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价值管理研究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2 21:3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博士生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价值管理研究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博士生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价值管理研究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第一篇:博士生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价值管理研究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研究生课程简介

一、博士学位专业课

课程编号:XXXXXXXXXX

课程名称(中文):利益相关者与价值管理研究

课程名称(英文):Stakeholders and Value Management Research 授课内容:本课程将集合本学科该领域的优势力量合作授课,主要围绕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企业理论、利益相关者结构与企业分类研究、利益相关者企业控制体系研究、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创造研究、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分享研究、利益相关者企业业绩评价研究、利益相关者企业广义资本分类及其测度研究、利益相关者企业广义资本配置结构与运用效率研究、利益相关者关系与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等展开。

利益相关者与价值管理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撰 写 人:王竹泉

撰写时间:2012 年6 月 9 日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 课程编号:XXXXXXX

课程英文名称:Stakeholders and Value Management Research

拟授课教师:王竹泉、孙建强、纪建悦、王荭、高芳、杜媛、王贞洁、孙莹 课程总学时:54总学分:3 课内学时:48课外学时:12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博士研究生夯实利益相关者与价值管理理论基础,开阔利益相关者与价值管理研究视野,捕捉利益相关者与价值管理领域的研究机会,提升利益相关者与价值管理理论创新能力。教学方式: 讲授与讨论

考核方式及学生成绩计算方式和方法: 考核方式:课程论文和读书笔记至少5篇。

学生成绩计算方法:根据每位参与授课教师的具体要求提供课程论文或读书笔记,由每位教师给予评分,以各位教师评分的平均分作为课程最终成绩。课程内容及详细教学计划:

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1.罗伯特.蒙克斯等著, 李维安等译,公司治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2.罗伯特.蒙克斯等著,监督监督人:21世纪的公司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3.约瑟夫.W.韦斯著,《商业伦理:利益相关者分析与问题管理方法》(原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

4.[美]丹尼斯文 C.缪勒著,杨春学等译,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

25.[美]史蒂文.F.沃克,杰弗里.E.马尔著,赵宝华等译,利益相关者权利,经济管理出版社,200

36.杨瑞龙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7.王辉,企业利益相关者治理研究:从资本结构到资源结构,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8.R·爱德华·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出版。

9.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美)COSO委员会制订,方红星主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 10.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美)COSO委员会制订,方红星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 11.管理控制系统(原书第11版),(美)罗伯特 A.安东尼等著,赵玉涛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12.[美]夏恩.桑德,会计与控制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英)鲍勃.瑞安等著,戴德明等译,财务与会计研究:方法与方法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13.[美]李.克拉耶夫斯基等著,刘晋等译,运营管理——流程与价值链,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14.[美]戴伦.多尔斯麦思卡罗等著,任建标等译,价值流管理:面向全局供应链的精益方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

15.英国皇家银行学会著,刘霄仑主译,现金流量管理,中信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16.[美]玛丽.S.谢弗著,刘明芬译,应付账款管理最佳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

17.王竹泉、权锡鉴:《营运资金管理发展报告》系列丛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起

18.胡维熊:《企业信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第二篇:企业价值评估课程教学大纲.

《企业价值评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9020040 课程中文名称:企业价值评估

课程英文名称:enterprises value appraisal 课程性质:专业任意选修 考核方式:考查 开课专业:工商管理 开课学期:7 总学时:48学时 总学分:3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企业价值评估是资产评估行业的一项主要业务,也是证券分析、投资银行等相关行业 十分关注的内容。本门课程从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概念、价值观点入手,使学生掌握企业 价值评估的基本原理,资产基础途径、收益途径和市场途径三大评估途径及其具体评估方 法,了解国内外关于评估价值的溢价与折价的研究成果,学会分析企业股权的特性如控股 权与非控股权、流通性与非流通性等问题。为日后从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扎实的 基础。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于 2005年初发布了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 》 , 为我国企业价 值评估事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一个革命性的新起点。本书结合指导意见的内容,针对新经 济和高新技术企业等价值评估热点问题, 本书对评估中有关研发

费用、租赁资产和氓 W ACC 等实际问题进行了研讨。最后,对评估实践中的资料收集、现场访谈、财务报表分析以及 报告要素等实务操作也有详细论述。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1.掌握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基础和方法。

