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季开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纲
疫情的来临,不仅威胁着公众身体健康,也影响着公众心理健康,特别是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疫情影响,今年的寒假是特殊又漫长的,学生在家又经过了一段长长网课期,面对开学,不同的学生会有着不同的心理反应,教师家长一定要注意开学季学生的心理变化。
4月23日,安徽省一初中女生宿舍楼坠亡。这起事件再次给我们家长和教师带来警示,开学季,要特别注意学生安全,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安全。
一、疫情时期,学生的心理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在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时期,孩子们的正常生活被打乱,精心策划的家庭旅行没有了,春节及假期的各种聚会取消了,不能约上三五小伙伴一起玩乐,并且还要经常被逼着洗手、戴口罩,学校推迟了开学……这种长时间在疫情阴影下、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与外人隔绝的居家生活,确实会给人们带来紧张、恐慌的心理。而中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化的需求在增加,情绪有较多体验但控制能力不足的阶段,对于疫情的关注加之生活空间的缩小会让学生在认知、情绪、行为、人际交往和躯体方面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
在认知上,可能因为过多摄入疫情相关新闻和真假难辩的消息而无法对疫情作出科学的判断,甚至会出现灾难化的想法;
在情绪上,会出现无聊、烦躁、憋屈、消沉、抑郁、易怒、恐惧等各种不同的困扰;
在行为上,正常的学生、生活作息时间被打乱,会无所事事,懒于学习、不思读书或沉迷手机游戏网络电视;
在人际交往上,会产生人际交往范围极窄(缺少同伴交往)、交往能力和欲望都下降、易与家人争吵等问题;
在躯体化反应方面,可能会出现无明显原因的疼痛问题、消化系统问题、饮食问题和睡眠问题,也可能因为对疫情的担忧出现过度关心自己的身体症状或出现反复洗手、消毒等行为。
二、面对开学,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开学焦虑症”
开学了,有的同学还留恋在假期无忧无虑的生活之中,一想起上学,心里多少有点不乐意,难免会出现开学焦虑症状。有的同学在寒假里作息时间完全打乱了,饮食也没有了规律等,想到上学,就会难受。面对开学,如果学生表现出焦虑、抗拒、情绪暴躁、精力不集中,有的甚至在身体状况上表现出胃痛、失眠、易疲倦等症状,这就是心理医生们所说的“开学焦虑症”现象。这些表现都是人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将一些不愿面对的、不认同的、被压抑的、不愉快的负性情绪转换成一些躯体症状而造成的。
开学前,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引起家长的重视,注意与孩子多沟通交流,及时查找孩子焦虑的原因,帮助孩子顺利完成从家庭到学校的平稳过渡。
孩子开学焦虑症状的主要原因分析:
(1)学习压力大。如果孩子感觉到学习压力大而不愿去学校。父母应与孩子一起查找提升学习成绩的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而不只是一味简单粗暴的要求孩子成绩好。同时告诉孩子如果觉得压力大而感到过度紧张或焦虑,可以主动与父母老师进行交流,也可以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做些放松运动。
(2)因疫情对学校环境的不适应。疫情让孩子懂得了自我保护,开学意味着改变与亲人的居家生活到人员较多的学校里去,有些孩子可能对学校人群环境感到恐惧。家长可与孩子共同学习有关公共卫生和防控疫情的知识,帮助孩子对疫情有个正确认知,从实际出发,客观地评估现实情况,根据教育部和学校的安排,告诉孩子,目前国家是在疫情可防可控的现状下允许孩子进校的,不用恐慌,同时叮嘱孩子到学校只要按学校要求去做,做好防护,他会是安全的。
(3)作息时间、生活状态不一致。孩子在家上网课,节省了上放学路途时间,课余时间相对宽松,尤其是家长不能在家陪读的学生,学习状态相对懒散,开学季可能会对学校相对紧张的作息时间有抵触情绪。家长要有意识的让孩子在家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和要求,克制自己的惰性,保持精力集中,尽快适应学校学习生活。
(4)心理的不适应。在家舒适享乐的生活方式会让学生们留恋居家的日子,长时间放松的状态不能适应即将到来紧张的学习节奏,会导致他们对开学产生抵触情绪,不想上学。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多学习上的压力,注意多些时间来陪伴孩子,与孩子聊聊学校的有趣事情,帮助孩子度过这段适应期。
三、心理疏导,家长应该如何做好孩子心理防护?
