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历史学习总结
历史学习总结
历史是门好学的课程。学习历史使人明智,让人有一个充实的大脑。我们应该把历史当做一种娱乐自我放松的过程。让自己完全进入到历史事件中去,全身心的投入。相信你你学好这门学科。
学好历史,应该先把书看熟。这里看熟不是刻意地记住每个知识点在那一课,第几课时或者说在书的那一页。而是要求每个知识点记清、记全面。包括一件事中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影响或者意义。比如说“文化大革命”事件。起因是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中国将会出现资本主义的复辟。这全是他的主观臆断。时间是1966至1976年,经过是全国陷入了一片混乱,江青和林彪反革命集团企图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二月逆流,四五运动,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党中央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果是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评价是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
学习历史还要关注会议的内容。比如改革的内容,历史意义。如十届三中全会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组织三点。十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做历史练习时应独立完成,过后再加深印象,把重复率高的试题记下来,下次遇到这个题就轻而一举地做上了。遇到不会的题要
在思考后问别人,或者查资料,不要一味的抄答案,这样会养成懒于动脑的习惯。
复习历史知识还要有重点。对一些重要的事情要识记什么是重要的事,那就是出现率较高,有特大意义的事,当然只要有历史意义,就必须记忆。不要没有目的去看书,要抓住止重点。当然非重点部分也要看熟了。
学习知识要有连贯性。将原来的历史知识和现在联系起来。比如学习了党的十三大会议内容,我们就会联想到十二大,十四大,十五大,一大,二大,八大的内容。这样就能系统的学习历史知识了就不会感到历史知识繁多了,相反,你会觉得学习历史是一件容易而又愉快的事。
这就是我学习历史的一点体会。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历史,努力学习历史吧!
八四班
叶有旺
2011年5月10日
第二篇:历史学习总结
历史学习总结
2011年下半年,我们参加了河北省2011年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全员远程培训,通过此次的远程培训,我获益颇丰,了解到平时历史教学教法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了以后历史教学教法努力的方向。现总结如下:
一、培训内容:
本次远程培训我选择的历史学科,选修的课程有:历史教学内容分析与教法的选择 ;历史学科教材的整合和取舍;历史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原则。分别有汤敏老师、张威、朱培老师教授,指导。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办法、要求、原则。对今后的历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习收获
(一)研读课程内容, 明确目标。
学习了课程一明确了教学内容分析的重要性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学习课程二明白了进行教材整合的目的和做法。学习课程三明确了板书设计的类型和坚持的原则。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首先要正确把握课程的精神,形成清晰明确的意识理念,用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导教学工作, 有效地运用新理念于课堂教学中。
(二)钻研教法,整合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有两种现象:一种是本本主义,严守教材,“不敢越雷池一步”;一种是将教材边缘化,教学远离教材。这两种现象都没有摆正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所以不可丢之一边;但又只是一种重要资源,所以不可视为圣经。不仅要使用,而且要优化。对教材的合理整合与优化,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的、适于学生发展的知识体系,刻不容缓。被动地围着教材转,唯教材而教学,这不仅违背了新课改精神,而且也赶不上会考改革的步伐。因此,整合教材势在必行。
(三)传授方法,提高能力.教师不但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复习的方法:如让学生作对比分析并探究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对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忆的方法、审题的方法和答题的技巧等。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学习中加以运用,成为“会学习的人”。
(四)关注时事,联系生活
历史的社会功能在于能以古鉴今,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站在大历史观的高度上,引领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世界,看中国。
总之,我们会把这次培训的精神吃透,带到我们的课堂。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积极落实新教学策略,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历史课生动起来,努力实现历史学科的高效课堂。
第三篇:高二学生怎么学习历史
历史是高中文综中相当重要的一科,就好比是理科中的物理。那么,高二历史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学生怎么学习历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学生怎么学习历史
1、以史为论据,理清线索
历史都是存在的,即使有些误差也在所难免,但是我们要以我们书本上讲述的为依据,虽然有的时候会出现错误,但是这种情况不是很多,应该是少之又少。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以史为论据,不要片面的去理解和批判,理清我们需要的线索,不要断章取义。
2、唯物的历史观,辩证的思维方式
首先以史实为依据是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更加应该掌握史实,尊重史实,这些才是我们解答历史学科问题、提高自己作答的能力前提。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当养成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去出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思考、分析和评价历史的问题思维习惯。此外,历史也是一门内容比较丰富的社会学科,涉及我们人类的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外交等重大活动和科技、思想、文化等相关内容,所以在学习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中西的结合比较,以及注意它和其他学科的结合比较,看待任何事件都不能脱离具体历史背景和世界历史大背景的前提下去思考问题。