2.掌握企业价值评估的资产基础途径、收益途径和市场途径。3.了解并熟练掌握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具体应用问题和方法技巧。4.了解期权定价模型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5.熟练掌企业价值评估实务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概述(4学时

企业价值评估的涵义及应用范畴;企业价值评估的现状及其发展态势;企业价值评估的 几个观点等。

第二章 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4学时

企业价值评估的价值标准、一般原理、途径与方法;影响企业价值的基本变量与因素;控股权与少数股权,市场流通生与非流通性。

第三章 企业价值评估的资产基础途径(6学时

资产基础途径概述;资产加和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程序;价值前提的选择;单项资产的 评估方法和程序;资产加和法的优点与缺点;超额盈利资本化法。

第四章 企业价值评估的收益途径(4学时

概述;未来经济收益折现法;未来经济收益资本化法。

第五章 企业价值评估的收益途径(6学时

概述;参考企业比较法和并购案例比较法;市场法中几个主要比率价值指标的内涵和应 用;市场法评估企业股权案例。

第六章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溢价与折价(6学时

控股权溢价与少数股权折价;企业并购中的协同效应和控股权溢价的评估;缺乏流通性 的折价。

第七章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具体应用问题和方法技巧(6学时

企业研发费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企业价值评估中经营性租赁费用的处理;企业债转股 后的股权价值分析;探讨 WACC 应用中的一些具体问题;高风险公司评估的蒙特卡洛模拟;员工期权对股权价值的影响。

第八章 期权定价模型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6学时

期权定价理论;将股权资本评估视为期权估价;期权理论在专利技术公司和网络公司评 估中的应用;对自然资源期权及其公司的评估。

第九章 企业价值评估实务(6学时

收集数据资料;现场勘查;财务报表分析与比率分析;企业价值评估报告。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 采用课堂授课、案例教学等。

六、前修课程、后续课程

前修课程: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企业战略管理 后续课程: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1]王少豪著.企业价值评估:观点、方法与实务 [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参考资料: [1]科普兰、科勒著.默林等译.价值评估 — 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 [M].北京:电子工 业出版社, 2002.撰写人签字:院(系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第三篇:股东治理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比较研究

股东治理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比较研究

摘要:在公司治理结构争论上有倾向于以保护股东利益为重点和以保护相关者共同利益为重点两种学派。两种治理观各有其优缺点,股东治理观是目前的主流观点,但利益相关者治理观代表一种趋势,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股东治理观;利益相关者治理;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6)11创新版-0043―04

公司治理理论中核心问题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到目前为止,围绕公司治理的目标、公司治理安排如何影响公司的业绩及公司治理的规则应如何变革等系列问题,学者们在公司治理领域形成了两种主要派别:一种是偏重以股东利益为中心的治理理论;另一种是偏重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共同治理理论。

一、股东治理理论

股东治理理论认为股东是企业的真正所有者,其他潜在的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被严格限定了,“剩余”的权利――控制权和收益权两方面都是股东的。据此,这个理论有一个显然的推论:假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被很好的界定,则股东会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样一来,他们就使社会效率最大化了。这个“以股东为中心”的理论,当它明确指“剩余控制权和所有权的持有者”时,常常被称作“股东至上”或“股东主权”理论。它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把经营者放在为股东打工服务的位置。

(一)股东治理理论的优点。英、美国家主要采用股东治理理论。股东依靠庞大且发达的资本市场,根据公司股票的涨落,通过股票买卖方式或是“用脚投票”的机制,在实现其对公司影响的同时,掌握对公司的控制权,并以此对代理人形成间接约束。这种通过外部的控制权市场方式比较好的解决了股东与经理人的委托代理问题。而且它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保障信息的披露。使投资者与经营者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使经营者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得到遏制,从而进一步解决了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这样,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通过外部控制权和外部法律体系得到了强化,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刺激了投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公司由股东所有,所以公司应该按照股东的利益来管理。在有效市场理论下,公司的价值可在金融市场得到体现。根据这一理论,金融市场能够比较有效地解决代理问题。

(二)股东治理理论的缺陷。以股东利益为中心的治理观,有非常明显的优点,但股东中心理论忽略了包括政府在内的许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把问题想象得过于简单。虽然它目前仍是英、美国家的主流理论,但近几年的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已充分暴露出它的缺陷:

