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历史研究性学习和总结
高二历史研究性学习和总结
一、计划
课题一:观看“古典与唯美”画展,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 研究时间: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21日 指导老师:曾素珍、许缨
课题二:论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述,写出小论文)研究时间: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21日 指导老师:曾素珍、许缨
1课题三: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述,写出小论文或调查报告)
研究时间: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21日 指导老师:曾素珍、许缨
二、参与学生(班别、姓名):
三、总结
1、优点:学生根据个人爱好选题研究,能根据课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论证,基本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研究。
2、不足:研究时间紧,学生学业压力大,能从历史、现实、个人多角度分析论证历史问题,提出个人观点的不多。只有《古典与唯美》观后感稍微有点个人特色。很多学生未注明参考资料出处,研究方法单一。
第二篇:高二历史研究性学习和总结
高二历史研究性学习和总结
一、计划课题一:观看“古典与唯美”画展,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研究时间:XX年12月至XX年1月21日指导老师:曾素珍、许缨步骤进度学生活动教师指导目的1XX年12月30日至XX年1月12日参观“古典与唯美”画展
1、推荐参观二沙岛广东美术馆“古典与唯美”画展(XX、11-XX、2)
2、指导学生学习相关课文“19世纪以来的世界艺术”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感性认识,加强对作品的了解和理解
2、加强对19世纪以来世界艺术发展的认识
3、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2XX年1月12日至1月16日撰写心得体会感想(题目自定,不少于1000字)指导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解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3XX年1月17日至1月21日心得体会交流(PPT,有参观的照片、作品文字说明、体会感想)点评部分优秀的心得体会感想4拓展:阅读“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作品”指导学生阅读课文“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中提到的文学作品课题二:论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述,写出小论文)研究时间:XX年12月至XX年1月21日指导老师:曾素珍、许缨步骤进度学生活动教师指导目的1XX年12月30日至XX年1月12日学习有关课文和课外知识
1、指导学生学习相关课文“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了解儒家思想的内涵,了解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
2、阅读有关书籍、,探究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价值和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感性认识,加强对儒家思想的了解和认识
2、加强对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3、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2XX年1月12日至1月16日撰写小论文(题目自定,不少于1000字)指导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解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3XX年1月17日至1月21日小论文(PPT,有研究过程的材料和论文的基本观点、论据、结论)点评部分优秀小论文课题三: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述,写出小论文或调查报告)研究时间:XX年12月至XX年1月21日指导老师:曾素珍、许缨步骤进度学生活动教师指导目的1XX年12月30日至XX年1月12日学习有关课文和课外知识
1、指导学生学习相关课文:必修3的“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和“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必修2的“两次工业革命”、“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通过社会调查,获取第一手数据和材料(调查问卷、实物照片、采访记录等)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感性认识,加强对科学技术影响的了解和认识
2、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2XX年1月12日至1月16日撰写小论文或调查报告(题目自定,不少于1000字)指导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解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3XX年1月17日至1月21日小论文(PPT,有研究过程的材料和论文的基本观点、论据、结论)点评部分优秀小论文
二、参与学生(班别、姓名):
三、总结
1、优点:学生根据个人爱好选题研究,能根据课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论证,基本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研究。
2、不足:研究时间紧,学生学业压力大,能从历史、现实、个人多角度分析论证历史问题,提出个人观点的不多。只有《古典与唯美》观后感稍微有点个人特色。很多学生未注明参考资料出处,研究方法单一。
第三篇:历史研究性学习总结
历史研究性学习总结
研究主题
探究大河文明与世界文明发展的关系,追寻四大文明古国的诞生与衰亡,为何只有中国屹立不倒,这恐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小组就以此为课题,展开讨论与研究,相信一定能得出一个比较全面的答案。
小组成员
组长:韩伟阳
组员:吴胜杰
小组课题
大河文明兴衰之谜
研究成果展示
研究论文,PPT演示文稿
历史论文
——论大河文明的兴衰
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文明古发源地有五个。《世界文明史》(美国威廉·麦克高希)称“古巴比伦(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250年之间)、古埃及(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600年)、古印度(公元前2500年)、古代中国(公元前2070年)、古希腊(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46年)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这是学术界认同最多的说法。四大文明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北半球的两河流域、尼罗河、黄河、长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恒河流域相继产生了世界四大文明。
由于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在此就不多解释。
一、埃及文明的发生
自然环境和居民埃及位于东北非洲。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西接利比亚。从地理上看,埃及的东西两面均为沙漠,南边有几个大险滩,同外界交往甚难,只有通过东北端的西奈半岛与西亚来往较为方便。所以,古代埃及具有较大的孤立性。
二、印度文明的发生
在距今五十万年以前,印度次大陆就已有了远古先民,他们同样是刀耕火种、渔猎采集,在此一代代地繁衍生息。到了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印度境内遍布了居民点,人们已开始从事农业,驯养家畜,制造精美的生活用具。这一切,为一个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诞生提供了沃土。
三、古巴比伦文明的诞生
中国文明传承不息
