳酸盐岩或复杂岩性剖面时)等曲线为主,划分各层的顶、底界。必要时也参考组合测井中的微电极等测井曲线。具体确定方法是以2.5m底部梯度曲线的极大值和自然电位的半幅点划分高阻砂岩层的底界,而以2.5m底部梯度曲线的极小值和自然电位的半幅点划分高阻砂岩层的顶界。
对一些特殊岩性层及有意义的薄层,标准曲线上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来,可根据微电极或其他曲线划出分层界线。
确定岩性时,一般岩性单层厚度如果小于0.5m,可不进行解释,作夹层理;但标准层、标志层及其他有意义的特殊岩性层,尽管厚度小于0.5m,也应扩大到0.5m进行解释。
一般情况下不同岩性的分层界线应画在整格毫米线上,而测井解释的油、气层界线则不一定画在整格毫米线上,以实际深度画出即可。
3.解释过程中几种情况的处理(1)复查岩屑
复查岩屑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是与电性特征相符的岩性在岩屑中数量很少,描述过程中未能引起注意,复查时可以找到;二是描述时判断有错,造成定名不当;三是经过反复查找,仍未找到与电性相符的岩性。对前两种情况的处理办法是:综合剖面相应层次可采用复查时找到的岩性,并在描述记录中补充复查出的岩性。对后一种情况的处理应持慎重态度,可再次仔细分析各种测井资料,把该层与上下邻层的电性特征相比较,若特征一致,可采用邻层相似的岩性,但必须在备注栏内加以说明。
还有一种情况是经多次复查,并经多方面分析后,证实原来描述的正确,而测井曲线反映的是一组岩层的特征,其中的单层未很好地反映出来,此时综合剖面上仍采用原来所描述的岩性。
复查岩屑时,一般应在相应层次的岩屑中查找。但由于岩屑捞取时,迟到时间可能有一定误差,因此当在相应层次找不到需要找的岩性时,也可在该层的上、下各一包岩屑中查找,所找到的岩性(指需要找的岩性)仍可在综合剖面中采用。必须注意的是,绝不能超过上、下一包岩屑的界线,否则,解释剖面将被歪曲。
8(2)井壁取芯的应用
井壁取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钻井取芯和岩屑录井的不足,但由于井壁取芯的岩芯小,收获率受岩性影响较大,所以井壁取芯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井壁取芯与测井曲线和岩屑录井的岩性有时是符合一致的,有时也是不符合的,或不完全符合的。不符合时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井壁取心岩性和岩屑录井的岩性不一致,而与电测曲线相符,这时综合解释剖面可用井壁取芯的岩性;另外一种情况是,井壁取芯岩性与岩屑录井的岩性一致,而与电测曲线不符,此时井壁取芯实际上是对岩屑录井的证实,故综合解释剖面仍用岩屑录井的岩性;第三种情况是,井壁取芯岩性与岩屑录井岩性不一致,且与电测曲线不符,此时井壁取芯岩性可作为条带处理。
在油、气层井段应用井壁取芯时,尤其应当慎重,否则会造成油、气层解释不合理,给勘探工作带来影响。若井壁取芯岩性与岩屑录井的岩性、电性不符,可采用前面的办法处理。若井壁取芯的含油级别与原岩屑描述的含油级别不符,不能简单地按条带处理,应再复查相应层次的岩屑后,再作结论。
在实际应用井壁取芯资料时,将会遇到比前面所讲的更为复杂的情况,如同一深度取几颗岩芯彼此不符,或者同一厚层内取几颗岩芯彼此不符等等。因此,在应用井壁取芯资料时,应当综合分析,做到应用恰当,解释合理。
(3)深度误差的处理
标准测井曲线与组合测井曲线的深度有误差,且误差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时,应以标准测井曲线的深度为准,即用2.5m底部梯度电阻率曲线、自然电位曲线或自然伽马曲线划分地层岩性和分层界线。当2.5m底部梯度曲线与自然电位曲线深度有误差(误差范围仍在允许范围之内)时,不能随意决定以某一条曲线为准划分地层界线,而应把这两条曲线与其他的曲线进行对比,看它们之中哪一条与别的曲线深度一致,哪一条不一致,对比以后,就可采用与别的曲线深度一致的那一条曲线,作为综合解释剖面的深度标准。
4.解释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①综合剖面解释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分析、研究各项资料的过程。因此,只有充分运用岩屑、岩芯、井壁取芯、钻时及各种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综合判断,才能使剖面解释更加合理,建立起推不倒的“铁柱子”。
②应用测井曲线时,在同一井段必须用同一次测得的曲线,而不能将前后几次的测井曲线混合使用;否则,必将给剖面的解释带来麻烦。
③全井剖面解释原则必须上下一致,若解释原则不一致,不仅会影响剖面的质量,还将使剖面不便于应用。
④综合解释剖面的岩层层序应与岩屑描述记录相当。否则,应复查岩屑,并对岩屑描述记录作适当校正。在校正描述记录时,如果一包岩屑中,有两种定名,其层序与综合剖面正好相反,则不必进行校正。
(五)岩性综述方法
岩性综述就是将综合解释剖面进行综合分层以后,用恰当的地质术语,概括地叙述岩性组合的纵向特征,然后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地描述主要岩性、特殊岩性的特征及含油气水情况。
1.岩性综述分层原则
在进行岩性综述时,首先应当恰当地分层,然后根据各层的岩性特征,用精炼的文字表达出来。分层时,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1)沉积旋回分层
在岩性剖面上如果自下而上地发现有由粗到细的正旋回变化特征,或有由细到粗的反旋回变化特征,依据地层的这个特征就可进行分层。一般可将一个正旋回(或一个反旋回)或一个完整的旋回分成一个综述层,不应再在旋回中分小层。
9(2)岩性组合关系分层
在剖面中沉积旋回特征不明显时,常以岩性组合关系分层。(3)特殊层段得分层
对标志层、油层及有意义的特殊岩性层或组段应分层综述,如生物灰岩段和白云岩段,应分层综述。
(4)分层厚度控制
分层厚度一般控制在50~lOOm之间,如果是大套泥岩或一个大旋回,其厚度虽大于lOOm,也可按一层综述。
(5)分层综述
分层综述不能跨越各组段的地层界线,如胜利油田不能把馆陶组和东营组,或沙一段和沙二段分在同一层内综述。
2.岩性综述应注意的事项
(1)叙述岩性组合的纵向特征时,对该段内的主要岩性及有意义和较多的夹层岩性必须提到,而对零星分布,不代表该段特征的一般岩性薄夹层,可不提及。但叙述中所提到的岩性,剖面中必须存在。一般的薄夹层无须说明层数,而特殊岩性层应说明层数。凡说明层数的应与剖面符合一致。
(2)综述时,在每一个综述分层中,一般岩性不必每种都描述,或者同一岩性只在第一个综述分层中描述,以后层次,如无新的特征,不必再描述;标志层、特殊岩性层,油、气层等在每一个综述分层中都必须描述。
对各种岩性进行描述时,不必像岩屑描述那样细致、全面,只要抓住重点,简明扼要地说明主要特征即可。
(3)在综述中,叙述各种岩性和不同颜色时,应以前者为主,后者次之。如浅灰色细砂岩、中砂岩、粉砂岩夹灰绿、棕红色泥岩这一叙述中,岩性是以细砂岩为主,中砂岩次之,粉砂岩最少;颜色则以灰绿色为主.棕红色次之。如果两种颜色相近,可用“及”表示,如棕及棕褐色含油细砂岩。同类岩性不同颜色可合并描述,如紫红、灰、浅灰绿色泥岩。同种颜色不同岩性则不能合并描述,如泥岩、砂岩、白云岩都为浅灰色,描述时不能描成浅灰色泥岩、砂岩、白云岩,而应描成浅灰色泥岩、浅灰色砂岩、浅灰色白云岩。但砂岩例外,不同粒级的砂岩,为同一颜色时,可合并描述,如灰白色中砂岩、粗砂岩、细砂岩。