(一)留心观察,及时掌握情况
疫情突来,也让一些预料不到的意外变化突来,作为家长一定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点滴变化,让孩子健康成长。新闻、网络、视频关于病毒、疫情、死亡的消息铺天盖地的袭来,一下子让这些涉世未深的小朋友们感受到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恐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焦虑、恐惧就有可能通过反常的行为表现出来。比如:晚上频繁醒来、哭闹,害怕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总是问:“妈妈、爸爸,你不要离开我好不好!”出现严重的分离焦虑;他们对事物小心翼翼,饭量减少。或者,突然变得很胆小,平常很喜欢玩的玩具或游戏都不愿意参加了;还有可能出现尿床、反复吸允手指、咬指甲这样的行为。出现以上反常情况,家长要特别注意!
(二)自我调节,控制自己情绪
一是不能将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只有家长表现得从容淡定,孩子才能从你的身上获得更多放松的信息。同时,也要允许孩子表达恐惧,当他们感到害怕的时候,耐心的倾听,陪伴。而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劝他们不害怕,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二是对孩子要包容、有耐心。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长,难免会产生更多摩擦,要对孩子进行合理引导、耐心教育。晨昏颠倒、游戏过度是许多孩子身上容易出现的现象,对此,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对孩子发火,也不宜立即将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适度打游戏不仅能增进孩子生活的乐趣,也能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玩手机也是“00后”少年的重要行为特征,通过手机孩子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学到更多的东西,但完全沉湎其中是万万不可取的,父母要控制好孩子的游戏时间,并关注游戏内容。
(三)以身作则,做好自我管理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模仿家长的行为。在行为习惯和情绪调适上,家长都需要做好榜样,保持理性,积极应对,规律生活,给孩子传递战胜疫情的信心。在行为习惯上,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做“手机的奴隶”。均衡饮食,给自己和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餐食,彻底煮熟所有食物。在情绪调适上,需要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且尝试用正向的思维去思考,让生活充满正能量,也给孩子带来温暖与信心。
(四)创新方式,教给孩子防护知识
在孩子问到疫情的详细问题时,家长应用有趣的、具体的、积极的语言,给孩子解释病毒及其防护方法,给孩子带来稳定的情绪。用正确的方式,向孩子传递关于疫情的信息,而不是只让他们看新闻,或者听大人说:哪个地方的情况又更严重了。对孩子最好的知识普及的方式就是减少孩子直接接触新闻的机会,给他们讲相关的儿童故事或者绘本。通过孩子喜欢的故事主人公,通过隐喻的方式把对抗病毒的知识和当前的疫情告诉他们,是最容易让儿童接受的方式。
(五)关心孩子,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在这段时间里,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变长,不仅需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也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可以每天晚上抽出时间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这段时间的感受和困惑,给予孩子需要的帮助。在空闲时间,可以陪孩子进行一些亲子活动,放松心情。玩玩具、读绘本、唱歌、文字接龙、下棋、观看优秀影视作品等等,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家务、搞卫生。让孩子的生活被有趣的游戏与活动占据,这非常有利于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体会当下生活的乐趣,这样自然而然就放松下来了。
(六)因势利导,加强孩子德育教育
家长应利用疫情防控的契机开展科学教育、健康教育、社会教育、人生观教育、生活教育等,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科学和科学家的价值、什么样的人生最美、什么样的行为值得颂扬等等。中华民族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非常好的教育资源,这次抗疫中无数医护人员为了抢救病人而争分夺秒、奋不顾身,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等,都是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极为生动的教材。此刻,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角色扮演等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方式。
另外,家长还要注意及时与教师沟通,寻求教师与孩子同学的帮助。教师在开学前要注意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解,及时对有些焦虑的学生采取鼓励措施,即使是线上也要与班内同学协商,组织一些调动学生兴致和积极性的活动,引发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兴致和期待。
四、心理疏导,学校和教师应该如何做好学生心理防护?
