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扶贫调研座谈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是后发展地区,农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两翼山区,是扶贫的重点地区。近几年来扶贫工作在推动我市农业发展方面,影响极大,是促进我市农业产业调整不可低估的力量。借助这股强风,本人就农业产业扶贫方面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促进扶贫与农业的和谐共进,为解决**“三农”问题探索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发展途径。
一、农业产业化扶贫是贫困落后地区农民脱贫的关键
我市是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但是农业资源不是最贫乏的,德保、那坡、田林、隆林都有不错的资源,可以种植大面积的耐旱粮食、饲草和耐旱的中草药,既保护土地植被又可以产生很大的经济收入。现在一些被认为贫困的地区其实并不完全是资源贫困,而是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是生产水平低生产力水平低造成了这些地区的经济落后。所以产业扶贫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国家的扶贫投资主要通过国家各级政府的扶贫机构,把扶贫资金投入到到贫困地区的家庭或企业中。从我们目前的情况看,分散使用国家扶贫资金的结果是贫困地区依然贫困,经济落后地区依然落后。许多具有市场潜力、具有市场效益的农业项目,没有得到规模化发展、推动农民增收所需要的资本金,没有得到国家产业化扶贫投资的有力扶持。
农业产业化扶贫投资是脱贫的关键。农业产业化扶贫投资就是要解决贫困地区农业产业链中缺口所需要的资本金问题,对现行农业扶贫投资模式进行调整,可以改变当前只有单一部门投入的劣势,可以整合农业、畜牧等部门的资源优势,让扶贫资金可以发挥更大优势,符合市场竞争规律,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的财政政策,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二、农业部门在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1、以“农家课堂”为主的人力资源开发,扶优扶贫。“农家课堂”是开展农村主体的精英培训,通过“以一传
十、以十传百”的培训,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宣传、培训交流和效益吸引等手段,促进集群技术模式的普及和推广,发挥规模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通过各土专家演示与农艺师现场解说结合,并充分利用现场不同生长期作物资源及学员的现场培训操作,作为一个新型农民培训的亮点,体现在“多、快、好、省、土、灵、特”几个优势(一是“多”,师资来源多样,有效解决定点“农家课堂”的教学资源不足、教学面狭窄等问题;二是“快”,巡回教学快速便捷高效,同样的授课内容相对以往形式可大量减少授课时间;三是“好”,直接到农户家中、田间现场授课,减少环节,效果更好;四是“省”,有效降低了农民学习成本;五是“土”,授课老师主要是土专家、土洋结合教,授课语言主要是本地土话方言,群众感觉亲切易学,授课教材多是经过专家充实过的“土经验”、“土教材”,更适合当地生产生活实际;六是“灵”,可以根据不同地方、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时期和当地农民朋友的不同需求灵活安排授课,真正实现“地头有问题地头解决”;七是“特”,充分体现农业种植业培训在农村培训中的重要特殊地位,进一步转变农业干部作风,增强为“三农”服务责任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培养大批技术型农村人才,引导大批科技素质较高的人才到农村与农民群众相结合,实现传统农业基础与现代农业接轨,促进科技型、开发型高效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建基地、兴龙头、拓市场,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
2、在推广实用农业技术中,强化科技扶贫。在当前形势下,以科技为动力、为切入点,是实现先进生产力作用、先进文化带动作用,落实广大人民利益的有效方式。通过科技发挥作用,使农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渐转变,是农村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来,我农业部门综合“优粮优经”“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等先进适用技术进行配套试验示范,推广生态富民“百千万”工程、小蚕共育、应急粮食试验示范、烟稻轮作、油菜+中稻、猪+沼+果+灯+鱼,茶叶综合化工开发、特色立体农业种养、农作物“三避”技术应用示范推广、水稻、玉米、马铃薯免耕技术、中草药gap技术应用与推广、高山玉米高产示范栽培等农业实用综合技术,优先解决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延伸产业链等关键技术问题,结合实施“十个百万亩工程”,并围绕关键技术进行配套集成,形成简便易行的标准化的成套实用技术,以优势区域为基地开展技术组装、示范和推广,推动科技资源向优势区域集中,为右江河谷和两翼山区农业产业调整及农民增产增收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3、在发展中不断改进**农业产业化开发建设思路。从20xx年起,**将全力抓好“123456”,即重点“构建一轴两翼特色农业产业带,研究好三条发展路子,优化四业并举,深入建设五个基地,提升六大龙头”,不断强化农业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在扶贫调研座谈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在扶贫调研座谈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是后发展地区,农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两翼山区,是扶贫的重点地区。近几年来扶贫工作在推动我市农业发展方面,影响极大,是促进我市农业产业调整不可低估的力量。借助这股强风,本人就农业产业扶贫方面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促进扶贫与农业的和谐共进,为解决**“三农”问题探索一条具
