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1年关于青年干部选拔任用经验交流材料
2021年关于青年干部选拔任用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明确提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一段时期来,XX违纪违法案件多发易发,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干部的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XX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只有牵住选人用人这个“牛鼻子”,把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树立起来、落到实处,形成选人用人的良好好风气,才能凝聚广大党员干部的力量,为推动XX的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干部保障。根据会议安排,围绕主题,我以“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为题从三个方面发言。
一、坚持党的领导,保持选人用人的正确方向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干部人事工作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人权是最重要的执政权,党管干部原则必须牢牢坚持,不能动摇。选人用人的主体在党委,关键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必须把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把关作用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
一是突出把关的科学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落实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分析研判、动议审查、全程把关、问责追究等制度链条,该有的程序一个不能少,该守的规矩一条不能破,把党管干部原则具体落实到选准选好人选上,充分发挥党委(党组)集体领导、集体把关作用,坚决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二是突出把关的精准性。严格执行党章规定的干部条件和任职资格,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检验党员干部政治忠诚的“试金石”,突出把好政治关和廉洁关,深入考察识别人选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定力、政治品格,认真观察了解人选的言行特征和原则底线,严格核查甄别人选在廉洁方面的现实情况,决不能把政治上不过硬、廉洁上有硬伤的人选出来。
三是突出把关的导向性。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等要求,注重选拔那些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人,那些理想信念坚定、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的人,那些坚守正道、弘扬正气、担当负责、敢抓敢管的人,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二、坚持精准科学,树立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提出了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鲜明回答了“选什么人”的问题;修订了《干部任用条例》等系列党内法规,厘清规范了“怎样选人”的问题; 从作风建设入手,下猛药、治顽疾,整治不正之风,净化吏治环境,有效保证了“把人选好”的问题。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树立了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也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指明了方向。
一是注重客观全面,精准科学识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往往会出现用人不当、用人失误。知人识人是用人之基,关键要提高识人的分辨率和透视度,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注重考察了解,坚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充分发挥考察的透视、体检功能,深入了解干部的日常品行和德才表现,深入了解人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口碑,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识别干部。抓住是否有影响使用、影响推荐的问题,重视干部重要行为特征、重视能说明问题的事例、重视知情人提供的重要信息,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考察,该问的要问到位、该了解的要了解透,切实把干部的思想和情况掌握清楚。加强分析研判,坚持以事察人、知事识人,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综合运用巡视、审计、信访等成果,坚持换届考察与一贯表现有机结合,既了解优点亮点、更了解缺点疑点,特别要注重了解在重大事件、重大工作、关键时刻的表现,抓住重要行为特征给干部画像,辨析甄别干部的见识见解、禀性情怀、境界格局、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严格审查审核,坚持关口前移、全程介入,做到干部档案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线索具体有可查性的信访举报必查,对发现问题影响使用的及时中止选拔任用程序,对疑点没有排除、问题没有查清的坚决不提交会议讨论或任用。对人选廉洁自律情况严格实行党委(党组)书记、纪委书记(纪检组组长)“双签字”制度,坚决防止“带病提名”“带病当选”。
