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工作开展总结
为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铜山区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的职能优势,积极组织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持续加大普法教育力度,积极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全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以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助力乡村振兴,有力促进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更好满足乡村人民群众多层次、多类型的法律服务需求。
一、基本情况
推进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覆盖。以司法所为依托,推动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与司法所一体规划、一体建设、资源共享。提升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和江苏法律服务网服务水平,完善主动服务机制和办事功能。补齐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短板,鼓励有条件的村(社区)地区配备“云律所”,提供在线调解、视频咨询、普法宣传、综合查询。多措并举推进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法律服务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三大平台提档升级。
加强困难群众法律援助保障力度。突出保障“三类”服务对象,服务保障农民工和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脱贫不稳定户、因病因灾致贫户等法律援助诉求,实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推广“四项”精准服务,开展“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和“法援乡村惠民生”活动,开展“尊法守法 携手筑梦”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完善法律援助与公证工作衔接机制。推行“五办”工作方法,对三农案件“优先办”、对重大疑难案件“重点办”、对申请救助案件“协作办”、探索实现“在线办”、一次性告知“一次办”。
促进法律服务多元化专业化。组织村(社区)法律顾问集中开展“五个一行动”,进一步提升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水平。开展乡村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活动,优化乡村企业营商环境。结合“产业链+法律服务”行动和“万所联万会”活动,动员律师事务所与产业协会、商会建立联系合作机制,聚焦农业农村重点民营企业,选派专业素养过硬、服务经验丰富的律师做好乡村企业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权益维护、纠纷调解等工作,对企业负责人和员工进行法律培训,指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帮助企业防范化解风险。引导全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把服务聚焦在促进和保障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以及乡村特色旅游、农村电商的依法经营上,为乡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扎实开展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全面提质增效。开展“公证进乡村”活动和“鉴定机构进乡村”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及时便利的公证、鉴定指引等服务。
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等普法责任制,将法治乡村建设作为普法依法治理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开展主题普法宣传,充分利用“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在农村深入持续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活动。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强化“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加强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确保每个村(社区)至少有一个法治文化宣传栏(长廊)等阵地,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切实增强普法宣传效果。加强基层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做到村(社区)调委会有人员、有场地、有标识、有制度,推动乡村人民 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全部达标,严格落实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组织调解员全方位细致摸底排查,及时掌握纠纷信息,排查覆盖面达到100%。全区每个村(社区)都遴选优选了“法律明白人”,并积极做好“法律明白人”的培育工作,定期开展村(社区)“法律明白人”业务培训,指导“法律明白人”在村(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法律服务等,帮助解决基层群众法律难题,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落后的的村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培育不足、技术人才缺乏、乡风文明有待加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农村空巢化、老龄化日益加剧,乡村治理体制机制不完善。执法队伍人员缺乏,部分偏远农村的执法人员严重老化,不少执法人员自身缺乏必要的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一些乡村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遇到自身利益受损,不懂、不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将“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作为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落实责任,加强督导。积极对接乡村振兴工作部署,确保活动有力推进、取得实效。充分整合司法行政内部法律服务资源,加强与涉农相关部门联动会商,加大活动协同推进和指导力度同时将结合法治创建、年度考核,对各地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工作成效将作为年度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认真总结“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挖掘宣传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发动传统新闻媒体和新媒体普法矩阵及时跟踪、报道工作动态及成效,为活动持续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