有当地特色的发展途径。
一、农业产业化扶贫是贫困落后地区农民脱贫的关键
我市是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但是农业资源不是最贫乏的,德保、那坡、田林、隆林都有不错的资源,可以种植大面积的耐旱粮食、饲草和耐旱的中草药,既保护土地植被又可以产生很大的经济收入。现在一些被认为贫困的地区其实并不完全是资源贫困,而是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是生产水平低生产力水平低造成了这些地区的经济落后。所以产业扶贫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国家的扶贫投资主要通过国家各级政府的扶贫机构,把扶贫资金投入到到贫困地区的家庭或企业中。从我们目前的情况看,分散使用国家扶贫资金的结果是贫困地区依然贫困,经济落后地区依然落后。许多具有市场潜力、具有市场效益的农业项目,没有得到规模化发展、推动农民增收所需要的资本金,没有得到国家产业化扶贫投资的有力扶持。
农业产业化扶贫投资是脱贫的关键。农业产业化扶贫投资就是要解决贫困地区农业产业链中缺口所需要的资本金问题,对现行农业扶贫投资模式进行调整,可以改变当前只有单一部门投入的劣势,可以整合农业、畜牧等部门的资源优势,让扶贫资金可以发挥更大优势,符合市场竞争规律,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的财政政策,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二、农业部门在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1、以“农家课堂”为主的人力资源开发,扶优扶贫。“农家课堂”是开展农村主体的精英培训,通过“以一传
十、以十传百”的培训,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宣传、培训交流和效益吸引等手段,促进集群技术模式的普及和推广,发挥规模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通过各土专家演示与农艺师现场解说结合,并充分利用现场不同生长期作物资源及学员的现场培训操作,作为一个新型农民培训的亮点,体现在“多、快、好、省、土、灵、特”几个优势(一是“多”,师资来源多样,有效解决定点“农家课堂”的教学资源不足、教学面狭窄等问题;二是“快”,巡回教学快速便捷高效,同样的授课内容相对以往形式可大量减少授课时间;三是“好”,直接到农户家中、田间现场授课,减少环节,效果更好;四是“省”,有效降低了农民学习成本;五是“土”,授课老师主要是土专家、土洋结合教,授课语言主要是本地土话方言,群众感觉亲切易学,授课教材多是经过专家充实过的“土经验”、“土教材”,更适合当地生产生活实际;六是“灵”,可以根据不同地方、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时期和当地农民朋友的不同需求灵活安排授课,真正实现“地头有问题地头解决”;七是“特”,充分体现农业种植业培训在农村培训中的重要特殊地位,进一步转变农业干部作风,增强为“三农”服务责任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培养大批技术型农村人才,引导大批科技素质较高的人才到农村与农民群众相结合,实现传统农业基础与现代农业接轨,促进科技型、开发型高效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建基地、兴龙头、拓市场,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
2、在推广实用农业技术中,强化科技扶贫。在当前形势下,以科技为动力、为切入点,是实现先进生产力作用、先进文化带动作用,落实广大人民利益的有效方式。通过科技发挥作用,使农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渐转变,是农村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来,我农业部门综合“优粮优经”“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等先进适用技术进行配套试验示范,推广生态富民“百千万”工程、小蚕共育、应急粮食试验示范、烟稻轮作、油菜+中稻、猪+沼+果+灯+鱼,茶叶综合化工开发、特色立体农业种养、农作物“三避”技术应用示范推广、水稻、玉米、马铃薯免耕技术、中草药gap技术应用与推广、高山玉米高产示范栽培等农业实用综合技术,优先解决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延伸产业链等关键技术问题,结合实施“十个百万亩工程”,并围绕关键技术进行配套集成,形成简便易行的标准化的成套实用技术,以优势区域为基地开展技术组装、示范和推广,推动科技资源向优势区域集中,为右江河谷和两翼山区农业产业调整及农民增产增收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3、在发展中不断改进**农业产业化开发建设思路。从2008年起,**将全力抓好“123456”,即重点“构建一轴两翼特色农业产业带,研究好三条发展路子,优化四业并举,深入建设五个基地,提升六大龙头”,不断强化农业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此工作思路不仅着眼于面上的产业化发展,还将继续紧跟产业扶贫的思路,捉紧壮大和发展,以面上的发展带动整村推进式扶贫的发展。
三、农业部门在扶贫工作中不可替代作用
1、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可能改变,拓展扶贫空间必须加强农业。