二是坚持事业为上,精准科学择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作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指导方针,这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创新,是体现因事择人选用干部的重大原则。突出以事为先、因事择人,必须秉持“该用谁”的理念,破除“谁该用”的思想,对领导干部现状与发展目标战略差距做到“胸中有数”,对不同地方、不同领域的工作要求和岗位特点做到“如数家珍”,对不同专业人才、不同层次干部做到“心知肚明”,聚焦目标导向、发展导向、人才导向,确保岗位需求侧和干部供给侧“无缝对接”。注重选人与事业需要相统一,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事业需要什么人,就选什么样的人,坚决纠正唯票、唯分、唯生产总值、唯年龄等取人偏向,做到“位必使当其德,禄必使当其功,官必使当其能”。当前,就是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改进干部政绩考核指标,真正把党和人民事业需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用干部工作的“指挥棒”引领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注重选人与岗位要求相适应,坚持从具体岗位职责需求出发,把事业需要、岗位要求与促进干部成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岗位缺什么人就补什么人、什么人能解决问题就用什么人,把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岗位,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提高干部选任的人岗适应度和专业匹配度。在评价干部专业能力时,不能简单看学过什么、专业对不对口,更重要的是坚持实践标准,看干部干过什么、干成过什么,看干部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注重选人与班子结构相匹配,聚焦班子结构最优、功能最强的目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发展定位和职能特点,坚决破除体制、身份限制,注重在更大范围内统筹优化配置干部资源。既要选好熟悉党政综合管理、善于驾驭全局的复合型领导干部,又要配好综合素质好、具有较高知识层次和专业素养的专家型人才,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实现推动事业发展、增强班子功能和促进干部成长相统一。
三是激励担当作为,精准科学用人。加强正向激励,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实施办法》,注重在赛场上选“千里马”,在实践中选实干家,增强干部“敢担当”的自觉,激发干部“愿担当”的能力,保护干部“想担当”的闯劲,营造干部“乐担当”的氛围,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促进干部担当尽责、干事创业。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认真落实《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容错纠错实施办法》,对那些有能力、有本事、有个性的干部,那些在改革探索中出现失误、遭受挫折的干部,那些敢于坚持原则、动真碰硬而招致非议的干部,宽容对待、鼓劲撑腰,营造倡导创新、鼓励干事、宽容失误的良好环境,形成“发展为重、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奋斗为荣”的干事创业氛围。对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及时澄清正名,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推进精准问责,对违反纪律规定、失职渎职、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该问责的坚决问责,但不能简单地用问责处理、一问了之。针对不同情况、不同问题,必须从政治、政策、纪法等各方面综合考虑、精准问责,不能把问责泛化,也不能以问责代替管理、以问责推卸责任。对受到问责的干部,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根据其具体表现和业绩,正确评价使用,使干部管理监督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三、坚持围绕中心,提升选人用人的质量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正确政治路线决定正确组织路线,正确组织路线服务保证正确政治路线”。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工作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紧紧围绕X委“十四五”规划部署,以县乡换届为契机,严格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换届工作的部署要求,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不断提升选人用人质量。
第一,着力培养一批讲政治顾大局的干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内容,作为各级党校、干部学院的主课,切实加强政治忠诚教育,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依托XX“三点一线”干部教育培训环线,把杨善洲精神作为生动教材,引导干部不断检视初心、滋养初心,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坚持把提高政治能力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根本性问题,着力强化领导班子政治属性、政治功能,确保政治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加强领导班子成员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使其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抓好抓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考核,建立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档案,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
第二,着力培养一批敢担当善治理的干部。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到严峻复杂的斗争一线、急难险重任务中真枪真刀磨砺,坚定斗争意识,讲求斗争方法,提高斗争本领。大力选拔在推进现代化大城X建设、对外开放、风险防范化解、乡村振兴等工作中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重用有信念、有思路、有激情、有办法的干部,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着力增强干部队伍X域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等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提升公共服务、边境地区社会治理、依法治X的能力水平。
