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局2021年就业创业工作总结暨来年工作思路
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局2021年就业创业工作总结暨来年工作思路
xxxx年,我局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并重,以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及其他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人群为重点,拓宽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了全县就业局势总体平稳。对照x县xxxx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现将我县xxxx年就业创业工作情况总结及xxxx年度计划总结报告如下:
一、完成情况
(一)对标任务有序推进。一是就业方面。截至xx月底,我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xxxx人,完成全年任务xxxx人的xxx%,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x%以内;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xxxx人,完成全年xxxx人任务的xxx%;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xxx人,完成全年xxx人任务的xxx%。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xxxxx人,完成全年任务x.x万人的xxx%,实现劳务收入xxxxx万元,完成全年任务x.x亿元的xxx%。开展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xx期xxxx人,完成全年xxxx人任务的xxx%,精准脱贫技能培训共计xxx人,已完成xxx人任务的xxx%(其中技能培训x期xx人,驾驶员技能培训xx人)。二是创业方面。创业培训xx期xxx人(其中移民村x期xx人),完成全年任务xxx人的xxx%;培育创业实体xxx个,完成全年任务xxx人的xxx%,带动就业xxxx人,完成全年任务xxxx人的xxx%,创造新岗位xxxx个,完成全年任务xxxx的xxx%;发放创业担保贷款xxx笔xxxx万元,完成全年任务xxxx万的xxx%。
(二)公共就业服务日趋完善。一是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扶贫日”等系列招聘会xx场次,提供就业岗位xxxxx个,进场求职总人数共计xxxxx余人,达成就业意向xxxx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xxxxx余份。二是县本级购买公益性岗位xxx人(其中建档立卡户xx人),安置区级公益性岗位xxx人(其中建档立卡户xx人)。三是深入贯彻落实各级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通过机关事业单位招录、志愿者服务、“三支一扶”招募、大学生实习、企业招聘等多途径、渠道较好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我县实名制登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xx%。
(三)行业扶贫见成效。一是开展精准扶贫专场招聘会xx场,参加求职移民和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xxxx人次,xxx余名求职者与用工单位达成就业意向,为建档立卡户发放就业创业扶持优惠政策服务指南xxxx份,就业用工信息手册xxxx本(长期提供就业岗位xxxx余个)。二是依托“春潮行动”“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组织移民和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xxx人(其中建档立卡户xxx人),完成任务xxx人的xxx%;开展贫困劳动力创业培训x期xx人(其中建档立卡户xx人)。三是县本级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建档立卡户xx人,安置区级公益性岗位建档立卡户xx人。四是开展劳务经纪人培训x期xxx人,带动各类人员就业xxxx人次。其中广荣村扶贫车间、银光村扶贫产业园高端苗木基地被评为自治区级就业扶贫示范基地,马兆柏、王存礼等x人被评为自治区级就业扶贫劳务经纪人(中介机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xxx人。五是组织开展完成对具有劳动能力移民就业服务摸底调查工作x次,并安排工作人员将移民就业情况分类统计整理。同时调查企业当前用工需求,对全县企业缺工岗位进行统计分类,多领域、多渠道挖掘适合移民劳动力的就业岗位,积极开展“送岗进村入户”和“企业特岗助贫”等活动,帮助符合就业条件并有意愿赴企业就业的移民劳动力与企业取得联系,促其上岗就业,目前移民群众实现稳定转移就业xxxx人次。
(四)失业保险顺利推进。大力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和“展翅行动”。截至x月底,共为xx家企业发放援企稳岗补贴xx.xx万元,发放提升职业技能补贴x.x万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在困难群体就业方面,有效开展就业援助工作,为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及时发放失业保险金并缴纳职工医疗保险,截止x月底,发放失业金xxx.xx万元,领取失业保险金达xxxx人次。为城镇职工缴纳医疗补贴xxx.x万元,发放农民工医疗补助xx.x万元,农民合同工一次性生活补贴xx万元。
(五)全面落实就业援助补贴政策。一是截止x月底共发放公益性岗位人员岗位补贴xxx万元,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xxx万元,同时为确保公益性岗位人员社会保险按时交纳,我局突破传统创新工作方式采用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预拨制,为全县各单位预拨公益性岗位人员社会保险单位部分,确保每一位公益性岗位人员看病养老有保障。二是多渠道开辟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目前为x企业x名高校毕业生拨付社会保险补贴x.xx万元。三是严格落实就业社保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核发符合条件的xxxx名“xxxx”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xxxx.x万元,办理《就业创业证》xxxx本。
(六)加大政策宣传提高惠民政策知晓率。通过互联网、媒体、社区宣传栏等渠道广泛宣传扫黑除恶、争创文明城市、就业创业政策等,让各类就业群体全面了解掌握各项优惠政策深入乡镇社区开展各类政策宣讲xx场次,发放宣传手册xxxxx份、宣传品xxxxx余份、为xxx余名个体工商户提供创业指导及政策咨询服务,并对有培训意愿及贷款意愿的就业创业者做好相关记录,努力拓展政策覆盖率。
三、存在问题