**农村人口众多,占总人口94%左右,农户收入仍然是“四为主”的格局,即农户收入仍然以家庭经营为主,占全年总收
入的67%;家庭经营收入仍然以农业收入为主,占家庭经营收入的65%;农业收入仍然以种植业为主,占农业收入的78%;种植业收入仍然以粮食为主,占种植业的70%。滞留在农村的农村人口仍以农业的主,因此,农业种植业的基础地位不可能改变,农村扶贫工作中,农业产业发展仍是基础。
从**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目前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市场型、科技型农业转化的阶段,处于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阶段。在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型农业向现代型农业转变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中,最根本、最核心的解决办法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需要通过制度和机制的创新,把当前分散的扶贫项目、个别行为转化为依托农村科技大户和农村行业协会,通过农业部门的技术引导盘活现有农村资源,并兴办农村龙头基地、协会、企业等,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潜能,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2、种植业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通过深入实施“十个百万亩工程”推动全市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全市2008年将新增水果15万亩、甘蔗10万亩、茶叶2万亩、桑蚕5万亩、剑麻达到20万亩、木薯达到10万亩,优势产业调整优化面积35万亩,新增产值3.9亿元。另外,大力推广良种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节本增收0.42亿元。两项预计促农人均增收140元,超过2008年预计农民人均增收的42%。而且,农业部门集中了大量的技术基础,一大批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农艺师是农村最信任的技术致富带头人,他们与农村群众关系密切,其中不少人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先头部队,是扶贫战线上的中坚力量。因此,农业种植业还将是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仍需要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
四、下步工作建议
建立竞争性扶贫项目机制,对每年的产业扶贫项目,允许有竞争性的行业部门参与上报。允许农业部门参与实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在产业扶贫中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多部门竞争,优胜劣汰的产业扶贫格局。
二〇〇八年七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在扶贫调研座谈工作会议上的精彩发言
在扶贫调研座谈工作会议上的精彩发言
**是后发展地区,农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两翼山区,是扶贫的重点地区。近几年来扶贫工作在推动我市农业发展方面,影响极大,是促进我市农业产业调整不可低估的力量。借助这股强风,本人就农业产业扶贫方面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促进扶贫与农业的和谐共进,为解决**“三农”问题探索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发展途径。
一、农业产业化扶贫是贫困落后地区农民脱贫的关键
我市是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但是农业资源不是最贫乏的,德保、那坡、田林、隆林都有不错的资源,可以种植大面积的耐旱粮食、饲草和耐旱的中草药,既保护土地植被又可以产生很大的经济收入。现在一些被认为贫困的地区其实并不完全是资源贫困,而是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是生产水平低生产力水平低造成了这些地区的经济落后。所以产业扶贫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国家的扶贫投资主要通过国家各级政府的扶贫机构,把扶贫资金投入到到贫困地区的家庭或企业中。从我们目前的情况看,分散使用国家扶贫资金的结果是贫困地区依然贫困,经济落后地区依然落后。许多具有市场潜力、具有市场效益的农业项目,没有得到规模化发展、推动农民增收所需要的资本金,没有得到国家产业化扶贫投资的有力扶持。
农业产业化扶贫投资是脱贫的关键。农业产业化扶贫投资就是要解决贫困地区农业产业链中缺口所需要的资本金问题,对现行农业扶贫投资模式进行调整,可以改变当前只有单一部门投入的劣势,可以整合农业、畜牧等部门的资源优势,让扶贫资金可以发挥更大优势,符合市场竞争规律,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的财政政策,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二、农业部门在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1、以“农家课堂”为主的人力资源开发,扶优扶贫。