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职场的微制作心得
关于职场的微制作心得
你对职场微电影有什么想法呢?职场微电影的制作心得该怎么写呢?今天 就来告诉你关于职场的微电影制作心得,欢迎阅读。
关于职场的微电影制作心得 篇【1】经过一段时间的拍摄,我们的微电影终于完成了。在这次微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我们获益良多。
在最开始确定好分组后,我们开始商量确定主题,大家各抒己见。主题的确定经过一番波折,由于大家商讨出的第一个主题不合适,于是我们又重新确定主题。这过程中大家一起出力,也在网上查找了相似的事例,最后确定了主题。主题确定了之后,我们几个女生开始编写剧本。
剧本编写经过了几次的修改,存在着各种不足,如内容太繁琐,场景太大,效果拍摄不出来,甚至编写的时候还出现了脱了主题。但最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经过几次修改最终完成剧本。虽然开头就让我觉得困难重重,但是团队的力量很强大,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意见不合,但最后都能融洽解决。
剧本完成后,我们将剧本按照分镜头脚本编写并打印出来,这样便于中期的拍摄以及为了后期的剪辑更加有条理。编写的时候尽量细化,将同场景的镜头分出来,这样不管是拍摄还是最终的剪辑都更加省时省力。然后,确定拍摄人员和准备器材,接着就是进行拍摄,这是整部微电影制作比较重要的步骤。拍摄日期我们基本都安排在周六与周日。前面几次拍摄,感觉大家都像无头苍蝇一样,经过了几天却没有什么收获,常常在这拍完之后觉得不合适又换另一处。所以,在拍摄之前,我们应该选择好拍摄场地,对取景的地方进行踩点,不能临时抱佛脚,各种所需要的拍摄道具一定得面面俱到,提前准备好,一切有计划的进行。
这样才能保证拍摄过程中更加顺畅,否则,会耽误或延迟拍摄的时间。拍摄时我深深感受到了分镜头稿本的重要,根据分镜头脚本分场景来拍摄方便许多,不过拍摄时,每个场景我们小组也都拍了好几遍,如剧中男主角与前女友吵架的画面,经过了多次拍摄,最后剪辑的时候只取了不到一分钟的素材。
所以拍摄时应注意多拍几次,这样方便后期剪辑的时候取材。由于天气的原因,以及场景的不同,每次拍摄前都需要对摄像机进行调节设置,是画面色彩亮度等合适。最后,就是后期的剪辑制作,这是我们组的组长主要负责的任务。现场收音效果不好,我们组几个女生进行了后期配音,因为不是专业人士,配音时也经过多次尝试,反复录制,选取出最合适的。
片子拍摄好后,要对已有的素材进行初剪、精剪、配音、配乐、字幕、特效等一系列的制作,让整个片子井然有序,最后达到视听结合的效果。通过反复观看效果,我感受到,再好的画面,如果没有听觉上的效果,会逊色不少,且观众无法通过画面直接了解这个片子的 所要表达的思想。最后,根据前期的脚本,通过各项制作,还制作了片头和片尾,我们的微电影基本完成。
经过这次拍摄,我们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很多,对影片剪辑也有了更深入的学习,对以后的摄影学习很有帮助。
关于职场的微电影制作心得 篇【2】通过了一学期的课程学习,以及老师给予的帮助,我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组成一个团队,尝试着拍摄了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微电影;;《救犊》。
微电影的制作流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微电影创作的前期的策划,得确定主题,写好剧本,由于我没有参与到剧本写作,所以,我这就没有多少经验可以提供分享。其次,由我们组内的写剧本的人,将剧本按照分镜头脚本打印出来,从而便于我们中期的拍摄以及为了后期的剪辑更加有条理,尽量细化,将同场景的镜头分出来,不管是拍摄还是最终的剪辑都更加省时省力。
然后,就是准备器材和确定拍摄人员,演员基本都是我们自己上,由导演来决定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再者,进行拍摄,这是整部微电影制作比较重要的步骤,拍摄前,得做好拍摄日期安排和选择好拍摄场地,才能保证拍摄过程中更加顺畅。经过几次拍摄心得,我们发现各种所需要的拍摄道具一定得面面俱到,缺一不可,对取景的地方进行踩点,不能临时抱佛脚,那样,只会耽误或延迟拍摄的时间,一切要有计划的进行。
根据分镜头脚本分场景来拍摄,而且每个场景我们小组都是拍了好几遍,宁愿苦点累点,这样对后期剪辑选材取舍特别重要。最后,就是后期的剪辑制作,这也是我主要负责的任务。片子拍摄好后,要对已有的素材进行初剪、精剪、配音、配乐、字幕、特效等一系列的制作,让整个片子有顺利而不凌乱,并能够带给大家带来视听结合的效果。
再好的画面,如果没有听觉上的效果,会逊色不少,且观众无法通过画面直接了解这个片子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最后,我根据前期的脚本和后期导演的灵感剪辑,再加上后期特效,还制作了片头和片尾,这样为我们的微电影润色了不少。
从电影艺术语言角度来说,要使各种语言要素组合成完整的电影艺术整体,就必须按一定的艺术表现规则进行运作,这就涉及到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一种最重要的语言手段,它是处理镜头、画面、声音、色彩等语素之间的组合关系,通过各种各样的组接,达到叙事、抒情、表意的艺术效果,并产生独特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述方式。可以这样说,没有蒙太奇就没有电影艺术。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为装配、安装,引申到电影艺术领域,指影片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电影创作同时也是一种物质生产,生产要讲求成本,因此其情节场面的拍摄并不按剧情发展的次序,而是完全打乱的,最后要经过一道剪辑的程序,把打乱的东西重新组接起来。