1.地理因素:东面是大海,西面是沙漠、戈壁,来自外界的侵略和干扰较小,在当时交通技术不发达的时候,空间相对封闭。2.人口因素: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所建立起的独特的、顽强的生育文化(“不
孝有三,无后为大”、“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祖宗祭祀”、“养儿防老”、“无子富不久、有子穷不长”、“传香火”、“百善孝为先”等)。致使中国的人口始终处于世界领先
3.精神因素:中国自古以来拥有着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精神力量。4.文化因素:中国人崇尚统一,和谐,所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历史上
并没有出现太长时间的分裂局面。
总结:中国为什么会文化始终接续没有断裂,这恐怕是史学界还会继续讨论下去的问题,本小组仅在这里给大家一份比较合理的答案。
——韩伟阳
第四篇:历史研究性学习
历史研究性学习
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具有知识性、综合性、过去性、思维性等特点。通过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以往的历史学习,偏重于对历史知识和书本现成历史结论的记忆和理解,缺乏深层次的质疑,学生很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历史研究的方式去获取历史知识和应用历史知识。
根据历史学科的功能与特点,开展历史研究型课程,培养学生历史研究性学习能力,应有自身的特色。
一、历史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特点
1、开放性内容:历史知识范围广泛,包括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国际关系、社会风俗等等,可以对具体内容进行研究,也可以对跨学科综合内容开展研究。
2、问题性。历史不仅仅是知识的陈述,更重要的是对史实的认识与阐释。史实需要不断丰富、鉴别,历史认识更是需要不断提高,这就为历史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3、社会性和实践性。历史的学习,不仅要了解过去,更要关注现实,以史为鉴,为现实社会服务。现实社会是过去的延续,存在着许多物化的历史遗迹、文物。透过这些遗迹和文物,可以深化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研究性课程“历史与旅游”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提出的。
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分享与合作;
4、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5、养成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
⑴搜集历史资料并撰写历史小论文。首先是要选定论文的题目,确定论文写作所涉及的范围。在学生对相关材料进行收集、整理、辨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并指导学习拟订论文写作提纲,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小论文的写作。一般来说,论文应包括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和意义、对课题的分析论证及得出的结论,并附有资料的出处或参考书目。
⑵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有些涉及近代现代史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活动进行研究。在组织调查活动之前,学生根据选定的研究性课题,拟订调查的主题和目的,选择调查的对象和范围,确定调查的方法和过程。通过实际调查、整理调查材料和数据,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形成调查报告。
⑶编制研究书目索引,撰写读书报告。根据所有研究的课题,指导学生搜集研究资料,包括著作、文章、网址等,把所搜集到的资料编制成书目、论文索引、网址汇总,以供研究该课题的学生使用。学生选择阅读有关研究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制作资料卡片。将阅读所得资料汇总,撰写读书报告,读书报告应该包括对所读书籍的重要内容及其观点的介绍与分析,读后个人的体会和看法,并将阅读书籍的内容与自己研究课题的解决联系起来,做出评价。
⑷撰写历史人物评传。历史是由历史人物构成的。对历史的形式,可以通过阅读传记作品和搜集材料,然后以人物传略的形式,概要介绍历史人物生平事迹,并对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和评价。
⑸围绕研究课题组织讨论,开展辩论。历史是丰富多彩的,不同人对历史有不同的理解。历史研究性学习可以使不同意见相互争鸣、沟通、交流。讨论可以模拟成人的讨论形式,如圆桌会议式的讨论、论坛的讨论、专家咨询式的讨论、论文答辩式的讨论等。
⑹创作历史剧本,编演小历史剧。在搜集史料的基础上,以尊重历史为出发点,创作历史剧本,使发生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重现。根据编写的历史剧本,排演历史剧并公演,可以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并且使更多的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氛围,体验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并从中得到启示。
四、历史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基本流程
1、准备阶段
本阶段首先要求教师(指导者)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布置研究任务。一般可以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动机。教师(指导者)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指导学生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帮助。学生要积极探索,搜寻相关的资料,进入问题情境状态,在自我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归纳出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最基本的研究目标,并拟定初步的研究计划或方案。
2、实施阶段
本阶段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研究材料,加工整理研究资料,提出观点或对假设进行证实或证伪,形成研究成果。
⑴确定研究课题
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开端,直接关系到学习能否顺利开展,确定课题一定要慎重。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历史学科中大家普遍关心、正在思考、有所争议、亟待解决的问题。选择题宜小不宜大,宜易不宜难,因为选择简单易行的研究课题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对于初次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高中生,太难了容易使学生望而生怯,挫伤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兴趣。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就要考虑课题的陈述。陈述课题时既可以采用叙述式,也可以采用问题式。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者要做到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使大家可以从课题的题目很清楚地了解到你研究的焦点和研究的方向。
⑵制定研究计划
确定研究课题后,紧接着就是制定研究计划。制定研究计划可以防止研究学习陷于无序状态,可以保障研究性学习按计划顺利进行。研究计划必须包括课题题目、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人员安排、预期成果形式等内容。研究计划越祥细越好。在具体实施研究计划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原定计划作必要的调整。
⑶收集整理资料
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是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历史追寻的是真实,研究资料的客观真实性是前提。收集资料时一般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首先要分析研究课题,弄清课题所包括或涉及的学科范围;其次确定课题涉及的时间界限,是从古到今,还是某一历史时期。