“农家课堂”是开展农村主体的精英培训,通过“以一传十、以十传百”的培训,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宣传、培训交流和效益吸引等手段,促进集群技术模式的普及和推广,发挥规模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通过各土专家演示与农艺师现场解说结合,并充分利用现场不同生长期作物资源及学员的现场培训操作,作为一个新型农民培训的亮点,体现在“多、快、好、省、土、灵、特”几个优势(一是“多”,师资来源多样,有效解决定点“农家课堂”的教学资源不足、教学面狭窄等问题;二是“快”,巡回教学快速便捷高效,同样的授课内容相对以往形式可大量减少授课时间;三是“好”,直接到农户家中、田间现场授课,减少环节,效果更好;四是“省”,有效降低了农民学习成本;五是“土”,授课老师主要是土专家、土洋结合教,授课语言主要是本地土话方言,群众感觉亲切易学,授课教材多是经过专家充实过的“土经验”、“土教材”,更适合当地生产生活实际;六是“灵”,可以根据不同地方、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时期和当地农民朋友的不同需求灵活安排授课,真正实现“地头有问题地头解决”;七是“特”,充分体现农业种植业培训在农村培训中的重要特殊地位,进一步转变农业干部作风,增强为“三农”服务责任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培养大批技术型农村人才,引导大批科技素质较高的人才到农村与农民群众相结合,实现传统农业基础与现代农业接轨,促进科技型、开发型高效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建基地、兴龙头、拓市场,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
2、在推广实用农业技术中,强化科技扶贫。在当前形势下,以科技为动力、为切入点,是实现先进生产力作用、先进文化带动作用,落实广大人民利益的有效方式。通过科技发挥作用,使农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渐转变,是农村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来,我农业部门综合“优粮优经”“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等先进适用技术进行配套试验示范,推广生态富民“百千万”工程、小蚕共育、应急粮食试验示范、烟稻轮作、油菜+中稻、猪+沼+果+灯+鱼,茶叶综合化工开发、特色立体农业种养、农作物“三避”技术应用示范推广、水稻、玉米、马铃薯免耕技术、中草药gap技术应用与推广、高山玉米高产示范栽培等农业实用综合技术,优先解决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延伸产业链等关键技术问题,结合实施“十个百万亩工程”,并围绕关键技术进行配套集成,形成简便易行的标准化的成套实用技术,以优势区域为基地开展技术组装、示范和推广,推动科技资源向优势区域集中,为右江河谷和两翼山区农业产业调整及农民增产增收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3、在发展中不断改进**农业产业化开发建设思路。从20**年起,**将全力抓好“123456”,即重点“构建一轴两翼特色农业产业带,研究好三条发展路子,优化四业并举,深入建设五个基地,提升六大龙头”,不断强化农业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此工作思路不仅着眼于面上的产业化发展,还将继续紧跟产业扶贫的思路,捉紧壮大和发展,以面上的发展带动整村推进式扶贫的发展。
三、农业部门在扶贫工作中不可替代作用
1、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可能改变,拓展扶贫空间必须加强农业。
**农村人口众多,占总人口94%左右,农户收入仍然是“四为主”的格局,即农户收入仍然以家庭经营为主,占全年总收入的67%;家庭经营收入仍然以农业收入为主,占家庭经营收入的65%;农业收入仍然以种植业为主,占农业收入的78%;种植业收入仍然以粮食为主,占种植业的70%。滞留在农村的农村人口仍以农业的主,因此,农业种植业的基础地位不可能改变,农村扶贫工作中,农业产业发展仍是基础。
从**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目前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市场型、科技型农业转化的阶段,处于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阶段。在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型农业向现代型农业转变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中,最根本、最核心的解决办法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需要通过制度和机制的创新,把当前分散的扶贫项目、个别行为转化为依托农村科技大户和农村行业协会,通过农业部门的技术引导盘活现有农村资源,并兴办农村龙头基地、协会、企业等,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潜能,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2、种植业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通过深入实施“十个百万亩工程”推动全市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全市20**年将新增水果15万亩、甘蔗10万亩、茶叶2万亩、桑蚕5万亩、剑麻达到20万亩、木薯达到10万亩,优势产业调整优化面积35万亩,新增产值3.9亿元。另外,大力推广良种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节本增收0.42亿元。两项预计促农人均增收140元,超过20**年预计农民人均增收的42%。而且,农业部门集中了大量的技术基础,一大批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农艺师是农村最信任的技术致富带头人,他们与农村群众关系密切,其中不少人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先头部队,是扶贫战线上的中坚力量。因此,农业种植业还将是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仍需要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
