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资源★★★
【摘要】商品过度包装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污染,而且会造成消费者、出资人、政府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福利减损,不利于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提高,阻碍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社会各界对此应给予充分重视,尽快采取行动加以有效遏制。
【关键词】商品过度包装
企业
利益相关者
福利减损
在社会****广泛谴责和政府一再“叫停〞的情况下,商品过度包现象装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根源在于人们尚未充分认识其严重危害性。本文试图从企业利益相关者福利减损的视角,进一步揭示商品过度包装的社会危害。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福利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指收入、财富给人们带来的效用,或者说是指人类的任何一种基于稀缺资源的需要的满足程度。经济学意义上的福利往往是指经济因素对人们需要的满足程度,即可以直接或间接用货币来衡量的局部。然而,人作为社会人,除了经济需求还有社会需求,因此,福利还包括政治福利、精神福利、文化福利、生态福利等非经济福利。另外,福利还可以分为个人福利与社会福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原那么,就是要实现“开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进和改善每一个社会成员乃至整个社会的福利状况。
福利理论是西方经济学家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那么出发,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予以社会评价,从而研究如何增进社会福利的经济学分支。它以效率、公平、开展作为理论研究的核心议题,试图探讨如何到达既促进经济开展、效率提升,又能保障公平公正原那么得以实现的制度选择与安排。这种学说主要研究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使人们能够理性地考察不同经济状态下社会福利的增减变动,以说明现实的政策或制度是否合意。因而,依据社会福利标准来评价各种资源配置或分配的经济状态,便构成了福利理论的根本内容。
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界已经达成一个共识:企业首要的社会责任就是为社会创造财富,增进和改善利益相关者乃至整个社会的福利状况。企业作为一种人格化的组织,是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综合性社会契约的聚集点。所谓企业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被企业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包括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如出资人、经理、雇员等〕、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如供给商、分销商、消费者等〕和间接的利益相关者〔如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社区、媒体、自然环境等〕。“这些被称作‘利益相关者’的个人和群体不仅会影响企业目标的达成,而且还会受到企业目标达成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类行动的影响。〞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在企业经营中,利益相关者可以是相互补充的或和平共处的,也可以是不相容的甚至是极端冲突的。而这种冲突经常表现为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利用信息不对称侵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造成其福利减损。商品过度包装便是其典型表现之一。在此,笔者仅以消费者、出资人和政府为例,对这种利益侵害进行简要的分析。
二、商品过度包装造成的消费者福利减损
消费者是指市场经济活动中能做出统一的消费决策的单位,它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家庭。在福利经济学看来,个人福利即效用,是正效用〔消费商品和劳务所获得的愉悦〕和负效用〔获得这些商品和劳务所付出的本钱〕的函数,或者是对“付出〞与“获得〞所做的比拟。当“付出〞既定时,“获得〞越大效用就越大,个人福利也越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消费者在预算约束下做出消费决策,目的都是为了追求效用最大化,或者说是为了实现福利最大化,而过度包装却使其降低,造成消费者经济、精神等方面的福利减损。
一方面,现阶段我国人民的收入水平还不高,生活还不富裕,城乡居民尚无能力承当太多的商品包装费用。而过度包装却不适当的增大了包装物在商品总价值中的比例,甚至使包装物价值与商品本体价值严重倒挂,逼迫消费者在购置商品时不得不支付过多的额外费用,为无实际使用价值的商品包装买单,大大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过度包装的普遍存在迫使消费者只能减少其它方面的支出,从而导致消费者实际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降低,造成其福利减损。更为严重的是,目前过度包装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食品、药品等领域,而这些恰恰是低收入群体日常支出的最主要工程,过度包装对他们经济利益的盘剥更多,福利减损也更大。
另一方面,消费者从决定购置商品到实际消费之间必然要经历选择、携带、存储、开启等过程,精美、适度、简洁、便利的包装,可以让消费者在这些过程中品味美好和愉悦,感受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方便与改善,使之成为快乐体验和精神享受的过程。而过度包装却弱化了这种体验和享受:外形过大、份量过重不便于选购、携带和存放,层次过多不便于开启和使用,种类过杂不便于清理和处置废弃物等等,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烦恼。而装饰装潢奢华、信息传递不真实、低级庸俗的文化蕴含导致的反感,物非所值引起的“白花冤枉钱〞的懊恼与自责,处置废弃物时触发的“暴殄天物〞的怜惜与内疚,精美外衣包装下的缺斤少两和假冒伪劣引发的愤慨和平安担忧等,也会给消费者造成相当程度的精神福利减损。
此外,过度包装对于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人身平安权、自主选择权等合法权益的侵害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消费者的福利减损。