若要作全面准确的概括,它实际上包括了狭义和广义的两个方面的含义。狭义的蒙太奇是作为一种电影语言符号系统出现的,专指镜 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广义的蒙太奇不仅仅指画面、声音及色彩间的组合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因此,蒙太奇在艺术家的刻意经营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和体系。
蒙太奇是把电影语言元素进行组合编排的一种规则和修辞方法。当声音和色彩作为电影的构成元素进入电影以后,蒙太奇增加了对声音、色彩诸元素的组合编排,说明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的艺术范畴。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创作者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作为贯穿电影创作始终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首先是因为蒙太奇符合人的视觉感受的规律。影片中两个镜头的并立,同样能使观众产生一种联想。再次,蒙太奇符合艺术对生活进行概括的需要。任何艺术都不可能对生活原封不动的照搬,须进行必要的选择,提炼和加工,通过强调和省略,达到高度概括的目的。
在电影创作中,将事件发展中的一些不必要的过程删除,也是一种视觉的节省。由于蒙太奇,使电影时间得以实现“非连续的连续”,和空间的“有限中的无限”,为电影的表现内容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电影提供了巨大的想象自由。所以,蒙太奇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着的艺术范畴。
蒙太奇艺术手法在电影表现作用中的功用蒙太奇创造电影的时空
蒙太奇不但可以把漫长的时间浓缩在几个镜头中,也可以把生活 中一瞬间的事强大,放大,把时间延长。蒙太奇能够逼真的创造空间。电影艺术的空间构成,除了通过摄影机再现生活的场景外,还能将零散拍摄的个别场景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场面。电影艺术的时空创造由此可见一斑,它在群众眼里是实现时空的真实再现,从而保证了观众对剧情的理解。
蒙太奇创造电影的运动没有台词的运用,单是这些单独来看毫无意义的画面组合在一起,却产生了一种连续的运动感,但观众准确无误的接受整个剧情发展的脉络.例如著名表演艺术家卓别林的《流浪汉》中,通过河边游泳者衣服的丢失以及最后流浪汉穿着不合体衣服走在火车站的一幕,没有很多修饰和解释语言的使用,人们也能一目了然。
蒙太奇创造电影的含义
蒙太奇除了创造时空,运动,从而保证了叙事的连续性外,还可以通过镜头的组接,使原来潜藏在各个镜头里含义。例如日本电影《远山的呼唤》中,农场主民子和雇佣工人的对话的镜头,通过一些穿插镜头的使用,例如民子向暖瓶中倒开水的几个镜头的剪切,已经把最后民子挽留不成的结局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蒙太奇创造电影的节奏
蒙太奇的使用使得电影具有了速度感和节奏感,使得原本正常表现速度的电影由于蒙太奇的使用而变得有了速度和节奏。镜头切换速度快,则会让整个电影的节奏比较快,从而充满了紧张感,而慢镜头的切换则会使整个电影的速度变的有些缓慢和沉重。电影的概念同蒙 太奇的概念是紧密相连的。一般来说,景近、短镜头的组接能够差生影片的快节奏和紧张感,而景远、长镜头的组接则使影片的节奏缓慢、舒展,具有抒情的效果。
蒙太奇可以激发观众的对比、联想、积极参与电影艺术的再创作活动电影通过蒙太奇的组接,常常能使观众在镜头所传达的原有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多种多样的对比、联想,在原有信息存储量的基础上在观众自己的脑海中产生出新的想法,从而达到电影原有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以达到电影教育人和感化人的主观目的
了解了电影中蒙太奇手法,对后期的剪辑也非常有帮助。从影片素材到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在剪辑上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乃至综合剪等几个步骤。初剪是根据分镜头剧本,把人物的动作、对话、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镜头组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精剪是经过对画面反复推敲后,结合蒙太奇结构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剪辑;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都拍摄完毕,各片段都经过精剪之后对整体结构和节奏的调整。在整个剪辑过程中,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之间叙事的自然、流畅、连贯,又要突出镜头的内在表现,即达到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统一。
剪辑是一项既繁重又细致的工作。一部故事影片往往少则几百个、多则上千个镜头。画面部分有内景、外景,有实景和搭制的景。同一景中的内容通常都是集中拍摄的,剪辑时要按照内容的顺序重新编排;影片中的重要镜头因表演或技术上的原因,往往要反复拍摄数次,需要剪辑时要进行选择。大部分的镜头都拍得较长,须从中寻找 最为理想的剪接点;有些要作长短镜头交叉出现的画面,连续拍在了几条胶片上,需要在剪辑时分切成很多的镜头,再按照最有效的镜头顺序排列起来。
声音部分有先期、同期、后期3种录音方法,对这3种录音方法所录下的声带,要以不同的工艺和方式进行处理。先期录音大都是完整的唱段和乐段,须严格按照音乐的旋律和唱词与画面组合;同期录音的声带多半是“对形”的对白和音响效果,通常都和相应的画面同时剪辑;后期录音的内容有“对形”的对白、内心独白及旁白,有背景气氛音乐,有“画面”和“画外”的音响效果等等,一般都在画面剪定的基础上录音,这就要求剪辑时预先考虑到声画结合和声音所能构成的一系列艺术效果。在影片没有最后剪辑定稿之前,须妥善、有条理地保存所剪下的画面和各种声带,以便需要延长时再粘接上去。