3、多背诵,多记忆,多做题,多思考
历史,我们记忆中,我们理解的,首先就是背诵,接着是记忆,在接着就是多做题,从题海中积累经验,最后在总结思考下,这个思路是正确的,学好历史就该这样做。
4、加强训练,注重总结
历史学习注重理解和记忆,更注重看待和分析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通过适当的练习强化对基本史实、概念和观点的掌握,提高概括、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们的练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对重点知识、重点内容、重要结论、重要线索、典型题目、解题规律方法以及小专题的总结和掌握,以及注意对知识的理解和概括,进而得到升华。
高二历史学习方法
1、记忆法
历史本身可以说就是一种人类的记忆。学习历史知识也是在记忆历史。对于学生来说,记忆历史知识往往是比较头疼的事,甚至是烦恼的事,因此学会和掌握一些历史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是有必要的。从记忆的策略上讲,要遵循一些记忆的规则,如学习与记忆的结合、及时进行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集中记忆与分散记忆相结合、从系统化和结构化的层面上进行记忆等。
2、评价历史法
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都要对具体的历史事物(如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进行评说。对历史问题的评价,实际上是对历史的解释。要全面、正确、客观、辩证地解释历史,必须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这就需要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并逐步学会运用这些来进行历史的解说,从而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评价历史是要把历史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加以考察,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练习法
学习中的练习对于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运用等是必要的,有意义的练习实际上是一种新情境下的继续学习。学会做作业,也是学习的一个方面。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重要的一是通过练习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二是学会对知识的实际运用;三是将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四是及时发现学习上的问题,查漏补缺。在练习的方法上,要学会审题,特别是明确题干的含义及要求;要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规则,按照要求进行解题;要把握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高二历史成绩怎么提高
1.学好历史首先要背熟教材
历史属于文科性质,那么背书是前提条件,如果最基础的知识点都没有掌握,历史想要考高分是特别难的。高中历史复习大事年表大家要仔细背背,把时间和历史事件顺序都记好了,最好能用故事的方法把它们串联起来,这样既记得快又记得牢。
高中三年的教材都要反复看,每个知识点都要背熟,可以合上书回忆各章节内容,以检验自己是否记牢,没记住的部分再重新背诵。
2.历史学习不在多而在精
其实每科都一样,做多少题目都一样,都只是巩固练习,目的就是见新题型,巩固知识点和公式。所以,大家不需要搞什么题海战术,只要踏踏实实把做过的每一道题目都彻底搞清楚了弄明白了,比什么都强。
3.学习历史最好要有兴趣
如果对哪门学科有兴趣,这科成绩自然不会低,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喜欢一科,就会不自觉的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成绩好了老师也会很关注你,你也就会越发积极,分数也越发的高了。
相反,如果某科成绩差,即使你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也都是走马观花的表面功夫,根本没掌握这科的精髓,题目做了一堆,原题目出现都不会,根本原因就是书没看透、题没做透。
第四篇: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历史
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历史
高要新桥中学
李柏成2007-04 摘要:新课改后,高中历史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这无疑进一步加深了历史学科的艰深度和降低了历史学科的趣味性,使得学生提不起学习历史的兴趣,很难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无法做到快乐学习,从而导致了高中历史教学效果在某种意义上有所下降。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并在感受学习历史的快乐中进一步学习好历史呢?我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策略。关键词:学生
兴趣
快乐
学习历史
新课改后,高中历史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这无疑进一步加深了历史学科的艰深度和降低了历史学科的趣味性,使得学生提不起学习历史的兴趣,很难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无法做到快乐学习,从而导致了高中历史教学效果在某种意义上有所下降。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并在感受学习历史的快乐中进一步学习好历史呢?我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策略。
一.运用情景体验式历史教学模式
