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队主要负责同志在省委扶贫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村是**县的移民村、苗族村、合并村,也是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22%。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驻村帮扶后,我们牢记家毫书记到村调研时的嘱托,“要立足做群众关心的好事实事。”一年多来,我们围绕“党建引领、产业兴村、智志联扶、和谐共建”的帮扶目标,着力推进10项帮扶举措,按下了**村脱贫致富的快进键。
01真情聚村干,让党员干部干起来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村支部曾是县里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考核全镇倒数第一,一度出现“干部干、村干看、群众靠边站”的局面。如何把党员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硬压不行,需要率先示范,更需要真情感化。我们坚持“五个一”工作法:每周上村干部家一次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讲一堂微党课、共做一顿饭、干成一件事。村支书龙金显在山东学习时突发疾病,我们垫钱为他做手术,守了两天两夜没合眼,一直照顾到他家人赶到。支书回来后没出院就溜到村里上班,他说,你们帮我捡回了命,我就该拼命地干。为化解村民和村干部的误解,工作队4次上门解释,最终冰释前嫌。就这样,工作队和村“两委”慢慢心连心、心贴心,留下了要辞职的村主任,吸纳了放弃年收入10来万的新村干,任命了1名支部副书记和2名扶贫专干,更换了3名小组长,培养5名村后备干部,成立了5个产业党小组,开展“互助五兴”,坚持“六个一”坐班制,创建“党支部+党小组”“群众工作会+农民夜校”等“5+”党建平台和机制,村干部重拾信心,重建威信,各项工作“起死回生”。不到一年就完成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摘帽,还有2项工作获得县里先进。
02真心换民心,让贫困群众忙起来
不怕村偏辟,就怕群众不给力。我们以心换心,不对任何群众发脾气,不占任何群众便宜,不回避任何矛盾问题,不放过任何发动群众的机会。通过建立村务监督群和公众微信号、发放民情联系卡、实行上门服务制和代办制、组织技能培训和集体劳动、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感恩励志教育等方法,建立健全村民议事制度,搭建起与群众的连心桥。在村务监督群里,群众提问回复不满意决不罢休,最晚回复到凌晨3点多钟。为修通村组公路,到一户群众家里走访15次。全年召开群众工作会50多场。群众对工作队从质疑向信任转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发展黑木耳产业时,带着贫困群众一干就是40多天,党旗飘飘、苗歌声声,出现了难得一见的集体劳动场景,贫困户义务投工200多个。年终,村里开了一个1000多人参加的总结表彰会,对脱贫示范户、热心公益奖、好婆媳等11类人表扬奖励,有些老百姓人生第一次走上领奖台,捧着奖状热泪盈眶久久不愿离场。贫困户龙威再,妻子弱智,7岁的女儿脑瘫,手脚干瘪,只有20多斤,除了眼睛嘴巴能动外其他不能动,谁见谁心酸。我把他作为我的帮扶户,每天给他发一条励志短信,每周去看望他一次。他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立下两个心愿,一是女儿能活多久就要好好照顾多久,二是今年一定要脱贫而且要当示范户。去年他改造了危房,当上了公益护林员,还栽了30亩猕猴桃,由贫困户变成了产业能手,脱贫不愁了。
03真干办实事,让脱贫产业兴起来
在后盾单位的全力支持下,我们帮老百姓引水、修路、改危房、建村部、卫生室、维修村小学、安装路灯、成立爱心助学基金、协调**大桥建设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完善。坚持产业兴村,完成1000亩猕猴桃、500亩茶叶和30亩黑木耳产业基地建设。引进企业共同建设雨伞扶贫车间,已经安排了4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全部建成后,可以带动300人就业。现在2位70多岁的老奶奶也能拿到1000多元的月工资。村集体一年仅通过旅游合作和扶贫车间就可分红13万元。老百姓说,做梦都没想到能在家门口上班。去年,全村顺利实现22户103人脱贫,4名大龄男青年顺利脱单,已脱贫人口无返贫现象,脱贫人数为前4年的总和,满意度接近100%。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我们扶贫工作队员都有一个信念,只要能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我们可以远离家庭,可以挥洒汗水,可以承受委屈,但一定要以战斗的姿态和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