三、商品过度包装造成的企业出资人福利减损
出资人投资于企业就是希望获得预期的利润回报,利润最大化是出资人的核心利益所在。从这样的意义上说,企业利润即出资人福利,利润最大化就是出资人福利最大化,任何不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实现的因素都会造成出资人福利减损。
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途径有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培育和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二是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指导方针,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妥善处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企业公共形象,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企业永续开展创造市场、创造顾客,以获取持续稳定的盈利环境。而过度包装必定会使企业的盈利水平降低,总效益减少,导致出资人福利减损。
首先,过度投资于商品包装加大了企业运营本钱。只有本钱低的企业才可能有高的市场份额,在保持商品品质、效劳水平和商品售价不变的前提下,控制并降低本钱是企业增加利润的关键。而过度包装不仅加大了包装材料与工费支出,而且还加大了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保险等费用,致使企业生产本钱升高,物流本钱增加。此时,企业假设维持商品售价不变,那么利润空间被挤压,如提高价格,又会缩小市场空间,无论如何都会使出资人福利被吞噬。
其次,过度投资于商品包装削弱了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提高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高消耗、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开展将受到越来越严格的****。此时,企业只有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方位提升竞争优势,不断创造新的市场,才能保持利润持续增长、实现企业永续开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非易事,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一定时期内可支配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过度投向商品包装,势必削弱企业的创新能力,弱化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造成出资人福利减损。
再次,过度投资于商品包装降低了企业美誉度。对于企业来说,美誉度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一企业的产品或效劳后,对其或优或劣的印象。通常来说,好的美誉度势必带来经济上的回报。国外研究说明,美誉度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将为企业拉动约0.32%的销售量。企业要想提升自己的美誉度,必须有高品质的产品、完善的效劳、良好的企业信誉。如果过度投资于商品包装,必然导致企业生产投入和创新投入缺乏,难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与科技含量,还会导致企业无力提供完善的效劳,无法兑现作出的承诺,致使企业形象受损满意度下降,最终失去消费者的认可而痛失市场。这种情况必然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出资人福利减损。
四、商品过度包装造成的政府福利减损
政府机构在合法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的利益,与企业和个人追求利润或效用的最大化不同,政府利益主要是社会经济秩序稳定、政策目标实现、所辖部门产出增加、可支配预算扩大、社会声誉提高等等。所有这些目标与政府的效用都有着正向的联系,而政府的效用又与经济开展、社会福利增加密切相关,因此,有效率的政府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作为两种制度安排,应当是互动的。根据市场经济开展变化的需要,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政府必须发挥有限和适度的干预作用,加强和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职能,推进市场体系的完善,排除市场失灵、资源配置失效和资源运用低效率,最大程度的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干预目标的实现程度与政府利益的实现程度息息相关。尽管各级政府三令五申,商品过度包装现象却未得到有效遏制,说明政府干预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是“政府失灵〞的典型表现。这种状况必然影响政府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从不同方面造成其福利减损:
一是政府声誉受到损害。
过度包装屡禁不止,受害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许多人将对企业的不满和责难转变为对政府的抱怨,导致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降低。二是政府权威受到挑战。
政府禁令昭然,许多企业却依然我行我素,令行不止,说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成为一种常态,一些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总是在与政府博弈,导致政府公布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约束力弱化,执行力不高。三是政府可支配预算受到侵蚀。
过度包装造成的资源利用低效率使政府在财政收入最大化目标无法实现的同时,还要投入大量的财政资源用以遏制过度包装并治理其造成的环境污染,这就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侵蚀了政府可支配预算。上述分析说明,商品过度包装严重侵害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造成其福利减损,不利于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提高,阻碍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不管是政府、企业、消费者,还是学界和群众传媒,都应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采取行动,尽快加以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