疫情给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了猝不及防的改变,不少学生心理上发生变化,产生不适。
(一)建立心理健康干预制度,抓好摸排建档
学校要建立健全危机干预制度,对学生心理和行为出现危机信号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及时进行预警。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复学后的心理状况,各班主任、任课教师仔细观察并提高警惕,对出现情绪和行为危机信号的学生,及时联系心理教师开展评估和辅导。开展一次摸排。开学第一周,根据《中小学心理高危学生筛查和干预流程》对中小学心理危机情况进行排查筛选,尤其针对受疫情影响的八类心理高危学生,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动态观察表》逐一开展清单式的心理排查,对心理高危对象开展及时评估、辅导甚至转介,提高心理危机教育的精准度。完善一次建档。对排查出的心理高危学生,及时建立心理危机档案,心理教师及时评估心理危机类别,一人一档案,一人一帮扶。对心理危机学生制定分类干预方案,一人一方案,完善危机转介机制,及时将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转介至相关医疗机构就诊,提高心理危
机处置有效性。
(二)开好主题班会、家长会、教师会
开展一次主题班会。这次新冠病毒疫情,为学校教育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和素材,不论是身体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还是理想、信仰、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还是英雄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奉献与超越教育等,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教育素材。学校要结合年级、班级实际,及时、积极安排和组织开展心理主题班会,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筑基。
开好一个家长会。建立家校联动安全防护网,通过高质量网上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云课堂等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建立家校联系网络平台,及时向家长反应学生在校心理状况,推送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信息包。
开好一个教师会。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大学习,积极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学习并掌握一些心理干预技巧,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现并化解在苗头阶段。
(三)认真组织好一次全员性谈心交心活动
今年春节假由于疫情关系,学生在家时间较长,各种问题的引发都可能导致学生发生改变,所以开学后班主任要及时开展一次全员性学生个别谈话,及时了解学生的当前状况,以利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指导。重点是掌握以下情况:一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二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三是家庭突发变故的学生(包括家庭灾病、亲友疫情问题影响、个人突发身心问题等);四是父母离异、问题家庭、缺失监护的学生;五是留守儿童、进城务工随迁学生;六是孤儿、残疾学生、残缺家庭学生;七是心理、行为问题学生和思想偏激学生;八是具有其他先天、后天隐患疾病学生;九是青春期发展问题学生;十是容易霸凌他人的强势学生和被霸凌的弱势学生等。及时摸清班级、学校各类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才能有的放矢的制定出应对之策,才能防患于未然,确保学校安全、师生安全。
开学后,要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动态观察,对轻微心理问题的学生和家长进行辅导访谈等。
(四)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心理健康宣传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比较系统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作秀式的组织一些心理课堂讲授和专家咨询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平台,学校要重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环境文化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情操熏陶、心智启迪的作用,使学生在良好校园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健康的心理教育。
一要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校园的隐形文化涵盖校园风气、班级风气和人际关系等等,其中校园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影响力比较大。班集体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在班级里面学生的人际关系会影响学生的成长。所以要丰富学生的校园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之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丰富的校园精神文化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正能量,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活跃,情操得到陶冶。
二要重视更新教师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观念。教师要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设定、实施步骤、最后评估之中都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通过教师的行为意识影响、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个人的性格、思想的成熟与整合。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处理学生出现的不良情绪,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三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科教学活动的相互融合。学科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园里面的主要活动,教师要在课堂上多留意学生的情绪和状态,对待学生要亲和,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当学生对于学习有抵触情绪的时候要适时调整,及时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有效学习。