(4)要恰当运用有关地质术语,如互层、夹层、上部和下部、顶部和底部等。如果术语用得不当,不仅不能反映剖面的特征,而且还可能造成叙述的混乱。
上部和下部是指同一综述层内中点以上或以下的地层。顶部和底部是指同一综述层顶端或底端的一层或几个薄层。
夹层是指厚度远小于某种岩层的另一种岩层,且薄岩层被夹于厚岩层之中。如泥岩比砂岩薄得多,层数也仅有几层,都分布于厚层砂岩中,在叙述时,就可称砂岩夹泥岩。
互层则是指两种岩性间互出现的岩层。根据两种岩性厚度相等、大致相等或不等,可分别采用等厚互层、略呈等厚互层、不等厚互层这些地质术语予以描述。
(5)在综述岩性特征时,对新出现的和具有标志意义的化石、结构、构造及含有物应在相应层次进行扼要描述。
(6)综述分层的各层上下界线必须与剖面的岩性界线一致,若内容较长,相应层内写不完,需跨层向下移动时,可引出斜线与原分层线相连,避免造成混乱。
三、油、气、水层的综合解释
钻井的根本目的是找油、找气,要找油、找气就必须取全取准各项地质资料。油、气、水层的综合解释是完井地质资料整理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分析岩芯、岩屑等各种录井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及测井资料,找出录井信息、测井物理量与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结合试油 10 成果对地下地层的油气水层进行判断,是综合解释的最终目的。油、气层解释合理,能够反映地下实际情况,就能彻底解放油、气层,把地下的油、气资源开采出来为人类服务;反之,如果解释不合理,就可能枪毙油、气层,使地下油、气资源不能开采出来,或者延期开采,以致影响整个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可见,做好完井后油、气层的综合解释,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解释原则
1.综合应用各项资料
综合解释必须以岩屑、岩芯、井壁取芯、钻时、气测、地化、罐装样、荧光分析、槽面油、气显示等第一性资料为基础,同时参考测井、分析化验、钻井液性能等项资料,经认真研究、分析后做出合理的解释。
2.必须对所有显示层逐层进行解释
综合解释时,首先应对全井在录井过程中发现的所有油、气显示层逐一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实际资料做出结论。不能凭印象确定某些层是油、气层,而对另一些层则不做工作,随意否定。
3.要重视含油级别的高低
要重视录井时所定的含油级别的高低,但不能简单地把含油级别高的统统定为油层,把含油级别低的一律视为非油层。事实上,含油级别高的不一定是油层,而含油级别低的也不一定就不是油层。因此,综合解释时一定要防止主观片面性,综合参考各项资料,把油层一个不漏地解释出来。
4.槽面显示资料要认真分析,合理应用
槽面油、气显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下油、气层的能量。在钻井液性能一定的情况下,油、气显示好,说明油、气层能量大;油、气显示差说明油、气层能量小。但由于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将使这种关系变得复杂。如同一油层,当钻井液密度较大时,显示不好,甚至无显示;而当钻井液密度降低后,显示将明显变好。所以,在应用槽面油、气显示资料时,要认真分析钻井液性能资料。
5.正确应用测井解释成果
测井解释成果是油、气层综合解释的重要参考数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更不能测井解释是什么就是什么,测井未解释的层次,综合解释也不解释。常有这样的情况,测井解释为油、气层的层,经综合解释后不一定是油、气层;或者测井未解释的层,经分析其他资料后,可定为油、气层。
6.对复杂的储集层要做具体分析
对“四性”关系不清楚的特殊岩性储集层,测井解释的准确性较低,有时会把不含油的层解释为油层,或者油层厚度被不恰当地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应盲目地把凡是测井解释为油层的层都解释为油层,且在剖面上画上含油的符号,或者不加分析地把原来较小的厚度扩大到与测井解释的厚度相符。此时,应进一步综合分析各项资料,反复核实岩性、含油性及其厚度,然后进行综合解释,并在综合图剖面上画以恰当的岩性、厚度及含油级别。
(二)解释方法 1.收集相关资料 收集邻井地质、试油及测井等资料,熟悉区域油气层特点,掌握油气水层在录井资料、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见右表)。
2.准备数据
对录井小队上交的录井数据磁盘进行校验。校验时遇以下情况要对存盘数据进行修正。
(1)原图上显示的数据应与磁盘中的数据相吻合,若不吻合应查明原因,逐一落实清楚;
11(2)草图、录井图中绘制数据已做修改,应检查修改是否合理;
(3)发现数据异常、不准确,应查各项原始记录,落实数据的准确性;
(4)深度重复或漏失;
(5)气测有显示的层位,应判断显示的真实性;
(6)后效测量数据是否完整、准确。
3.深度归位
以测井深度为标准,根据标志层校正录井数据。各项录井数据,特别是显示层段的各项数据的深度归位,关系到录井数据的计算机解释成果的好坏和成果表数据的生成。对这类数据应考虑层位、深度的一致性与对应性。
4.加载分析化验数据(磁盘数据)
将经过深度校正后的各项资料、数据加载到解释库中。
5.分析目标层
对在各项录井资料、测井资料上有油气水显示的层及可疑层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其显示特征,结合邻井或区域上油气水层的特点做出初步评价。
6.综合解释
按油气水层在各种资料上的显示特征进行综合解释,或利用加载到解释数据库中的数据,依据解释软件的操作说明进行解释得出结果,再结合专家意见进行人工干预,最后定出结论,自动输出成果图和数据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特殊情况必须给予充分的考虑:
(1)录井显示很好,测井显示一般。这种情况往往是稠油层、含油水层、低阻油层的显示,测井容易解释偏低,而录井则容易偏高。
①稠油层、含油水层的岩芯、岩屑、井壁取芯常常给人含油情况很好的假象,这时应侧重其他录井信息如气测、罐顶气、定量荧光、地化等多项资料的综合分析,以获得较符合实际的结果。
②低阻油层的电阻率与邻井水层比较接近,测井解释容易偏低。这时应侧重录井资料及地区性经验知识的综合应用,否则容易漏掉这类油层。
(2)电性显示好,录井显示一般。这种情况通常是气层或轻质油层的特征,岩芯、岩屑、井壁取芯难以见到比较好的油气显示。这时应多注意分析气测、罐顶气、测井信息,否则容易漏掉这部分有意义的油层。
(3)录井和测井显示都一般,但已发生井涌、井喷,喷出物为油气。这种情况往往是薄层碳酸盐岩油气层、裂缝性、孔洞性油气层的特征。这类储层一般均具有孔隙和裂缝双重结构,裂缝又具有明显的单向性,造成测井解释评价难度大。这时根据录井情况可大胆解释为油层或气层。
(4)录井、测井显示一般,但显示层所处构造位置较高,且在较低部位见到了油层或油水同层。这种情况可解释为油层。
(5)对于厚层灰岩、砾石层,其电性特征不明显,一般为高电阻,受电性干扰,测井解释难度大。这时应注重考虑岩石的含油程度、孔洞、裂缝等发育情况,最后做出综合解释。