从镜头到场景、到段落、到完成片的组接,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以至综合剪等步骤。初剪一般是根据分镜头剧本、人物的形体动作、对话、反应等将镜头连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精剪更为细致、准确,对画面反复推敲;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的镜头都齐全、每个场景已基本剪好后,在对整个影片的结构和节奏做整体考虑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和增减。有些片断孤立地看是可行的,但与前后场景连接起来看,会感到太紧凑或太松弛,这就需要通过剪辑加以调节。这一关系到影片总体结构和节奏的调节工作,通常是导演和剪辑师共同研究决定的。
剪辑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组成的动作事态外观的自然、连贯、流 畅,又要突出镜头并列赋予动作事态内在含义的表现性效果。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辩证统一,是剪辑艺术技巧运用于电影创作的总则。为要实现上述双重功能,需要掌握传统的剪辑技法和创造性的剪辑艺术技巧。
镜头的转换习惯用“切换”,但场面段落的转换,一般用“渐隐、渐现”表现上一个场面段落的结束和下一个场面段落的开始;用“化”来表现一段省略掉的时间过程,划分两个不完整场面的段落;用“划”来表现地点、场合、事件的变换,划分两个以上的不完整场面的段落;以上是利用洗印或摄影方法制作在胶片上的“光学技巧”。
此外,还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划分段落,例如仍用切换方式,只是在前段落转换时沿用最有代表性的人或景物镜头做为下段落的开头。传统的剪辑技法,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但又不是自然主义地再现生活中的一切过程。紧凑剪辑、省略剪辑也说明了镜头间动作纯粹自然的连贯并非总是必要的,压缩或延伸真正的时间,让有意义的动作事件全部表现,把自然动作减少到最低限度,是连贯流畅剪辑技法的一条重要补充原则。
综上所述,经过这次实践拍摄,对我们的实践知识增强了很多。对以后的,拍摄学习很有帮助。
关于职场的微电影制作心得 篇【3】1.微电影制作方法有新点子新手法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是很关键的。被人们用滥的手法很容易过时,有一点新鲜的手法可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2.微电影制作方法的新点子新手法清单忘记新点子是轻而易举 的,把你疯狂的鬼点子新点子记下来。这样当你在拍摄时你只需要看看清单就可以。
3.摄像机角度当你要运用新的表现手法时,结合摄相机的角度是很重要的(如特写,广角,移动等)。想想你怎样用2-3个镜头完成这个想法,并把这几个镜头串连成一个流畅的整体。确保当你移动镜头时保持目标物在屏幕上的足够大小,不要害怕太近,很多时候目标物都太远太小。当你拍摄移动镜头时,从上下前后左右多个角度混合拍摄。把你的思想融进你的镜头中。当你拍摄时思考你想要传达什么,要抓住你的想法,什么样的镜头才是最好的。不要害怕反复尝试同一个镜头。要知道多样性是生活的调味品。这个方法技巧很重要。
4.录像长度拖沓的录相从来都不好。确保你的录相长度与你片子中的新东西相配。如果你没有许多新的想法1分钟长镜头的比拖沓的4分钟强。
5.拍摄场地找到一个好的拍摄场地可能很难,尤其当你很年轻又没有车时。当你发现新的好地点,把它们记下来,并确保能去那里拍摄。
6.拍摄用轨道车当你拍摄时确保你所乘坐的轨道车舒适并且适合场地。仅仅有一个好的带硬轮子的轨道车是不够的,你得确保它滚动时平滑,这样拍出来的镜头才能保持一致。
7.音乐在拍摄之前就选择好音乐是再好不过了,这样的话你可以边听音乐边想象你的镜头。
8.剪辑剪辑赋于你的视频生命。剪掉死时间。很多时候我们看见 一个剪辑片段没有必要地拖沓数秒。一毫秒都很关键。最好是边拍摄边剪辑,因为拍摄一部分然后剪辑帮助你看清这个片子的方向,它带给你更多的想法,让你知道下一步该怎样做的更好。在全片都剪辑好了后,发行之前,等一天,然后带着全新思想再看一遍,看看有什么新的印象。不要把开篇字幕弄得太长。保持开篇字幕的新鲜,简洁,扼要。选择好的颜色,远离劣等的开篇动画。
9.调色FinalCut程序有一个叫做3向调色的效果。用这个功能可以赋于镜头更多的对照和饱和度。合理运用这些程序中的调色效果可以使画面更生动。这些方法都是从比较细节中捕捉。
澎澎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是专业制作微电影,微电影拍摄,我们期待和客户能建立长远的合作关系,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密切战友!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完美创意策划和顶级的的专业设备,在注重微电影制作方法的同时,重点突出作品的的品味与个性,以丰富的拍摄经验和细腻的后期制作来完成每部作品,力求为每位客户提供一个唯美、自然、时尚、品质的满意作品。可以说澎澎不但可以为您省钱,还为您赚钱。
第二篇:微电影制作心得
微电影实践制作心得
姓名:***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摘要:1,微电影制作流程
2,蒙太奇
3,微电影的后期剪辑
正文:
通过了一学期的课程学习,以及老师给予的帮助,我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组成一个团队,尝试着拍摄了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微电影——《救犊》。