第三,着力培养一批能力强专业精的干部。建立多层次、多岗位干部交流、挂职锻炼机制。强化在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培养锻炼干部,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和吃劲岗位锻炼,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发达地区、X驻外机构挂职锻炼。统筹运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常态化开展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培训,着力增强干部“七种能力”,切实增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能力水平,着力解决业务能力不能支撑政治站位的问题。进一步坚持拓宽视野、不拘一格选干部,加大干部跨系统、跨行业选拔交流力度,有针对性地补充紧缺急需的专业化干部。
第四,着力培养一批素质好潜力大的干部。认真落实《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办法(试行)》,健全完善优秀年轻干部日常发现机制,着眼XX高质量跨越发展,在日常调整、班子换届中坚持常态化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强化日常跟踪研判,全面掌握全X年轻干部队伍状况,对哪里有优秀年轻干部,哪个年轻干部表现优秀,哪个年轻干部可以提拔使用做到心中有数。
第五,着力培养一批守纪律作风正的干部。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严管就是厚爱。严格落实巡视巡察、经济责任审计、重大事项请示报告、“一报告两评议”、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和抽查核实等制度,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特别是“一把手”关键少数,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部门和行业的监督。综合运用提醒函询诫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核实等方法,把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有机统一起来,着力培养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国以贤兴,政以才治。我们必须一心向党、以身许党,毫不动摇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突出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努力涵养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第二篇: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今年来,三亚市工商局严格《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以《海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市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编制调整的批复》(琼编办„2011‟4号)为依据,紧密结合实际,通过竞争上岗和选拔任用等方式,真正把政治立场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了各级领导岗位,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3月份开始对空缺的10个工商所副所长岗位开展了竞争上岗。这次竞岗工作,是根据海南省工商局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在制定《海南省三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所副所长职位竞争上岗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组织实施的,经过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一系列环节,最终选拔了10名年轻且学历层次较高的工商所副所长。新选拔的10人中有硕士研究生2名,全日制本科生4名,函授本科3名,函授大专1名。年龄结构也有很大的改善,其中,25岁至30岁的有3人,31岁至35岁的1人,36岁至40岁的4人,41岁至45岁的2人;使我局工商所副所长队伍的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3.77岁下降到41.31岁。通过这次竞争上岗,促进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破除了扎根在部分干部思想中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旧观念;树立了公平竞争,唯才是举的新观念;进一步促进了我局干部、人事制 度的创新。
(二)根据岗位和人员的综合情况,结合个人的工作业务和工作经历,对三个正科级领导岗位进行了轮岗交流,原法制科科长交流到审批办任主任,光明工商所所长交流到办公室任主任,河东局副局长交流到市场科任科长。通过轮岗交流,把干部安排到各自业务对口的岗位,更进一步增强了干部队伍活力,提高了他们的业务工作效率,使我局的中层领导干部结构更加合理,(三)根据省编办的14号文,选拔任用了24名科级领导及非领导干部。在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时,我们注重把握四个“要点”一是相对全局干部的年龄结构,要相对年轻的,二是学历层次尽量要高,三是综合素质要好,四是工作责任心要强;切实把一批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在任用非领导职务干部方面,我们尽量考虑那些多年来一直工作在市场监管的第一线,为三亚工商工作作出了不少贡献的老同志,要求男性一般要年满55岁以上,女性要年满腔53岁以上。这一举措不仅在这些老同志即将离开工作岗位之前,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了政治待遇;同时也增强了年轻一些的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好的做法
(一)坚持发扬民主,把好推荐关
民主推荐是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和群众公认原则的具体体现。局党组明确规定把民主推荐作为选拔干部必须履行的程序和不可逾越的制度。在部门进行民主推 荐时,要求须有90%以上的机关干部参加,每次民主推荐前,都在对干部选拔调整的对象、数量进行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认真确定民主推荐的范围、时间、对象和推荐方式,真正做到精心组织,操作规范,保证推荐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严格用人标准,把好考察关