一是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就业矛盾依然存在。部分新成长劳动力的实践能力还难以跟上市场变化,大龄低技能劳动者就业难问题继续存在,市场上劳动力供给不足甚至短缺,造成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并存。二是培训效果不明显,就业转化率不高。培训学员中从事相关行业人员较少,就业稳定性较差。培训对象文化程度及较低,不能适应企业当前对高层次人才的用工需求,造成培训针对性不强。三是高校毕业生政策落实难,享受补贴人员较少。高校毕业生,跳槽频繁,企业员工稳定性差,流失率大,无法满足使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企业享受补贴政策。另外,由于缺乏相关部门信息共享,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就业政策的覆盖面不够广,无法将政策落到实处。
四、xxxx年工作思路
(一)积极落实就业政策,稳定就业。认真贯彻落实区、市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创业工作意见精神,加强就业政策宣传,扩大企业等服务群体受惠面。大力开展企业吸纳就业困难群体社保补贴、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指导与就业能力培训、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行动”等就业援助专项活动,认真落实相关就业援助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政策扶持。
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xxxx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以内,就业困难人员就业xxx人。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xxxx人,公益性岗位本级购买xxx个。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x万人,实现劳务收入x亿元。
(二)加强就业扶贫工作,促进增收。结合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化和劳务中介组织建设,推广就业扶贫基地、车间(生产线)+就地就近增加劳务收入模式,培育带动能力强的劳务中介组织或经纪人,通过实施精准脱贫技能培训以及专场招聘、劳务转移、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就业服务带动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确保每个有劳动意愿和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家庭至少一人获得稳定就业岗位。强化返乡创业农村劳动者的就业创业服务,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和创业担保贷款支持。
(三)着力强化创业服务,带动就业。一是加强创业指导、后续跟踪服务。强化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创业项目库建设,加强创业项目的宣传推介。二是通过互联网、媒体、社区宣传栏等渠道广泛宣传就业创业政策,让高校毕业生等各类群体全面了解掌握各项优惠政策,完善就业创业政策各项配套措施,深入推进全民创业。三是把创业担保贷款工作与经济发展、精准扶贫和“双创”工作紧密结合,扩大支持范围、提高贷款额度、放宽担保要求、加大贴息力度,认真落实了创业担保贷款新政策。
(四)全面落实就业培训补贴政策。按照区市关于就业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xxxx-xxxx年)的文件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结合我县企业、园区、现代设施农业、特色产业的用工需求以及个人求职愿望,以城乡劳动力中有就业能力和培训愿望的各类劳动者为主,开展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技能培训。
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开展技能培训xxxx人次以上,开展创业培训xxx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xxxx万元。
(五)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作用,促进就业。一是落实好新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努力做到应核尽核、应缴尽缴。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失业保险参保任务。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及失业人员其他待遇。做好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和发放失业保险金人数的实名制录入工作,失业保险实名制达到xxx%。二是扎实开展“护航行动”。切实抓好援企稳岗政策的落实。要加大督查指导力度,确保政策用实用好,确保失业保险基金安全规范使用。
第二篇:创业就业
2011年,天津市各级团组织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的总体要求,以健全服务阵地、深化工作项目、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为重点,推动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社会化、系统化、市场化、规范化,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促进工作创新,增强工作实效。年内,全市各级团组织培训创业青年2.5万人,培训就业青年5万人,帮助青年创业融资6亿元,创建300个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帮助8万名青年实现就业。
一、加大青年创业就业载体建设力度,实现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整体联动
继续着力推进各级各类服务青年创业就业阵地建设,进一步明确各类阵地职能,充分发挥各级阵地作用,推动青年创业就业工作不断深化。