四、下步工作建议
建立竞争性扶贫项目机制,对每年的产业扶贫项目,允许有竞争性的行业部门参与上报。允许农业部门参与实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在产业扶贫中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多部门竞争,优胜劣汰的产业扶贫格局。
第四篇:在扶贫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在党工委扶贫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提纲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针对**区扶贫工作作一简要发言,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坚持规划先行,进一步强化规划工作在扶贫工作中的服务引领作用
坚持“专家论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抓好农村规划布局、安置房项目选址、交通路网选线、产业项目落地等工作,用好乡村规划师制度,做到基础设施改善和公共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到村,现代农业发展和村落村庄规划到户,产业规划涵盖现代农业产业链全过程,积极配合做好农村土地整理、农业产业化项目规划落地,发挥规划的服务引领作用,提高扶贫工作的源动力。今年上半年,已有**镇开元村、**岭村、**二郎村等6个村规划通过专家会审查,其中**镇井口村、**镇韩婆岭村已通过**区规委会审查;全面开展了**镇干塘村安置房、**街办一心村鹤林村安置房和**镇高饭店村安置房等18个镇街道的拆迁安置房规划建设工作。
二、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打牢“脱贫致富”的基础
按照“修好一条扶贫路,建成一片安置房,发展一条产业带,致富一方贫困户”的思路,支持贫困户把水、电、路、房、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逐步建设到位,从根本上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环境,为贫困人口增加固定资产,积累发展资本。今年,我们将结合**区实际重点突出3项工作:一我们将在去年完成51.4公里农村公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20公里路景相融、人景相宜、安全便捷的惠民公路、景观公路和产业公路建设,为推动现代农业和农村旅游经济等产业发展打好基础,推进公路旧危桥整治。二从农民切身利益出发持续完善3.52万农村人口农饮水安全工程。2014年完成的310公里管道上山进村入户,已具备通水条件,当前我们正加紧制定完善政策,确保农民特别是相对贫困人口吃得上放心水。三继续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完成渠道岁修掏於36.1千米,新建提灌站3座,新建蓄水池1口,完成了**、**、**、**四个街道锦绣东山农田水利项目,整治渠道8.8千米,整治塘堰13座,新增喷灌节水灌溉400亩;争取了籍田、煎茶2015年市级农田水利项目,项目总投资将超过1500万;大力储备农田水利项目,正在申报2016年**镇市级高效节水农业项目,项目总投资接近1000万元。
三、狠抓精确扶贫,确保精准到村到户到人
要深入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活动,进一步摸清底数,做到精准识别,搞清群众贫困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有的放矢制定扶贫措施,做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施精准扶贫,确保贫困群众精准脱贫。扶持对象精准,在建立“扶贫对象瞄准机制”上下功夫,要让群众和扶贫对象知情并参与进来,做好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项目安排精准,在健全“扶贫项目决策机制”上下功夫,因地制宜确定项目,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资金使用精准,在改革“扶贫资金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做好资金监管,提高使用精准度。把扶贫资金安排与减贫成效挂钩,加大按扶贫成效分配资金的比重。建立扶贫项目数据库,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简化资金拨付流程。完善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措施到户精准,在完善“干部帮扶机制”上下功夫,落实好到村到户帮扶措施,研究扶贫攻坚行动计划,防止“扶农不扶贫、富区不富民”。因村派人精准,在“选派使用机制”上下功夫,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职务,建议主要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和区有国有企事业单位优秀人员中选派,任职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脱贫成效精准,在落实“扶贫对象退出机制”上下功夫,实现精准脱贫。通过建立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退出工作机制,严格退出程序和标准,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做到贫困户有进有出。要对贫困地区“摘帽不摘政策”,鼓励早脱贫,形成“早脱帽子早有好处,不脱帽子还有约束”的导向。
四、2015年—2017年扶贫工作计划
(一)规划方面