情景体验式历史教学模式狭义上是指通过历史小话剧等形式把特定的历史情景创造出来,让学生在创作、表演、欣赏历史小话剧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历史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于习惯了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学生而言,创作、表演历史小话剧给了他们自己动手、表演的机会,肯定会给他们带来新鲜感和惊喜,况且历史小话剧是用生动活泼的演绎代替了单调抽象和枯燥乏味的文字表述,无疑具有更高的欣赏性和愉悦性。在历史小话剧所反映的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学生通过身临其境地扮演历史人物,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体验历史人物的生活和情感,感知丰富立体的历史画面。这有利于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消除学生对历史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另外,小话剧也正是由于其生动形象的表演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和浅化历史,从而能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态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感受历史带给他们的乐趣,并在这种快乐中轻松地体验和感悟被历史小话剧创造的特定情景浅化了的历 1 史知识。如我在讲授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在两个班进行了实验:我在一个班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讲台上向学生们讲述国民党之所以选择和共产党合作及共产党之所以选择和国民党合作的原因,学生们则在下面边听课边低着头辛苦地做着笔记。课后了解发现较多的学生因为老师的文字表述比较单调乏味,听起来已没多大兴趣,而且又要忙着记笔记,无疑更增加厌烦感,所以对于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要么是理解不透,要么是印象不深。而在另一个班我就采取通过历史小话剧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感悟体验历史知识的教学模式。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将学生分成A、B两大组,而A、B两个大组又分别分成两小组a1、a2和b1、b2,a1代表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a2代表军阀,b1代表共产党b2代表反动政府。两个大组分别在讲台的两侧同时表演,A组表演的内容大抵是a1依靠a2所进行的革命运动都失败了,B组表演的内容大抵是b1反抗b2的运动都失败了,然后a1、b1都向外寻求帮助,最后a1、b1在C角色(扮演共产国际代表)牵引下彼此找到了对方。因为小话剧把共产党在领导第一次“工运”失败后要联合其他阶级进行革命及孙中山领导一系列依靠旧军阀的革命运动失败后也需要依靠其他力量进行继续革命这个复杂背景生动形象、直观地演绎了出来,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学生得以在愉悦的氛围中把握住了历史知识。
二.运用合作型学习的历史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有效教学模式,这主要是因为:(1)合作学习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意愿,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充分调动起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历史的积极性。(2)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情感交流,赢得相互之间的尊重和关注,从而有利于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创设一个轻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学习氛围必定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在探究历史问题中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并在快乐中进一步学习历史。(3)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历史,掌握历史,会突显学生的成就感,有成就感就会有快乐,学生就会在快乐和成就感中继续前进,努力学习历史。所以,把合作性学习运用到历史教学中确实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例如:我在上《苏联经济改革》这课前,恰逢科组教研,听某位老师讲这一课。由于知识点较为繁多,包括“改革的背景”、“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改革失败的原因及影响”等等,该老师便采 用传统“满堂灌”的形式不停地在上面讲,而学生则不停地在下面埋头苦记笔记。结果是老师讲得没劲,学生学得无趣,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乐趣都明显地被压制了。有鉴于此,听完课后,我迅速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合作学习的历史教学模式。在上课前,我精心设计了如下几个子课题分派给各个学习小组(之前授课过程中已合理组建):“苏联为什么改革?”、“赫、勃、戈改革的异同”、“改革失败的原因及影响”、“改革给我们的启示”。让他们到学校的图书馆或网络室找寻相关资料。正式上课时,我把本次合作学习的任务、步骤等给出指引后,便展开合作学习。由于课前已有准备且小组合作学习模拟了小班化的上课模式,人数较少,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发表观点,展现自我,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并可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当堂答错时的尴尬,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空间,缓和了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得学生敢问敢说,畅所欲言。因为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益更多,所以他们更热情主动地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都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对几个探究课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探讨,自主解决了学习任务,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还有所拓展。
三.把乡土历史素材引入历史课堂