1、推动青年创业中心整体布局。各级团组织要继续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在完善有农业区县青年创业中心功能的同时,大力推进滨海新区青年创业中心建设,全面推动市内六区青年创业中心建设,实现青年创业就业服务机构全覆盖。各级团组织要坚持公益性、服务性、社会性原则,在继续推动团内自建、团企共建、团校共建、团企校共建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团政合建、团团联建等模式,不断积累创办经验,在青年创业中心建设上各具特色。团市委将继续加大推动青年创业就业各类服务机构建设力度,完善覆盖市、区县、街道乡镇(大专院校)三级的青年创业就业服务网络,力争实现全市各区县级青年创业中心全覆盖,形成市、区县、大专院校、街道、乡镇青年创业就业多级联动,扎扎实实地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项目扶持、职业介绍、金融服务等具体有形的工作项目,并创建项目采集推介平台、人岗信息互动平台、创业就业后援平台等信息共享平台,全面、高效的为广大青年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发挥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功能。各级团组织要下大力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青年创业示范园区。结合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根据本地的资源和条件,培育青年创业龙头企业,并依托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实施全程服务,提高孵化基地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年内力争创办孵化基地达到30个,创业园区15个。要全面加强对已建青年创业广场、青年创业园等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着力解决工作项目不多、自转能力不强和联动性不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完善孵化基地与青年创业中心联动配合等机制,在全团形成合力。加大创业项目开发力度,继续在房租、物业、水电等方面实施减免。努力落实税费、贷款等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减少青年的创业成本,降低创业风险。积极为创业青年提供市场、金融、法律、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为创业青年打造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
3、强化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管理。发挥团组织的联结优势,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则、体现社会公益的基础上,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各级团组织要依托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乡镇企业家协会等组织的成员企业,新建一批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逐步扩大基地的规模和数量,积极组织青年上岗见习,帮助青年提高社会性技能,满足各类青年的实际需要,为企事业用人单位搭建平台。今年完成1000个
青年创业就业基地的建设任务,吸纳就业上岗青年10000人。全面落实《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加强现有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地的工作水平,切实发挥基地自身作用。利用团中央台账系统,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资源共享平台,提供岗位选择,区域选择,增强见习基地与见习人员之间的互动,形成双向选择机制,提高见习岗位对接成功率,降低岗位空置率。同时,落实相关政策规定,对参加试训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补贴。
二、抓好青年创业就业工作项目落实,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扎实推进。
青年创业就业工作项目是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重要载体,各级团组织要下大力气抓好工作项目的落实。要本着深化、完善、提高的原则,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巩固传统项目,发展创新项目。要把工作项目做大、做强、做细、做实,确保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取得实效。
4、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大力开展SYB、KAB等创业培训,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学校及相关组织向社会征集有志创业青年与团组织层层推荐青年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推荐青年参加创业培训,提高培训的广度与深度。在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支持下,不断延伸创业培训工作手臂,开辟新的培训渠道,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参加,使有创业意愿的青年和大学生掌握企业构思、市场评估、人员组织、企业生存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市内培训创业青年2.5万人,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做好基础准备。
5、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全市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加强青年的技能培训,各级团组织培训青年5万人。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根据劳动力供求关系,积极开展专项培训,提高培训青年就业的竞争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鼓励各级团组织因地制宜,根据城乡青年的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积极争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支持,大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做到培训与需求相结合,技能与岗位相对应,提高青年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
6、抓好创业项目展示推广。建立项目采集推介平台,按照创业项目类型进行分类,聘请专家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从中选出优秀项目。进一步充实“天津青年创业项目库”,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实现资源共享。按照项目类型实施分级管理,实现收集、储备、推介和实施一体化,通过项目采集推介平台,利用媒体、网络手段,为不同需求的创业青年结合自身优势选择相应的创业项目,增强项目推介的针对性,提高创业项目的成活率。