总之,油气水层的综合解释过程是一个推理与判断的过程,并不是对各项信息等量齐观,也不是孤立地对某一单项信息的肯定与否定,而是把信息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分析信息的一致性与相异处,辩证地分析各项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地层特性,深化对地层中流体的认识,提供与地层原貌尽量逼近的答案,排除多解性。在推理与判断的过程中要注意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综合信息的失真,同时还要注意储集层特性与油气水分布的一般规律与特殊性。特别是复式油气藏,由于沉积条件与岩性变化大、断层发育、油水分布十分复杂,造成各种信息的差异性。如果不注重这些特点,仅仅使用一般规律进行分析就容易出现判断上的失误。
四、填写附表
(一)钻井基本数据表
(一)填写内容按设计或实际发生的情况来填写,主要有:
(1)地理位置;(2)区域构造位置;(3)局部构造;(4)测线位置;(5)钻探目的;(6)井别;(7)井队;(8)大地坐标;(9)海拔高度;(10)设计井深:按地质设计填写;
13(11)完钻井深;
(12)完钻依据,写明完成钻探任务、达到设计目的或事故完钻及因地质需要提前完钻;(13)完井方法,包括裸眼完成法、套管完成法、射孔完成法、尾管完成法,筛管完成法、预应力完成法,先期防砂缠丝筛管完成法、不下油层套管井;
(14)开钻、完钻、完井日期;(15)井底地层;(16)钻井液使用情况,包括井段、相对密度、粘度。
(二)钻井基本数据表
(二)填写内容主要有:
(1)地层分层,填写钻井地质分层,界、系、统、组、段;
(2)油气显示统计(厚写写帮文秘助手/层),岩性柱状剖面中所解释的各种级别含油气层的长度,分组或分段进行统计填写。
(三)钻井基本数据表
(三)填写内容主要有:
(1)地层时代,包括填写组(段);
(2)综合解释油气层统计,按综合解释的油、气层等分别填写厚度和层数;(3)缝洞情况统计,按不同时代地层填写不同级别的缝洞段长度;
(4)套管数据(表层、技术、油层),包括套管尺寸外径、壁厚、内径、套管总长、下入深度、套管头至补心距,联入、引鞋、不同壁厚下深、阻流环深、筛管井段和尾管下深;
(5)井斜情况:最大井斜(深度、方位、斜度)、阻流环位移、油层顶、底位移;
(6)固井数据(表层、技术、油层固井):水泥用量、替钻井液量、水泥浆平均相对密度、水泥塞深度、试压结果、固井质量。
(四)地质录井及地球物理测井统计表(四、五)填写内容主要有:
(1)钻井取芯:①层位,②取芯井段、进尺、芯长、收获率,③取芯次数;(2)井壁取芯;(3)岩屑录井、钻时录井情况;(4)气测录井情况;
(5)荧光录井情况;(6)钻井液录井情况;(7)钻杆测试;(8)电缆测试;(9)地球物理测井情况。
(五)钻井取芯统计表
(六)填写内容主要有:
(1)层位:用汉字填写组(段);(2)井段、进尺、心长;
(3)次数,即筒次;(4)收获率;(5)不含油岩芯长度;(6)含油气岩芯长度。
(六)气测异常显示数据表
(七)填写内容主要有:
(1)序号;(2)层位;(3)异常井段;(4)全烃含量;
(5)比值:最大值与基值的比值;(6)组分分析;(7)非烃;(8)解释成果。
(七)岩屑热解色谱解释成果表
(八)填写内容主要有:
(1)序号;(2)井段;(3)岩性;(4)S0、S1、S2分析值;(5)解释成果。
(八)地层压力解释成果表
(九)填写内容主要有:
(1)序号;(2)井段;(3)层位组(段);(4)“d”指数;(5)压力梯度;
(九)碎屑岩油气显示综合表
(十)填写内容主要有:
(1)序号;(2)层位;(3)井段;(4)厚度(归位后的厚度);
14(5)岩性:显示段主要含油气岩性;(6)含油岩屑占定名岩屑的含量;(7)钻时;(8)气测:显示段最大全量值和甲烷值;
(9)钻井液显示:相对密度和漏斗粘度的变化值(如无变化填写衡定值),油、气泡分别填写占槽面百分比,槽面上涨高度;
(10)荧光显示:填写该层最好的荧光检查显示颜色和系列对比级别;(11)井壁取芯:分别填写含油、荧光及不含油的颗数;
(12)含油气岩芯长度,岩芯归位后对应显示层的各含油、含气岩芯的长度;(13)浸泡时间;(14)测井参数及解释结果;(15)综合解释结果。
(十)非碎屑岩油气显示综合表
(十一)填写内容主要有:
(1)序号、层位、井段、厚度、井壁取芯;
(2)钻井显示:包括井深、放空井段、井漏过程中钻井液总漏失量、喷出物及喷势和喷高;(3)钻井液显示;(4)含油气岩芯长度;(5)浸泡时间;(6)井壁取芯:显示层含油气或不含油气井壁取芯颗数;(7)测井参数及解释成果,综合解释结果。
(十一)电缆重复(RFT)测试数据表
(十二)填写内容主要有:
(1)序号;(2)测试层位(组、段);(3)测点井深;(4)测点的温度;
(5)测前钻井液静压、测后钻井液静压、地层压力;(6)测前钻井液密度,测后钻井液密度;(7)地层压力系数(即地层压力值与该点静水柱压力值之比)。
(十二)钻杆测试(DST)数据表
(十三)填写内容主要有:
(1)测试日期;(2)测试仪器类型;(3)油气显示井段;
(4)一开时间、二开时间、三开时间;(5)油、气、水累计产量;(6)油、气、水的日产量;(7)原油相对密度;(8)原油动力粘度;(9)原油凝点;(10)原油含水;(11)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丁烷;(12)地层水氯离子、总矿化度;(13)水型;()地层水pH值。
(十三)地温梯度数据表
(十四)填写内容主要有:
(1)序号;(2)层位;(3)井深;(4)测量点温度;(5)地温梯度。
(十四)分析化验统计表
(十五)填写内容主要有:
(1)层位、井段;(2)样品种类;(3)分析项目。
(十五)井史资料(十六)
填写内容主要有:按工序,以大事纪要方式填写,文字应简练。
第二节 完井地质总结报告的编写
不同类型的井,由于钻探目的和任务不同,取资料要求和完井资料整理的内容也不相同。开发井的主要任务是钻开开发层系,完井总结报告不写文字报告部分,仅有附表。评价井仅在重点井段录井,文字报告部分也较简单。
探井(预探井、参数井)完井总结报告要求全面总结本井的工程简况、录井情况、主要地质成果、提出试油层位意见,并对与本井有关的问题进行讨论,指出勘探远景。
下面着重介绍探井完井总结报告的编写内容和要求。
一、前言
简明扼要地阐述本井的地理、构造位置,各项地质资料的录取情况和地质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工作量统计,分析重大工程事故对录井质量的影响,对录井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简要记述工程情况和完井方法。上综合录井仪的井,要总结综合录井仪录取资料的情况,尤其是对工程事故的预报,要进行系统总结并附事故预报图。
二、地层
(1)阐明本井所钻遇地层层序、缺失地层、钻遇的断层情况等。
(2)按井深及厚度(精确至0.5m)分述各组、段地层岩性特征(岩屑录井井段)、电性特征及岩电组合关系,交代地层所含化石、构造、含有物及与上下邻层的接触关系等,结合邻井资料论述不同层段的岩性、厚度在纵、横向上的变化规律。
(3)区域探井(参数井)根据可对比的标志特征,结合各项分析化验和古生物资料及岩电组合特征,重点论述地层分层依据。根据录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叙述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相变化情况。
(4)使用综合录井仪录井的要结合综合录井仪资料叙述各段地层的可钻性,预探井、评价井要突出地层变化、特殊层的新认识。
三、构造概况
说明区域构造情况(区域探井要简述构造发育史),叙述本井经实钻后,构造的落实情况,结合地震资料和实钻资料对局部构造位置、构造形态、构造要素、闭合高度、闭合面积等进行描述评价。
