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德与社会教材教法培训体会
小学教材教法培训的体会---观《社会呼唤诚信》
高阳小学 范花萍
今天我聆听马老师讲的《社会呼唤诚信》一课,我的收获甚多,下面就我的认识谈一谈 :
一、正确合理的使用教材: 在我们的品社教学中,教材起到了中介的作用,就像指南针指引着学生去学习。在品社的课堂上可以不像其他学科一样按部就班的使用,而是可以把课题当成一个话题抛引出来。
教学过程就像和孩子们在聊身边的事情,教材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能够掌握的情况进行适量的整合和删减,把教材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借组教材这样学习素材,让它成为一个个活性的因子,让学生们更有话可说,更能真切的去感受诚信的重要性,在自然而然中培养了他们的道德观,把主动权让给孩子们,创建了一个涌动的课堂。
二、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 夸美纽斯说过:知识的开端永远来自于感官。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最容易被他们所接受,要创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不要给学生压力。在本节课中马老师让学生们理解到社会中的各种承诺形式,继而引出诚信的话题,并通过合作交流社会生活中这些承诺的陈行事历和不诚信实例并说说诚信的好处和失信的坏处 这一正反面的事例,在讨论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并在教学中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并学会向学生学习,让学生凭着自己的智慧去理解,让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学生的感受就是最好的品德教育,让学生从轻松的氛围中走向自信,让轻松成为课堂的主调。在轻松的课堂中领悟到诚信的重要。通过这节课使学生认识到诚信对于人生的重要性,诚信是做人的一种品质,是个人成就事业的根基。要培养诚信的良好道德品质,就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应该做到诚实、诚恳、实事求是,重信用,守承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从不同侧面认识不讲诚信给社会造成的危害,给他人带来的伤害和烦恼。从中体会到,失去诚信,最终受到损失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使学生认识:在社会生活中,一旦失去诚信,不仅给当事者造成直接的伤害,也使整个社会失去安全感,人与人之间失去最起码的信任,受伤害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
三、小组合作真实有效
马老师能把课堂的重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己突破,交流汇报朴实,对合作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能提升本节课的深度。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自主合作学习才能使受教育者自然发展,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然而,课堂是走进生活的天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的场所;课堂是发现生活的乐趣;引领学生体验生活的场所。
第二篇: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教法培训体会
《品德与生活》教材教法培训体会
3月4日,我在市三小参加了《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教法培训,首先,马瑞珍老师做了一节二年级的《美化家园》课,并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进行教材教法培训,然后,杜玉玺老师又做了进一步的指导,这一次的学习,我收获甚多,体会如下:
收获:
这次培训的主题是《如何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活动》,主要分为四点,分别为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操作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创造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奠基活动。马瑞珍老师做的《美化家园》这一课,通过编贴近儿童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中扔废纸、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扔馒头等行为产生的垃圾,教育学生保护资源,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同时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活动。还有废旧物品的再利用这一环节,让学生发挥想象做沙发套、手套、笔筒、不倒翁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创意活动。整堂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气氛非常活跃,课堂收效很大。
启示: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让儿童在自己生活中认识自然,了解社会,把握自己,并在其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把握课程目标,充分利用家庭与社会的资源,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建议:
让城里的优秀教师下乡给农村的孩子们多上几堂这样的优质课。
贾爱玲
2014-3-6
第三篇:2014教材教法培训体会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培训内容及心得体会
安居校区
赵华萍
2014年9月16日,我有幸参加教研室举办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教法培训活动,为我们授课的是《品德与社会》的马老师,此次教材培训既有理论渗透,又有实课指导,对我来说如一场及时雨,受益匪浅。培训的内容共有三大方面。第一方面:几个度
1.备课前:作为一个读者,教师自己对教材提示的内容,有着怎么样的理解。
——独立的深度思考,利于驾驭课堂教学。2解读教材:
单元结构:课题之间的联系和侧重点是什么? ——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
课程是生活的,也是综合的,逻辑的,是整体的。但同时又必须经进行整合。
举例:六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学会拒绝》
社会生活千姿百态,充满着许多诱惑和陷阱,我们青少年正在茁壮成长,怎样才能拒绝生活中的各种诱惑,避免踏入陷阱呢?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思维、意志、可塑性,需要提高自我的管理能力。针对此情况马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网络”入手,与学生一起讨论它的利弊并能运用正确方法抵制诱惑哦。第二方面:怎么利用教材
1.教材提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什么?解决什么问题。2.教材上的事例是范例(共鸣的;个案的;生活的)。在对话,交流沟通中,达成价值共识。——不是那教材上的例子,玄断定本班的学生实际,或进行简单的讨论,说法感受,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看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引领?启示?教学思路?怎样进行价值引导,而非价值输入?
