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以高质量巡察保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材料
关于以高质量巡察保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材料范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巡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是国之利器、党之利器。近年来,XX县坚持把巡察工作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十六字方针,开展巡察工作,以高质量巡察保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扛牢政治责任,下好巡察“先手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XX县始终把巡察作为查实问题、堵塞漏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把利剑,主动融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以巡察成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强化领导。自觉扛起巡察工作主体责任,将巡察工作列入县委工作要点,作为“书记工程”来抓,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事项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问题亲自督办。县委常委会、巡察领导小组定期专题研究巡察工作,五人小组及时听取巡察工作汇报。严格落实巡视巡察理论“三进”机制,把巡视巡察理论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党校教学内容、纳入XX干部培训基地培训内容。二是健全制度。制度机制建设和有效运行是确保巡察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结合巡察工作实践,探索建立信息互通制度,巡察前,纪委监委、组织、信访、扶贫等部门和单位提供被巡察部门和乡村的有关问题情况,巡察组带着问题开展巡察,做到有的放矢。探索建立工作协作制度,巡察中,纪委监委、公安、财政、审计等部门在人员支持、业务咨询、工作协助等方面与巡察组紧密联动,确保“一呼百应”。探索建立联合整改制度,巡察后,县级干部牵头整改,个性问题党组织书记负责整改、共性问题相关部门联动整改,会聚强大整改合力,不断提升巡察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三是充分保障。县委对巡察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全力支持巡察工作。队伍建设上,选派经验丰富,精通纪检、组织业务的同志带队巡察,选调优秀干部进入巡察办,让新考入纪委监委的干部参与巡察,打造素质过硬、作风优良、老中青结合的巡察干部队伍。对参与巡察、工作出色的干部,在职级晋升、提拔使用时优先考虑。经费保障上,对巡察经费专项预算,巡察组巡察期间统一食宿,日巡察、夜研判,工作效率全面提高。设备保障上,实现人手一台内网电脑、人手一部保密手机,有力保障了巡察工作高质量开展。
优化方式方法,紧盯任务目标分类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形势发展,推动巡视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与时俱进,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巡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XX县坚持以“高质高效完成巡察全覆盖”为目标,以“坚持问题导向、迅速形成震慑”为原则,创新“三种方式”,高质量推进巡察工作。一是三个优先常规巡。对县直单位,优先巡察大单位大系统、优先巡察有执法权的单位、优先巡察涉及民生的单位。对村(社X),优先巡察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问题多发村。目前,已开展XX轮对XX个单位XXX个村(社X)的巡察,实现乡镇(街道)和村(社X)巡察全覆盖。二是重大决策专项巡。坚持把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巡察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先后组织开展X轮对扶贫办、卫健委等XX个职能部门的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展X轮对XXX个村(社X)的专项巡察,有效推动了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三是突出问题机动巡。针对大气污染防治严峻形势,及时开展环保攻坚机动式巡察,采取多进工地、多进企业、多进卡点,少开会、少听汇报、少看资料“三多三少”工作法,深入一线晨查夜查,狠抓立行立改,促进了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突出标本兼治,确保成果运用最大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巡视不整改,比不巡视的效果还坏。巡视整改落实是“四个意识”的试金石,整改不落实,就是对党不忠诚,就是对人民不负责。XX县聚焦治标与治本一体推进,通过“三反馈、三监督、两同步”,全面提升整改质量。一是以“三反馈”压实整改责任。对县直单位巡察发现的问题,同时向分管县级干部、派驻纪检组、被巡察单位进行反馈;对村(社X)巡察发现的问题,向分包乡镇(街道)的县级干部、乡镇(街道)党组织、村(社X)党组织进行反馈;对问题突出的乡镇(街道)、部门,整改责任上提一级,分包县委常委和分管县级干部亲自参加巡察反馈会,对反馈的问题亲自牵头整改。二是以“三监督”凝聚整改合力。县级干部对分管部门、分包乡镇(街道)和联系村进行全程监督,巡察组对所巡察单位实行专责监督,纪委监委、组织部负责日常监督,形成责任闭环的整改体系,巡察发现问题整改率达99.1%。三是以“两同步”实现标本兼治。坚持把问题整改作为检验巡察成果、推动工作的标准。将一般问题、个性问题与反复出现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进行同步整改,注重从根子上找根源、从建章立制上堵漏洞,形成更加科学的工作机制。针对农村党支部“组织生活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充分、党员管理不到位、大事难事不敢管”等问题,建立工作治理体系,激发群众X热情,提高了基层治理能力。针对“三资管理不规范、合同显失公平、侵占集体资源、侵害集体利益”等问题,深入开展清欠款、清资产、清合同整治行动,为壮大集体经济、推进“三变五合”改革、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打下了坚实基础。针对“责任不清晰、制度不健全、干部不作为”等问题,组织开展“正初心、查隐患、堵漏洞、勇担当”作风纪律整顿活动,促进各级党组织建机制、明责任、堵漏洞,促使各级党员干部敢负责、勇担当、善作为,全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切实以高质量巡察整改保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篇:探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践行“三起来”
聚力高质量
探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清醒认识形势,坚定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信心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国民经济运行造成了巨大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上下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第一,在路径方式上,要注重绿色可持续。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考察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调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推动经济增长。经过多年的实践,全国上下已经把发展与保护、环境与财富、人与自然互促互进变成了一种永续发展的理念、自觉自愿的行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升级优化,努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今后靠山吃山的“竭泽而渔”、困守青山的“缘木求鱼”已经行不通了,一味地靠铺摊子、上项目,膨胀体量、消耗资源、挤占土地行不通了,必须立足不同地区生态资源特点,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生产力布局上下狠功夫,把该减的减下去、该退的退出来、该治的治到位,擦亮绿色这个底色,发挥绿色资源最大效益,走绿色可持续的强县富民之路。