每个地方都或多或少存在乡土历史素材,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传说趣闻等等。这些乡土历史素材其实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历史的教学资源。因为,乡土历史人物、事件、趣闻故事本身就具有极大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会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本地乡土历史素材就在学生身边,如果我们历史教师能把乡土历史素材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必定能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让学生对历史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学习历史的欲望,使学生从原来被动接受历史知识变为主动乐意地学习、探究历史。理论上看这样做似乎不错,实际效果如何呢?我为此展开了实验:在讲必修一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一课时,在讲了“中共成立”、“第一次工运高潮”、“国共第一次合作”等知识点后,进入“国民大革命”时,学生开始出现厌烦情绪,注意力开始分散,于是我把之前准备好的乡土史料引进课堂,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应该知道叶挺吧?”学生们回答:“知道啊。”我又问:“那你知道叶挺曾创立一支军队吗?”学生们回答:“知道,铁军——叶挺独立团。”我接着问:“那你知道是在哪里创立的吗?”“在哪 里?”学生的注意力开始集中。见此,我故意稍作停顿,然后说:“就在我们高要。”“不是吧?真的?什么时候?在哪里?”学生兴趣大增。“真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后,开展国民大革命,中共委派叶挺于1925年11月在高要成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俗称叶挺独立团),领导高要人民开展国民革命。”“哇噻,原来国民革命也发生在我们高要,太牛了。”学生们在自豪中对国民大革命马上充满了兴趣,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们都处在兴奋的情绪里,很好地掌握了国民大革命的知识。快下课时,见学生们热情高涨,我不失时机地布置了课外探究课题:“叶挺独立团与高要”,让学生们或查找资料,或实地考察完成。结果学生们在自豪感和亲切感带来的快乐中积极探究,得到如下成果:独立团进驻乐城镇解决震惊省内的“高要领村惨案”;独立团积极帮助农民开展农民运动并成立了“高要农民协会”。可见,在历史课堂中适时引入乡土历史素材,确实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在这种兴趣、快乐中进一步积极探索历史。
四.开展历史第二课堂,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开展历史第二课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感受学习历史的快乐,并在快乐中学习历史,掌握历史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因为:首先,第二课堂没有了常规课堂那种严格的纪律要求,也没有常规课堂那种紧张的气氛和压迫感,学生可以彻底地放松身心,轻装上阵。其次,第二课堂能更多地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这也更能提高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兴趣。再次,在第二课堂里,学生间的交流相对来讲要比常规课堂多一些,学生间更容易建立起一种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为学生快乐学习历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开展历史第二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略举我在教学实践中实行的历史第二课堂的三种形式:
1、制作历史模型。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人民创造了不胜枚举的文明成果,如都江堰、地动仪、筒车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见缝插针,指导学生在历史课外活动中设计制作或模仿制作古代的一些生活器具、生活用具、科技仪器等,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如在学习必修2《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这一课时,我指导学生根据课本插图,就地取材用竹片制作了逼真的筒车模型。又如在学习“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这个知识系统时,我让学生查找资料、图片,然后制作体现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唐、宋、明的官帽。通过这些制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并在这种兴趣和欲望中发展了其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2、创作历史画报。
在学习必修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这课时,我指导学生将这一课书分解成三个模块:文化生活的变化、社会风俗的变迁和服饰的变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自愿编组,搜集资料。“文化生活的变化”组的同学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照相、电影、报刊、图书的发展历史及图片。“社会风俗变迁”组通过在网上搜集和整理图片,了解到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变迁的具体情况和导致风俗变迁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服饰的变化”组的同学不仅了解到中国近代服饰变化,而且通过不同时期的服饰感受到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最后,各组把收集到的资料、图片、及对这段历史的感知等内容汇总,创制出了一份十分精美的历史画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都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搜集整理资料、创制画报。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仅增加了他们探究历史的兴趣和欲望,还使得他们在这种探究历史的兴趣和欲望中了解到中国近代以来文化生活、社会风俗和服饰的变迁。
3、历史考察。
在我们肇庆地区,有很多历史遗址、遗迹、遗物,它们是前人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的记录载体,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其真实性、形象性是其他历史文献所无法媲美的,能为学生提供认识与理解前人活动的直观感性材料,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在学习了必修3《西学东渐》这课后,我就利用周日带领他们到端州区的丽谯楼参观“沟通东西文化第一人”利马窦的文物展。让他们近距离地感受东西方文化的碰撞。通过这类考察活动,可以使学生更近距离地接触历史,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上述是我对“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历史” 的一些想法以及所进行的一些教学尝试。事实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前进的原动力。我们历史老师应当适时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穿插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并在快乐中学习历史。这样,我们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必将能有较大的提高。