微电影的制作流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微电影创作的前期的策划,得确定主题,写好剧本,由于我没有参与到剧本写作,所以,我这就没有多少经验可以提供分享。其次,由我们组内的写剧本的人,将剧本按照分镜头脚本打印出来,从而便于我们中期的拍摄以及为了后期的剪辑更加有条理,尽量细化,将同场景的镜头分出来,不管是拍摄还是最终的剪辑都更加省时省力。然后,就是准备器材和确定拍摄人员,演员基本都是我们自己上,由导演来决定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再者,进行拍摄,这是整部微电影制作比较重要的步骤,拍摄前,得做好拍摄日期安排和选择好拍摄场地,才能保证拍摄过程中更加顺畅。经过几次拍摄心得,我们发现各种所需要的拍摄道具一定得面面俱到,缺一不可,对取景的地方进行踩点,不能临时抱佛脚,那样,只会耽误或延迟拍摄的时间,一切要有计划的进行。根据分镜头脚本分场景来拍摄,而且每个场景我们小组都是拍了好几遍,宁愿苦点累点,这样对后期剪辑选材取舍特别重要。最后,就是后期的剪辑制作,这也是我主要负责的任务。片子拍摄好后,要对已有的素材进行初剪、精剪、配音、配乐、字幕、特效等一系列的制作,让整个片子有顺利而不凌乱,并能够带给大家带来视听结合的效果。再好的画面,如果没有听觉上的效果,会逊色不少,且观众无法通过画面直接了解这个片子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最后,我根据前期的脚本和后期导演的灵感剪辑,再加上后期特效,还制作了片头和片尾,这样为我们的微电影润色了不少。
从电影艺术语言角度来说,要使各种语言要素组合成完整的电影艺术整体,就必须按一定的艺术表现规则进行运作,这就涉及到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一种最重要的语言手段,它是处理镜头、画面、声音、色彩等语素之间的组合关系,通过各种各样的组接,达到叙事、抒情、表意的艺术效果,并产生独特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述方式。可以这样说,没有蒙太奇就没有电影艺术。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为装配、安装,引申到电影艺术领域,指影片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电影创作同时也是一种物质生产,生产要讲求成本,因此其情节场面的拍摄并不按剧情发展的次序,而是完全打乱的,最后要经过一道剪辑的程序,把打乱的东西重新组接起来。若要作全面准确的概括,它实际上包括了狭义和广义的两个方面的含义。狭义的蒙太奇是作为一种电影语言符号系统出现的,专指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广义的蒙太奇不仅仅指画面、声音及色彩间的组合方式,1
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因此,蒙太奇在艺术家的刻意经营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和体系。
蒙太奇是把电影语言元素进行组合编排的一种规则和修辞方法。当声音和色彩作为电影的构成元素进入电影以后,蒙太奇增加了对声音、色彩诸元素的组合编排,说明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的艺术范畴。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创作者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作为贯穿电影创作始终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首先是因为蒙太奇符合人的视觉感受的规律。影片中两个镜头的并立,同样能使观众产生一种联想。再次,蒙太奇符合艺术对生活进行概括的需要。任何艺术都不可能对生活原封不动的照搬,须进行必要的选择,提炼和加工,通过强调和省略,达到高度概括的目的。在电影创作中,将事件发展中的一些不必要的过程删除,也是一种视觉的节省。由于蒙太奇,使电影时间得以实现“非连续的连续”,和空间的“有限中的无限”,为电影的表现内容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电影提供了巨大的想象自由。所以,蒙太奇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着的艺术范畴。
蒙太奇艺术手法在电影表现作用中的功用
蒙太奇创造电影的时空
蒙太奇不但可以把漫长的时间浓缩在几个镜头中,也可以把生活中一瞬间的事强大,放大,把时间延长。蒙太奇能够逼真的创造空间。电影艺术的空间构成,除了通过摄影机再现生活的场景外,还能将零散拍摄的个别场景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场面。电影艺术的时空创造由此可见一斑,它在群众眼里是实现时空的真实再现,从而保证了观众对剧情的理解。
蒙太奇创造电影的运动
没有台词的运用,单是这些单独来看毫无意义的画面组合在一起,却产生了一种连续的运动感,但观众准确无误的接受整个剧情发展的脉络.例如著名表演艺术家卓别林的《流浪汉》中,通过河边游泳者衣服的丢失以及最后流浪汉穿着不合体衣服走在火车站的一幕,没有很多修饰和解释语言的使用,人们也能一目了然。
蒙太奇创造电影的含义
蒙太奇除了创造时空,运动,从而保证了叙事的连续性外,还可以通过镜头的组接,使原来潜藏在各个镜头里含义。例如日本电影《远山的呼唤》中,农场主民子和雇佣工人的对话的镜头,通过一些穿插镜头的使用,例如民子向暖瓶中倒开水的几个镜头的剪切,已经把最后民子挽留不成的结局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蒙太奇创造电影的节奏
蒙太奇的使用使得电影具有了速度感和节奏感,使得原本正常表现速度的电影由于蒙太奇的使用而变得有了速度和节奏。镜头切换速度快,则会让整个电影的节奏比较快,从而充满了紧张感,而慢镜头的切换则会使整个电影的速度变的有些缓慢和沉重。电影的概念同蒙太奇的概念是紧密相连的。一般来说,景近、短镜头的组接能够差生影片的快节奏和紧张感,而景远、长镜头的组接则使影片的节奏缓慢、舒展,具有抒情的效果。
蒙太奇可以激发观众的对比、联想、积极参与电影艺术的再创作活动