7、重点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各级团组织要把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重点工作纳入总体规划,努力寻求该类企业在融资、人才、技术及市场等多方面难题的破解方法,满足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长需求。联合科委等部门开展青年科技创业大讲堂活动,编制《青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训手册》。团组织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特点,联合相关政府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出台扶持政策,落实具
体扶持措施。组织各种形式的帮扶小组,对青年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程服务,帮助他们做大做强。
8、深化青年创业金融服务。发挥“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的作用,扩大募集资金渠道。在天津银行“青易贷”、邮政储蓄“好借好还”等项目的基础上,开展与农行、农商行等更多专业金融机构的合作,为有发展潜力、具备一定条件的青年创业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发挥滨海龙达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公司、天津青年大明科创小额贷款公司、天津中企达青年创业担保公司、天津青年易生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的作用,成立青年创业金融服务中心,整合金融资源,更有效地为青年提供创业融资服务。
三、深入开展各项主题活动,激励更多青年投身创业。
深入扎实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充实活动内容,完善激励机制,通过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引导青年的创业意愿,培养青年的创业能力,完善青年的创业条件。
9、开展“创业就业大比武”活动。根据团中央台账系统及天津市共青团信息平台,针对市内六区、环城区县、农业区县及滨海新区制定各自的指标计划,定期召开工作会对就业创业增长较快的区县进行表彰,分享工作经验。研究出台区县创业就业工作量化考核方案,作为年底评优依据。
10、开展青年科技创业大赛。开展以“创业情,天津梦”为主题的首届天津市青年科技创业大赛,在全市以及环渤海地区征集、遴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创业项目,进行跟踪服务,获奖项目可获得无息贷款支持。让创业者了解天津的创业氛围,吸引更多的青年在天津实现创业梦想。
11、深入开展创业就业大讲堂活动。重点在高校开展对学生的创业就业教育,抓住学生刚进校园和即将毕业两个重要时段,做好学生学业规划和职业导航。以“创业就业大讲堂”、“我的青春故事”——优秀中职毕业生报告会等活动为抓手,组织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校友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理想。
12、开展“创业对对碰”活动。在创业成功的企业中挑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家与参加SYB、KAB等培训中的优秀学员结成对子,一对一的帮扶,企业可以为学员提供实习岗位,帮助学员熟悉公司业务流程,走向成功的自主创业之路。
四、进一步完善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机制,有序推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
各级团组织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不断加强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机制建设,理顺各种关系,抓好机制运行,不断提高机制的运转效率,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局部有新突破,整体上新台阶。
13、完善政策运行机制。及时与劳动、科委、农委等相关部门沟通,全面了解、掌握最新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创业、就业青年。同时努力协调、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对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扶持,重点抓好各项政策的宣传落实。建立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政策库,编辑文件汇编,发放到相关单位,强化政策实施机制,为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14、完善合作运行机制。全面加强与劳动保障、发改委、经贸、教育、财政、税务、物价、工商、金融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研究制定和实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联结优势,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各级团组织要以优化创业环境、完善落实创业政策为重点,依托政府相关部门,共同提高创业培训效果、创业服务质量、创业初始成功率、创业稳定率、创业带动就业率,真正形成合力,实现全面推进。
15、完善实体运行机制。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的实体组件要实现有稳定的工作人员、有专业的管理办法、有正规的服务途径,以提供社会公益服务为宗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履行相关程序,严格按照市场规则办事,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自觉维护共青团的良好形象。正确处理好团组织与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实体的关系,加强领导和指导,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确保实体规范、高效运转。
16、完善载体运行机制。注重媒体手段的运用,特别是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青年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利用媒体传播思想可以扩大对青年的覆盖面、放大影响力。运用新载体如手机短信群发、手机报、专题网站、专属BBS、专题博客等结合传统载体如各级电视台、广播站、报刊杂志等开设青年创业就业专栏节目。注重文化传播的运用,通过创作青年创业歌曲、创业MV大赛、制作创业活动宣传画册、发布公益广告等形式,营造鼓励青年创业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17、完善信息运行机制。建立天津市青年创业就业信息平台,下设天津青年创业就业网、天津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台账系统、天津青年创业就业信息库、天津青年创业就业论坛,安排专人负责系统维护,数据更新。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见习基地与见习人员对接、完成见习工作监督、见习人员维权、见习人员法律帮扶等活动,推动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社会化、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发展。