四、油气水层评价
(l)分组段统计全井不同显示级别的油气显示层的总层数和总厚度。(2)分组段统计测井解释的油气层层数和厚度。
(3)利用岩芯、岩屑、测井、钻时、气测、综合录井、荧光、钻时、井壁取芯、中途测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全井油气显示进行综合解释,对主要油气显示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要进行重点评价,并提出相应的试油层位意见。上了综合录井仪的井要用计算机处理出解释成果。
(4)油气水层综述
①油气水层综述原则:
A.目的层段主要油气水特征;
B.非目的层段新发现的主要油气层特征; C.非目的层段则简述其特征即可;
D.综合解释结论与测井等其他资料解释结论不一致的油气水层要重点论述;
E.综合解释结论油水同层及以上的层进行重点综述,含油水层(或含气水层)简述;若全井综合解释最好结论为含油水层(或气水同层),则选厚层、有重点地进行综述;
F.录井剖面中的薄层油气层,一般情况下可简述;
G.一般情况下不应跨地层界限综述,若不同组段地层组成同一油气层时,也可放在一起进行综述。
②油气水综述方法及内容要求:
A.合理划分油(气)层组或油(气)水系统并以此为单位综述;
B.油气水综述的重点是主要油气水显示特点、岩性和电性及含油性特征、储集类型特征和油气层物性、流体性质、油气层压力及产能分析、油气水界面及各项地质、测井、钻井、泥浆、测 16 试等资料显示情况、隔层组合和油气水压力情况等,具体有以下内容:
a.井段:油气综述层段的顶、底井深; b.录井岩性:叙述本段储层岩性及主要的、有代表性的岩性特征(钻井取心情况要特别说明); c.槽面显示与含油气水试验及岩心出筒油气显示观察情况:叙述钻井中的油气水显示及钻井液性能及处理情况,井涌、井喷、井漏等情况进行简述,无槽面显示可不叙述;
d.井壁取心:按含油砂岩xx颗,不含油砂岩xx颗等样式叙述;
e.气测解释(包括后效测井):叙述本段全烃、甲烷最小值至最大值数据,解释结果; f.地球化学解释:叙述地球化学解释成果; g.定量荧光解释:叙述定量荧光解释结果;
h.罐顶气评价:叙述评价成果(只叙述储层的评价成果);
i.测井解释:叙述本段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的最小值至最大值数据,解释结果; j.地层测试、原钻机试油等成果:叙述结论性的数据、解释结果; k.综合解释:叙述解释依据、解释结果。
⑨钻井中的油气水显示、地层(钻杆)测试、试油等成果资料能够确定为某对应层(段)时在本段油气水综述中叙述,不能确定时在大概相当的位置单独叙述说明。
④综述时不应简单地进行资料罗列,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分析得出结论。⑤在可能的情况下油气水综述应放在综述层(段)相应的位置。
叙述油、气、水层与隔层组合情况以及油、气、水层在纵、横向上的变化情况,统计出全井油、气、水(盐水层和高压水层)显示的总层数和总厚度。
(5)叙述油、气、水层的压力分布情况及纵向上的变化情况。
(6)碳酸盐岩地层要叙述地层的缝、洞发育情况。井喷、井涌、放空、漏失等显示要进行叙述分析和评价。
五、生、储、盖层评价
(一)生油层
分析生油层的厚度变化、生油特点,生油指标,区域探井(参数井)要重点分析。分组段统计生油层的厚度,根据生油指标评价各组段生油、生气能力及其差异。
(二)储层
叙述储层发育情况、砂岩厚度与地层厚度之比、储层特征、物性特征及纵横向上的分布、变化情况。预探井和区域探井要特别重视对储层的评价,并分组段评价其优劣。
(三)盖层
分组段叙述盖层岩性、厚度在纵横向上的分布情况,并评价其有效性。
(四)生储盖组合
分析生、储、盖层分布规律,判断生、储、盖层的组合类型,评价生、储、盖组合是否有利于油气聚集、保存,是否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
六、油气藏分析描述
根据本井地层的沉积特征、构造特征、油气显示特征等,分析描述本井所处的油气藏类型、特点、保存条件,初步计算油气藏储量。
七、结论与建议
(1)结论是对本井钻探任务完成情况及所取得的地质成果,通过综合评价得出的结论性意见,对本井沉积特征、构造特征、油气显示、油气藏类型等方面提出基本看法(规律性认识),并评价本井的勘探效益。
17(2)建议是提出试油层位和井段,提出今后勘探方向、具体井位及其他建设性意见。
第三节 单井评价
一、单井评价的意义
单井评价是以单井资料为基础,井眼为中心,结合区域背景,由点到面的综合地质和钻探成果价,是油气资源评价的继续和再认识,是油气勘探的组成部分,在钻探评价阶段,要打一口、评价一口。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圈闭的单井评价未完成前,决不能盲目再上另一口井钻探,开展单井评价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第一,能够验证圈闭评价的钻探效果,说明含油与否的根本原因,总结钻探成败的经验教训,提高勘探经济效益;
第二,促进多学科有机地结合,可使地震、钻井、录井、测井、测试等多种技术互相验证,互相促进;
第三,促进科研与生产密切结合,开展单井评价既有利于科研,也有利于生产,是科研与生产结合的最好途径;
第四,促进录井质量的提高,开展单井评价就是充分运用录井资料的全过程。不管哪一项、哪一环节的资料数据存在问题,都可在单井评价过程中反映出来,因此促使地质人员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重视录井工作,凡开展单井评价的井,录井质量和评价水平都普遍地有所提高。
二、单井评价的基本任务
单井评价工作通常分为钻前评价、随钻评价、完井后评价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任务各有侧重点,但又互相关联。
钻前评价主要是根据已有的资料对井区地下地质情况,预测评价钻探目标,为录井工作做好资料准备,为工程施工提供地质依据。
随钻评价是钻探过程中收集第一性资料进行动态分析,验证实际钻探情况与早期评价、地质设计的符合程度,并根据新出现的情况,提出下一步钻探意见。
完井后评价是对本井所钻的地层、油气水层进行评价,对井区的石油地质特征、油气藏进行研究评价,对本井的钻探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指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
勘探实践证明,单井评价是勘探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整个钻探过程,该项工作的开展既可以促进录井技术的全面发展,又能大大的提高勘探效益,其主要任务是:
(1)划分地层,确定地层时代;(2)确定岩石类型和沉积相;
(3)确定生油层、储油层和盖层,以及可能的生储盖组合;(4)确定油气水层的位置、产能、压力、温度和流体性质;(5)确定储层的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及饱和度;
(6)确定储层的地质特征(岩石矿物成分、储集空间结构和类型)及在钻井、完井和试油气过程中保护油气层的可能途径;
(7)确定或预测油气藏的相态和可能的驱动类型;(8)计算油气藏的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