电影通过蒙太奇的组接,常常能使观众在镜头所传达的原有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多种多样的对比、联想,在原有信息存储量的基础上在观众自己的脑海中产生出新的想法,从而达到电影原有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以达到电影教育人和感化人的主观目的
了解了电影中蒙太奇手法,对后期的剪辑也非常有帮助。从影片素材到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在剪辑上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乃至综合剪等几个步骤。初剪是根据分镜头剧本,把人物的动作、对话、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镜头组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精剪是经过对画面反复推敲后,结合蒙太奇结构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剪辑 ;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都拍摄完毕,各片段都经过精剪之后对整体结构和节奏的调整。在整个剪辑2
过程中,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之间叙事的自然、流畅、连贯,又要突出镜头的内在表现,即达到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统一。
剪辑是一项既繁重又细致的工作。一部故事影片往往少则几百个、多则上千个镜头。画面部分有内景、外景,有实景和搭制的景。同一景中的内容通常都是集中拍摄的,剪辑时要按照内容的顺序重新编排;影片中的重要镜头因表演或技术上的原因,往往要反复拍摄数次,需要剪辑时要进行选择。大部分的镜头都拍得较长,须从中寻找最为理想的剪接点;有些要作长短镜头交叉出现的画面,连续拍在了几条胶片上,需要在剪辑时分切成很多的镜头,再按照最有效的镜头顺序排列起来。声音部分有先期、同期、后期 3种录音方法,对这3种录音方法所录下的声带,要以不同的工艺和方式进行处理。先期录音大都是完整的唱段和乐段,须严格按照音乐的旋律和唱词与画面组合;同期录音的声带多半是“对形”的对白和音响效果,通常都和相应的画面同时剪辑;后期录音的内容有“对形”的对白、内心独白及旁白,有背景气氛音乐,有“画面”和“画外”的音响效果等等,一般都在画面剪定的基础上录音,这就要求剪辑时预先考虑到声画结合和声音所能构成的一系列艺术效果。在影片没有最后剪辑定稿之前,须妥善、有条理地保存所剪下的画面和各种声带,以便需要延长时再粘接上去。
从镜头到场景、到段落、到完成片的组接,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以至综合剪等步骤。初剪一般是根据分镜头剧本、人物的形体动作、对话、反应等将镜头连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精剪更为细致、准确,对画面反复推敲;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的镜头都齐全、每个场景已基本剪好后,在对整个影片的结构和节奏做整体考虑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和增减。有些片断孤立地看是可行的,但与前后场景连接起来看,会感到太紧凑或太松弛,这就需要通过剪辑加以调节。这一关系到影片总体结构和节奏的调节工作,通常是导演和剪辑师共同研究决定的。
剪辑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组成的动作事态外观的自然、连贯、流畅,又要突出镜头并列赋予动作事态内在含义的表现性效果。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辩证统一,是剪辑艺术技巧运用于电影创作的总则。为要实现上述双重功能,需要掌握传统的剪辑技法和创造性的剪辑艺术技巧。
镜头的转换习惯用“切换”,但场面段落的转换,一般用“渐隐、渐现”表现上一个场面段落的结束和下一个场面段落的开始;用“化”来表现一段省略掉的时间过程,划分两个不完整场面的段落;用“划”来表现地点、场合、事件的变换,划分两个以上的不完整场面的段落;以上是利用洗印或摄影方法制作在胶片上的“光学技巧”。此外,还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划分段落,例如仍用切换方式,只是在前段落转换时沿用最有代表性的人或景物镜头做为下段落的开头。传统的剪辑技法,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但又不是自然主义地再现生活中的一切过程。紧凑剪辑、省略剪辑也说明了镜头间动作纯粹自然的连贯并非总是必要的,压缩或延伸真正的时间,让有意义的动作事件全部表现,把自然动作减少到最低限度,是连贯流畅剪辑技法的一条重要补充原则。
综上所述,经过这次实践拍摄,对我们的实践知识增强了很多。对以后的,拍摄学习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电影的形式与文化》 罗伯特·考克尔北京大学出版社
【2】《电影艺术概论》张蓉 马西平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3】《记录中国: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吕新宇三联书店
【4】《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克里斯丁 ·麦茨三联书店
【5】《电影艺术欣赏》李标精 浙江大学出版社
【6】《大学美育:电影鉴赏指南》陈宇锴 王志敏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7】《电视节目编导教程》刘建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微课制作心得
制作微课心得
通过这次制作微课,我觉得自己学习了挺多知识,还有很多不足,还需要学习更多的内容。