始终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把群众的认可作为考察提拔干部的重要一环,坚持在正常情况下得不到多数群众拥护的不予提拔,政绩不突出的不予重用。在确定考察对象时,把群众推荐的结果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真正使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在组织考察时,明确要求考察过程既要坚持群众路线,又要认真核实辩明真伪,从政治上、廉洁上、工作实绩上严格把关,保证了考察过程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实行干部考察责任制,做到了谁考察谁负责,考察后形成的书面考察材料,均由考察人员签名。
(三)严格工作程序,把好决策关
局党组会讨论决定干部任用之前,都主动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做到“三个不上会”,即没有经过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的不上党组会,没有考察材料的不上党组会,没有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的不上党组会。
(四)健全并落实好各项制度
一是制定科学的考核方案,健全考核制度,完善各级干 部实绩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民主测评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票累计达30%以上的实行降职或免职;对没有完成任期目标的降职使用。
二是健全监督制度,加强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以及8小时以外的日常监督。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有群众举报问题,经查实有违法违规行为的进行警示训诫,情节严重造成后果的降职或免职,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三是坚持轮岗交流制度,凡所长一地任职满6年,副所长满8年,科长在一个岗位超过10年的,给予轮岗。轮岗交流在市局、直属局、工商所之间进行。
四是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把干部任前公示作为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进一步扩大监督范围,加大监督力度,有效地提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对公示期间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对待,一一进行细致的调查核实,如实向局党组汇报。
三、存在不足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我局全面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认真扎实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需进一步深化,《干部任用条例》的配套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二是干部监督制度的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今后,我们将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加大学习宣传《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的力度,健全学习宣传干部政策 法规的长效机制,重点强化新提拔任用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晓度和执行《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自觉性。二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干部任用条例》的配套制度和监督机制,进一步提升干部选拔任用及监督工作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大干部监督的执行力度,坚决纠正违反《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的行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度。
第三篇:干部选拔任用创新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干部选拔任用创新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XX县委严格《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紧密结合县情实际,积极谨慎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程序和方式进行具体细化,在完善程序和创新工作上积极探索,有益实践,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完善,标准明确,考察严格,任用慎重,真正把一批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了各级领导岗位,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一、健全“四项制度”,畅通干部能下出口。
干部能上不能下,是干部工作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我们积极健全干部考核、监督、辞职、任期四项制度,切实把畅通干部出口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收到良好效果。
一是健全考核制,考核末位的“下”。结合目标责任制、单项工作、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建设的考核,完善科级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下得去”的重要依据。对民意测评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票累计达30%以上的实行降职或免职;对没有完成任期目标的降职使用;对单位综合目标考核连续三年排在全县倒数的主要领导降职任用,直至免职。近年来,有3名主要领导不能胜任现职被降职调整,2名分管领导被免职。
二是健全监督制,触犯法纪的“下”。建立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加强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以及8小时以外的日常监督。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群众举报问题,经查实有违法违规行为的进行警示训诫,情节严重造成后果的降职或免职,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先后有6名领导因违纪违规免除了领导职务。