参考书目:
①《新编历史教学论》.朱汉国 郑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06 ②《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历史教学策略》.齐渝华 刘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6
第五篇:历史石家庄学习总结
高三历史石家庄学习总结
秦世军
年级安排到石家庄学习收获很大,听取了石家庄二中刘丽华、北京梁秀美做的报告,对我们历史二轮复习具有很大的启发。下面就学习内容和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理性把握: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
1、两位老师都对今年高考全国卷、考试大纲与说明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考决胜奥秘。
试题难度呈现大幅度地调整
各模块知识考察不均衡
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考察
加大历史思维能力考察的力度
2、从知识内容看,高考命题和“一标多本”的新教材多年磨合,已很少出现过于偏、怪的内容。“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对策:(1)不同版本教材的整合。两个版本重在交集,要注意同一件事中不同表述,整合出更清晰更易于学生掌握的语句(2)新史观、新视角下多角度的知识整合3、不再简单呈现所谓的热点问题。关注社会热点而非学术热点。
对策:阅读量大,时间紧张;强调新课程理念:“新材料、心情景、新设问”; 学术性(专业化)突出:高校教学的基本内容、历史学的发展趋势、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其中;创新性、开放性、探究性突出;
第二部分、科学谋划:以高考要求精准备考。
一、寻找教与学的差距
1、对比考纲明确教学目标要求
史实——对基础知识储备和基本历史概念的落实。
史通——对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做到纵横贯通。
史论——对历史知识的说明和评价,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史感——对某一历史知识或历史现象的感悟(认识),并能从感悟中得到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2.理性分析教学不足
教师的能力水平决定学生的高考水平
高考“遵循教材”——“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脱教材”,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视野的高度、宽度在哪里,课堂教学的水平与边界就在哪里;备考复习的程度在哪里,高考的成绩就在哪里。
二、教学并重的精准备考策略
1.强化对学术前沿学术前沿问题和学术研究新成果的关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水平是关键。教师应该多读书,扩展自己眼界。一类是经典的史籍。一类是新的史书。一类是教学期刊:《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一类是专业期刊:《世界历史》、《历史研究》、《中国史动态》等。
2.强化主干知识的解读、拓展与整合。
①重视核心历史概念、专业术语;讲清边缘历史概念、专业术语。确定范围:依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材内容、教学的实际需要强化巩固 教学突破:
②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内在联系和规律
③构建通史体系,强化阶段特征
3、创新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提高历史素养和能力
①什么是历史素养?
历史知识的准备性与连贯性——即比较系统地掌握知识并能有效准确地加以调动。对历史史实的敏锐性——即发现和捕捉问题敏捷并具有批判性思维: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解释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把史料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下去进行分析、评价,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不盲目相信历史结论,甚至可以质疑某些历史结论。
②突破知识结构的僵化陈旧,教学思维的单薄浅显,创设新课新意、进一步揭示史实和知识点的内涵,开拓教学的高度深度跨度
4、打造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高效复习
每个单元分专题特征、知识结构、时空定位、课标解读、高考考点,考点突破、综合拓展和典题分析几部分分别讲解.要求: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全,不留死角;将基础知识落实砸牢,使之步步到位。
三、高考二轮复习
(一)时间:第二阶段复习(4月到5月中旬)
(二)原则:夯实性、补缺性、拔高性、标靶性、(三)目标:
1、围绕主干知识组织新主题,帮助学生形成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形成清晰的中外关联的认识。
2、预习反馈中学生的困惑点;高考考点点拨——为高效目标上课
3、史观史法,形成系统的认知角度。
4、用迁移训练强化总结学生答题方法。
(四)内容:
1、针对学生一轮复习中表现出问题,进行查漏补缺;
2、根据近几年高考题及新考纲,明确考点。
3、中外结合,拓展思维,进行主题式讲解。
4、注重史学要素的培养,讲解史观和史学方法。
5、练习精选精练精评,整理错题,多提炼方法,规范答题能力。
6、二轮复习应进一步强调“习”的特征
学生熟悉高考命题特点,教师揭示命题意图; 学生训练解题思维,教师展现思维过程; 学生模拟高考答案,教师总结基本方法。◆二轮的要求:
①学生需要保持学习的新鲜感与兴趣——复习内容必须重组
②二轮复习不等于热点梳理——复习内容必须全面与深化
③二轮复习应强调“习惯”的养成—— 掌握高效复习、精准做答的习惯。第四、最后冲刺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四月底)
1、继续关注“双基”的落实。
2、针对高考的热点、难点,适当进行跨学科的综合联系和复习。
3、回归课本,“返璞归真”,查漏补缺。
4、讲求强化训练的实效性,实战演练。
5、加强与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交流,特别是对最新高考信息的捕捉。
四、考前一周特别注意:
考频适量,恢复信心,调整情绪,平常心态,思维保温。
1.编制简单提纲,对教材主干简单梳理,构建知识框架结构,重点关注主流、特征、中外大事。
2.精选近年高考题,再次熟悉各种题型,有效训练,也可适当改编降低难度,提升学生信心。
3.老师讲解答题要求、技能,学生反复强化。
4.并注意调节学生考前心理。在教学中,其实情感很重要,即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给学生鼓劲,让他们一直去主动地学习。
水平再差的学生,只要我们肯努力就会有改变;基础再差的学生,只要我们肯用心钻研就会有奇迹!
我们可以不知道每年高考的具体试题是什么,但一定要清楚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和如何应对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