微课我认为是传统课堂的补充。从学生层面,微课以一个个完整而独立的知识点呈现,学生不懂可以反复播放,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他们始终处于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状态中,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学习,针对性的深入学习,利于学生落实重难点知识。避免了往日课堂学习之后学生似懂非懂吃夹生饭的问题。可用于学生自学,预习,复习,几分钟的内容,一个知识点,精要的讲解,更加具有针对性和补充性,就像是一对一的辅导,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受环境干扰小,注意力能很好的集中,学习效果好。教学时间从课堂上拓展到了学生的可能空余时间;知识传授方式由课堂上一师对多生改为一师一生。现在学生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各异,这种教学方式的出现比较好的适应了不同的个体需求。与教师而言,老师借助于制作微课,不仅提升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更重要的是教师专业成长和经验积累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不断地反思中,教师才能够不断地成长。
我这次微课制作过程是:先选好要制作微课课题下的具体知识点(压力的作用效果),然后理清教学思路,抓住重难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制定自主学习任务单,制作简洁大方的PPT,然后从网上选择相应的实验视频下载截取,最后利用Camtasia Studio 8软件制作视频微课。在前面的过程中还比较顺利,因为制作PPT,下载实验视频选择截取都已经很熟练了,但在后面用Camtasia Studio 8软件录制时,出现不少问题,比如要有主题明确的微课名称、有信息提供的片头、有逻辑的正文内容、有引导性的片尾,还会出现语速拿捏不准,声音还要响亮,抑扬顿挫,思路清晰,逻辑性要强,有创新,有趣味性,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详略得当,语音标准,录制噪音比较大,画面的色彩清晰,微课在内容、文字、图片、语言等上须正确准确无误等等,但最后都在摸索中基本解决了。
我目前也只是处于微课制作的初步阶段,技术还很不成熟,这一次只能说制作出一个完整的微课,但距离优秀的微课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是软件操作上的差距,更主要的是对知识点内容的理解把握,如何做到短小精炼,通俗易懂,更为学生接受。但我相信熟能生巧,我们首先要有信心有耐心不断摸索,向他人学习,多摸索录屏软件的使用方法,终会做出优秀的微课。
第四篇:微课制作心得
微课制作心得
我在学习、探索、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有益的经验,愿与广大热心微课的同仁一起分享、共勉,以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一、上好微课要做到“心中有生”,重在“启惑、解惑”
微课亦称为“微课程”,是最近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由此可见,微课主要有三大特征: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内(考虑学生有效注意的最大时长);集中说明或解决一个问题(唯一);教学目标明确(定向)。
“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微课”,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从表面上看,我感觉“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翻转了时间,学生下课提前学习第二天的内容,上课时讨论解决预习过程中的问题。用专家的话讲就是从传统的“课上学新知,课下内化知识”翻转为“课下学新知,课上内化知识”。但经过深入思考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这种教学模式翻转的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更重要的还有我们的观念和习惯:由过去“我教、你学”到现在“你学、互教”,课堂上更多的是师生间、生生间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可以说“翻转课堂”打乱了原有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用一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更能适应孩子需求的方式组织了课堂,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重新组织,结果就产生了神奇的效果。原有的课堂讲授多,“翻转课堂”更加像一对一课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步调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师在教室巡回,回答问题、监控实验、探讨更深的内容,并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有选择的学习、作业。翻转后的课堂能更好的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彻底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翻转课堂”的实施,得益最大的是学生,挑战最大的是教师。在“翻转课堂”里,教师除了对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有科学深透的把握外,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对教学内容作二次处理,要因材施教,为学生作选择,为学生作取舍,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针对性和简洁性。