第三篇:(人社局)荆州区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努力做好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工作
随着我区经济发展、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落地,部分农民耕地被征用,截止2013年底,荆州区失地农民累计16426人,其中适龄劳动者13076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努力做好促进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创业工作。
一、制定方案,明确措施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多措并举,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引导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制订了《荆州区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方案》。将失地农民的就业创业工作纳入项目化管理,确保就业专项资金规范有效运行;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免费参加创业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对培训合格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一次性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二、调查摸底,动态管理
建立失地农民信息数据库,成立调查专班,充分发挥乡镇村级劳动协理员的作用,进村入户摸清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就业创业意愿、培训需求、生活情况,做好数据的整理入库工作;建立失地农民专项登记统计制度,登记失地农民就业、失业状况,及时更新其就业技能、培训需求、就业愿望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三、搭建平台,提供服务
开展以帮助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重点的 “春风行动”、“四送活动”和“关爱行动”等系列活动。针对失地农民召开专场招聘会和进城选岗活动。在人力资源市场设立“失地农民就业服务”窗口,对年满16周岁(即不再升学人员)以上,男55周岁以下、女50以下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作为享受各项就业政策的依据。为失地农民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免费职业指导、免费求职登记、免费查询岗位信息。对就业困难的失地农民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的形式进行托底安置和鼓励企业优先招聘。
四、分类培训,提升技能
加强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一是根据项目进度和土地征用情况制定配套的培训计划,针对失地农民文化、年龄、性别、技能等基本情况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将失地农民全部纳入培训计划,由就业训练中心组织开展培训。二是对于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的失地农民开展一个月以内的技能培训,培训专业主要是造纸操作工、蔬菜加工、安保、家政服务和育婴师等。三是对年龄相对年青,文化水平初中以上的开展2—3个月的技能培训,培训专业为车工、电焊工、电工电子、缝纫工等。四是对已在企业就业的失地农民,开展岗前培训和技能升级培训,提高就业素质,促进他们稳定就业;五是对计划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五、引导创业,加大扶持
加强创业引导。设立创业就业登记咨询台,为创业人员提供创业项目咨询、政策咨询,进行项目评估。实施创业培训。对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条件的失地农民开展不少于10天的SYB项目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加强创业扶持。对创业培训合格学员进行开业指导、跟踪服务、提供二年期10万元以下的小额担保全额贴息创业贷款。
六、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服务面临的问题
我区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受年龄、文化水平、就业技能的局限,思想观念一下子难以转变,不愿意参加技能培训,存在整体素质偏低和就业预期过高的现象。二是创业能力不足。大部分失地农民缺少创业意识,缺乏基本的经营理财能力。三是培训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训练中心专业实训基地不能满足培训的需要,目前仅有车工、数控车工、电焊工、缝纫工建有实训基地;无固定的培训师资队伍,无法开展高技能培训。四是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还需加强。基层平台建设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建设不平衡,中心城区27个社区基本达到了“六到位”,全区农村150个村级没有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十二个镇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在人员、经费、场地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五是信息网络建设没有延伸到乡镇、村组,就业信息、培训信息不能互联共享,致使公共服务体系不能实现全覆盖。
七、对做好失地农民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政府部门应加强引导和教育,破除失地农民“等、靠、要”思想,鼓励失地农民参加各类培训,提升就业创业技能,增强其自谋职业的发展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市场中去,积极谋取自身的就业岗位。
二是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理顺机构、配备人员。畅通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被征地村平台建设。
