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板块:
【急救】
120急救中心:全员全设备待命;现场保持10-20个急救单元
【血液】
血液中心:全员出动,立即增开采血点、设备及配套设施;做好媒体工作,呼吁大众参与献血。8月13日,全天采血1859人次,采集血液1982单位,近40万毫升,机采血小板186个治疗量。后期与各医院保持密切沟通,确保血液供应。
【心理干预】
安定医院:初期5名医护人员组成第一批心理危机干预救援队奔赴塘沽。完成简单培训后前往伤员最为集中的泰达医院、泰达心血管医院、第五中心医院和港口医院进行心理危机干预。15日、16日,确定48人组成了心理危机干预志愿队,前往新区的定点医院和伤员集中点开展心理援助。
【疾控】
疾控中心:
市疾控中心组织人员赶赴滨海新区,深入到各居民安置点,对传染病监测、消毒、病媒生物防控以及饮水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现场调研与快速风险评估,科学指导安置点传染病防控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医院】
天津全市共16家医院参与救治,其中最为集中的是泰达医院、泰达心血管医院、第五中心医院和港口医院。
其他医院(一中心医院、三中心医院、天津医院、眼科医院、中研附院医大二院、中医一附院、医大眼科、二儿童医院、医大总医院)通过外派医护团队、接受转诊及接待自行求诊的方式参与救治工作。
【伤员特征】:
在8月23日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中,国家卫计委爆炸事故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席修明介绍此次爆炸事故中伤员的伤情特点:(1)冲击波的爆震的力量非常大,所以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比较多。(2)有很多烧伤患者,而且这个烧伤和一般的烧伤不太一样,因为爆震,很多烧伤的患者同时伴有多发的骨折,这样给救治带来很多的困难。
【不足】
1.缺乏专门烧伤患者救治体系和救援人员培训体系。在国内尚无较为系统的成批烧伤应急救援预案。美英两国均存在烧伤专科小组。
2.医学救援人员防化能力不强。核化生相关知识缺乏,对伤情诊断、鉴别诊断及医疗救治能力匮乏,个人防护意识和安全意识较差。
3.医院信息化建设尚不完善。大批受害者集中涌向医院,伤员多,伤情复杂,急诊医护人员临时分诊捡伤处理造成了短时间的混乱;不能立刻获得各医疗单位空余床位、收容能力、现接诊人员情况等重要信息。
4.后送机制尚不完善。搜救伤员后具体送往哪家医疗机构以及与谁对接不清楚;急救现场与院内信息衔接不畅,不能提前获取患者在现场处置和转运过程中的有效信息。
5.没有统一的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存在“信息孤岛”现场。每个医院都是一个孤岛,大量数据都是通过传真、移动通讯设备和网络进行传输,这些对于安全的信息传递、及时的数据发布、全面的应急指挥决策都是不利的。由于各医院数据结构不统一,在进行患者转诊时,信息无法对接,影响救援效率。
【建议】
1.专门建立烧伤患者救治体系(组织)和救援人员培训体系
2.由卫健委牵头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在应急情况下,各医疗机构、急救中心、血液中心向总指挥所共享医疗资源信息,由指挥所通过平台了解灾害现场及医疗机构的收治能力。指挥所也可将外部系统防化等重要信息及时分享给每个救援单元。
3.建设医疗物资物联网。将现场患者信息实时传输到院内,使医务人员从信息系统中及时了解到人力流、物流、伤员流、运力流的实时状况,从而及时、合理地分派医护力量、运力使用以及资源分派,可显著提升医院灾害医疗救治能力。
4.由政府机构牵头,设立联演联训机制,卫健委、部队与医疗机构共同修订方案预案,依案执行,能更好地为伤员救治争取时间。
5.建议各医院建立急救中心,做好应急预案,比如当急诊空间不足时,建议能够尽快开通门诊区域或者临时场所开放,以满足突发事件批量伤病员检伤分流。同时建议建立区域性联合应急救治中心,政府加大经费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