第二,在政策举措上,要注重开放合作。当前受疫情影响,对外开放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多,但产业梯度转移趋势没有改变。当前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县域已经融入了开放共享的市场经济大循环,突破了“诸侯经济”“闭环经济”的界限。贯彻总书记“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重要指示要求,必须把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举,开拓视野、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转型,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区位交通、开放通道等优势,加快构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
第三,在发展成果上,要注重普惠共享。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无论是强县富民、改革发展、城乡贯通,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所进行的一切奋斗,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妥善解决民生问题,抓好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处理好财政增长、企业增效、群众增收的关系,扭住调结构、强产业、扩就业这个着力点,既要善于集中资源办大事、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又要注重激励城乡居民就业创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终落脚点放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把县域打造成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落实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指示,推动我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一篇题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的文章,深刻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县域经济已经进入一个了依托中心城市发展的新阶段,通过积极融入中心城市的功能链、产业链、价值链来找准县域发展定位,进而实现联动式、融合式发展,打造强劲持久的动力系统。
二要发挥优势找准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特色就是竞争力、生命力,各县域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指望“一个方子包治百病”是不可能的,必须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走出“全能经济”误区。要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径,坚持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合理定位、错位发展,加快形成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三要积极融入两大国家战略。县域经济是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关键支撑。长期以来,发展较快、势头较好、后劲充足的县(市),无一不是在落实国家战略中抢抓发展机遇、乘势而起的。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两大国家战略,再次彰显了我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为我们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各地要切实强化“机遇抓住了才是良机,错失了就是危机”的意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启动一批引领性、示范性工程项目,以实际行动把重大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汇聚起出彩胜势。
三、聚焦重点任务,坚定走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要持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部署,激励各级干部勇于担当作为,在真抓实干中破解难题,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来。
(一)落实“六稳”“六保”,守住县域治理“三起来”的底线。
“六稳”“六保”针对的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是直面重大挑战的具体举措。实现了“六保”,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就能为“进”创造条件。当前形势下,必须把做好“六稳”、落实“六保”任务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兜住民生底线,做到不添乱、多添彩。保居民就业,就要密切关注就业形势变化,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落实好重点群体就业政策;保基本民生,就要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大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推动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提升人力资源优势;保市场主体,就要严格落实阶段性下调增值税税率、企业养老保险费率以及免征中小微企业三项社保费用等政策,强化企业精准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保粮食和能源安全,就要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强能源运行保障;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就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市场消费潜能,繁荣“小店经济”“夜经济”,推动优势产业强链补链;保基层运转,就要扎实做好开源节流。(二)坚持产业为基,塑造县域治理“三起来”的优势。
一定要找准县域在产业分工格局系统性调整中的位置,以更大力度激活存量、引进增量,把县域发展建立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之上,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基垒台、蓄势增能。要把产业集聚区作为龙头企业和研发中心集聚的重要载体、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支持基础好、层次高的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要紧密结合现有产业基础,紧盯主导产业,选择1—2个有较强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或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新优势。