三是强化校企合作培训模式。训练中心与企业合作,签订联合培训协议,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管理学员。充分利用企业的机器设备、工程技术人员,把培训课堂搬到企业,做到招生既招工、实训既上岗、结业既就业,实现培训和就业的无缝对接。实训期间合作企业可给予失地农民一定的生活补助。
四是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大力宣传创业政策,引导失地农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创业。鼓励扶持他们结合区域优势和产业特点,在家门口自主创办经济实体。大力发展旅游业,鼓励被征地农民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休闲业,带动周边农民就业,政府从用地审批、证照办理、小额贷款等方面为失地农民创业开辟“绿色通道”。
五是土地征用与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工作同步推进。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作为企业引进的条件,把适合农民就业的工作岗位优先安排给被征地农民作为征地的条件,要求企业预留一定数量的工作岗位,安置35周岁以上的劳动力。同时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多录用失地农民。
2014年4月22日
第四篇:创新工作思路 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
创新工作思路
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
转方式调结构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对经济工作来讲,是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必然选择;对群团工作来讲,是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提升工作内涵和质量的必然要求。这对进一步做好妇女工作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近几年山东潍坊市妇联把组织妇女创业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妇女创业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着力抓好三个创新,积极引领妇女创业就业 一是在工作思路上抓创新。在全市妇联系统组织开展了“紧扣主题主线、巾帼争当标兵”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广泛征求妇女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办法,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把妇联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引领妇女创业就业上。各级妇联发挥“联”字优势,借机、借力、借势、借智,联合政府部门,协调有关机构,整合有效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坚持把组织妇女参与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全力助推妇女创业发展。
二是在教育培训上抓创新。市妇联把激发妇女内在动力、提高服务转型发展的能力作为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来抓,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效果。突出农村一线妇女劳力、女性创业者和女大学生三大群体,重点培 训实用技术、宏观政策、企业管理和现代农业知识,特别是扶持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有关政策。通过高端培训、学习考察、企业点评、依托远程教育培训等形式,增强大局意识,转变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妇女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提高女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高女创业者做大做强企业的能力。引导女企业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创新经营业态和经营模式,向低碳经济、现代服务、高端和新兴等行业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创建品牌。近年来,市县两级妇联举办培训班613期,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l.22万名,培训妇女劳动力总量达ll0万人,90%以上的农村妇女掌握1—2项实用技术和致富本领,帮助8.43万名妇女创业就业,23.5万名农村妇女转移就业。
三是在示范引导上抓创新。坚持“做给妇女看、带着妇女干”的示范、引导和牵动方式,各级妇联组织依托当地产业优势、市场、龙头企业,积极创建“三八”科技示范基地和妇字号龙头企业,推行“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市有标兵、县有精品、村有样板的种养加示范网络,示范引导妇女大力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培植壮大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妇女组织化程度,增强妇女抵御市场风险和增收致富的能力。全市建成妇女合作经济组织1306个,巾帼科技指导队6165支。同时注重宣传引导,先后召开全市妇女创业 就业动员大会、助推大会、现场推进会和创业女性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进行广泛动员、全面部署、集中推进,在全市营造了妇女“创业立业光荣、加快发展有为”的浓厚氛围。
二、着力强化三项措施,切实推动妇女创业就业
一是协调政策资金扶持妇女创业。各级妇联组织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妇联、财政部、人保部、中国人民银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把开展妇女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多方协调,积极运作。截至目前,已为全市l280名妇女申请贴息贷款,发放贷款8818万多元。另外,市妇联先后两次与市农信社、潍坊银行、市邮政储蓄银行、谊达担保公司联合出台信贷担保助推政策,有效破解了妇女创业资金难问题。今年,市妇联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全市l06个镇、社区、企业和单位,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又联合市8家金融单位出台《关于深化巾帼创业信贷担保助推行动的实施意见》,妇女贷款享受最低利率和担保费下调50%的最大优惠。目前,全市妇联系统共协调发放贷款3.6亿元,仅潍坊银行发放“巾帼之约”授信额度就达7580万元,帮助妇女新上项目704个。“信贷担保”被群众形象地称为妇女创业的“启动器”、企业转型发展的“润滑剂”。