1.在“股东治理模式”下,公司把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公司目标,忽视了企业对员工、对债务人、对社会的责任,甚至促使公司管理层缺乏诚信,为追求公司利益而不择手段。安然、施乐、世通等公司发生的假账丑闻充分暴露出“股东至上”理论的重大缺陷。同时,由于此理论强调股东至上的“单边治理”,使得以资本市场、并购市场、产品市场、经理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外部治理机制功能缺失,外部治理者治理职责懈怠。然而,外部治理是良好的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缺少外部市场的监管,公司治理结构的天平就会失衡,公司治理结构的效果就会减弱。

2.虽然股东是公司所有者,享有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并承担公司的经营风险,但由于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只承担投入资本的风险,并不承担公司全部风险,债权人、经理人、业务合作者、员工等利益相关者都承担了公司的风险,但股东至上理论并没有赋予这些利益相关者应有的权力。

3.股东拥有公司股权,但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股权相当分散,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督收益、监督成本不对称,股东“搭便车”行为普遍存在,不能对公司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因此股东难以对公司实施有效的控制。因为监督收益与监督成本不对称,众多分散的中小股东没有参与公司治理的意愿和能力,大多数中小投资者都采取了“搭便车”的行为。他们只能采取买卖股票这种“用脚投票”的方式实现对企业的间接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利用手中的权利侵犯中小股东利益就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而无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在企业外部,依据此种公司治理理论构建的公司治理结构都很难对大股东这种“侵略”行为有所监督和抵制。所以,“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结构就变异为“大股东控制”的公司治理结构。

4.股东至上理论强调股东至上,忽视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股东至上理论是建立在委托――代理理论基础上的公司治理理论,强调“资本雇佣劳动”,认为股东利益至高无上,劳动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从属于资本。企业的惟一所有者是股东,公司治理的目标就是要约束经营者侵犯股东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股东变成了企业的“外部人”,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由经理人来担任,企业价值创造的重任落在了经营者的身上。企业的价值创造主要靠人力资本来推动,所以人力资本才是主动性的资本,是企业价值增值的最重要源泉。而企业创造财富只能依靠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因此公司的技术创新者和经理人应处于公司的中心地位,而不应仅是被动激励或被雇用的对象。

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认为,公司存在的目的不是单一地为股东提供回报。这种观点又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吴晓求:《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19页-21页):一种观点认为,公司应是一个社会责任的组织,它必须服务于一个较大的社会目的,这种观点在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初普遍被消费者主权的倡导者、环境保护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等接受,并于20世纪80年代为部分公司经理人员用来支持其反接管政策;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司的存在是为社会创造财富。股东们实际上十分了解他们拥有资本的自我利益。但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同整个社会的财富最大化不一致,也就是说,公司政策可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却未必形成最佳的社会总财富。

1.利益相关者治理结构的优点。首先,利益相关者治理结构模式强调了合法性、权威和责任的平衡。罗伯茨和米勒认为,民主社会中公司享有巨大权利,实践中,公司对政府产生的影响已至少同政府对企业的影响一样大。具有政治言论权的公司“市民”,对影响它的法律已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如,它可以说服政府,通过立法设置竞争壁垒或减轻负债,帮助他们应付自由竞争。但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符合社会整体利益,承担社会责任,否则就失去合法性和可信任性。因此,公司在“合法性、权威和责任”之间必须达成平衡。其次,利益相关者治理结构模式

注重制度系统的内在平衡。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安排的特征和方式要受到制度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公司治理属于一种制度安排,它同样要受到历史文化、法律规章等制度环境的影响。制度因素(包括法律环境、产业规则等)对利益相关者在董事会中的地位具有重要影响。因为,正如鲍威尔指出,制度模式影响了什么是合法的行为,道德合法性与一套宽泛的、社会的、标准化的判断和价值观紧密联系,这些判断和价值观能增进道德合法性,并推动社会福利。这样,随着社会环境对道德合法性的关注,组织需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地位,以提高其对社会道德标准的认同。最后,利益相关者治理结构模式符合组织(企业)系统的互动和开放式网络。阿可夫把利益相关者的概念放到组织系统内部来加以论述,他认为将利益相关者置入组织系统内部,来对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安排,可形成一个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和开放网络,从而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