(三)做强龙头引擎,强化县域治理“三起来”的支撑。
今年我县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打造宜业宜居幸福之城,使老百姓的获得感、归属感、自豪感不断提升。县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县城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县域的发展水平。中央在《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已经释放出加快土地制度改革的信号,缩小农用地征收范围、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将在“十四五”期间全面推开,城镇建设用地的瓶颈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加快提升县城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速吸引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布局,持续扩大绿色公共空间供给,加速农业转移人口集聚,建设带动区域、服务城乡、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中小城市,打造县域经济发展龙头。(四)聚焦农业农村,筑牢县域治理“三起来”的底盘。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抓住了现代化建设的薄弱环节,特别是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际上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县域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阵地。只有把县域经济发展起来,脱贫攻坚的成果才能巩固住,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才能做得实。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以乡村振兴的方向和原则引导脱贫攻坚,将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精神成果运用到乡村振兴中来,形成良性互动格局。将生产、生活、生态结合起来,把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生态良好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源头抓起,坚定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在良性循环中实现转型升级。要将县域作为发展农业农村、富裕农民的切入点和依托,充分挖掘释放县域在产业布局、创业就业、生活消费、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优势,加速农业农村发展,助推农业增收致富、更多分享发展成果。(五)深化改革开放,激活县域治理“三起来”的活力。
改革开放是是新时代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命门之穴,也是激发县域治理“三起来”动力活力的重要法宝。要把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的“加法”。要对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标全国百强县,持续营造透明高效、公平便利的市场环境。要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引导县域依托优势积极对接“五区四路”战略平台,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和更高层次创新,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2020年11月2日
第三篇: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
《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当前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以下政策。
一、降本增效
1、降低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各市原则上按现行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的80%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报省政府同意后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按调整后税额标准的50%执行,最低不低于法定税额标准。(省财政厅会同省税务局、各市政府负责实施)
2、对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旧动能转换重点行业(项目),在国家批复额度内,优先对2018年1月1日起新增留抵税额予以退税,剩余额度内对2017年年底前存量留抵税额退税,待国务院正式批复后实施。(省财政厅会同省税务局负责实施)
3、降低印花税税负,2018年10月1日起,将实行印花税核定征收方式的工业企业购销金额、商业零售企业购销金额、外贸企业购销金额、货物运输企业货物运输收入、仓储保管企业仓储保管收入、加工承揽企业加工和承
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入库项目,可不受电压等级和用电量限制,到2020年电力市场交易电量占全省电网售电量的比例达到60%以上。(实施细则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制定)
9、降低企业用能成本,2018年年底前,一般工商业电价每千瓦时降低不少于0.03元,全省工商业用户电费负担年减轻不低于80亿元;电网企业向用户收取的高可靠性供电费,按该用户受电电压等级收费标准的下限执行;临时用电的电力用户不再缴纳临时接电费,已向电力用户收取的,由电网企业组织清退;对余热、余压、余气自备电厂减免政策性交叉补贴和系统备用费;提高低压接入容量标准,济南、青岛、烟台3市市区低压接入容量扩大到160千伏安,其他市逐步扩大低压接入容量;完善差别化电费收缴方式,全面实行厂区生产、生活用电分别计价政策。规范降低天然气管输价格,推动我省非居民用气城市门站价格每立方米降低0.09元。(实施细则分别由省物价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制定)
10、降低企业社保费率,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继续按18%执行,按规定为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办理社会保险费缓缴、延缴手续,缓缴、延缴期间免收滞纳金。延长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1%的政策。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在18(含)至23个月的统筹地区,以现行费率为基础下调20%,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在24个月(含)以上的统筹地区,以现行费率为基础下调50%,完成单位,省财政一次性分别给予一等奖500万元、二等奖100万元奖励,奖励资金70%用于单位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30%奖励主要完成人(研究团队);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奖励;对获得中国质量奖和中国工业大奖的单位,省财政分别给予500万元奖励。(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质监局分别会同省财政厅负责实施)
14、完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政策,加大“创新券”政策实施力度,2018年10月1日起,对中小微企业使用共享科学仪器设备发生的费用,省级“创新券”给予西部经济隆起带地区60%的补助、其他地区40%补助,同一企业每年最高补助50万元;对提供服务量大、用户评价高、综合效益突出的供给方会员,省里给予其服务总额10%—30%的后补助,同一供给方会员每年最高补助200万元;扩大政策实施范围,将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内创客团队使用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入网仪器设备发生的费用纳入“创新券”补助范围。(实施细则由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制定)