二是打造绿色通道助推妇女创业。市妇联将今年定为 “服务企业发展年”,把深化妇女创业就业作为首要任务,加大对“信贷担保”工作的督查落实力度。大力发扬“一线 工作”法,联合市金融办及五家银行和两家担保公司,定期深入县市区、企业召开调度会、银企对接会,现场解决困难,破解资金难题。积极配合金融机构认真做好贷前项目筛选、贷中担保服务、贷后跟踪回访等工作,突出妇联信誉,开通“巾帼创业直通车”,实行“个人贷款申请一妇联登记审核--银行和担保公司考察一发放贷款”一条龙服务,实现银行放贷和妇女创业“大提速”,确保每笔贷款发挥最大效益。
三是协调项目岗位帮助妇女就业。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引导女企业家和龙头企业,将加工企业和车间建到镇(街道)和社区,引导农村妇女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仅女性创业者在镇街设立的企业就达3700家,吸纳妇女劳力7万多人,形成了一大批“庭院工厂”、“炕头车间”,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发展。市县两级妇联还建立了妇女创业项目库,开展项目洽谈活动,向社会推介妇女创业项目409个。各级妇联联合人社部门大力开展“春风送岗位”、“妇女就业促进月”活动,举办了27场庆“三八”妇女专场招聘会、妇女创业项目展示和女大学生专场招聘洽谈会,16200多名妇女找到了新岗位。依托市县两级“大姐”品牌服务机构,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组织培训月嫂及家政服务员,将妇女就业空间向家庭领域不断拓展。
三、协调社会资源,有效支撑妇女创业就业
一是发挥巾帼创业基地和创业导师队伍的作用。利用见习基地特星集团旗舰店落户潍坊的有利条件,依托企业、职业院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培植了全国及省市级巾帼创业培训、见习、示范基地139个,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妇女创业就业提供帮助和支持。省级巾帼创业培训基地——潍坊火鸡科普示范基地,培训妇女l.6万人,扶持带动养殖户4909家,在全国建立42家分基地,带动l0万妇女走上致富路。发挥巾帼创业导师队伍的作用,组织他们与创业妇女结成帮扶对子,开展针对性指导服务,增强帮扶实效。组织创业导师进高校、进社区、进村镇,举办“巾帼创业大讲堂”61场,l万多名妇女直接受益。通过开展宣讲活动,传授创业经验,进一步引导广大妇女转变创业就业观念,坚定发展信心,激发创业活力。
二是发挥各级女企业家联谊组织和妇女劳动力转移机构作用。组织女性创业者先后到江浙沪、北京、宁夏、内蒙 古、台湾等地区学习,到清华、北大举办企业管理高端培训,帮助女企业家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现代理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组织会员企业到陕西、山西、云南、广西、黑龙江等地招工洽谈,参加泛珠三角区域妇女发展合作论坛、乌洽会、鲁台会等,举办妇联系统民营经济发展现场点评会,参观“三区”发展大势,帮助女企业家开拓眼界、提高境界、做大企业。依托市县乡村四级妇女劳动力转移机构,推广高密市妇联“企业+加工点+农户”的妇女劳力转移模式,做到 跨区务工外输一批、龙头大户吸纳一批、鼓励创业安臵一批、加强协调引进一批,着力构建劳动力转移的“立交桥”,促进了妇女非农产业收入。
三是发挥各级妇女创业就业协调组织的督查考核作用。潍坊市成立了市委分管领导挂帅,市妇联、人社局、中小企业局、有关金融担保机构等组成的妇女创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妇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妇女创业就业问题。县、镇、村也成立相应机构,各级将妇女创业就业作为考核的重要分值,与全市创业就业工作同部署、同调度、同落实、同考核,在全市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妇女创业就业良好氛围。结合部门职能,把成员单位职责进行量化,建立制度,定期督查,确保各部门齐抓共管。各级妇联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妇联主席亲自抓,责任部室和责任人具体抓,并注重培养宣传树立妇女创业就业先进典型,2010年以来,全市选树365名妇女创业先进典型,带动越来越多的妇女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在全市形成了“人人有技能、家家有产业、庭院变工厂、客厅变车间、人人挣大钱”的妇女创业就业新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 山东省潍坊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责任编辑王秀英)
第五篇:就业创业工作要点
就业创业工作要点
总体思路:根据学校党委的工作要点,以“创新发展年”为契机,从教育引导、政策落实、平台搭建、优化服务、改革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确保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一、健全校院二级管理体系,加强指导、分工协作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校就业创业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绩效考核:制定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就业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完善就创新创业制度、构建操作性强的考核督导机制)。
2.就业办、基础教学部加强主体责任,牵头指导要到位,督导检查要及时,落实情况要反馈;二级学院组织工作要认真,分工布置要具体,落实结果要汇报;其他部门配合工作要积极,多提建议。尤其是东西校区在去年融合发展年的基础上,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的二级管理。
二、加强团队及课程体系建设
1.成立学校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完善学校及二级学院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专兼职队伍。要积极聘请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领域的有关专家担任学校兼职就业创业指导教师。
2.加大培训力度,提升队伍素质:多形式、多渠道进行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邀请专家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队伍。
3.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按照教育部和省里要求,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期间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每位教师教书育人职责范围。切实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创业基础课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制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成绩认定与其他课程考试互换办法。各二级学院至少将创新创业融入到一个专业建设之中。