2.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不足。首先,传统的企业理论假设企业生产经营目标是一元的,即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而利益相关者模式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定义为多元的,其中既有社会性的、政治性的,也有经济性的。这样的企业实际上是一个政治经济目标合一的组织,带有很强的公益色彩,其结果必然引起企业经营效率的损失。这样便会导致一个两难困境:任由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提高社会成本、造成社会福利损失;采用各类管制手段,包括通过外部调控方式和利益相关者的内嵌方式,虽能部分地解决市场失效或降低企业活动的负外部性,但会造成经济效率的损失。其次,该模式涵盖的权益主体过于宽泛,不便于实际操作。在现实操作中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是建立在所有权集中分散对称配置给所有利益者的基础上的。而实际上,把企业所有权集中分散对称分布给所有利益相关者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做企业将会面临着相当高昂的成本,从而与经济主体的本性相违背。(2)容易导致“公地的悲剧”。企业所有权作为契约不完全的产物,其本质是一种剩余要求权,应该是每一个产权主体都应有份,但这样将会酿成“公地的悲剧”,将企业的所有权看成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有份的公共蛋糕,而当一项产权被作为公共地,未加以明确界定时,必然会导致过度使用而无效率(杨瑞龙,周业安:《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含义》,载《经济研究》,1997年第1期,第12页-22页)。(3)企业多重目标的存在可能会使政府所关心的问题与企业所关心的问题之间产生混乱。它也可能使得那些达不到任何类似目标的公司经理仅仅追求部分目标,如企业扩张或技术改善,而忽略了这些目标与效率或价值之间的平衡。让高级经理们对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负责任相当于让他们对谁都不负责任。(4)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忽视了治理主体的主导力量。并未从定量的角度去回答谁是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利益相关者,因为从一个广泛的角度来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看成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从而不能给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清晰的方向。

三、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发展意义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与股东治理理论都有着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股东治理理论是目前的主流公司治理理论,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却代表公司治理理论发展的一种趋势,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上意义。

1.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理论意义。强调利益相关者的学者首先对传统公司治理理论关于企业所有者提出质疑,认为股东并不是企业唯一的所有者。把股东作为唯一所有者完全是源于这样的认识:公司是属于股东的实物资产的集合体,而经理和董事们则被视为雇佣的工具。这样的认识无助于人们真正认识企业是如何创造财富的。事实上,公司并非是简单的实物集合体,而是一种法律框架,其作用在于治理所有在企业财富创造过程中做出特殊投资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梁能:《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116页-121页)。其投入并不限于股东,供应商、顾客、债权人都作了特殊的投资,这些投资的价值极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与公司持续长久的关系。企业从本质上来看,可看成是上述利益相关者缔造的一种契约。其中每个产权主体向企业投入了专项资产,构成企业剩余生产(财富创造)的物资基础。可见,对企业财富创造作出贡献的不仅仅是股东投入的实物资产,而且还有雇员投入的人力资本,债权形成的资产等等。按照谁贡献谁受益的原则,这些产权主体都有权参与剩余分配,都是企业的所有者。其次,可从产权的角度来论证新所有权观的合理性([美]亨利?汉斯曼:《企业所有权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66页-69页)。出资者投资形成的资产与债权人的债权及公司营运过程中的增值和无形资产共同构成企业的法人财产。公司凭借法人财产获得相对独立的法人财产权,由此形成人格化的永续的独立法人实体(肖元涛:《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与所有权边界研究》[J],载《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年第3期,第55页)。显然,公司行为的物资基础是法人财产,而不是股东资产。其权利基础是法人财产权,而不是股权。因此,忽视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财富的创造是没有好处的。