15、改革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分配机制,落实科研人员对科研成果的收益权、分配权、处置权,增加科研人员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取消绩效支出占间接费用比例限制,暂不与单位绩效工资基数挂钩。高校科研院所承担的纵向和横向课题,科研经费只要
18、扶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2018年10月1日起,省财政对获得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的,最高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财政厅负责实施)
19、支持企业转型发展,完善政策和推进机制,分类分层、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国有企业存量资产整合力度,坚决退出低效、无效资产和长期亏损业务,做深做精主业,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18年起,组织实施民企接班人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办法由省委统战部会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资委分别制定)
20、对暂不具备市场竞争力,但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技术发展方向、首次投向市场的区域制造精品,2019年起,探索政府采购首购制度;将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优先列入全省公务用车协议供货范围。(实施办法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财政厅、省机关事务局制定)
21、完善企业能耗、环保、质量、技术、安全准入标准,按照我省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要求,2019年上半年完成对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企业的综合标准评价,不符合标准的限期整改或关停淘汰。(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省质监局、省安监局等负责实施)
24、实行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奖励,对2018年10月1日以后新招引的重大项目,各市可结合实际,对招商引资团队或个人予以奖励。其中,10亿元及以上、30亿元以下的,所在市可奖励不超过100万元;30亿元及以上、50亿元以下的,所在市可奖励不超过300万元;50亿元及以上的,所在市可奖励不超过500万元。鼓励各市在法定权限内出台新的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各市政府负责实施)
25、强化招商引资土地供应,2018年10月1日起,盘活的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低效用地,优先用于实际投资超过1.5亿美元的制造业外商投资项目和世界500强企业、全球行业龙头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用地,确需新增用地的由省、市、县共同保障。对与政府共同投资建设的可以使用划拨土地的医疗、教育、文化、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项目,除可按划拨土地方式供应土地外,鼓励以出让、租赁方式供应土地,支持市、县级政府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者入股方式提供土地。(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商务厅负责实施)
五、招才引智
26、鼓励企业绘制专利、人才地图,开展知识产权专利导航,2018年10月1日起,市、县级财政按照实际发生费用的50%给予企业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实施细则由各市政府制定)
能增能减灵活机制。2018年9月底前,选择部分企业开展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采取竞争上岗、公开招聘、委托推荐等方式重新选聘职业经理人,选聘为职业经理人后,协商变更劳动合同,实行市场化退出机制和薪酬分配机制,享受职业经理人相关待遇;未参与市场化选聘的经理层成员待遇按现有政策执行。2018年年底前,完成试点企业职业经理人选聘工作。(实施办法由省委组织部、省国资委会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制定)
31、改进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管理,对通过市场化方式招聘的职业经理人和高级管理人员、高层次人才,凡在聘用合同中已经明确了公务出行保障等职务消费内容的,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2018年10月1日起不再受公务用车有关规定限制。(省国资委负责实施)
六、金融支持
32、拓宽贷款抵(质)押物范围,对于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权属明晰、取得产权证书或证明权证的各类不动产、动产、知识产权及其他财产权利,用于向银行、保险、融资担保、小额贷款、民间融资等机构进行抵(质)押担保或抵(质)押反担保时,各登记部门应给予办理抵押权、质押权登记。不能登记的,应出具书面不予登记凭证并说明原因。(省金融办、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会同山东银监局、山东保监局、省相关部门负责实施)
33、推进“银税互动”贷款,税务、银监等部门建立征信互认、信息共享机制,对已有纳税记录、无不良信用
1管理公司打包转让不良资产等方式,多渠道处置不良资产。积极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支持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通过组建债转股专项基金、发行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专项债券等方式,筹集债转股项目资金。(省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监局分别负责实施)
37、鼓励开展“人才贷”业务,2018年10月1日起,对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个人或其长期所在企业为主体申请贷款,试点银行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最高给予1000万元无抵押、无担保贷款,用于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各市建立“人才贷”风险补偿资金,可按不少于50%的贷款本金实际损失额予以补偿;省级对工作成效较好的市按照贷款本金实际损失额最高30%予以奖励。(实施细则由省金融办会同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山东银监局制定)
七、用地供应 38、2019年起,纳入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的重点制造业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根据需要,年中可对省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补充、调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优先支持。(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实施)