微课所讲授的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我认真进行了微课的标准包括其功能、时长、知识点讲解、注意事宜、ppt制作、视频画质等诸多方面的学习,最终深刻地理解了微课的功能:解惑而非授业。微课需要的是真问题、真智慧、真策略,来不得半点水分。教师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上好微课要做到“抓住特点”,重在“为我所用”
1.微课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微课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微课设计要牢记“少就是多”。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到底选择哪些资源、哪些问题,进行筛选,使资源、问题都聚焦到目标的解决上。录屏时,不要认为越多越好。牢记“少就是多,多就是少”。少而精,可以把思想传达出去,而多了,则把核心信息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
3.微课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微课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
微课程这一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必然会带来教学方式的变革。它把传统的教学场地从课堂拓展到了信息终端(PC电脑,手机,Ipad等);教学时间从课堂上拓展到了学生的可能空余时间;知识传授方式由课堂上一师对多生改为一师一生。现在学生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各异,这种教学方式的出现比较好的适应了不同的个体需求。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上传至学校服务器,学生在自习课或课外使用平板电脑从服务器上下载并观看教学视频,利用教学视频,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他们始终处于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状态中,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正如翻转课堂首创者——美国山区学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所感触的,“翻转课堂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再也不会在学生面前花费30分钟~60分钟来讲解。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回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了。”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倾心关注微课,认真研究微课,积极掌握微课的制作和应用,让微课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为我所用。
三、录好微课要做到“抓住要领”,重在“简单实用”
要拍好微课,首先要对课件的操作流程非常熟悉,把要展示的内容很连贯的复述至少五遍,不结巴为此。再拍时,就不会心中没底了。五分钟时间过得非常快,所以微课内容不能太多,语言一定要精炼,总结方法要到位,使人听过之后印象深刻,才能算是一个较好的微课。录屏软件的运用比较简单,即使在录音过程中有任何错误,也可以从错误的地方重新录制。最后在编辑是将错误语段删除即可,而且录屏软件不存在清晰度问题,不用调整焦距,是较为简单的制作方法,但要录好微课还应抓住以下要领: 1.录制时调整电脑分辨率为1024*768,颜色位数为16位。ppt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尽可能使文件小,易于传输)
2.时间须严格控制在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微课要实现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是用于学生课后辅导,并非用于课堂的教学,是为学生解决课堂上某个未能解决的知识点,是课堂学习过程的再现手段,所以在录制的过程中不能讲得太泛,太啰嗦,最好是把要讲授的内容按一条主线展开,围绕着这一条主线突出重点,语言精炼而简明,用最短的时间,通过通俗易懂的例子,说清楚问题。
3.微课要快速引入课题,要有吸引性。如设置疑问、引入悬念、也可以用生活相关的现象或问题引入、可以用小故事引入、用实验引入等等,但无论你用什么形式引入,都要求引入力求新颖,有趣,有感染力,与题目相连紧密,快速切题。
4.在编写微课内容时,要有自己的见解,有思想、有价值、有创新,真正起到解惑的作用。应具有学习指南、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把达成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他知识点转化为问题),应基于教学设计构想,完全一对一地“启惑”、“解惑”。对微课进行教学设计时,依然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发展规律;对微课进行教学设计时,依然要以问题推动学生思考。设计中,要以问题推动学生思考,采用启发式,避免灌输式,如让学生回忆小结,提问后留出时间,再出现答案,避免一次性直接呈现。
5.微课在内容、文字、图片、语言等上须正确准确无误。内容非常碎片化,非常精炼,在5—8分钟内讲解透彻,不泛泛而谈,若内容较多,建议制作系列微课。