2.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现实意义。如何在公司、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公众及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一套有效的制衡机制与监督机制,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人们对公司价值的判断有了新的理解。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作为一个责任主体,不仅要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且还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公司的价值不只体现在股东利益方面,还要体现在整个公司的社会价值方面。一个公司如果盲目追求自身利益而造成了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或无法与顾客、经销商、供应商等维护良好长期的合作关系等,都会损害公众形象,势必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事实上,人们对公司治理的责难也证实了这一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公司领导就由于不履行社会责任而广受责难,由此美国颁布了一系列限制公司行为的环境保护相关法案。其次,在过去的工业经济时代,非人力资本(如土地、财物)在企业资源中最具重要性,因而非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即出资者或股东居于公司的主导地位;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占有知识的人力资本在企业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据统计,20世纪20年代,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20%,而70年代以来,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左右,到了90年代后期,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60%――80%,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一比率还将提高。知识资源的所有者随着自己在公司地位的提高,必然会追求自己相应的权益,参与公司的治理。在实践中,职工参与公司治理日益得到各国的认可,在德国,职工在公司最高权力机关所占比例与股东相同。欧盟颁布的《公司法第五号指令(草案)》规定了职工参与的四种可选择模式。最后,还可从对企业发展的贡献上说明重视非股东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绝大多数资本所有者只不过是资本市场上的寻利者,真正为企业发展和操心的是为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产的经营者和职工。另外,物资资本对人力资本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生存环境,员工的素质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物资资本与人力资本地位的相对变化增强了企业中人力资本所有权的谈判力。物资资本的所有者要想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就必须依赖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合作。

(责任编辑:郭连强)

第四篇:食品微生物教学大纲与课程简介

课程号:0432904 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

英文名称:Food Microbiology 周学时:5.0

学分:5.0 预修要求:无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阐述了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形态、培养及生理特征;微生物遗传变异与优良菌种的选育与保藏;微生物与食品的相互关系及其生态条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活动规律;各种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的不同种类的食品及其功能;食品中污染微生物的种类、给人类带来的危害;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食品引起的人和畜禽类食物中毒的种类及预防措施等。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二部分。

选用教材:

朱乐敏.食品微生物学. 《食品微生物》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食品微生物是食品营养与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这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以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基础,研究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技术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胜任食品检验中的有关微生物的检测工作。

基本要求:通过对《食品微生物基础与实验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和应用,能够检测微生物,结合微生物的营养组成和生长的理论,掌握微生物培养、接种等操作技能;学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掌握菌种的保藏。通过微生物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明确其应用的广泛性,帮助学生深入自学食品卫生等质量控制,对今后从事食品卫生方面的检验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二、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1.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及演示教学。2.实验课单列,每周4学时。

3.每周布置复习重点,主要针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理论课每周3学时,共16周;实验课每周2学时,共16周。

理论课主要内容:

一、病毒30

二、亚病毒34 实验课主要内容:

1、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灭菌及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4学时)

2、常见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4学时)

3、微生物的接种、分离和纯化技术

(4学时)

4、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及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鉴别

(4学时)

5、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

(4学时)

6、酵母细胞的计数及发芽率的测定

(4学时)

7、细菌的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4学时)

8、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

(4学时)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选用教材:

朱乐敏.食品微生物学.

第五篇:《世界历史与现代化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历史与现代化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2003年制订,2005年修订)

一、课程代码:012130200

1二、英文名:The Study of Modernization in Global History

三、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四、先修课: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近代史

五、学分:1分

六、学时:30学时

七:课程概述:

现代化研究是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大课题。本课程主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将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并以此进行整体研究。通过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研究,可以加强对现代化的总体认识。本课程介绍了现代化研究的起源、西方理论流派及其主要观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学说,尤其是中国历史学者的理论观点,以此基础上进行案例研究,从而掌握现代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提高世界历史的教学与研究水平,并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八:教学目的:

开拓现代化的历史研究领域,深化现代化的历史内涵,提高世界历史教学与研究水平,适应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现代化不等于西化,各国有不同的现代化道路选择,因此,在教学中要宏扬爱国主义,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肩负起历史与社会责任。

九:教学方法:

1、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启发和示范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知识结构,完成本课程的目的。

2、课堂教学为主,避免教师“一言堂”,形成师生互动。讨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并掌握必要的教学研究技能。

3、拓展课程教学资源,了解学术动态,让学生处于学习与研究的前沿,激发研究与创新的兴趣与欲望,课堂教学与课外研究相结合,提高综合能力。

十: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现代化:全球发展新思维

(2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对现代化研究的的整体认识,明确相关概念,具有历史学科的独特思维。教学重点:现代化内涵

教学难点:现代化与近代化

教学内容

一、现代化研究起源

战后世界变化西方现代化研究起源

二、现代化的基本涵义

现代化与近代化现代化内涵

三、现代性与现代化

现代性的基本理念:理性与个人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工业革命与市场化现代化关键:政治民主与法制化现代化完成:社会理性化和世俗化

第二章 西方现代化理论流派

(4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掌握西方现代化理论,提高分析批判能力

教学重点:当代理论流派及观点

教学难点:新发展理论

教学内容

一、原生现代化理论(20世纪前)