(9)根据井在油气藏中的位置及井身质量确定本井的可利用性;(10)通过投入和可能产出的分析,预测本井的经济效益;(11)指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
三、具体做法
(一)钻前早期评价
在早期评价阶段,根据钻探任务书的目的和要求,对该井做出预测性地质评价,具体作法是:(1)了解井位位置,包括地理位置、构造位置及地质剖面上的位置。
(2)区域含油评价,分析本区的成油条件、有利圈闭及本井所在圈闭的有利部位。(3)预测钻遇地层,确定可能性最大的一个方案,作为施工数据。
(4)预测钻探目的层具体位置。在地层预测的基础上,进一步预测本井可能性最大、最有工业油流希望的储层作为主要钻探目的层,并预测含油层段的井深。
(5)预计完钻层位、完钻井深、完钻原则。
(6)提出取资料要求。根据预测可能钻遇的地层和油气水提出岩屑、岩芯、气测、测井、地震、中途测试、原钻机试油以及各种分析化验的要求。
(7)预测地层压力。根据地震和邻井钻井资料对本井的地层压力、破裂压力进行预测,为安全钻进和保护油气层提供依据。
(8)预测地质储量。根据已有资料评价预测全井可能控制的地质储量。
(9)对钻探任务书提供的数据和地质情况进行精细分析,把自己的新观点、新认识,作为施工时的重点注意目标。
(二)随钻评价
在这个阶段,地质评价人员主要是做以下工作:
(1)与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录井小队负责人相结合,把早期评价的认识和设想传授给技术管理人员和小队人员,使现场工作人员要深入地了解钻探过程中可能将遇到的情况。
(2)掌握钻探动态。把握关键环节,全面掌握各种信息,及时了解钻井工程进展情况和地质录井情况。
(3)落实正钻层位、岩性及含油气显示情况。
(4)及时分析本井的实钻资料,若发现油气层位置、岩性、层位与预计的有出入,应及时分析原因,提出预测意见。
(5)落实潜山界面和完钻层位。
(6)及时把钻探中所获得的新认识绘制成评价草图或形成书面意见供现场人员参考。
(三)完井后综合评价
本阶段的工作是单井评价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完井地质总结的深入,既要进行完井地质总结,又要对本井和邻井所揭示的各种地质特征进行本井及井区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概括起来,主要从地层评价等八方面的内容来开展。
1.地层评价
(1)论证地层时代
利用岩性、电性特征、化石分布、断层特征、接触关系以及古地磁和绝对年龄测定资料等,论证钻遇地层时代并进行层位划分。
(2)论证地层层序
通过地层对比,分析正常层序和不正常层序。如不正常,则搞清是否有断块、超覆、加厚、重复、倒转。
(3)综合地层特征
包括岩性特征和地层组合特征,即岩石的结构、构造、含有物、胶结物及沉积构造现象、各种岩石在地层剖面上有规律的组合情况。
(4)编制相关图件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地层综合柱状图、地层对比图、化石分布图、地层等厚图等相关图 19 件。
2.构造分析
(1)分析本井所处的区域构造,即一级构造特征、二级构造特征。
(2)分析本井所处的局部构造。利用钻探资料、落实局部构造的特征,利用地震、测井、地质等资料编制标准目的层顶面构造图。
(3)研究构造发育史,说明历次构造对生储盖层的影响。3.沉积相分析
重点分析目的层段的沉积相,根据沉积相标志、地震相标志、测井相标志,综合分析(分析到微相),并编制单井相分析图。
4.储层评价
(1)论述储层在纵向上的变化特点,研究储层的四性关系和污染程度。(2)利用合成地震记录标定、约束反演等手段,对储层进行横向预测。(3)根据储层评价标准,对储层进行评价,编制储层评价图。5.烃源岩评价
(1)对单井烃源岩进行评价
研究分析烃源岩的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地层层位、分布范围及相变特征。(2)评价生烃潜力及资源量
利用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分析有机质的丰度、性质、类型、及演化特征。确定烃源岩的成熟度,根据标准评价烃源岩的生烃能力,并估算资源量。
6.圈闭评价
(1)利用录井分层数据解释地震剖面,修改和评价井区主要目的层的顶面构造图以及有关的构造剖面,确定圈闭类型。
(2)依据有关图件(如构造平面图、构造剖面图、砂体平面图等),确定圈闭的闭合面积、闭合高度和最大有效容积。
(3)结合本区地层、构造发育史和油气运移期评价圈闭的有效性。7.油藏评价
(1)对探井油气层进行综合评价,编制单井油气层综合评价图。
(2)评价本井钻遇的油气藏,论证钻遇的地层时代并进行层位划分,分析类型、特点和规模,计算地质储量。
8.有利目标预测
综合本井区油源条件、储层条件和圈闭条件的分析,并结合实际钻探的油气层情况和试油试采资料,全面论证本井区油气藏形成及成藏条件,预测油气聚集区,确定有利钻探目标,并作出钻探风险分析。
附:油气探井完井地质总结报告编写规范
第五篇:形式逻辑知识总结完
狭义: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和基本逻辑方法的学科。
一、思维形式(结构)1.语言形式(灵活性)
层次性:对象语言、工具语言、自然语言(约定俗成歧义性)、人工语言 2.逻辑形式(稳定性、确定性)
(1)思维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概念:一类或一个事物的本质的反映形式。
判断:断定一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是否有某种联系的反映形式。
推理:从若干已知的事物情况来认识那些未知的事物情况的思维形式。
(2)思维形式的结构,就是某一类思维形式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也叫思维的逻辑形式。
逻辑形式由常项和变项构成
– 逻辑常项是表示各部分之间联系方式的语词,是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 逻辑变项是逻辑形式中可以用其他内容代换的部分
(3)形式逻辑要求在思维过程中要做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命题清楚而无歧义,推理合乎形式规则,由概念、命题、推理组成的论证要真实而有效。
二、思维形式的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 1.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切思想都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具体地说,(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2,不矛盾律(又称矛盾律)。不矛盾律的内容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否则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例如,82岁的小伙子
3,排中律:两个相互矛盾或相互反对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否则,会犯“两不可”的错误。如,某人既否认“有些血压高患者应该进行无氧运动”,又否定了“血压高患者都不应该进行无氧运动”,主要的议论就违背了排中律。
第二节
形式逻辑的学科性质与功用