②利用各种书目和有关工具书,获得研究课题的一般资料,了解该课题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影响作用于它的诸因素。
③利用检索工具进一步弄清楚该课题已经做过哪些研究,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有哪些
进展,提出了什么问题,论证的角度是什么,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等等。
④根据需要进行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历史研究文献资料固然重要,但局限于文献资料往往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实际,从现实生活中收集数据、素材。
收集到的资料要进行整理,整理历史研究资料就是对资料进行分类、校勘、注释和翻译的过程。经过整理的资料就可以在研究中使用了。
⑷提出观点或假设
在历史研究中提出观点或假设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在大家所熟悉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发现历史文献的新功能;用新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用批判的观点看待历史上的争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出观点和假设后,就要选择论据、论证观点或证明假设,选择的论据在质量上必须可靠、典型、具体和严密;在数量上必须有足够数量的正面与反面、主证与参证的论据。
⑸形成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可以有多种形式,最通常的形式是论文。论文的正文一般由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正文前有题目,正文后有注释或参考文献,有的在题目后面正文前面还有内容提要。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阶级,学生要写好研究活动笔记,对研究情况和体验及时记载,这是以后进行研究成果总结的素材和评价的依据。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要通过交流、研讨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还要学会理解和宽容,与同学们分享成果。
3、总结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包括每一阶段的成果和最终成果。成果的表达方式可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编制展板、撰写小报等方式加以表达,并将研究成果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及至更大范围发表。
此外,在实施历史研究性学习时,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学习历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想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也就是“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教师是实施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扮演着类似“导演”的角色,是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慎重 学习时的伙伴。教师指导学生探索、研究的各种方法,熟悉研究的基本过程,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时陷入泥潭,是学生顺利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保证。
第五篇:高二研究性学习计划
高二研究性学习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指导思想
基本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运用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并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的成长的意义:
•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长为探索者。
•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
•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增长社会经验。
•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
三、课程目标
1、学生目标:
①通过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让学生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体验科研的艰辛及取得成果的快乐感受;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或根据所需去自学新知识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自觉加强团队协作的精神;
2、教师目标:
①让教师全面参与,通过对学生的指导,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指导;
②通过参与研究性学习,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和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③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
四、实施过程
1,选题阶段
①.要求每位学生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和选择自己的指导老师。学生可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或从各学科中,选择某些自己兴趣和爱好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研究的题目类型,可以是研究一个问题,改进一种工艺,策划一次活动,也可以设计一份产品,制作一件作品,完成一项调查。可以是理性思辨的。也可以是动手制造的。(要求学生在各课代表处登记填表)
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课题可行性进行分析,修改和确定研究方案 2,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三部分:
研究名称,背景和研究目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研究预期成果
3,研究体验阶段:
学生按课题研究方案,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学生定期和指导教师见面(每周至少一次)。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开展研究活动中或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4,总结与展示阶段:
可撰写结题报告(主要包括课题背景,课题目的,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和研究结果和分析等内容),也可以撰写实验报告,小论文,制作网页,展示摄影或绘画作品,发明创造,小制作等。成果形式不拘,但格式要规范,内容要具体,鼓励创新。
指导教师推荐研究成果进行评比,同类成果按一定比例评出一、二、三等奖,优秀成果推荐参加校科技节展出和参与评比。
5,学分评定
学分认定以课题研究方案,最终研究成果为参考依据,能在规定时间内较好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的认定为5学分。
第1周:班级布置与动员
↓
个人选题与教师初审,确定最终课题
↓
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
第2-4周:研究体验阶段,教师监控、指导
↓
第5周:撰写结题报告和形成课题成果,个人总结
↓
成果展示,评比,颁奖
↓
学生学分评定
四、教师指导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1)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2)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