4.做好就业创业课题、项目的研究及申报。就业办、基础教学部、职业技术研究中心、二级学院至少完成有一项。今年争取在参与横向创新或纵向创新研究课题上有所突破(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5.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学生科技创新,完善申报制度。各二级学院至少有一名学生获得专利。(课外处和校企办共同)
6.编写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校本教材。争取7月份出来,下学期使用。
三、多种形式开拓就业渠道
1.巩固优质就业基地: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校企合作共同招生、校企横向联合申报项目、校企共建校内外就业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等形式,通过召开省化工医药职教集团会议,加强与优质就业企业的沟通和联系。
2.开辟新的就业市场:走出去,深入企业搞调查研究,开发优秀单位、优质岗位。
3.开发利用校友资源。就业办牵头、二级学院组织,发动全校教职员工,收集整理校友资料,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
4.开辟境外就业渠道:进行境外就业市场的研究、考察和组织实施。
四、积极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1.召开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和学生就业简历大赛: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典型事迹报告、学生就业简历大赛等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创业综合素质。
2.加强众创空间建设:每个二级学院至少建立一个创新创业实体为学生服务,学校建立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成立学校的资产运营公司,在此基础上成立学校众创空间的运营公司,在下面可以成立若干个小公司,如化工、机电等。
3.加强社团建设:学校和二级学院都要成立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4.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招聘活动:专场招聘会和大型招聘会相结合,线上招聘和线下相结合,集中招聘和个别推荐相结合,打造一年365天不落幕的校园的招聘。
五、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1.建立创新创业专题网站,完善更新就业工作网站,加强微信平台维护,主动与我省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云平台结合,着力完善以校内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网为基础、移动终端为补充的智能化就业创业工作信息平台。
2.努力提高就业创业工作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健全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真正做到为学生“送岗位、送政策、送指导”,实现就业工作的个性化、信息化。
3.做好信心的有效对接,将学生就业创业意愿信息数据库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和机构孵化投资意向信息数据库进行对接,智能化匹配学历、专业、岗位、地域等重要信息,实现就业创业信息线上线下同步,为供需双方精准推送有效信息,逐步加快就业创业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步伐。
六、健全就业创业服务机制
1.健全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第三方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就业创业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组织分析研究影响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的因素,持续开展就业状况、就业质量、就业特色、校友评价、求职分析、创业情况等第三方调查评价。
2.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出台《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工作实施方案》,就业办牵头各二级学院,建立对毕业后两年内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机制。
3.继续开展精准化的就业创业帮扶:做好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分析与上报,准确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状况和意愿。升学、参军、到基层、创业、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暂不就业等。加大对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要求半个月更新上报一次。
4.做好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工作:就业办牵头各二级学院,积极联系顶岗实习岗位,深入企业一线,挖掘优质实习岗位,减少顶岗实习期间的换岗率(即降低离职率)。尤其是护理学院,要做好首届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
5.做好就业质量报告:确保届毕业生100%就业,初次就业率不低于86%,年终就业率不低于95%。
七、加强就业和创新创业的宣传工作
1.加大就业创业工作的舆论宣传力度:利用“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周”、就业创业课程、日常活动等将国家和省内鼓励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宣讲到学生心中。
2.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宣传报道:及时总结整理我校就业创业工作,不但利用学校网站、微信平台、校内板报等宣传报道,更要向上级、校外有关媒体进行推送。
2.加强优秀毕业生事迹宣传工作:深入挖掘优秀毕业生,认真整理材料,进行校内优秀事迹展,推荐上报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省大中专就业服务中心微信平台。
八、加强学习,与时俱进,积极适应新常态,日常工作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