一、形式逻辑的学科性质:形式逻辑与意识形态的区别(无阶级性);形式逻辑与世界观和哲学的区别;形式逻辑所侧重的是思维形式的有效性而非思维内容的真实性
二、形式逻辑的功用:能够提高人的思维素质。(思维能力、严谨性、条理化、善推导、合规则、论证性。);它是认识真理的思维工具;论证功用;加快思维速度。第三节 逻辑学的三大初始源流(略)
第二讲
概念论
第一节 概念概述
一、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和数量范围的思维形式。
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根据概念间的外延是否重合,可把概念间的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相容关系指概念间至少有一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指概念间的外延完全不重合的关系。1.全同关系:全同关系(同一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的关系。• 所有S 都是P,并且,所有P都是S。
• 外延相同,内涵却不完全相同。
2.真包含关系:如果S与P两个概念,S的部分外延与P的全部外延重合。• 所有P都是S,而有的S不是P,则S对于P是真包含关系。
•(P)3.真包含于关系:两个概念,S的全部外延与P的部分外延重合。• 所有S都是P,而有的P不是S。
4.交叉关系:如果S与P两个概念的外延仅有一部分重合。
• 有的S是P,但有的S不是P;并且,有的P是S,但有的P不是S。
• 如果S与P两个概念的外延仅有一部分重合。• “学生”
“篮球爱好者”
5.全异关系:全异关系又称不相容关系,指概念间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1)矛盾关系
• 处于全异关系的两个概念(S、P)都真包含于共同的属概念(C)之中。• 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的全部外延。
– 参战国(S)与非参战国(P)
– 集合概念(S)与非集合概念(P)
(2)反对关系
• 处于全异关系的两个概念(S、P),都真包含于共同的属概念(C)之中。• 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的全部外延。
• 正数(S)与负数(P)小学生(S)与研究生(P)第四节 定义
一、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定义是通过揭示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性来明确其内涵的。
二、定义的结构:
一、性质命题
1.概述:表述思维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命题,断定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判类。
• 依据性质命题的“质”与“量”的统一,可将之分为全称肯定命题,表示为SAP ;全称否定命题,表示为SEP;特称肯定命题,表示为SIP;特称否定命题,表示为SOP;单称肯定命题,表示为SaP;单称否定命题,表示为SeP。
4.性质命题词项的周延性问题:指在性质命题中对词项外延的断定程度、范围的问题。如果对词项的全部外延都做了断定,该词项就是周延的;如果未对词项的全部外延做断定,该词项就是不周延的。
二、性质命题对当关系推理
1.矛盾关系的特点及其推理
• 矛盾关系A与O、E与I之间的对当关系。特点是: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由真推假,也可以由假推真,可以真假互推。2.反对关系及其推理:反对关系是指A命题与E命题之间的关系。特点: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由真推假,不可由假推真
3.下反对关系及其推理:指I命题与O命题之间的关系。特点:不能同假,可以同真。只能由假推真,不能由真推假。
4.从属关系及其推理:A与I、E与O之间的关系。特点:A真,I一定真,E真,O一定真;I假,A一定假,O假,E一定假。从全称命题之真推出特称命题之真,从特称命题之假推出全称命题之假。
注意:
(1)单称肯定命题与单称否定命题是真假互推的矛盾关系。
(2)单称肯定命题与E命题是可由真推假的反对关系。单称否定命题与A命题也是反对关系。
(3)单称肯定命题与O命题是可由假推真的下反对关系。单称否定命题与I命题也是下反对关系。
(4)单称肯定命题与A命题是从属关系,即单称肯定命题从属于A命题。A命题真,则单称肯定命题真;单称肯定命题假,则A命题假。单称否定命题与E命题的关系也是如此。
(5)单称肯定命题与I命题也是从属关系,即I命题从属于单称肯定命题。第三节
性质命题变形推理
1.换质法:通过改变前提的质(联项)而得出新结论的推理方法。(肯定改为否定,否定改为肯定)。规则:改变命题的质,即将肯定联项变为否定联项;将否定联项变为肯定联项。将原谓项变为其矛盾概念。结论的谓项应是前提判断谓项的矛盾概念。
• 换质法推理公式 :(加横线)
SAP → SEP; SEP → SAP ; SIP → SOP;SOP → SIP
2.换位法:通过调换前提中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新结论的推理方法。规则:第一,调换前提中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不换质。第二,在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 三个有效式:
SAP → PIS;SEP → PES; SIP → PIS;SOP不能换位
• SOP不能换位:有的人不是好人,所以,所有的好人不是人。S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却周延了
3.换质位法:既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又调换主、谓项的位置,从而得到一个新判断的推理方法。
其一,先换质,再换位(加横线)• SAP →
SEP →PES • SEP →
SAP →PIS • SOP →
SIP →PIS 其二,先换位,再换质。(加横线)
• SAP → PIS → POS
• SEP → PES → PAS
• SIP → PIS → POS • SOP不能换位质。
其三,三个步骤以上的变形推导(加横线)
• SAP → SEP → PES → PAS • SEP → SAP → PIS → POS
• SOP → SIP → PIS → POS • 如果变形到无法再变,即变形到O命题,而再换质就又回到前一I命题,则称为“穷尽变形”
2.三段论的结构:
• 三段论由两个前提判断,一个是结论判断组成。包含大项的前提是大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的小前提。
• 三段论包含三个词项:大项、小项和中项。
– 中项:在前提中两次出现,而在结论中不出现的词项,称为“中项”,用“M”表示;
– 小项:结论的主项称为“小项”,用“S”表示; – 大项:结论的谓项称为“大项”,用“P”来表示。
第二节
三段论的规则 1.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应该只有三个词项