四要发挥环境文化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学校人人皆育人、事事皆育人、处处皆育人,要重视发挥每一块草坪、每一颗树木、每一片墙壁、每一个活动、每一个不良事件、每一个善举力行的育人功能作用,善于抓住机会,及时开展育人活动,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人格健全完善提供机会。疫情后开学,要重视讲好疫情故事,疫情中那些不畏生死的白衣战士、人民警察、志愿者、政府工作者、科研人员、人民军队以及自觉遵守政府要求的普通民众,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催人泪下、催人奋进,满满的正能量,有利于弘扬正气、励志奉献;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学生建立责任底线的世界观、大义当前的人生观、良知保障的价值观、智慧人生的幸福观。那些形形色色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傲慢无知的极端自由主义者、玩忽职守的公职人员、不守规矩不配合防控损害公众利益的自利者、恶意传播病毒故意隐瞒旅居行程的恶行者、造谣中伤扰乱者、妖魔化抹黑中国的敌对势力等,一个个丑恶的形象,足以拷问灵魂,警示大众,警醒国人,是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三观教育不可或缺的材料。学校要通过认真办好校园广播、学校宣传栏和班级手抄报文化栏,用先进的文化引领人,用积极的文化教育人,用高尚的文化感染人,用健康的文化熏陶人,用优秀的文化激励人,促进青少年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认知得到提升,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改善,意志得到锤炼,精神得到熏陶。
(五)持续关注和追踪心理问题较严重学生
关注和重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学生,对其提供充足的情感、生活和学业支持,开展有效心理辅导,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应对、及时上报。特别关注在疫情前就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追踪评估,结合以往辅导记录,提供预防性心理辅导,协助其维持心理健康水平。特别关注来自重点疫区或身边有亲人感染新冠病毒并对此感受到焦虑和压力的学生,提供支持性心理辅导,积极改善其周边人际环境,减少可能的排斥和歧视。特别关注在疫情期间出现明显情绪问题、沉迷电子产品或行为偏差等情况的学生,提供干预性心理辅导,开展行为矫正,协助其回归正常学习生活。特别关注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提供陪伴性心理辅导,建立同伴互助小组,协助其接纳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促进其转变认知、优化心态。
针对受疫情影响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提供长期专业心理干预、转介和支持服务。持续关注和追踪心理问题较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学生,并联合家庭、班主任和社区共同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要向师生推介社会心理服务官方资源,掌握向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心理援助机构寻求专业支持的方法,提高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能力。对于存在严重心理和行为问题以及精神疾患的师生,学校应做好隐私保护,设立标准化处置流程,及时将有关情况反馈给家长或亲属,并转介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心理援助机构,联合家庭、社区及医疗机构将各项流程措施落实到位。
(六)合理调配教学时间,保持一张一弛的教育教学活动
本学期由于疫情关系,开学晚,教学时间短,教学任务繁重,要预防以抓教学质量为借口,随意压缩、减少学生应有的体育、艺术、德育、禁毒防艾、安全演练、法制教育等活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实践活动,一张一弛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学生心理成长规律,通过活动载体有利于创设教育情景、锻炼学生、促进成长;要认识到教育活动与教学活动相互促成的关系,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学习理想、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意志与学习效率、学习质量相互促成的关系;要认识到我们强调办学一定要重视质量观,指的是科学的质量观,是
全面的质量观,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质量观。磨刀不误砍柴功,各校更要抓住疫情期间发生的各种故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理想信念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积极、阳光、向上、向善、爱国、勤奋的感情,促进自我实现、激励超越自我,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把青少年学生高昂的激情、热情引导到严于律己、勤奋学习、爱国奉献的崇高追求上,落实到具体的学习、生活、师生交往中,真正实现成人、成长、成功、成才,真正实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真正实现身心健康成长、人格健全完善、学业不断进步。
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学复课后做好疫情防控与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出发点和目标之一,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各司其职。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做到以教师、学生为本,尊重科学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营造和谐有序的校园氛围和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