3.让教材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自身的道德意志力,敏感性,辨别和分析的能力。我们用什么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在情感价值观,思考策略,行为指导等方面帮助学生?教材给了我们什么提示? 举例:还是六年级上册《学会拒绝》,未能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利用视频中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结果会怎样?要进行多元思考,在教师的提示下,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以小组活动进行探究,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感受到战胜诱惑的必要性。第三方面:教学建议
不要用教师终结性的思维(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思维的起点,给予充分的讨论,直面冲突,解决困难,达成价值共识,关注学生道德意识等生成的动机等,在变化多样的现实环境下,帮助他们梳理清楚核心的价值观。
举例:以五年级上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为例,了解各民族不同生活习惯,怎样对 待生活习惯饮食不同,汇报交流,形成统一观点。
1.本单元编排的基本观点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串联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按照主题编排内容
追求历史与现实的联结,透过历史理解现在,通过现在认识过去。体现课程内容与儿童世界的建构关系 2.本单元编排的逻辑思路 六年级上册品社《不能忘记的屈辱》这课初步了解近代中国曾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重获新生。遭受欺辱——奋起反抗——寻求救国之路,最后取得成功。
凸现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图,学生会产生什么疑问 结合课件和视频了解《破碎的山河》和《被掠夺走的中国国宝》的内容。
通过教材培训和课例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以前在教学中的不足,马老师对教材的精辟讲解分析,让我明白了上好一节品德与社会课,首先要读懂教材,全面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脉络确定课堂结构。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支持者和指导者;其主要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活动条件,灵活多样地选择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开展有效的活动。其次,教师是儿童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支持者和指导者,而不是统领、导演和指挥者。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和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应关注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并据此对活动内容、方式等进行适当的调整,把握课堂的生成性,确保活动的有效、深入开展。
《品德与社会》一科,涉及面广,知识丰富,需要老师既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又要掌握科学的理论,灵活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
第四篇:数学教材教法培训体会
数学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
9月20日,参加了在振兴街小学举行的数学科教材教法培训暨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受益匪浅。这次活动充分发挥了教研员示范引领作用。本次培训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中心,采用了现场观摩、示范引领、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了培训。
1、教育思想的更新。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心理准备,随时将最前沿,最新鲜的思想注入到教学中去,能巧妙地使用小组合作及展示交流进行教学。
2、重视教师数学语言的表达,教师语言要简洁精练。注重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学生语言要严谨。
3、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与学中不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关注练习的有效性。课堂练习不能太过简单,失去思考价值和参考意义,要把一道练习题变成一道思考题,通过解决一个问题实现对所学知识及方法的归纳,总结。
5、方法引领到位。课前让学生尝水的活动中引出学习数学的方法,为后面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同时注重合作交流,把课堂还给学生,能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交流起来,另外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激励,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在平时的工作中要钻研课标,准确地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建议:
1、定期组织类似的培训会,加大农村教师学习培训的机会。
2、组织低段的观摩课,引领农村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环节的各种能力。
3、深入农村学校进行指导培训。
白北关小学田世莲
第五篇:2018春教材教法体会
教材教法培训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这样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平时所讲到的语用教育其实就是语文教育的本质,即“语言文字运用”的教育。在现代的语文教学大环境中,老师应该牢牢地将语用意识记在心中,并且将语用理念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不断探讨摸索出一套“语用”教学方法。叶圣陶曾经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看待语文教材要用语用学的态度和观点来正确地看待它,还应该把它看成活生生而且具有灵魂的言语作品。老师应该站在语用的高度,居高临下。然后对语文教材进行一个全面透彻性的解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不同课文中具有独特精湛的语言和优秀的写作技巧。这样的内容才能够成为“语用型”教学的内容,而且还是语用型内容的精髓。
一、教师要牢牢地将语言意识记在心中,并且将运用理念传授给学生
1.用心去感受文字的温度。“语言文字有温度,字词句知冷暖。”构成文本的最基本框架就是字词句。如果注重文章的语用,通过字组成词,词组成句,句组成文章。这样组成的文章就如同人有了灵魂。在我们以前所学过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这样有温度的文字,满篇课文中就有许多。