• 如果出现了四个词项,则大前提和小前提之间就没有起媒介作用的词项,因而不能推出确定结论。“四词项错误”
2.中项至少在前提中周延一次
• 这样才能起到使大项和小项发生必然联系的媒介作用;否则,大项与小项的联系就是或然的,不能推出确定结论。“中项不周延”
– 马是脊椎动物,鹿是脊椎动物,因此,鹿是马。
• 一个中项不周延的三段论推理,会有不同的结果,而不能得出必然结论。这种结论的或然性违反了必然推理的要求,因而,是有逻辑错误的推理。3.在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 保证结论所断定的范围不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从而保证结论的可靠性。违反这条规则的逻辑错误叫“周延不当”,又分两种情况:
• 一是大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变的周延了,这种逻辑错误叫“大项周延不当”。• 二是小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变得周延了,这种逻辑错误叫“小项周延不当”。
– 外语系的学生要学好外语,MAP
– 中文系的学生不是外语系的学生,SEM
– 所以,中文系的学生不要学好外语。
SEP
4.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出必然结论
• 如果两个前提都是否定判断,那么就断定了中项和大项、小项之间有不相容的关系,也就是没有共同的外延,那么,中项就无法起到媒介作用,就不能推出确定的结论。
• 播音系的学生不是学前教育系的学生,• 某某不是播音系的学生,• 所以,?
5.如果有一个否定前提,则结论必然是否定命题;如果结论是否定命题,则必然有一个否定前提。
• 所有知识分子都不是文盲,MEP •
李扬是知识分子,SAM • 所以,李扬不是文盲。
SEP 6.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必然结论
• 有些党员是商人,PIM • 有些青年不是商人,SOM • 有些青年不是党员。SOP 7.如果前提中有一个特称命题,则结论也必然是特称命题
• 其
一、如果前提为A命题和I命题,结论应该是I命题。
– 拳王都是训练有素的, – 美国有些拳击手是拳王,– 所以,美国有些拳击手是训练有素的.• 其
二、如果前提为E命题和I命题,结论应该是O命题。
– 唯物主义者都不是有神论者,MEP – 有些哲学家是唯物主义者
SIM – 所以,有些哲学家不是有神论者 SOP • 其
三、如果前提A命题和O命题,结论应该是O命题.– 大科学家都有独立的学术见解
PAM –
有些科学工作者没有独立的学术见解
SOM – 所以,有些科学工作者不是大科学家
SOP
第三节
三段论的格及各格的规则:三段论的“格”是指根据中项在前提中的不同位置而形成的各种推理形式。
一、第一格:中项在大前提中是主项,在小前提是谓项。
• 特点和作用:第一格最典型地反映了三段论的演绎特点。第一格的大前提是全称判断,通常指普遍的原理,小前提是肯定的,一般指某些具体对象的情况。显得思维自然流畅,人们经常用它证明思想。它被称为典型格、自然格、证明格、审判格等
• 第一格的规则是:(1)大前提必须全称。(2)小前提必须肯定。
二、第二格:中项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都是谓项。
• 第二格的特点是:结论是否定判断,因为第二格的前提中必有一个否定判断,结论就是否定的。通常用来推断某些事物不属于某类,叫“区别格”。• 第二格的规则是:(1)必须有一个否定前提。(2)大前提必须全称。
三、第三格:中项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都是主项。
• 第三格的特点是:只能推出特称的结论。通过对某些事例的考察,得出特称的结论,从而推翻另一个与之矛盾的全称判断。它被称为反驳格。
• 第三格的规则是:(1)小前提必须肯定。(2)结论必须特称。
四、第四格:中项在大前提是谓项,在小前提是主项。
• 特点和作用:有人认为第四格有把问题引向深入的作用,因此称它为引申格。由于它的推导显得不自然,因此人们较少使用。第四格的规则有:(1)如果大前提肯定,则小前提必须全称。(2)如果有一否定前提,则大前提全称。(3)如果小前提肯定,则结论特称。(4)前提中不能有特称否定命题。(5)结论不能是全称肯定命题。第四节、三段论的式及有效式
• 三段论的式指由命题质与量的不同搭配构成的三段论形式。
• 比如,一个三段论的大、小前提和结论都是A判断,这个三段论的式就是AAA式,如果一个三段论的大前提是E判断,小前提是I判断,结论是O判断,这个三段论的式就是EIO式
• 格相同的三段论可以具有不同的式,式相同的三段论可以属于不同的格。
• 三段论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都可能是AEIO中的任何一个,所以,三段论可能有的式有64种,256个式。
• 根据三段论的基本规则和各格的规则确定,各格的有效式如下:
• 所以,美国有的总统是电影演员出身。(省略了“里根是美国的总统”)。复
一、联言命题
1.联言命题:同时断定若干相关的事物情况存在的命题。2,联言命题的语言表达
•。
• 联言命题的符号形式为合取式:p∧q读做“p合取q”。
3.联言推理
• 联言推理就是前提或结论中有联言判断并且是根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演绎推理。
• 联言推理有两条规则:
• 规则1:已知若干独立判断均为真,就能推出以它们为支判断的联言判断为真。符合这条规则的联言推理有效式是组合式.• 规则2:已知一个联言判断为真,就能推出它的任何一个支判断为真。符合这条规则是分解式。
(1)组合式
• 当且仅当所有联言支为真,则联言命题为真。因而,通过判定每一个支命题为真,进而可推出联言命题为真。其推理形式为:
p
p
q
q
• 所以,p并且q
∴p∧q
• 横式:(p,q)→(p∧q)
• 张载是宋代哲学家,朱熹是宋代哲学家,所以,张载和朱熹都是宋代哲学家
(2)分解式
• 当且仅当联言命题为真,则其中的每个联言支为真。因而,通过判定联言命题为真,进而可推出任一个联言支为真。其推理形式为:
p并且q
或者
p并且q
所以,p
所以,q • 其符号公式为:
• 竖式:p∧q
或者
p∧q
∴p
∴q
• 横式:(p∧q)→p;或者(p∧q)→q
第三节
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一、选言命题
• 选言命题就是断定几种可能情况至少有一个存在的命题;它是在若干可能情况下进行选择的命题。常用它来表达事物发生的原因或事物发展的可能和趋势等。
1.相容选言命题
• 相容选言命题是断定选言支至少一真(包含可以同真)的选言命题;选言支所表述的事物情况是相容的。• 甲或者军人,或者是医生。
“或者”为典型联结词。语词还有“…或者…”、“可能…也可能…”、“也许…也许…”等。
• 表达式为:p或者q
• 选言命题的符号形式为析取式:p∨q读做“p析取q”。• 相容的选言判断的真假与选言支真假之间的关系是:当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为真时,它的选言支至少有一个为真;当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言支为真时,相同的选言判断就为真;只有选言支全部为假时,相容的选言判断才为假。
2.不相容选言命题