6.微课讲解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思路清晰,逻辑性要强,有创新,有趣味性,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详略得当,不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大众受众式用语。
上海历史特级教师周飞老师认为:微课程不仅是知识,还要有情感。在录制时,尽量多使用“我们”等语言,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觉“我的老师就在我身边”。也许你的普通话不标准,但是那种标志性的方言、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是有感情的,是学生感觉亲切的。而播音员的发音再标准,对学生来说缺少了感情的温度,学习需要情感的支持。
第五篇:阅读心得,分享微课制作
读《微课的理论与制作技巧》有感
道明外国语学校 彭小凯
这学期我读了李本友《微课的理论与制作技巧》一书,使我对微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书中详细地阐述了微课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让我了解了微课的发展情况。同时探究了微课的基本原理和微课的开发制作技巧等,使得我从中汲取营养,开阔眼界。
一、认识微课。
我心目中的微课既简单又复杂。简单之处在于它看上去就是一段短小的视频,时间短,内容少,整个过程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复杂之处在于能在较少的时间里,通过比较单一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将重要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所以所谓的“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可以利用电脑上的录屏软件就可以完成最方便、快捷的微课制作,它带给学生的是注意力十分集中的微学习。
二、了解微课
有人这样形容微课: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体的相关课程教学资源,也包括与之相关的教学活动,长度一般在10分钟以内,以一个或数个小知识点为核心,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它虽以微视频为主体,但绝不是课堂实录。微课之“微”,主要体现在课程时间短,授课的知识容量小等方面。对比现今的课堂,它更有故事感,易于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授课方式上更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灵活的教学策略,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与学生有效互动,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它其时间短,它又舍弃了教师形象,只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出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的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重点、难点、易错点,使之扩展学习、迁移应用。学生学习过程中没有多余的、无关的甚至是无效的中间教学环节,如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与同学讨论、分享、交流、回答,容易的内容可以跳着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看,看的时候可以线上做练习,做笔记。这样的学习效率超乎寻常。
三、学习微课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对微课的权威界定,都只是凭借所见有限的微课课例去学习揣摩,那么我们初识者怎样去学习呢?我认为我们只要借助视频把在教学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精彩教学活动记录下来,它不是一堂“大课”的压缩,也不是传统授课的视频,而是一个知识点高度的浓缩或富有创意的展现,是浓缩的精华,是我们的精彩亮相,这像极了我们常吃的精美“小菜”,会给学生带来味觉上的愉悦感。所以微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单一形式,内容丰富多彩且充满情景感。一段幽默的FLASH,一段生动的场景展示,一幅精美的PPT,皆可传递知识,并让学生享受其中。可见微课积聚着大能量,能够展现大精彩。
四、感悟微课
作为新技术新事物,微课从诞生之日起,认可与质疑就相伴随行。今天,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微课颠覆了传统教育,形成翻转课堂。于此,我们更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处理好快餐、中餐、大餐的关系”,它应不是“新瓶”装“旧酒”。正如中山大学教授王竹立教授所言,“微课热是暂时的,微课却是长期的。对于我们初识者,更不要做盲目冒进者,要从根本上加深对微课的理解;别凑热闹、追时尚、秀技术,坚持并不断完善自己对微课的独特理解,把微课落实到自己的实践教学中,脚踏实地,才能在“微课大潮”中找准方向,以免走向两个极端,成为微课的盲目支持者和完全反对者。
微课的使用,真正实现了不同认知能力的孩子都有相应的提高,它不拘泥与某种形式,不受任何束缚,旨在引领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它必须依存与理念的正确引导,在智慧教育的引领下,微课正发挥着它无尽的能力,在信息化与学科深度融合的道路上,策马扬鞭!