三是健全辞职制,让领导自愿“下”。领导干部因个人原因或其他原因不能再继续担任领导职务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使其从领导岗位上“下”来。对那些有专长和经营管理能力且要求到企业工作或辞职“下海”的领导干部给予大力支持,并为他们在新的领域施展才华创造条件和机会。先后有2名部门领导申请辞职自谋职业,县委批准了辞职请求,并积极为他们提供帮助。
四是健全任期制,到龄届满的“下”。严格领导干部任期制规定,到达规定年龄必须转任。对正科级领导干部达到最高任职年限的,实行同级转任,享受转任前的职级待遇。对任职时间达10年以上的副科级领导干部,实行晋升转任,享受主任科员待遇。要求领导干部最少干满一届,最高不超过两届,对届满考察考核不合格的领导干部,实行降职或免职使用。县乡党委换届以来,有49名到龄或届满科级领导实行了转任。
干部能下出口的全面畅通,使干部队伍的结构得到改善,活力得到增强。一是增强了全体领导干部的工作紧迫感和工作责任感;二是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三是保证了职务上的一定空缺,为优秀年轻干部的成长和走上领导岗位提供了良好机遇。
二、通过“四个渠道”,完善干部初始提名。
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第一道关口,也是提高选人用人质量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考核建议、定向推荐、个人自荐、民主沟通四个渠道进行干部初始提名,有效解决了以往由组织部门单一初始提名的现象,提高了干部初始提名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程度。
一是依据考核建议提名。干部考察组在全面考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履历、群众呼声等情况,提出拟考察对象的任职意向。在本次乡镇人大、政府换届中,12名干部的调整县委依据考察的建议提名。
二是领导定向推荐提名。坚持由县委全委会全体成员,人大、政府、政协和公检法的县级领导无记名定向推荐提名。县人大、政府换届后,政府组成部门主要领导、政府直属单位、协调议事机构和常设机构负责人实行了定向推荐提名,24个职位,推荐对象涉及42人,县委组织部结合推荐集中意见和考察情况,确定人事方案。在乡镇人大换届中,县委决定将机关优秀的年轻干部放在基层一线锻炼,通过由县委常委和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定向推荐,得票集中的6名优秀干部配备到乡镇担任副职。
三是尊重个人自荐提名。畅通干部自我推荐渠道,在职干部可根据自身情况,向考察组反映自荐意见;日常工作中可向县委和四大家领导反映自荐意见;通过递交申请、干部信访向组织部门反映自荐意见。由组织部定期收集干部的自荐情况,进行专门备案,作为组织部门了解干部特长、自我认知能力、工作志向等方面的重要来源,作为干部任用的参考之一。先后有5名干部的自荐意见得到采纳。
四是扩大民主沟通提名。在县委新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下,县委班子成员坚持民主沟通,形成初始提名。县委书记注重与各常委交流人事问题,了解掌握常委分管单位的班子运行情况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针对部门情况、干部情况讨论研究初步人事意向。县委组织部在领导班子调整前,向县委常委提供班子运行情况、领导职数空缺情况和后备干部人选情况,增强人事讨论研究的针对性和常委会票决的准确性。
组织部门根据以上四方面情况,原原本本、实实在在进行记实汇总,召开部务会,按照《条例》把任职资格条件关,按照班子配备的具体政策规定把班子结构关,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把好年轻干部成长关,形成干部调整初步方案,提交常委会研究决定。
三、抓实“四项工作”,提高考察质量水平。
做好干部考察工作,是选好人、用准人的基础。我们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在严格干部考察纪律程序的基础上,切实抓好抓实了组织领导、群众认可、综合评价三项工作,干部考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县委常委带队,抽调组织、人事、纪检、政法等单位人员组成考察考核组,开展领导班子考核和干部考察工作,并由带队常委向县委常委会汇报考察工作综合情况,进一步加强干部考察工作的监督力度,保证考察质量。
二是尊重分管领导意见。民主推荐和座谈推荐结束后,各考核组对科级后备干部推荐形成初步意见,县委组织部进行审核把关后,由考核组向被考核单位分管领导征求意见,进一步了解掌握推荐人选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由分管领导对分管单位后备干部进行再次推荐,综合民主推荐、座谈推荐和分管领导推荐,形成人事安排初步方案。分管领导的意见和推荐情况作为定向考察的重要依据和主要参考。
三是注重群众公认。坚持把群众的认可作为考察提拔干部的重要一环,充分体现群众“四权”。积极吸收相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参与进来,不断扩大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的范围;全面了解掌握考察对象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的情况,扩大调查范围,把群众的评价和鉴别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
四是实行综合评价。在考察过程中,考察组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群众、听取汇报,全面了解掌握干部的德能勤绩廉,重点了解干部的工作实绩。注重从推荐、评议、民调、座谈中捕捉干部本质上、主流上的表现;结合单位整体工作进展情况、干部岗位工作业绩,以及社会评价因素,综合分析干部;坚持对新提干部进行廉政、计生、综治、信访鉴定,有的还增加工商和税务方面的鉴定,全面了解干部情况,坚持做到不简单以票取人。
四、严格“三个比例”把关,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结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相关规定,进一步提高县委常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的参会比例、发言比例和票决比例,增强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一是提高参会比例。县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要求必须有五分之四以上的县委到会,无特殊情况,全体成员到会参与干部讨论决定。去年以来,县委五次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县委常委到会率4次达到100%。