托克维尔马克斯·韦伯桑巴特

二、当代理论派

帕桑斯与美国现代化理论多斯桑托斯与依付理论

三、社会发展理论流派

弗朗索瓦·佩鲁:新发展理论亨廷顿:文明冲突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理论

(3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掌握中国特色的理论学说,并有所提高。教学重点:马克思的观点与修正观、中国历史学对现代化理论的贡献。

教学难点:一元多线发展观

教学内容

一、马克思与现代化理论

马克思的现代产生方式变化动力非西方化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三个阶段

马克思的发展理论列宁的探索与斯大林的失败

三、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观

左翼流派的兴起主要代表人物与观点沃伦斯坦:世界体系伊万斯:依付理论罗布代尔:新资本主义论

四、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探索(罗荣渠)

单线与多线发展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生产力与社会发展

第四章:英国现代化模式——原生型、革命与改革

(3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认识英国原生型模式的历史进程,革命与改革在现代化中的作用、工业文明。教学重点:英国革命与改革,工业革命与生产力的发展。

教学难点:农业革命的作用,英国文化的妥协精神。

教学内容

一、现代化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传统:自由与议会 革命: 权力转移君主立宪制:新的政治原则议会改革与福利国

家:走向民主

二、现代化腾飞——工业革命

动力工业革命成果世界工厂农业革命的作用

三、英国现代化的完成——文化革命

清教革命政治学说自由主义绅士文化

第五章法国现代化模式——激进型、民主革命启动现代化

(3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认识革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对自由民主有正确的理解与评价。教学重点:法国革命、人权与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

教学难点:革命与现代政治制度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法国传统

商业资本主义专制国家等级社会

二、激进型的政治突破——法国革命

法国革命的概述革命启动现代化民主革命制度建设的失落农民的作用

三、波澜不惊的经济——法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发展阶段经济变革的特点:渐进式。二元结构:传统与现代共存。非经济影响:政治与外在因素。意识形态:接受与对抗(法英经济关系)

四、思想文化——革命性变革

启蒙运动人权宣言民主自由博爱走向共和

第六章德国现代化模式——防卫性现代化

(2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正确认识民族国家的作用,权力集团的影响。德国经济成功与民主失败。教学重点:国家统一与政治的失败,国家对经济的作用。

教学难点:现代化主导因素。

教学内容

一、现代化前的状况

政治分裂普鲁士现代化的阻力

二、政治现代化启动:国家统一与政治失败

法国革命的冲击民族主义普鲁士改革1848年革命中的选择宪法冲突国家统一与1871年宪法政治失败

三、走向工业经济

关税同盟统一后的经济发展赶超性发展

四、现代化主导因素

外来力量的冲击防卫性(军事经济与军国主义)国家干预国家至上思想

第七章美国现代化模式——拓荒式现代化

(2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理解美国现代化道路,对美国民主国家的正确认识。理解美国扩张的文化因素。

教学重点:联邦制国家,城市化、天定命运学说

教学难点:天定命运学说

教学内容

一、殖民地开拓

殖民地时期西进年代现代化基础

二、政治现代化——联邦制国家

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走向民主国家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

工业化道路美国市场经济特点城市化

四、靖教文化与天定命运学说

清教文化天定命运扩张精神(走向世界)

第八章日本现代化道路——防卫型、赶超型

(3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分析日本的特殊性、正确理解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现代化不是完全的西化。教学重点:幕蕃统治革命与改革二元经济与文化。

教学难点:日本封建制的特点、传统文化与文明开化。

教学内容

一、幕蕃统治(封建制特点)

德川幕府权力分裂锁国的特色

二、脱亚入欧——革命与改革

民族危机明治维新大日本宪法多元精英政治体制三、二元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政府双重作用:原始积累与国家工厂国有与私有传统与现代依附与被依附(对列强与亚洲国家的二元性经济)自由与垄断开放与保护四、二元思想:传统文化与文明开化

菊花与刀的传统文明开化传统与现代:二元思想的东洋道德与西洋技术。军国主义

第九章第三世界现代化历程(3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对第三世界现代化道路有总体认识,了解非经济因素特别是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掌握发展中国家经济战略模式的新动向