扎实做好村规划和农村新型社区(安置点)的编制和相关技术规范研究,有重点有步骤的推进农村地区的规划覆盖工作,促进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2015-2017年,**局将督促各镇完成15个村规划、7个农村新型社区(安置点)、5个林盘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做好技术指导,加强规划服务。积极推进《**区镇村发展研究》,为镇村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同时进行《村规划技术导则》和《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建设技术导则》等技术规定研究,规范相关规划编制,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形成有力的支持。
(二)农田水利建设方面
2015年:完成渠道岁修掏於36.1千米,新建提灌站3座,在**、**、**、**镇整治渠道8.8千米,整治塘堰13座,新增蓄水5万立方米,新建喷灌节水灌溉面积400亩,新增有效灌面800亩
2016年:整治水库3座,节水改造渠道10千米,整治塘堰12座,整治或新建提灌站9座,新增蓄水6万立方米,新建喷灌节水灌溉面积300亩,新增有效灌面1000亩。
2017年:计划整治水库3座,整治塘堰8座,节水改造渠道10千米,改造提灌站8座,新增蓄水4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600亩。
(三)交通运输建设方面
一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围绕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和“美丽新村”建设,结合各镇自然条件、文化特色和镇村发展规划,启动建设一批路景相融、人景相宜的特色郊区公路,逐步消除农村旧危桥,着力打造串珠成链、人文生态的乡村景观廊道,加快构建畅达联网、安全高效的产业路网、惠民路网。
二提升农村客运服务水平。实施农村客运服务扩面提质工程,逐步将公交或农村客运班线向具备条件的偏远村落延伸,在乡村景观廊道试点开行特色观光公交线路,试行农村客运与城镇公交服务“同质同价”。
三健全农村物流邮政体系。依托**区重大物流产业项目、邮政枢纽项目和普遍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和完善镇、村(社区)物流邮政服务网络体系,进一步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助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特色农业发展。
四下沉交通运输行政权力。努力为农村群众创业、增收、致富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深入落实简政放权,按照依法实施、能放尽放、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原则,拟将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个体)、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限于三类汽车维修)和一、二类摩托车维修经营许可、机动车停车场登记备案4项行政审批事权下沉至各镇。
第五篇:在全县精准扶贫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在全县企业帮扶支持精准扶贫对接培训
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通渭县盛泰养殖责任有限公司 王照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在座的各位企业人士:
大家好!
我叫王照基,是通渭县盛泰养殖责任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盛泰养殖公司帮扶支持什川乡新庄村精准扶贫工作做一汇报。
盛泰养殖公司位于什川乡新庄村石碑社,建于2011年,占地面积100亩,是一家以肉羊繁育、育肥为主的公司,可同时容纳养羊5000只。为带动新庄村双联和精准扶贫工作,帮助贫困户找准产业发展路子,县委统战部和什川乡党委、乡政府领导多次到公司衔接动员,促就公司与新庄村“两委”签订养羊发展协议,将全村的养羊业按照“企业+养殖小区+农户”的养殖方式进行,企业与农户签订养羊协议和收购合同,由企业统一供种、统一供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收购。并通过“投母还羔”、“青贮返草”、土地流转、技术指导等方式来扶持贫困户发展养殖,对所有发展的养羊户长期聘请畜牧专业人员从饲料配方、科学养殖、疫病防治等方面全程跟踪进行培训、服务,保证
户投放良种羊30只。通过良种羊投放,让养羊户看到了实效,辐射带动新庄村7社123户农户发展养羊,其中发展40只以上养羊农户40户,10只以上82户。
三是提供防疫治疗,提高防治水平。针对农村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差,村级防疫力量薄弱,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农户对因怕疫病受损,不愿扩大规模的现状等,公司在乡畜牧兽医站统一进行常规免疫接种、传染病防治的基础上,义务为养殖户提供流感、普通病、常见病治疗70多次,做到了遇到病不走村、不求医,解决因疫病防控水平低下制约养羊发展的问题。
四是实行秸秆回收,推行贮草返户。结合农户种植全膜玉米多的实际,充分发挥公司现代青贮技术,利用现有青贮氨化池对农户玉米秸秆进行统一青贮管理,根据养殖户需求,对没有贮存条件的养殖户按“交3返1”的标准返草到户,即农户缴纳300斤玉米秸秆可分批次领取100斤青贮草;对有贮存条件的养殖户开展技术指导进行饲草贮存;对有贮存条件,但没贮草设备的农户通过收取加工费的形式进行丝草,由农户自行贮存。解决农民的饲养规模以自己所种作物秸秆承受利用能力为界限,不愿再出钱购卖饲料,没有条件贮草、家庭养殖模式规模难以扩大,作物秸秆弃置浪费现象严重的问题。
五是集中组织出售,确保出售价格。公司按照与农户签订的养殖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