二是提高发言比例。县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工作,一般以专题形式出现,保证与会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组织部门汇报人事调整整体方案,并逐一介绍每个岗位的提名人选情况和提名理由。各常委逐人逐岗位发表意见,有不同意见的,沟通协商达成共识的调整方案,不能达成共识的实行缓议;有反对意见和否决意见的,实行缓议。先后有4名拟提拔干部因常委有不同意见,常委会做出了缓议意见。
三是提高票决比例。县委常委会和全委会无记名票,票数超过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才能形成最终决定,予以任命。去年以来,乡镇部门党政一把手的任免,全部实行了全委会票决。两年来,常委会票决干部304人,全委会票决干部49人,都达到规定的比例,予以推荐和任命。
五、严格“四项程序”,强化干部监督管理。
干部任职前,坚持新任领导任前公示、任前谈话和试用期程序,在任命环节进一步甄别干部,确保任用得当。
一是严格考察预告。在定向考察过程中,我们坚持将被考察对象、考察目的和方式、考察组成员、反映情况联系方式等内容予以公告,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县委组织部负责接待来信、来访、来电,对反映的问题落实专人进行调查核实。对实名举报的,严格保密举报人资料,并将调查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二是严格任前公示。凡是新提拔的科级领导,都坚持任前公示程序。通过文件、会议、电视、广播、公示栏等形式,将拟任干部的姓名、年龄、工作单位及简历、拟任职务、监督电话等内容进行公示,时间为7—15天,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群众反映的问题经查证属实、影响任职的,取消任职资格;对一时难以查清的,暂缓任职并继续调查核实。换届过程中,在公示期间群众反映拟提拔的2名干部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经调查核实后未给予任用。
三是严格任前谈话。为进一步为强化新任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道德防线,提高履职本领,一直以来,县委坚持新任领导集体谈话和重要岗位新任干部个别谈话制度。集体谈话由副书记、纪委书记和组织部长出席,今年乡镇人大换届干部调整集体谈话,县委书记亲自到会进行任前谈话,收到良好效果。个别谈话由纪委书记和组织部长负责,对重点岗位干部提出工作要求和纪律要求,对部分干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是实行试用期考验。对新选拔的委任制干部实行为期一年的试用期,在试用期间,组织部强化对试用干部的跟踪考察和管理,定期不定期了解试用期干部的学习工作情况。试用期满后,试用干部对自己试用期的思想、工作、学习、作风等方面做出全面总结,并在干部职工大会上作书面述职,经组织考核合格者正式任命,基本合格者延长半年的试用期,不合格者取消试用期资格。先后有2名干部试用期被延长半年。
第四篇: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镇坪县委严格《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紧密结合县情实际,积极谨慎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程序和方式进行具体细化,在完善程序和创新工作上积极探索,有益实践,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完善,标准明确,考察严格,任用慎重,真正把一批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了各级领导岗位,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一、健全“四项制度”,畅通干部能下出口。
干部能上不能下,是干部工作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我们积极健全干部考核、监督、辞职、任期四项制度,切实把畅通干部出口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收到良好效果。
一是健全考核制,考核末位的“下”。结合目标责任制、单项工作、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建设的考核,完善科级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下得去”的重要依据。对民意测评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票累计达30%以上的实行降职或免职;对没有完成任期目标的降职使用;对单位综合目标考核连续三年排在全县倒数的主要领导降职任用,直至免职。近年来,有3名主要领导不能胜任现职被降职调整,2名分管领导被免职。
二是健全监督制,触犯法纪的“下”。建立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加强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以及8小时以外的日常监督。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群众举报问题,经查实有违法违规行为的进行警示训诫,情节严重造成后果的降职或免职,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先后有6名领导因违纪违规免除了领导职务。
三是健全辞职制,让领导自愿“下”。领导干部因个人原因或其他原因不能再继续担任领导职务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使其从领导岗位上“下”来。对那些有专长和经营治理能力且要求到企业工作或辞职“下海”的领导干部给予大力支持,并为他们在新的领域施展才华创造条件和机会。先后有2名部门领导申请辞职自谋职业,县委批准了辞职请求,并积极为他们提供帮助。
四是健全任期制,到龄届满的“下”。严格领导干部任期制规定,到达规定年龄必须转任。对正科级领导干部达到最高任职年限的,实行同级转任,享受转任前的职级待遇。对任职时间达10年以上的副科级领导干部,实行晋升转任,享受主任科员待遇。要求领导干部最少干满一届,最高不超过两届,对届满考察考核不合格的领导干部,实行降职或免职使用。县乡党委换届以来,有49名到龄或届满科级领导实行了转任。
干部能下出口的全面畅通,使干部队伍的结构得到改善,活力得到增强。一是增强了全体领导干部的工作紧迫感和工作责任感;二是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三是保证了职务上的一定空缺,为优秀年轻干部的成长和走上领导岗位提供了良好机遇。
二、通过“四个渠道”,完善干部初始提名。
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第一道关口,也是提高选人用人质量的要害。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考核建议、定向推荐、个人自荐、民主沟通四个渠道进行干部初始提名,有效解决了以往由组织部门单一初始提名的现象,提高了干部初始提名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程度。