教学重点:国家的作用、拉丁美洲案例分析

教学难点:权威政治与经济增长

教学内容

一、启动的历史条件

第三世界传统结构外部环境人口背景文化背景启运的外部条件第三世界

进入现代化的特点

二、国家在变革中的正面与负面作用

民族独立国家与主权权威政治与经济增长民族主义与工业化战略过度干预与官僚腐败

三、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

工业化发展的历史类型进口替代出口导向动态发展战略

三、拉丁美洲现代化

进入世界体系依附经济考迪略主义权威主义民众主义拉美问题:新出路继续依附。

第十章中国现代化的艰难历程

(3学时,讨论2学时,共5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以世界眼光分析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从反帝反封“两个过程的理论分析走向多种内外因素的互动作用认识,从衰败化、半边缘化、革命化、现代化四大趋势作为近代中国变革的基本线索。对中国启蒙运动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中国文化在现代化中的重建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艰难变革、转型时期的文化

教学难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教学内容

一、艰难变革

鸦片战争的悲剧自强运动百日维新共和时期的趋势与挫折

二、转型时期的文化

图强中体西用西化启蒙运动的反思

三、社会力量的分化与整合统治派改革派新权威主义

四、中国现代化的经验与教训

十二、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主要教材: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商务印书馆,2004年

罗荣渠:《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2、教学参考书:

L.S.Stavrianos: The World since 1500—A Global HistoryPrentice-Hall 1971

Cardoso,E.H.and Faletto.E :Dependency and Development in latin Ameri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9

Richard Rosecrance:Rise of the Trading StateBasic Books 1986

Richard Mackenney:The city—state 1500—1700Macmilan 1989

Giddens,Anthony: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Cambridge: Polity 1990

Giddens,Anthony,Beck:RefexiveModermization: Politics, tradition and aesthetics in the modern social order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Mary Beth Norton:A People and a Nation—A History of the Unitde States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98

Dennis L.Dresang and James.Gosling :Politics and Policy in American States and CommunitiesAllyn and Bacon 1999

John T.Rourk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n world stageMcGraw-Hill/Dushkin 2001

Mark Kishlansky and Patrick Geary:Civlization in the West Addison-Wesley Educational Inc 2001

富永健一:《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现代化理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96年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7年

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商务印书馆,1993年 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弗朗西斯科·洛佩斯·塞格雷拉主编《全球化与世界体系》(汉译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96年

罗荣渠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罗荣渠主编:《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孙娴主编:《工业社会的崛起:欧美五国工业革命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1995年 王觉非:《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罗荣渠主编:《东亚现代化:新模式与新经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何传启:《第二次现代化——人类文明的启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张宝宇:《巴西现代化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

林被甸:《拉丁美洲国家的早期工业化》,《现代化研究》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 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变迁》,学林出版社,2003年

厉以林:《资本主义兴起》,商务印书馆,2003年

执笔人:李方正2005年2月

审定人:邓晓2005年4月

院负责人:冀伯祥2005年4月

下载博士生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价值管理研究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博士生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价值管理研究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价值研究

    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价值研究摘要: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基本活动为对象,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信息来源,以分析和综合为主要方法来系统认识企业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报表使用者了解过去......

    西方社会工作研究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范文)

    《西方社会工作研究》专题简介 (Study of Western Social Work) 一、课程编号:220520668 二、总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 三、面向专业:社会工作 四、课程主要内容: 《西方社会工作研......

    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大纲与课程简介5篇

    《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大纲与课程简介 主讲教师:姜国均 张伯尧 潘丽萍 毕建权 等 ;完成课程教学大纲与简介负责人:张伯尧 课程号:101C0010 (原101101060)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

    《普通话培训与测试》课程教学大纲与课程简介(原创)

    《普通话培训与测试》课程教学大纲与课程简介 国际学院 张艳梅 附件1: 《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普通话培训与测试 (英文):Putonghua training......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普通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分析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并结合生产和流通发展趋势,使学生把握......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2010年3月1日审定) 第一部分 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一、选课对象 专科物流管理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课......

    设计与生活方式研究课程简介

    设计与生活方式研究课程简介课程编号: 09130504204课程名称:设计与生活方式研究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课时:36学分:2 内容概要:设计与生活方式研究是产品设计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

    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益相关者分析及其客户满意度研究

    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益相关者分析及其客户满意度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房地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然而,在我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