2.细细的品尝句子中酸甜苦辣的味道。教材中为我们选择的文章一定是优秀的文章,而且也是我们学习语言文化最好的例子。选文中有些作家独具特色的写作手法,优美华丽的词句,都可以成为我们平时阅读、收集、效仿再好不过的内容。例如《燕子》一文,课文中运用许多修辞手法,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燕子比喻成一个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燕子赋予人的神态和灵魂。例如,写小燕子的外形:“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些描写小燕子优美的词句将小燕子的动作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整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韵律,使读者读起来有一种朗朗上口的感觉。
3.仔细领会段落的意境。段落层面是“语言文字”运用的最大巧妙之处,我们所学的课本中大多数的描写段落叙述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色。这样独具特色的段落内容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在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功底。例如,《花钟》的第一自然段,虽然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只有短短的三句话,但是它有非常独特的语言表达方法,具有别具一格的语言表达风格。这种独特的风格也是我们平时写作中很好的模仿例子。
4.了解整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我们在以前小学语文所学的课文中,老师为我们选择了多种适合我们的写作方法,目的是让我们一定要有如何给简单文章布局以及规划文章结构层次的能力,为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常见的文章结构,比如总分总、首尾呼应、按一定的顺序写等。《富饶的西沙群岛》文章结构层次明了,语言精彩,整篇文章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写作的,还有《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是按照小兴安岭景色的变化即所谓的时间顺序来描写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这种按景物的时间变化顺序来描写景物的形式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例子。
二、激发学生的思维,探讨摸索出一套适合“语用”的教学方法
语用,说得简单明了一点,就是如何很好地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要想开展语用型的课堂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一定要有合适的一套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真正享受学习语文带给他们的乐趣。
1.注重文体,凸显语用。我们所谓的文体其实就是文章的体裁类型,是整个文章作品无论是在结构形式或者是语言表达形式上所表现的具体样式或类别。我们要能够充分了解整篇文章采用了什么样的文体类型,这样无论是对于老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是很有益处的。所以,我们在搞清楚是什么类型的文体上花费时间是值得的。我们只要了解并掌握一篇文章的文体类型,老师就可以很好地为学生确定教学方案并确定如何来教授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文体。让学生把这种文体变成自己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和写作中能够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且还要掌握如何从学会一篇到会学一类的这种能力。因此,在今后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我们要让学生更加地重视文章的文体类型。刚开始整体了解文章,然后进一步深入了解文章所采用何种文体以及这种文体的特征,然后再寻找这类文章的共同特点。接下来再仔细地品读这篇文章,认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最后再整体感悟文章中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以及更深层次的规律。
2注重方法,凸显语用。老师应该重视“语用”教学生语文,学生应该重视“语用”学习语文,使语文课堂的教学环节真真切切地实现“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因此,这就需要研究如何来学习。
3.效仿写法,凸显语用。我们开展语用型课堂的目的是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加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想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加强学习语文的兴趣,重在如何去指导学生灵活掌握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可以进行大量的实践将这种能力慢慢地驾驭。《燕子》第一自然段描写燕子的外形特征,“一身……一对……加上……”等通过这样的长句形式来给我们清晰地勾勒出了小燕子的外貌特征。整个自然段中文字内容极其丰富,语言韵律特别的强烈,让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心中优美的语句回环往复。而且身材矫健的小燕子仿佛出现在纸上,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在教学环节中,我们就要指导学生来仔细揣摩当时作者是如何抓住燕子的外貌特征来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活灵活现小燕子,然后我们反复进行比较阅读,仔细揣摩作者所用到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用这种表达手法,使用这种表达手法有什么好处等。最后,掌握这种表达手法为我们以后的写作所用。
4.与实践相结合,凸显语用。语文课程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呢?我认为它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特别强的课程,它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实践性,同时,它还适当地向外拓展延伸,不仅要把语文学活,而且还要活学语文,赋予语文以人类的思想,同时掌握并理解它的精髓。
总而言之,我们在心中时时刻刻一定要有“语用”这个理念,并且将“语用”这个理念一直贯穿在我们今后的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探讨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语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语用翅膀,在蔚蓝的知识天空中像一只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