一是依据考核建议提名。干部考察组在全面考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履历、群众呼声等情况,提出拟考察对象的任职意向。在本次乡镇人大、政府换届中,12名干部的调整县委依据考察的建议提名。
二是领导定向推荐提名。坚持由县委全委会全体成员,人大、政府、政协和公检法的县级领导无记名定向推荐提名。县人大、政府换届后,政府组成部门主要领导、政府直属单位、协调议事机构和常设机构负责人实行了定向推荐提名,24个职位,推荐对象涉及42人,县委组织部结合推荐集中意见和考察情况,确定人事方案。在乡镇人大换届中,县委决定将机关优秀的年轻干部放在基层一线锻炼,通过由县委常委和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定向推荐,得票集中的6名优秀干部配备到乡镇担任副职。
三是尊重个人自荐提名。畅通干部自我推荐渠道,在职干部可根据自身情况,向考察组反映自荐意见;日常工作中可向县委和四大家领导反映自荐意见;通过递交申请、干部信访向组织部门反映自荐意见。由组织部定期收集干部的自荐情况,进行专门备案,作为组织部门了解干部特长、自我认知能力、工作志向等方面的重要来源,作为干部任用的参考之一。先后有5名干部的自荐意见得到采纳。
四是扩大民主沟通提名。在县委新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下,县委班子成员坚持民主沟通,形成初始提名。县委书记注重与各常委交流人事问题,了解把握常委分管单位的班子运行情况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针对部门情况、干部情况讨论研究初步人事意向。县委组织部在领导班子调整前,向县委常委提供班子运行情况、领导职数空缺情况和后备干部人选情况,增强人事讨论研究的针对性和常委会票决的准确性。
组织部门根据以上四方面情况,原原本本、实实在在进行记实汇总,召开部务会,按照《条例》把任职资格条件关,按照班子配备的具体政策规定把班子结构关,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把好年轻干部成长关,形成干部调整初步方案,提交常委会研究决定。
三、抓实“四项工作”,提高考察质量水平。
做好干部考察工作,是选好人、用准人的基础。我们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在严格干部考察纪律程序的基础上,切实抓好抓实了组织领导、群众认可、综合评价三项工作,干部考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县委常委带队,抽调组织、人事、纪检、政法等单位人员组成考察考核组,开展领导班子考核和干部考察工作,并由带队常委向县委常委会汇报考察工作综合情况,进一步加强干部考察工作的监督力度,保证考察质量。
二是尊重分管领导意见。民主推荐和座谈推荐结束后,各考核组对科级后备干部推荐形成初步意见,县委组织部进行审核把关后,由考核组向被考核单位分管领导征求意见,进一步了解把握推荐人选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由分管领导对分管单位后备干部进行再次推荐,综合民主推荐、座谈推荐和分管领导推荐,形成人事安排初步方案。分管领导的意见和推荐情况作为定向考察的重要依据和主要参考。
三是注重群众公认。坚持把群众的认可作为考察提拔干部的重要一环,充分体
现群众“四权”。积极吸收相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参与进来,不断扩大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的范围;全面了解把握考察对象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的情况,扩大调查范围,把群众的评价和鉴别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四是实行综合评价。在考察过程中,考察组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群众、听取汇报,全面了解把握干部的德能勤绩廉,重点了解干部的工作实绩。注重从推荐、评议、民调、座谈中捕捉干部本质上、主流上的表现;结合单位整体工作进展情况、干部岗位工作业绩,以及社会评价因素,综合分析干部;坚持对新提干部进行廉政、计生、综治、信访鉴定,有的还增加工商和税务方面的鉴定,全面了解干部情况,坚持做到不简单以票取人。
四、严格“三个比例”把关,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结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相关规定,进一步提高县委常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的参会比例、发言比例和票决比例,增强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一是提高参会比例。县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要求必须有五分之四以上的县委到会,无非凡情况,全体成员到会参与干部讨论决定。去年以来,县委五次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县委常委到会率4次达到100%。
二是提高发言比例。县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工作,一般以专题形式出现,保证与会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组织部门汇报人事调整整体方案,并逐一介绍每个岗位的提名人选情况和提名理由。各常委逐人逐岗位发表意见,有不同意见的,沟通协商达成共识的调整方案,不能达成共识的实行缓议;有反对意见和否决意见的,实行缓议。先后有4名拟提拔干部因常委有不同意见,常委会做出了缓议意见。
三是提高票决比例。县委常委会和全委会无记名票,票数超过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才能形成最终决定,予以任命。去年以来,乡镇部门党政一把手的任免,全部实行了全委会票决。两年来,常委会票决干部304人,全委会票决干部49人,都达到规定的比例,予以推荐和任命。
五、严格“四项程序”,强化干部监督治理。
干部任职前,坚持新任领导任前公示、任前谈话和试用期程序,在任命环节进一步甄别干部,确保任用得当。
一是严格考察预告。在定向考察过程中,我们坚持将被考察对象、考察目的和方式、考察组成员、反映情况联系方式等内容予以公告,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县委组织部负责接待来信、来访、来电,对反映的问题落实专人进行调查核实。对实名举报的,严格保密举报人资料,并将调查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二是严格任前公示。凡是新提拔的科级领导,都坚持任前公示程序。通过文件、会议、电视、广播、公示栏等形式,将拟任干部的姓名、年龄、工作单位及简历、拟任职务、监督电话等内容进行公示,时间为7—15天,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群众反映的问题经查证属实、影响任职的,取消任职资格;对一时难以查清的,暂缓任职并继续调查核实。换届过程中,在公示期间群众反映拟提拔的2名干部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经调查核实后未给予任用。