“要么……要么”这样的选择复句来表达,也(“二者不可兼得”)来强调不相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可以用严格析取符号∨表示。
• 逻辑形式:p或者q,也可以记为p ∨ q。
• 不相容的选言判断断定的是若干种可能的事物情况只有一种存在。所以选言支中只有一个为真。
• 不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与选言支真假之间的关系是:不相容的选言判断为真时,它的选言支有且只有一个为真;当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不相容的选言判断为真;当选言支全部为假,或者有两个以上选言支为真时,不相容的选言判断都为假。
• 表达式为:要么p,要么q • 选言命题的符号形式为不相容析取式: p∨q
• 读做“p不相容析取q”。(严格析取)
二、选言推理
• 选言推理是依据选言命题逻辑性质而进行的推理,其前提有一个是选言命题。
1.相容选言推理
• 相容的选言推理就是前提或结论中有相容的选言判断并且是依据相容选言命题逻辑性质而进行的推理。其前提有一个是相容选言命题。
• 相容的选言推理有两条规则:
• 第一,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 第二,肯定一部分选言支,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 一个有效推理式:“否定肯定式”(“肯定否定式”无效)其推理式为:
p或者q
p或者q
非p
或者
非q
所以,q
所以,p
• 符号公式为:
• 竖式:p∨q
p∨q
¬p
或者
¬q
∴q
∴p
• 横式:((p∨q)∧¬p)→q ;或者((p∨q)∧¬q)→p
2.不相容选言推理
• 前提或结论中有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并且是根据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推理。
• 第一,否定一个以外的选言支,就要肯定余下的那个选言支。
• 第二,肯定一个选言支,就要否定其它的选言支。两个有效推理式,即“否定肯定式”和“肯定否定式”。• 其
一、否定肯定式的推理式:已知一部分选言支为假,可以推出另一部分选言支中有且只有一个为真。
• 有效式:否定肯定式:
p要么q
p要么q
非p
或者
非q
所以,q
所以,p
• 其符号公式为:
• 竖式: p∨q
p∨q •
¬p
或者
¬q
∴q
∴p
• 横式:((p∨q)∧¬p)→q ;或者((p∨q)∧¬q)→p
• 其
二、肯定否定式的推理式为:知一个选言支为真(或一部分选言支中有一为真),可以推出另一部分选言支的为假。有效式——肯定否定式:
p要么q
p要么q
p
或者
q
所以,非q
所以,非p
• 符号公式为:竖式:p∨q
p∨q
p
或者
q
∴
¬q
∴¬p • 横式:((p∨q)∧p)→¬q ;或者((p∨q)∧q)→¬p
• q,所以都是有效式。
第八讲
归纳推理 第一节
归纳推理
一、概念
• 从思维方向看,归纳推理是以特殊事例为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归纳推理划分:完全归纳推理(必然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或然推理)。
二、完全归纳推理
• 完全归纳推理是指通过考察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从而对该类事物做出一般性结论的归纳推理。•
• 完全归纳推理要求:
• 1. 每一个前提都必须是真实命题。
• 2.必须在前提中考察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
三、不完全归纳推理
• 说。
• 不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1 2.科学归纳法
• 是根据对一类事物中较为典型的个别对象加以考察且没有发现反例,而且对对象具有某属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推断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某属性的推理。
四、求因果五法
• 求同法(契合法):被研究对象在不同场合出现,在各个场合只有一种先行情况是共同的,而其它先行情况各有不同,那么,这个唯一共同的情况可能与被研究对象有因果联系。•。
2.求异法
• 求异法(差异法):被研究对象在不出现和出现两种同场合中,如果只有一种先行情况不同,其它先行情况完全相同,并且这种先行情况存在,则被研究对象出现;这种先行情况不存在,则被研究对象不出现。那么,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可能与被研究对象有因果联系。•
3.求同求异并用法
• 求同求异并用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在被研究对象出现的一组场合(正事例组),只有一个共同的先行情况;在被研究对象不出现的一组场合(负事例组),没有这个先行情况;那么,这个先行情况就可能与被研究对象有因果联系。• 求同求异并用
• 4.共变法
• 共变法的内容是:如果在被研究对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只有一种先行情况发生变化,其他情况都不发生变化,那么,这种先行情况就可能与被研究对象有因果联系。
5.剩余法
• 剩余法的内容是:如果已知一组复合情况为另一组复合情况的原因,并且已知前一组部分复合情况是后一组部分复合情况的原因,那么,前一组中的剩余情况可能是后一组中剩余情况的原因。•
第二节 类比推理
一、什么是类比推理
• 类比推理指根据比较不同事例的同异而就事例的相同或类似方面进行的推理。
一、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
• 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思想都必须保持与自身同一的确定性。
一、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
• 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一、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
• 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关于同一对象的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
2.排中律与矛盾律有所不同。
• 其
一、适用范围不同。排中律适用于矛盾关系和下反对关系,矛盾律适用于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 其二、二者的要求不同。排中律要求对处于这两种关系的命题不可同时否定。否定其中一个,必须肯定另一个。矛盾律要求对处于这两种关系的命题不可同时肯定,肯定其中一个,必须否定另一个。
• 其
三、违反排中律与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不同。违反排中律的错误 “两不可”;而违反矛盾律的错误是“自相矛盾”,或 “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