39、开展批而未供土地调整再利用,对2009年以来经省政府依法批准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城
343、深化“一次办好”改革,落实好我省实施方案各项政策。2018年10月1日起,在省级以上各类园区,开展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承诺制试点,推动建设项目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土地复垦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审查、气候论证、文物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专项评估“多评合一”,形成整体性评估评审结果,提供给入园项目共享使用,变项目评估评审的“单体评价”为“整体评价”。(省编办、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分别负责实施)
44、建立完善联系帮包制度,实行省级领导联系企业、联系项目、联系商会制度;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工作,2018年9月底前,从省直机关(单位)选派1000名左右干部,组成100个乡村振兴服务队和高质量发展服务队,分别到农村、民营企业、省管国有企业开展帮扶工作。(实施细则由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制定)45、2018年9月底前,建立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省政府领导同志担任召集人,省政府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根据工作需要,邀请相关企业、协会、智库、联盟等参加,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重大事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各级、各部门要按分工将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到企业,省委、省政府将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审计机关要对落实情
第四篇:高质量发展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以及同仁:
我是XXX,就职于江苏XXX有限公司副总一职,前面听了各位专家以及同仁关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演讲,我深受启发和鼓舞,国家现在正处于发展的黄金阶段,我们作为公司的领导人、技术负责人,更有义务为公司的发展、为国家的发展去努力,去创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复杂局势,成功驾驭发展大局,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强调的是质量而非速度、是发展而非增长,这是发展思想、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做好企业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大纲。
我们XXX电梯,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2年的时间里改进了百分之七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投入3500多万元,将传统的生产工艺改进为国内领先的自动化流水线,共改进自动化流水线设备4台,自动化喷涂生产线,数控转塔冲床生产线设备6台,自动化上下料机器人2台,自动化装配机器人2台。自动化机器人的使用,是里程碑式的改进,是我们企业从传统生产制造跳跃至现代化企业的一大步,在日益增加的人力成本下,自动化机器人的使用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并且极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精度,产品不合格率不足万一,给其他生产型企业也起了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
高质量发展既然是一个阶段,就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他是渐进的、积小变为大变、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虽然是长期任务,但是我们会把阶段性目标分解为目标,从当前抓起,稳步推进,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的高昂精神状态奋力推进各项工作。
第五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2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振兴转换的窗口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更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必须强化政治统领、建强基层组织、聚焦重点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要以风帆劲满海天阔的开拓精神,做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领航员。“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参与塑造全球经济新格局的战略机遇期,要带领党员干部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服务程序、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厚植“环境育商”兴业沃土,持续提升服务企业水平。以党建促招商。以党员干部牵头组建优秀招商团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突出党建引领,以党建促招商,以招商促发展,发扬“争、拼、抢”的精神,以“争”的意识、“拼”的状态、“抢”的干劲,全力以赴做好招商引资各项工作,加快引进优质项目。以党建抓改革。建好党支部堡垒,从体制机制、运营模式、服务模式等多方面找寻工作思路、寻求改革创新。立足人才工作基础,在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不断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政策,激发企业科技创新动能,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
要以栉风沐雨见肝胆的实干精神,做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地方发展的思想,急企业之所急、办企业之所需,主动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良环境,做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员。以党建带队伍,要着力提升党员干部服务项目、服务企业的水平,以党员先锋形象、党员能力建设促队伍建设,确保能够解决企业问题、发展问题,满足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本领要求。以党建促服务,强化服务意识,增强体制机制改革的决心,积极转变观念,增强服务理念,把领导“直通车”、重点项目定期调度、“早餐会”、领代办、“拿地即开工”等体制机制推向深入。在园区一线、企业一线、项目一线组建服务指挥部、移动办公室,让企业“少跑路”,把服务“送上门”,及时为企业纾难解困、排忧解难,让企业放心投资、经济社会顺畅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建设是抓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回望历史,从改革开放之初到如今,仅短短的四十多年间我国经济就增长了200多倍。可以说,党的建设,是经济腾飞的内在引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准确把握历史方位,积极抢抓历史机遇,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奋力书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