三是严格任前谈话。为进一步为强化新任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道德防线,提高履职本领,一直以来,县委坚持新任领导集体谈话和重要岗位新任干部个别谈话制度。集体谈话由副书记、纪委书记和组织部长出席,今年乡镇人大换届干部调整集体谈话,县委书记亲自到会进行任前谈话,收到良好效果。个别谈话由纪委书记和组织部长负责,对重点岗位干部提出工作要求和纪律要求,对部分干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是实行试用期考验。对新选拔的委任制干部实行为期一年的试用期,在试用期间,组织部强化对试用干部的跟踪考察和治理,定期不定期了解试用期干部的学习工作情况。试用期满后,试用干部对自己试用期的思想、工作、学习、作风等方面做出全面总结,并在干部职工大会上作书面述职,经组织考核合格者正式任命,基本合格者延长半年的试用期,不合格者取消试用期资格。先后有2名干部试用期被延长半年。
第五篇:干部选拔任用
学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心得体会
杨楼镇人大主席 黄文强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关系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也是最易受人们诟病的主题。近几年,通过不断加强整治力度虽然取得和大成绩,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依然是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制度的颁布实施,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干部准入制度和对干部言行规范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是与时俱进的时代产物,对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政策法规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现将本人对此政策法规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
习近平副主席说过,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拓宽任用干部视野,就是要关心那些战斗在环境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长期默默贡献的一线同志,就是要关心那些心系群众、勤勤恳恳、做人正派、不走门路的同志;坚持“五湖四海”,才能不任人唯亲,才能任人唯贤,形成良好的选拔任用风气,才能团结更多的力量一起投入到社会事业建设中去;坚持德才兼备,要注重干部的才能,更要注重干部的品德。当有心系群众的“德”作为前提条件,才能引导我们广大干部真正地将“才”用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当中去。因此,把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是党和人民对干部任用的一致要求。
二、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领导干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它是一个社会的“领导者”也是服务者,是社会这艘巨舰的掌舵人,是引领社会前进的主流,因此选拔任用优秀的领导干部是党和人民的必然要求。“公开”是前提,只有坚持公开,才能使广大群众参与进来,才能避免“暗箱操作”,加强社会对干部任用的监督;“平等”是基础,只有坚持平等,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才能最大限度地取得社会的一致认同;“竞争”是手段,只有坚持竞争,才能最大限度地使用人力资源,不断提高我国公务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择优”是结果,只有坚持择优,才能最大限度地选拔对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才,才能选拔出党和人民满意的领导干部。
三、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简单来讲,民主集中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我们要“集中”,但更需要民主。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实现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防止“一言堂”和“一支笔”现象的发生。只有扩大民主,注重让人民群众参与干部任免的过程,切实落实群众对干部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才能真正实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才能真正有效地预防和治理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作风如何,人民群众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因此倾听人民群众对提名干部的反映是最能反映民意的渠道。采纳群众意见选拔出来的干部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进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总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各项制度互为补充,各有侧重,配套衔接,初步构成一个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使选人用人的重要方面、关键环节都纳入监督范围,都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制度的制定实施,是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的一项创新性的重大举措,反映了全党同志的愿望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体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行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治官的坚强决心,必将推动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沿着更公开、更透明的轨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